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文学繁荣发展

合集下载

重庆地区文学现象调查 3

重庆地区文学现象调查 3

组员:陈家芳,但婷,袁旭,蒋楠,黄波,包文娟,刘启明,李典励,唐胜雨,谢凤摘要:重庆市独立以后,重庆市党代表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对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市作出全面部署,体现了“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

1956年,重庆成立了重庆作家协会,重庆作家协会肩负着繁荣重庆文学创作,促进重庆文学事业发展的神圣使命和重大责任。

重庆有许多名作家,重庆文化界的有识之士也很重视对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翻译。

重庆主要的报纸和期刊,从滥觞期以来就重视对外国文化的翻译介绍,并且随全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而发展,由旧式文言向新式白话发展,视野由新闻、法律等领域向政治、经济、文化、文学等多领域发展,由单纯强调英、美等西方列强的文化向关注世界各国的文化发展。

重庆的文化界、报纸、期刊有对外国文化交流的优良传统。

重庆的文学对外交往呈现出有组织的规模化的交流态势,具有开放性与世界意识,既注重眼前,又着眼于未来。

关键词:文化建设开放发展The investigation of literature phenomenon in Chongqing Abstract:After the independence of Chongqing, the representor of urban area of Chongqing highlighted that it was essential to strengthen the culture construction, what’s more, deploying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e , constructing citywith strong culture. Demonstrating the requirements of “holding banner highly、 around overall situation、 serving for people、 reforming and creating”. In 1956, Chongqing founded association of writer. Chongqing writer association shoulder the mission and responsibility to flourish the culture of Chongqing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ongqing culture career. Chongqing has many famous writers, the wisdom person of Chongqing culture area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translations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deology. The main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of Chongqing, have pay attention to introduce the translation of foreign culture since original period. Moreover, with the new culture all around the country developing, it always changes. The culture field, newspaper, periodical has fine traditions to interflow with foreign culture. Chongqing culture own openness and world consciousness, not only pay attention to present, but also future.Keywords: culture, construction, openness, development 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

论抗战时期重庆作家的生存状态

论抗战时期重庆作家的生存状态

论抗战时期重庆作家的生存状态
敦枫;赵婷
【期刊名称】《科技信息》
【年(卷),期】2010(000)020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陪都重庆作为当时的文化中心,吸引了大量的文学界人士.以抗日救亡为主题,重庆作家创造出了繁荣的抗战文学.时局的动荡不安、经济通货膨胀,使得重庆作家生活得日益艰难.本文拟从抗战背景下重庆作家遭受的生活苦难,探究其精神状态,进而阐述重庆作家艰难的生存状态.
【总页数】2页(P540-541)
【作者】敦枫;赵婷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重庆大学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抗战时期重庆作家的生存状态
2.抗战时期陪都重庆作家创作心态研究
3.抗战时期重庆作家物质生存状态研究
4.抗战时期重庆作家的散文创作
5.抗战时期重庆作家的散文创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庆方言写的文学作品

重庆方言写的文学作品

重庆方言写的文学作品摘要:一、重庆方言概述二、重庆方言文学的发展历程三、重庆方言文学作品的特点四、代表性重庆方言文学作品赏析五、重庆方言文学的现状与展望正文:一、重庆方言概述重庆,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拥有丰富的方言文化。

重庆方言,又称巴渝方言,属于汉语的官话方言中的南方官话巴渝片。

它独具特色,既有南方方言的柔美,又有北方方言的刚烈。

重庆方言以生动、形象、诙谐著称,是重庆人民日常生活、交流的重要工具。

二、重庆方言文学的发展历程重庆方言文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从古代的民间传说、故事、歌谣,到现代的小说、散文、诗歌,重庆方言文学不断发展壮大。

在明清时期,重庆方言文学以民间说唱艺术的形式广泛传播。

进入20世纪,随着印刷技术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发展,重庆方言文学作品开始出现在报纸、杂志等媒体上。

新中国成立后,重庆方言文学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和认可,出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三、重庆方言文学作品的特点1.地域特色鲜明:重庆方言文学作品充分体现了地域文化特色,反映出重庆地区的风土人情、民俗风情。

2.语言生动幽默:重庆方言文学作品运用丰富的词汇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使作品具有鲜明的地域风格和可读性。

3.贴近生活:重庆方言文学作品以生活为源泉,关注民生,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亲和力。

四、代表性重庆方言文学作品赏析1.《袍哥》:该作品以重庆方言为载体,讲述了袍哥组织的兴衰,展现了重庆地区民间生活的风俗画卷。

2.《山城棒棒军》:一部描绘重庆山城棒棒军(搬运工)生活的方言小说,通过生动的语言展现了重庆人民勤劳、智慧、坚韧的品质。

3.《辣子》:以重庆方言写就的诗歌,展现了重庆妹子火辣辣的性格和独特的魅力。

五、重庆方言文学的现状与展望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重庆方言文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但在政府部门和文化单位的积极推动下,重庆方言文学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研究重庆方言文学,不断创作出富有时代特色和地域风情的作品。

文学文本中的重庆

文学文本中的重庆

多山录》 董钺的《 胜楼记 》 陆游 的 《 蜀记 》 王 士祯 的 、 制 、 入 、 《 蜀道驿程记》 王廷献 的《 、 秋山拾遗记》 王我 师《 、 巴岳初游 记》 沈青士《 、 渝州觉 林寺 碑记 》 刘 天 民 的《 中得 游南禅 、 雨
寺 记》 等都是描写 巴渝 山势水貌的佳作 。
类 东 西 ,是 以 君 子 不 为 也 。 只 要 是 “ 子 ” 就 不 会 去 写 “ ” 君 ,
“ 小说” 。这就把 “ 小说 ” 斥 到极 其低贱 的地 位 。孔 丘 的 贬
巴渝不仅有雄奇 险峻的 自然风 光 , 且有 着深厚 的文 而 化积淀 。这里有颂扬大 禹治水 而修 建 的禹庙 ; 有古 时 巴国 将 军蔓子 的墓冢 ; 朝云暮雨 的巫 山神 女庙 ; 有 有汉 源县 丞等官的缙 云先生除奸弊 , 江
均赋税 、 民于火 的德政 。总之 , 救 古代历史上 的许多文 人一 入巴渝之境 , 便情动 于中 , 或模 山范水 , 或咏古伤今 , 描摹 或 世俗 , 让读者领略 了巴渝 的山水风情。
座 座风景优美 的山水屏 障, 对于嘉陵江 、 北温泉 、 南温 泉、 佛
图关 、 自云寺 、 缙云 山、 都山等风景名胜 , 平 历代文 人都毫不
惜墨 。除此之外 , 像李 贻孙的《 夔州都督 府记 》 孙樵 的《 、 龙
这些 作品尤 以诗歌 、 文见 多 , 散 小说 寥寥无 几 , 本人 认 为原 因有 二。第一 , 鲁迅 说 : 在中国 , “ 小说是 向来不算 文学 的。 在我 国的古代 , ” 不论是 统治阶级还是正统文人 , 十分 都 轻视 和鄙薄小说 。孔丘就 曾对他 的学生子 夏说过 , 小说 ” “
庙等等 。这些人文景观 和历史 传说 让 文人们 目不暇 接 , 于

重庆历史文化地图:探寻古迹与历史名人的足迹

重庆历史文化地图:探寻古迹与历史名人的足迹
重庆历史文化地图的使用
• 重庆历史文化地图的使用可以通过纸质地图、电子地图、手机应用等多种方式进行, 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历史文化信息服务。 • 重庆历史文化地图的使用可以帮助用户了解重庆地区的历史文化发展状况,提升用 户的历史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重庆历史文化地图在旅游与教育领域的应用
重庆历史文化地图在旅游领域的应用
05
重庆历史文化地图的实用性与探索
重庆历史文化地图的制作与使用
重庆历史文化地图的制作
• 重庆历史文化地图的制作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通过对历史文化资源的 地理信息和属性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分析,制作出具有实用价值的历史文化地图。 • 重庆历史文化地图的制作需要多方面的合作和支持,包括政府部门、专家学者、 企业和社会组织等。
DOCS SMART CREATE
重庆历史文化地图:探寻古迹与历史名人的足 迹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重庆历史发展概述
重庆地区的史前文化背景
重庆地区的史前文化遗址
• 大溪文化遗址:位于重庆市瞿塘峡以东的大溪镇,是中国南方地区重要的史前文化遗址之 一,距今约5000年。 • 汉朝岩墓: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是中国南方地区最大的汉代岩墓群,距今约2000年。 • 巴文化遗址: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是中国南方地区重要的巴文化遗址,距今约3000年。
• 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通过传承人、传承基地、传 承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传承人的培养和保护是关键。 • 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正在加强,部分非物质 文化遗产已经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展。
重庆历史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与发扬
重庆历史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 重庆历史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包括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文化旅游等多个方面, 通过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提升城市品质和形象。 • 重庆历史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重庆磁器口古镇、洪 崖洞等历史文化景点的保护和开发。

重庆文学沙龙活动策划方案

重庆文学沙龙活动策划方案

重庆文学沙龙活动策划方案一、活动背景和目的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审美需求的不断提高,文学作为一种精神食粮,对人们的生活和思想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推广和传承重庆本土文化,提升重庆市民的文学素养,举办一场专注于文学交流的活动——重庆文学沙龙。

本活动旨在为重庆广大文学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平台,促进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想的传播,增加文学类的讨论与研究,推动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二、活动内容和形式1. 活动名称:重庆文学沙龙2. 活动时间和地点:每月举办一次,活动地点设在重庆市内的大型书店或艺术文化中心。

3. 活动形式:(1)文学演讲:邀请重庆地区的知名作家、编剧、编辑等行业专家进行文学作品分享和演讲,让参与者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和灵感来源。

(2)读书报告会:鼓励参与者分享自己阅读的好书,介绍书籍的主题、内容和阅读体验,激发参与者的阅读兴趣。

(3)文学讨论:以重庆本土作品为主题,由专业人士或文学爱好者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促进文学交流。

(4)文学创作交流:提供一个写作平台,鼓励文学爱好者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创作心得和技巧,共同提高文学水平。

(5)经典读书会:每次活动都选取一本重庆本土作品或著名作品,组织参与者进行集中阅读,并进行交流和讨论。

4. 活动亮点:(1)丰富多样的内容: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满足不同人群的兴趣和需求,提供丰富的文学交流机会。

(2)重视本土文学:将重庆本土文学作品作为重点内容,增加市民对本地文学的认识和关注。

(3)专业人士支持:邀请文学界专家和权威人士参与活动,提供专业的指导和交流。

三、活动宣传和推广1. 媒体宣传: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以及网络媒体进行宣传,发布活动信息和参与方式。

2. 社交媒体: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活动信息、互动交流、分享活动照片和视频等,吸引更多人参与和关注。

3. 合作宣传:与重庆地区的大学、学校、书店等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借助他们的资源和渠道进行宣传和推广。

最新-重庆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决定 精品

最新-重庆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决定 精品

重庆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决定中共重庆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决定年12月20日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三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通过党的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纲领性文件。

直辖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宣传文化工作,市委三届五次全委会专题研究文化建设,全市上下形成了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局面。

抓文化就是抓方向、抓未来,也是抓民生、抓发展的内生动力。

站在新的起点,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加快把重庆建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高地、长江上游地区的文化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文化强市。

1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深入开展建学习型党组织、做学习型党员活动,改进创新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加强市委讲师团建设和管理,经常开展理论宣讲和形势政策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切实加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创新推进面向广大群众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人们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推动重庆科学发展和为民服务、共同富裕的实践之中。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进一步传承红岩精神和三峡移民精神,培育重庆精神,增强干事创业动力。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开展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加强民主法治、反腐倡廉和国防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创新社会管理,让重庆成为团结和谐的大家庭。

2以唱读讲传为载体发展先进文化。

进一步深化创新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主流文化。

2024年重庆市文化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重庆市文化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重庆市文化市场发展现状引言重庆市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经济和文化中心,文化市场的发展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重庆市文化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包括文化产业的规模和结构、文化市场的主要特点以及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文化产业的规模和结构重庆市的文化产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支撑当地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重庆市文化产业规模已经超过4000亿元人民币,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上升。

重庆市的文化产业结构相对较为多元化,包括了影视制作、传媒和出版、演艺和表演、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

其中,影视制作和传媒行业是重庆市文化产业的核心支柱,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投资。

同时,文化旅游业也逐渐成为重庆市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文化市场的主要特点多元化的市场需求重庆市文化市场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市场需求的多元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各种类型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

市场上既有传统的文化艺术类产品和服务,如电影、音乐、书籍等,也有新兴的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如网络文学、游戏、短视频等,满足了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

创新发展驱动重庆市文化市场发展的另一个主要特点是创新发展的驱动力。

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之际,企业和从业者不断推出新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不断进行创新,以提升市场竞争力。

例如,推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以吸引更多游客;同时,积极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技、教育等领域的融合创新,打造更多创新型文化企业和项目。

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市场监管和版权保护重庆市文化市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市场监管和版权保护的挑战。

由于文化市场的多元化和创新发展,相应的市场监管机制和版权保护体系亟待完善。

加强版权保护,维护合法权益的同时,也能促进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国际交流与合作重庆市文化市场在面向国际市场的开放交流方面还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

加强与国内外文化机构和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引进优秀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同时推动重庆市本土文化走向国际市场,有助于提升重庆市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重庆巴渝文化发展探析

重庆巴渝文化发展探析

重庆巴渝文化发展探析重庆又称巴渝,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文化魅力的城市。

重庆包括巴渝两大主要文化遗产,两大历史文化交汇的象征,令重庆成为中国内陆的文化对话窗口,承载了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长期的文化发展过程中,重庆形成了独特的巴渝文化,这种文化以其独特的历史、地理和民族特点,为重庆的发展注入了独特的活力,成为了城市的一大亮点。

一、巴渝文化的形成巴渝文化的形成源于重庆的独特地理位置,这里是长江和嘉陵江汇合的地方,历来是交通要地、水陆通道的重要枢纽。

这一地理特点使得重庆历来是南北交通的咽喉之地,也因此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

重庆地处长江上游,气候湿润,四季分明,也给予了重庆独特的自然环境,这一环境使得重庆的人文历史得以独特的保存和传承。

重庆地处长江边,一直是南方民族与北方民族交流的重要节点,不同民族的文化在这里形成了独特的融合,形成了巴渝文化的独特魅力。

巴渝文化以其独特的山水人文为特色,形成了独特的地方文化巴渝文化的文化特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山水特色鲜明重庆的地理特点决定了其山水之美,在磅礴的山川之间,形成了独特的山水文化。

在重庆的文化传承中,山水文化一直是重要的主题。

著名的长江、嘉陵江、大足石刻、武隆天生三桥等自然景观都向人们展现了山水文化的魅力。

重庆的山水也深刻地影响了当地人的性格和生活方式,成为了巴渝文化的精神支柱之一。

2. 民族文化地域特色鲜明重庆地处西南地区,是多民族聚居地,巴渝文化融合了巫、傣、藏、苗、瑶、土家、苗、纳西等多元文化的精髓。

在民族文化的长期交流中,形成了独特的巴渝文化,融合了多元的民族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多元文化特色。

3. 风情浓郁重庆的地理环境和多民族文化融合,使得这里的风情浓郁,巴渝文化文学艺术资源丰富,表现形式多样,涵盖了民间艺术、民族祭祀、民族舞蹈、民俗习惯等多个方面。

4. 古今交融重庆自古以来就是南北交通的重要通道,多元文化的交流使得巴渝文化不断发展和变革。

作为现代化大都市,重庆也吸收了西方文化的营养,形成了独特的现代巴渝文化,成为了现代文明和传统文明的交融之地。

漫论新时期以来的重庆小说创作

漫论新时期以来的重庆小说创作

另类小说作家。周忠陵围绕一个叫做天生桥 的地方写 出上百万字 的小说作品 , 其小说集《 不朽 的单相 思》 被列入“ 1 2 世纪文学之星” 丛书出版。何小竹的《 潘金莲 回忆 录》 虽然招来一片批评之声 , 却显示了
作家奇 特 的想 象力 和荒诞 感 。


在 写 实 与虚 构 之 间
文从 多个侧面对新 时期 以来至上世纪末重庆小说创作的发展 态势作 了提纲 挈领 的 勾勒 , 对其 中有影响 的作 家
作 品进 行 了简 明扼 要 的评 述 。
关键词 : 时期 ; 新 重庆文 学; 小说
中图 分 类 号 : o . I 67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3— 4 9 2 o )5 05 1 17 0 2 (o 9 O —O o ~ 1
小说作者也开始崭露头角。曾宪国的长篇小说《 雾都》 莫怀戚的中篇小说《 、 诗礼人家》 等作品在展现重
庆文化 特色方面 均有不 俗 的表现 。
进入上世纪 9 0年代 , 重庆小说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较大进展 , 一批中青年作家逐渐成为文坛主流。 并 开始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 小说创作水准有了明显提升 , 小说创作的类型也更加丰富。黄济人在 9 0年 代继续创作有长篇小说《 重庆谈判》 等多部纪实性文学作品。余德庄 的长篇小说《 家贼》 《 、海噬》 等则在
显露 出新 的生机 。其 中 , 王群生 的短篇 小说 《 彩色 的夜 》 l8 获 9 0年全 国优 秀 短篇小 说 奖 , 明重庆 小说 表
创作仍有不 凡的实 力 。18 年 8月 , 四川省 优 秀文 艺作 品评奖 大 会在 成 都 举 行 , 91 原 重庆 作 家 陆大献 的
中篇小说《 飞雪》 等获奖。稍后 , 杨益言、 刘德彬 的长篇小说《 大后方》 王群生的《 , 蓝宝石花》 《 、 朋友 , 我 爱你》 和黄济人的纪实小说《 崩溃》 的出版 , 引起文学界的关注。余德庄、 罗学蓬等的中短篇小说也陆续 发表。18 97年,重庆 日 开辟“ 《 报》 重庆小说百家” 目, 栏 先后发表王光正的《 礼物》 杨大矛的《 、 生活启示 录》 梁平的《 、 德望先生》 张望的《 、 五月小麦黄》刘彦的《 、 歌声、 歌声 、 歌声》 陈薇莉的《 、 路漫漫》 苏渝的 、

重庆文学杂志推荐信模板

重庆文学杂志推荐信模板

尊敬的读者:您好!作为一名热爱文学的人,我深知文学给大家带来的愉悦和启示。

今天,我很荣幸地向大家推荐一本在我国文学界具有较高影响力的杂志——《重庆文学》。

《重庆文学》是一本立足重庆,面向全国的大型文学期刊。

自创刊以来,始终秉持“立足本土,关注全国,辐射海外”的办刊宗旨,以独特的视角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展现了中国文学的丰富内涵和多样性。

这本杂志不仅成为了重庆乃至全国文学爱好者的精神家园,更是广大读者了解重庆、认识重庆的重要窗口。

在内容上,《重庆文学》注重文学性与现实性的结合,既关注文学创作的传统领域,又积极拓展新的文学空间。

杂志涵盖了小说、散文、诗歌、评论等多种文学体裁,其中不乏有众多知名作家和文学新人的佳作。

这些作品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考,反映了时代变迁,展现了人间百态。

无论是对于文学爱好者,还是对于普通读者,《重庆文学》都能带来丰富的阅读体验。

此外,《重庆文学》还非常注重文学人才的培养和推广。

杂志设有“新人佳作”栏目,专门刊登文学新人的作品,为他们的文学之路提供支持和鼓励。

同时,杂志还举办各类文学活动,如文学讲座、创作研讨会等,为文学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

在这里,您可以与众多文学同道相互切磋,共同进步。

阅读《重庆文学》,您将感受到重庆这座山城的独特魅力。

杂志通过一系列富有地域特色的作品,让您领略到重庆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间风情。

同时,您还将体会到重庆文学的魅力,感受到重庆作家们的创作激情和艺术才华。

最后,我要衷心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从《重庆文学》中汲取到丰富的文学营养,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让我们一起关注《重庆文学》,为重庆乃至中国文学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谨致敬意!您忠实的朋友【作者姓名】【联系方式】【日期】。

重庆故乡的文学作品,特点,主题意义

重庆故乡的文学作品,特点,主题意义

重庆故乡的文学作品,特点,主题意义重庆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学创作历史和文化传统。

以下是一些关于重庆故乡的文学作品的特点、主题和意义的概述:
1.文学作品特点:
o雄厚的历史底蕴:重庆作为中国的重要文化中心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这为作家提供了丰
富的素材和灵感。

o地方色彩浓厚:重庆地域独特,山水壮丽,充满了特有的地方风情和民俗文化,作品常常以重庆的风土人情为
背景,展现地方色彩。

o人情味与温暖:重庆人民热情好客,作品中常常体现出对家乡、亲情、友情的情感表达,让人们感受到温暖和
人情味。

2.主题意义:
o家乡情怀:重庆的文学作品常常表达对故乡的深情厚意,通过描绘家乡的山川、人物和生活,唤起读者对家乡
的思乡之情。

o社会变迁与历史记忆:重庆历史悠久,经历过许多社会变革和历史事件,文学作品经常反映社会的变迁、历史
的记忆以及人们对于过去的思考与反思。

o人性与命运的抉择:重庆文学作品中常常探讨人性的善恶、困境和选择,揭示人们在命运面前的抉择和内心的
挣扎。

重庆故乡的文学作品既承载着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融入了普遍的人类情感和思考。

它们通过展现重庆的风土人情、历史变迁和人性抉择,传递了对家乡的深情表达、社会的思考与反思,以及对人类命运和内心世界的探索,为读者提供了理解和感知重庆文化与人民精神世界的窗口。

重庆巴渝文化发展探析

重庆巴渝文化发展探析

重庆巴渝文化发展探析一、巴渝文化的定义和起源巴渝文化是重庆地区的一种本土文化,它是山川秀丽的自然环境与丰富多彩的历史遗产相结合的产物。

巴渝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当时重庆地区就有了独特的文化气息。

而巴渝这个名字,其实是古代对重庆地区的称呼,巴指的是古代巴国,渝则是指的渝水,即现在的嘉陵江。

巴渝文化是指由古代巴国及渝水文化融合形成的一种独特文化。

巴渝文化最大的特点是多元、包容,它不仅吸收了巴国、渝水文化的精华,还融合了蜀文化、楚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巴渝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思想观念、文学艺术、民俗风情、建筑风格等多个方面的特色,成为重庆地区的重要文化符号。

二、巴渝文化的主要特征和表现形式1. 思想观念巴渝文化的思想观念深受道教、儒家、佛教等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一种注重人伦关系、尊重自然、崇尚家国、追求和谐的价值观念。

在重庆地区的文化传承中,这种思想观念一直得到重视和传承,成为重庆人民的精神支柱。

2. 文学艺术巴渝文化在文学艺术方面也有着丰富的传统,如地方戏曲、民间音乐、传统绘画等。

重庆的地方戏曲以川剧和渝剧为主要代表,这两种地方戏曲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重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庆地区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和传统绘画,这些艺术形式都是巴渝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3. 民俗风情巴渝文化在民俗风情方面也有着独特表现。

重庆的地方习俗、民间节日、传统饮食等都体现了巴渝文化的丰富内涵。

重庆的火锅文化、龙抬头舞、重庆方言等都是巴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重庆人对生活的热爱和独特情感表达方式。

4. 建筑风格巴渝文化的建筑风格也是其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

重庆的山城建筑、吊脚楼、森林城市等都是巴渝文化的代表性建筑形式,展现了重庆人对自然环境的理解和对文化传统的尊重。

三、巴渝文化的当代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巴渝文化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在当代社会,重庆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成为了中国西部地区的文化中心。

重庆:那十年的诗与酒_散文

重庆:那十年的诗与酒_散文

重庆:那十年的诗与酒李元胜李元胜,诗人、博物旅行家,曾获鲁迅文学奖,现居重庆。

散文一1998年秋天,重庆的青年诗人大车催促我尽快创办网络诗刊。

他是重庆文学圈进军互联网的先行者,一年多之前就创办了重庆文学网站和大家论坛。

大车后来退出了诗坛,他1995年写出了《野草的故乡》,其中的“我怀疑/有个地方/正源源不断向世界输送野草”让他在小范围内引起关注。

受其影响,我开始研究互联网,觉得确实很有意思,我判断网络会是一个给诗坛带来结构性改变的新生事物,决定全力以赴参与。

那时上网的人已经不少,也有很多诗歌爱好者,但没有一个专业诗歌网站或网络诗刊可供浏览,我因此有了创办一份网络诗刊的冲动。

1998年12月26日,天气晴好,我把何房子、马联、大车、沈利约到了重庆其香居露天茶馆。

位于重庆体育馆的其香居茶馆,是重庆文友喜欢的坝坝茶据点,文学圈甚至媒体圈的很多事件,都发生在这里。

溯源的话,1940年,著名作家沙汀就写出了其代表作《在其香居香馆里》,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重庆生活画面,文脉悠长,可见一斑。

我还打了很久的电话,动员了前辈诗人李钢前来。

李钢是重庆新时期诗歌的代表人物,和傅天琳一起被更前辈的老诗人称为“金童玉女”。

聚会的目的只有一个,给我正在筹办的网络诗刊取名。

何房子本科毕业于重庆大学电气工程系,是我的师弟,但是投奔了西南师范大学新诗研究所,成为吕进老师的研究生。

何房子经历了工科和文科的双重训练后,提高得最快的是酒说:“我19年—— 原来,嫂子就在附近所有人包括李钢都同意了我们未来的网刊叫“界限诗刊”。

这就是好酒局的效应,好酒局是让人们为了友情互相妥协,而坏酒局是让人无事生非、没有矛盾创造出矛盾来。

二《界限》刊名敲定后,所有的发起人就消失了,只剩下我一个人四处约稿,终于在大车的帮助下,1999年3月我们推出《界限》网络诗刊试刊号。

为了安慰老李钢,我把他取的“诗生活”作为了网刊的压轴栏目。

《界限》诗刊上线后,在诗人们中反应不大,读者却反应强烈,来稿非常多,给了我和同伴们很大的信心。

重庆三千年历史诗句

重庆三千年历史诗句

重庆,这座拥有三千年历史的城市,自古以来就是文化繁荣之地。

在诗词中,重庆的历史、山水和人文景观得到了生动的描绘。

以下是几句描绘重庆三千年历史的诗句:
1.“三千年江州城,八百年重庆府。

”这句诗概括了重庆悠久的历史,展现了这座
城市厚重的文化底蕴。

2.“烟火参差家百万,波涛上下浪三千。

”这句诗描绘了重庆繁华的景象,烟火缭
绕的家园和波涛汹涌的江水共同构成了重庆独特的城市风貌。

3.“两江环抱浮玉带,山城相拥映朝霞。

”这句诗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重庆的山水
之美,展现了这座城市独特的自然景观。

4.“巴渝渊薮人文厚,诗词沃土育英才。

”这句诗赞美了重庆丰富的人文底蕴和诗
词传统,强调了这座城市在文学领域的卓越贡献。

这些诗句不仅描绘了重庆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还展现了这座城市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

它们是对重庆三千年历史的生动诠释,也是对这座城市美好未来的美好期许。

重庆的崛起与重庆现代文学发展浅论

重庆的崛起与重庆现代文学发展浅论

恰恰 证 明 了这 一 点 :以抗 战时期 的重 庆作 为 一 个 辉煌 的顶 点 ,站在 这个 顶 点 回首 近 现代 重 庆
文 化 、文 学 的 成 就 , 再 打 量 抗 战 后 直 到 当 代 的
重 庆 文学 现状 ,留给 我 们 很 多 值得 琢磨 问 题 。 比如 :重庆 文 学 的短暂 辉 煌 与这 座 城市 的迅 速 崛起 有何 内在联 系 ?进 而 扩展 开 来 ,现 代重 庆 文 学 从 “ 水 ” 的 “ 澜 ” 到抗 战 时 期 的 辉 煌 , 死 微
城 市 与 文学 又 有 怎 样 的 内 在 联 系 ?
是 重庆 以及重庆人 民在抗 战 中发挥 的巨大 作用 ;
另 外 还 有 就 重 庆 抗 战 文 学 现 象 本 身 以及 抗 战 对 重 庆 的影 响研 究 。 以 上研 究 选 取 的角 度 ,是 把 重 庆
看作整个 民族 战争 的一个 具有政 治 、军 事 、经济 中心地位的城市来切人 的。重 庆作为抗 战大后 方 中相对 于桂林 、昆明 、武汉 等众多重要城 市中的 “ 这一个 ”的重要 意义 不断被 阐发着 。但是 ,关 于重 庆 城 市 的 发 展 与 它 自身 文 学 的 发 生 、发 展 的
由此 ,重庆主题在开掘人内在灵魂的作品中得
到 了全新 的提 示 和升华 ,达 到 了一个 新 的高度 。 【 考文 献] 参 【】 1茅 盾 . 强批 评 工 作【. 战 文 艺 , 2卷 第 1 论加 J抗 ] 第
期.
人 ,她从不掩饰 自己的欲望和生命力 , 追求幸福和 喜爱的男人 ,她 的疯狂和 自得相 比虚诈的软弱 的男 人 不知 道要 可爱 多少 倍 ,更 让人 心凛 的是暴 力 和威 胁都不 曾使她妥协 ,仍叫喊着 :我是女人 ,谁敢动

清末民初社会文化转型与20世纪初期重庆文学

清末民初社会文化转型与20世纪初期重庆文学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清末民初社会文化转型与20世纪初期重庆文学李文平(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重庆400047)摘要:清末民初重庆社会文化的现代转型提供了作者、读者、载体、传媒等方面的必要条件,促进和制约着20世纪初期的重庆文学在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儿童文学、文学理论批评方面的发生与发展,并为抗战时期重庆文学的全面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清末民初;社会文化转型;20世纪初期;重庆文学中图分类号:I20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429(2006)02-0040-0420世纪初期(1901-1937)的重庆文学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一种区域文学的阶段性文学现象,它的产生和发展既是这一阶段重庆社会文化发展的直接产物,又与同一阶段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要比较准确地概括出20世纪初期重庆文学的整体面貌,梳理其产生发展的历史脉络,就必须将其置于这一阶段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并在当时重庆社会文化发展的具体状态中来考察与研究。

一1891年重庆开埠后,帝国主义的经济势力大肆侵入,传统的封建经济迅速解体,资本主义商业经济迅速兴起,重庆逐渐发展成为西南最重要的商业贸易中心。

随着经济的转型,西方文化向内地的渗透,重庆的社会文化的诸多方面也逐步向现代转型。

这对20世纪重庆文学的产生与发展形成重要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现代转型与发展,在清末维新思想的推动之下,传统封建的教育体制和模式在顺应世界文化教育的潮流中逐渐改进,重庆的教育在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汇中得到发展。

早在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川东兵备道黎庶昌在重庆创立四川第一所洋务学堂---巴县洋务学堂,“考选学生正副额各二十人”入学,“其课程除国文外,增设科学,而以英语、数学为主科。

在四川未废除科举以前,此为官立学校之始”。

[1]革命先驱杨沧白、邹容等都曾受教其门下。

1901年,清朝政府为挽救垂死的王朝,经慈禧太后认可,开始实行“新政”。

《红岩》故事

《红岩》故事

《红岩》故事一九七五年某天,在一家工厂做工的我收到一封署名“杨大矛”的信,信中说偶然读到了我的一些诗,感觉很好,想约我一见。

我不认识杨大矛。

有人告诉我说杨大矛是一位诗人,在重庆市文联工作。

我想了想,杨信中所提到的诗,肯定是指我的一本诗集。

一九六八年我到海军当兵后,曾凭一时心血来潮写了几首诗,不料却被南海舰队的女兵们传抄,甚至传抄到广州军区的女兵那里去了。

(多年之后我发现,就连武汉军区女兵的笔记本上,竟也有抄着我的诗的。

)我很兴奋。

这事极大地满足了我的虚荣心,促使我接二连三地又写了一堆。

现在回看这些诗,既有单纯幼稚的红色热情,又有小资产阶级的浪漫情调,总的来说很可笑,但才华也还是有一点儿的,很迎合女兵们的趣味。

当时的女兵多出身于军人干部家庭,她们一般都有拿着个小本子乱抄乱传的优点。

一九七三年我退伍后,为了保存这份虚荣心,也为了纪念自己为女兵们写诗的光荣岁月,我把这些诗十分工整地誊到本子上。

又有旧日的同学来为它作序,画插图,手绘了很漂亮的封面。

于是,一本像模像样仅有一册的诗集就被我自己发行出版了。

我还为它成功地举行过几场小规模朗诵会,由我本人一诵到底,我善于用许多“啊”把大家弄出浑身的鸡皮疙瘩。

这本诗集平时在朋友间传阅。

后来我才知道,它是由青年诗人兼好事者王长富传给杨大矛先生的。

不过就在杨大矛先生读到这些诗的时候,我的爱好也正发生着多方面的变化。

一方面我密切关注时局,热衷于骑着个凤凰18型自行车去参加飞行集会,在一些小场合发表偏激的言论。

另一方面由于当工人的缘故,我对工业生产也十分关注,我的案头堆满《钳工手册》、《扳金工》、《机械制图》之类的书,我有空就钻研,企图弄懂。

并且在我的桌上还放着几个装有米吐尔几奴尼的化学小瓶子,我正忙着建暗房、配显影药、自制放大机,因为我对摄影的兴趣也同样浓厚……其实当时我正徘徊在人生的多岔路口:抬脚朝工业的路上走,兴许将来能成为一个八级钳工师傅;朝着照相那边多靠靠,可能日后会变成一名优秀的摄影工作者;而如果继续信口雌黄散布偏颇论调,我基本上就快要锒铛入狱了。

22版:单元提升: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创新设计)

22版:单元提升: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创新设计)

单元提升(五)视角1历史线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知识点拨】延安县乡政府委员改选,连任者仅有133人,新当选者为185人,绥德县原乡政府委员落选者达101人,渎职和不称职的干部在选举中被淘汰。

这表明()A.抗日根据地民主建设成就斐然B.普选开始使人民获得民主权利C.竞选制度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D.民众监督消除了基层腐败现象答案B解析由材料“在各抗日根据地都实行了普选制和竞选制”“延安县乡政府委员改选,连任者仅有133人,新当选者为185人”可知普选制和竞选制产生了明显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民获得了一定民主权利,故选B项。

视角2阶段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919—1949年【知识点拨】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1919—1949年)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产阶级及其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

(1)政治上,五四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登上中国政治舞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逐渐走向成熟,领导中国人民探索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国共两党的关系影响了中国的政局。

(2)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继续曲折发展。

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又遭到了摧残。

(3)思想上,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宣传的主流。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4)社会生活上,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物质生活、交通通讯事业、影视事业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在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发展迟缓。

【对点训练2】1937年至1939年,武汉与广州取代上海和北平成为文学活动的新中心。

1939年的重庆“文学活动十分活跃,几乎像二十年以前文学革命期间的北京一样。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中国()A.政治局势的急剧变化B.近代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动C.文化中心的逐渐西移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扩大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937年至1939年,武汉与广州取代上海和北平成为文学活动的新的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文学繁荣发展
过去的六年,市作协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关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精神,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坚持方向、重在建设、服务作家、繁荣创作,文学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出现了大发展大繁荣的好势头。

文学队伍有了新的壮大我们始终把队伍建设放在作协工作的重要位置,采取多种形式,制定各项措施,努力打造与直辖市地位相称的作家队伍。

一是壮大全国作协会员队伍。

在中国作协的全力支持下,六年来共发展在渝中国作协会员41名,使我市中国作协会员由六年前的不足百人发展到现在的128人。

二是努力培养市级作协会员。

我们把发展市作协会员作为壮大文学队伍的重要手段,六年共发展市作协会员250余人,使市作协会员达到1385人。

三是不断加强区县作协与行业作协建设。

新建区县作协28个、行业作协4个,使基层作协总数达到44个、基层作协会员达到3600余人,逐步完善了重庆文学事业发展的工作网络,夯实了作协基层工
作基础。

四是加强编辑队伍建设。

我们注重编辑队伍培训,提高编辑人员素质,努力改善编辑队伍年龄结构,设立编辑荣誉奖项,使编辑队伍逐步壮大,编辑水平逐年提高,为新形势下重庆文学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学阵地有了新的扩充文学阵地建设事关重庆文学事业发展的形象与品质,第二次作代会以来,我们不断拓展重庆文学发展的阵地,注意发挥文学载体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一是高要求办好《红岩》杂志。

调整充实《红岩》杂志人员力量,实施管办分离,强化文学品质,改版栏目内容,打造“中国诗集”等品牌栏目,创办《重庆评论》、《文心网》,初步建成以《红岩》为主体,以《重庆评论》和《文心网》为双翼的“一身两翼”发展新格局。

六年来,《红岩》杂志有33件首发作品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新华文摘》等权威刊物选载,展示了重庆文学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体现了重庆文学建设的新风貌。

《红岩》杂志由于导向正确,品质全面上升,被评为“重庆市一级期刊”、“重庆市双十佳期刊”。

二是《重庆文学》与《作家视野》呈现新面貌。

按照本土性、普
及性、兼容性定位,《重庆文学》由双月刊改为月刊,扩容一倍,在扶持本土作家和文学新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家视野》报通过扩版由原来4开4版改为4开8版,内容更加丰富,成为服务基层、服务作家的信息平台、成为文学创作的窗口和会员的文学家园,有力地推动了重庆文学的科学发展。

三是开通了《重庆作家网》。

搭建了又一个重庆文学的信息交流平台。

四是重庆文学院建设取得新成效。

装修完成逾1000平方米的创作员学习培训大楼,初步建成创作员队伍的活动中心、培训中心和创作中心,举办了一系列作家挂职、作品研讨、文学采风、创作讲习、改稿笔会等文学活动,组织辅导“8090”青年作家,连续评选巴蜀青年文学奖,推出了一批又一批文学新人。

五是各学会刊物展现新特色。

重庆新诗学会、诗词学会、散文学会分别创办了学会刊物《银河系》、《重庆国诗》和《重庆散文》,诗书画研究会出版了专辑,学会刊物从一个侧面展现出重庆文学事业发展的蓬勃局面。

区县文学阵地建设各有千秋。

自二次作代会来,全市40个区县全部建立作家协会,区县文学报刊和市级部门文学报刊达到30多种,编发了大量文学作品,营造了重庆文学发展的浓厚氛围。

文学政策有了新的突破本届以来,我们始终把加强文学政策建设作为作协工作的重点任务来抓,通过出台激励创作的办法措施,调动广大作家的积极性,形成了多出作品、出好作品的良好氛围。

一是出台了《重庆市扶持重点文学作品创作签约管理办法》。

采用提纲签约、文稿签约、成果签约、外地作家重庆题材签约四种方式与重点作家进行签约创作,签约作品可获得5万元的创作补贴和出版补贴。

去年已实现首批共10件作品签约,推进了重庆文学精品建设的进程。

二是出台了《重庆作家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作品奖励办法》。

明确重庆作家在《人民文学》、《诗刊》、《当代》、《收获》、《散文》、《文学评论》、《小说选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全国17种核心文学期刊和报纸副刊刊发的作品的稿费奖励办法,认真做好重庆作家在上述报刊公开发表或选载文学作品的统计工作,及时奖励刊发作品,去年兑现30余位作家128篇作品的奖励,充分调动了广大作家的创作积极性。

三是坚持一年出版一套丛书的政策措施。

结合重庆大城市大农村特点,围绕都市作家群、乌江作家群和库区作家群,通过丛书方式为作家提供作品出版支持。

至目前已推出重庆直辖十年文学丛书、界限诗歌丛书、乌江作家丛书、三峡库区作家丛书、重庆文学院创作员作品丛书和金佛山作家丛书等,都市作家丛书已启动相关工作。

丛书的推出在全国和重庆文学界引起极大反响,较好地激发了重庆作家的创作热情。

四是完善文学奖奖励办法。

进一步完善重庆市文学奖、重庆市少数民族文学奖、红岩文学奖、巴蜀青年文学奖等文
学奖项的奖励办法,新设立了“何其芳诗歌奖”,坚持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相统一的原则,规范评奖程序,杜绝关系评奖,全面增强重庆文学奖项的公信度,进一步提升重庆文学的创作质量。

文学活动有了新的扩展我们把开展文学活动作为推动文学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不断拓宽活动的广度和深度,拓展各项文学活动的内涵。

一是广泛开展文学培训活动。

加大对区县作者培训,六年来共组织10余批次作家、编辑,深入万州、巫山、酉阳、丰都、永川、南川、万盛、荣昌、潼南、城口等区县与作者座谈、交流,开阔作者眼界,提升创作水平。

加强创作员培养,举办青年作家文学讲习研讨班,全市创作员队伍已发展到100余名,逐步成为重庆文学创作的重要力量。

支持外出培训,六年来共推荐11名作家参加鲁迅文学院高级创作班学习,推荐1名少数民族青年作家参加《民族文学》杂志社举办的研讨班学习培训,推荐5名作家到杭州和河北中国作协创作之家交流。

命名巴南区界石镇为“巴渝儿歌创作基地”,命名沙坪坝区青木关镇为“农民文学创作基地”。

二是认真组织文学采风活动。

我们组织“重走长征路,深切缅怀党的丰功伟绩”采风团赴贵州遵义、习水、赤水等地进行采风活动,行程达1千余公里。

深入区县和行业采风创作,积极组织作家参加中国重庆长江三峡红叶节,举办诗歌散文大赛,出版作品专辑;参加潼南菜花节、巫溪端午节和乌江画廊采风,宣传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区域文化建设发挥作协应有的作用;深入司法系统进行文学创作采风,宣传直辖十年来我市司法建设取得的成就。

围绕重大社会事件开展采风活动,组织“重庆作家抗旱救灾采访”、“重庆作家抗震救
灾采访”、“红岩杂志抗震特刊义卖”,“重庆高速公路建设成果采风团”等,在时代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发出作家的声音。

开展作家挂职活动,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择优选派岳非丘、黄兴邦、刘芳晓等作家到相关地区体验生活。

三是加强作品研讨活动。

每年组织作品研讨会十余个,研讨作品近40部。

先后组织召开了长篇小说《白沙码头》、《门朝天开》、《大码头》、《水龙》、《填四川》、《泣红传》、《老风口》、《最后的巫歌》等小说作品研讨会;召开了《手写体》、《半轮秋》、《远水》等散文作品研讨会;召开了《所谓草民》、《安民为天》等报告文学作品研讨会和普东、王顺彬、华万里、唐诗等多位诗人的诗歌作品研讨会。

通过组织召开研讨会,有针对性地加强对重庆文学发展现状的讨论和批评,对提高文学创作质量,加强文学评论工作,繁荣和发展重庆文学事业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四是扎实推进作品推介与交流活动。

认真推荐重庆作家作品参评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等全国性奖项;推荐优秀作品申报中国作协重点项目扶持。

参加“重庆文化成果展演周”活动,举办十年文学成果展,多次公开展出重庆作家诗人获奖作品和160余部优秀作品与大批图片、资料,展示重庆作家创作的硕果。

开展对台、对日、对越、对英文学交流活动,组织召开“渝台作家文学恳谈会”、中日文学研究重庆座谈会、中越文学交流重庆座谈会;邀请作家出席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成立10周年活动,与英国驻渝领事馆共同举办“森林重庆”中英诗歌朗诵会。

加大“8090后”作家培养力度,召开青年作家座谈会,10名青年作家与10
名重庆知名作家结为对子,形成长期联系制度。

开展区县及行业作协交流活动,组织部分作协负责人赴外地和市内考察交流。

五是组织其他大型文学活动。

组织“中国著名作家看重庆”、“中国诗人看重庆”、“中国作家丰都行”等活动,成功承办中国作协七届九次主席团会、七届五次全委会议,向全国文学界展示了重庆作协和作家们良好的精神风貌,促进了重庆文学与全国的交流,展示了重庆文学的新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