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新教材)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全套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苏教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整套教案(新教材)

苏教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整套教案(新教材)

【2019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并且充满各处。

科学探究目标●用简单的材料和方法分步操作,研究空气占据空间。

●运用相关知识,使用材料设计小实验。

科学态度目标●培养对于空气进行研究的兴趣。

●能按照要求进行合作探究,乐于交流表达。

●用实验现象做论据支持自己的观点,能基于事实的推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可以方便我们生活,比如,包装使用的泡沫空气垫。

【教学重难点】重点:按步骤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难点:将这些现象与空气占据空间的事实之间建立起一个逻辑联系,对实验现象进行基于事实的科学的解释。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水槽、透明硬塑料杯子、球针、纸巾、水、漂浮物(如塑料泡沫)、橡皮泥、吸管、塑料瓶、学生活动手册等,小组共用的擦拭用纸巾或毛巾。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教学过程】一、聚焦1.激发兴趣,引入主题。

提问:大家都知道,纸遇到水会变湿。

假如把纸团粘在杯子底部,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到水里。

里面的纸团会变湿吗?2.让学生预测杯底的纸团会不会被水打湿,并说出理由。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讨环节。

教师让学生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从中了解学生是否真正认同空气会占据空间,从而帮助学生完成对空气更全面的、更科学的认知建构。

二、探索1.实验方法的指导。

(1)在塑料杯底粘上一个纸团。

(2)在水槽的水面上撒一些漂浮物(如塑料泡沫),方便观察水位变化。

(3)把杯子慢慢地竖直倒扣在水里,观察实验现象。

纸团湿了吗?(4)在杯底扎一个小孔,用同样的方法再把杯子压入水中。

仔细观察,有什么变化?(5)用打气筒连着球针,从杯底的小孔向杯中打入一些空气。

空气能将水挤出杯子吗?特别提示:用纸巾或毛巾将杯子边缘的水擦干净后,再取出杯底的纸团。

2.阅读学生活动手册,了解记录方法。

3.学生完成实验后展示实验记录。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配套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配套教案(全册)

苏教版科学三上1.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苏教科学三上1.2《空气有质量吗》教案苏教科学三上1.3《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较快提高室内气温。

空气受冷向下流动,冷空气下降。

所以冷藏可以不加盖子。

根据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规律,结合下面的图,说一说大自然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地面上各个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就不同,各地的冷热程度也就不一样,温度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就形成风。

想一想,生活中还可以用哪些方法制造风?扇扇子、吹头发、吹风车、挤袋子等。

形成的原因。

课堂练习一、判断1.空气的流动是不会形成风的。

()2. 暖气片应该在房间的最上方。

()二、选择1.空气加热后会()。

A.上升B.下降C.没有变化2.受热的的空气比冷空气()。

A轻 B.重 C.没变化课堂巩固练习,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练习习惯,不断巩固所学。

作业布置回家自己做一只热气球或者孔明灯。

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的懂得:热空气向上运动;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冷热空气的对流形成风。

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

总结课堂内容,使学生加深理解。

板书 1.3热空气和冷空气热空气向上运动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冷热空气的对流苏教版科学三上2.1《土壤的成分》教案苏教版科学三上2.5《土壤的类型》教案苏教版科学三上2.6《肥沃的土壤》教案苏教版科学三上2.7《保护土壤》教案苏教版科学三上3.8《认识固体》教案苏教版科学三上3.9《认识液体》教案苏教版科学三上3.10 固体的混合与分离教案苏教版科学三上3.11 把盐放到在水里教案苏教版科学三上4.12河流与湖泊教案苏教版科学三上4.13地下水教案苏教版科学三上4.14 海洋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
单元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涉及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有:
1 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 理解科学是什么。

3 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2.能够想办法去寻求问题的答案。

科学知识:
1 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2 知道科学是什么,知道生活中出出有科学。

3 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4 知道有很多办法能使物体(纸鹦鹉、三角形和拱形纸片、铅笔)保持平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完整教案请浏览:。

2022-2023学年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技上册教案全册全套

2022-2023学年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技上册教案全册全套

2022-2023学年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技上册教案全册全套第一单元:人类和科技第一课:科技带给人类的改变教学目标1. 了解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改变;2. 掌握与科技有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3. 培养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准备1. 教材:《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技上册》第一单元;2. 多媒体设备;3. 教学图片和实物。

教学步骤导入(5分钟)使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现代科技产品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科技带给人类的改变和影响。

呈现(10分钟)1. 展示幻灯片,介绍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改变,包括通信、交通、医疗等方面;2. 通过展示实物或图片,让学生了解科技产品的外观和功能;3. 教师讲解与科技有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如电脑、手机、互联网等。

操练(15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自己生活中科技带来的改变进行交流;2. 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产出(10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对科技的了解和感受,写一篇短文;2. 学生可以描述科技带来的改变,或者分享自己对科技的看法和体验。

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鼓励学生多关注科技发展,培养对科技的兴趣和好奇心。

扩展活动1. 学生自行收集科技产品的图片,制作一张科技展示海报;2. 学生组织一次关于科技的小型展览,展示自己收集的科技产品。

第二课:科技的利与弊教学目标1. 分析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利与弊;2. 培养学生辨别科技利弊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技上册》第一单元;2. 多媒体设备;3. 图片和案例素材。

教学步骤导入(5分钟)教师使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科技产品的图片,引导学生去思考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利与弊。

呈现(10分钟)1. 展示幻灯片,介绍科技的利与弊,包括便利性、信息获取、社交等方面的好处和负面影响;2. 使用图片或案例素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探究(15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根据给定的问题或情境,分析科技的利与弊,并找出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和解释。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第一课时单元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涉及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有:1 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 理解科学是什么。

3 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2.能够想办法去寻求问题的答案。

科学知识:1 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2 知道科学是什么,知道生活中出出有科学。

3 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4 知道有很多办法能使物体(纸鹦鹉、三角形和拱形纸片、铅笔)保持平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2 想知道,爱提问。

3 体验初步的合作与交流。

4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做一位小科学家。

本单元的内容:1、科学是---单元教学概念图本单元试验课题: 1 科学是...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 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2 知道科学是什么,知道生活中出出有科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2 想知道,爱提问。

3 体验初步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材料:一张对折的纸条、铅笔、彩色笔等材料。

教学步骤2做一位小科学家教学目标:1.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2.知道有很多办法能使物体(纸鹦鹉、三角形和拱形纸片、铅笔)保持平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做一位小科学家。

教学材料:三角形、拱形硬纸片,晒衣夹子若干,铅笔(削好带尖的)或雪糕棒、一段金属丝(要柔软一点的,用手就能缠绕的)圆规、曲别针、各种颜色的卡纸(硬纸板)、剪刀。

教学步骤: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课题: 1 .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教学目标:.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并能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了解更多的植物种类,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了解当地的植物资源,能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能简单概括植物的共同特征。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2年春修订)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2年春修订)

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空气》的第1课,本单元学生将围绕水和空气的存在和特征开展探究。

本节课“空气占据空间吗”这个主要问题,包含了“什么叫占据空间”“怎样观察到空气是否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形状会变化吗”这三个小问题。

由于空气无色无味的特性,所以不能直接观察到它是否占据空间,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提供给学生丰富的体验活动,让学生逐渐感知空气占据空间的事实,并通过小活动,观察空气占据空间大小和形状的变化。

【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在低年级已经了解空气的存在及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因此空气对学生来讲是一种非常熟悉的物质。

本课带领学生认识空气不易察觉的性质——占据空间。

学生对“空间”这个词很陌生,更缺乏理解。

本课要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和“物体占据空间”的概念。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空气占据空间。

2.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可以改变,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科学探究目标1.会用实验证实空气占据空间和发现压缩空气具有弹性;2.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探究意识2.愿意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分享合作探究的乐趣,培养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压缩空气的用途。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空气占据空间;探究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难点:理解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教学准备】小组实验材料:气球2X6=12个,饮料瓶12个(6个完好,6个有洞的),透明塑料杯、纸巾、水槽、注射器24个、实验记录单6份、毛巾。

演示实验材料:一盒粉笔、一杯水,气球2个,饮料瓶2个,1套“流不下去的水装置”(小口瓶、烧杯、漏斗、橡皮泥)。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视频欣赏《乌鸦喝水》的动画片。

2.设问:故事中聪明的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到水的?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呢?3.生:……(乌鸦衔来许多小石子放入瓶中,瓶中的水面不断上升,于是它就喝到了水。

新苏教版(新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全套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新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全套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

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材分析】《空气占有空间吗》是三年级上册“认识空气”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是引导学生探究空气这种自然物质的起始课。

主要包括四个教学活动:第一,认识什么是占空间。

第二,通过三个活动验证空气能够像粉笔、水一样占据空间。

第三,探究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后的空气有弹性。

第四,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一年级时,学生通过学习已经对空气有了一些的认识:知道周围到处都有空气,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也知道了空杯子、空瓶子并不真正是空的,它们里面有空气等等的认知。

这节课通过指导他们用实验的方法,去研究它的性质,把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提升到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物质性质的层面。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空气要占据空间,空气能够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2.初步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科学探究:1.能用不同的试验方法,证明空气占有空间;2.能初步依照“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认知程序,进行关于空气的探究活动,做好简单的记录。

3.通过“玩注射器”的活动,认识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科学态度:1.培养尊重证据和按照科学认知程序进行科学探究的科学态度和习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压缩空气有关的技术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空气占据空间。

【教学难点】了解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气球、矿泉水瓶、大头针、大烧杯、小烧杯、锥形瓶、漏斗、注射器学生材料:纸、橡皮泥【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1.空气占据空间吗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2.空气有质量【教材分析】《空气有质量》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本课主要包括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运用平衡尺测气球里的空气是否有质量,给一侧的气球充气,将充了气的气球挂在原来的位置,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第二个活动是用电子秤称皮球里空气的质量,比较充气前和充气后电子秤显示的数字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第三个活动是科学家伽利略的实验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整套教案(新教材)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整套教案(新教材)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整套教案(新教材)【2019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空气能占据一定的空间。

科学探究目标1.学生通过教师指导,用纸团、塑料杯等材料和方法分步操作,进行观察,研究空气占据空间。

2.能运用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知识,用塑料瓶吹气球,并了解其原理。

科学态度目标1.能对空气能否占据空间表现出研究的兴趣。

2.能在教师指导下对空气是否占据空间进行合作探究,如实记录和描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了解“空气能占据空间”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空气能占据空间。

难点:能对空气占据空间这一事实作出科学的解释。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水槽、透明胶带、剪刀、透明塑料杯、球针、纸巾、水、打气筒、学生活动学习单,毛巾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塑料瓶一个、气球、课件。

【教学过程】一、聚焦问题,引出课题1.出示一张纸巾擦汗,然后揉成纸团,提问:如果把它扔到水里,会怎样?(预设:会湿)2.出示塑料杯,如果把纸团粘在杯子底部,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水要淹没杯底(PPT出示图片),里面的纸团会湿吗?(预设:会或不会)3.追问理由:你这样预测的理由是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观点。

4.引出疑问:杯底的纸团会不会湿呢?我们怎么来证明?(预设:通过实验)二、探索问题,解决矛盾(一)压杯入水1.实验操作指导: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杯底的纸团会不会湿,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PPT图文出示实验提示)。

(1)揉成纸团,粘在杯底(2)竖直倒扣,没过杯底(3)杯中水面,画线记录(4)拿起杯子,擦干观察(5)每人一遍,思考记录“空气能占据空间吗”学习单第组(一)压杯入水图2▲我会观察:①当把塑料杯压到水槽底部时,杯子里的水面有变化吗?请你在图1和图2的杯子中用线画出水面的位置。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表格式)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表格式)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执教教师:
课题:1、科学是……
主备教师:使用教师:
课题:2、做一位小科学家
主备教师:使用教师:
课题: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主备教师:使用教师:
课题:2、植物的不同与相同
主备教师:使用教师:
课题:3、动物的不同与相同
主备教师:使用教师:
课题:4、植物·动物·人
主备教师:使用教师:
课题:1、生命离不开水
主备教师:使用教师:
课题:2、观察水
主备教师:使用教师:
课题:3、神奇的水
主备教师:使用教师:
课题:4、地球上的水
主备教师:使用教师:
课题:1、常见材料
主备教师:使用教师:
四、合作学习
课题:2、纸
主备教师:使用教师:
课题:3、纺织材料
主备教师:使用教师:。

苏教版-2022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整套教学设计

苏教版-2022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整套教学设计

苏教版-2022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整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2022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整套教学设计,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生活实际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自然界、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科学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活泼好动,善于模仿。

但部分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较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学习程度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全体学生,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教材中所涉及的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等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教材中所涉及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实验法: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情境教学: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学参考书。

2.实验器材:如显微镜、试管、酒精灯等。

3.教学课件、教学素材。

4.学生分组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科学小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展示课件等方式,向学生呈现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单元教案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单元教案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单元教案单元一:太阳和地球1. 教学目标- 了解太阳是地球的日光源,它对地球的影响- 掌握太阳和地球的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它们的特征- 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并能够简单解释这些运动的意义- 认识太阳能对地球上的生物和自然环境的重要性2. 教学内容- 太阳和地球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太阳的光线和热能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3.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太阳是地球的日光源,了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含义及意义4. 教学过程4.1 导入- 导入太阳和地球的概念,在黑板上画出简单的太阳和地球形状,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4.2 探究太阳的影响- 通过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太阳的光线和热能对地球的影响,如日光可以照亮地球、提供生物生长所需的能量等。

4.3 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通过教师讲解和图示,向学生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解释它们的含义及意义。

与学生一起进行简单实验,模拟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加深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4.4 总结归纳- 帮助学生总结太阳和地球的特征和影响,以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的意义。

5. 拓展延伸活动- 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太阳和地球的小实验,体验太阳光的照射和热能的感受。

- 带领学生观察日落和夜空中的星星,引发对太阳和地球运动的思考和好奇。

6. 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研究,我们了解了太阳是地球的日光源,它对地球的影响。

我们还研究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以及它们的意义。

7. 作业布置布置学生完成相关的阅读和练题目,巩固对本课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8. 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提高学生对太阳和地球的认知和理解。

教学目标基本达到,学生的参与程度较高,但对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的概念还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深化。

在拓展延伸活动中,可以增加一些观察和实践的环节,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亲身感受。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记录和分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我们的身体第1课:认识我们的身体第2课:眼睛和耳朵第3课:手和脚2.第二单元:植物第4课:认识植物第5课:种子的秘密第6课:植物的生长3.第三单元:动物第7课:动物的家第8课:动物的食物第9课:动物的行为4.第四单元:天气和季节第10课:天气的变化第11课:季节的变化第12课:气候的影响5.第五单元:水和水的故事第13课:水的三态第14课:水的循环第15课:水的作用6.第六单元:有用的材料第16课:认识材料第17课:材料的用途第18课:材料的性质三、教学过程1.第一单元:我们的身体(1)第1课:认识我们的身体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身体,了解身体的基本构造。

通过游戏让学生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

讲解身体各个部位的作用。

(2)第2课:眼睛和耳朵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观察眼睛和耳朵的构造。

讲解眼睛和耳朵的作用。

进行视力、听力测试,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视力、听力状况。

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手和脚的构造。

讲解手和脚的作用。

进行手和脚的协调性测试。

2.第二单元:植物(4)第4课:认识植物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形态。

讲解植物的基本构造。

介绍植物的生长环境。

(5)第5课:种子的秘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观察种子。

讲解种子的构造和作用。

进行种子发芽实验。

(6)第6课:植物的生长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讲解植物生长的条件。

进行植物生长实验。

3.第三单元:动物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家。

讲解动物的家对动物生活的作用。

进行动物家的模型制作。

(8)第8课:动物的食物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食物。

讲解动物的食物来源和食物链。

进行动物食物的实验。

(9)第9课:动物的行为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行为。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六、课后作业
1.观察周围的生活,看一看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空气是占据空间的。
2.观察生活中压缩空气运用的例子。
板 书
设 计
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1、空气占据空间吗空气可以被压缩
运用广泛
课 题
2、空气有质量吗
执教者
日期
教学目标
1.用悬吊小木棍做气球平衡实验,判断空气是有质量的。
2.用电子天平分别测量回形针等物体和皮球里空气的质量,来证明空气像其他物体一样有质量。
4.板书课题:2.空气有质量吗
二、活动一:气球平衡实验,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1.教师引导:我们怎样才能证明周围的空气有没有质量呢?下面我们就用悬吊小木棍来做气球平衡实验,看一看空气是否有质量?
2.出示课本中的实验操作图及实验步骤,引导学生读一读,了解本次实验的材料方法、步骤、实验的注意点。
实验材料:气球支架、小木棍、打气筒。
四、空气能被压缩吗
1.教师引导:空气都占据一定的空间,那么空气可以被压缩吗?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2.实验:挤压注射器里的空气。
出示课本中的实验操作图及实验步骤。
学生看一看操作图,并读一读实验步骤,了解实验的材料、方法以及注意点。
全班交流
实验材料:注射器、橡皮、小泡沫。
教师特别引导学生注意实验中的注意点。
空气压缩在我们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大家阅读课本中的一些例子。
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出示这些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充气城堡、射钉枪、足球、喷水壶、轮胎、充气床垫。
引导学生挑选自己熟悉的,说一说这些东西在使用时有什么感觉?比如说充气城堡、自行车、充气床垫、篮球、足球等等。
教师总结:是的,这些东西在使用时,给人的感觉就是很有弹性,这种很有弹性的感觉,就是空气被压缩的结果。其实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还有很广泛的运用。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设计.doc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设计.doc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 ( 上册 ) 全册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在“观察折叠小人”活动中能够有所发现,提出问题。

能够从琴纳和牛痘的故事中受到启发,知道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求问题解答的过程。

2、知道科学是什么。

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3、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想知道,爱提问。

教学准备:插图、琴纳和牛痘的故事。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是学生接触科学的第一课,对“科学”这一概念不能够深刻理解,只能获得表面意义上的理解,所以本课一开始用“当你听到‘科学’这个词时,你想到了什么”这个问题来激发学生去思考。

凭已有经验,学生会把科学和科学家联系起来,和自己无关。

教师这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来谈谈自己亲身的体验,学生很容易说出:由于好奇才做出这些事,这恰恰和科学家的工作十分相似。

课后应布置学生搜集更多科学家的研究故事,让学生从这些科学家的研究中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

本课谈科学是什么,应从外延上谈,而不是从内涵上去灌输,教学中不可要求学生谈什么是科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从这学期开始,我们将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科学”。

2、提问:你知道科学是什么吗 ?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了解科学是什么。

(1)、讨论“什么是科学?”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2)、引导学生看课本第 2 页插图,开阔一下视野。

(3)、提问:图上的人在做什么?让学生说一说插图的内容,教师适当地加以补充说明。

(4)、谈话:只有科学家那里才有科学吗?你有没有做过下面这些小朋友做的事情?(看书中图片)想一想,你为什么想做这些事情?(学生交流)(5)、师生小结: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2、琴纳和牛痘的故事。

(1)、可采取放录音故事、老师讲故事、学生自己阅读等不同方法让学生了解故事梗概。

(2)、提问: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琴纳是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医生。

在故事的开始部分,他有什么发现?(学生交流)(3)、正因为有了这个新发现,他想到并提出了什么问题?此后,他又分别做了些什么事情?(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提出问题——寻找可能的原因——做试验证明——试验成功了。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认识空气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目标1.理解空气是占据空间的,并且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

2.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3.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1.通过实验知道空气占据空间。

2.通过实验感受空气是可以被压缩的,并能举出生活中的实际例子。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课件ppt、凳子、烧杯、纸巾、水槽9个、橡皮泥一团、注射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游戏导入(PPT出示“抢凳子”游戏环节及相关规则)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做一个简单的小游戏,有哪位同学想上台参与呢?(抽调5名同学,摆上四个板凳,进行一轮游戏。

游戏时注意安全)根据时间来确定游戏的次数。

老师:我们把物体占的位置或地方叫做“占据空间”,举例:粉笔占据粉笔盒的空间,同学们和桌椅占据了教室的空间;一杯水装满了杯子,占据了空间……(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占据空间的现象)总结: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空气占据空间吗”这个话题。

(板书课题:空气占据空间吗)二、教学过程(一)引出问题:《乌鸦喝水》的故事中,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呢?我们已经知道空气确实存在,那么他能不能像水、粉笔、石头等物体那样占据空间呢?(由于空气是无色无味的物质,判断它能否占据空间,我们最好通过实验来观察。

)(二)实验探究一:1.出示透明玻璃杯:它里面有什么?(空气)2.教师演示实验,老师做大家要仔细看哦!边演示边讲述操作要求:(1)将纸巾揉成团,塞到杯子底部,不能掉下来;(2)将杯子轻轻地竖直倒扣下去一直压到底,不能松手,再轻轻地将杯子从水中拿出来,杯口朝下;(3)用桌上的毛巾将杯子先擦干后,取出纸看看有没有湿。

老师先不公布实验结果,学生猜测:杯中的纸巾会不会被水浸湿?3.分组实验。

4.小组汇报:在刚才的活动中你们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还有哪个小组想补充?同时老师公布刚才试验结果让大家共同见证。

苏教版科学三上全册优秀教案设计【精品教案】.docx

苏教版科学三上全册优秀教案设计【精品教案】.docx

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单元分析木单元教学内容涉及到课程标准的相关耍求有: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捉出问题。

2理解科学是什么。

3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2.能够想办法去寻求问题的答案。

科学知识:1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冇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2知道科学是什么,知道生活中出出有科学。

3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4知道有很多办法能使物体(纸鹦鹉、三角形和拱形纸片、铅笔)保持平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2想知道,爱提问。

3体验初步的合作与交流。

4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做一位小科学家。

本单元的内容:1、科学是---2、做一位小科学家单元教学概念图本单元试验课题:1科学是.......课程标准: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理解科学是什么。

3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教学目的:科学知识1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2知道科学是什么,知道生活屮出出冇科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2想知道,爱提问。

3休验初步的合作与交流。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能说出科学探究的步骤。

•喜欢上科学课。

•知道什么是“科学”。

•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学生不能说出什么是科学。

层次2:学生能够说出科学探究的步骤。

层次3:学生能将我们的探究活动与科学家的工作联系在一起。

探究能力:层次1:对周围的事物不感兴趣。

层次2:对周围的事物感到好奇,但不会积极寻找原因。

层次3: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初步的交流与合作。

教学材料:一张对折的纸条、铅笔、彩色笔等材料。

教学步!课题:2、做一位小科学家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1・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2・能够想办法去寻求问题的答案。

科学知识1・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空气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新版)苏教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空气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新版)苏教版

1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目标1.知道空气占据空间。

2.知道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可以变化(被压缩和扩张)的。

3.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

4.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

5.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6.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空气占据空间。

【教学难点】解释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变化的。

◆课前准备去底的塑料瓶9个、纸巾、水槽9个、锥形瓶、吸管(玻璃管)、橡皮泥一团、注射器9个、毛巾、盒装奶、蜡烛、火柴、大烧杯。

◆教学过程一、课前游戏,活跃气氛【抢凳子】请位两位同学上来,取一个小纸箱,让一名同学蹲到里面,让另一个同学再蹲进去,另一个同学蹲不进去,说一说这是为什么,说明什么?空间学生做游戏。

你为什么没有蹲到里面去?——自己想蹲的空间被同学占领了,自己就被挤出来了。

我们把物体占的位置或地方叫做“占据空间”。

【板书】占据空间【举例】粉笔占据粉笔盒的空间,同学们和桌椅占据了教室的空间二、空气占据空间吗活动一:提出问题进行猜测【儿歌引入,激发兴趣】同学们,喜欢听儿歌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乌鸦喝水》,下面我们一起来听这首儿歌,并思考:聪明的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到水的?播放儿歌,师生同看。

【教师提问】儿歌听完了,哪位同学回答一下,聪明的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到水的?【学生回答】【老师小结】石子有一定的体积,扔下去的时候,小石子占据了水的位置(空间),所以水没位置了,就升上来了。

【教师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空气确实存在,那么它能不能像水、石头等物体那样占据空间呢?(由于空气是无色无味的物质,判断它能否占据空间,我们最好通过实验来观察。

)【教师提问】认为能的请举手,(老师巡视一下)出现了不同的观点,到底谁的观点是正确的呢?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一定会得到满意的答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空气占据空间吗》(板书课题)活动二:验证空气占据空间——吹气挤水实验【教师活动】(出示盛有大半瓶水的锥形瓶、吸管、橡皮泥、)同学们请看:这是一个盛有一定量水的锥形瓶,现在旁边没有石子,只有2根吸管、一块橡皮泥,你能不能利用空气,将水从瓶子里挤出来呢?(同时操作课件)【教师提问】老师提示一下:平时我们是怎么喝牛奶的?(出示盒装牛奶,带管子的)(用管子吸)用吸的办法能让奶漫上来,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经历,不小心一用力吹发生什么了呢?(预设:奶会溢出来),我们能不能设计一个方案利用空气将锥形瓶中的水挤出来呢?在小组内讨论一下,橡皮泥怎么用?吸管怎么放?我们比比哪组的设计更科学更合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材分析】《空气占有空间吗》是三年级上册“认识空气”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是引导学生探究空气这种自然物质的起始课。

主要包括四个教学活动:第一,认识什么是占空间。

第二,通过三个活动验证空气能够像粉笔、水一样占据空间。

第三,探究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后的空气有弹性。

第四,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一年级时,学生通过学习已经对空气有了一些的认识:知道周围到处都有空气,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也知道了空杯子、空瓶子并不真正是空的,它们里面有空气等等的认知。

这节课通过指导他们用实验的方法,去研究它的性质,把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提升到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物质性质的层面。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空气要占据空间,空气能够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2.初步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科学探究:1.能用不同的试验方法,证明空气占有空间;2.能初步依照“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认知程序,进行关于空气的探究活动,做好简单的记录。

3.通过“玩注射器”的活动,认识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科学态度:1.培养尊重证据和按照科学认知程序进行科学探究的科学态度和习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压缩空气有关的技术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空气占据空间。

【教学难点】了解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气球、矿泉水瓶、大头针、大烧杯、小烧杯、锥形瓶、漏斗、注射器学生材料:纸、橡皮泥【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故事导入新课1.今天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几个小朋友在踢球,一不小心,球掉进了一个大树洞里,树洞很深,洞口又很小,球拿不出来了。

(这时,将准备好的小球放进锥形瓶里)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帮他们吗?2.学生汇报:用水3.教师边演示边讲解:随着老师将水倒入到锥形瓶中,我们发现“水将瓶子里的空间一点一点的占满了,小球就出来了”“此时瓶子满了,如果老师继续往里面倒水,可以吗?为什么?”“是的,瓶子里的空间被水占满了。

所以,我们说:水可以占据空间”4.(将锥形瓶里的水倒掉)提问:“仔细观察,此时瓶子里还有东西吗?”5.学生汇报:有,空气6.揭示课题:那空气会不会像水一样占据空间呢?[设计意图:利用一个童年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用“水占满了树洞的空间”引出本科要研究的问题“空气占据空间吗?” ]二、操作与探究(一)烧杯底部的纸团会湿吗?1.演示讲解实验过程,提问:把小烧杯口向下竖直的扣到水里,并完全浸入水中,纸会不会湿?猜一猜并说出理由。

2.师:结果会是什么样的呢?你来试一试!学生活动3.师:说一说,你的纸湿没湿?为什么?生:纸没湿,因为空气有占据空间的性质,杯子里面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空气跑不出来,水就进不去,所以纸团不会湿。

4.师:如果将杯子慢慢倾斜,会看到什么现象?松开手以后呢?生:将杯子慢慢倾斜,会看到气泡,松开手以后纸就会湿。

5.师:是不是像我们同学猜的这样呢,我们再来试一试。

学生活动6.师: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生:将杯子慢慢倾斜,会看到气泡,松开手以后纸就湿了。

7.师:为什么?生:将杯子慢慢倾斜,会看到从杯口冒出气泡,那是空气跑出来了,说明空气比水轻,杯子里空气占据的空间一让出来,水就进入杯子,纸团就变湿了。

8.师生小结:通过这个实验你知道了什么?(第一次把杯子往水中压时,纸团没有湿,是因为杯子里面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空气跑不出来,水就进不去,因此纸团不会湿。

第二次把杯子压入水底后,将杯子慢慢倾斜,会看到从杯口冒出气泡,那是空气跑出来了,说明空气比水轻,杯子里空气占据的空间一让出来,水就进入杯子,纸团就变湿了。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师生双方共同建构了“空气占据空间”的操作性定义:引领学生借助可见介水,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观察到空气不仅存在,并目还占据间能流动。

同时使学生感受一种新的科学探究方法,即借助不可见物质对可见物质的扰动来研究不可见的物质 ,学生通过做这个发不仅亲眼看到了空气和它的流动,而且能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这种学方法的魅力。

](二)漏斗的秘密(空气占据空间的应用)1.出示小视频(在老师小的时候,一些常用的调料,类似油呀,醋呀、酱油等等,都是散装的,当需要的时候,我们就自己带着空瓶子去商店里买,这个过程就是打油、打醋。

在打油、打醋的过程中,有一个很神奇的现象,你能试着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释一下吗?)2.师提问:你能试着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释一下吗?3.实验验证:师出示有橡胶塞的漏斗,提问:向漏斗里倒水,水会流到锥形瓶中吗?为什么?4.小组讨论、汇报。

生:水不会流到锥形瓶里,因为空气将锥形瓶里的空间站满了,锥形瓶的口又被橡皮泥堵死了,空气出不去,所以水进不来。

5.教师演示,追问:为什么水流不到锥形瓶中?生:水不会流到锥形瓶里,因为空气将锥形瓶里的空间站满了,锥形瓶的口又被橡皮泥堵死了,空气出不去,所以水进不来。

6.师:有办法使水流进去吗?为什么这样做?生:把橡皮泥拿开,这样就可以使锥形瓶里面的空气可以从锥形瓶的口流出来,水就可以流进锥形瓶里了。

师:为什么有一点点的水流进了锥形瓶里呢?我们继续研究。

[设计意图:用生活中的小事例引导学生用科学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 三、吹气球比赛1.出示图片:“猜猜谁会赢?”(小个子同学只是一个气球,大个子同学用的是气球口套住矿泉水瓶的气球)2.提问:为什么大个子的气球吹不大?学生讨论、汇报。

3.小结:空气占据空间。

4.想一想,你有什么办法能让瓶子里的气球吹大吗?学生汇报想法,实践、汇报。

5.小结:(1)空气占据空间。

(2)空气可以流动,把瓶子里的空间让出来,气球就可以被吹大了)[设计意图:占据空间是空气的一个重要性质,利用学生平时就喜欢玩的气球这一研究材料,通过吹一吹,议一议等活动,在经历了假想,实验,推论这一系列的过程后,充分验证了空气占据空间这一性质。

]四、探究“空气可以被压缩”1.师追问(过渡)为什么瓶子里的气球会有一点点变大呢?我们来做下一个实验。

2.出示注射器师:将抽满空气注射器口用橡皮堵住,然后用力推活塞,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如果这是我再松开推活塞的手,活塞会怎样呢?学生活动,汇报。

3.师生共同小结:注射器里的空气长度变短,说明空气是可以被压缩的;松开推活塞的手后,活塞被空气推出,说明压缩空气有弹力。

4.师:试着说说“漏斗的秘密”活动中为什么会有一点点的水流进了锥形瓶里?瓶子里的气球为什么会有一点点变大呢?学生讨论、汇报5.小结:漏斗里装满了水,由于水的重力,将锥形瓶里的空气给压缩了一点点,所以有一点点水会进入到锥形瓶里。

瓶子里的空气被压缩了一点点,所以气球只会有一点点变大。

[设计意图:借助注射器内空气柱长短的变化使学生能够直观的建构“空气是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的活动概念。

]五、运用与拓展师:压缩空气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出示课件)你还知道压缩空气有哪些用途吗?[设计意图:把“空气是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这一知识迁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观看各种充气拱门、车胎打气,体会到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这一性质在我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去探究空气的欲望,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板书设计】1.空气占据空间吗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2.空气有质量【教材分析】《空气有质量》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本课主要包括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运用平衡尺测气球里的空气是否有质量,给一侧的气球充气,将充了气的气球挂在原来的位置,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第二个活动是用电子秤称皮球里空气的质量,比较充气前和充气后电子秤显示的数字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第三个活动是科学家伽利略的实验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教材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出发,设计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知新知识。

【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上册《认识空气》一课中了解空气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的相关知识。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数学课上学习了“克”,知道了克的概念和1克有多重。

本课时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水平上设计的,着眼于学生发展最近区,设计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够通过自己的实践得到的知识。

【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1.学生能够感知空气是有质量的,但是质量很轻。

2.能用电子秤测出皮球里空气的质量。

二、科学探究:1.通过观察、比较简易平衡尺的变化,发现空气有质量。

2.通过测量得到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得知空气质量很轻。

三、科学态度:1.学生能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对空气是否有质量产生探究兴趣。

2.敢于尝试运用多种方式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

3.能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分工合作、彼此分享交流、接纳别人的意见。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通过阅读伽利略的相关资料,感受科学家为人类做出的贡献。

【教学重点】知道并能设计实验证明空气有质量。

【教学难点】设计多种实验,重复验证知道空气有质量。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视频,回形针学生材料:透明的塑料袋,石头、1升的矿泉水、气球,绳子,铁架台,木棍,打气筒、皮球、电子秤、记录表【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出示分别装有石头、1升的矿泉水和空气的塑料袋,每个塑料袋贴上标签)1.教师:孩子们,老师准备了3个塑料袋,里面都装了什么?1号石头、2号矿泉水、3号空气(将石头和矿泉水拿出来让学生掂一掂)2.师:掂一掂,你有什么感受?他们的什么不一样?3.师:科学上称为质量。

4.师:你们能将3号袋里的空气拿出来掂一掂吗?(不能)5.师:我们的周围充满了空气,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想要抓住空气需要借助容器。

6.师:石头和矿泉水有质量,那空气有质量吗?师:猜一猜,说出你的理由。

7.师:谁的猜测是正确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空气是否有质量。

(板书课题,在旁边贴一个问号)[设计意图:利用实物,让学生感知物体有质量,引出课题,激发学生探究空气有质量的欲望。

] 二、感知空气有质量1.师:现在我们来设计一个实验,探究空气有没有质量?师:这里有一些材料,请同学来介绍一下。

(介绍材料)学生介绍,师重点介绍简易平衡尺。

2.师:这个装置叫简易平衡尺。

主干是铁架台,上面有一根木棍,木棍的两端可以挂物体。

和跷跷板的原理一样,重一端向下倾斜,轻的一端向上翘起。

在使用前要使平衡尺保持水平,没有保持平衡,可以使用调节螺帽。

3.师:孩子们,猜一猜这2个气球是用来干嘛的?(装空气)4.师:你们怎样把空气装进去?(将气球充大)5.师:我们要用打气筒给气球充大自然中的空气,不要用嘴吹。

而且不要把气充得太足,以免气球爆炸。

我们做实验,一定要注意安全。

6.师:你们是想2个都装,还是只装一个,为什么?第一种:只装一个,装了空气的气球比没有装空气的气球重7.师:怎样来验证装了空气的气球比没有装空气的气球重,你们有好方法吗?(学生思考)8.师:现在我们将这两个气球挂在平衡尺的两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