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心理学第一章

合集下载

第1章 健康心理学概论

第1章 健康心理学概论

1. 汤纳特尔的四级健康行为模式
疾病防护(disease prevention) 健康改良(health promotion) 健康(health) 完美健康(wellness)
1. 汤纳特尔的四级健康行为模式
疾病防护 —— —— 健康改良 高 低 低 低 低 低 健康 完美
死亡
2. 哈恩的七维模式
⑤ 健康的精神维度

宗教信仰和实践 对待生命的态度 事物之间的关系
2. 哈恩的七维模式
⑥ 健康的职业维度

稳定性 压力 紧张度 收入 人际关系 环境
2. 哈恩的七维模式
⑦ 健康的环境维度

外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内环境(生理环境、心理环境) 二者辩证关系
二、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健康心理学致力于了解心理因素对以下问题的影
响:

如何保持健康 为什么会生病 生病时,该如何应对 经常生病时,该如何应对
二、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研究心理学和社会学变量如何影响健康以及生病 时如何应对。

Investigation of how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variables affect health and how we respond when we become ill.
在WHO观点上发展起来“健康五分法”

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 社会生活 智力水平(intelligence) 精神状态(spiritual)
四、健康水平
(一)汤纳特尔(Rebecca J. Donatelle) (二)格林伯格(Jerrod Greenberg,1994) (三)国内观点

Chapter 1:健康心理学概论

Chapter 1:健康心理学概论
疾病或损伤
缺血性心脏病 单极性抑郁
道路交通事故 脑血管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 下呼吸道感染 结核 战争 腹泻 艾滋病
HEALTH
8
PSYCHOLOGY
HEALTH
9
PSYCHOLOGY
3. 疾病的理解:病因学的探讨
• 早期原始文化的理解:神秘主义的身心二 元论
• 古希腊 & 古罗马:心-身问题的探讨 – 希伯克拉底:体液理论(平衡理论) – 伯拉图:身心二元论 – 盖伦:疾病有各种不同的病理表现
• 1909年,Beers组织了康州心理卫生协会;次年扩 大为“全美心理卫生委员会”,旨在协调各方力量和 资源,以推动心理疾病的研究、预防和治疗工作, 改善患者的待遇;协会得到众多学者的支持。
• 1946年,美国政府公布“心理健康法案”,据此于 1949年成立了国立心理健康研究所;1960年建立 “全国心理健康协会”。
第一章 健康心理学概论
Conspectus of Health Psychology
一、健康的观念
—— 健康心理学的视野
[US] Owen:健康是富人的幸福,穷人的财富。
小测验:
• 当你看到“健康”这个词的时候, 你最先想到的相关词汇是什么?
• 请在纸上写下至少15个
HEALTH
3
PSYCHOLOGY
31
心身医学
• 心身医学的实践最早可见于古希腊时代 • Franz Alexander 提出了身心医学的许
多核心假说,指出慢性情感性变化迟早会 导致身体功能的改变,最终引起躯体病理 损害。但他对心身关系持二元论的观点, 受到批评。 • 1977年,Lipowski从生物-心理-社会模 式的角度提出了心身医学的理论框架;并 将心身医学视为健康心理学的姐妹学科。

《健康心理学》课程笔记

《健康心理学》课程笔记

《健康心理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健康心理学绪论第一节健康心理学概述一、健康心理学的定义健康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专门领域,它专注于研究心理因素如何影响身体健康和疾病过程,以及如何通过心理学原理和技术来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提高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疾病的挑战。

二、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 心理因素与健康的关系- 心理应激与疾病:研究心理应激如何通过生理途径影响健康。

- 心理因素在慢性病中的作用:探讨心理因素如何影响慢性疾病的发展和治疗。

- 心理免疫学:研究心理状态如何调节免疫系统功能。

2. 健康行为的心理机制- 健康行为的动机理论:分析人们采取健康行为的内在和外在动机。

- 健康信念模型:解释人们如何根据自己对疾病的信念和态度来采取行动。

- 自我效能理论:研究个体对自己改变健康行为能力的信念如何影响行为改变。

3. 心理干预与健康促进- 心理教育:通过教育提高人们的健康知识和技能。

- 心理咨询与治疗:为个人或群体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以改善心理健康。

- 健康促进项目:设计和实施旨在提高公众健康水平的干预项目。

三、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应用领域1. 临床心理学- 心理评估:在医疗环境中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

- 心理治疗:针对心理疾病和健康问题提供治疗。

- 康复心理学:帮助患者从疾病中恢复,重新融入社会。

2. 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通过信息传播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

- 健康促进:通过政策和社会支持来改善健康行为和生活条件。

- 疾病预防:采取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3. 公共卫生- 心理健康政策:制定和实施促进心理健康的政策。

- 心理健康服务:提供面向公众的心理健康服务。

- 心理健康研究:进行流行病学和健康相关研究。

第二节健康心理学的学科位置一、心理学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健康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应用分支,它与基础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整合了这些领域的理论和方法,以解决健康相关问题。

健康心理学详细脉络重点(1~6章详述)

健康心理学详细脉络重点(1~6章详述)

第一章人类有关健康与疾病的认识发展第一节什么是健康二.健康的内容“健康三维”概念即健康不仅为疾病或羸弱之消除,而系体格、精神与社会之完全健康状态”。

这就极大地扩展了健康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建立了全面健康观的框架体系。

三.健康的结构(一)健康-疾病统一体“亚健康状态”,是指人的身心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低质状态,它的提出标志着对疾病的策略从治疗向预防的根本性转变(二)健康中的身心关系一般健康连续体是一种单维双极结构,通常透露着一层意思:身体健康是基础,心理健康是更高水平的追求。

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应该是既相互影响又相互独立的两个维度四.健康的测量(一)健康水平的一般评价标准1.群体健康的评价标准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群体健康水平的评价,主要是看四项指标:即平均寿命、患病率、就诊率及死亡率的综合情况2.个体健康的评价标准评价个体健康主要是看个人身体各主要系统、器官功能是否正常,有无疾病,体质状况和体力水平如何等;主要可以通过自我报告及医生经验判断、仪器检查等手段进行测量(二)生活质量及其评价生活质量评价的应用,使健康测量发生了从物质到精神、从客观到主观的转变。

人们开始重视一些正向健康指标。

它不仅仅从人的生物属性出发,而且将人作为社会的人来对待,重视人的社会性和心理状况,并能从正性和负性两个方面表现健康的积极和消极的因素(三)健康成分测量的新框架ICFICF是对健康成分进行测量的新框架。

使用的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该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个体在特定领域的功能是健康状况和背景性因素(即环境和个人因素)间交互作用和复杂联系的结果。

它从残疾人融入社会的角度出发,将残疾性作为一种社会性问题,因此,对残疾问题的管理要求有社会行动,要求改善环境以使残疾人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第二节关于疾病的医学研究发展脉络二.希波克拉底的贡献:疾病的物质理论希波克拉底,西方医学之父,他对疾病的一些论述,使人们摆脱了神秘主义的魔法理论,从物质化的角度来理解疾病(一)疾病是一种自然现象1.对癫痫的物质化解释2.瘴气理论(二)体液学说关于疾病和治疗的整体理论,是疾病最早的系统性理论,是疾病的物质理论,是经验主义与自然主义的体现疾病的“自然哲学阶段”三.中世纪:医疗实践宗教化四.文艺复兴至今:医学的生物化五.疾病研究的新模式:生物心理学研究贡献:利用疫苗征服了许多感染性疾病;发明抗生素,对抗细菌性感染;对于基因图谱的研究,更是希望从根本上预防和干预各种遗传性的疾病不足:简单地认为个体只要没有细胞损害或生理病理改变就是健康,只考虑生物学上的变化;关心的只是病痛而非真正的健康,关心延长生命的数量而非提升质量;强调治疗而非预防保健【21世纪的医学的新走向(8)】将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重治疗向重预防发展;从针对病源的对抗治疗向整体治疗发展;从重视对病灶的改善向重视人体生态环境的改善发展;从群体治疗向个体治疗发展;从生物治疗向心身综合治疗发展;从强调医生作用向重视病人的自我保健发展;在医疗服务方面,则是以疾病为中心向病人为中心发展;等等。

健康心理第一章

健康心理第一章

3.汤纳特尔的四级健康行为模式 疾病防护(disease prevention) 健康改良(health promotion) 健康(health) 完美(wellness)
4.健康行为和行为的改变
表 1一1 导致死亡原因成分分析
影响因素及贡献的比例
生活方式 导致死亡的原 因 心脏病 癌 车祸 其他伤害 中风 被杀 自杀 硬化类死亡 流感 糖尿病 总体
三、我国心理卫生的发展
1931年,中央大学心理系首次开设心理卫生选修 课。 1936年4月19日在南京成立“中国心理卫生协 会”。 由于战乱,停止学术活动。1955年台湾复会。 在大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成立于1985年9月 。 协会主办的学术期刊有《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中国健康心理学杂 志》,科普期刊有《心理与健康》杂志。
将健康局限于生理方面 人们对自身健康的惰性 对自己健康水平的不知情性
2.了解自己的健康水平 了解自己的健康水平 ,明确自己的健康状态,制定 健康计划,
二、健康水平的评价方法
1.社会常模评价 2.专家评价 3.综合测评
三、综合测评根据介绍
1.马丁的健康行为指数 2.培恩和哈恩的健康状况评价量表
附件一 马丁关于综合评估人的健康行为水平自评问卷
6.我们的解释 6.我们的解释
健康是人们在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 所获得的一种稳定、和谐和完善的状态。
三个方面:生理、心理和社会 三个特点:一是稳定,二是和谐 ,第三健康是一种 状态
二、健康心理学简介
1.健康心理学的对象 健康心理学的对象是与人的健康有关的行为,或 者是达到健康状态有关的心理现象 2.健康心理学的目的 健康心理学的目的有两个方面: 消除消极的健康行为(negative health behaviors) 倡导积极的健康行为(positive health behaviors)

健康心理学 复习资料

健康心理学 复习资料

第一章健康心理学概述1、健康的定义:健康是人们在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所获得的一种稳定、和谐和完善的状态。

2、汤纳特尔对健康的解释:健康是个体在现实可能状态下获得最佳完善感。

3、格林伯格的五级健康水平模式4、亚健康的概念及表现:定义:人体除了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以外,存在着的介于两者之间的第三种状态,即潜病状态。

表现:人的机体虽然没有明显的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由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低下所导致,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其体验。

5、健康心理学的定义:健康心理学是研究认知、情感、意志以及个性等心理活动和心理社会压力与生理健康、亚健康和疾病的因果关系的理论体系。

它是关于心理因素如何使人们保持健康、使人们生病以及应对疾病的学说。

6、中国传统的健康心理学思想:(1)修身养性,仁智者寿(2)清静养神(3)清心寡欲(4)调节情志7,健康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测验法(5)个案法第二章身心健康状态1,影响身体印象满意度的因素:(1)社会文化的审美标准;(2)自我信息盲点;(3)抗拒老化的定型看法;(4)去人格化的不当姿势;2、怎样辨别心理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状态的判定方法)?(1)社会适应方法(社会常态方法);(2)医学(生理学)方法;(3)统计学方法;(4)心理测验方法;(5)内省经验方法;(6)价值观方法;3、心理异常的概念及心理异常时的“心理特征”:概念:产生于个体身上或与当前心理压力(如心理痛苦)或无能力(如损害一个或多个功能)联系的,或显著增加死亡、痛苦、无能力或自由的危险的,且有临床显著行为和心理症候群或行为方式的状态,为心理异常。

特征;(1)痛苦感;(2)心理--生理机能紊乱;(3)我向关注;(4)异常心理固着;4、健康之道在于哪些方面?(1)要对健康尽责任;(2)要有健康的整体意识;(3)要吃得明智;(4)要保持生理适合度;(5)要从事预防性的心理建设;第三章健康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应用1、弗洛伊德心理动力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1)意识与潜意识的冲突理论:人的精神活动分为三个层次:意识、前意识、潜意识;(2)人格结构的冲突理论:a人格结构的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b心理动力:利必多释义;c性本能:利必多之源;d心理障碍的本质:利必多受阻;2、行为疗法的操作技术有哪些(1)放松技术和生物反馈技术;(2)系统脱敏法;(3)满灌疗法;(4)厌恶疗法: a电击厌恶疗法; b橡皮圈疗法; c药物厌恶疗法; d想象厌恶疗法(5)模仿学习疗法(6)强化疗法:a强化的类型:正强化负强化正惩罚负惩罚b强化疗法的具体技术:行为塑造技术代币强化法消退技术3、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观点(艾利斯的ABC理论,非理性认知方式的概念、特征、对健康的影响及其积极调控)。

健康心理学 第一章

健康心理学 第一章
章目录 节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健康心理学
第一章 绪 论
二、学科的出现与发展
(一)背景 医学模式的转变
1. 生物医学 模式 (biomedical 认识观:二元 论;
model)
疾病观:微生物入侵
健康观:生理 功能良好;
(细菌、病毒)、外伤 造成有机体的组织破坏, 任何疾病都可以在组织、 细胞或生物大分子上找 到生物病因;
3.不适(sickness) 不能 正常执行工作、学习和日 常活动等健康人应有的行 为(社会学角度)。
章目录
节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健康心理学
第一章 绪 论
健康心理学认为健康(health)应该是:
1.无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 (生物医学角度);
2.无主观不适的感觉(心理 学角度);
3.无社会(第三者)公认的出
健康心理学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节 简史
一、古代健康心理学思想
1. 中国古代思想 心身观:一元论 “天人合一” “形神合一” 健康观: 阴阳平衡
疾病观: 阴阳失衡 病因“内伤七情、 外感六淫”
治疗观: 整体辨证施治、 “心病心药医”
章目录 节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健康心理学
章目录
节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健康心理学
第一章 绪 论
二、研究任务
1. 研究与疾病和健康有关的行为因素;
2. 探索如何减少疾病相关行为,以及影响治疗和康复的行为问题;
3. 研究行为影响健康和疾病的机制; 4. 探讨个体、群体和社区中健康行为的维持和疾病相关行为的转变;
5. 改进社会健康保健正常、加强医疗结构的管理。

健康心理学 第一章ppt课件

健康心理学 第一章ppt课件

三、引导健康心理学发展的因素
任何一个学科的发展都有其背景因素,健 康心理学的发展自亦不能例外,综合言之,引导 其发展的因素可归纳成下列五点(Taylor,2003):
(一)疾病型态的改变(比率为/100,000人)
引导健康心理学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已经发生 在美国及其他高度工业化社会的疾病型态的变化,
长期研究各种文化下的治病措施,付出大量
心力关注亚文化和伦理对健康、健康行为和幸福感
的影响力。 例如,他们就发现,文化对于喝酒、饮食的影
响非常的大。

(三)公共健康科学家(public
health scientists)
开始将他们的研究兴趣,从卫生设备、
病菌媒介(特別是啮齿类动物和昆虫)控制和
传染病散布等传统重心,扩展到危害健康的 行为(如抽烟和滥用药物)。

第一节 健康心理学的背景

一、健康与疾病模式
不同的健康与疾病模式,将会导致不同学科领域的发 展。因此,健康心理学的发展背景可谓是源于健康与疾病 模式。 健康与疾病模式的发展演进包括: 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 model)、 心身医学(psychosomatic medicine)、 行为健康(behavioral health)、 行为医学(behavioral medicine) 健康心理学(Health Psychology )等五个阶段(Ogden, 1996; Sarafino,2002; Stemberg,2001)。
7.肺结核、8.战争、9.腹泻疾病、10.人类免疫缺乏病
毒(HIV)。

这个推估也支持了,未来人类会发生慢性疾 病的发展趋势。
疾病谱特征

感染性疾病 vs 慢性疾病 生物性致病源 vs 行为性致病源

健康心理学课件

健康心理学课件

健康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什么是健康心理学一、健康心理学的定义? WHO(1947年)指出: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完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健康水平:死亡←疾病←一般生理健康→情绪和精神水平的提高→最佳水平:完美? 健康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新领域,主要研究行为卫生、生活方式和健全人格的形式,科学的体质锻炼方法,危害人类健康的各种因素等。

(朱智贤《心理学大辞典》)? 健康心理学是美国新建立的一个心理学分支,目的是把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应用于预防医学,即保持和促进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

(林传鼎《心理学辞典》) ? 综合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以一般正常人为对象,对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建议,增进一般人有关身心健康的知识,从而实践预防重于治疗的原则,以期达成健康自求的理想(朱敬先,2005)。

2健康心理学是研究在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问题上的心理因素作用规律的科学,着重阐述人的心理行为与健康的关系,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原则、知识与技能,研究人类个体、群体以及社会健康心理形成和发展,探索其动因和影响因素及其内在规律性,为人类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提供科学的标准和方法。

? 健康心理学是研究认知、情感、意志以及个性等心理活动和心理社会压力与生理健康、亚健康和疾病的因果关系的理论体系。

它是关于心理因素如何使人们保持健康、使人们生病以及应对疾病的学说。

二、健康心理学的意义? 有助于人们了解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的基本性质,为保持与促进身心健康打下必要的认识基础。

? 有助于人们了解各种身心疾病,以及社会生活中的非健康心理与某些不良行为,增强人们的自我训练、自我保健、自我调控的意识与能力。

? 有助于人们了解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知识,为防治心理疾病创造一定的条件。

? 有助于人们了解人生各个阶段的身心特点,容易出现哪些方面的健康问题,使终身健康有所保证。

? 有助于人们预防因疾病而引起的心理病理反应。

第一章 健康心理学概述[103页]

第一章  健康心理学概述[103页]

(二)现代的健康观

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健康教育家鲍尔和霍尔 (Bauer,W.W.&Hull,H.G)就曾提出一个较为合理的健 康定义:“健康是人们在身体、心情和精神方面都自觉 良好、精力充沛的一种状态。其基础在于机体一切器官 组织机能正常,并掌握和适应物质、精神环境和健康生 活的科学规律。
(二)现代的健康观

2.现代身心健康观 在不同时期,联合国世界组织对健康界定
1948年 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 满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现代的健康观

1989年 增加了“健康的道德”的内容,健康不仅是没有
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满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 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健康的道德
(二)现代的健康观

郑莉君(1998年)在一项国家课题“蒙汉大学生心理 健康状况研究”中对内蒙古3200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见下图。
(二)现代的健康观

图1-1显示:3200 名大学生心理健康 状况总体良好,其 中有29.15%的人有 不同程度的心理障 碍。
图1-1 3200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
(一)古代对身心关系的认识

➢生活于10世纪末、11世纪上半叶的阿拉伯医生阿维森纳 (Avicnna)在其所著《医疗之书》中,提出了维护健康应 注意的6点内容: 阳光和空气
情感
食物和饮料
新陈代谢
睡眠和兴奋
运动和安静
(一)古代对身心关系的认识

➢早在2000年前,我国古代医学对心身关系就十分重视,对心身关 系问题有较为精辟的论述,如“形神合一”的身心统一学说,认为 人的生理现象与心理现象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人的心理活动和生 理活动是相互作用的,提出了“形盛则神旺,形衰则神惫”。在情 绪与疾病的关系方面提出了情绪能致病也能治病,即“以情胜情”, “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等。

健康心理学第一章

健康心理学第一章

社会支持理论
认为社会支持网络可以为个体提供情感、信息和实 质性支持,有助于缓解压力、增强免疫力和促进健 康。
社会文化理论
强调文化、价值观和信仰对健康行为的影响 ,认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健康观念和行为存 在差异。
03 健康行为与健康心理
健康行为的概念与分类
健康行为的概念
指个体为了维护、促进或恢复健康而 采取的一系列积极、主动的活动和行 动。
心理学理论
1 2
行为主义理论
强调环境刺激和个体反应之间的关系,认为健康 行为可以通过学习和条件反射来塑造。
认知理论
关注个体的思维、感知和信念如何影响健康行为, 强调认知过程在健康行为中的重要性。
3
人本主义理论
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成长,认为健康行为是个 体追求自我完善和自我表达的过程。
医学理论
生物医学模型
健康行为与健康心理的互动关系
健康行为对健康心理的促进作用
通过采取健康行为,可以改善个体的心理状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从而增强个体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健康心理对健康行为的推动作用
拥有健康心理的个体更容易采取积极、主动的健康行为,从而维护 和促进自身的身体健康。
健康行为与健康心理的相互影响
健康行为与健康心理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二者相互促进,共 同维护个体的身心健康。
与医学的关系
健康心理学与医学密切相关,它关注心理、社会和行为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中的作用,为医学提供 了更全面的健康观念和干预手段。
与社会学的关系
健康心理学也涉及社会学的内容,它研究社会因素如何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以及如何通过改善 社会环境来促进人们的健康。
02 健康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健康心理学研究目标
• 躯体健康和疾病问题
• 侧重于健康的促进和维护、社会关注的持续性、 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卫生保健费等问题 • 在疾病预防和治疗过程中发挥作用关注健康、疾 病和相关功能失调的病因学 • 促进健康服务体系和健康政策的形成
健康心理学主要任务
• 研究与疾病和健康相关的行为因素 • 探索如何减少疾病相关行为,以及影响治 疗和康复的行为问题 • 研究行为影响健康和疾病的机制 • 探讨个体。群体和社区中健康行为的维持 • 改进社会健康保健政策、加强医疗机构的 管理
血液
心 脾/ 胃 肝

黑胆汁


黄胆汁
湿

• 中世纪欧洲:
–教会的解释: –恶魔附体——麦斯麦术(催眠的前身)
• 文艺复兴以来:科学的解释
– 机械主义人观:解剖生理学的发展:近代医学对 致病微生物的发现——疾病理论的进步——无菌 术和麻醉术等治疗技术的发明——外科的发展— —医学及医生地位的确立。 – 生物医学模式的形成
疾病可能对心理有影响, 但是并非由心理所引 起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梦魇猝死案例
• 生理:遗传疾病 • 心理:应激状态 • 社会:看暴力电影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视角下的人
健康世界 社会系统 包括: • 社会 • 社区 • 家庭 心理系统 (经验与行为) 包括: 记忆 情绪 动机 生物学系统 (基因与生理) 包括: • 器官 • 组织 • 细胞
健康心理学工作者服务方向
• 教育工作:传播健康观念和生活方式,培养和培 训健康服务人员。 • 研究工作:研究影响健康和增加疾病风险的心理 过程,研究健康教育和疾病的预防控制策略,研 究治疗干预的评估。 • 临床工作:独立进行或参与疾病的合作治疗过程。 • 管理工作:参与保健政策的制定和公共卫生体系 的管理维护、提供决策咨询等。

第1章健康心理学概论

第1章健康心理学概论

第1章健康心理学概论
健康心理学是一门关于心理和健康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研究人的心理状态对健康的影响,以及通过心理干预促进健康的方法。

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个体的心理健康与疾病、应对压力和疾病的心理机制、心理干预对健康的影响等方面。

人的心理状态与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心理状态的积极与消极对身体健康有直接影响。

积极的心理状态能够提高免疫力、促进康复和预防疾病。

相反,消极的心理状态会增加患病风险、加重疾病的程度和持续时间。

影响人的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多种多样。

其中,社会因素、人际关系和环境因素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社交支持与健康心理学密切相关,社交网络的大小和质量都与个体的心理健康有关。

此外,个人特征和心理机制也是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之一、人格特质、自尊心和应对方式等都与心理健康有直接关联。

为了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健康心理学提出了许多心理干预的方法和策略。

其中,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常见的干预方法,通过改变个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来促进心理健康。

除此之外,积极心理学也成为健康心理学的一个分支,通过培养个体的积极情绪和乐观态度来促进心理健康。

总之,健康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健康与疾病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对于理解心理健康问题、提出干预方法和促进个体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健康心理学,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的内心世界,促进个体健康和幸福的实现。

健康心理学1

健康心理学1

罗马医生盖伦的观点
希波克拉底四种液体比较
体液 来源 粘液 脑 特性 冷 季节 疾病 冬 治疗 气质 粘液质
伤风、肺炎、头痛、 热水浴、热稀饭、 胸膜炎、中风、尿 利尿剂、催吐剂 痛 咽痛、关节炎、痢 疾、麻风 放血、退热药、催 吐剂
血液 心


多血质
黑胆 脾和 汁 胃
黄胆 肝 汁


水肿、肝炎、坐骨 灼烧、催吐剂、热 神经痛、斑疹伤寒、 水浴、Ass’s 疟疾、溃疡 milk(驴奶)
这一学科致力于从心理学的角度去了解健康和 疾病的原因和规律,帮助人们以促进健康的方 式去生活,并有效地加入治疗和康复活动。大 量的研究证明不论是对疾病的预防还是治疗, 心理和社会因素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健康心理学的区别界定
心身医学(Psychosomatic Medicine):主要 指研究心身疾病(简称心身症)——即“心理 生理疾患”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治和 预防的学科。
行为医学
行为医学是研究和发展行为科学中与健康、疾 病有关的知识和技术,并把这些知识技术应用 于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一门新兴科 学领域,是适应20世纪欧美形成的综合医学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研究行 为活动与疾病发生与预防、治疗,具有美好发 展前景的新兴学科。
[ Add your company slogan ]
Alexander最早提出七种经典的心身疾病是:溃 疡病,溃疡性结肠炎,甲状腺机能亢进,局限 性肠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原发性高血压及支 气管哮喘,并认为与特定的心理冲突有关。 Qurbas则认为冲突是非特异性的,而人格类型 则有重要发病意义。现在则认为心理社会因素 在各种疾病发生中均有作用。

健康心理学第一章 健康心理学绪论

健康心理学第一章 健康心理学绪论

他是香港的一代传奇与神话, “五百年才出一个的名优”,超 人的才华与品位,充满星光的神 采与深入骨髓的魅惑,王族一般 的高贵气质与翩翩佳公子式的优 雅风度在演艺界内外都久负盛名 。 2003年4月1日, 由于多年抑郁症 的影响,张国荣自杀身亡,年仅 47岁
1970年,卡伦以一曲《靠近你 (Close To You)》荣登排行榜 首,这使“木匠”一炮走红。 70年代中他们不断有力作问世, 卡伦嗓音真切自然,略带伤感, 70年代成为无数美国膏年的偶 像,尼克松总统称卡朋特兄妹 为“最出色的美国青年”。 1983年2月4日,卡朋特由于 “厌食症” 死于深爱她的父母 怀里, 年仅33岁。
A型行为测验
43. 如果犯了错误,我每次全都愿意承认 44. 坐公共汽车时,我总觉得司机开车太慢 45. 无论做什么事,即使看着别人做不好我也不想拿 来替他做 46. 我常常为工作没做完,一天又过去了而感到忧虑 47. 很多事情如果由我来负责,情况要比现在好得多 48. 有时我会想到一些坏得说不出口的事
A型行为测验
1、我常常力图说服别人同意我的观点 2、即使没有什么要紧事,我走路也很快 3、我经常感到应该做的事很多,有压力 4、即使是已经决定了的事,别人也很容易使我改变 主意 5、我常常因为一些事大发脾气或和人争吵 6、遇到买东西排长队时,我宁愿不买
A型行为测验
7、有些工作我根本安排不过来,只是临时挤时间去做 8、我上班或赴约时,从来不迟到 9、当我正在做事,谁要打扰我,不管有意无意我都 非常恼火 10、我总看不惯那些慢条斯理,不紧不慢的人 11、有时我简直忙得透不过气来,因为该做的事情太 多了 12、即使跟别人合作,我也总想单独完成一些更重要 的部分
A型行为测验
49. 即使受工作能力和水平很差的人所领导,我也 无所谓 50. 必须等待什么时候,我总心急如焚,象“热锅 上 的蚂蚁” 51. 当事情不顺利时我就想放弃,因为我觉得自己 能力不够 52. 假如我可以不买票白看电影,而且不会被发 觉,我可能会这样做 53. 别人托我办的事,只要答应了,我从不拖延 54. 人们认为我做事很有耐性,干什么都不会着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健康心理学》【美】Phillip L.Rice著胡佩诚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0年10月2《健康心理学》顾瑜琦刘克俭主编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1月3《健康心理学》李凌蒋柯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5月5、《健康心理学》(美)谢.利泰勒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3版一、一次课堂讨论二、二至三次课后作业三、学期末考试四、平时课堂发言与课堂讨论的激励五、课程成绩期末考试(40%)+作业(50%)+听课率(10%)+激励(5%)(总分数不超过100分)第一节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什么是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是研究在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问题上的心理因素作用规律的科学。

它着重阐述人的心理、行为与健康的关系,是心理学与预防医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的新型学科,属于现代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健康心理学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一个基础学科。

是运用心理学和健康促进的手段,维护和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提高对社会生活的适应及改造能力。

健康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术,探讨和解决有关保持或促进人类健康的各种心理学问题,研究心理学在矫治人们的某些不良行为,尤其在预防不良行为与各种疾病发生中所应发挥的特殊功能,探求运用心理学知识对改进医疗与护理制度,建立合理的保健措施,节省医疗保健费用和减少社会损失的途径,以及对有关的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一定意义上说,它是心理学与预防医学相结合的产物。

在这一点上,健康心理学同中国传统医学所强调的“不治已病,治未病”和“防病于未然”的主张有相通之处。

健康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致力于探讨心理因素在维持健康、生病及病后反应中的影响。

健康心理学既要研究这些问题,又要开展干预工作,以帮助人们维持健康、战胜疾病。

如:研究吸烟与疾病的关系,要探明原因,还要制订出帮助戒烟的干预措施。

健康心理学定义启示:1、健康心理学定义为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奠定了基础。

2、健康心理学关注人在一生中关于健康与疾病的所有方面。

强调健康的促进和维护,包括如何让儿童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推广全民健身运动(常规体育运动);如何设计媒体宣传活动以改善人们的饮食习惯。

我国前几年媒体肯德基广告很多、保健床、脑白金等等,都没有好的导向。

健康心理学家也研究疾病防治中的心理学问题。

如应激对疾病的作用、指导高应激职业人群如何有效处理应激,减少应激的负面影响等等。

3、健康心理学还关注健康、疾病及功能不良的病因学和相关因素,尤为感兴趣的影响的行为和社会因素。

如饮酒、吸烟等不良习惯、体育锻炼、开车习惯(安全带)、应对应激的方式等等。

4、健康心理学还要分析并试图改进健康保健系统和卫生政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有许多关于健康和疾病的新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同一病毒个体反应不一样、女性较男性长寿、已婚男比未婚者长寿、经济收入影响健康、信仰影响健康。

二、健康心理学与相关学科心身医学:是研究心身障碍、心身疾患、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学科。

心身关系简史古往今来,中学家们一直在两种关于心身关系的观点之间摇摆不定:一种是心与身都是同一系统的一部分;一种是心与身是相互独立的不同系统,人们关于心身关系的看法整整绕了一个圈子。

让学生收集相关信息。

精神分析的贡献,如潜意识的观点身心医学 (Psychiatry and Medicine) 是医学的一支,指从「身体、心理、社会」各种层面去了解「病人与疾病」的全方位统合性医学。

于19世纪30-40年代,渐成一套医学体系,医学发展至此,趋向于回归「全人性」化的医疗。

何谓“心身症”(Psychosomatic Disorders)?指身体疾病,其发病及病程上,心理及社会因素,有显著密切关系,且清楚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理变化。

例如:胃溃疡。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因素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科,是心理学和医学相交叉的学科。

行为医学:是探讨人类行为与医学的关系,研究躯体疾病和健康有关的行为科学知识和技术发展的学科。

第二节健康心理学的发展健康心理学诞生于1978年,标志是1978年美国心理协会正式将健康心理学看成一个分支(38)。

不久,George •Stone和他的同事合编了第一本健康心理学著作1982年,第一本健康心理学杂志正式出版Joseph• Matarazzo提出第一个健康心理学定义:健康心理学是对促进和维护健康、防治生病、辨别健康、生病和相关功能失调的病因和诊断联系,以及对分析和促进健康服务体系和健康政策形成的融教育科学和心理学学科专业贡献为一体的结合体。

健康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并首先受到预防医学界的重视。

它是在医学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的形势下出现的。

美国从节约医疗保健经费开支与降低发病率的目的出发,率先开始了对健康心理学的研究。

1976年,美国心理学会讨论了心理学在人类健康中的重要作用,除了强调心理学在心理卫生中的作用外,还指出心理学应当研究有损人类健康或导致疾患的心理与社会行为因素,探讨预防和矫正不良行为以及帮助人们学会应付心理社会的紧张刺激。

随后,成立了一个由心理学家组成的健康研究小组,并在此基础上,于1978年8月正式成立了健康心理学分支,成为美国心理学会(APA)的第38分支,并创办了《健康心理学》和《行为医学杂志》。

Joseph Matarazzo(1982)是该分会的第一任会长,从健康心理学分支成立之初,其第一任主席Joseph Matarazzo就发布了这一新领域的四项目标和任务(课本P26):1、科学研究特定疾病的原因或起源,即它们的病因学健康心理学尤其对疾病的心理、行为和社会起源感兴趣。

研究人们为何会做出危害健康的行为,如吸烟和不安全的性行为、个性因素在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重要重要、还有影响人们躯体症状的生理和感知过程等等。

2、增进健康如何使人们增进健康的行为,如有规律的锻炼、吃营养食物、如何让人们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如何制定课程、运用媒体等向人们宣传健康生活方式等。

3、防治疾病设计项目帮助人们戒烟、减肥、管理压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其他不利健康的危险因素;帮助已患病者调整状态,适应其疾病并遵守困难的治疗方案。

4、促进公众健康政策,改善健康保障体系研究卫生机构和卫生专业人员对人们心理行为的影响,为他们改进服务、提高服务成效提供建议。

他们在推进健康保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节健康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健康一、健康的生物医学定义常识:“健康就是没有疾病”贝克尔认为:健康是“一个有机体或有机体的部分处于安宁的状态,它的特征是机体有正常的功能以及没有疾病”健康的生物医学标准:二、健康的社会学定义帕森斯认为:“健康是已经社会化的个人完成角色和任务的能力处于最适当的状态”健康的社会学标准:三、健康的心理学定义心理健康:从广义上讲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从狭义上讲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马斯洛和密特尔曼的10条心理健康的标准1. 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2. 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3. 生理理想切合实际4. 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5. 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 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7. 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 能适度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9. 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个性10. 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四、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定义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成立大会上提出的健康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症(或伤残),而是个体生理、心理、社会的完全安宁状态”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是生理、心理、社会和道德品质的良好状态”五、健康的三维立方体模型1.基本假设✓完美的健康只是一种理想,我们只讨论正常的健康✓我们把健康的三个方面中的每一个方面的范围限定为健康和疾病两个范畴✓所有这三个方面在确定个人健康状态时所起的作用大体相同✓健康或有病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导致一种不断变化的状态✓由此产生的综合结果(健康状态)被看做是理想的类型。

理想的类型在现实中可能并不存在,但在被看做由强调典型行为的某些方面所形成的抽象观念时可能是有用的2.健康三维立方体模型(美)F.D.沃林斯基1 正常健康2 悲观3 社会方面不健康4 患有疑病症5 医学方面不健康6 长期受疾病折磨7 乐观8 严重疾病3.健康的三维立方体模型解说①(正常健康)三个方面都是健康的②(悲观)医学和社会学方面健康,而自己认为有病③(社会方面不健康)医学、心理方面健康,社会方面不健康④(患有疑病症)医学健康,心理和社会方面不健康⑤(医学方面不健康)心理和社会方面健康,医学不健康⑥(长期受疾病折磨)医学有病,心理接受疾病,社会健康⑦(乐观)医学、社会方面不健康,自认为心理健康⑧(严重疾病)医学、心理、社会学三个方面都不健康•形象的用图解说了健康状况的复杂性•在只有两种健康状况的模式中又分解出另外六种健康状况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优点•对8种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说明?•一种健康状况是如何实现向另一种健康状况的转换?•评估每一方面影响的加重对个人健康状况的作用?•三个方面健康状况彼此相互影响的过程?•8种健康状况与更大社会系统的关系?第四节亚健康一、什么是亚健康亚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状态”、“灰色状态”等称谓。

它的本质是不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前提下的健康问题或身体不适应问题。

亚健康与健康、疾病之间的关系:健康(15%)——轻度身心失调(25%-28%)——潜临床(30%-33%)——前临床(10%)——疾病(15%)•据世界卫生组织一项全球性调查结果表明,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患病的也只占20%,而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是一种动态过程,它永远不会停留在原有状态中,或者向疾病状态转化,这是自发的;或者向健康状态转化,这是需要自觉的,即需要付出代价与努力亚健康的成因✓体能透支过度的健康损害✓心理压力大,精神过于紧张的后果✓香港“巴士阿叔”的语录“你有压力,我有压力,未解决”及其意义✓“精英症”的启示✓个体对压力的应激反应(内因)亚健康的预防与矫治✓行为调整✓心理减压✓均衡营养,合理膳食✓中药调整亚健康状态自测量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