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实施方案
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重点领域金融风险防范和处置攻坚战,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特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工作目标。
按照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要求,通过本次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坚决打击一批非法集资行为,全面整治一批互联网金融、交易场所等类金融平台的违法违规行为,全面摸排和帮扶解困一批债务风险企业,有效遏制当前金融领域风险事件突发、高发的势头,切实维护经济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
(二)基本原则和要求。
1.底数清晰。
充分发挥“天罗地网”平台、监管机构渠道等优势,建立问题发现机制,落实属地排查责任,持续开展以互联网金融特别是P2P网贷为重点的排查和巡查,切实摸清机构底数和风险底数,做到心中有数。
2.边界明晰。
明确持牌经营是底线,无牌经营是非法金融活动的政策界限,严守法律和风险底线,对违法违规行为予以坚决打击。
3.重点突出。
当前重点是互联网金融特别是P2P网络借贷和企业债务风险,要针对P2P网络借贷、互联网金融广告宣传和以投资理财名义从事金融活动、企业债务风险等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切实防范和化解区域金融风险。
4.分类处置。
在深入排查的基础上,对于涉嫌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要依法严厉打击;对于已经立案或公安机关已经介入的要依法从快处置;对于违法违规从事金融活动的要依法取缔;对于暂时未出险的也要摸清底数、限期清退。
5.分工合作。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承担金融风险防控的第一责任,县银监办负责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活动的行为监管,县经济商务局是企业债务风险防范的牵头单位,县金融办、县市场监管局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切实做好各自领域的风险防控工作,要坚持属地为主,部门联动,条块结合,在压实责任和工作机制上切实做到无缝对接,不留死角。
(三)责任主体。
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不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100分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2题,每题20分)
1 . 我们要构建符合现代金融特征,( )而有效的金融监管架构。
A.经济
B.环保
C.严格
D.智能
我的答案:D
2 .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A.建立
B.健全
C.完善
D.维护
我的答案: B
多选题(共1题,每题 20分)
1 . 主讲者认为,金融危机包括( )等形态。
A.货币危机
B.债务违约危机
C.股市危机
D.银行流动性危机
我的答案: ABCD
判断题(共2题,每题 20分)
1 . 所有的国家金融机构都是开放的。
对 错
我的答案: 错
2 . 我们要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国金融。
对 错
我的答案: 对
形势与政策(2020年度春)平时作业任务
《形势与政策》(2020春)作业1一、填空题(共计30分)1、[6分]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2、[6分]面对风险挑战,关键是突出(问题导向),不忽视风险苗头和小概率风险,也不放过风险聚集点和大概率事件。
3、[6分]我国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历史阶段,(矛盾和风险)比从低收入国家迈向中等收入国家时更多更复杂。
4、[6分]如果不能有效防范风险,一旦触发危机,经济可能陷入长时间衰退,并加剧社会矛盾,最终落入(中等收入陷阱)难以自拔,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都受到冲击。
5、[6分]既要防范“黑天鹅”,又要防范(灰犀牛)。
尤其是当一些“灰犀牛”风险出现时,需要第一时间及时甄别处置,避免遗患无穷。
二、单选题(共计50分)1、[5分]我们必须把(C )摆在突出位置,“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力争不出现重大风险或在出现重大风险时扛得住、过得去。
A. 国家安全B. 信息安全C. 防风险D. 经济建设2、[5分]未来多重风险叠加共振的挑战仍然存在,从国内来看(D)等“灰犀牛”风险仍在持续显露,而且滋生风险的根源仍然存在。
①债务风险②金融市场波动风险③群体性事件④房地产市场风险A. 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①②④3、[5分]只有(C )不断壮大,社会结构才是可持续的,这也是防范社会风险、避免社会矛盾加剧的重要基础。
A. 超级富豪群体B. 高收入群体C. 中等收入群体D. 低收入群体4、[5分]从国际经验看,建立(C )机制,增厚风险缓冲垫,有助于及早处置风险或控制风险冲击范围。
A. 风险教育B. 社会风险C. 风险预警D. 金融教育5、[5分]在防范风险时经常用来比喻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的是(A )。
A. “灰犀牛”B. “鳄鱼”C. “黑天鹅”D. “鲶鱼”6、[5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把(C )放在三大攻坚战之首,彰显了深沉的忧患意识,提醒我们时刻警醒、戒骄戒躁,在忧患中继续砥砺奋进。
【公基常识】常识要点考前汇总
【公基常识】常识要点考前汇总1. 金融(1)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
(3)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
(4)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5)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6)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7)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
(8)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
(9)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
(10)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证。
(11)要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2. 经济(1)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2)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使国内大循环建立在内需主动力的基础上。
(3)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4)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5)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
(6)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7)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8)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9)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
(10)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
(11)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3. 外交(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
(2)围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条主线,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
(3)我们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聊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规范政府融资行为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的意见-聊政办字〔2018〕20号
聊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规范政府融资行为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的意见正文:----------------------------------------------------------------------------------------------------------------------------------------------------聊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规范政府融资行为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的意见聊政办字〔2018〕2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为进一步规范全市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积极稳妥防范化解全市政府性债务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和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防控政府性债务风险的意见》(鲁政办字〔2017〕154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高度重视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工作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防范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关系本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从旗帜鲜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防范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工作的重要性,坚决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
要切实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扎实做好相关工作,确保不发生政府性债务风险,确保不再发生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确保债务规模得到有效、合理控制。
同时,进一步完善“借、用、还”相统一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有效发挥地方政府规范举债的积极作用,保障和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切实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一)依法举债,规范使用债券资金。
全市各级举借政府债务,只能在省核定下达的地方政府债券额度内申请省人民政府代为举借。
乡镇级人民政府不得举借政府债务,确需举借的应纳入县级地方政府债券额度内统筹考虑,并落实县(市、区)的统筹偿债责任。
三大风险、系统性、区域性风险
三大风险、系统性、区域性风险(体会:有效防控三大风险,坚决守住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是我们做好工作的保证。
)(目标和思路:不断提高风险防范的实效性,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强化基层一线的自我控制,运用“制度+科技”手段,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执法、管理、廉政三大风险;内部和外部风险;执法腐败和渎职侵权)执法风险方面更侧重于过程的控制,管理风险方面更侧重于抓基础、抓统筹和抓落实,廉政风险更侧重于问题的处置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
)“四好”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海关工作的总体要求。
其中防好风险,是对海关工作的底线要求,是海关事业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一、海关是高风险部门,一直处于走私与反走私、监管与逃避监管、征税与偷逃税的前沿阵地,始终面临防范执法、管理和廉政风险、防范内部和外部风险、反腐败和防渎职侵权的严峻考验。
主要表现在:1、监管任务繁重。
业务量不断增长、职能范围不断扩大与管理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基层一线“一人多岗”、“一岗多责”、“加班监管”等情况普遍存在。
2、打私任务艰巨。
近年来走私形势严峻,局部地区和部分商品走私活跃,大要案持续高发,执法环境错综复杂。
走私违法与海关人员执法不到位、不廉洁甚至腐败密切关联。
不法分子拉拢腐蚀关警员行为隐蔽、手法翻新,少数关警员深陷其中。
3、业务和管理基础薄弱。
基础不扎实,制度不健全,管理粗放,不同程度地存在制度不落实、执行不到位、执法不规范和不统一等现象。
少数人有法不依、执法随意,不作为、乱作为,渎职侵权风险凸显,并与以权谋私、执法腐败相交织。
非执法领域违纪违法案件也逐渐增多。
4、利益冲突情事增多。
做人情事、办人情案、收人情税、查人情货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海关人员允许、纵容家属经营货代、报关业务等问题时有发生;少数领导干部违反廉洁从政规定,有的甚至违纪违法。
5、抓管理、带队伍面临新的挑战。
海关队伍年龄结构年轻化,价值取向多元化,个性追求多样化,预期和现实差异化。
遴选考点: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专访银监会主席郭树清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银行业资产规模占我国金融资产总量的80%以上,在经济改革与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问: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
请问为何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列为首要战役?答: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金融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和全面系统的论述,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做好金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以超常的预见力和深邃的洞察力,很早就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2017年,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金融管理部门从同业、理财、表外业务三个领域入手,开展了多个专项治理和综合治理。
经过共同努力,银行业资金脱实向虚势头得到初步遏制,金融内部的杠杆率持续降低,有100多家银行主动缩表。
在全年新增贷款12.6%的情况下,银行业总资产只增长8.7%,增速同比下降7.1个百分点,相当于在向实体经济多投入的同时少扩张约16万亿元。
同业资产负债自2010年以来首次收缩,同业理财比年初净减少3.4万亿元。
银行理财因增速大幅下降而少增5万多亿元,银行通过“特殊目的载体”投资少增约10万亿元。
表外业务总规模增速逐月回落,总体呈现收缩态势。
交叉金融产品的野蛮生长趋于停止。
当前,我国金融体系的风险总体可控,但由于多种原因,仍然处于风险易发多发期,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银行不良资产反弹压力较大,相当多金融机构内控机制不健全,影子银行存量依然较高,违法违规金融行为还时有发生,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不健康现象和国际上的各种不确定因素都可能对金融体系形成冲击。
由此构成的“灰犀牛”和“黑天鹅”隐患威胁着我国的金融稳定。
由于金融在经济中具有核心地位,金融风险的突发性、传染性和危害性非常强。
C19027S 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不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C19027S 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不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1:()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
❤A❤A.蝴蝶效应B.破窗理论C.木桶理论D.二八定律2: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位于哈萨克斯坦首都()。
❤A❤A.努尔苏丹(阿斯塔纳)B.阿拉木图C.阿特劳D.乌拉尔3:()奠定了现代金融的法律架构和企业精神。
❤A❤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4: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于2017年7月14日至15日,在()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宣布设立,旨在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补齐监管短板。
❤A❤A.北京B.上海C.天津D.深圳5:1990年成立的交易所是()。
❤AB❤A.上海证券交易所B.深圳证券交易所C.天津证券交易所D.北京证券交易所6:我们要建立()的金融机构。
❤ABC❤A.有竞争力B.市场化能力强C.具有多种功能D.传统7:主讲者认为,金融危机包括()等形态。
❤️ABCD❤️A.货币危机B.债务违约危机C.股市危机D.银行流动性危机8:我国债券市场主要包括()等。
❤️ABCD❤️A.国债B.金融债C.公司债与企业债D.地方政府债9:主讲者认为,资本市场及其交易所的灵魂是()。
❤️B❤️A.资金储备B.透明度C.客户数量D.信息10: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B❤️A.建立B.健全C.完善D.维护11:2017年的GDP达到近83万亿人民币的规模,增长率()。
❤️C❤️A.1.2%B.3.5%D.18.3%12:()年4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工作的意见》。
❤️D❤️A.2015B.2016C.2017D.201813:我们要构建符合现代金融特征,()而有效的金融监管架构。
❤️D❤️A.经济B.环保C.严格D.智能14:实践证明,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
2021形势与政策题库及答案
2021形势与政策题库及答案2021年春专题知识测试1-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填空题(共计20分)1、[4 分]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2、[4 分]面对风险挑战,关键是突出问题导向,不忽视风险苗头和小概率风险,也不放过风险聚集点和大概率事件。
3、[4 分]我国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历史阶段,矛盾和风险比从低收入国家迈向中等收入国家时更多更复杂。
4、[4 分]如果不能有效防范风险,一旦触发危机,经济可能陷入长时间衰退,并加剧社会矛盾,最终落入“中等收入陷阱”难以自拔,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都受到冲击。
5、[4 分]既要防范“黑天鹅”,又要防范“灰犀牛”。
尤其是当一些“灰犀牛”风险出现时,需要第一时间及时甄别处置,避免遗患无穷。
简答题(共计40分)1、[4 分]我们必须把()摆在突出位置,“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力争不出现重大风险或在出现重大风险时扛得住、过得去。
• A.国家安全• B.信息安全• C.防风险• D.经济建设2、[4 分]未来多重风险叠加共振的挑战仍然存在,从国内来看()等“灰犀牛”风险仍在持续显露,而且滋生风险的根源仍然存在。
①债务风险②金融市场波动风险③群体性事件④房地产市场风险•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3、[4 分]只有()不断壮大,社会结构才是可持续的,这也是防范社会风险、避免社会矛盾加剧的重要基础。
• A.超级富豪群体• B.高收入群体• C.中等收入群体• D.低收入群体4、[4 分]从国际经验看,建立()机制,增厚风险缓冲垫,有助于及早处置风险或控制风险冲击范围。
• A.风险教育• B.社会风险• C.风险预警• D.金融教育5、[4 分]在防范风险时经常用来比喻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的是()。
• A. “灰犀牛”• B. “鳄鱼”• C. “黑天鹅”• D. “鲶鱼”6、[4 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把()放在三大攻坚战之首,彰显了深沉的忧患意识,提醒我们时刻警醒、戒骄戒躁,在忧患中继续砥砺奋进。
系统性金融风险相关问题与防范化解对策
建立健全双支柱调控框架。建立健全货币政策和 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同时强化监管、协调监 管是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不可或缺的措施手段。
一般来说,金融危机前,央行的政策框架以货币政策为 核心,以稳定物价为政策目标,对防止高通货膨胀率起 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国际金融危机说明,价格稳定并不 代表金融稳定。金融系统风险的主要来源是金融顺周 期性和跨市场风险传染,维持金融系统稳定,只有货币 政策还不够,必须加上宏观审慎政策,才能起到有效保 持币值稳定和维护金融系统稳定的作用。
工作研究 / 实践探索
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性金融风险相关问题与防范化解对策
王晓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 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健全金融监 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2017 年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要将防范化解系统性金 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长期以来,我国金融机构 的监管与运行规范,金融机构的杠杆化、虚拟化、综合化 和衍生化问题并不突出,金融与实体经济一直能够较好 地契合,系统性金融风险处于可控范围以内,但依然存 在一些风险并亟待解决。
从金融系统角度看,金融业规模快速扩张,超过了实 体经济的增长速度,容易引发资产价格泡沫风险;在金 融创新加速的同时,监管制度相对滞后,导致套利业务盛 行,大量风险游离于监管之外;金融机构过于关注短期收 益,相对弱化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市场上的资金倾 向于投向金融市场相关领域,“脱实向虚”相对严重。要 化解以上难题,必须多措并举,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 策双支柱调控框架下,通过监管协调和强化来完成。在 此基础上,深化金融改革,引导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 这是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关键所在。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2023版全文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2023版全文第一章:总体要求1.1 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1.2 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提升金融管理能力和水平。
1.3 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金融市场改革,促进金融机构转型升级,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1.4 加强金融对外开放,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提高金融市场国际竞争力。
第二章:稳健货币政策2.1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三去一降一补”、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降成本、补短板等改革举措,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2.2 坚持结构性去杠杆,加强资本市场改革,促进优胜劣汰,提高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2.3 加强普惠金融服务能力,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第三章:积极财政政策3.1 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加大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
3.2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民生改善等领域,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3.3 推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和活力。
第四章: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4.1 完善金融监管制度,提升金融监管科技水平,健全金融风险防范机制。
4.2 健全金融风险处置和市场化退出机制,强化风险应对和处置能力。
4.3 严格执行合规管理,加强市场监管,防范市场乱象。
第五章:金融改革和开放5.1 深化金融市场改革,扩大开放领域,提高金融市场国际竞争力。
5.2 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提高人民币国际化水平。
5.3 支持金融机构创新发展,提高金融业全面开放水平。
结语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2023版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举措,包括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金融对外开放、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完善金融监管制度、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和加强金融监管等。
保险业新国十条
国务院发布保险业“新国十条”(全文)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于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放在经济社会工作整体布局中统筹考虑,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保险服务需求为出发点,以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强化风险管理核心功能和提高保险资金配置效率为方向,改革创新、扩大开放、健全市场、优化环境、完善政策,建设有市场竞争力、富有创造力和充满活力的现代保险服务业,使现代保险服务业成为完善金融体系的支柱力量、改善民生保障的有力支撑、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机制、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高效引擎和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抓手。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市场主导、政策引导。
对商业化运作的保险业务,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对具有社会公益性、关系国计民生的保险业务,创造低成本的政策环境,给予必要的扶持;对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具有积极作用但目前基础薄弱的保险业务,更好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二是坚持改革创新、扩大开放。
全面深化保险业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引进先进经营管理理念和技术,释放和激发行业持续发展和创新活力。
增强保险产品、服务、管理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市场主体差异化竞争、个性化服务。
三是坚持完善监管、防范风险。
完善保险法制体系,加快推进保险监管现代化,维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规范市场秩序。
处理好加快发展和防范风险的关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基本建成保障全面、功能完善、安全稳健、诚信规范,具有较强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保险服务业,努力由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转变。
保险成为政府、企业、居民风险管理和财富管理的基本手段,成为提高保障水平和保障质量的重要渠道,成为政府改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的有效工具。
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保险密度(保费收入/总人口)达到3500元/人。
如何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攻坚战
如何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攻坚战作者:陈启清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8年第1期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强调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
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党的十九大要求“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那么何谓系统性金融风险?在经济学界,所谓系统性金融风险是指导致金融动荡大范围发生,危害整个金融体系稳健运行,并导致整个经济和社会福利遭受重大损失的风险。
理解系统性金融风险需要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系统性金融风险不是指任何一个单一的金融机构倒闭的风险或者单一的债权债务风险,它是基于全局视角影响整个金融系统稳定的风险。
因此,不要随便把一个单一风险事件界定为系统性金融风险。
第二,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间联动性越来越强的情况下,任何一个微小的金融风险都会通过金融体系的复杂网络对其他机构或市场产生影响,进而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就像“蝴蝶效应”。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触发点就是雷曼兄弟的破产。
第三,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较强的负外部性,某个金融机构的倒闭或金融市场极端事件引发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成本最终会由经济金融系统的所有参与者共同承担,因此政府必须介入,防范和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
第四,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溢出效应,系统性金融风险会经由多种渠道最终传导至实体经济,对实体经济造成重大损害。
系统性金融风险会给国家发展带来严重冲击,轻者造成金融经济危机,重者导致社会动荡,历史上这样的教训很多。
例如,1997年发生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沉重打击了“亚洲四小龙”“亚洲四小虎”的发展,终止了部分国家高速发展的势头。
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发生的金融危机给日本造成了重大损失,据统计,1992—2004年间,日本银行和企业处理泡沫经济崩溃的成本大约为208万亿日元。
形势与政策(2020春)平时作业
《形势与政策》(2020春)作业1一、填空题(共计30分)1、[6分]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2、[6分]面对风险挑战,关键是突出(问题导向),不忽视风险苗头和小概率风险,也不放过风险聚集点和大概率事件。
3、[6分]我国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历史阶段,(矛盾和风险)比从低收入国家迈向中等收入国家时更多更复杂。
4、[6分]如果不能有效防范风险,一旦触发危机,经济可能陷入长时间衰退,并加剧社会矛盾,最终落入(中等收入陷阱)难以自拔,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都受到冲击。
5、[6分]既要防范“黑天鹅”,又要防范(灰犀牛)。
尤其是当一些“灰犀牛”风险出现时,需要第一时间及时甄别处置,避免遗患无穷。
二、单选题(共计50分)1、[5分]我们必须把(C )摆在突出位置,“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力争不出现重大风险或在出现重大风险时扛得住、过得去。
A. 国家安全B. 信息安全C. 防风险D. 经济建设2、[5分]未来多重风险叠加共振的挑战仍然存在,从国内来看(D)等“灰犀牛”风险仍在持续显露,而且滋生风险的根源仍然存在。
①债务风险②金融市场波动风险③群体性事件④房地产市场风险A. 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①②④3、[5分]只有(C )不断壮大,社会结构才是可持续的,这也是防范社会风险、避免社会矛盾加剧的重要基础。
A. 超级富豪群体B. 高收入群体C. 中等收入群体D. 低收入群体4、[5分]从国际经验看,建立(C )机制,增厚风险缓冲垫,有助于及早处置风险或控制风险冲击范围。
A. 风险教育B. 社会风险C. 风险预警D. 金融教育5、[5分]在防范风险时经常用来比喻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的是(A )。
A. “灰犀牛”B. “鳄鱼”C. “黑天鹅”D. “鲶鱼”6、[5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把(C )放在三大攻坚战之首,彰显了深沉的忧患意识,提醒我们时刻警醒、戒骄戒躁,在忧患中继续砥砺奋进。
《形势与政策》(2020春)作业1
/ 11'. A. 适度的国家干预 B. 积极的财政政策 C. 积极的经济政策 D. 稳健的货币政策 5、[4分] 众多危机的经验表明,在繁荣时期,人们的信心往往比较乐观,容易(AC ),导致投资过热、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 A. 过度投机 B. 过度浪费 C. 过度借贷 D. 过度消费 《形势与政策》(2020春) 作业2 一、填空题(共计30分) 1、[6分] 在改革开放走过40年历程的今天,国家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时代,“引进来”和“( 走出去 )”并重,形成全面双向开放的新格局。 2、[6分] 在( 一国两制 )独特安排下,香港、澳门联系国际的门户功能越来越重要。 3、[4分] 改革开放之初,港澳同胞凭借同文同种和地理上的优势,率先投资内地,成为第一批到内地的( 外商 )。 4、[6分]
/ 11'. D. 广东、澳门、香港 4、[5分] (A )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伟大进程。 A. 1978年 B. 1979年 C. 1976年 D. 1977年 5、[5分] 20世纪90年代中期,港澳(A )以上的制造业转移到珠三角等地。 A. 80% B. 90% C. 60% D. 70% 6、[5分] 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港澳资金曾一度占到内地吸收外资总额的(B )以上。 A. 70% B. 80% C. 50% D. 60% 7、[5分] 建设好粤港澳大湾区,关键在(B )。
/ 11'. C. 一带一路 D. 高新技术 三、多选题(共计20分) 1、[4分] 2018年8月,国家正式出台取消港澳台人员在内地就业许可事项的政策,主要内容包括(ACD )。 ? A. 提供失业救济 ? B. 提供失业保险 ? C. 降低就业门槛 ? D. 加强劳动保障权益 2、[4分] 2018年8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申领发放办法》,按照《办法》规定,居住证持有人在居住地依法享有的权利有(ABCD )。 ? A. 缴存住房公积金 ? B. 提取和使用住房公积金 ? C. 劳动就业 ? D. 参加社会保险 3、[4分] 以(ACD )为代表的湾区经济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 A. 东京湾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底线进一步推动银行业深化改革开放和发展转型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底线进一步推动银行业深化改革开放和发展转型作者:来源:《中国农村金融》2013年第03期2013年1月14日,银监会召开2013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银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尚福林出席会议并讲话。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去年工作,回顾银监会建立以来银行监管及银行业改革发展十年历程,分析当前国内经济金融形势,部署今年重点工作。
会议指出,2012年,全国银行业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较好地完成了“守底线、强服务、严内控、促转型”的年度工作任务,银行业整体态势良好,资产增速、质量和回报率保持平稳,商业银行抵御风险能力、资本实力和经营效率有所上升。
会议认为,银监会成立十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银监会积极创新监管理念,健全监管组织体系,加强监管能力建设,推进银行业改革发展,切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高了中国银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
经过各方面十年努力,我国银行业实现了重大变化。
银行业资产规模增加4倍多,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从23.6%下降到1%,资本充足率从负数上升到13%,在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中保持稳健运行。
回顾十年工作,主要体会是五个“必须坚持”,即必须坚持保护存款人利益的监管目标,必须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监管导向,必须坚持风险为本的监管理念,必须坚持国际标准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监管制度,必须坚持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银行业仍处于比较好的发展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国内市场潜力巨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银行业发展具有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
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外部冲击和内部转型的压力下,银行业面临的风险和困难逐渐增多,对风险管理和监管的要求日益提高。
会议明确了2013年银行业监管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重点。
本刊以关键词形式,择要列举讲话中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部署。
以风险减量管理推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以风险减量管理推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者:***来源:《唯实》2024年第02期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也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
2023年10月30日至31日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以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金融队伍的纯洁性、专业性、战斗力为重要支撑,以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我国保险业经过40余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保险市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风险化解的重要途径。
2022年,保险业为全社会提供风险保障金额13678.65万亿元,赔付支出约1.55万亿元,为实体经济融资超过21万亿元,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
保险的基本理念是“互助共济、风险共担”。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演进,作为保险基础的补偿机制和功能已经无法全面满足社会、企业和个人在安全、健康、环境和价值等方面更高层次的需求,风险减量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
原中国银保监会自2020年起鼓励、引导财产保险业从风险等量管理向风险减量服务转型,其中将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作为政府强化保险业开展风险减量管理的重要实践。
紫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金保险)大力发展产业保险,着力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通过创新服务模式,在风险减量上努力尝试,为产业客群提供综合性解决方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促进财产保险高质量发展。
一、保险风险减量管理的实践探索风险减量是相对传统的风险补偿,重新定位风险管理程序中预防和抑制损失机制的地位,依托科技,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调整和优化风险管控重心,构建全流程的风险介入协作模式,对风险进行更精准的评估和预测,提前采取措施进行防范,从而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损失规模,创造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实现新技术和需求条件下的理论升级与实践创新,从总量上降低社会风险的暴露及其成本,为社会创造增量价值。
筑起防范社会金融风险的藩篱
筑起防范社会金融风险的藩篱
在经济下行期间,银行业将守住不发生系统性、 区域性风险的底线作为首要任务。从目前来看,银行 业的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体经济出 现问题,如产能过剩情况下,企业通过借贷关系而产 生风险。二是银行业机构由于自身的非审慎经营、管 理不善或业务操作违规造成。三是各种形式的民间融 资和非法集资活动等引发的社会金融风险向银行体系 的传染。近年来,这些由非正规金融部门从事金融业 务而形成的社会金融风险逐渐呈现高发之势,其散布 面广、行业可控性差,具有跨系统传染性等特点引起 了金融监管部门高度关注。 社会金融风险之所以能够向银行体系传染,社 会化的融资活动或准金融活动是风险传染发生的必 要条件和传染媒介。一直以来,我国的两大类融资结 构中,间接融资起主导力量的格局没有发生本质的变 化。间接融资的机构、方式和手段虽不断丰富,但满 足实体经济市场需求的层次和空间反而变得单调与粗 放,出现了间接融资过程空心化和过度集中化的反常 现象,甚至出现了直接融资由间接融资转化而来的情 况,融资市场的结构性扭曲为非正规社会金融提供了 逐步衍生发展的空间。 社会金融风险的传染过程并非是单向的,银行管理 中的相关制度安排和经营中的一些行为本身存在的问题 或缺陷成为了外部风险向银行传染的通道。比如,银行 贷款的还款制度安排、过于依赖抵押的贷款方式等,促 使企业更多依赖于互保、联保。一些中介机构设法从正 规金融机构获得利率较低的贷款,转而以较高利率,借 各种名目直接向社会提供融资。有的金融机构内部人员 利用管理漏洞操纵信贷资金牟利,充当起民间借贷的 “资金掮客”,给银行信贷资金造成风险敞口,等等。 事实上,社会金融的存在由来已久,但只是在最 近几年呈现出增长趋势,与此同时,风险事件频发, 对社会、经济和居民财富造成较大损失,也对金融稳 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从而成为金融系统的风险 隐患,这是和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紧密相关的。从 表面看,非理性的民间融资和非法集资等行为是高利 贷、民间资本“热钱”化,但从实质上分析,其实是 实体经济的虚拟化、空心化问题。一方面,受产能过 剩、成本上升、利润下降等因素影响,实体经济发展 缺乏动能;另一方面,社会资本的虚拟化不断推高民 间融资利率,高利率的诱惑使大量的企业脱实向虚, 社会实业资本变成炒资产的游资和“热钱”,资本的 逐利性与追求快速财富积累的方式导致社会金融发展 始终围绕资金收益的高低运行,变成了以资金交易为 主要内容,并不断积累价值泡沫的过程。金融的资源 配置功能被异化,服务实体经济转而变成了“击鼓传 花”的财富“剪羊毛”游戏,这或许是社会金融产生 风险并向金融体系传染的根本性原因。 形式多样、总量可控、风险自担的社会金融是 社会融资体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是,在发展过 程中,应厘清社会金融与银行金融的关系,通过约束 和调整各自经营行为边界,尽量消除两类市场主体间 业务及风险的模糊区域与交叉地带。消除金融监管的 盲区,从法律层面对民间融资等社会金融予以立法规 范,确立对社会金融的监管主体,建立有效的金融监 管体系,促使所有从事金融业务的机构稳健开展业 务,维护公平交易。此外,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消 解银行的外部风险因素也是关键所在。 商业银行应从加强管理机制入手,科学设定贷 款期限、创新还款方式,强化对借款人贷款用途的跟 踪,强化对员工异常行为的监测管控机制,防范员工 参与民间融资引发的道德风险,同时,要充分利用各 种社会媒体和公众平台,积极开展防范和打击非法集 资教育宣传,从而建立社会金融风险“防火墙”,防 患于未然。 最重要的是我们应当记住金融的本质。健康的实 体经济运转和有活力的产业发展才是挤压和消除非法 社会金融生存空间的根本。在此基础之上,抓住风险 源头,多向思维,综合治理,才能牢牢筑起防范社会 金融风险向银行体系传染的藩篱。
牢牢守住不发生金融风险底线
牢牢守住不发生金融风险底线
佚名
【期刊名称】《理财:学术版》
【年(卷),期】2015(000)008
【摘要】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周小川在人民银行党委中心组进行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学习研讨会中指出,要严格按照中央决策部署,深刻认识和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不断完善货币政策调控框架,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要从严从实推动金融改蕈创新,进一步激发金融活力,促进金融资源优化配置,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要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加快金融对外开放,做好金融服务工作。
【总页数】1页(P4-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2.7
【相关文献】
1.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J],
2.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J], 周小川
3.形成监管合力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J], 本刊评论员[1]
4.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J], 周小川
5.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J], 周小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2013.12.01 08:00来源:《求是》期号:2013/23 作者:刘士余字号:【大中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目标,明确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新时期金融业改革发展确立了新航标。
我们要充分认识作好金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着力健全现代金融体系,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一、做好金融工作必须坚持“底线思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也是高风险行业。
历史上,一些国家爆发的金融危机,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生产力破坏,而且加剧社会矛盾和政治危机。
金融业的特殊属性决定了我们在金融工作中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对潜在风险隐患,要密切监测、早做预案;对已经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出手、有效应对。
守住底线在本质上是保护有效生产力。
金融危机往往会重创实体经济,导致大量企业破产倒闭。
守住底线,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在淘汰不适应市场、没有竞争力企业的同时,保护和发展有先进生产力和竞争优势的企业;对陷入财务困境的企业,采取债权人协调、流动性支持、债务重组、收购兼并等措施,逐步恢复其生产力。
守住底线是“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保障。
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结构调整的稳步推进和各项改革的深化,离不开一个健康稳定的金融环境。
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复杂,我国需要通过结构调整和制度改革,才能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守住底线,就是要坚决落实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守住底线是金融体系功能正常发挥的基础。
金融体系的主要功能是资金融通、支付结算、风险管理,如果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金融体系的正常功能就会受到削弱甚至丧失,整个经济和社会运行将受到极大冲击。
曾发生过金融危机的国家,都为恢复金融体系支付了巨额财政成本,教训十分深刻。
守住底线,就是要维护金融体系的正常功能,支持经济社会持续稳定运行。
守住底线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金融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如果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人民群众财产和利益严重受损,就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和不满情绪。
守住底线,就是要切实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落实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提供金融支撑。
二、我国积累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宝贵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在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也曾积累并出现过较大风险。
特别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金融业长期积累的风险集中显现,一些国外媒体评论中国金融业在技术上已经破产。
面对潜在风险,党中央、国务院果断推进金融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积极稳妥处置金融领域重大风险隐患,不仅为国内经济发展、全球金融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经济领域其他改革争取了时间和空间,积累了宝贵经验。
必须把深化金融改革发展作为维护金融稳定的根本途径。
经济转型过程复杂多变,需要着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积极稳妥化解各类风险隐患。
1994年,国家成立3家政策性银行,分离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业务;1999年,成立4家资产管理公司,专门处置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
2003年以来,按照“核销损失、剥离和处置不良资产、外汇储备注资、公开上市”4个步骤,成功完成了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完成了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和邮政储蓄银行、大型国有保险公司改制,推动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必须不断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发挥好市场机制作用。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我们逐步消除不必要的金融管制,不断增强金融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管理和抵御风险的功能。
我国货币市场功能日益完善,成为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的重要平台;彻底解决了长期困扰资本市场发展的股权分置问题,推出了创业板、股指期货、新三板、融资融券;依托银行间市场大力发展直接融资产品和风险管理工具,债券市场在全球排名从2002年的第11位大幅提升至2012年的前3位。
同时,外汇市场、保险市场和黄金市场的深度与广度不断拓展。
必须构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市场退出和风险处置机制。
在经济转型中,金融机构市场退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乏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破产清算和风险处置的清晰法律框架。
2003年以来,我们积极推进金融机构市场退出及债务清偿从“行政主导”向“市场化”转变,在证券、期货和保险领域建立了市场化的风险救助机制,采取兼并、重组、拍卖、置换、债转股等分类处置方式,妥善处置部分高风险金融机构,最大限度减少了国家和债权人的损失。
必须推进金融生态建设,不断完善金融稳定长效机制。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大量金融风险的产生与地方政府干预银行贷款、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等金融生态恶化有直接关系。
从中汲取教训,我们适应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逐步建立健全产权和债权保护的法律体系,借鉴国际通行的会计和监管标准与准则,积极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地方政府把改善地区金融生态放到与改善地区投资环境同等重要的地位。
必须不断改进金融审慎管理,完善风险评估和预警体系。
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金融机构普遍缺乏硬约束,内控薄弱。
2003年以来,国家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强化人民银行金融宏观调控和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责。
我们构建了覆盖广泛的金融稳定监测评估框架,圆满完成中国首次“金融部门评估规划”(FSAP),探索开展金融机构稳健性现场评估,组织实施金融稳定压力测试,密切监测各类金融风险隐患,做到了防患于未然。
三、高度重视经济转型中各类金融风险隐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风险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从金融体系看,风险主要来自信用货币制度下金融固有的脆弱性以及顺周期的债务扩张与收缩机制。
在现代社会,随着信用货币的不断膨胀,以及与信用货币相联系的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金融风险的形成机制更加复杂。
与成熟市场经济体相比,我国金融风险还与新兴市场加经济转型的特殊发展阶段有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长期以来支撑我国经济高增长的要素条件和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潜在增长率趋于下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各地举债上项目的动力强,易引发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风险;我国储蓄率长期处于高位,间接融资比例过高,风险过度集中于银行体系;企业整体素质不高,全社会诚信建设进程缓慢,企业贷款违约率总体上高于成熟市场经济体;金融法制不健全,有些金融领域的监管仍缺乏明确的制度安排。
当前,我国金融机构财务指标良好,金融体系总体稳健安全。
但也要高度关注和积极应对经济金融运行中的潜在风险隐患和苗头性问题。
一是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
截至2013年6月末,平台贷款余额为9.7万亿元,在当前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减缓的情况下偿债压力较大。
二是产能过剩行业债务风险。
2012年以来,我国产能过剩问题凸显,一些行业和企业经营困难,部分企业资金链断裂,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上升。
三是商业银行表外理财、同业业务和票据业务风险。
这些业务资金来源和信用支撑主要依靠银行,有些投向了属于限制类的地方融资平台、“两高一剩”和房地产等行业。
四是准金融机构和民间借贷风险。
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融资性担保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和民间借贷等缺乏有效监管,一些机构违规经营现象突出。
五是国际经济金融风险对我国的溢出效应。
主要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短期资本流入的风险上升,未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可能导致我国金融市场短期较大波动。
六是金融信息安全风险。
现代金融业务高度依赖信息技术,经济金融数据系统、金融交易网络、支付结算体系的复杂程度和管理难度不断加大,信息安全隐患增多。
四、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刻认识开放条件下我国经济金融运行的特点,积极构建面向市场化和全球化的金融稳定框架,坚决防止局部性风险转化为系统性风险。
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完善金融稳定分工协作。
始终不渝地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科学判断与决策部署上来,把党对金融工作的方针政策落实到位。
优化中央银行、金融监管机构在维护金融稳定中的职责分工,切实发挥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的作用,加强金融监管协调。
合理界定中央与地方金融监管职责和风险处置责任,加强中央对地方金融工作的指导,发挥好地方政府的积极作用。
继续深化金融改革开放,不断健全现代金融体系。
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盈利模式。
加快培育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完善中央银行利率调控体系,稳步放开存款利率管制。
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基础上,稳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因地制宜推进地方金融改革试点,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
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提高金融监管稳健性标准。
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框架,提高金融宏观调控的时效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完善逆周期资本缓冲、前瞻性拨备制度等宏观审慎政策,更好地发挥杠杆率等工具的作用。
积极稳妥推进金融业实施国际新监管标准,明确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职责和运行规则。
建立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下的外债和资本流动管理体系。
坚持鼓励创新与防范风险并重,引导互联网金融等新型金融业态发展。
健全系统性风险预警体系,完善金融风险处置机制。
加快完善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加强对各类金融风险的监测和排查,完善应对预案,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尽快建立符合中国国情、事前积累、强制保险、差别费率、限额赔付、对问题金融机构具有早期纠正和风险处置功能的存款保险制度。
推进金融基础设施现代化,维护国家金融信息安全。
大力推进支付系统、证券结算系统等金融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安全高效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
逐步推进金融信息系统核心技术的国产化,建立健全与国际衔接、自主升级、独立可控的金融信息安全标准体系。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金融合作,维护全球和地区金融稳定。
继续利用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积极参与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国际金融规则与标准制定、金融监管和危机应对的国际合作,发挥好我国在维护全球和地区金融稳定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