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题题库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述题题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述题题库

1、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①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矛盾的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②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二者还相互转化。

在一定场合下为普遍性,在另一场合下则为特殊性,反之亦然。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战略方针的重要哲学依据。

首先,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以公有制为主体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共同特征。

承认矛盾普遍性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其次,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走自己的路,按中国的国情办事。

我国是一个有十二亿人口、八亿农民的大国,生产力水平低,科学文化比较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进行体制改革,从而把我国建设成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强国。

最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要始终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原理,既反对经验主义,又反对教条主义。

2.试用质量互变规律原理说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把远大的革命目标与脚踏实地的工作结合起来的必要性。

(1)量变与质变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一切事物的运动发展,都从量变开始,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突破度的界限,引起事物的质变。

没有一定量变的积累,质变不会发生。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任何事物量变都是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必然突破事物的度,引起事物的质变。

第三,质变体现和巩圄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

只有质变才能把量变的成果体现出来,巩固下来。

只有质变才能有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才能有事物的发展。

如果没有质变,量变本身最终也会为旧质的框框所局限而陷于停滞。

2024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题及答案 ——论述题

2024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题及答案 ——论述题

2024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题及答案——论述题31、简述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现实意义原理:辩证统一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以量变为前提和基础,质变由量变规定其性质和方向。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现实意义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把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同有步骤、分阶段的踏实肯干、稳步前进的精神结合起来,反对急于求成。

31、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是怎样产生的?相对剩余价值的形成过程(超额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产生过程等类似,超额剩余价值是资本家之间进行激烈竞争产生的)①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必须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而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要降低劳动力价值。

②而劳动力价值是由工人及其家庭的生活资料价值所构成,因而就要降低生活资料的价值。

③商品价值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所以,为降低生活资料的价值,就必须提高生活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也要提高与生活资料相关的生产资料部门的劳动率。

④最后,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都提高了,所以,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为条件的。

3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战后大发展的原因①私人垄断资本的力量无法满足大规模经济建设需要的巨额资金。

②大规模公共设施建设,私人垄断资本无力或不愿投资。

③大型、前导性的科学研究项目,私人垄断资本不愿涉足。

④日益严重的生产过剩问题仅靠私人垄断资本难以解决⑤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国家出面进行某些宏观经济调控。

⑥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方面,国家的再分配功能越来越重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题20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题20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题20道1、如何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是在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革命性即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

以及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是无产阶级的理论武器。

科学性指它以科学的发展为基础,并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以及它的深刻性,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实践性即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基础,并在实践中自身不断获得丰富和发展。

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显著的特征。

科学性和革命性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有机统一。

2、运用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坚持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正确性。

答:内因和外因是辩证统一的关系:(1)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2)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3)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4)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对于我们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大胆地对外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要的意义:(1)发展要靠内因,要靠中国人民努力奋斗,把中国事情办好。

因此,处理国际国内事情,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按照自己的情况制定政策。

(2)当今世界是普遍交往的世界,我们对外开放中,在开放中扩大市场,在开放中吸收外国的资金、经验和科技。

(3)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是辩证的统一。

对外开放要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前提,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也以对外开放为条件。

把两者割裂对立起来的做法都是错误的,有害的。

实践证明,我国既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坚持对外开放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是什么?把握它们的关系对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现实意义?矛盾的普遍性是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是矛盾的个性。

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两者相互区别。

①共性是对同类事物矛盾的共同本质和特点的概括,都有同一性和斗争性。

个性是指矛盾的性子、地位、办理方式的不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述题和主观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述题和主观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述题和主观题论述题三、论述题(备注:参考答案请自行整理)1. 论述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书P28)答:原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首先体现在,意识统一于物质,在统一的物质世界之外,没有任何非物质的存在或非物质的活动。

还体现在,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第二,人类获取生活资料的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第三,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方法论意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有助于我们树立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为我们进一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有助于我们确定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2.论述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存在中的作用(书P107),论述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决定意义。

(书P108)答:①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永恒的、必要的条件,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自然基础。

自然地理环境提供了社会生活和生产资料的来源。

自然生态平衡对社会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平衡,是社会得以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

人口因素也是重要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社会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的作用。

人士从事物质生产活动和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承担者,没有人就没有社会。

②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及决定力量。

首先,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其次,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最后,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3.论述什么是经济全球化(书P227)用相关哲学理论谈如何利用经济全球化发展我国经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10道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10道论述题

哲学部分:1、试述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两个基本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答:唯物辩证法总特征:即普遍联系的观点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首先,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与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例如(适当举例)……其次,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的,在社会领域是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的,是不可战胜的。

发展观的原理要求对现实生活的基本态度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勇于创新、勇于变革。

例如(适当举例)……2、试述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唯物辩证法是由一系列基本规律和基本范畴所构成的科学体系,它们从不同层面揭示了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一般性质。

但是,在唯物辩证法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是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其主要理由在于: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客观世界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的根本内容在于互相对立的矛盾双方之间的关系,发展的源泉、动力在于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又统一又斗争。

只有抓住这一规律才能深刻说明联系和发展的实质。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钥匙,它是贯穿于辩证法全部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唯物辩证法的范畴,都有自己特定的内容,并且从不同的侧面说明客观世界的联系和发展,但其中都贯穿着一个基本的内容就是对立统—关系。

如质和量、量变和质变,肯定和否定,原因和结果,本质和现象,必然和偶然,……等无一不是对立统一关系。

因此,掌握对立统一规律就成为掌握唯物辩证法全部规律和范畴的关键和钥匙。

第三,对立统一规律是区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试金石,是这两种发展观斗争的焦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和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和论述题

绪论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答:与时俱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 ?答:(1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 19世纪法国与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2马克思、恩格斯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思想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 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在哲学领域实现了革命变革。

(3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等合理思想,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使经济学发生了革命变革。

(4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变革。

3、简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答: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在 19世纪四十年代是必然的,不是偶然的。

(1社会历史条件(经济社会根源①资本主义经济在欧洲迅速发展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③无产阶级做为独立的政治力量与资产阶级做斗争。

(2思想理论条件(思想渊源人类社会发展的优秀理论成果,其中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英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渊源。

(3 社会实践条件(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与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实践基础。

第一章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基本内容?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它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和意识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 即世界的本源是什么的问题; 二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 也就是思维能否认识存在 , 现实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2、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的概念?答:3、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意义?答:(1 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述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述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述题及答案1、简述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在对待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规律问题上,历来存在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唯物史观,另一种是唯心史观。

唯心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不懂得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不懂得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能动的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历史是客观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解释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二者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3、简释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及说明我国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方,社会意识发展水平未必高;反之,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地方,社会意识也可能领先于经济发达的地方。

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社会意识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物质力量并作用于社会存在。

先进的社会意识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文化是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其一,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

先进文化为社会变革指明变革方向并能够保证社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期末复习)论述题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期末复习)论述题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期末复习)论述题部分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论述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答: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而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时代提出的一项伟大任务。

时代的需要本身既孕育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可能性,又包含着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的各种物质条件和因素。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答: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_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实践,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又反过来指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为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离开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丧失了认识*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3、简述树立科学的人生理想的意义。

答:科学的人生理想对于人的现实活动具有重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1)理想是人生航程的灯塔。

(2)理想是人生前进的动力。

理想作为人生向往和追求的目标,它可以构成人们自觉行动的动机,成为实践活动的动力。

理想在人们现实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是一种极其强大的推动力量。

(3)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人们的生活可以划分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大方面。

一个人的精神生活如果没有理想的支撑,就会空虚、萎靡乃至崩溃。

一个人有理想这个精神支柱,就可以使人生更充实,能在顺境中不骄不躁,在逆境中乐观豁达,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4、试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答: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题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题库

SJTU历年论述题:06-071.用联系的普遍联系原理阐述建设和谐社会的意义2.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的反作用的原理阐述构建诚信社会的重要性04-051. 用唯物史观关于社会意识反作用的原理说明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2. 用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的观点阐述当代中国坚持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性02-031. 用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说明改革是推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动力2. 用人是发展的总规律说明“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01-021.试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论述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意义2.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原理,分析中国足球队在本届世界杯上的表现3.结合自身实际,阐述认识活动的能动性原理及其指导意义题库论述题:1.论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说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性。

答: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第一,与社会存在的发展不同步,社会意识的发展可以超越当前的社会存在。

虽然我国尚属发展中国家,但仍可以推进思想文化事业的发展。

2分。

第二,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经济落后的国家在思想领域不一定落后。

我国经济虽然落后,仍可以在思想文化领域多做贡献。

2分。

第三,有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我国有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可以用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分。

第四,社会意识各形式相互作用。

发展社会主义各项文化事业,使各项事业共同进步。

2分。

第五,社会意识有反作用,先进的思想意识促进社会发展,落后的思想意识阻碍社会发展。

发展先进文化、抵制错误思想能够加快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4分。

2. 说明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及这一原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答:(1)规律是事物和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是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和能力。

(4分)(2)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是对立的统一。

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题20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题20道

1、如何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得根本理论特征?马克思主义得理论特征就是在实践基础上科学性与革命性得统一、革命性即它得彻底得批判精神,按其本质来说就是批判得、革命得。

以及它具有鲜明得政治立场,就是无产阶级得理论武器。

科学性指它以科学得发展为基础,并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与思维发展得一般规律。

以及它得深刻性,经受了实践得检验并随着实践得发展而不断发展、实践性即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基础,并在实践中自身不断获得丰富与发展。

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最显著得特征、科学性与革命性在实践得基础上实现了有机统一。

2、运用内因与外因辩证关系得原理说明我国坚持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方针得正确性、答:内因与外因就是辩证统一得关系:(1)内因就是事物发展变化得根据。

(2)外因就是事物发展得条件。

(3)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4)内因与外因得共同作用推动着事物得变化与发展、内因与外因辩证关系得原理,对于我们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得方针,大胆地对外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要得意义:(1)发展要靠内因,要靠中国人民努力奋斗,把中国事情办好、因此,处理国际国内事情,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得方针,按照自己得情况制定政策。

(2)当今世界就是普遍交往得世界,我们对外开放中,在开放中扩大市场,在开放中吸收外国得资金、经验与科技。

(3)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就是辩证得统一。

对外开放要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前提,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也以对外开放为条件。

把两者割裂对立起来得做法都就是错误得,有害得、实践证明,我国既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坚持对外开放得方针就是完全正确得、3、矛盾得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得辩证关系就是什么?把握它们得关系对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现实意义?矛盾得普遍性就是矛盾得共性,矛盾得特殊性就是矛盾得个性。

两者就是辩证统一得关系。

(1)两者相互区别。

①共性就是对同类事物矛盾得共同本质与特点得概括,都有同一性与斗争性。

个性就是指矛盾得性质、地位、解决方式得不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述题

1、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矛盾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侧面各有其特点。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是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特殊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理论联系实际部分自由发挥。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关系的道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也是唯物辩证法的精髓。

这个道理,贯穿于对立统一规律和唯物辩证法其他原理之中。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关系的道理,给我们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认识矛盾的一般法则。

人类的认识总是先从认识个性开始,经过抽象,把握该类事物的共性;然后在共性的指导下,再去研究新的个性。

人类认识的一般秩序是:“个性——共性——个性”或“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道理,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哲学基础,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理论的哲学基础。

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共性,又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体现出中国特色这一个性。

在所有制方面,我们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共存;在分配形式方面,我们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共存;在政治上,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指导思想上,我们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所有这些,都是共性和个性相统一。

2.运用辩证的否定观,谈谈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或网络文化。

1).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

肯定因素是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成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述题一(附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述题一(附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述题一、如何正确处理好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l)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俞充分地发挥⋅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⑵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

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二、真理的价值具体如何表现?真理首先是认识论的概念,更多地矣联着客观事实,价值首先是生活实践的概念,联系着人的需要、目的和价值观。

l.真理与价值是相对立的统一。

2.真理与价值的对立是指二者的区别。

真理是讲认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要求认识要与对象相一致,相符合。

价值是指外物对人的需要的满足,表示某物具有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的属性。

3.真理与价值又是统一的,不可分的。

(Ⅰ)真理能够指导社会实践,成功的改造世界,以实践成果满足人的需要,这就是真理的价值。

(2)真理与正确的价值观相一致,正确的价值观必定是在真理的指导下实现需要的满足。

4.真理的价值具体表现在他的功能上。

(1)真理具有指导实践的功能。

(2)真理具有再认识的功能。

(3)真理具有教育和激励的作用。

三、货币的本质是什么?货币有哪些职能?(l)货币从本质上看,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2)货币的本质是通过货币的职能表现出来的·货币的职能也是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而发展的·(3)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而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三个职能是在前两个基本职能的基础上,随着商品经济及其内在矛盾的发展而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马原(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期末考试简答题论述题大全

马原(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期末考试简答题论述题大全

马原简答题与论述题概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其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来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或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念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念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的基本原理: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事件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理论品质;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理论、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1、哲学基本问题?答: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全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的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概念及意义?答: 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马原期末考试简答论述题

马原期末考试简答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内容包括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主义志向四个方面。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国,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显明的政治立场。

第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第四,实现物质财宝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主义志向。

2、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与主要内容答:①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②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其次性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其次方面,是思维能否相识或正确相识存在的问题(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行知论的标准。

3、怎样理解社会物质性答:社会的物质性性表现在:①人类社会依靠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离开了自然界,人类实践活动无法进行。

②人类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旧是以物质力气改造物质力气的活动,仍旧是物质性的活动。

仅仅停留在意识或思想的范围内,人类(离开自然界)就无法获得物质生活资料。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力气,生产关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所以人类不行能离开自然。

总之,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4、简述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与其理论意义?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集中体现在列宁关于物质的定义中:“物质是标记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靠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论述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论述题及答案

1 简述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P4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工业革命大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及其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同时又产生了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促使人们全面思考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无产阶级的迅速壮大使无产阶级和资本阶级的矛盾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实践在早期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自发性,这就迫切需要总结和理论指导。

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2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来源 P8马克思主义是在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德国)黑格尔第一次试图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是运动和发展的,并努力解释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德国)费尔巴哈把自然界和人当做哲学的出发点,大胆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提出了自然界是不依赖于人和人的观念而存在的,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英国)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他们研究了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经济生活同自然界一样,都是受自然规律支配的。

(法国)昂利圣西门沙尔傅里叶罗伯特欧文这三位思想家具有同资本主义旧制度决裂的理论勇气,具为新世界的到来而努力奋斗的善良愿望。

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做了深刻的批判。

这三者是马克思主义的来源。

3 总结哲学的基本问题 P28恩格斯总结和概括了哲学发展特别是近代哲学发展的历史事实,并吸取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有关思想,第一次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论述题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以唯物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核心内容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些原理包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基础;历史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社会形态之间会发生革命性的转变等。

2. 什么是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基本原理之一。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是基于物质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包括物质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

物质生产力是人类通过劳动创造出来的生产力,包括生产工具、技术和劳动力等;社会生产关系是人们在进行社会生产和分配时建立的相互关系。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发展的不断进步和演变,推动了社会制度的变革,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社会形态。

3. 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它认为世界的本质是运动和变化。

辩证唯物主义包括三个基本规律:事物的发展是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矛盾普遍存在并且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循环上升的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通过对事物的矛盾的认识,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指导提供了科学基础。

4. 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它认为历史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社会形态之间的演变是根据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而产生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阶级斗争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认为社会形态的崩溃和新社会形态的产生都是通过阶级斗争来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对于理解社会历史的规律和推动社会变革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述题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内容,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

这些基本原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的本质特征,对于指导马克思主义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原理之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题20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题20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题20道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对社会主义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正确地把握这种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种矛盾。

在实践中,我们必须既注重矛盾的共性,又注重矛盾的个性,既抓住共性,又因地制宜地处理个性,以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矛盾的共性和个性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只有正确地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效地解决各种矛盾,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答: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客观世界进行积极的改造和创造。

它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和动力源泉。

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创造性思维:人类通过创造性思维,创造出新的思想、新的理论和新的文化形式,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2)实践活动:人类通过实践活动,不断改造和创造世界,推动生产力和社会发展。

3)革命斗争:人类通过革命斗争,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推动人类社会的前进。

意识的能动作用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

只有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才能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前进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体系,也具有这种辩证关系。

它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是绝对正确的,但在具体实践中,由于时代条件、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具体应用和实践方法可能会有相对性。

因此,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该既坚持其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的绝对性,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应用和发展。

2)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相对性和绝对性,需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观点,不断深化对其内涵的理解和应用;二是根据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不断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其与时俱进;三是在具体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应用和创新,但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防止出现偏差和错误。

3)总之,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相对性和绝对性,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要条件,也是我们实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关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题题库(含完整答案).do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题题库(含完整答案).do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题题库1、谈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实在批判地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又称哲学的根本问题、哲学的最高问题,是指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在 1886 年写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第一次对此作出了明确表述。

它的提出,为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对立的哲学体系、哲学派别以及对它们的客观评价提供了正确的标准,指导人们掌握哲学发展的普遍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3、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①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科学地解释了事物发展的道路、方向、形式等问题。

②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根本内容,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就是事物之间由多方面的对立统一构成的矛盾体系;事物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扬弃旧事物的过程,它体现着事物内部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③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全部规律和范畴的实质,所以,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理解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④ 唯物辩证法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而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这一科学方法论最根本的内容,即矛盾分析的方法。

4、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答: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种事物的矛盾都各有其特点或个性。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论述题

1.简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根本方法。

答:(1)目的是: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②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③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2)理论联系实际之所以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指导,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

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

2.简述真理和真理的相对性、绝对性的含义、二者的辩证关系。

答:正确地反映客体的认识就是真理。

真理的绝对性:①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与客观世界相符合、相一致的认识,任何真理总是包含着不依赖主体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②物质世界是无限发展的,它存在的根据就在它自身,如果想从物质世界之外去寻找其存在的根据,必然会陷入神秘主义。

故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存在是绝对的,而人的每一个真理性认识,都是向着这个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

真理的相对性:(1)从广度上看,任何真理只能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的某些方面的正确认识。

在广度上是有限的.是受条件制约的。

需要进一步扩展。

(2)从深度上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认识有待深化。

在深度上是有限的,是受一定条件制约的。

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1)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依存.(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互相包含、互相渗透。

一方面,任何相对真理中都包含绝对真理的颗粒;另一方面,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3)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

3真理与价值的关系答:真理与价值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是对立的统一。

(1)区别:真理体现的是认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是认识与对象相一致、相符合;而价值是指外物对人需要的满足,表示某物具有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的属性。

(2)统一:第一,真理能够指导社会实践,人们通过在真理指导下的实践,成功地改造世界,以这种实践的成果来满足人的需要,这就是真理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属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题题库1、谈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基础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3、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事物的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事物发展的原因是内因。

事物发展的过程是否定之否定。

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和质变。

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既肯定又否定,其斗争性和同一性促使矛盾双方的转化,在量变的基础上引起质变,促成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推动事物的发展。

所以,没有对立统一就没有事物矛盾的转换,就没有由量变到质变的变化,就没有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4、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种事物的矛盾都各有其特点或个性。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具体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包括:①两者是相互联系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是共性的表现;②两者是相互区别的,共性只是概括了个性中的共同本质,而不是包括个性的全部内容;③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一定场合为共性的东西,另一场合就可能是个性的东西,反之亦然。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要以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方向;同时又要从我国特殊的国情出发,去探索有自己特色的建设和发展道路。

在这里,社会主义是普遍性、共性,中国特色是特殊性、个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把个性与共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

6、试述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1)“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这是对认识辩证运动全过程的科学总结,体现了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2)“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人们认识具体事物的辩证过程,也是人们的认识不断地有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走向特殊的辩证运动过程。

正是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反复的发展过程中,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矛盾不断产生又不断地得到解决,实现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的认识也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

各个国家根据自己的国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实现、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途径和方法,是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的生动体现7、运用实践和认识相互关系的原理,分析互联网的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哪些影响?当代大学生面对互联网的发展应当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1、实践在人的认识的形成中具有决定作用。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为认识提供了可能,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2、互联网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传播工具,打破了地域、民族、国别等界限,大大缩短了人们之间相互交往联系的距离。

它的出现,对大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也为大学生通过上网实践、发展自己的思想认识提供了可能。

3、互联网作为一项现实的新的科学技术成果,既可用来传播先进的文化与观念,也可用来散布文化垃圾。

依据认识源于实践的原理,当代大学生在实践中经常接触互联网中先进的文化与观念,能激发自己积极向上的精神,汲取有用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科学人文精神;如果经常性接触其中的文化垃圾,则会对自己的思想上的健康成长带来若干不良影响。

4、因此,当代大学生对待互联网的发展,不能仅凭个人兴趣,受互联网中负面因素的影响,而应该把个人的价值追求同汲取科学知识、积极精神和艺术熏陶等先进的文化与观念结合起来,实现个人价值以坚持真理标准为前提,坚持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观,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积极作用而避开其负面影响,通过互联网,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科学人文素质。

8、如何理解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所以物质永远都是一时产生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决定生产力,这也是物质决定意识的一个方面,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决定有什么样的生产力;社会的存在跟发展是需要经济基础的,这就是所谓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生产力是经济基础,所以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生产力的作用;一切物质的变化都是历经一个从质变到量变的过程,没有生产力不断创造的物质财富,就没有最后社会形态质的变化。

9、根据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事实,说明坚持历史决定论和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的一致性。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正确性从历史决定论的角度来说,就是中国在经历了从1840年到1949年战争的洗礼之后,客观事实证明,中国不可能走资本主义道路,也不可能倒回封建社会,此时,社会主义适合于新建立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这是客观事实所决定的。

不已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发展规律。

从主体选择的角度来说,当时很多先进知识分子以及国家领导人都受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感化,经过这些社会力量的反复论证,以及对客观实际的深刻分析,认为中国必然要走社会主义道路。

这两者是辩证统一的,没有历史决定的客观事实,主体的选择便是空中楼阁,无法得以实现,反过来,没有主体对客观事实的观察分析,以及正确的选择,历史决定论就无法真正得到论证10、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为什么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却丰富多彩、差异很大甚至产生对立呢?搞清这些道理,对于提高自己思想道德修养的自觉性有什么帮助?唯物论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所以社会实在决定了社会意识但人的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每个人生活(实践)的坏境不同,思维能力不同,现有的知识水平不同,使得每个人对事物的认知水平也不同,因而对客观的事物的认识也就不同,成就了丰富多彩的思想。

所要说的是这些思想(即认识)不总是对的。

正确的认识指导人们的实践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把人们的实践引入歧途。

11、当代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中垄断与竞争是什么样的关系?试用马克思主义相关原理来分析。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从根本上说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生产力的发展,新技术运用于生产的周期越来越短,生产社会化水平的大幅提高,迫使资本采取更社会化的形式.在这种情况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出重大调整是必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应运而生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两重作用.一方面它适应更高层次的生产力,从而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它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它所采取的暂时缓和基本矛盾的政策和措施,在一定的条件下又会导致基本矛盾的加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还带来一系列新的矛盾.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列宁认为它是社会主义的入口12、试述商品的二因素,为什么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具有的效用,即能满足人类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

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永远不能形成商品。

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商品生产者和购买者对同一商品都不能既占有它的价值,又占有它的使用价值。

商品生产者的商品对他来说,只具有使用价值,商品的所有者把使用价值让渡给消费者,从而实现价值。

13、什么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它同商品二因素的关系是怎样的?(1)商品是人们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其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承担者,其特殊性在于它是社会的使用价值并通过交换来实现。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本质因素,其实体是抽象劳动。

(2)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3)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14、商品的价值量是怎样决定的?它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如何?(试述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及其变动规律)商品的价值就是人类凝结在这种商品上的社会必要劳动,商品的价值量就是生产这种商品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整个社会生产一种商品所耗费的平均时间长,则该种商品的价值量就大,反之就小。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条件下,社会生产一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那么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减少;反之的话,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延长,商品的价值量增加。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只对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有影响,而不影响一定周期内生产的商品的价值总量(即生产的所有该种商品的价值量的总和)。

因为决定商品价值总量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只要生产周期的长度不发生改变,那么社会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必要劳动时间就不变,商品的价值总量也不变。

15、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1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这一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

根据这一规律,当一种旧的、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时,它终究要为新的、先进的生产关系所代替。

(2 )在资本主义最初的发展时期,资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也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随着资本主义自身的发展,特别是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演变为一种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

虽然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允许的范围内不断进行着自我调整,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这种自我扬弃终究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按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这一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资本主义迟早要为社会主义所代替,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过程。

(3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也决定了它必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以形成,同时产生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进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发展、激化,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激化到资本主义制度自身无法使之缓解的时候,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就成为不可避免。

因此,资本主义积累过程为资本主义制度对自身的否定准备了物质条件,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资本积累的必然的客观历史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