高考地理 解题技巧系列 综合题题型对比分析型(含解析)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综合题解题分析(共52张PPT)
分析角度 等值线特征
人口特征 城市特征
农业特征
工业特征 …
常见的特征描述类试题答题模板
答题要素
①数值高低 ②延伸方向 ③弯曲趋势 ④疏密变化 ⑤闭合曲线分布等
①数量 ②总量 ③年龄结构 ④性别结构等 ①数量 ②等级 ③城市化水平(高低、快慢)
①农业类型 ②主要农作物种类及分布 ③生产水 平(机械化水平、生产经营方式、专门化水平、商 品率) ④熟制 ⑤耕地类型 ①主要部门及结构 ②发展水平 ③技术水平 ④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 …
2020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专题:综合题解题分析
1
获取、解读信息 (文字、图像材
料)
运用已有知识 和技能,进行 分析、判断和
推理
用准确、科学、简洁的语 言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和 结果,或用科学的地理观
评价地理问题和现象
审题
解题
答题
审题干
题目中心词(答案论述的直接对象),条件限制词(地 理事物的范围时间等),内容回答词(题目必须回答的 内容),解答方式词(回答的方式方法)
盐场最好布局在(海)水盐度 较高的地区
南海 诸岛
获取信息
材料一 形成于公元8世纪到16世纪的“食盐之路”,促进了撒哈拉 沙漠的食盐贸易,是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食盐的重要来源。图12 为“食盐之路”中线商道,这里的盐主要来自比尔马等地。比尔马 是撒哈拉中心最大的绿洲,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当地盐农先在靠 近地面的含水层挖出洼地,洼地表面很快出现结晶、形成白色薄膜。 盐农收集白色薄膜并用模具将盐制成饼状或锥状,便于贸易。
03 对策措施型
作答对策措施型的试题,主要是找出问题的自然 原因和人为原因,针对具体原因或不足提出合理措施。
题型02 成因分析类题型-2024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解析版)
02 成因分析类题型题型特点考查方向常见设问形式一、答题技巧二、模板构建【模板一】气候方面成因分析【模板二】地貌方面成因分析【模板三】水文方面成因分析【模板四】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类分析【模板五】人文方面成因分析1.(气象灾害的成因)(2023·海南·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荷兰(图1)地处大西洋沿岸,地势较低,常遭受风暴潮袭击。
1953年1月31日夜间至2月1日凌晨,荷兰遭遇由强风引发的风暴潮,适逢涨潮,水位异常抬升,有些地方浪高接近7米。
夜间持续的暴雨导致河水泛滥,在洪水和海浪的夹击下,无数房屋被毁,数千人丧生,数万人流离失所。
材料2:菲律宾(图2)每年都要遭遇大约20次台风,莱特岛是菲律宾遭受台风和地质灾害的重灾区之一。
长期以来,莱特岛居民在附近的山上乱砍滥伐。
2006年2月,当地连续两周暴雨,发生了大规模的泥石流,导致数百人丧生,千余人失踪。
(1)据材料1分析该次风暴潮危害严重的原因。
(2)从地理位置角度分别说明荷兰常受风暴潮影响、菲律宾常受台风影响的原因。
【答案】(1)强风且适逢涨潮,风暴潮强度大;出现在夜间,大部分居民已入睡;荷兰经济发达,人口稠密,风暴潮带来的经济损失大。
(2)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处于盛行西风控制区,属于向岸风,风力强劲,故常受风暴潮影响;菲律宾位于副热带海区太平洋西岸,夏季海水温度高,极易形成台风,故菲律宾常受台风影响。
【详解】(1)根据材料可知,1953年1月31日夜间至2月1日凌晨,荷兰遭遇由强风引发的风暴潮,适逢涨潮,水位异常抬升,有些地方浪高接近7米,风暴潮强度大;夜间持续的暴雨导致河水泛滥,人们已入睡,没有察觉,疏于防范;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属于发达国家,经济发达,人口稠密,风暴潮带来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大。
(2)风暴潮是强烈的大气扰动,如热带气旋(台风、飓风)、温带气旋等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
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处于盛行西风控制区,属于向岸风,风力强劲,故常受风暴潮影响;台风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
高考地理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
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类生存、居住
水
人口分布往往与水源分布相一致
土壤
土壤肥沃的地区,人口密度较高;土壤贫瘠的地区,人口密度较小。
矿产
矿产开发吸引人口聚集
社会经济
从城市的带动作用、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条件等方面分析
政治文化
人口大规模的迁移导致人口分布的变化
综合题型(12)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类
围湖造田
围湖造田,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综合题型(13)城市区位因素分析类
分析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应该考虑该城市在诞生初期,是什么因素把它吸引到这一点的;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或限制了该城市的发展。这样才能找准某个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
分析角度
答题模板
自然原因
气候
中低纬度气温适中、降水适度的沿海地区
说出
相当于“罗列”要素;各要点之间是并列关系;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阐述
“分析+叙述”;既要有原因,又要有结果和观点;
语言格式:因为…所以(导致)..
例析
“实例+分析”;一定要结合具体实例,从这个例子分析其具体做法
评价
“有利+不利”;语言格式:有利:1、2、3..。不利:1、2、3..
分析
“有利及其原因+不利及其原因”;
(4)清晰化:书写要整洁,字迹要清晰。
高考地理综合题题型答题模板汇编(综合题型1-5)
综合题型(1)地理位置特征描述类
分析角度
答题模板
半球位置
东西半球、南北半球
经纬度位置
点状:具体的经纬度
面状:某地的经纬度范围、穿过某地的重要经纬线及其所跨的纬度带和热量带
2023年高考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对比分析类综合题(解析版)
专题20 对比分析类综合题1.(2022·河南安阳·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玛珥湖是一种小而圆形的火山口湖,起源于岩浆水汽火山喷发作用。
具体来说,富含气体的岩浆在上升过程中由于压力减小释放出气体,同时高温岩浆与地下水混合产生大量水蒸汽,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发生爆炸式火山喷发,经过一次或多次爆炸式喷发后,喷发物堆积在喷出口周围形成犹如围墙的火山碎屑岩环,喷发中心则形成深而圆的盆地,而后积水成湖(见下图)。
近年来,玛珥湖的沉积岩芯在众多湖泊沉积物中异军突起,成为科学家研究过去全球变化的热门材料。
位于中国广东省湛江市的湖光岩玛珥湖,是世界上为数不多尚有积水的玛珥湖之一,遇到大暴雨时湖水不外溢,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1)说明与普通湖泊相比,古气候学家们更青睐玛珥湖的原因。
(2)学者们发现,某一沉积层水生植物孢粉含量和热带植物孢粉含量高,推测该时期气候特点并分析成因。
(3)湖光岩玛珥湖遇到大暴雨时湖水也不外溢,结合火山碎屑岩的特点,给出合理的解释。
【答案】(1)受外界干扰少,沉积物厚,能够反映较长时期的地理环境变迁。
(2)高温多雨。
热带植物说明气温高,水生植物说明当时水分条件好,可反映出高温多雨。
(3)火山碎屑环形墙阻隔了湖泊与外部水体的交换,缺少径流汇入;火山碎屑岩多气孔、缝隙,能够储存水分。
【详解】(1)该湖泊属于火山口湖,比较封闭,受外界干扰少,沉积作用时间长,沉积物厚,能够反映较长时期的地理环境变迁,因此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2)玛珥湖是地下岩浆遇到地下水,导致局部水蒸气爆炸所形成的,形成洼地后,在外力作用下当时植物花粉落入进行沉积,在该层岩层中发现水生植物孢粉和热带植物孢粉,说明当时气温高,降水丰富,水热条件好。
(3)根据材料可知,火山碎屑环形墙阻隔了湖泊与外部水体的交换,因此玛珥湖比较封闭,湖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缺少径流汇入,虽然暴雨但是汇入湖泊的水量少;再加上火山碎屑属于喷发形成,气体可能未充分释放,有气孔,可以渗水,所以湖光岩玛珥湖遇到大暴雨时湖水也不外溢。
高考地理解题技巧系列(16)综合题型之8原因分析型
高考地理解题技巧系列(16)综合题型之8原因分析型1(2013·北京文综)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新西兰对外联系的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原因。
(2)分析南岛降水量西多东少的原因。
(3)与南岛相比,说出北岛经济发展的地理条件优势。
(4)新西兰多火山地震,分析其成因,并概述火山旅游活动的主要内容。
答案(1)水路运输;航空运输。
岛国,经济发达。
(2)地处西风带,西侧为迎风坡降水量多,东侧为背风坡降水量少。
(3)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地势较平坦(平原面积较大);机场密度较大(数量多),路网密度较高;靠近首都,城市密度较大(数量较多)。
(4)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或板块构造边缘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内力作用强烈)。
观赏火山地貌等景观,利用温泉等地热资源度假疗养。
综合题型之6特征描述型1.读下列材料和地图,回答(1)~(4)题。
材料一图甲为2011年9月上旬我国部分地区强降雨量图,图乙为汾河流域示意图材料二汉江流域示意图(1)图甲所反映的强降水最有可能是________(锋面)引起,降雨区位于锋线的____________(地图方向)。
(2)读图丙,该区域城市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A、B两地形成的流水地貌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汉江汾河相同点不同点(4)汉江流域有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试分析其发展的区位条件。
答案(1)冷锋北或西北(2)沿河或河谷地带分布甲:河流侵蚀地貌(V型河谷) 乙:河流堆积地貌(冲积平原)(3)相同点:水位的季节变化大;夏季为汛期不同点:汉江:流量大,含沙量小,汛期长,无结冰期。
汾河:流量小,含沙量大,汛期短,有结冰期。
(4)自然条件:水热丰富,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交通便利;种植历史悠久;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高;增产潜力大;劳动力丰富等。
2024年地理高考二轮热点专题复习讲练 综合题答题技巧含详解
专题08 综合题答题技巧【第一部分方法指导】一、试卷特点高考地理综合题由情境材料、题干两个部分组成。
情境材料一般是文字、图、表、符号等,新课标高考综合题具有以下特点:(1)试卷注重情境的创设,体现了时代性、学科性、实践性相统一,引导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和原理解释地理问题,体现“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学科理念。
(2)试卷注重以社会现实为背景,凸显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
素材大多来源于生产、生活或国家发展战略,既聚焦地方,也关注全球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
(3)每个综合题都以题组的形式出现,各小题之间的难度呈递增趋势,题干或答案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4)注重地理核心素养和主干知识的考察,死记硬背“答题模板”不能够应对灵活的材料,需要具备问题解决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语言组织能力。
二、应试技巧第一步,审题干综合题的题干,一般都有“指令词”“关键词”“限定词”组成。
题干中的“指令词”,可以明确答题语言风格,如:分析、说明、描述、对比、归纳、说出等;题干中的“关键词”,可以明确题目考察的落脚点,如:原因、影响、特点、变化等;题干中的“限定词”可以确定题目查考的核心概念,“限定词”有一个或多个组成。
第二步,调用核定概念核心概念是地理主干知识、地理原理、方法和技能,是解决问题的原点。
审题过程中就可以定位出题目的核心概念,进而调取出相应的地理知识、原理等来应对问题。
地理核心概念有很多,需要在日常进行积累。
第三步,分析材料结合调用的核心概念和解题思路,有针对性地分析材料,将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分析出来。
第四步,看分写答案综合题的答案语言组织很关键,通常情况下要点与分值之间有关联,看清楚题目分值,能够节省答题时间。
例题(2021年全国乙卷)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圩田是在低洼地筑堤围出的田地。
图5所示圩田海拔6~7米,种植庄稼;巢湖多年平均水位8.03米。
据记载,在清朝嘉庆年间,三河镇濒临巢湖。
图5(3)说明这些圩田易发水灾的原因。
通用版高考地理综合题 区域比较类 答题模板含练习题及答案.doc
【通用版】高考地理综合题区域比较类答题模板考查方式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区域地理环境要素分布图或材料为命题切入点,考查不同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地理特征差异形成的原因、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及治理措施等。
二、设问形式常见设问形式有“比较图中……和……的差异(异同)”“分析…… 和……的共同特点(问题)”“说明图示……和……的自然条件和类型的差异”等。
三、答题思路“三步比较”回答区域比较类试题1、细致审题确定比较对象审比较对象,避免答题时张冠李戴;审比较考点,如比较AB两地气候特征的异同,可避免跑题;审比较要求,即审准题意要求找相同点还是不同点,还是异同点都找,或者要求通过比较找原因;审比较角度,审准题目从什么角度、几个角度去回答,可避免漏掉答题的要点;注意设问的分值,养成要点化答题的习惯,看分给点。
2、确立比较的类型与思维模式(1)名词比较类:应先搞清名词的含义,包括的内容,针对内容进行分析比较。
女口:比较两地的气候特征,须知道比较气候类型,气温和降水特点(2)区域特征比较类:应先对区域进行综合分析,然后根据要求对分析内容有选择性地列举比较。
这类试题重在分析,次在比较。
所以,区域的综合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区域的综合分析主要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进行。
3、巧妙比较,简洁作答三项联系是答题的依据:A、联系题中图表和材料,他们是解决比较类问题最直接的依据B、联系所学教材知识点,即能迅速理解题目设置的情景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所学知识建立准确的联系,并从中提取需要的知识点C、联系生活经验和常识,当学生实在想不起来所学教材知识点时,根据题意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常识来答题往往也是有效的答题模板地理要素比较要素河流水系特征比较流向、流程;流域面积;支流多少及形态;河网密度;河道深浅、弯曲、宽窄;洛差或峡谷分布河流水文特征比较流量、汛期、水位的季节变化、含沙量、、结冰期、凌汛、水能蕴藏量等地表坏境特征地形;气候;植被;河流;土壤(其实是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气候特征气戻类型;气温(气温咼低、日较差、年较差大小)降水(降水总量的多少、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小)降水与热量的组合状况气温差异比较年均温大小、气温咼低、气温年较差、气温咼低的月份分配状况等区域特征比较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自然资源)、人文地理特征(工业、农业、人口、城市、交通、环境问题)人口问题人口过多或过少;人口增长快慢;人口老龄化程度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平咼低;速度快慢;城市化阶段(初级、加速、成熟阶段);城市化问题(逆城市化、虚假巴西、滞后印度孟加拉)农业发展条件与特点比较地形、气候、水源、土壤、技术、劳动力、市场、政策、交通等区位因素;经营方式和规模、商品率高低、机械化水平、科技发展水平等生产特点等值线特征等值线数值咼低、延伸方向、弯曲趋势、疏密状况专题练习[2016 •全国卷II, 36(1), 9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考地理的综合思维特点及解题方法(附典题及答案)
高考地理的综合思维特点及解题方法(附典题及答案)地理的综合思维是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综合体,在不同时空组合条件下,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综合决定着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
综合思维素养有助于人们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综合思维包括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和地域综合。
当前高考的题中也非常重视关于地理综合思维的考查。
1.地理的综合思维全面性:综合思维应做到全面考虑各个要素,不遗漏重要信息,这是进行思维活动的基础。
系统性:由于各个要素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综合思维应考虑到所有要素的整体性和各个要素的差异性,这就需要对各个要素的属性及其关系有较深刻的理解。
动态性:地理事物的发展和演变和其各个要素的变化息息相关。
综合思维要求不仅能阐述静态的要素属性,更能捕捉动态的要素变化。
动静结合方能全面综合。
2.地理综合思维的解题方法(1)地理的要素综合例1:(2019·全国卷Ⅲ)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
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A.气温升高B.气温降低C.降水增多D.降水减少2.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A.洪水暴涨B.退耕还湿C.地面沉降D.冻土融化3.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A.林地B.湿地C.草地D.寒漠【答案】1.A 2.D 3.C【解析】1.读材料可知,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说明积雪融化增多,故首要原因是气温升高,A正确,B错误;降水增多会使越年积雪面积增大,C错误;材料中“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说明洼地上有浅水出露地表,洼地积水增多,降水减少不合题意,D错误。
故选A。
2.由上题分析可知,气温升高会导致冻土融化,地表积水增多,湿地面积增加,D正确;材料中“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说明湿地增加的主要原因不是洪水暴涨、退耕还湿和地面沉降引起,ABC错误。
高考地理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含答题模板)
高考地理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含答题模板)
(2)列出“模板”。
(见下面的常见模板)
(3)仔细“筛选”。
根据限定词筛选;根据所在地区筛选;根据地理事物特性筛选;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筛选。
(4)酝酿“语言”。
“先自然,后社会经济”;“先主要,后次要”;“先自身原因,后其它原因”;(先主后次、先上后下、先内后外)
(5)书写答案。
“地理语言(避免大白话)”、“套装语言(不用自造语句)”、“逻辑语言(不得互相矛盾)”、“精炼语言(不要同样意思,反复罗嗦诉说)”、“一语中的(语言不绕弯子)”。
综合题的常见答题模板
地形地势
1、地理位置分析:绝对位置+相对位置
①海陆位置;②经纬度位置;③大洲交界或国界位置;④交通位置(重要海峡、铁路枢纽、港口);⑤经济和军事位置;⑥相邻地区(经济发达区)2描述某地的地形特点:
①以什么地形为主(五大类地形)
②地势起伏(大、小)
③地势特征(哪里高哪里低)
3描述某地的地势特点:
哪里高,哪里低。
或地势起伏大或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4某地地形分布特点:
描述哪个方位是什么地形即可。
(注意和第1种问题的区别)5判断地形地势的依据:
①等高线的分布
②河流流向
③水系的形状(向心状即盆地,放射状即山地)
6我国一些地形区的地貌(地形)特征:
①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②云贵高原:崎岖不平
③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
④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⑤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
7、沼泽湿地的成因分析:。
地理高考综合题解题技巧——对比分析类(附:模拟专练及答案)
地理高考综合题解题技巧——对比分析类(附:模拟专练及答案)01题型特点对比型综合题往往给出大量的材料,把两片区域或两种事物、现象等进行对比,要求分析其共同和不同的特点,比较两地区位条件的优劣,两地产生某种差异的原因等。
常见设问形式有“比较图中××和××的差异(不同或异同)”“分析××和××的共同特点(问题)”“说明图示××和××的自然条件与类型的差异”“与××相比,××发展某种产业的优(劣)势”“与××相比,××产生某种现象的原因”等。
02思路点拔四步审题是关键。
第一步审比较对象,审准对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答题时张冠李戴。
第二步审比较要求,即审准题意要求找相同点还是不同点,还是异同点都找,或者要求通过比较进一步找原因。
第三步审比较考点,如比较A、B两地的气候类型及特征的异同点,其比较的考点是气候类型及特征,此步骤可避免跑题。
第四步审比较角度,审准题目要求从什么角度、几个角度去比较,此步骤可避免漏掉答题的要点。
三项联系是答题依据。
首先,联系题中图表和材料,它们是解决比较类问题最直接的依据。
其次,联系所学教材知识点,即能迅速地理解题目设置的情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所学知识建立准确的联系,并从中提取出需要的知识点。
最后,联系生活经验和常识,当学生实在想不起所学教材知识点时,根据题意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常识来答题往往也是很有效的。
二定要点和格式,即根据分值定要点,根据内容定格式。
根据分值定要点,要求学生养成要点化答题的习惯,只有答足正确的要点,才有可能得足分。
根据内容定格式是指根据问题的内容来决定是直接列举要点还是采取列表比较的形式。
一般来说,比较异同时列表更直观些。
03模板构建04感悟真题例1(2017年全国1卷)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高考地理综合题解题技巧点拨和训练含答案
技巧点拨综合题解题技能类型一特征描述类特征类综合题一般将地理要素以点、线、面的形式呈现于地理材料或叠加在相应地理图表中,让考生描述地理事物的形态或状态。
其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特征”“描述……特征”“简述……特征”“从……方面归纳……主要特征”“描述……状况”等。
典型例题[2020浙江7月选考,26(1)(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河南省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冬半年,河南省有时会发生大气污染现象。
某年11月28日至12月5日该省发生了一次污染天气过程。
下表为5个站点所在地此阶段的空气质量统计表。
站点日期28日29日30日1日2日3日4日5日安阳 4 5 4 4 5 5 5 6郑州 4 4 3 4 5 4 2 5商丘 3 2 3 4 5 3 3 3南阳 3 4 2 3 4 4 3 2三门峡 3 4 3 2 5 4 3 2 注:空气质量1—优,2—良好,3—轻度污染,4—中度污染,5—重度污染,6—严重污染(1)河南省的地势特点是。
从地形类型看,图中城市主要分布在。
(2分)(2)与安阳相比,简述南阳此次污染天气的特点,并分析其自然成因。
(4分)阅卷现场1名师点拨在解答特征类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仔细阅读材料,特别是图示材料,准确获取答题所需要的信息。
例如通过图中安阳和南阳的经纬度位置和与山地相对位置等信息可知南阳位置偏南,受冬季风从邻省带来的污染物的影响较小。
(2)细审题干,明确“问什么”,即要明确要描述什么,即描述的方向;同时在描述时应将地理问题和地理原理相对接,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例如在回答第(1)题时,设问是“河南省的地势特点”,在回答问题时,不少同学按地形特征进行回答,就会造成答非所问。
(3)回答特征类问题时描述应全面,注意描述的角度和层次是否完整。
如回答第(2)题时,应从污染程度和持续时间两方面进行回答。
但是该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存在明显的信息解读和答题错误,失分严重。
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热点题型整理分析专题02 “比较型”选择题答题技巧
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热点题型整理分析专题02 “比较型”选择题答题技巧【第一部分原理归纳】比较型选择题是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地理事物作为题干,要求经过比较指出地理事物之间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并探究地理事物异同产生的原因,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通过横向或纵向比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比较内容有: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水系、土壤和植被、经济以及人口与城市等方面的特征。
在做这类选择题时,要特别关注题目涉及的可比内容。
一般需要注意地形地势特征、气候特征、河流水文特征、土壤和植被特征、经济特征,以及人口、城市等方面的特征。
解题时,首先要准确再现题干给出的每一个地理事物的特点,然后通过对比,确定它们的共同点(或不同点),再根据题意准确地做出判断。
这类题的解题关键是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地理事物,找出地理事物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
【第二部分典例演练】一、选择题我国已发射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寻找火星生命的迹象是其任务之一。
下表为火星与地球相关数据对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行星距太阳远近(地球为1)质量(地球为1)体积(地球为1)表面平均温度自转周期火星1.520.110.15-23℃24小时37分地球11122℃23小时56分1.科学家认为火星是除地球以外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天体之一,火星与地球相比()A.距日距离和自转周期相近B.体积和质量相近C.有适宜生物生存的大气层D.有大量的液态水2.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①地球昼夜更替的周期适中①地球的质量和体积比较适中①地球处于安全的宇宙环境①地球和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答案】1.A 2.A【解析】1.读表可知,火星和地球的距太阳远近、自转周期相近,从而可以维持相对适宜的温度条件,因此,科学家认为火星是除地球以外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天体之一,A项符合题意;读表可知,火星的体积和质量与地球相差很大,吸引的大气厚度相差很大,成分明显不同,火星目前并没有适宜生物生存的大气,排除B、C两项;目前还没发现火星具有土壤(生物参与才能形成)和大量的液态水,排除D。
《地理高考综合题的分析方法与答题技巧》(整合版)
《地理高考综合题的分析方法与答题技巧》连载(一)--------特征描述类一、综合题解题五步操作程序:(1)细审“题干”(2)列出“模板”。
(3)仔细“筛选”。
根据限定词筛选;根据所在地区筛选;根据地理事物特性筛选;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筛选。
(4)酝酿“语言”。
“先自然,后社会经济”;“先主要,后次要”;“先自身原因,后其它原因”;(先主后次、先上后下、先内后外)(5)书写答案。
“地理语言(避免大白话)”、“套装语言(不用自造语句)”、“逻辑语言(不得互相矛盾)”、“精炼语言(不要同样意思,反复罗嗦诉说)”、“一语中的(语言不绕弯子)”。
二、题型一特征描述类设问形式:描述事物即表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
高考中特征描述类试题,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特点”,“描述……状况”,“简述……特征”,“从……等方面归纳……主要特征”等。
思维建模要准确描述地理事物特征必须把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建立解答该类试题的答题模式,并用规范而专业的语言准确地描述出来。
具体答题思路是:首先要对题目涉及区域进行区域空间定位(经纬网定位法和区域特征定位法相结合),明确区域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和图文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特征分析;在描述时要注意梳理、组织语言,把握关键词,并且做到简洁、准确地描述。
模板典例:1.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土壤、水文(河流、湖泊)、植被(自然带)2.地形特征:①主要地形类型(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②地势——海拔高低、地势起伏状况、地形倾斜方向、区域极值(地势最高、低值);③主要地形区及其分布。
3.地表环境特征:①气候(湿、热、冷、干)②植被状况③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④河流发育程度4. 气候特征:①气温(气温高低、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小)②降水(总量、季节或年际变化)③降水与热量的组合状况(如雨热同期)5. 河流水文特征:①年径流量;②汛期;③含沙量;④结冰期(凌汛);⑤流速。
地理高考综合题解题技巧——对比分析类(附:模拟专练及答案)
地理高考综合题解题技巧——对比分析类(附:模拟专练及答案)01题型特点对比型综合题往往给出大量的材料,把两片区域或两种事物、现象等进行对比,要求分析其共同和不同的特点,比较两地区位条件的优劣,两地产生某种差异的原因等。
常见设问形式有“比较图中××和××的差异(不同或异同)”“分析××和××的共同特点(问题)”“说明图示××和××的自然条件与类型的差异”“与××相比,××发展某种产业的优(劣)势”“与××相比,××产生某种现象的原因”等。
02思路点拔四步审题是关键。
第一步审比较对象,审准对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答题时张冠李戴。
第二步审比较要求,即审准题意要求找相同点还是不同点,还是异同点都找,或者要求通过比较进一步找原因。
第三步审比较考点,如比较A、B两地的气候类型及特征的异同点,其比较的考点是气候类型及特征,此步骤可避免跑题。
第四步审比较角度,审准题目要求从什么角度、几个角度去比较,此步骤可避免漏掉答题的要点。
三项联系是答题依据。
首先,联系题中图表和材料,它们是解决比较类问题最直接的依据。
其次,联系所学教材知识点,即能迅速地理解题目设置的情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所学知识建立准确的联系,并从中提取出需要的知识点。
最后,联系生活经验和常识,当学生实在想不起所学教材知识点时,根据题意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常识来答题往往也是很有效的。
二定要点和格式,即根据分值定要点,根据内容定格式。
根据分值定要点,要求学生养成要点化答题的习惯,只有答足正确的要点,才有可能得足分。
根据内容定格式是指根据问题的内容来决定是直接列举要点还是采取列表比较的形式。
一般来说,比较异同时列表更直观些。
03模板构建04感悟真题例1(2017年全国1卷)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考地理第一篇.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
第一篇.高考地理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1)细审“题干”。
抓住“关键词”和“修饰词”、“限定词”
的可能影响;自然环境影响+社会经济影响+生态环境影响
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当地措施+合作措施
(3)仔细“筛选”。
根据限定词筛选;根据所在地区筛选;根据地理事物特性筛选;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筛选。
(4)酝酿“语言”。
“先自然,后社会经济”;“先主要,后次要”;“先自身原因,后其它原因”;(先主后次、先上后下、先内后外)
(5)书写答案。
“地理语言(避免大白话)”、“套装语言(不用自造语句)”、“逻辑语言(不得互相矛盾)”、“精炼语言(不要同样意思,反复罗嗦诉说)”、“一语中的(语言不绕弯子)”。
特别提示:
1.在不特殊指明的情况下,回答意义影响类问题时,应当注意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作答。
2.在回答某些条件分析类问题时,注意应答出有利条件以及不利条件。
3.作答地理综合题,应注意回答的有序性:学会采用分点作答;作答特征描述问题时,学会分阶段描述特征。
4.作答地理综合题,应注意回答的逻辑性:弄清各点作答的先后顺序;不出现答案中自相矛盾的地方。
温馨提醒:
高考综合题答题要实现“四化”
(1)段落化:在一个题目中若有几个问题,回答问题要分层次分段落。
(2)序号化:要分点答题。
高考改卷:“踩点给分|”分点答题十分重要!
(3)规范化:答题语言用书面语,不要用方言答题。
答题模板最大的缺点就是:答题空洞。
同学们在答题时,一定要结合模板,联系材料和信息,调动课本知识,规范答题语言。
(4)清晰化:书写要整洁,字迹要清晰。
题型10 区域发展-2024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解析版)
10 区域发展考向年份卷名及题号情境主题命题趋势模板01 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转型之路模板02 城市的辐射功能及影响模板03 产业结构的描述及影响因素模板04 流域水资源协作开发模板05 西气东输的原因及影响模板06 南水北调工程及影响模板07 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说出南方电网电力资源东西互补性强的主要原因。
(2)根据表中信息,指出广东电网建设适当的抽水蓄能电站的合理性。
(3)分析广东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对“西电东送”输电效益的有利影响。
第(1)小问尝试解答:第(2)小问尝试解答:第(3)小问1.(2024·浙江绍兴·校考模拟预测)2023年4月沈阳都市圈获批成为全国第九个、东北第一个国家级都市圈,矿产资源丰富的老工业基地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沈阳都市圈中各主要城市产业结构图统计示意图(下图),比较沈阳、抚顺、阜新三市的产业结构的异同。
沈阳都市圈面积为2.3万平方千米,占辽宁省面积的15.5%。
下图为沈阳都市圈各城市主导产业及主要交通线简图。
(1)根据材料,指出沈阳市成为都市圈中心城市的理由。
都市圈可依托发达的交通联系,通过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实现要素高效配置,达到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的目的。
(2)简要评价沈阳都市圈协同发展的条件。
(3)从地理位置的角度,说明沈阳都市圈发展应加强的区际联系与合作。
(4)简述建设沈阳都市圈对东北振兴的促进作用。
【答案】(1)地区生产总值最高(经济总量大);人口规模最大;产业结构等级高;区域交通枢纽;行政级别高等。
(2)有利:作为国家级都市圈,享有更多政策支持;资源丰富,工业基础好(为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之一);城市间交通联系便捷,要素流动效率高;各城市产业关联性强,具有一定的互补性等;不利:重工业为主,转型困难,制约发展;受资源条件限制,各城市产业体系趋同,易因竞争导致内耗。
(各城市发展不均衡,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环境问题突出,部分资源出现枯竭等)(3)国内:加强与临近的北京、沿海的上海等都市圈联系与合作;国际:向西可加强与蒙古、俄罗斯等国间的经贸合作;向东可加强与日本、韩国等国间的经贸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专用)2014届高三高考地理解题技巧系列综合题题型对比分析型(含解析)1.(2013·上海地理)读关于南非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南非地理位置独特,国土面积约为122万平方千米。
农业、渔业较为发达,但受自然地理因素影响明显,耕地的分布不平衡,农业生产地区差异大。
(1)概述南非的海陆位置,并从航运角度分析其优劣。
(2)分析南非西部、南部沿海成为世界著名渔场的优越条件。
(3)依据世界农业地域类型划分,概述南非南端的甲地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征。
(4)根据图文信息,归纳南非耕地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1)位于非洲大陆最南部,东、南临印度洋,西濒大西洋。
优:地处两大洋间的航运要冲,西南部的好望角航线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通道之一。
(任答一点即可)劣:好望角的航线长,交通运输成本较高;好望角航线有风浪危险。
(任答一点即可) (2)南非南部沿海有本格拉寒流和厄加勒斯暖流交汇,西部沿海出现涌升流,为西部、南部沿海带来大量营养物质,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浮游生物又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吸引大批鱼群。
(3)甲地为地中海型农业。
农作物以小麦、大麦等冬季谷物为主;规模相对较小;或以抗旱耐热的经济作物为主,如葡萄、油橄榄等。
(任答一点即可)(4)分布特点:耕地主要分布在沿海和东北部地区,而西部地区耕地少。
原因:沿海平原地势低平,东北部高原地势平坦,且降水量大多在500毫米以上,适合耕作;而西部地区降水少,荒漠化严重,不适合耕作。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地理位置的描述、世界海洋航行。
地理位置的描述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
该题要求描述海陆位置,则强调位于非洲大陆最南部,东、南临印度洋,西濒大西洋。
海陆位置优越,是沟通印度洋和大西洋的重要的海上通道。
分析航运的优劣应结合世界主要的海洋运输线路及条件回答。
该航线的优势是运输量大,是世界最繁忙的海上通道之一,劣势是与苏伊士运河航道比,航线长,好望角航线受西风影响,风浪大。
第(2)题,本题考查海洋渔业资源的分布、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大陆架海域渔业资源丰富,大陆架海域海水较浅,阳光充足,入海河流能够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
在寒暖流交汇处和上升补偿流处能够形成世界著名的渔场。
根据图示:南非南部沿海有本格拉寒流和厄加勒斯暖流交汇,西部沿海出现涌升流,为西部、南部沿海带来大量营养物质,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浮游生物又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吸引大批鱼群。
第(3)题,本题考查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
甲地位于非洲的最南端,为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
地中海农业农作物以耐旱的品系为特征。
在农作物中,主要是小麦和大麦,其次是燕麦和玉米。
葡萄、木本作物油橄榄,以及无花果是该地区广为种植的经济作物。
饲养的牲畜有绵羊、山羊和猪。
所以耐旱的农作物、木本经济作物与饲养牲畜相结合是地中海型农业的特征。
第(4)题,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
根据南非的耕地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判断:耕地主要分布在沿海和东北部地区,而西部地区耕地少。
结合南非地形图判断:耕地分布区沿海平原地势低平,东北部高原地势平坦;根据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判断:东北部降水量大多在500毫米以上,适合耕作;而西部地区降水少,荒漠化严重,不适合耕作。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西南部分地区图材料二川气东送(图甲)被列为继西电东送、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第五大工程,新方案中的线路设有宜昌至濮阳支线,还有几条支线分别到达南京、重庆和四川的各城市。
2010年该工程达到年输送天然气120亿立方米,是我国又一条能源大动脉。
材料三下图乙是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目标图。
(1)重庆市是长江上游最大的中心城市,在长期的工业发展中已形成以汽车和摩托车制造为主的机械工业,简要分析其机械工业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2)重庆市吸引IT产业转移会带来哪些有利影响?(3)依据图甲说明川气东送(普光至上海)与西气东输主干道(轮南——上海)相比有何优点。
答案(1)近钢铁工业基地,原材料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市场需求量大;工业基础条件好;有较丰富的技术人员和劳动力资源等(答出四点即可)。
(2)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有利于与发达国家IT产业的分工与合作;有利于对汽车摩托车等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等(答出三点即可)。
(3)沿线地区经济较发达,市场需求量大;经过高原山区少,工程量小;运输线路较短。
解析第(1)题,注意从图中获取信息,紧扣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机械工业的特点进行分析。
第(2)题,应把握IT产业的特点,联系产业转移产生影响答题。
第(3)题,充分运用知识积累,结合图示信息作答。
3.读“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根据上图,推断澳大利亚主要铁路的空间分布并阐述理由。
(2)说出汤斯维尔的气候类型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3)分析澳大利亚东南部沿海港口运输比澳大利亚东北部沿海更为发达的原因。
答案(1)澳大利亚铁路呈现半环状分布(或主要分布于东部和南部)。
理由:东部与南部地形平坦;人口多,城市多。
(2)热带雨林气候。
形成原因:沿岸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东南信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水汽;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3)东南部沿海没有大量珊瑚礁,有利于发展航运;东南部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交通便利,腹地广阔;(殖民者到达最早)开发时间早,发展历史悠久。
解析第(1)题,交通线的修建主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沿人口和城市密集地区分布,澳大利亚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因此可推断澳大利亚铁路线应为半环状分布。
第(2)题,汤斯维尔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地区,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并且有沿岸洋流的增温增湿作用,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第(3)题,本题主要从航运条件、人口和工农业分布、发展历史、腹地条件等方面来作答。
4.下图中A、B为高原。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说明A、B高原地形的差异。
(2)A、B高原同属季风气候区,比较两高原夏季风的异同,并简述差异的形成原因。
(3)简述A、B高原能源、矿产资源及工业部门的主要差异。
答案(1)A(德干)高原海拔较低,起伏和缓。
B(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崎岖。
(2)A、B高原都受西南季风影响,并带来丰沛的降水。
B高原除受西南季风影响外,还受东南季风影响;西南季风对A高原的影响大于B高原。
东南季风的形成主要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西南季风的形成主要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影响。
(3)资源差异:A高原煤、铁、锰资源丰富,煤与铁资源组合具有优势;B高原有色金属、磷、水能、煤资源丰富,能源与有色金属资源组合优势明显。
工业部门差异:A高原以钢铁、机械工业为主;B高原以有色金属冶炼、化学、能源工业为主。
解析第(1)题,A、B均为高原,在比较地形的差异时主要分析地表的平坦程度和海拔的高低。
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主要有气压带和风带、洋流、地形、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等。
第(2)题,B高原受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影响,东南季风的形成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西南季风的形成主要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影响;A高原的夏季风是西南季风,成因是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
第(3)题,比较A、B高原能源、矿产资源及工业部门的主要差异只要抓住两地的地理环境特点,再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即可。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武广高速铁路(甲图)为京广客运专线的南段,位于湖北、湖南和广东境内,列车最高时速可达394千米。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乙图)全长1 142千米,“以桥代路”的长度达159.88千米。
京沪高速铁路“以桥代路”的长度更高达1 061千米,占全线长度的80%。
(1)比较武汉和广州两城市在河流交通运输中的区位特点。
(2)武广高速铁路比青藏铁路走向更平直,请分析其原因。
(3)青藏铁路和京沪高速铁路都采用“以桥代路”,但原因不同,试比较分析。
答案(1)武汉位于河流(长江与汉江)交汇处(具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广州位于河口(珠江口,是河运的起点或终点)。
(2)武广高速铁路沿线地势比青藏铁路沿线地势平坦;高速铁路要求弯道少以节省运营时间。
(3)青藏铁路“以桥代路”原因:沿线地区冻土多;沿线地区河谷多;给野生动物迁徙预留通道。
京沪高速铁路“以桥代路”原因:沿线跨大江大河多;沿线原有交通线密集,避免与其交叉;避免多占用耕地。
解析解答本题应紧扣比较的对象,即抓住题中“河流交通运输中的区位”“平直的原因”“以桥代路”等信息。
分析第(1)题时要注意河流区位应包括水运的起点和终点、河流的交汇处等,必须体现“交汇处”“河口”等城市的位置特征。
分析第(2)题时要结合地形和高速铁路的要求来进行。
分析第(3)题时要注意两条铁路各自所经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特点,充分考虑铁路对环境的影响。
青藏铁路要体现“冻土”“动物迁徙通道”,京沪高速铁路要体现“节约耕地”“减少与其他线路的交叉”。
解题技巧要正确解答比较类试题应掌握如下秘诀:四步审题、三项联系、二定要点及格式。
四步审题是关键。
第一步审比较对象,审准对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答题时张冠李戴。
第二步审比较要求,即审准题意要求找相同点还是不同点,还是异同点都找,或者要求通过比较进一步找原因。
第三步审比较考点,如比较A、B两地的气候类型及特征的异同点,其比较的考点是气候类型及特征,此步骤可避免跑题。
第四步审比较角度,审准题目要求从什么角度、几个角度去比较,此步骤可避免漏掉答题的要点。
三项联系是答题依据。
首先,联系题中图表和材料,它们是解决比较类问题最直接的依据。
其次,联系所学教材知识点,即能迅速地理解题目设置的情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所学知识建立准确的联系,并从中提取出需要的知识点。
最后,联系生活经验和常识,当学生实在想不起所学教材知识点时,根据题意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常识来答题往往也是很有效的。
二定是指根据分值定要点,根据内容定格式。
根据分值定要点,要求学生养成要点化答题的习惯,只有答足正确的要点,才有可能得足分。
根据内容定格式是指根据问题的内容来决定是直接列举要点还是采取列表比较的形式。
一般来说,比较异同时列表更直观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