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职工请假管理办法
事业单位人员请假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事业单位人员请假管理,保障单位正常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全体工作人员。
第三条事业单位人员请假应遵循诚实守信、合理合法、及时报告的原则。
第二章请假类型第四条事业单位人员请假分为事假、病假、婚假、丧假、产假、陪产假、年休假、调休等。
第五条事假:因私事需请假者,应提前向单位提出书面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请假。
事假期限一般不超过5个工作日,特殊情况最长不超过15个工作日。
全年累计事假原则上不得超过20个工作日。
第六条病假:因患病需请假者,应持县级以上公立医院诊断证明,填写《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请假审批表》,经单位批准后方可休假。
病假待遇按照国家及地方相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婚假:职工本人结婚,可享受3天婚假;晚婚职工可增加婚假10天。
第八条丧假:职工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子女)去世,可享受3天丧假;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
第九条产假:女职工生育,可享受98天产假;难产、多胞胎生育的,增加产假。
第十条陪产假:男职工可享受7天陪产假。
第十一条年休假:职工连续工作满1年,可享受5天年休假。
第十二条调休:根据国家法定节假日安排,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调休。
第三章请假审批第十三条事假、婚假、丧假、调休等请假,由部门负责人审批。
第十四条病假、产假、陪产假等请假,由单位负责人审批。
第十五条事假、病假等请假,应提前3个工作日提出申请。
第四章请假待遇第十六条事假、调休期间,工资待遇按照国家及地方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病假、产假、陪产假等请假期间,工资待遇按照国家及地方相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附则第十八条本制度由本单位人事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六章违规处理第二十条未经批准擅自离岗或请假手续不全者,按旷工处理。
第二十一条请假期间,未经批准擅自延长假期或擅自离岗者,按违规处理。
第二十二条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降职等处分。
事业单位管理办法请假规定

事业单位管理办法请假规定引言请假制度是事业单位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稳定性以及组织的正常运转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请假的公平、合理和有效,事业单位管理办法规定了请假的具体规定。
本文将详细介绍事业单位管理办法中关于请假的具体规定,以便大家更好地理解和遵守。
请假申请流程1.请假申请表格:请假者需填写事业单位提供的请假申请表格,包括个人信息、请假事由、请假时间等。
2.提交申请表格:请假者将填好的请假申请表格提交给所在部门的主管或指定的请假审批人员。
3.审批流程:请假审批人员会根据请假事由、请假时间、工作安排等因素进行审批,审批结果会及时反馈给请假者。
4.假期通知:请假审批通过后,事业单位会以书面形式通知请假者具体的请假起止日期和注意事项。
请假类型1.年假:员工在满一年后享受的带薪假期,具体请假天数根据员工的工作年限而定。
2.病假:员工因疾病无法工作时享受的假期,需提供有效的病假证明。
3.事假:员工因个人事务无法工作时享受的假期,需提前向主管提出申请。
4.婚假:员工因结婚需要休假时享受的假期,具体请假天数根据事业单位规定而定。
5.丧假:员工因丧偶或直系亲属离世需要休假时享受的假期,具体请假天数根据事业单位规定而定。
6.产假:女性员工因孕期和分娩需要休假时享受的假期,具体请假天数根据法律和事业单位规定而定。
请假期限和额度1.年假:员工每年享受的年假天数根据工作年限累计增加,具体请假期限和额度请参考事业单位相关规定。
2.病假:员工每年享受的病假天数根据事业单位相关规定,需提供有效的病假证明。
3.事假:员工每年最多连续请假天数、每年总请假天数和每次请假天数等请假期限和额度请参考事业单位相关规定。
4.婚假:员工每年享受的婚假天数和结婚后的请假期限和额度请参考事业单位相关规定。
5.丧假:员工每年享受的丧假天数和丧假期限和额度请参考事业单位相关规定。
6.产假:女性员工享受的产假期限和额度根据法律和事业单位相关规定。
某事业单位请假制度管理规定

某事业单位请假制度管理规定1. 前言为了规范某事业单位的请假制度,提高单位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特制定本规定。
2.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某事业单位所有员工,包括正式员工、实习生、临时工等。
3. 请假类型3.1 年假员工在累计工作一年后,可以享受带薪年假,年假天数根据员工工龄确定。
员工需提前5天向主管单位或部门申请,批准后方可休假。
3.2 病假员工在疾病期间可以申请病假。
病假分为普通病假和严重病假。
普通病假不得超过3天,严重病假超过3天需出具医生证明。
员工需在请假当天向主管单位或部门请假,事后需要提供病假证明。
3.3 事假员工有正当理由需要请假时可以申请事假,如家庭原因、私人事务等。
员工需提前3天向主管单位或部门申请请假,批准后方可休假。
请假时间不得超过3天。
3.4 婚假员工在结婚当天可以享受带薪婚假。
结婚当天可请假1天,需提供结婚证明。
如需要请假超过1天,需使用年假或者事假进行补偿。
3.5 丧假员工家属逝世可申请丧假,丧假时间不得少于3天。
员工需向主管单位或部门提前3天申请。
丧假期间,单位将给予慰问金和助丧金。
4. 请假申请和批准4.1 请假申请员工需要提前向主管单位或部门提交请假申请。
请假申请中需包括请假时间、请假事由、请假类型、联系方式等相关内容。
请假申请需用单位规定的请假申请表进行书面填写。
申请表上需注明请假人签名和时间。
4.2 请假批准主管单位或部门对员工请假申请进行审批。
当员工请假类型为年假或事假时,需提前批准。
当员工请假类型为病假、婚假或丧假时,需视情况及时批准。
员工需确保主管单位或部门批准后才可以休假,以上个人请假为准。
5. 请假记录主管单位或部门应当记录员工每次请假的时间和请假记录。
请假记录应该与员工工作考勤记录相匹配。
6. 规定违规对于未经批准擅自离岗或者无故离岗的员工,主管单位或部门将按规定进行处理,纪律处分的种类包括:口头警告、书面警告、考核降级、罚款、辞退等。
7. 附则本规定由某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
事业请假制度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条为规范公司请假管理制度,保障员工合法权益,提高工作效率,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
第三条员工请假应遵循诚实守信、合理使用、及时申请的原则。
第四条公司设立专门的请假审批机构,负责请假事项的审批和管理工作。
第二章请假类型第五条员工请假分为以下类型:(一)事假:因个人原因需要请假,如婚丧嫁娶、家庭事务等。
(二)病假:因身体原因需要请假,需提供医院证明。
(三)年假:根据国家规定和公司政策,员工每年可享受一定天数的带薪年假。
(四)产假:女员工生育期间享受的假期。
(五)陪产假:男员工在妻子生育期间享受的假期。
(六)丧假:因直系亲属去世需要请假。
(七)调休:因工作需要,经批准调换工作时间的假期。
(八)其他特殊假期:根据公司政策或国家规定,员工可享受的其他假期。
第三章请假流程第六条员工请假应按照以下流程进行:(一)员工填写《请假申请表》,详细填写请假原因、请假时间、请假天数等信息。
(二)请假人将《请假申请表》提交给直接上级审批。
(三)直接上级审批后,将《请假申请表》提交给部门负责人审批。
(四)部门负责人审批后,将《请假申请表》提交给人力资源部门审批。
(五)人力资源部门审批后,将《请假申请表》提交给公司领导审批。
(六)公司领导审批后,人力资源部门将审批结果通知员工。
第七条特殊情况下的请假流程:(一)紧急情况:员工因紧急情况需要请假,可直接向人力资源部门申请,人力资源部门审批后,尽快通知员工。
(二)病假:员工病假需提供医院证明,按照第六条规定的流程进行。
(三)产假、陪产假:员工生育或配偶生育,按照国家规定和公司政策办理请假手续。
第四章请假天数及工资待遇第八条员工请假天数及工资待遇如下:(一)事假:按照公司规定,员工每月可申请的事假天数不超过X天,事假期间工资按实际出勤天数计算。
(二)病假:病假期间,员工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病假工资待遇。
(三)年假:员工根据公司政策,每年可享受X天带薪年假,年假期间工资全额发放。
事业单位请假管理制度[2]
![事业单位请假管理制度[2]](https://img.taocdn.com/s3/m/6843ac56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ae.png)
事业单位请假管理制度一、目的和适用范围1.1 目的为了规范事业单位内部员工的请假行为,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作的正常进行,制定本规章制度。
1.2 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事业单位的在册员工,不包括外籍员工和临时工。
二、请假类型2.1 病假员工因身体疾病无法正常履行工作职责,经医院诊断或医生出具的证明,向所在部门提出的请假类型。
2.2 事假员工因私事需要请假,须提前与所在部门协商申请,经批准后生效。
2.3 年假根据员工的工作年限和工作表现,享受的年度休假,需要提前向所在部门提交申请。
2.4 婚假员工因结婚事宜需要请假,须提前与所在部门协商申请,经批准后生效。
2.5 丧假员工因近亲属丧亡需要请假,须提前向所在部门提交申请,并提供相关丧葬证明材料。
2.6 哺乳假员工因哺乳新生儿需要请假,须提前与所在部门协商申请,经批准后生效。
2.7 其他特殊假根据事业单位具体情况,员工可以提出其他特殊假的申请,须提前向所在部门提交申请,并说明理由和请假时间。
三、请假流程3.1 请假申请员工需要请假时,应提前填写并提交请假申请表格,包括请假类型、请假时间、请假事由等信息。
3.2 部门审批所在部门的主管或相关负责人对员工的请假申请进行审批,并在请假申请表格上签字确认。
3.3 人力资源部门备案部门主管或相关负责人审批通过后,将请假申请表格转交给人力资源部门进行备案。
3.4 请假通知人力资源部门将请假申请表格的复印件发送给员工所在部门,通知相关人员该员工的请假安排。
3.5 请假记录人力资源部门将请假申请表格及相关备案材料进行归档,并将请假记录纳入员工档案。
四、管理标准和考核标准4.1 请假管理标准4.1.1 员工请假时间不得超过连续3天,如有特殊情况,请提前与所在部门沟通并说明理由。
4.1.2 未经批准擅自离岗或迟到早退视为旷工处理,情节严重的将进行相应的纪律处分。
4.1.3 员工请假应尽量避免影响工作进度和工作流程,如有不可避免的情况,须提前与所在部门商议并协调解决。
事业单位请假制度管理规定范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本事业单位请假管理,保障单位正常工作秩序,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事业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事业单位全体在职职工。
第三条本规定旨在规范请假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单位工作不受影响。
第二章请假类型第四条事假:因个人原因需处理私人事务,且无法安排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及公休假期间,需提前向单位提出书面申请。
第五条病假:因身体原因不能正常上班,需持县级以上公立医院诊断证明,向单位提出书面申请。
第六条婚假:达到法定婚龄,需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向单位提出书面申请。
第七条丧假:直系亲属去世,需向单位提出书面申请。
第八条产假:女职工生育,按国家规定享受产假。
第九条事由假:因特殊原因需请假,如:亲属病危、丧事等,需向单位提出书面申请。
第三章请假程序第十条职工请假,需填写《事业单位请假申请表》,经所在部门负责人审批后,报单位人事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事假、病假、婚假、丧假、产假等,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第十二条事由假,需说明具体原因,并附相关证明材料。
第十三条请假审批:(一)事假:一般掌握在5个工作日以内,特殊情况最长一次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全年累计事假(不含用公休假冲抵的事假天数)不得超过20个工作日。
(二)病假:按医院诊断证明执行。
(三)婚假:达到基本婚龄结婚的,准请婚假5天;达到晚婚年龄结婚的,准请婚假10天。
(四)丧假:直系亲属去世,准请丧假3天。
(五)产假:按国家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请假审批权限:(一)部门负责人:审批本部门职工事假、病假、婚假、丧假、产假等。
(二)单位负责人:审批本事业单位职工事假、病假、婚假、丧假、产假等。
第四章违规处理第十五条职工未经批准擅自离岗,或请假期间未履行请假手续,按旷工处理。
第十六条职工在请假期间,如因个人原因擅自离岗,或未履行请假手续,按旷工处理。
第十七条职工请假期间,如有违法、违纪行为,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五章附则第十八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事业单位请销假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确保单位工作秩序和效率,维护事业单位正常运转,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上级部门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请销假范围1.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因公或因私离岗外出,不能正常在岗工作的,必须按规定程序履行请假和销假手续。
2. 离岗外出或不能正常在岗工作半天以上的,均须履行请假手续。
三、请假类型及审批权限1. 因公请假:- 干部因公离岗半天以内的,填写《外出单》并由分管领导批准。
- 因公请假半天以上,五天以下,需填写《请假单》由分管领导审核,主任审批;五天以上,由分管领导审核,党工委书记审批。
2. 因私请假:- 因私请假一天以内,填写《请假单》由分管领导批准。
- 因私请假一天以上,五天以下,由分管领导审核,主任审批;五天以上,由分管领导审核,党工委书记审批。
3. 领导干部因公离岗半天以上,需口头向党工委书记请假。
因私请假离岗的,须填写《请假单》并由主任审核,党工委书记审批。
四、请假手续及备案1. 请假一律为事前请假,严禁事后或事中补假。
2. 请假手续的审批程序,原则上由请假人本人亲自办理。
因生病、住院等特殊情况本人不能亲自办理的,可委托家人或事后补办。
3. 请假后,假条备案。
五、请假期限及事假累计1. 事假期限:每次事假一般在5个工作日以内,特殊情况最长一次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
全年累计事假(不含用年休假冲抵的事假天数,下同)原则上不得超过20个工作日。
2. 事假审批:- 全年累计事假在5个工作日以内,由所在单位审批。
- 全年累计事假超过5个工作日不到20个工作日,由请假人填写《请假申请表》一式二份,经所在单位批注意见后报县教育局审批。
- 全年事假累计超过20个工作日的,由请假人填写《请假申请表》一式三份,经所在单位和县教育局批注意见后,报县人事局审批。
六、违规处理1. 对不按请假程序外出、请假逾期不归违规人员,一经查出,视情况轻重给予严肃批评、通报,并将依照效能管理有关规定给予处理。
事业单位请假管理制度范文

事业单位请假管理制度范文一、引言请假是事业单位员工享受的一项合法权益,也是劳动者在工作期间因特殊原因需要暂时离开岗位的一种情况。
为了规范请假行为,保障员工合法权益,提高工作效率,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请假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针对事业单位请假管理制度进行详细规范,明确请假的条件、程序和注意事项,以期为单位和员工提供明确的操作指引,促进请假流程的顺利进行。
二、请假的条件1. 事业单位员工请假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1)患病或身体不适,需要医生或医疗机构证明。
(2)家庭成员突发重大疾病或事故,需要照顾或处理相关事宜,须提供证明材料。
(3)婚丧嫁娶等法定节假日,员工有享受假期的权利。
(4)特殊事情需短期离开岗位,经单位考核确认后同意。
2. 请假天数:(1)病假:根据医生证明的病情、治疗时间而定,一般不超过15天。
(2)事假:特殊事情离开岗位不超过3天。
(3)婚假:婚假期限按照法律规定执行。
(4)丧假:直系亲属丧假为3-7天,旁系亲属丧假为1-3天。
三、请假的程序1. 请假提前时间:(1)病假:请假前一天通知或事先知会上级,如急需请假,应立即告知单位。
(2)事假:事假需要至少提前1天报备,请假前提交书面请假申请。
(3)婚假:请假前15天向单位提出书面请假申请。
(4)丧假:请假前及时向单位提出书面请假申请。
2. 请假程序:(1)请假申请:员工应书面向单位提出请假申请,请假申请应包含请假事由、请假起止时间、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
(2)请假审批:单位应在请假申请提交后的2个工作日内审批结果,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审批时间,应提前告知员工。
(3)请假备案:请假申请被批准后,单位应在员工档案中备案,并通知员工。
3. 假期交接:(1)长假请假:请假期间的工作应在离岗前安排好,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若工作需要交接,应提前向同事或上级做好交接工作。
(2)短假请假:请假期间的工作应提前与同事或上级做好安排,并确保请假期间的工作可以顺利进行。
事业单位请假管理制度范文

事业单位请假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请假管理,保障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和工作效率,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在职人员。
第三条请假是指在工作时间内,员工因私事或个人原因需离开工作岗位、工作地点,并按照规定向上级请假、履行请假手续的行为。
第四条请假分为事假、病假、年休假和其他假。
1. 事假是指因故离开工作岗位的假期,由员工事先向上级递交请假申请,经批准后离开岗位。
如遇紧急情况,应事后及时报告。
2. 病假是指因病或非工伤而离开工作岗位的假期,员工需提供相关医学证明材料。
3. 年休假是指员工按照年度休假制度享受的带薪假期,年休假可提前申请安排使用,但须提前至少3天向上级报备。
4. 其他假包括婚假、丧假、产假、陪产假、独生子女父母探亲假等,具体请假原因和假期长度由员工与上级协商确定。
第五条请假不得超过规定时间,否则将影响工资待遇和绩效考核。
第六条请假期间,员工不得从事与原工作岗位相关的工作。
从上级单位的决定并履行请假手续。
第二章请假的申请与手续第八条员工请假前需向其直接上级递交书面请假申请,并注明请假原因、请假时间和假期长度等信息。
第九条请假申请需提前至少三天提交,特殊情况下可提前一天申请。
第十条员工请假申请应附上相关证明材料,如医学证明、亲属证明等。
第十一条上级单位接到请假申请后,应尽快审核并决定是否批准。
第十二条上级单位审核请假申请时,应综合考虑员工请假的原因、时间、工作岗位等因素,并根据工作需要和公平原则做出决定。
第十三条上级单位审核请假申请后,应及时将批准结果通知员工,并填写请假登记表。
第十四条员工请假期间如需延长请假时间,应在请假期满前提出申请,并说明延长请假的具体原因。
第十五条上级单位对员工的请假延长申请也应及时审核并决定是否批准。
第三章请假的批准与管理假的权力也在其手中。
第十七条上级单位审核请假申请时,应综合考虑员工请假的原因、时间、工作岗位等因素,并根据工作需要和公平原则做出决策。
事业单位请假的管理制度(精选篇)

事业单位请假的管理制度(精选篇)为了加强我国事业单位请假行为的有效管理,保障事业单位的正常运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事业单位请假管理制度。
一、请假类型及适用范围1. 事假:因个人原因需要临时离开工作岗位的,包括处理家庭事务、私人健康问题等。
2. 病假:因疾病或受伤无法正常工作的,需提供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病假证明。
3. 产假:女性职工因生育需离开工作岗位的,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执行。
4. 陪产假:男性职工配偶生育,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执行。
5. 婚假:职工结婚需离开工作岗位的,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执行。
6. 丧假:职工直系亲属去世需离开工作岗位的,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执行。
7. 产假:因生产原因需离开工作岗位的,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执行。
8. 哺乳假:女性职工生育后,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执行。
二、请假程序及审批1. 请假申请:职工需提前向所在部门领导提出书面请假申请,说明请假原因、请假时间等,并附上相关证明材料。
2. 请假审批:部门领导收到请假申请后,应在2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批,并报人事部门备案。
如需延长请假时间,应重新提出申请。
3. 请假时长:事假每次一般不超过5个工作日,全年累计事假不超过20个工作日。
病假、产假、陪产假、婚假、丧假等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执行。
4. 请假期间待遇:职工请假期间,工资、奖金、福利等按照国家和单位相关规定执行。
三、请假管理1. 请假管理:人事部门负责请假申请的审核、备案和管理工作,确保请假制度的执行。
2. 请假记录:人事部门应建立请假记录档案,对职工的请假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便于查询和管理。
3. 请假纪律:职工请假期间,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单位规章制度,不得利用请假时间从事与请假原因无关的活动。
4. 请假监督:单位应加强对请假行为的监督和管理,对违反请假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请销假管理办法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请销假管理办法为规范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请销假行为,保障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提高工作效率,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请假管理。
1. 请假种类。
工作人员请假分为事假、病假、婚假、产假、丧假、年休假等。
请假种类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申请,不得违规使用其他假期进行请假。
2. 请假流程。
工作人员应提前向直接主管或人事部门提出请假申请,说明请假事由、请假时间等相关情况。
请假申请需经过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生效。
3. 请假期限。
请假期限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安排,不得擅自延长请假时间。
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请假期限,应当提前向主管部门做出说明并获得批准。
二、销假管理。
1. 销假流程。
工作人员在请假期满后,应当及时向主管部门提交销假申请,说明请假期间的具体情况,并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方可复工。
2. 销假时限。
工作人员应当在请假期满后的第一天复工,并向主管部门提交销假申请。
逾期未提交销假申请的,视为旷工处理。
三、特殊情况处理。
1. 请假期间的变动。
如请假期间有特殊情况需要变动,请假人员应当及时向主管部门做出说明并获得批准。
未经批准擅自变动请假时间的,视为违规处理。
2. 请假期间的联系方式。
工作人员在请假期间应当保持联系方式畅通,确保能够及时接收工作安排和通知。
四、违规处理。
对于违反请销假管理办法的行为,将按照单位规定进行相应处理,包括但不限于扣发工资、记过、记大过等处罚。
五、附则。
本管理办法由人事部门负责解释和执行,如有需要,经过单位领导同意后可对管理办法进行修订。
六、结语。
请销假管理是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希望全体工作人员能够严格按照管理办法执行,请假期间保持联系方式畅通,做到请假有规可循,销假有据可查,共同维护单位的正常秩序和工作效率。
以上就是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请销假管理办法的内容,希望全体工作人员能够严格遵守,共同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事业单位请假制度管理规定【六篇】

事业单位请假制度管理规定【六篇】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事业单位接受政府领导,是表现形式为组织或机构的法人实体。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事业单位请假制度管理规定【六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 事业单位请假制度管理规定第一条总则1、为规范人员管理及公司考勤制度,严格请假纪律,保障公司的正常运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及公司制定的考勤管理制度,结合公司实际,特制订本制度。
2、适用范围:公司全体员工。
第二条请假程序1、员工请假须先口头征得经理同意,再从办公室索取请假条填写。
员工填写请假单,注明请假种类、假期、时间、事由、交接事项,经领导审批。
(临时请假1小时内不需)。
2、各级管理人员应在确定不影响正常检测安排的前提下批假。
较长假期必须交接手头工作,以确保工作连续性。
3、一般情况下,员工请假须提前一天提交请假条,不允许临时(已过到岗时间)请假,不允许找人代请假,不允许事后补假。
有特殊情况,也应在上班以前亲自致电经理请假,回来后及时补办请假手续。
4、员工请病假,不超过三天的,可直接审批,超过三天的须提供县级医院的诊疗证明,方可审批。
5、主任级以上管理人员在请假期间必须随时与公司保持联系,并随时服从公司安排。
第三条各种假别及规定婚丧嫁娶、工伤以及意外事故等特殊情况按实际情况经开会协商后再行处理。
一般情况下:1、事假:因事必须本身处理者可请事假,每年累计以10天为限。
2、病假:因病治疗修养者,每年累计以30天为限。
3、婚假:②子女结婚可请假5天(包括法定假日);③兄弟姊妹结婚可请假5天。
4、产假:①女职工生育产假90天(含产假休假15天);②女职工怀孕不满4个月流产的,流产假为15——20天,怀孕满4个月以上流产的,流产假为60天。
女职工享受流产假,必须是计划内生育,限终生只能享受一次。
特殊情况按实际情况经开会协商后再行处理(以上假期均包括节假日)。
事业单位请假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事业单位请假管理,保障事业单位正常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事业单位全体工作人员。
第三条事业单位请假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行政,公平公正;(二)科学合理,简便高效;(三)以人为本,关心职工;(四)严格纪律,严肃处理。
第二章请假类型第四条事业单位请假分为以下类型:(一)事假:因个人原因需要暂时离开工作岗位的,可申请事假。
(二)病假:因患病需要休息的,可申请病假。
(三)婚假:职工本人结婚,可申请婚假。
(四)丧假:职工直系亲属去世,可申请丧假。
(五)产假:女职工生育,可申请产假。
(六)护理假:职工直系亲属患病需要照顾,可申请护理假。
(七)年休假:职工连续工作满一年,可享受年休假。
(八)调休:因工作需要,经单位批准,可进行调休。
(九)其他:因特殊原因需要请假,经单位批准,可申请其他类型的请假。
第三章请假程序第五条请假人员应当提前向所在部门负责人提出请假申请,填写《事业单位请假审批表》。
第六条部门负责人对请假申请进行审核,并在《事业单位请假审批表》上签署意见。
第七条单位负责人对《事业单位请假审批表》进行审批,审批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请假人员。
第八条请假人员应当在请假结束后及时向所在部门负责人汇报请假情况。
第四章请假期限第九条事假:一般不超过三天,特殊情况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可适当延长。
第十条病假:根据病情和医疗机构的建议确定请假期限,最长不超过六个月。
第十一条婚假:一般不超过三天,特殊情况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可适当延长。
第十二条丧假:根据与去世人员的亲属关系确定请假期限,一般不超过三天。
第十三条产假:女职工生育,一般不少于九十天。
第十四条护理假:根据实际情况和医疗机构的建议确定请假期限,一般不超过三个月。
第十五条年休假:职工每年可享受带薪年休假,具体天数根据单位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调休:根据工作需要,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可进行调休。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请假管理办法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请假管理办法1. 背景介绍请假是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日常工作中常见的一项福利制度。
请假管理的规范与细致,对于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组织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请假管理的具体办法和注意事项。
2. 请假申请流程请假申请应按照以下流程进行:2.1 请假申请人填写请假申请表请假申请人应提前填写请假申请表,在表中填写请假事由、请假时间、请假天数等相关信息。
2.2 提交请假申请表请假申请人应将填好的请假申请表提交给直接上级或人事部门。
请假申请应提前提交,一般不得低于请假开始前的两天。
2.3 上级审批直接上级或人事部门应根据请假申请情况进行审批。
审批结果应及时通知请假申请人。
2.4 请假备案审批通过后,人事部门应将请假事项进行备案,并将请假记录归档,以备日后参考。
3. 请假注意事项3.1 请假事由真实有效请假申请人在填写请假申请表时,务必提供真实有效的请假事由。
请假事由应符合单位规定的请假情况,如病假、婚假、产假等。
3.2 请假时间合理安排请假申请人应合理安排请假时间,避免对单位工作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同时,应尽量避免在单位重要会议、节假日等特殊时期请假。
3.3 请假人员流转安排请假申请人在请假期间,应将相关工作交接给其他同事进行代办。
请假人员应提前与代办人员进行沟通,并确保交接信息清晰明确。
3.4 返岗报到请假期满后,请假申请人应及时返岗报到,并向直接上级或人事部门进行假期总结。
4. 请假管理的重要性4.1 提高工作效率请假管理能确保工作流程的顺畅进行,提高工作效率。
良好的请假管理制度可以避免请假者之间的工作交接出现纰漏和错漏。
4.2 维护单位形象规范的请假管理能够维护机关事业单位的形象。
请假管理得当,能够反映单位对人员权益的关注,提升员工对单位的满意度和归属感。
5. 总结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请假管理办法的正确执行,对于提高工作效率,维护单位形象,保证组织正常运转具有重要意义。
请假申请流程的规范与细致,以及请假注意事项的遵守,有助于实现请假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事业单位请假制度管理规定

事业单位请假制度管理规定事业单位请假制度管理规定一、总则请假制度是为了保障事业单位内员工的合法休假权益,调节员工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平衡,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本规定旨在建立健全请假制度,规范请假流程,保证请假程序公正透明,确保员工请假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二、请假申请1. 请假申请人员应当在请假前提前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交请假申请,并注明请假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2. 请假事由应当详细说明,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如医生证明、婚丧喜庆事宜证明等)。
3. 请假期间如有需要续假的情况,应在请假期满前提出申请。
三、请假审批1. 请假申请应当及时进行审批,原则上应在提交申请后的三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并给予答复。
2. 请假审批过程中,应严格遵守保密原则,不得随意泄露请假事由和申请人的个人信息。
3. 请假申请如遇到特殊情况不能及时审批,应当向请假申请人说明原因,并在延长审批时间内尽快完成审批。
四、请假计算1. 请假时间以小时为单位计算,不足一小时按一小时计算。
2. 工作日请假,不含法定节假日,按照请假人实际请假时间计算;非工作日请假,包括法定节假日,请假时间按照实际情况计算。
五、请假补偿1. 事业单位员工在正常工作时间内请假,按照请假时间全额发放工资。
2. 事业单位员工在非正常工作时间内请假,按照请假时间发放相应的假期补偿。
3. 事业单位员工请事假、病假情况下实行工资发放,并按照相关规定扣发相应的绩效工资。
六、请假记录1. 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假期管理系统,记录员工的请假情况,并及时更新请假记录。
2. 员工请假记录应当详细记录请假事由、请假时间、请假类型等信息,确保请假记录准确无误,并作为评定员工绩效和考核的参考依据之一。
请假记录应当严格保密,不得随意外泄。
七、请假违纪处罚1. 如有员工假借请假名义进行其他违纪行为,一经查实将依照相关纪律进行处理。
2. 如有员工擅自离岗、无故不归或拒绝接受处罚的,将依据事业单位相关规定给予相应处罚。
事业单位职工请假规定制度

事业单位职工请假规定制度事业单位职工请假规定制度(精选15篇)为了加强事业单位请假行为的有效管理,保证单位的正常运作,需要制定并实施相应的职工请假制度。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事业单位职工请假规定制度,以供大家阅读。
事业单位职工请假规定制度篇1(一)事假1.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工作人员因私人事务需要处理的,一般应安排在国家法定的节假日(含节日、假日、年休假、婚假、探亲假、寒暑假、丧假)中进行。
2.确有特殊原因必须占用工作时间处理私人事务而请事假的,应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按权限经有关领导批准后方予准假。
其中,享受公休假待遇的机关工作人员所请事假应先以本人的公休假冲抵。
未经批准擅自不上班的,按旷工处理。
3.事假期限每次一般掌握在5个工作日以内,特殊情况最长一次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全年累计事假(不含用公休假冲抵的事假天数,下同)不得超过20个工作日。
(二)病假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工作人员请病假需持县级以上医院的相关证明材料,按权限经有关领导批准后方予准假。
未经批准擅自不上班的,按旷工处理。
(三)婚假鉴于教育系统的特殊情况,提倡在寒暑假或节假日办理婚事,确需在工作期间请婚假者,达到基本婚龄(男22周岁,女20周岁)结婚的准请婚假5天,达到晚婚年龄(男25周岁以上,女23周岁以上的初婚)结婚的准请婚假15天(不含节假日)。
(四)丧假本人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子女、公、婆、岳父、岳母)死亡,准请丧假5天,工作人员在外地的直系亲属死亡时,可准予路程假,因故需要延长假期者,经核实同意后,按事假办理。
(五)产假正常产假为90天。
晚育(24周岁以上生育第一个子女)的在正常产假之外增加20天(不含假日),难产增加15天,多胞胎每多一个增加15天,男方护理假7天(不含假日);晚育并且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女职工,经本人申请,所在单位批准,产假期满后可连续休假至子女一周岁止。
女职工产假若正值寒暑假期间,其寒暑假时间可以顺延。
女职工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有关规定超生子女的,不能按有关规定休假。
2024年事业单位请假制度

2024年事业单位请假制度2024年事业单位请假制度【三篇】制度,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制订法规;规定;规定品级的服饰;制作;谓制作方法;规模;样式。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2024年事业单位请假制度【三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2024年事业单位请假制度1一、事假(一)事假期限。
每次事假一般在5个工作日以内,特殊情况最长一次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
全年累计事假(不含用年休假冲抵的事假天数,下同)原则上不得超过20个工作日。
(二)事假审批。
全年累计事假在5个工作日以内,由所在单位审批;全年累计事假超过5个工作日不到20个工作日,由请假人填写《巫溪县教育系统教职工请假申请表》(附件1)一式二份经所在单位批注意见后报县教育局审批;全年事假累计超过20个工作日的,由请假人填写《巫溪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请假申请表》(附件2)一式三份,经所在单位和县教育局批注意见后,报县人事局审批。
(三)请事假的要求。
1、各学校和县教育局直属单位在职工作人员因私人事务需要处理的,一般应安排在国家法定的节假日(如节日、假日、年休假、婚假、探亲假、寒暑假、丧假)中进行。
确有特殊原因须占用工作时间处理私人事务而请事假的,应按上述事假审批权限报批。
凡未经批准擅自不上班的,按旷工处理。
2、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直属单位负责人因事需请假,5个工作日以内的需经教育局分管领导批准,超过5个工作日按教职工请假程序报批手续。
3、一年内事假累计超过20个工作日以上的(不含20个工作日),当年年度考核不能确定为“优秀”等次,累计超过6个月的,当年不参加年度考核,不确定考核等次。
其中,符合机关事业单位辞退、解除聘用合同条件的,按辞退、解除聘用合同的规定办理。
(四)事假期间的工资计发1、全年累计事假在5个工作日及以下的,其基本工资照发。
2、全年累计事假超过5个工作日的,从第6个工作日起,按工作日停发本人日基本工资(日工资=月基本工资÷21天,下同),直至其事假终止为止。
事业单位请假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请假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企业职工请假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请假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事业单位职工,请假事项按照本制度执行。
第三条事业单位应建立完善的请假管理制度,规范请假行为,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员工的休假权益,在保证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员工对于休假的需求。
第四条请假是指职工因特殊原因,向单位提出暂时离开工作岗位的申请。
单位经过审批同意后,职工可以离开工作岗位。
第五条请假时间按照实际情况分为短期假和长期假。
短期假指的是请假时间在3天以内;长期假指的是请假时间超过3天。
第六条职工请假应提前向所在单位主管部门书面提出申请,提出请假事由、时间、联系方式等明确的信息,经单位审核同意后方可离岗。
第七条职工请假一般不得因个人意愿拒绝,但以下情形除外:1. 职工所在的部门需要人手紧缺,无法安排其他人员替代;2. 职工请假会导致工作任务无法完成,影响工作进度;3. 职工连续请假时间超过本制度规定的最大假期长度。
第八条职工请假应根据单位具体情况进行调休安排,原则上不允许将假期储存到下一年度。
第九条职工请假应尽量避免与单位重要工作、重大会议等冲突,如确需请假的,应提前说明请假时间和原因,并尽量在工作之前或之后进行。
第十条单位应对所在部门请假人数、请假时间等进行统计,及时报备相关部门。
第二章请假程序第十一条职工请假应提前2个工作日向所在单位的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第十二条职工请假申请应包含以下内容:1. 请假事由:明确请假原因和具体情况;2. 请假时间:具体起止时间;3. 联系方式:方便单位与职工联系;4. 相关证明材料(如病假需提供病假证明等)。
第十三条主管部门应在接到请假申请后尽快进行审批,及时向职工做出答复,并将请假信息记录在档案中。
第十四条主管部门审批原则:1. 请假事由合理,符合本制度规定的请假事由范围;2. 请假时间合理,符合本制度规定的请假时间范围;3. 联系方式正确,便于单位与职工联系;4. 相关证明材料齐全,符合单位规定的证明要求。
事业单位职工请假管理办法

事业单位职工请假管理办法一、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按手册享有应有的休息和因并因事请假的权利。
二、职工休假、请假须按管理权限和程序履行相应的登记、请假、销假手续。
三、休假管理办法(一)公休假和国家法定节假日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每周享受周六、周日2天公休假。
“五·一”国际劳动节3天、“十·一”每年享受元旦1天、春节3天、国庆节3天的法定节假日。
(三)探亲假⑴探亲原则:连续工作满一年的职工,配偶之间、单身职工与父母亲(双方)之间、已婚职工与父母亲(双方)之间分居两地,又不能利用公休假日回家居住一夜和半个白天的,可享受探亲假。
但是,职工与父亲或母亲一方能够在公休、节假日团聚的,不能享受探望父母的待遇。
⑵休假天数:探望配偶,每年给予其中一方探亲假一次(不含配偶系部队干部者)假期30天;未婚者探望父母的,每年给假一次,假期20天,两年探望一次者给假期45天,已婚的探望父母每4年一次,假期20天。
探亲假期包括公休假日和法定节假日在内。
⑶假期待遇:在手册的探亲假期内,工资照发。
职工探望配偶或未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在手册规范范围内的,可由所在单位报销。
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在本人月基本工资30%以内的,由本人自理,超过部分由所在单位报销。
(四)婚假⑴休假天数:职工符合国家法定的结婚年龄并按手册履行了结婚手续的,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给予5个工作日的婚假。
符合晚婚年龄的初婚夫妻(男满25周岁,女满23周岁),除国家手册的婚假外增加婚假20天。
⑵假期待遇:职工在批准的婚假和路程假期间,本人的工资照发,途中的车船费等,全部由职工自理。
(五)产假⑴休假天数:(1)符合国家婚姻以及计划生育有关手册的女职工,正常分娩者,享受90天假期(产前15天,产后75天);难产者,增加假期15天;多胞胎生育者,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假期15天;满24周岁及以上分娩者,增加假期30天(妻子属此晚育情况的男性职工,可享受15天护理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业单位职工请假管理办法
一、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按手册享有应有的休息和因并因事请假的权利。
二、职工休假、请假须按管理权限和程序履行相应的登记、请假、销假手续。
三、休假管理办法
(一)公休假和国家法定节假日
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每周享受周六、周日2天公休假。
每年享受元旦1天、春节3天、“五·一”国际劳动节3天、“十·一”国庆节3天的法定节假日。
(三)探亲假
⑴探亲原则:连续工作满一年的职工,配偶之间、单身职工与父母亲(双方)之间、已婚职工与父母亲(双方)之间分居两地,又不能利用公休假日回家居住一夜和半个白天的,可享受探亲假。
但是,职工与父亲或母亲一方能够在公休、节假日团聚的,不能享受探望父母的待遇。
⑵休假天数:探望配偶,每年给予其中一方探亲假一次(不含配偶系部队干部者)假期30天;未婚者探望父母的,每年给假一次,假期20天,两年探望一次者给假期45天,已婚的探望父母每4年一次,假期20天。
探亲假期包括公休假日和法定节假日在内。
⑶假期待遇:在手册的探亲假期内,工资照发。
职工探望配偶或
未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在手册规范范围内的,可由所在单位报销。
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在本人月基本工资30%以内的,由本人自理,超过部分由所在单位报销。
(四)婚假
⑴休假天数:
职工符合国家法定的结婚年龄并按手册履行了结婚手续的,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给予5个工作日的婚假。
符合晚婚年龄的初婚夫妻(男满25周岁,女满23周岁),除国家手册的婚假外增加婚假20天。
⑵假期待遇:职工在批准的婚假和路程假期间,本人的工资照发,途中的车船费等,全部由职工自理。
(五)产假
⑴休假天数:
(1)符合国家婚姻以及计划生育有关手册的女职工,正常分娩者,享受90天假期(产前15天,产后75天);难产者,增加假期15天;多胞胎生育者,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假期15天;满24周岁及以上分娩者,增加假期30天(妻子属此晚育情况的男性职工,可享受15天护理假)。
对婴儿不满6个月并实行纯母乳喂养的子职工增加产假30天。
(2)符合国家婚姻以及计划生育有关手册的女职工,怀孕不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假期15至30天;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假期42天。
⑵产假期满,女职工在小孩不满一周岁时,每个工作日给1小时
哺乳时间(不含途中时间)。
⑶假期待遇:在手册的生育假或护理假期间,工资照发,福利待遇按有关手册执行。
(六)丧假
⑴休假天数:
职工的主要亲属(指本人父母、岳父母或公婆、配偶、子女)死亡时,可由本人提出申请,单位批准,给予5个工作日的丧假。
如需职工到外地料理丧事的,可根据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
⑵假期待遇:在批准的丧假期间,职工的工资照发,途中的车船费等,全部由职工自理。
(七)病假
⑴工作人员患病或受伤,不能坚持正常上班需休息的,由县以上医疗机构诊断并发给病休证明,经单位批准后,可休病假。
⑵病假期间的待遇:
(1)职工病假在2个月以内的,发给本人基本工资或固定工资。
病假超过2个月不满6个月的,第3个月起,工作年限不满20XX 年的发给本人基本工资(机关)或固定工资(事业)的90%计发;工作年限满20XX年及其以上的,发给本人基本工资或固定工资。
病假超过6个月的,从第7个月起,工作年限不满20XX年的,按本人基本工资或固定工资的70%计发;工作年限满20XX年不满20年,按本人基本工资或固定工资的80%计发。
事业单位职工病假期间,应按一定比例发给活工资,活工资的计
发规范由各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确定。
(2)职工患病后,因身体衰弱,经组织批准,半日工作,半日休养的,其工资可以照发。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请按需要编辑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