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眼底照相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眼底血管造影教学
眼底血管造影教学眼底血管造影【教学要求】1.掌握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根本原理、常见的正常与异常荧光征象;2.熟悉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应用;3.了解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的根本原理和临床运用。
【内容】概述一、眼底血管造影是将造影剂从肘静脉注入,利用眼底照相机和特定的滤光片,拍摄眼底血管及其灌注过程的一种检查方法。
二、分类:分为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fluorecenceangiography,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ICGA〕两种。
1.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以荧光素钠为造影剂,主要反映视网膜血管的情况,凡使眼底组织的内外屏障功功能受损的眼病均为FFA的适应证。
2.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以吲哚青绿为造影剂,反映脉络膜血管的情况,有助于发现脉络膜新生血管、渗漏等情况。
使用红外线作为激发光,可穿透视网膜色素上皮、较厚的出血和渗出物,清晰地显示脉络膜的血液循环状况,对于发现脉络膜或视网膜新生血管膜有其独特之处。
临床主要用于老年性黄斑变性、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脉络膜肿瘤、多种脉络膜炎等病变的检查与诊断。
1 目前临床运用较广的是FFA。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眼科检查技术,被称为20世纪眼科界对于视网膜循环形态研究的两大突破之一。
随着科技的进步,该项技术日趋完善。
FFA最突出的优点在于可以动态地观察眼底血液循环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第一节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根本原理和方法一、根本原理用荧光素钠为造影剂;在蓝色光波的激发;荧光素发出黄绿色荧光;提高视网膜血管的可见度和清晰度,得以了解情况视网膜血管的细微结构和微循环的变化、以及视网膜血管的病理生理改变。
〔一〕荧光素的根本性质1.荧光素在吸收一定波长的激发光〔490nm蓝色〕后,那么发出一定波长的荧光〔520nm的绿色〕——选择滤光片的依据。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相关知识
③ 视网膜动静脉期:动脉充盈之后和微静脉充盈之前
为毛细血管期,或称动静脉期(15-30”)
④ 视网膜静脉期:从静脉任何一支血管出现层流至
静脉荧光消失(30-60”)
⑤ 晚期:注射5’后,主干血管内荧光明显减弱或消失,
视盘边缘残留荧光,背景荧光中,可见视网膜脉络 膜血管荧光虚空影
静 脉 期
1 1. 网膜静脉层流
3
1
2. 脉络膜完全充盈
2
2 3. 视盘缘巩膜染色 4. 排空的脉络膜血管
4
视网膜循环分期-Hayreh分5期
① 视网膜动脉前期:(9-10”) ② 视网膜动脉期:动脉开始充盈到静脉充盈之前
(10-15”)
③ 视网膜动静脉期:动脉充盈之后和微静脉充盈之前
为毛细血管期,或称动静脉期(15-30”)
③ 视网膜动静脉期:动脉充盈之后和微静脉充
盈之前为毛细血管期,或称动静脉期(1530”)
④ 视网膜静脉期:从静脉任何一支血管出现层
流至静脉荧光消失(30-60”)
⑤ 晚期:注射5’后,主干血管内荧光明显减弱
或消失,视盘边缘残留荧光,背景荧光中, 可见视网膜脉络膜血管荧光虚空影
动 脉 期
2
1. 睫状视网膜动脉
视网膜循环分期-Hayreh分5期
① 视网膜动脉前期:(9-10”) ② 视网膜动脉期:动脉开始充盈到静脉充盈之前
(10-15”)
③ 视网膜动静脉期:动脉充盈之后和微静脉充盈之前
为毛细血管期,或称动静脉期(15-30”)
④ 视网膜静脉期:从静脉任何一支血管出现层流至
静脉荧光消失(30-60”)
⑤ 晚期:注射5’后,主干血管内荧光明显减弱或消失,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课件
13
肘前静脉→右心→左心 →主动脉→颈总动脉→ 颈内动脉→眼动脉→视 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 短动脉/。。。
八、荧光血管造影正常过程
✓ 视网膜动脉前期或脉络膜循环期 ✓ 视网膜动脉期 ✓ 视网膜动静脉期 ✓ 视网膜静脉期 ✓ 晚期或后期
15
1.脉络膜期(动脉前期)
✓ 视网膜中央动脉尚未 充盈前的阶段;
✓ 地图样斑块; ✓ 视乳头也出现朦胧荧
光。 ✓ 睫状视网膜动脉存在,
此时会显影。 ✓ 比CRVO提前0.5-1秒 ✓ 3-5秒,>5秒异常
16
睫状视网膜动脉/视乳头朦胧荧光影
视网膜循环分期
动脉期
动静脉期
视网膜动脉完全循环时间1-2秒,>2秒
4
四、 禁忌症
收缩压>180mmHg 舒张压>110mmHg 空腹血糖>10mmol/L 心肝肾功能不全 有哮喘病史 有严重的过敏史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等严禁散瞳者 空腹
5
五、药物体内过程
✓ 分布
60%—80%的荧光素钠在血液中与血 浆蛋白(白蛋白)结合,不能发出荧光; 20%游离在血中,可被蓝光激发出荧光。
静脉期
后期
视网膜动脉充盈-静脉完全充盈 8-12秒,>15秒
19
黄斑拱环/黄斑无血管区(FAZ)
常见异常荧光及其临床应用.21Fra bibliotek底组织的屏障功能
1.视网膜内屏障
血管内皮细胞连接紧密→蛋白质、荧光素不能 通过血管壁
2.视网膜外屏障
色素上皮紧密连接复合体→阻止脉络膜荧光素 向视网膜内渗流
激光诱导脉络膜新生血管模型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
激光诱导脉络膜新生血管模型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可见于老年性黄斑变性、病理性近视、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外伤、肿瘤、血管样条纹症等多种疾病,且多位于黄斑区,甚至在中心凹下,严重影响视力,目前尚无特效治疗,且易复发,因此探索CNV的发病机制与治疗手段正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而制作出适宜的CNV动物模型是CNV的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的主要途径,本研究拟寻找客观可靠的方法对激光诱导的兔眼CNV是否形成进行鉴定。
1材料和方法1.1动物:色素兔16只〔32只眼〕,体重2.0〜2.5kg,雌雄不限,由福建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前双眼前后段检查均正常。
每只兔随机取一侧眼为实验眼,另侧眼为对照眼。
1.2试剂:20%荧光素钠注射液〔广西梧州制药股份产品〕。
仪器:氫激光机〔德国Zeiss公司产品〕;间接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摄像机〔日本Canon公司产品〕;第三代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3德国Zeiss公司产品〕。
1.3激光造模色素兔经耳缘静脉注射2%戊巴比妥钠30mg-kg-l 麻醉,双眼滴用复方托毗卡胺滴眼液2-3次,充分散瞳后拍摄实验前眼底彩照,经激光间接检眼镜〔LIO〕用氫激光〔波长为514nm〕在兔视盘下视网膜区域内光凝20个点,激光功率为0.8W,光斑直径为200口m和曝光时间100ms,每两个激光点之间距离约为1〜1.5个光斑直径。
1.4检查方法1.4.1 OCT光凝后兔子分笼喂养,于光凝后1、2、3、4周分别从中随机取4只兔麻醉后散瞳,实验眼行视网膜光凝区水平和垂直线扫6条,扫描线长5.0mm,对照眼相应视网膜区比照检查。
1.4.2眼底彩照、FFA眼底照相后兔耳缘静脉内注射10%荧光素钠〔0.1ml-kg-l〕行FFA 检查。
1.4.3光镜兔检查完后,耳缘静脉内注入过量麻醉药致死,立即摘取眼球,去除眼前节及玻璃体,将后极部眼球壁光凝区剪成5mmx5mm大小,经固定、脱水、透明、包埋后连续切片〔4|jm厚〕,HE 染色后于光镜下观察。
实验动物眼底照相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背景荧光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视网膜循环分期
动脉前期:视网膜动脉出现荧光前。睫状后短动脉早0.5~1.5秒 动脉期:从动脉开始充盈到静脉开始充盈之前。1~2秒 静脉期:静脉开始充盈到全部充盈或开始衰减。 再循环期:首次视网膜循环后的再次循环。 后期:视网膜荧光完全消退,约在注射造影剂10~15分钟后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脉络膜血管
手持式眼底照相加+60D前置镜
新西兰兔眼底图谱
手持式眼底照相
动物眼底结构-狗
颞下支动静脉
Beagle犬眼底图谱
上支静脉 上支动脉
黄绿色透明毯层
鼻下支动脉 鼻下支静脉脉
深色素层
动物眼底结构-鼠
鼠:视盘位于视网膜中央,色淡红,无明显黄斑结构,视网膜 血管为全血管型,中央动脉与中央静脉相间排列。
Thank You
世界触手可及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三、眼底荧光造影所见的正常荧光形态
视网膜分层
• 内界膜
ILM
• 神经纤维层
NFL
• 神经节细胞层 GCL
• 内丛状层
IPL
• 内颗粒层
INL
• 外丛状层
OPL
• 外颗粒层
ONL
• 外界膜
OLM
• 感光细胞层
IS/OS
• 色素上皮层
RPE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眼底组织的屏障功能
血-视网膜屏障: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壁内周细胞组成屏障,其他血管 没有此屏蔽功能。 脉络膜—视网膜屏障:RPE间闭锁小带
巩膜荧光
荧光染料经静脉注射后2分钟到几小时,脉络膜毛细血管渗漏荧光素,使周围组织着 色,同时使巩膜着色,从视盘近视弧中见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的护理风险及防范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的护理风险及防范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是将造影剂从肘静脉快速注入,利用具有有特定滤光片的眼底照相机,持续拍摄眼底血管及其灌注的过程。
主要反映视网膜血管的情况,是常用、基本的眼底血管造影方法[1]。
能协助诊断眼底疾病。
眼底荧光造影是一种侵入性的操作检查,我们要认识该检查的风险和护理对策,协助医生把检查顺利完成,进而提高诊断水平及护理质量。
我科由专门的护士对病人进行检查前、中、后的全程护理。
我们针对可能发生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把检查风险降到最底,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科2010年9月-2011年9月,眼科门诊完成FFA386例,758只眼;其男性265例、女性121例;其中黄斑病变122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疾病126例、视网中央膜静脉组塞64例、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疾病31例,其他43例。
1.2可能发生的风险(1)病人有基础疾病,因对造影检查很紧张,对长时注视前方不能承受,出现血压升高,造成检查中断。
(2)造影剂过敏, 轻者头晕、呕吐,重者甚至过敏性休克。
(3)检查体位不当,造成眼底拍摄图像模糊,不清晰。
(4) 因注射不当或胳膊移动,针尖穿破血管,造成造影剂渗漏。
(5)暗室中连续拍摄的闪光感,使病人出现暂时的视物模糊和眩晕感。
(6)仪器原因造成检查中断或解释不到位可引起病人不满或投诉。
(7)散瞳不充分,周边眼底暴露范围不好,影响诊断。
1.3 结果 386例FFA检查病人诊断正确率98.7%;无一例因配合不好,造成拍片不清晰;无一例穿刺失败;无一例因其他疾病的发作造成检查中断;无一例因解释沟通不好,发生投诉或不满意。
2 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2.1防范不宜造影的因素(1)询问有无禁忌症,如严重的高血压、心脏病、肝肾功能不全、闭角性青光眼等。
(2)检查前常规测血压、脉搏。
必要时进行心电图、肝肾功能检查。
(3)了解是否作过可能损伤角膜上皮的检查,如前房角镜、三棱镜、A超等。
实验动物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的研究进展
实验动物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的研究进展陈俊宏;李强;段俊国【摘要】As one of the essential diagnostic methods of fundus oculi diseases ,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odeling fundus oculi disease of experimental animal and evaluating treatment effects of medicine in the research of experimental animals .This paper expounds several common FFA methods of experimentalanimal ,briefly cover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discusses reasonable way of FFA for experimental animals .%在实验动物研究中,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 )作为眼底疾病诊断必备的检测方法之一,对眼底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药物治疗作用效果的评估有重要作用。
本文阐述几种常见的实验动物FFA方法,简述它们的优缺点,探讨合理的实验动物FFA方式。
【期刊名称】《中医眼耳鼻喉杂志》【年(卷),期】2013(000)002【总页数】2页(P97-98)【关键词】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实验动物;研究进展【作者】陈俊宏;李强;段俊国【作者单位】610075,四川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610075,四川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610075,四川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是一项最常用的眼底病变诊断技术,已成熟地在临床上应用。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ppt课件
荧光素的性质(二)
• 在静脉注射后,经肝脏代谢以及由肾脏分 泌,可将皮肤和粘膜染成黄色,同时尿液 变黄,24-36小时后才能消退
• 吸收光在蓝光范围 (490nm) • 发射光在黄光范围 (530nm)
5 YOUR LOGO
血-视网膜内、外屏障的存在是 FFA应用的理论基础
荧光素钠的使用
• 静脉注射:10-20mg/kg,成人一般用20%的荧光素 钠3-5ml,快速静脉注射
• 口 服 : 用 于 儿 童 及 不 能 静 脉 注 射 的 成 人 , 2530mg/kg,配成2%的水溶液口服,约5分钟后在眼底 出现荧光。
12 YOUR LOGO
• 荧光素钠
静脉注射
13 YOUR LOGO
15 YOUR L 角度大,拍摄范围大,眼底像放大倍数小;角度
小,视野小,眼底像放大倍数大 • 应按顺序拍摄,尽量包括全部眼底。先后极部,
再周边部,每一照片有一定的重叠,有利于后期 的眼底拼图
16 YOUR LOGO
患者进行眼底照相的常用模式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1 YOUR LOGO
荧光血管造影简史
• 1882 – Ehrlich 将荧光素引入眼科学研究领域 • 1910年,Burke采用口服荧光素钠,首次见到视
网膜与脉络膜荧光 • 1930年,Kikai于动物静脉注射荧光素,采用特
殊滤光片观察到眼底血管荧光 • 1954年,Maumenee通过静脉注射荧光素同时观
• 出血区遮蔽荧光
36 YOUR LOGO
早期及晚期渗漏(CNV)
• 早期花边样高荧光 (classic)
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
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杨丽芬;沈丽华;董丽萍【摘要】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简称FFA)是将具有荧光特性的造影剂快速注入受检者的静脉内,经血循环到眼底的血管中,在特定的波长光(蓝光)激发下而产生黄绿色荧光,用快速摄像机连续拍摄眼底血循环的动态过程。
用于观察视网膜循环的动态变化及病理改变,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客观依据。
在静脉注射荧光素钠的过程中,部分患者过敏试验阴性仍出现不良过敏反应,现将我院2005年4月-2006年4月410例患者行FFA检查,造影剂试验阴性,其中26例出现不良反应,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期刊名称】《临床护理杂志》【年(卷),期】2006(005)006【总页数】2页(P23-24)【关键词】荧光素血管造影术/副作用;荧光素血管造影术/护理【作者】杨丽芬;沈丽华;董丽萍【作者单位】653100,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眼科,玉溪;653100,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眼科,玉溪;653100,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眼科,玉溪【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简称FFA)是将具有荧光特性的造影剂快速注入受检者的静脉内,经血循环到眼底的血管中,在特定的波长光(蓝光)激发下而产生黄绿色荧光,用快速摄像机连续拍摄眼底血循环的动态过程[1]。
用于观察视网膜循环的动态变化及病理改变,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客观依据。
在静脉注射荧光素钠的过程中,部分患者过敏试验阴性仍出现不良过敏反应,现将我院2005年4月~2006年4月410例患者行FFA检查,造影剂试验阴性,其中26例出现不良反应,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410例中,男性216例,女性194例,年龄8~79岁,检查前常规做荧光素钠过敏试验均为阴性,26例出现不良反应。
1.2 药物资料国产,商品名为荧光素钠注射液,剂型,每支3ml含0.6g。
1.3 过敏试验方法取20%荧光素钠0.1ml加生理盐水5ml,稀释后缓慢注入静脉,观察10~15min,无任何不适为试验阴性,后将余下的20%荧光素钠注射液2.9ml原液于5s内快速推入静脉,再注入生理盐水3~5ml,保留固定针头,待检查结束后患者无不适反应再撤除。
激光诱导大鼠CNV形态变异性的体内和体外特性研究
激光生物学报ACTA LASER BIOLOGY SINICAVol. 32 No. 4Aug . 2023第32卷第4期2023年8月收稿日期:2023-04-15;修回日期:2023-05-05。
基金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0J 011046);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中药制剂研发项目(ZYZJ 2019003)。
作者简介:曹明芳,主任医师,教授,主要从事中医眼科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通信作者:石楠楠,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医眼科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E-mail: 1181982648@ 。
激光诱导大鼠CNV 形态变异性的体内和体外特性研究曹明芳1,石楠楠1,2*,李 婧1,袁 智1,2,王大池1,2,姜洲洲1,2(1.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州 350004;2. 福建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福州 350122)摘 要:532 nm 激光光凝是诱导啮齿类动物脉络膜新生血管(CNV )的一种既定方法。
本研究旨在评价激光诱导CNV 在体内和体外随时间变化的形态变异程度,为今后CNV 相关研究提供观察指标。
本实验首先对棕色挪威(BN )大鼠进行激光造模,随后,根据不同时间点对其进行体内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 )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 ),最后,应用组织病理检查进行体外验证。
结果发现,光凝后第7天出现CNV ,第21天的CNV 总发生率最高。
FFA 呈典型圆盘状强荧光渗漏,ICGA 显示光凝区周边强荧光,中央低荧光,呈花环状形态。
光学显微镜下可见,造模后第7天,视网膜下CNV 形成,第7~21天,CNV 中央厚度逐渐增加,第28天,CNV 中央厚度保持相对稳定。
这提示,532 nm 激光诱导BN 大鼠CNV 模型造模时间短,成功率高。
这种造模方式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前实验研究,为进一步研究CNV 发病机制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激光诱导;532 nm ;脉络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BN 大鼠中图分类号:R 774;Q 95-3 文献标志码:A DOI :10.3969/j.issn.1007-7146.2023.04.005Laser-induced Morphological Variability of 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 in Rats: in vivo and in vitro Characterization StudiesCAO Mingfang 1, SHI Nannan 1, 2*, LI Jing 1, YUAN Zhi 1, 2, WANG Dachi 1, 2, JIANG Zhouzhou 1, 2(1. People ’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zhou 350004, China; 2. First ClinicalMedical College,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zhou 350122, China )Abstract: 532 nm laser photocoagulation is an established method to induce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 in rodents.532 nm laser photocoagulation is an established method for inducing CNV in rodent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degree of morphological variation of laser-induced CNV in vivo and in vitro over time so as to provide an observational met-ric for future CNV-related experiments. In this experiment, brown Norway rats were first laser-molded. Subsequently, in vivo fundus photography,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fundus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 (FFA) and 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 (ICGA) were perform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ime points, and finally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was applied for in vitro valida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NV appeared at 7th day after photocoagulation, with the highest total incidence of CNV at 21th day. FFA showed typical disc-like strong fluorescence leakage, while ICGA displayed strong fluorescence at the periphery of the photocoagulation area and low fluorescence in the center with a wreath-like morphology. Subretinal CNV were formed 7th day after molding as seen under optical microscope. The central thickness of the CNV gradually increased from 7th to 21th day and remained relatively stable until 28th day. This suggests that the modeling approach utilizing 532 nm laser-激光生物学报322第 32 卷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又称视网膜下新生血管,是来自脉络膜毛细血管的增殖血管,通过Bruch膜裂口而扩展,在Bruch膜与视网膜色素上皮之间、神经视网膜与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之间或RPE与脉络膜之间增殖形成。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报告提纲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报告一、基础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是眼科临床诊治眼底病的常用检查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将某种能够发出荧光的物质(如荧光素钠),快速注入被检者静脉内,循环至眼底血管中,受蓝光的激发而产生黄绿色荧光;利用配有特殊滤光片的眼底照相机,观察并及时拍摄眼底血循环的动态过程。
此项检查能在活体眼中反映出视网膜大血管至毛细血管水平的生理与病理情况,对眼底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指导光凝治疗及预测视力预后等方面,帮助极大。
(一)基础屏障(barrier)1.血-视网膜内屏障(简称内屏障):指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为紧密联结,不渗漏荧光素;2.血-视网膜外屏障(简称外屏障):指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之间由于有紧密的闭锁小带,大的脉络膜动、静脉也没有明显的渗漏。
脉络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有"孔窗"(fenestration),故荧光素能渗至血管外组织及Bruch's膜的胶原层间。
但由于外屏障的作用,使染料不能进入视网膜内;3.视神经乳头组织内的正常毛细血管不渗漏荧光,在荧光血管造影过程中,通过周围脉络膜毛细血管渗漏的荧光,可使视乳头边缘结缔组织着染。
(二)造影剂1.静脉注射荧光素钠静脉注射剂量,按体重计算为10~20mg/kg。
一般成人用20%的荧光素钠(国产,现已少用或不用)3ml~5ml于4~5秒钟注射完毕;10%荧光素钠(进口制剂,立摄得,Alcon)5ml于4~5秒钟注射完毕。
2.口服儿童或不能静脉注射的成人,可口服荧光素钠,剂量为25~30mg/kg。
一般于口服5分钟后才在眼底出现荧光, 故不适于拍摄荧光血管造影早期像;但可拍摄5分钟后甚至1小时的荧光造影像。
口服液可配成2%的水溶液或氯化钠溶液。
(三)安全性(副作用)1.荧光素钠是无毒染料,只要制剂纯净,一般患者均可耐受,不发生毒性反应;2.少数偶觉恶心,嘱其张口呼吸,仍可继续拍片;3.个别年轻患者心情紧张,迷走神经反射有呕吐或晕厥,应立即停止造影,嘱其平卧;4.特殊患者需请内科会诊,协同紧急处理;5.荧光素钠经肝脏代谢,肾脏排泄,故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慎用或不用。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护理
11 评估患者 .
造 影前 的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 的 ,应从
度过快 、 患者精神 紧张 、 空腹 等有 关系 , 一般发生在静脉推注造
影剂后的 1 i n内。在这种情况下 , m 应及时给予患者心理疏导 , 叮嘱患者张 口深呼吸、 喝少量温开水 以缓解不适症状 中度不 。 良反 应 : 在造影 过程 中患者会 出现 一过性心慌 , 皮肤 瘙痒及皮
造影结束后 的护理也是极其重要 的。 检查结束后应扶患者 到休息室休息 , 持续观察 1 , 如有不适 , 即遵 医嘱予以处理 , h 立 确保不适症状消失 之后才允许患者离开医院。由医护人员交代
有关 注意事项 , 如告知患者应该避 免强光刺激 , 该适 当饮水 应
心理调适 , 以缓解其恐惧 心理 , 让患者保持 良好的身心状态 。 检
3 造 影 后 护 理
1 心理护理 良好 的心理状态 是检查顺利进行 的重要 . 2 保 障。由于患者对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 了解甚少 , 没有充 分体
会 检查 的意义 , 加之对检查 暗室环境 的不适 应 , 大多有心理 负
担 。因此造影前应有 针对性地 为患者讲解该项 检查 的相关 知 识 , 采取一些措施对患者 进行适 当的心理辅导 , 并 给予相应 的
1 造 影 前 护 理
发生 , 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 从而得到高质量 的拍摄 图像 , 为眼底
疾病的诊 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不 良反应 护理 。在造影过程 中, 由于荧光素钠注射时的局
部性刺激 、 患者 的恐惧心 理、 强光 刺激等 , 机体警觉性 提高 , 增
加 了反应易感性 , 伴随 出现 了一些不 同程度 的不 良反应 。轻度 不 良反应 : 患者 出现 恶心 、 呕吐、 喷嚏等症状 , 打 与药物 注射速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FFA)总论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
侯正玉
基本原理
用装有特定滤光片组合的眼底照相机,拍摄眼底血管中
荧光素循行时吸收蓝色激发光(460~490nm)后发射 出的黄绿色荧光(520~530nm)。眼底凡荧光素所循 行之处均能使胶片感光而显影。
基本原理
颈动脉狭窄等
视网膜循环时间
(retinal circulation time,RCT)
指从视网膜中央动脉开始出现荧光到视网膜中央静
脉任何一支开始出现荧光的时间 2~4秒,视网膜不同区域,RCT不同 黄斑区最快
造影步骤:
术前用药:散瞳剂、止吐、抗过敏药
过敏试验:1%荧光素10ml 10min
弱荧光 Hyporfluorescence
玻璃膜疣 透见荧光 色素上皮萎缩 网膜内:囊样水肿 染料积存 网膜下:神经上皮下、 色素上皮下 强荧光 血管渗漏 网膜内:非囊样水肿
组织着染
异常血管 假性荧光 自发荧光:脂褐素、玻璃疣
血管周着染 网膜下:玻璃膜疣、瘢痕
巩膜、筛板
透见荧光:若色素上皮的色素脱失,脉络膜的荧光在脱失处透出。
毛 细 血 管 渗 漏
视网膜新生血管
视网膜内新生血管
视网膜前新生血管 视网膜下新生血管
视网膜内新生血管
不渗漏、不出血
进展缓慢,检眼镜难以发现 FFA可显示,呈发夹环状
可进展为视网膜前新生血管
视网膜前新生血管
易出血、渗出 易在检眼镜下发现,芽状、网眼状
常伴纤维增殖膜,可致TRD、
残余荧光:荧光素可以弥散至巩膜组织,造影晚期视网膜和
荧光素眼底造影术PPT课件
b.最大的吸收波长为795-810nm,最大激发 波长是835nm,很少被色素上皮和黄斑叶黄素 吸收。
c.不易散射。
.
2.器械和方法:同荧光造影。
3.副作用:同荧光造影。
4.临床应用:观察脉络膜的疾病,如年龄相关 性黄斑变性、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 变、高度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形成、脉络 膜的肿瘤、炎症。
5)副作用
a.轻度出现恶心、眩晕,偶有呕吐,静脉注 射后20-30秒钟内
b.严重出现寻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支气 管痉挛,哮喘
c.极严重出现过敏性休克,心肌梗塞,心脏 呼吸停止。
6)抢救药品与器械:肾上腺素,抗胆碱药,氨 茶碱,氧气,血压计,复苏器。
(二)滤光片:
仅能让某种波长的光通过而把其它波长的光 遮挡的镜片。
2.操作步骤: a.拍1-2张无赤光黑白及彩色片。 b.过敏试验。 c.快速推注20%的荧光素3ml,2-4秒钟完成, 同时 打开计时器。 d.拍摄的时间及间隔:
注射后7秒开始拍照,每 秒1-2张。 一分钟后,视病情间隔时间可逐步延长,如2分钟、
5分钟拍一次。
e.拍摄过程中副作用的处理。 恶心:可稍停,让病人深呼吸,症
(三)脉络膜荧光: 充盈斑状
(四)视乳头荧光: 血供:睫状后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 早期:呈很淡的朦胧荧光 晚期:乳头边缘半月形荧光充盈
六、异常荧光形态
(一)强荧光(hyperfluorescence):指任何 原因使眼底荧光增强,或出现不应有的荧光。
静脉层流 荧光素从A → V 需要2.5-3sec
5.晚期(late phase):指荧光素从眼底消退后 见到的剩余荧光。一般10min后所见的荧光为 后期荧光。
眼底血管造影
眼底血管造影第二章特殊检查第一节眼底血管造影眼底血管造影术是1961年Novotry与A1vis所提出,是60年代的一种新技术。
它将眼底病的诊断方法从主观转变为客观的科学鉴定,也就是从眼底镜下形态学的静态观察转变为循环动力学的动态研究。
它能清晰地表示出微循环的细微结构,直到毛细血管的水平。
它能完整地系统地以动态说明活体循环的正常或异常状态,并能连续快速摄影加以记录。
可以在眼的解剖组织、生理病理、临床诊断以及动物实验等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地研究和应用。
一、定义:将造影剂从肘脉注入,利用特定的滤光片和眼底照相机,拍摄眼底血管及其灌注的过程。
二、分类:(分二种)⒈荧光素血管造影(FFA)-反映视网膜血管的情况。
⒉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反映脉络膜血管情况。
三、造影剂:⒈FFA:10%~20%荧光素钠。
⒉ICGA:吲哚青绿。
四、价值:⒈主观→客观⒉静态→动态五、荧光素血管造影(FFA):特定的眼底血管造影机:它包括眼底照相机、自动转片曝光装臵、自动计时器和计数器、激发滤光片(蓝色滤光片)和屏障滤光片(黄色滤光片)、电脑。
六、基本原理:荧光素受短波光线激发后,能转换成较长波长的光线,通过滤光片,可以区别激发光与反射的荧光,这样可见到荧光而看不到非荧光。
那么荧光素钠溶液被稀释后如被蓝光(475mu波长)照射时,能发出绿光(波长495~600mu)。
利用这个特性,当荧光素钠注入V后被血液所稀释,由A灌注入眼内血管系统,根据所测得的与血液混合的荧光素钠的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在照相机的闪光灯和观察用的照明光源的光线途中加一蓝色滤光片(即激发滤光片),由于蓝色滤光片只能允许波长420~470mu之间的光线通过,而阻挡了波长在500mu 以上的红色光。
此蓝色光进入眼底,可激发与血液混合的荧光素钠发射出黄绿色的荧光,由眼底发出的含有蓝色及黄绿色的光,经过眼底照相机的一系列光学系统,在到达相机底片之前,被安臵在照相机底片前的黄色滤光片(屏障滤光片)阻挡了所有波长短于520mu的光,只允许波长为520或更长点的绿色荧光通过,含荧光素钠的血柱及渗出液反射出绿光被照片所感光。
活体情况下评价载脂蛋白A1对小鼠视网膜血管生成的影响
第42卷第2期2021年3月Vol.42No.2March2021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S)活体情况下评价载脂蛋白A1对小鼠视网膜血管生成的影响苏焜仪,胡安娣娜,陈珠婷,连玉,吕林,胡洁(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60)摘要:【目的】用眼底照相及荧光造影探讨载脂蛋白A1(apoA1)正常生理状态下及缺氧状态下对小鼠视网膜血管生长情况的影响。
【方法】在正常生理条件(常氧)下,通过apoA1+/+鼠、apoA1-/-鼠与C57/BL6J小鼠对比,分别在第17天末(幼年期)、8周龄(成年期)、20周龄(中老年期),进行体内实验:①小鼠眼底照相(观察血管形态)及②荧光造影(FFA)(观察血管渗漏情况,分析视网膜平均血管密度、孔隙率及连接点个数);并分别制备它们缺氧条件下的氧诱导的视网膜病变(OIR)模型进行实验:①眼底照相;②荧光眼底血管造影。
【结果】常氧下,①眼底照相示3种小鼠不同时期视网膜血管形态相似;②FFA提示3种小鼠不同时期毛细血管分布均匀,无明显无灌注区及荧光渗漏等表现。
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血管密度=0.59>0.05,P孔隙率=0.52>0.05);缺氧状态下,①眼底照相示:视网膜主要血管明显迂曲扩张;②FFA示3组均有静脉串珠样改变,毛细血管分布不均,见无灌注区及荧光渗漏等表现。
对血管密度、孔隙率和连接点个数进行分析,组间有显著差异(P血管密度=0.0016<0.01,P孔隙率=0.0019<0.01,P连接点个数=0.0013<0.01)。
【结论】通过小鼠视网膜成像系统在活体情况下发现在生理条件下,apoA1基因表达量的多少对小鼠正常视网膜血管生长无影响。
缺氧状态下,apoA1表达量增高可使小鼠视网膜无灌注区面积减少,荧光渗漏减少。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在小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评价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在小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评价李蓉;常远【摘要】目的::在小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模型( 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OIR )中评价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前期实验证实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有明显差异的两组( B组>A组)各12只新生幼鼠于出生后第7 d置于75%浓度氧环境中,第12 d时返回正常空气环境中饲养。
第17 d时将A组和B组的幼鼠均随机分配,分别进行FFA检查或高分子量FITC-Dextran灌注结合视网膜铺片检查,即每种检查方法纳入两组幼鼠各6只,利用图像分析软件对视网膜无灌注区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
结果:FFA结合图像分析软件能对视网膜无灌注区进行定量分析,与FITC-Dextran灌注结合视网膜铺片的测量结果有良好的可比性,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FFA结合图像定量分析在小鼠OIR模型的血管病变评价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AIM:To investigate avascuIopathy-evaIuating method using fundus fIuorescein angiography ( FFA) in mice with 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 ( OIR) . METHODS:OIR modeI was induced by exposure of mice from groups A and B ( the retinopathy was known to be more severe in group B than that in group A by previous research) to high oxygen (75%) from postnataI day 7 (P7) to P12 (n=12 for each group) and returned to normaI environment at P12. On P17, the mice from both groups were randomIy assigned to accept FFA or high moIecuIar weight fIuorescein isothiocyanate dextran ( FITC - Dextran ) perfusion combined with stretched preparation of retina( each method invoIved 6 pups from each group ) . The retinaI non - perfused areas werequantified and compared by using image anaIysis software.RESULTS:FFA combined with image anaIysis software was abIe to quantify the retinaI non-perfused areas, which was comparabIe to the resuIts anaIyzed by FITC-Dextran perfusion combined with stretched preparation of retina. No statisticaI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the resuIts obtained by the two methods (P>0. 05). CONCLUSION:FFA combined with image quantification anaIysis can be used in retinaIvascuIopathy evaIuation in mouse OIR modeI.【期刊名称】《国际眼科杂志》【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4页(P41-44)【关键词】氧诱导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血管病变;定量分析【作者】李蓉;常远【作者单位】710077 中国陕西省西安市,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710021 中国陕西省西安市,西安医学院五官科教研室【正文语种】中文·实验研究·Evaluation of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in mice with 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Citation:Li R, Chang Y.Evaluation of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in mice with 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GuojiYankeZazhi(IntEyeSci)2016;16(1):41-44目的:在小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模型(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OIR)中评价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应用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景荧光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视网膜循环分期
动脉前期:视网膜动脉出现荧光前。睫状后短动脉早0.5~1.5秒 动脉期:从动脉开始充盈到静脉开始充盈之前。1~2秒 静脉期:静脉开始充盈到全部充盈或开始衰减。 再循环期:首次视网膜循环后的再次循环。 后期:视网膜荧光完全消退,约在注射造影剂10~15分钟后
视网膜静脉 视盘
视网膜动脉
BN大鼠眼底图谱
SD大鼠眼底图谱
视盘 视网膜静脉 视网膜动脉 脉络膜血管
A
眼底异常图片
A:视网膜色素紊乱、色素上皮萎缩紊乱 B:视网膜色素紊乱 C:黄斑中心凹颞侧见2个黄白色病灶,未见明显出血。
B
C
数据来源:昭衍(苏州)新药研究中心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食蟹猴眼底图谱
手持式眼底照相
动物眼底结构-猴
正常眼底图 A:神经纤维反光 B:豹纹状眼底 C:豹纹状眼底
A CB
数据来源数:据昭来衍源(:苏昭州衍)(新苏药州研)究新中药心研究中心
动物眼底结构-兔
兔:视盘位于上方,主要动静脉从视盘中央进入眼内分为内侧支和 鼻侧支,动脉位于表层,静脉位于深层,动静脉平行或彼此交叉。
视盘 视网膜动脉 视网膜静脉
脉络膜血管
手持式眼底照相加+60D前置镜
新西兰兔眼底图谱
手持式眼底照相
动物眼底结构-狗
颞下支动静脉
Beagle犬眼底图谱
上支静脉 上支动脉
黄绿色透明毯层
鼻下支动脉 鼻下支静脉脉
深色素层
动物眼底结构-鼠
鼠:视盘位于视网膜中央,色淡红,无明显黄斑结构,视网膜 血管为全血管型,中央动脉与中央静脉相间排列。
动 脉 层 流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静 脉 层 流
染料排空
静脉:周边充盈→全部充盈→周边排空→全部排空 动脉:中央充盈→全部充盈→中央排空→全部排空 染料可以再循环2-3次。五六分钟后荧光素均匀分布于周身所有血液 内,此时就见不到再循环了。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背景荧光与残余荧光 背景荧光:在动脉前期脉络膜毛细血管很快充盈并融合形成的弥漫性荧光, 是透过RPE层透见的脉络膜荧光。 残余荧光:荧光素可以弥散至巩膜组织,造影晚期视网膜和脉络膜荧光消退, 仍可看到视盘缘和颞侧弧形斑等处的荧光,称为残余荧光。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500—530nm
眼
照相机
465—490nm
光 源
激发滤光片
栅 滤 光 片
闪 光 灯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关于荧光素钠 1.荧光素钠药理
荧光素钠(sodium fluorescein):分子量为376.27,pH=8时荧光最强。 激发光波长在紫蓝色波段(465—490nm),激发发出的荧光波长在黄绿色波段(500—530nm) 分布:60%--80%的荧光素钠在血液中与白蛋白结合不能发出荧光,大约20%游离在血液中可被蓝光 激发出荧光。静脉注射后1min,荧光素钠即散布全身组织。 排泄:24h内经肝、肾排出。注射后2—4h皮肤显黄色,2天内尿液呈黄色。多饮水可加速荧光素钠排 出。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三、眼底荧光造影所见的正常荧光形态
视网膜分层
• 内界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ILM
• 神经纤维层 NFL
• 神经节细胞层 GCL
• 内丛状层 IPL
• 内颗粒层 INL
• 外丛状层 OPL
• 外颗粒层 ONL
• 外界膜
OLM
• 感光细胞层 IS/OS
• 色素上皮层 RPE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眼底组织的屏障功能
2.荧光素钠的应用
荧光素钠一般经静脉注射,少数情况可口服给药。(目前我们使用的是10%荧光素钠,0.08ml/kg)
3.荧光素钠的副作用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二、荧光造影眼底血管造影技术操作
1.造影前准备 确认仪器能正常使用 动物的精神状态(特别是进行过) 医疗垃圾袋、生理盐水,开睑器 2.造影过程 过敏试验:目前试验中动物未进行过敏试验。 造影:先拍摄彩色眼底像,应尽量包括全部眼底,突出病变部位。注射荧光素钠, 食蟹猴一般使用10%荧光素钠,0.08ml/kg。注射完毕开始计时并开始拍片,前30s连续 拍片,每秒1-2张,30s后可每5秒一张。如果双眼病变需要双眼同时造影。 造影早期尽量多照一些图像,中晚期一边观察一边拍摄,注意细节。
一、原理: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nin angiography, FFA)最基本 的原理是利用能发荧光的物质,用特定波长的光线激发,产生可以观 察到得图像,激发停止,荧光就消失。
FFA采用的荧光染料是荧光素钠,造影时将其快速注入静脉内, 用 蓝色光照射,使眼底血管内的荧光素钠被激发出荧光,用高速照相及 或摄像机进行拍摄或录像,了解实时的眼底情况。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实验动物眼底照相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眼科基础知识
昭衍(苏州)新药研究中心 眼科实验室
可获取眼底彩照及FFA的仪器
台式裂隙灯+前置镜
台式眼底照相机
手持式眼底照相机
动物眼底结构-猴
视网膜颞上静脉 视网膜颞上动脉
视网膜鼻上动脉 视网膜鼻上静脉
视盘
视网膜鼻下动脉
黄斑反光晕轮
黄斑中心凹
视网膜颞下动脉 视网膜颞下静脉
影响A-RCT的各种因素 • 注射部位、速度、注射处的血管粗细、血液粘度与速度、心脏的排血功能,血管 管径和阻力,燃料浓度与剂量。 • 甲亢和贫血可使染料加速到眼底而红细胞增多症和心排量减低等反之。 • 颈动脉狭窄等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视网膜循环的荧光形态及分期
层流与轴流现象 荧光素的血液前锋呈分层流动,称为层流。 遇到分支后,荧光素沿一侧前进,称为层流。
血-视网膜屏障: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壁内周细胞组成屏障,其他血管 没有此屏蔽功能。 脉络膜—视网膜屏障:RPE间闭锁小带
闭锁小带
色素上皮细胞
玻璃膜
脉络膜毛细 血管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臂-视网膜循环时间(arm-retina circulation time,A-RCT)
荧光素: 肘中静脉→右心→肺循环→主动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眼动脉→眼底 A-RCT大体在10~1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