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起源的秘密
鸟类的起源是什么
鸟类的起源是什么鸟类(Aves):脊椎动物亚门的一纲。
体均被羽,恒温,卵生,胚胎外有羊膜。
那么,鸟类的起源是什么?鸟类的化石要比其它脊椎动物都要少,对鸟类的起源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
关于鸟类的起源主要有槽齿类起源说,恐龙起源说和鳄类的姊妹群说三种,其中槽齿类起源说和恐龙起源说在最近争论的比较激烈。
近年新发现的化石特别是在中国辽西发现的一系列化石再一次挑起鸟类的起源的争论,但是要想得到确切尚需要更多化石的发现。
有关鸟类的起源和演化以及史前鸟类不是本专题的主要内容,这里只是略微提及。
1996年在辽西发现的中华龙鸟(Sinosauropteryx)被认为是恐龙起源说的证据。
身披“羽毛”的中华龙鸟明显具有小型兽脚类恐龙的特点,被当作是最原始的鸟类。
但多数学者认为中华龙鸟只是长有“羽毛”的兽脚类恐龙,与美颌龙相似,其“羽毛”与真正鸟类的羽毛也并不相同,而且中华龙鸟出现得比较晚,并不是鸟类的祖先。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1991年北美发现的原鸟(Protoaris),原鸟生活于晚三叠世,比中华龙鸟和始祖鸟都要早几千万年。
如果原鸟确实是鸟类,则鸟类几乎与恐龙同时出现,鸟类与恐龙共同起源于槽齿类,从而支持了槽齿类起源说,但很多人认为原鸟是一种特殊的槽齿类而不是鸟类。
古鸟亚纲的始祖鸟(Archaeopteryx)是最古老的确切的鸟类,其化石非常稀少,至今只发现了七块。
始祖鸟的第一块化石公布于1861年,只有一根羽毛;第二块化石也公布于1861年,基本完整;第三块化石发现于1877年,是最完整的一块化石,也就是书上常常见到的那块,这块化石曾被认为是另外一种鸟,命名为原鸟(Archaeornis),后被认为就是始祖鸟;第四块化石发现于1956年;第五块化石发现于1855年,原被误认为翼龙,1970年更正为始祖鸟;第六块化石发现于1951年,原被误认为小型兽脚类恐龙,1973年更正为始祖鸟;第七块化石发现于1987年。
中国的辽西是中生代鸟类的最大产地,其化石的丰富举世无双。
鸟儿的资料介绍_鸟的简单资料介绍
鸟儿的资料介绍_鸟的简单资料介绍鸟,又称作鸟儿。
鸟的种类很多,在脊椎动物中仅次于鱼类.全世界为人所知的鸟类一共有9,000多种,光中国就记录有1,300多种,其中不乏中国特有鸟种。
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鸟的简单资料介绍,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鸟的简单资料介绍鸟类起源的研究,经过了主要这样的一些阶段。
1868年,赫胥黎提出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
赫胥黎是英国著名的一个生物学家,也是达尔文进化论的坚定支持者,同时他也是首先提出鸟类起源于恐龙学说的一位学者。
到了1927年,丹麦古生物学家海尔曼在他1927年发表了一本非常经典的著作《鸟类的起源》书中提出,鸟和恐龙虽然十分相似,但恐龙因为已经十分特化,所以鸟类可能不会从恐龙直接起源,而是和恐龙有一种共同的祖先,这就是槽齿类。
所谓槽齿类,就是说比恐龙更加原始的一种化石类群,这个类群被认为是产生了恐龙、鸟类、鳄鱼等现代一些主要的脊椎动物大的类群,它出现的时代可能会更早一点,比侏罗纪、白垩纪还要早的三叠纪出现。
这种学说从提出来以后,一直盛行了大概有半个世纪。
从1973~1985年,恐龙起源说再次复兴。
学者在研究脊椎动物化石的时候,发现有一块被鉴定成翼龙的化石具有羽毛,进而找到了另外一件始祖鸟化石。
这种偶然的发现,使学者将鸟类和恐龙的关系连接到了一起。
1986年一直到2013年,恐龙起源学说不断盛行,越来越多的化石证据支持了这样的一种假说。
来自于中国的带毛的恐龙,如中华龙鸟是第一个身上保存真正的分叉羽毛的恐龙化石。
该化石的发现,引起了国际古生物学界很大的轰动,被认为是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学说最重要最新的证据。
甚至有学者提出恐龙没有灭绝,我们所见到的现生的鸟类都是恐龙,生活在南美的蜂鸟当然就自然而然成为最小的恐龙。
鸟类的起源是复杂的问题,当更多证据被发现后,或许还有其他的解读(普遍认为,中华龙鸟是鸟类最早的祖先,不过中华龙鸟还不是鸟,仍然属于恐龙的一种)。
简述鸟类的起源
简述鸟类的起源鸟类是脊椎动物中的一种,是羽翼动物的代表。
它们赖以飞行的特殊构造,让它们成为自然世界中最独特和多样化的动物之一。
然而,鸟类的起源和进化历程一直是一个谜。
在生命起源的时代,早期群体生物的进化后代显然是一只具备了丰富特征和功能的动物,比如我们现在所说的“祖先”。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群体逐渐分化,发展为不同的物种。
这其中的一支发展变异的物种,就是鸟类的起源。
鸟类的起源始于3.5亿年前的古生代,彼时的地球还是静态而单调的,大陆还没有形成,植被也很少。
大约在2.5亿年前,早期爬行动物已经形成。
这些动物逐渐演化为鳄鱼、蜥蜴和蛇等现代爬行动物,而最终也进化成了今日的哺乳动物和鸟类。
关于鸟类的起源,学界存在两种主要观点:一种认为鸟类是独立进化的,另一种则认为鸟类源于某类爬行动物。
但大多数科学家都同意,鸟类的进化方式是基于模拟的,这种模拟不仅体现在其特殊的骨骼结构和羽毛等方面,还体现在其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繁殖和行为机制等方面。
进化过程中,轻盈的鸟类逐渐失去了肌肉,体形变得更灵活;同时,它们也进化出了呼吸器官,这使它们能在飞行中快速获取氧气。
它们的体温也比哺乳动物更高,这使得它们的代谢率更高,能更轻松地实现飞行。
同时,羽毛也是鸟类独有的特征。
羽毛不仅能帮助鸟类飞行,还能保持身体温度和吸收荷尔蒙等功能。
羽毛的起源尚不明确,但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这是由爬行动物的鳞片衍生出来的。
总的来说,鸟类的起源和进化历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不同的学说和证据都证明了其中的不同方面。
但无论如何,鸟类已经成为自然界中最神奇和多样化的动物之一,它们的独特构造和生物特征长期以来都吸引了科学家的关注和研究。
鸟类的进化与起源
鸟类的起源与进化现存的鸟类有27目170科9000种,众多的鸟类从何而来鸟类学家一直在苦苦探寻。
100多年前,德国生物学家,在巴伐利亚采石场发掘出,侏罗纪石灰岩层带羽毛的动物化石。
按地质年代推算约有一亿五千万年。
从骨骼化石判断与爬行类似,嘴里有牙齿,但覆盖羽毛的翅膀有三个爪,长尾巴上也有羽毛,具有爬行类与鸟类的双重特征,被科学家命名为始祖鸟。
据古生物学家推断,鸟的祖先是一种小型的恐龙羽齿龙,口嘴龙进化而来。
恐龙是冷血动物,行动受到温度的限制,小型的羽齿龙,口嘴龙,为了适应生存环境,小型恐龙基因发生突变,身上的角蛋白鳞片纤维化羽化,形成很好的羽毛保温层,体温调节功能也日趋完善,羽齿龙,口嘴龙,变成温血动物的鸟龙,行动不再受温度限制,覆盖的羽毛使羽齿龙口嘴龙从爬行动物中脱颖而出,这是鸟类进化史上的重大转折。
为了逃避天敌鸟龙基因突变,前肢上特化的羽毛变成短小的翅膀,但还不能真正的飞翔,逃避敌害可振翅飞跑加快速度,爬树时翅膀可助力和保持平衡,从树上转移时可滑翔很远的距离。
在北美洲发现了黄昏鸟,鱼鸟的化石。
前些年辽宁的北票地区,发现不少的鸟类的化石,被命名为中华龙鸟。
地质年代较始祖鸟要晚几十万年。
为了适应飞行减轻头部重量,基因突变始祖鸟的牙齿已经消失,嘴变成角质的鸟喙,翅膀的羽毛也变长,有了近距离的飞行能力。
鸟类适应性进化的过程中,一部分放弃飞行的鸟类,体型向大型化发展,体长2-3米,如恐鸟,隆鸟,营穴鸟等属古鸟目,由于不适应气候环境变化,是已灭绝的种类。
现存的大型鸟类如鸵鸟,鸸鹋,食火鸟,美洲鸵鸟等,靠隐藏和快速奔跑存活下来。
绝大部分鸟类的体型,向小型化发展,为适应飞行,胸骨向外凸起形成龙骨,强大的肌肉群附着在上面,给扇翅提供动力,为了减轻体重,长尾骨退化变短成综骨,指骨由4个变成1个(还有1个残留的退化指骨)鸟类的腿骨臂骨等的内部是空的,呈格子状支架,重量轻且坚固。
为了适应飞行,很多生理功能也发生适应性的改变。
了解鸟类的生活:生物知识点
了解鸟类的生活:生物知识点鸟类是令人着迷的生物,它们有着各种不同的形态、习性和生活方式,是自然界中美丽多彩的一道风景线。
如果你对鸟类的生活感到好奇,那么让我们来了解一些有趣的生物知识点吧!鸟类的起源和演化鸟类是恐龙的后代,起源于约1.5亿年前的侏罗纪时期。
最早的鸟类是无齿鸟,后来演化成带牙齿的鸟类,再到现代的鸟类。
现在地球上共有约1万种鸟类,它们分布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从极地到热带、从海洋到陆地都有不同的鸟类栖息。
鸟类的形态和结构鸟类的形态各异,但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有羽毛、有翅膀、有喙和脚。
羽毛对鸟类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可以让鸟类保持体温、起到保护作用、可以帮助鸟类飞行或者游泳等等。
鸟类的翅膀是由羽毛和骨骼构成的,可以帮助它们在空中飞翔。
鸟类具有很强的飞行能力,一些鸟类甚至可以长时间飞行上千公里,不停歇地飞行数天。
鸟类的食性鸟类的食性多样,包括肉食、草食和杂食三种类型。
肉食鸟类以猎捕其他动物为主,包括鹰、鹫、隼等等;草食鸟类以食用植物为主,并且它们的嘴和胃都适应了植物性食物,如鸽子、鹤等;杂食鸟类既吃肉类也吃植物,如鸭子、鸟嘴兽等等。
鸟类的繁殖和保育鸟类的繁殖方式多样,有的鸟类是单配偶制,如鸽子;有的鸟类是多配偶制,如鸵鸟;还有一些鸟类是同性恋,例如企鹅。
鸟类的繁殖过程中,雌鸟在体内孵育蛋,母鸟和父鸟会共同照顾孵化出来的幼鸟。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许多鸟类正处于濒危状态,需要我们共同保护。
总结鸟类是自然界中很特别的一种动物,它们有着令人惊叹的形态、习性和生活方式。
了解这些有趣的生物知识点,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保护它们,也可以让我们在自然中更好地享受和欣赏它们的美丽。
【高中生物】鸟类由恐龙进化而来的九大证据
【高中生物】鸟类由恐龙进化而来的九大证据据国外媒体报道,在古生物学界,鸟类和恐龙起源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
经过长期的争论,科学家们逐渐认同鸟类和恐龙属于同一个祖先,鸟类起源于一种能够快速奔跑的小型肉食类恐龙。
以下是鸟类从恐龙进化而来的九条证据:1、始祖鸟具有典型的恐龙特征始祖鸟是已知最古老的鸟类祖先。
十九世纪中旬,科学家们首次发现了大约1亿5000万年前居住在德国巴伐利亚的石灰岩层中的始祖鸟化石。
近年来,古生物学家发掘了更多始祖鸟化石,部分证明始祖鸟与食肉兽脚类动物关系密切,支持鸟类起源于恐龙的理论。
出土的化石表明,始祖鸟的脚与现代鸟类非常不同,更接近兽脚类恐龙。
最明显的特征是它的第二个脚趾可能会过度拉伸,这几乎与小猛禽和鸟足类恐龙的脚一样;此外,始祖鸟的第一个脚趾向内生长,不像鸟类的脚趾那样伸展,但有点像人类手掌的拇指;此外,它的颌骨向四面八方辐射和生长,具有明显的兽脚类恐龙遗传特征。
科学家说,这些化石不仅表明鸟类起源于兽脚亚目恐龙,而且始祖鸟没有像现代鸟类那样能爬上树枝的脚趾,因此不会栖息在树枝上。
始祖鸟与其说是一种鸟类,不如说是一种兽脚类恐龙,比如迅猛龙和害怕爪子。
2、恐龙蛋化石与鸟蛋非常相似考古学家从一个雌性恐龙化石中发现了两个鸟蛋状的恐龙蛋。
兽脚类食肉恐龙一次能产两个蛋,介于原始爬行动物和鸟类之间。
考古学家认为这些蛋是兽脚目食肉恐龙产下的,包括著名的霸王龙。
此外,考古学家还认为,产下这些蛋的恐龙的祖先可能是鸟类。
事实上,新发现的恐龙蛋可能是一些小型恐龙鸟产下的,它们生活在恐龙向鸟类进化的关键时期。
法国考古学家布菲顿说,这些蛋壳显示出恐龙和鸟类的混合特征。
它们是由一些开始进化为鸟类的恐龙产生的,这些小型兽脚类食肉恐龙与鸟类非常相似,最有可能产生这些蛋。
这些恐龙与同时期化石中的一些有羽毛的恐龙相似,但它们要小得多。
3、恐龙和鸟一样由雄性守巢孵卵一些食肉恐龙,如图中受伤的牙齿恐龙,将由它们的父亲负责保护巢穴和孵化蛋,就像一些现代鸟类一样。
鸟类的演化与物种形成
鸟类的演化与物种形成鸟类是地球上独特而又美丽的生物群体,它们以其多样的形态和优雅的飞翔姿态吸引了众多生物学家的研究兴趣。
鸟类的演化历程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既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也与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等因素紧密相联。
本文将以演化论的角度,探讨鸟类的演化及物种形成过程。
一、鸟类起源鸟类起源于恐龙时代的侏罗纪晚期,当时的地球上充满了各种奇特的生物。
根据化石记录和遗传研究,科学家们普遍认为,鸟类与恐龙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
事实上,鸟类具有许多与恐龙类似的特征,如有羽毛、骨内空化等。
二、鸟类的进化过程1. 羽毛的演化:羽毛是鸟类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
羽毛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恐龙晚期的爬行动物。
最初的羽毛可能是由角质鳞片向外延伸发展而来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角质鳞片逐渐演变成了具有空腔结构的羽状物,为鸟类提供了保暖、飞行和交配装饰等功能。
2. 骨骼的改变:鸟类的骨骼结构明显不同于恐龙和其他爬行动物。
鸟类骨骼轻盈且有空腔,能够减轻自身重量,有利于飞行。
此外,鸟类的前肢经过演化成翅膀,成为飞行器官。
3. 循环系统的适应:鸟类的循环系统经过演化,具有高度适应性。
例如,鸟类的心脏相对于体重较大,其供血系统能够提供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以满足高强度的飞行需求。
三、鸟类的物种形成鸟类的物种形成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演化过程,受到自然选择、隔离和遗传漂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1. 自然选择与适应:鸟类的形态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
自然选择能够通过适应环境的性状的筛选作用,引导鸟类的适应性演化。
例如,温带气候下的鸟类身体较大、羽毛较厚,以保暖为主要功能;而热带气候下的鸟类则通常具有较为鲜艳的羽毛,以吸引异性、显露威慑敌害等目的。
2. 隔离与物种形成: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
隔离可以由地理屏障、行为差异或生态差异等引起。
当一群鸟类种群分隔开来,由于不同环境的选择压力和基因流动的限制,逐渐产生了适应于不同环境的亚种,并最终发展成为新的物种。
鸟类的起源是什么
鸟类的起源是什么鸟类通常是带羽、卵生的动物,有极高的新陈代谢速率,长骨多是中空的,所以大部分的鸟类都可以飞,那么,鸟类的起源是什么?讨论生物进化问题,无论从生物学角度或是从古生物学角度来说,脊椎动物所表现出来的特征都是最清楚的。
从最低等的无颔类开始,遵循着这样一条路线前进:无颔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再分别向鸟类或哺乳类演化。
每当跨越另一大类时,两者之间都能找到过渡型的动物化石,即所谓的中间环节——既具有原先动物的特征,又具有后来进化为较高级动物的特征。
例如最原始的两栖类动物化石——鱼石螈,便属于中间环节的化石。
在它的身上,有鳃盖骨、将背部和尾部连接起来的鳍、近尾部体表残余的鳞片、体侧的侧线等,这些均属于鱼类的特性;另一方面它又具有能在陆上支持体重、可使身体离开地面并在地面行走的比较粗壮的五趾型脚,还能用肺呼吸等陆上动物的特征。
所以。
在古生物学研究中,寻找中间环节化石历来是古生物学家最感兴趣的课题。
近年来,我国古生物学家在辽宁西部地区的晚珠罗世或早白至世火山岩地层中,发现不少具有从爬行类向鸟类进化性质的中间环节化石。
说得具体些,发现了若干恐龙和与恐龙密切相关的后裔。
或者说,“证实了”鸟类是由恐龙进化而来的,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鸟类起源问题的提出,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早在1864年,格根鲍尔玛提出,恐龙中的美颔龙具有从爬行类向鸟类演化的中间环节的特点:1867年。
柯普也曾提出鸟类与恐龙以及翼龙的关系非常密切的问题。
他俩都认为鸟类的起源与恐龙有关。
但这两位学者此后没有再深入研究,这个问题也就暂时搁置下来。
时过不久,英国著名的进化论学者赫鲁黎,于旧68年开始进行鸟类起源于恐龙的详细研究,并在英国皇家学会上发表演讲,从比较解剖学的角度列举735处恐龙与鸟类的共同特征。
从而确立了鸟类起源于恐龙假说的基础。
所以,一般人都认为赫青黎是该学说的创始人。
保护鸟类就是保护环境林地是构成地球植被的重要部分,许多生物以林地为生息繁衍地,鸟类是其中最重要成员。
关于鸟类起源的资料
关于鸟类起源的资料鸟类是一组适应了飞行的脊椎动物,它们拥有翅膀和轻盈的骨骼,能够高飞横跨天空。
鸟类的起源一直是生物学家和古生物学家热衷探究的话题。
虽然有许多争议,但科学家已经通过化石记录、解剖结构、遗传学和地质层的研究,总结出了一些可能符合事实的关于鸟类起源的资料。
第一步:起源于恐龙时代最受欢迎的理论是,鸟类起源于恐龙时代,可能是一类羽毛化的小型恐龙。
化石记录表明,化石骨头中发现了许多各式各样的羽毛残片,这些残片与鸟类羽毛的结构相似。
此外,恐龙和鸟类都有空骨,即骨骼中有许多颗粒和孔,其中注入了气体,让身体更加轻盈,有利于飞行。
第二步:空气动力学推动鸟类起源为了理解鸟类的飞跃演化,科学家还研究了鸟类的翅膀结构和空气动力学。
鸟类的翅膀是由羽毛、脊柱和肌肉构成的,最早的翼龙也拥有类似的翅膀。
然而,鸟类的翅膀结构更加适应飞行,在空气中可以产生更大的升力和推力,从而在飞行时更加稳定和高效。
第三步:生物地理和气候变化促进鸟类进化另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是,鸟类起源中的生物地理环境和气候变化是否有所促进。
有些科学家认为,生物地理环境的变化导致了一系列新的生态位的出现,让鸟类有机会进一步分化和进化。
而一些气候变化,如温暖的气候、大规模的海平面变化,可能也会进一步推动鸟类进化的过程。
总结虽然我们对鸟类起源的了解还很有限,但研究者们已经通过多个角度的研究得出了一些可能的结果。
鸟类可能是从恐龙演化而来的,适应了更加高效的空气动力学的骨骼和翅膀结构,生活在某种特殊的生态位和气候环境中,经过亿万年的进化和发展,成为了我们现在所见的各种鸟类。
(精选)鸟类的起源
鸟类的起源1. 鸟类的起源----最先的鸟是如何来呢?树有根,水有源,一样,鸟类也有它的起源。
和其他生物的进展和进程相类似,鸟类也是那么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原始到现代,通过漫长的进程,进化而来的。
科学研究说明,鸟类起源于距今亿年前的原始爬行类动物。
脊椎动物进化的骨干是从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到哺乳类,最后显现人类。
鸟类在地球上显现的时刻比哺乳类还要晚一点,它是由中生代爬行类分化出来,并向空中进展的一个特殊分支。
在漫长的演化进程中产生了一系列适应于飞翔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性能。
1861年在德国巴伐利亚地域板石采石场的石灰岩中发觉第一具有羽毛古鸟化石骨架,它的上下颌有牙齿;头骨犹如蜥蜴,有1条由20多节尾椎骨组成的长尾巴;前肢有3只细长的指骨等。
这些都说明它与爬行类极为相似。
但是,它已具有羽毛,爬行类是没有羽毛的,只有鸟类才有羽毛。
显然这具化骨架已不是爬行动物而是鸟类了。
这具带羽毛的骨架化石被英国自然博物馆收购。
后来命名始祖鸟。
这具最先被人类发觉的标本,至今还保留在英国,成了历史的见证。
始祖鸟出此刻一亿四千百万年前的中生代晚侏罗纪,是目前发觉最先的鸟类。
其躯体与乌鸦差不多大小,它既象爬行类,又有鸟类的特点。
始祖鸟飞行能力很差,可能主若是滑翔。
始祖鸟是如何从陆生的先人那里取得飞翔能力的呢?一样有两种说明:一种以为是从奔跑开始的。
在奔跑时,它可能振动带有羽毛的前肢来加速速度,以致“快跑如飞”;另一种说明以为鸟类的先人是树栖的,它凭借带羽毛前肢的帮忙,常常在树木和地面之间上下滑翔,日久天长,由于翅膀的不断强化完善,最后取得飞翔能力。
始祖鸟的发觉意义超级重大,是人类探讨鸟类起源的重大功效,也是人类研究生物进化进展道路上的里程碑。
它有力地支持了1859年达尔文发表的名著《物种起源》,有力地证明了鸟类确是起源于爬行类,是由爬行类演化而来。
由爬行类进化而来的鸟类,通过亿万年漫长的历史变迁、演化和进展,由少数低级的种类慢慢形成许多复杂、高级的种类。
鸟类是由什么动物进化而来的
鸟类是由什么动物进化而来的鸟类是从中生代侏罗纪的一种古爬行动物进化来的,其直接祖先尚不太明确。
1816年,一个工人在石灰石山上打石板时第一次偶然发现鸟类化石,确凿无疑地证明了鸟类是从爬行类动物进化来的。
迄今为止,属于原始鸟类的化石报道有5例(1861、1887、1959、1970、1973年),均采于德国巴伐利亚省的石灰岩层中,该地层属侏锣纪,距今约l亿5千万年,古代是热带淡水湖泊。
这些化石标本,以1861年和1887年采到的两架化石标本最为完整,分别命名为始祖鸟和原鸟。
在世界各地还发现了一些鸟类化石,两个著名的化石鸟特别值得注意,一个是鱼鸟,其是一种海鸥形的小海鸟,生活在白垩纪沿着北美内海的海岸,大约在1亿年前;另一个是黄昏鸟,是一种不会飞的潜水鸟。
始祖鸟被称为鸟类的祖先,但从起源与进化的角度上讲,其只是由爬行类过渡到鸟类的中间类型,即其具有爬行类和鸟类的过渡形态。
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始祖鸟是从类似于鸟龙类的假鳄类进化而来的。
1。
关于动物起源的神话故事
关于动物起源的神话故事动物起源的神话故事神话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种文化精神的表现,也是人们对未知事物的想象和解释。
动物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也会成为神话中的重要角色之一。
在古代的各种神话故事中,关于动物起源的故事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在中国的神话故事中,关于动物起源的故事可谓丰富多样。
其中之一就是关于鸟类起源的故事。
相传,在古时候,鸟类是由一种名叫“凤凰”的神鸟演化而来的。
凤凰是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神鸟,它形态美丽,飞行速度极快,被誉为“百鸟之王”。
传说中,凤凰能够将自己焚烧为灰烬,然后再从灰烬中涅槃重生。
凤凰的起源和演化过程充满了神秘色彩,人们将它视为神圣的存在。
另外一个与动物起源相关的神话故事是关于蛇类起源的传说。
在中国的神话中,蛇被视为一种神奇的生物,具有超凡的力量和智慧。
据说,在古代,蛇类是由一种名为“蚩尤”的神龙演化而来的。
蚩尤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神龙,它身形巨大,能够控制飞天遁地,拥有倒吸天地之精华的能力。
蚩尤的起源故事与中国古代的东亚龙文化密切相关,人们将它视为龙的起源,对蛇类怀有敬畏之情。
除了中国,世界各地的神话故事中也流传着关于动物起源的传说。
在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关于人类起源的故事,与动物起源也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传,在古时候,人类最初是由土地上的泥土和水混合而成的。
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神使用了一片石头,用它在泥土中塑造出了人类的形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类与动物是有亲缘关系的,我们都是由自然界的原始物质所组成。
动物起源的神话故事不仅仅是一种想象和解释,更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探索。
它们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与自然界的关系,并为我们提供了对未知世界的思考和探索的方式。
虽然这些神话故事往往是虚构的,但它们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通常不再相信神话故事中的神灵和神奇能力,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中感受到人类对于生命起源的好奇和敬畏之情。
动物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和多样的生物群体之一,它们的起源和演化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又神秘的问题。
鸟儿的进化过程
——解析鸟儿复 原 化 石 图 : 一 只 长 有 四 根 尾 羽 的
鸟类的祖宗: 鸟类的祖宗:始祖鸟化石图
始祖鸟复原图
一.鸟类的起源 二.鸟类的进化过程 三.鸟类的祖先 四.鸟类的演变(图) 鸟类的演变(
鸟类的起源进化过程
鸟类可能是由侏罗纪近鸟类类进化而来。 鸟类可能是由侏罗纪近鸟类类进化而来。最早 的鸟类表现出与恐龙中的恐爪龙类有明显的相似 鸟类在白垩纪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性。鸟类在白垩纪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到新生代 开始,已于现代鸟类的结构无明显差别。 开始,已于现代鸟类的结构无明显差别。可以推 大约在2亿年前, 测,大约在2亿年前,从旧大陆的一支古爬行类 动物进化成鸟类, 动物进化成鸟类,逐渐随着鸟类的繁盛而扩展到 新大陆。在适应于多变环境条件的同时, 新大陆。在适应于多变环境条件的同时,鸟类发 生了对不同生活方式的适应。 生了对不同生活方式的适应。 • 鸟类是由古爬行类进化而来的一支适应飞翔生活 的高等脊椎动物。 的高等脊椎动物。它们的形态结构除许多同爬行 类外,也有很多不同之处。 类外,也有很多不同之处。这些不同之处一方面 是在爬行类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发展, 是在爬行类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发展,具一系列 比爬行类高级的进步性特征, •
鸟类的祖先
鸟类谜踪_精品文档
鸟类谜踪小鸟,对终日忙碌奔波的城市人来说,不外乎是枝头蹦跳的麻雀、天空中掠过的乌鸦和每天叽叽喳喳的喜鹊。
不过,据说京城的鸟类已经有300余种了,除非是在动物园,我发誓,我的确没看见过这么多种小鸟。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有些稀松平常的事情,认真研究起来,里面的深意不可目测。
这些平日里司空见惯的小鸟,也有很多我们不了解的秘密——鸟类的老祖宗1861年秋天,在德国南部一个叫索尔霍芬的地方,内科医生卡尔·哈白林发现一处石灰石岩壁上有一块奇特的石头,表面刻着一幅画,画的像是一种小动物,大小和乌鸦差不多。
它的头很像蜥蜴,两颚长着锯齿样的牙齿,细长的尾巴是由许多尾椎骨串连成的,活像爬行动物鳄的骨骼。
可它又带着飞翼和羽毛的印痕。
这到底是什么怪物呢?哈白林医生和在场的人看了又看,谁也捉摸不定。
最后干脆把这块石头从青色的石灰岩中凿了出来,送到动物学家那里弄个明白。
石块送到学者们的书桌上,望着这只奇特的石头动物,他们一时也毫无头绪。
在研究过程中,一位学者从《物种起源》一书中得到启示:他认为这种动物既保留了爬行动物的特征,又具备鸟类的特点,很有可能是鸟类的祖先。
其他动物学家也都赞同他的观点,最后得出了结论:这是一块古鸟的化石,人们将这种古鸟取名为“始祖鸟”,意思是“羽翼之始”。
并通过对它形态特征的分析,认定鸟类是由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
据科学家们考证,始祖鸟生活的年代,离现在大约有1.5亿年。
这种古鸟具有爬行类动物向鸟类动物过渡的形态。
它身上有爬行动物的许多特点:有牙齿,尾巴是由18-21块分离的尾椎骨构成的,前肢有3枚分离的掌骨,指端有爪。
但它又有羽毛和翼,后足有四个脚趾,三前一后,这是鸟类的特征,所以又像鸟。
动物学家们把始祖鸟追认为鸟类的老祖宗。
始祖鸟真的是鸟类最早的祖先吗?有人对这个定论提出了疑问,这些动物学家推测,在始祖鸟之前,还应该有更早的鸟类,始祖鸟不可能是最原始的鸟。
他们还指出,由始祖鸟进化到种类众多的现代鸟类,这中间相距的时间太短了。
鸟类的起源和原理
鸟类的起源和原理鸟类是一类具有独特进化特征的脊椎动物,属于爬行纲中的禽龙亚綱。
鸟类起源于约1.6亿年前的晚侏罗世,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多个阶段,最终形成了今天的鸟类。
鸟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爬行动物的鳞片,这些鳞片逐渐进化成了毛发。
通过观察现代鳥类的鳞片晶理,可以发现与爬行动物的鳞片晶理相似,这表明鳥类的羽毛起源于古代爬行动物的鳞片。
初期的鸟类可能具有一些原始特征,如爬行动物般的冷血、不完全骨化的骨架和爬行动物的尾巴。
然而,随着进化的推进,鸟类逐渐发展出了一系列独特的特征。
鸟类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是羽毛的出现和进化。
羽毛是鸟类适应飞行环境的重要工具。
根据化石记录,早期的鸟类可能只具有一些原始而简单的羽毛,用于保持体温或进行一些基本的遮蔽。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羽毛逐渐演化成不同的类型和形态,以适应不同的功能需求,如飞行、保护、交流和吸引伴侣等。
时至今日,鸟类的羽毛已经成为一种非常复杂和多样化的特征。
除了羽毛以外,鸟类的骨骼结构和飞行器官的进化也是它们成功飞行的重要原理。
鸟类的骨骼非常轻巧而坚固,骨骼中的空隙减少了体重,同时又保持了足够的强度。
它们的胸骨相对较大,形成了一个坚固的力学结构,使得肌肉能够有效地将能量转化为动力,促使鸟类的飞行。
此外,鸟类的消化系统也发生了重要的进化。
为了适应飞行的需求,鸟类的消化系统变得非常高效。
它们的食物消化速度快,肠道较短,有助于减轻体重并提高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效率。
此外,鸟类的心脏和呼吸系统也逐渐进化成了适应高强度活动的形态,以满足飞行对能量和氧气的高要求。
最后,鸟类的智力和适应能力也是它们成功进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鸟类的大脑相对较大,尤其是与体重相比,其脑部与体积的比例接近于哺乳动物。
这种大脑结构为鸟类提供了较高的智力和学习能力,使得它们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应对各种挑战。
总的来说,鸟类的起源和进化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通过羽毛、骨骼结构、消化系统、智力和适应能力的进化,鸟类逐渐形成了独特而成功的生物群体。
鸟类迁徙的原因及过程
鸟类的迁徙鸟类迁徙的原因:1、一种说法认为,北半球北部鸟类迁徙起源于冰河时期。
当时在这一带的鸟类由于冰川的推进而被迫南迁,但它们依恋家乡的本性不改到第二年夏季冰雪融化时,又返回出生地筑巢繁殖。
2、再一种说法是所有的鸟类都起源于热带,其中有些种类为了寻找更好的繁殖地而北上,等到繁殖季节过后,又因为冬季的寒冷无法忍受而被迫向南方迁徙,到了第二年又如此重复逐渐养成了这种习性。
3、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鸟类大都是具有漫游的习性,固定在一个地方生活的鸟类只是少数,它们必须忍受当地一切恶劣的气候,有些种类就被环境所淘汰,而只有那些具有漫游习性的鸟类才容易活下来。
鸟类的这种嗜好,由于不断演变的环境选择作用,逐渐地形成了各有不同的迁徙路线。
影响鸟类迁徙的因素很多,其中即有外在的气候、日照时间、温度、食物等,也有鸟类内在的生理因素。
鸟类迁徙的形式:鸟类迁徙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若依在两个地区之间迁飞的鸟,在飞行途中的途径宽窄可分为宽面迁徙和窄面迁徙两种形式。
不论哪种鸟只要住在一个较广阔的地区,但迁飞时很长一段距离中路线很接近,同这个地区的面积相比,迁飞途径好似一条道路,在这种情况下的迁徙叫窄面迁徙。
反之,如果迁徙路径跟栖居面积相比不像一条道路,这种迁徙形式叫宽面迁徙。
如以迁徙群中的鸟种而论则可分为:单纯型和混合型。
据观察,春季成混合群或单种群北迁者,秋季南迁时也多呈原类型群。
就迁徙地段而论,在同一种群中除群体按同一方向作平行形式迁徙(即A群体迁往A1越冬地,B群体迁往B1越冬地)以外,还存在交叉形式迁徙(即A群体迁往B1越冬地,B群体迁往A1越冬地)和跳跃形式迁徙(即A和B群体均自同一繁殖地迁出,但A群体迁至B1越冬地,而B群体越过B1地区远达C1地区越冬)的现象。
鸟类的迁徙通道和定向(导航)候鸟的迁徙路线虽然不同,但大多呈南北方向,在南北半球之间进行季节性迁徙(也有些指种类迁徙的距离较近,仅限于北半球,或有的种类可能作东西方向或东偏北、东偏南方向的迁徙)。
鸟类起源的三个假说
鸟类起源的三个假说稿子一:嘿,朋友!今天咱们来聊聊鸟类起源的那些有趣假说。
你知道吗?有一种假说认为鸟类是从恐龙演化来的。
想想看,那些巨大凶猛的恐龙,怎么就和轻盈飞翔的小鸟有关系呢?原来啊,有些恐龙慢慢进化出了羽毛,羽毛一开始可不是为了飞行,也许是为了保暖或者求偶。
然后呢,经过漫长的时间,它们的身体结构也发生了变化,骨骼变得更轻,前肢越来越适合扇动,最终飞上了天空。
还有一种假说,说鸟类是从爬行动物演化来的。
就像蜥蜴那样的爬行动物,慢慢地发展出了一些特殊的能力。
也许是它们的爪子变得更灵活,或者身体变得更轻盈,逐渐就有了向鸟类进化的趋势。
一种假说就更神奇啦,有人觉得鸟类是从一种古老的槽齿类动物演变来的。
这种动物可能有着独特的身体构造和生活习性,在不断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一点点变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鸟儿。
哎呀,每次想到这些假说,我就忍不住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你觉得哪种假说最有可能呢?稿子二:亲,咱们来聊聊鸟类起源的好玩的事儿!先说第一个假说,有人觉得鸟类是恐龙的后代呢!是不是觉得挺不可思议的?但是你想想,有些恐龙身上有那种像羽毛一样的东西。
说不定就是从那一点点开始变化的。
它们可能为了生存,要跑得更快,跳得更高,慢慢地就学会了用翅膀一样的东西来帮助自己,然后就越来越厉害,能飞起来啦!再来说说第二个假说,说是从爬行动物来的。
爬行动物可多啦,像蛇啊、乌龟啊。
但是能变成鸟的那种爬行动物,肯定有它特别的地方。
也许是它的动作特别敏捷,或者能爬上高高的地方,然后就想着要是能飞就更好啦,于是就慢慢进化成鸟啦。
还有第三个假说,说是古老的槽齿类动物变成了鸟。
这种动物咱们现在都不太能见到啦,但是在很久很久以前,它们可能有着特别的本领,比如能快速地穿梭在树林里,然后就慢慢有了飞行的能力。
怎么样,这三个假说是不是都很有趣?我有时候就在想,到底是哪种让鸟儿出现在了我们的世界里呢?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好奇呀?。
我们是恐龙的后代——鸟类的起源
我们是恐龙的后代——鸟类的起源鸟类真的是恐龙的后代吗1868年,英国科学家托马斯·赫胥黎在比较了多种原始爬行动物化石后,发现始祖鸟与恐龙具有相似的形态特征,认为始祖鸟是爬行动物向鸟类过渡的中间环节,首次提出了“鸟类恐龙起源假说”。
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辽西地区发现了大量带羽毛恐龙和原始鸟类化石,这些发现为“鸟类恐龙起源假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力证据。
鸟类的起源一直是科学家们感兴趣的事,也是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现在这么多漂亮的鸟都是从哪儿来的?科学家们根据化石证据,提出了许多种不同的假说,较有影响的是现代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已经得到了大多数科学家的认可。
五光十色的羽毛一说到鸟,我们肯定会想到鸟类缤纷的颜色,已知的现生鸟有9000多种,它们在世界各地都受到人们的喜爱,这不能不说和它们身披美丽的羽毛有关。
色彩斑斓的鸟儿给我们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灵动与色彩。
我们都还记得杜甫的《绝句四首》第三首里描述鸟儿的唯美诗句吧:“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白鹭黄鹂91文/张云霞远古时期的鸟儿是不是也有着五颜六色的羽毛呢?羽毛是人类迄今所知最复杂的动物皮肤衍生物,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上一个独特而非凡的创新。
作为鸟类区别于其他现生动物的主要特征,羽毛是鸟类飞向蓝天的必要条件。
羽毛在恐龙身上的发现打破了鸟类对羽毛的“垄断”,并且为鸟类的恐龙起源假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将羽毛起源推到了恐龙时代。
迄今为止,在辽西及其相邻地区已发现带羽毛恐龙的化石10余种,标本上千件,在其石化骨骼周围发现的羽毛印痕类型多达9种。
其中,原始类型的单根丝状或简单分支丛状羽毛,在各类带羽毛的恐龙身上普遍存在,甚至包括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远的陆生植食性恐龙以及体重超过1吨的大型陆生肉食性恐龙。
关于这些羽毛的作用有“保暖”“妆饰”等多种解释,但它们还不用于飞行。
后期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很近的恐龙身上,开始出现结构复杂的大型片状羽毛,这种羽毛与鸟类翅膀上的飞羽相似,说明这些恐龙很可能已经会飞了,飞行在鸟类出现以前就开始啦。
鸟类起源于恐龙
画眉等。春秋季节,一些人利用黄雀迁徙之际大量捕捉,捕捉来的生鸟撞笼 死亡甚多,提笼架鸟者只玩雄不玩雌,雌鸟价位极低,有人将雌鸟作为猛禽 的食物。百灵产于草原,在草凹中做巢。因草原沙化严重,百灵鸟寸活数量 锐减。贩鸟途中食水不足,长时间颠簸,死亡率高。玩百灵者极为挑剔,口 不好的会被淘汰,卖来卖去,几十只里未必选中一只,一只好鸟身价百倍。 百灵物种已告濒危。
大小山雀为食虫鸟,在河北、山西、陕西捕捉量最大。运输贩运过程中 其成活率更低于百灵。画眉是食虫鸟。这些年对画眉雏鸟的捕捉贩运数量大 得惊人,在自然界中数量日趋减少。
学玩意儿的鸟命也不好。它们是蜡嘴、锡嘴、交嘴,也有少量黄雀。这 些学玩意儿的鸟很可怜,有些“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最后撞笼而死。
笼中每只小鸟背后都有一本“血泪帐”,它们的死亡比是20:1。据专 业人士分析,目前因成批捕捉、成批贩运、大量销售,鸟的死亡率要远远高 于这个比例。在各地鸟市常见成堆的死鸟。
人类珍惜动物的生存权的地方,才是一个文明的地方。
国务院确定每年的4月至5月 初的一个星期为“爱鸟周” (具体时间由各省规定)
江苏的爱鸟周是每 年的4月20日—26日。
有关“鸟”的成语
鸠占鹊巢:比喻强占他人所有。 凤毛麟角:形容世间少有。
鸦雀无声:比喻原本吵吵闹闹的 人群安静下来。 鸿鹄之志:比喻志向远大。
鸟市血泪 鸟市上贩卖的野鸟到哪去了?
有些上了餐桌。数量最大的是麻雀,还有野生雉鸡、各种野鸽和斑鸠。 雉鸡多数自东北及内蒙古贩运过来。
有些很快死去,这些多是观赏鸟,它们为相思雀、文须雀、燕雀、金翅 雀、紫背和太平鸟等。外形美,捕捉量大,贩卖流通甚广,市场价位不高, 外行人买得多,被关进小笼子里,不久即死亡。
关于鸟类的假说
关于鸟类的假说一、鸟儿的起源,谁能搞清楚呢?说起鸟儿的来历,那可真是让人一头雾水。
有人说,鸟儿是恐龙的后代,听着咋有点玄乎。
恐龙那么庞大,鸟儿又那么小巧灵活,怎么从一块大石头变成了飞天的小巧鸟呢?不过有些学者可不是这么看的,他们觉得,鸟儿可能是从某种爬行动物演化过来的。
嗯,这种说法就像是我们小时候听说的“猴子变人”一样,也许不完全正确,但也有点道理。
更有意思的是,鸟儿的羽毛,怎么说呢,好像是从某种古老的爬行动物皮肤变出来的。
想象一下,几百万年前,有个蜥蜴型的家伙突然长出一根羽毛,可能它自己都没意识到,这就是鸟类飞翔的开端。
天知道!再加上羽毛的颜色五花八门,有的像春天的花儿一样鲜艳,有的像冬天的雪一样洁白,真是让人忍不住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二、飞行的奥秘,还是个谜说到飞行,鸟儿是怎么学会在空中翱翔的呢?这事儿真得好好琢磨琢磨。
鸟儿的骨架很轻,骨头比铁还轻,仿佛一根根空心的吸管,根本不用担心飞得太高会摔下来。
更妙的是,它们的翅膀跟咱们的手臂差不多,翼展宽广,一拍就能撕开天空。
可是,怎么做到的呢?有的人说,是因为鸟儿在进化过程中,找到了“最优飞行方案”。
它们翅膀的形状、角度、甚至飞行时的气流,都是经过长时间“试错”的结果,甚至比任何飞行器的设计都要精妙。
鸟儿飞行的过程不仅仅是扑腾翅膀那么简单,还得有耐力,特别是那些长途迁徙的鸟儿,能飞几千公里不知疲倦,简直就是自然界的超级马拉松选手。
你说,咱们人类连几百米都跑不动,鸟儿却能飞这么远,真是让人不服不行。
三、鸟儿的智慧,妙不可言说到鸟儿的智慧,那可真不是吹的。
很多人觉得鸟儿不就是啄啄食物、飞飞翅膀,脑袋里就没什么东西。
它们的脑袋里,绝对不简单。
你见过鸟儿用工具吗?比如某些种类的乌鸦,它们不但会拿树枝当工具,甚至能把树枝削尖,去钩取树上的果实,真是跟咱们人类一样聪明得不行。
更有趣的是,有些鸟儿还会记住人类的面孔,甚至分辨出哪个人对它好,哪个人对它不好,巧得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鸟类起源的秘密鸟类是非常特别的物种,在脊索(椎)动物门中成为独立的一个纲——鸟纲。
自1861年在德国距今大约1. 46亿年的晚侏罗世地层中发现翅膀上长着爪子且有长长的尾椎骨的始祖鸟(图1)后,人们才得知鸟类是从爬行类动物进化而来的。
但是从爬行纲中哪一类进化的却一直成为争论的热点。
直到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辽宁西部距今约1.45亿年的晚侏罗世“热河生物群”中发现大量保存极其完好的长毛、长羽毛的小型兽脚类恐龙和大量古鸟类化石,才获得重大突破。
西方学者不得不惊叹:“中国长毛、长羽毛恐龙的发现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头条新闻。
”仅以近一年为例,就先后有长有4根长长带状尾羽的“胡氏耀龙”、属于鸟臀类的带毛恐龙“天宇龙”以及世界上最早的带毛恐龙“赫氏近鸟龙”化石问世,相关研究论文均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现在,就让我们梳理—下近年来的化石发现,从中一探鸟类起源之谜。
鸟类起源的三种假说鸟类的起源有三种不同的假说。
一种认为鸟类起源于爬行动物中的小型恐龙。
最早明确提出这一论点的是1868年英国古生物学家赫胥黎,他认为始祖鸟的大小、全身骨骼和与它共生的美颌龙很相似,但由于证据不多,加上许多学者认为这种骨骼相似也可能是“趋同进化”的结果,故未得到公认。
1973年,美国著名的恐龙专家奥斯特罗姆教授在研究恐爪龙时,仔细分析它与鸟类的关系,从而较全面论述鸟类应起源于小型的兽脚类恐龙;此外,1986年美国的高锡尔从分支系统学也得出鸟类应起源于小型兽脚类恐龙的结论,从而使这一假说复活了。
另一种假说认为鸟类起源于爬行动物中的槽齿类。
这是1913年南非的布罗姆在研究一假鳄类化石时提出的。
这一假说得到很多人的支持,甚至许多教科书都引用这一论点。
美国著名的鸟类专家费杜西亚20世纪80年代先后发表了《鸟类时代>和《鸟类的起源和演化》,成为反对鸟类起源于恐龙的主要代表人物。
第三种假说认为鸟类起源于爬行动物中的鳄类,1972年英国古生物学家瓦尔克提出鸟类和鳄类可以组成一个单独的系列群。
尽管瓦尔克在1985年放弃这一假说,但美国著名的古鸟类学家马丁还是支持这一假说。
以上的争论表明,引起争论的主要是两大派,恐龙专家大多支持鸟类起源于恐龙说,而鸟类专家大多支持槽齿类说,其主要依据是:①恐龙胸前不具有鸟类特有的叉骨(叉骨是由锁骨愈合而成);②恐龙腰臂部的骨骼、牙齿、趾骨等虽与鸟类有些相似,但不具有同源关系,如恐龙和鸟虽都是3个指骨,但恐龙是由5个指骨中的第4和第5指骨退化,而保留1至3的指骨,而鸟类是1和5指骨退化而保留2至4的指骨,两者明显不同;③小型兽脚类恐龙都比较特化,而且出现的年代晚于始祖鸟,所以它们不可能进化为鸟类。
由于找到的化石很少,所以找不出太多的证明或反驳的理由,更没想到日后能找到长毛和长羽毛的恐龙。
“地栖”与“树栖”之争鸟类绝大多数是靠飞行而生的,而恐龙或槽齿类都是以陆地为生的,它们要进化出飞行能力谈何容易。
会飞就意味着捕食范围的扩大和逃生机会的增多,但也将为克服强大的地心引力而付出巨大的代价。
所以不管是恐龙还是槽齿类,它们都是先进化为会滑翔,后再变成会飞的。
它们是从快速奔跑中开始会滑翔呢?还是从树上滑翔至另一地方,进而会飞的?这也引起很多争论。
恐龙假说支持者都是倾向于地栖型,而槽齿类支持者则倾向于树栖型。
最早提出地栖型的是美国恐龙专家威利斯基,他在1879年就指出恐龙在快速奔跑中学会了短距离滑翔;1907年匈牙利的诺普乔也认为恐龙在奔跑中,扇动其前肢以增加其速度,进而由皮肤的鳞状逐渐进化为羽毛,从而使其能飞上天;美国的奥斯特罗姆也竭力主张地栖说。
而提出树栖假说的是美国的波克,他是国际鸟类协会的主席。
这种观点认为某些树上生活的小型兽脚类恐龙可逐步发展出在树枝间或向地面滑翔的能力,直到最后成为会飞的鸟。
但是,随着来自于中国的化石发现越来越多,这两派界线已越来越不清了。
化石的证据1996年在辽西北票地区发现了中华龙鸟,它身长60多厘米,外形像鸡,但尾巴很长,而且嘴内长锯齿状尖牙,特别是身披尚未进化为羽毛的丝状毛。
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季强认为它是最原始的鸟类,后经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陈丕基及外国学者的仔细研究,认为其全身骨骼特征极像与德国始祖鸟共生的美颌龙,而身上的毛只是皮下纤维,所以它应属于兽脚类恐龙中的美颌龙类。
1997年在该地区又发现新的长毛恐龙,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恐龙专家徐星为其命名北票龙,它属较特化的镰刀龙类,身上的细毛为皮肤衍生物,与羽毛更接近了。
更令人惊喜的是同年季强和姬书安在该地区竟发现了长羽毛的恐龙l它与发现于中亚和北美的兽脚类恐龙——驰龙类相似。
不过最初认为它是鸟类,故命名为原始祖鸟,而且至今仍有部分学者认为它确实是失去飞行能力的真正鸟类,‘就像现在的鸵鸟。
1998年徐星等人在发现中华龙鸟附近地方又发现新的长毛恐龙,被命名为中国鸟龙。
属驰龙类的中国鸟龙非常接近鸟类,其头后骨形态已与大多数恐龙很不同,而具有早期鸟类特征,特别是它具有鸟类的叉骨及许多前所未知的鸟类特征,它身上的毛也更接近鸟类的羽毛,故为羽毛的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中国鸟龙虽然还不能飞行,但其骨骼系统已经完全具备了拍打前肢的能力。
1998年季强、姬书安和美国及加拿大的科学家在辽西新发现了又一种长羽毛的恐龙——尾羽龙,它与原始祖鸟一样都具有与鸟类完全相同的羽毛,即羽毛轴两侧的羽毛具有和鸟类完全一样的不对称结构从而导致翼面的形成,保证鸟类飞行所需的升力。
不仅如此,它还和鸟类一样,第一脚趾退化了,牙齿也退化了,但它与鸟类显著不同是前肢很短,而鸟类的前肢,即翅膀很长。
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2000年徐星、周忠和及汪筱林在辽西发现了世界上最小的恐龙——赵氏小盗龙,它全长仅39厘米,属于驰龙科,与迅猛龙是近亲,但它的脚趾位置,趾节长度、末端趾节的形态,以及后脚的结构都与善于奔跑的其他驰龙类不同,而是具备爬树的能力。
2002年徐星等人在对一些小盗龙标本进行仔细研究时,发现一种长有和鸟类一样的羽毛,尤其是有些个体的后肢竟长在臀窝处,而且后肢和前肢一样长有长的羽毛,成为四个翅膀的“怪兽”。
它们后肢的爪子像鸟类能握着树枝,显然它们是生活在树上,而且能短距离飞翔,所以把这一类称为顾氏小盗龙(图2)。
这一奇特的发现让见多识广的古生物学家也惊诧不已。
从以上发现的许多长毛、长羽毛的小型兽脚类恐龙中,不难得出它们与鸟类的界线已越来越难以区分了。
正如徐星所指出的“过去认为叉骨、胸骨、中空的骨骼,很长的前臂和能够侧收的腕部是鸟类的骨骼学特征,但是现在这类小型兽脚恐龙也具备这些特征了;过去认为只有鸟类具有孵卵行为,照顾幼雏,而现在小型兽脚恐龙也具有这些特性;过去认为是鸟类特有的羽毛,现在这些恐龙也有了。
”此外,过去认为鸟类的脚趾是1和5趾退化,而现在有些恐龙也有这现象……这些都充分表明鸟类确实是由小型兽脚类恐龙进化而来。
至于是由树栖型还是地栖型的兽脚恐龙进化而来,大量资料表明,这两种可能性都存在。
如尾羽龙、鸟龙和中国猎龙都可能在快速奔跑中进行短距离滑翔,尤其是猎龙身长不足l米,身上也长羽毛,前肢像鸟翅膀一样会侧向收拢和张开,后肢修长,极适于奔跑,显然是属于地栖型。
而顾氏小盗龙、赵氏小盗龙以及始祖鸟(有人认为它80%是未解之谜尚存鸟类起源于恐龙,但起源于那类恐龙?辽西地区发现的3种长毛恐龙——中华龙鸟、北票龙、中国鸟龙及4种长羽毛恐龙——尾羽龙、原始祖鸟、小盗龙、中国猎龙等分别属于美颌龙类,镰刀龙类、窃蛋龙类、驰龙类、疾走龙等,最早的鸟类是属于那一类?还需要研究鸟类的演化系列才能揭开这一谜团。
众所周知,鸟类形成的化石很少。
不过幸运的是我国发现的鸟类化石很多。
我国著名的古鸟类学家侯连海在他的专著中就指出,我国北方古鸟类不仅化石种类多,全世界发现的古鸟类种类加起来的总和也不及我国多。
仅以古鸟(初鸟)亚纲而论,目前仅发现4属,其中3个在中国,仅始祖鸟l 属在德国。
而且我国北方中生代各个时期的古鸟类化石序列非常完整,仅距今1. 45亿的晚侏罗世至距今1亿年的早白垩世就可以分出3个不同类别的鸟类动物群,它们属种数量几乎占全世界这一时期发现属种数量的2/3:距今l亿年至6500万年的晚白垩世的古鸟类也是世界上最多的:不仅如此,新生代古鸟类也是世界最多的,特别是距今6500万至6000万年新生代初期,那时正是恐龙大灭绝之后古鸟类最匮乏时期,我国北方还是发现不少占鸟类。
所以我国北方可称世界古鸟类之乡,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尚未找到最早的鸟类和更早的长羽毛恐龙。
世界最早的“鸟类”是美国距今约2. 23亿年的晚三叠世地层中发现的原鸟,但多数学者都不承认它是鸟类;其次是德国的始祖鸟,但由于过于特化,而且数量极少,所以它不太可能是鸟类祖先。
我国辽西在1996年发现了孔子鸟(图3),它与始祖鸟有些相近,如头骨没有完全愈合,肱骨比挠骨长,翅膀上长有3个爪等,其个体与鸡相近,嘴内无牙,为角质喙,尾脊椎骨退化,尾巴很短,胸骨发育。
从进化的角度,它比始祖鸟进步,时代距今1.4亿年,比始祖鸟稍晚,故不足以作为鸟类的祖先,尽管它化石数量极多且保存好。
2003年季强等人在辽西发现吉祥鸟,它与孔子鸟很接近,且年代比孔子鸟略早。
2005年该小组又在河北丰宁县发现了更原始的鸟类——华美金风鸟,并认为它可能是鸟类的祖先。
更令人振奋的是徐星等人近期在东北地区发现了一种新的长满羽毛的恐龙,他们称其为“赫氏近鸟龙”,可依稀看出它长有4个翅膀,全身布满羽毛,连脚都有,特别是其羽毛可分两种,一种为“恐龙绒毛”,长在头部和颈部,另一种跟现代鸟类羽毛结构相似,有许多细毛从羽干长出来,而且每个前肢上长有约24根羽干,小腿和脚部也生长着相似数量的羽毛。
此前发现长羽毛的恐龙,其羽毛一般长在前肢,而它却长在后肢腕关节上,而且腿部和脚部的羽毛相互覆盖,便其具更强的飞行能力,显然它是属树栖型的。
特别重要的是它的年代是距今1. 51亿年至1.6亿年,这比始祖鸟和金风鸟都老,这就完全解决了最早鸟类反而比进化为它的长羽毛恐龙年代更早的“时间倒置”问题,也就是说由年代老的近鸟龙再进化年代较新的始祖鸟、金风鸟才是顺理成章的。
我国北方中生代的陆相地层很发育,分布很广,地层系列完整,完全有可能找到老的鸟类特别是更老的长羽毛的恐龙,为解决这一难题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