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作品赏析
《天净沙.春》翻译赏析

《天净沙.春》翻译赏析《天净沙.春》翻译赏析1天净沙·春白朴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
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注释⑴和风:多指春季的微风。
⑵飞红:花瓣飞舞,指落花。
译文山绿了,阳光暖了,吹起和煦的春风。
楼阁上少女凭栏眺望,高卷起帘栊。
院子里杨柳依依,秋千轻轻摇动,院外有飞舞的春燕,啼喈的黄莺,小桥之下流水潺潺,落花飞红。
赏析白朴现存的散曲作品中,有《天净沙》小令共八首,分别以“春”、“夏”、“秋”、“冬”为题,共计两组。
这支《天净沙·春》曲子,运用绘画技法,从不同空间层次描写春天的景物,具体来说,第一句的春日、春山构成整个画面的背景,是远景,第二句是人物的立足点是近景,第三句庭院中喧闹的景象,展示了一幅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画面,是中景。
最能够体现春天特征的两个形容词是暖和啼莺,而最能庭院中生机的景物是舞燕和飞红。
这支曲子的人物应该是一位女子,她站在栏杆之旁,帘栊之下,窥探着春天的景致,她眼中的春天要更加细腻,更加秀美。
这首小令,依靠景物的巧妙排列,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动静结合的写法,增添了生气,也让静态的画面有了动感。
《天净沙.春》翻译赏析2【原作】天净沙·春——[元]白朴春山暖日和风,阑杆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注释】天净沙:原作天净纱,越调的常用曲牌,体段短小,近于六言绝句,易于即景抒情。
阑(lán):阑干。
帘栊(lónɡ):带帘子的窗户。
栊,窗户。
啼莺舞燕:即莺啼燕舞,意思是黄莺在歌唱,春燕在飞舞。
飞红:飘落的花,有落英缤纷之意象。
【古诗今译】山朗润起来了,风和煦起来了,太陽的脸红起来了。
雕栏错落,楼阁林立,帘栊轻挑。
院子里,杨柳下,秋千在轻轻的悠来荡去;院子外,晴空里,旷野上,黄莺在婉转地歌唱,燕子在悠闲地飞舞,潺一潺的小溪在小桥下淙淙作响,花儿在微微的春风里悄悄地飘落。
【赏析】白朴(1226~1306以后),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
经典英译汉文章翻译赏析

英译汉文章翻译赏析时间:2009年06月01日【英译中选段六】原文(by Robert Frost)The Gift OutrightThe land was once ours before we were the land’s.She was our land more than a hundred years.Before we were her people. She was oursIn Massachusetts, in Virginia;But we were England’s, still colonials,Possessing what we still were unpossessed by,Possessed by what we now no more possessed.Something we were withholding made us weakUntil we found out that it was ourselvesWe were withholding from our land of living,And forthwith found salvation in surrender.Such as we were we gave ourselves outright(The deed of gift was many deeds of war)To the land vaguely realizing westward,But still unstoried, artless, unenhanced,Such as she was, such as she would become.(原载 )译文(余光中译):全心的奉献土地先属于我们,我们才属于土地。
她成为我们的土地历一百余年,我们才成为她的人民。
当时她属于我们,在麻萨诸塞,在佛吉尼亚,但我们属于英国,仍是殖民之身,我们拥有的,我们仍漠不关心,我们关心的,我们已不再拥有。
《鹿柴》王维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作品简介 《鹿柴》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
这首诗写一座人迹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参天的树林,意在创造一个空寂幽深的境界。
第一句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冷。
之后紧接第二句境界顿出,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
第三、第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
作品原文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词句注释 1、鹿柴(zhài):王维辋川别墅之一(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
柴:通“寨”、“砦”,用树木围成的栅栏。
2、但:只。
3、返景(yǐng):同“返影”,太阳将落时通过云彩反射的阳光。
4、复:又。
白话译文 山中空旷寂静看不见人,只听得说话的人语声响。
夕阳的金光直射入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创作背景 唐天宝年间,王维在终南山下购置辋川别业。
鹿柴是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
辋川有胜景二十处,王维和他的好友裴迪逐处作诗,编为《辋川集》,这首诗是其中的第五首。
作品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
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
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
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大凡写山水,总离不开具体景物,或摹状嶙峋怪石,或描绘参天古木,或渲染飞瀑悬泉,其着眼点在于景物之奇。
而此诗则从一个奇特的现象着笔:“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层岩迭嶂,看去空无一人。
可是有时会突然听得朗朗笑语,但由于回声的多重反射,一时间很难判断人声究竟从何而起。
人们大约都有类似的经验,本来很平常。
但是将这种视觉与听觉互补的观察事物的方法以诗的形式加以表现,就不能不说是一个创造。
从诗的表现说,它别出新意,不蹈故常;从作品的接受者说,是那样新奇有趣,俨如身临其境,由此引起积极的情感活动。
前两句诗用直白的语言,略作点染,境界即出。
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翻译赏析

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翻译赏析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翻译赏析 [译⽂] 悠闲地靠在枕上,随意地阅读诗篇,⼼情是⽆⽐的舒适美好;下⾬的时候,门前的风景更加优美了。
[出⾃] 李清照《摊破浣溪沙》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上窗纱。
⾖蔻连梢煎熟⽔,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来佳。
终⽇向⼈多酝藉,⽊犀花。
注释: ⾖蔻:多年⽣草本植物,开淡黄⾊花,果实种⼦可⼊药,性温⾟,能去寒湿。
熟⽔:宋时的⼀种饮料。
分茶:宋杨万⾥《谈庵座上观显上⼈分茶》诗:“分茶何似煎茶好。
煎茶不似分茶巧。
”是宋⼈加⼯茶⽔的⼀种⽅式。
书:《历代诗余》作:“篇”。
⽊犀花:即桂花。
译⽂: ⼤病初愈,两鬓添⽩发,卧床待起,缺⽉上窗纱。
沏⼀碗温性去湿的⾖蔻熟⽔,不要喝凉性偏弄常沏的茶。
枕上看书,闲时吟诵多⾃在,门内观景,⾬中风物。
包藏⽆限意,风致多⾼雅的有整天与我做伴的⽊犀花。
赏析: 这⾸词创作于作者的晚年,主要写她病后的⽣活情状,委婉动⼈。
“病起”,说明曾经长期卧床不起,此刻已能下床活动了。
“萧萧”是头发花⽩稀疏的样⼦。
词中系相对病前⽽⾔,因为⼤病,头发⽩了许多,⽽且掉了不少。
⾄此,作者即刻打住,下句另起⼀意。
这个处理极妙,意思似乎是说,头发已经那样,何必再去管它,还是料理今后罢。
这不仅表现了作者的乐观态度,⾏⽂也更简洁。
下⾯接写了看⽉与煎药。
因为还没有全好,⼜在夜⾥,作者做不了什么事,只好休息,卧着看⽉。
“卧看”,是因为⼤病初起,⾝⼦乏⼒,同时也说明作者⼼情闲散,漫不经⼼,两字极为传神。
“上”字说明此乃初升之⽉,则此残⽉当为下弦⽉,此时⼊夜还浅。
病中的⼈当然不能睡得太晚,写得极为逼真。
上句写的是衰象,此句却是乐事,表明作者确实不太以发⽩为念了。
“⾖蔻”为植物名,种⼦有⾹⽓,可⼊药,性⾟温,能去寒湿。
“熟⽔”是宋⼈常⽤饮料。
分茶是宋⼈以沸⽔冲茶⽽饮的⼀种⽅法,颇为讲究。
“莫分茶”即不饮茶,茶性凉,与⾖蔻性正相反,故忌之。
《岳阳楼记》原文翻译及作品赏析

《岳阳楼记》原文翻译及作品赏析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岳阳楼记》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岳阳楼记》原文翻译 庆历四年(1044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很多长年荒废的事业又重新兴办起来了。
还重新修建了岳阳楼,扩大。
英文小说翻译批评赏析作文

英文小说翻译批评赏析作文我非常喜欢阅读小说,尤其是英文小说。
我认为翻译是一门艺术,因为它涉及到语言、文化和情感的转换。
翻译小说需要对原文的理解和敏锐的语言感知力,以及对目标语言的驾驭能力。
在我看来,一本好的翻译小说应该能够保留原作的精髓和情感,并且在目标语言中流畅自然地表达出来。
英文,I really enjoy reading novels, especially English ones. I believe that translation is an art because it involves the conversion of language, culture, and emotions. Translating a novel requires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original text, a keen sense of language, and a mastery of the target language. In my opinion, a good translated novel should be able to preserve the essence and emotions of the original work and express them fluently and naturally in the target language.翻译小说的质量是很重要的,因为一部优秀的翻译作品可以让读者在不懂原文的情况下,也能够领略到原作的魅力。
我曾经读过一本由英文翻译成中文的小说,它是《1984》。
翻译者将乔治·奥威尔的原著精髓完美地转化成了中文,让我感受到了小说中的恐怖和绝望。
这本翻译小说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翻译的力量,它可以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让读者沉浸在故事中,忘却自我。
英文,The quality of translated novels is crucial because an excellent translation allows readers to appreciate the charm of the original work even if theydon't understand the original language. I once read a novel translated from English to Chinese, which was "1984". The translator successfully captured the essence of George Orwell's original work and conveyed the terror and despairin the novel. This translated novel deeply impressed mewith the power of translation, as it can transcend the barriers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allowing readers to immerse themselves in the story and forget about themselves.翻译小说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如何准确传达原作中的文化细节和特定语境下的含义。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10篇)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10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
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
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
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
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春日酿成秋日雨。
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
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
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
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译文及注释:作者:佚名译文挟来阵阵寒意的水浪,也有些心事重重;只有西去的阳光,投下惨淡的影子,渐渐地消失;南面的水岸是我送别的地方,你走了,一阵阵萧索的风,带来易水上的苍凉。
那风呵,又吹起来了,吹起河岸上的柳。
受尽霜冻的柳枝啊,落下最后一片黄叶,影子是这样的孤单。
还记得吗,还得那飞絮如雪的时候?我久久瞭望你远去的帆影,直到夜幕降临,浪花飘起来了,是茫茫的烟雾,迷糊了最后一抹夕阳。
只有那孤苦柳树,迎来匆忙的过客,扭动着瘦弱的腰身,好象要轻轻地舞动。
春天里,我们彼此相爱,却在这寒冷的秋季,催生出无数相思的落泪。
回忆起携手并肩时的亲密,那份感伤,就象无数的细绳把我的心捆扎。
笙歌劲舞的画舫,依然绕着河岸缓缓地移动,可是我的心里却是这样的冷落,水在流,云还是那样地飘,只不知道心上的人儿,你在何处。
想着那些相恋的日子,如同一阵吹来的东风,可是那是多么微弱风呵,吹不进重叠的窗帘,只是让这一份相思深深地刻在我的眉间。
我只能等待那个梅花的精灵,在夜阑人静的时候,在月淡星稀的时候,我对她说出自己心中的苦闷,让她传达我对你深深的思念。
注释⑴金明池:词牌名,秦观创调,词咏汴京金明池,故取以为名。
⑵怅:失意,懊恼。
《锦瑟》原文翻译及作品赏析

《锦瑟》原文翻译及作品赏析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锦瑟》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锦瑟》原文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原文翻译 锦瑟呀,你为何竟然有五十条弦?每弦每节,都令人怀思黄金华年。
我心象庄子,为蝴蝶晓梦而迷惘;又象望帝化杜鹃,寄托春心哀怨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皆成珠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
悲欢离合之情,岂待今日来追忆,只是当年却漫不经心,早已惘然。
《锦瑟》作品赏析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
有人说是写给令狐楚家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有人说是睹物思人,写给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诗;也有人认为中间四句诗可与瑟的适、怨、清、和四种声情相合,从而推断为描写音乐的咏物诗;此外还有影射政治、自叙诗歌创作等许多种说法。
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体而言,以“悼亡”和“自伤”说者为多。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
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
有人说是写给令狐楚家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有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赏析心得姓名:赵虞慧学号:030111223作者米兰·昆德拉于1929年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
年轻时的他是一个共产主义者,他参加了1968年“布拉格之春”运动,其口号是“带有韧性面孔的社会主义”但这场运动很快就被平息了。
因为他尖刻,嘲讽的写作风格,昆德拉开始被认定为持不同政见的知识分子,随着迫害加深,他被迫离开了他任教的布拉格高级电影制片学院。
他的书因此也被封杀,他本人的生活也像《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当中的男主人公托马斯一样因遭受迫害而令人无法承受。
到了20世纪70年代,由于政策的原因,持不同政见的知识分子被“鼓励”离开捷克斯洛伐克并移民西方。
昆德拉于1975年离开了他的祖国,并在其妻的陪同下在巴黎定居,并任教及创作至今。
昆德拉的个人主义和精英主义气质贯穿其作品中的美学与政治内容,尤其是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当中宣泄得淋漓尽致。
我将要赏析的作品是许钧翻译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我觉得他的翻译是最贴近原著的。
首先,先介绍一下译者许钧,他出生于1954年9月,浙江龙游人,毕业于解放军南京外语学院法语专业,现任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译著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名土风流》([法]德·波伏瓦著)、《诉讼笔录》([法]勒克莱齐奥著)、《邦斯舅舅》([法]巴尔扎克著)等。
这部小说还被翻拍成电影,又名《布拉格之春》。
电影高度概括了小说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非常的精彩。
我看过小说以后再看电影更加加深了对这部作品的印象。
故事发生在1968年。
主人公托马斯是位出色的布拉格外科医生,他风流倜傥,做事大胆,显然信奉生命之轻的哲学。
他曾经与一个女人草率地结了婚,但现在却过着单身汉的生活,既不见前妻也不见儿子。
后来在一个小镇上碰见了餐厅服务员特丽莎。
她认定托马斯是个有教养的人,是个梦想家,所以一下子就爱上了他。
后来特丽莎追随托马斯来到布拉格,她愿“向他奉献一切”。
虽然两个人生活在一起,但托马斯仍不愿放弃他的那些情人们,开始对特丽莎有所隐瞒,但最终承认了他对她的不忠,他声称他与其他女人发生性关系并不影响他对特丽莎的爱。
但是特丽莎无法忍受他的行为,或者说接受他视性至轻的人生哲学,因此饱受梦靥,以致想到了自杀。
为了让特丽莎开心,托马斯与她结了婚,但依然与萨宾娜保持情人关系。
两个女人相处得还算融洽,但特丽莎的嫉妒却丝毫没有减少。
“布拉格之春”运动爆发后,由于托马斯过去书写了一篇贬损捷克共产党的文章而被警告离开了这座城市。
萨宾娜率先离开布拉格并在瑞士与托马斯相聚。
此时的特丽莎因为不是可做而且受够了托马斯的鬼混,毅然回到了布拉格,由于一时失落与一位工程师发生了关系。
后来托马斯找到她以后和她一起留在了布拉格。
后来特丽莎说服托马斯与她一起搬到了农村去住。
而萨宾娜在日内瓦与有妻室的大学教授法兰兹发生了关系,法兰兹为了她愿意与妻子离婚,当他打算离开妻子并与她同住时,萨宾娜却突然离开了瑞士。
后来萨宾娜移居到美国,并获悉托马斯和特丽莎死于车祸的消息,与她过去相关的最后一条线索就此终结。
Lightness and Weight轻&重If every second of our lives recurs an infinite number of times, we are nailed to eternity as Jesus Christ was nailed to the cross. It is a terrifying prospect. In the world of eternal return the weight of unbearable responsibility lies heavy on every move we make. That is why Nietzsche called the idea of eternal return the heaviest of burdens.如果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钟都有无数次的重复,我们就会像耶稣钉于十字架,被钉死在永恒上。
这个前景是可怕的。
在那永劫回归的世界里,无法承受的责任重荷,沉沉压着我们的每一个行动(改为“沉重地束缚着我们的每一个举动”),这就是尼采说永劫回归观是最沉重的负担的原因吧。
If eternal return is the heaviest of burdens, then our lives can stand out against it in all their splendid lightness.如果永劫回归是最沉重的负担,那么我们的生活就能以其全部辉煌的轻松(改为“无比的轻松”),来与之抗衡。
But is heaviness truly deplorable and lightness splendid?可是,沉重便真的悲惨(沉重便真的受人唾弃),而轻松便真的辉煌吗?(而轻松真的受人尊崇吗)The heaviest of burdens crushes us, we sink beneath it, it pins us to the ground. But in the love poetry of every age, the woman longs to be weighed down by the man's body. The heaviest of burdens is therefore simultaneously an image of life'smost intense fulfillment. The heavier the burden, the closer our lives come to the earth, the more real and truthful they become.最沉重的负担压得我们崩塌了,沉没了,将我们钉在地上。
(那最沉重地负担压迫着我们,淹没着我们,并将我们按倒在地)可是在每一个时代的爱情诗篇里,女人总渴望压在男人的身躯之下。
也许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最为充实的象征(也许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是一种充实生活的意象),负担越沉,我们的生活也就越贴近大地,越趋近真切和实在。
Conversely, the absolute absence of a burden causes man to be lighter than air, to soar into the heights, take leave of the earth and his earthly being, and become only half real, his movements as free as they are insignificant.相反,完全没有负担,人变得比大气还轻,会高高地飞起,离别大地亦即离别真实的生活。
他将变得似真非真,运动自由而毫无意义。
(改为:相反地,如果完全没有负担,那么人会变得轻于大气并高高地飞入天空,远离了地表和正常人的生活,他变得真假参半,他的活动也轻松的毫无重要性。
)What then shall we choose? Weight or lightness?那么我们将选择什么呢?沉重还是轻松?这是小说的开篇,昆德拉就提出了本书的关键悖论:轻与重。
在这些问题当中,叙事者又开始了主人公托马斯——一位布拉格外科医生的故事。
Was it better to be with Tereza or to remain alone?与特丽莎结合或独居,哪个更好呢?There is no means of testing which decision is better, because there is no basis for comparison. We live everything as it comes, without warning, like an actor going on cold. And what can life be worth if the first rehearsal for life is life itself? That is why life is always like a sketch. No, sketch is not quite the word, because a sketch is an outline of something, the groundwork for a picture, whereas the sketch that is our life is a sketch for nothing, an outline with no picture.没有比较的基点,因此(改为:因为)没有任何办法可以检验何种选择更好。
我们经历着生活中突然临头的一切,毫无防备(改为:我们毫无防备地经历着生活中突如其来的一切),就像演员进入初排。
如果生活的第一排练便是生活本身,那生活有什么价值呢?这就是为什么生活总像一张草图的原因。
不,“草图”还不是最确切的词,因为草图是某件事物的轮廓,是一幅图画的基础,而我们所说的生活是一张没有什么目的的草图,最终也不会成为一幅图画。
What happens but once, says the German adage, might as well not have happened at all. If we have only one life to live, we might as well not have lived at all.这句德国谚语说,只发生过一次的事就像压根儿没有发生过。
如果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我们当然也可以说根本没有过生命。
这一部分介绍了托马斯的性格,以及他是如何看待其与特丽莎之间的关系。
他是一个自然的个体主义者,但他也是一个有着强烈情感的人。
他是“轻”的。
相对于托马斯,特丽莎是“重”的。
她代表着纯洁和无辜,“child put in a basket and sent downstream”,她没有因为托马斯的不忠而斥责他,相反,她认为自己比他更弱小,她用牺牲自己的方式来释放托马斯由于爱她而承受的负担。
她的工作中也充满了正义和美感。
“Betrayal means breaking ranks and going off into the unknown. Sabina knew of nothing more magnificent.”萨宾娜的生活中充斥着极端的“轻”。
她厌弃世俗的丑恶,决心通过她的作品来与俗套宣战。
她和托马斯的暧昧关系原因在于二者都很“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