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用的一般理论
效用理论
案例 1:是穷人幸福还是富人幸福对于什么是幸福,美国的经济学家萨谬尔森用的“幸福方程式”来概括。
这个“幸福方程式”就是:幸福=效用/欲望,从这个方程式中我们看到欲望与幸福成反比,也就是说人的欲望越大越不幸福。
但我们知道人的欲望是无限的,那么多大的效用不也等于零吗?因此我们在分析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时候我们假定人的欲望是一定的。
那么我们在离开分析效用理论时,再来思考萨谬尔森提出的“幸福方程式”真是觉得他对幸福与欲望关系的阐述太精辟了,难怪他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
在社会生活中对于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政治家把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报复作为最大的幸福;企业家把赚到更多的钱当作最大的幸福;我们教书匠把学生喜欢听自己的课作为最大的幸福;老百姓往往觉得平平淡淡衣食无忧作为在大的幸福。
幸福是一种感觉,自己认为幸福就是幸福。
但无论是什么人一般把拥有的财富多少看作是衡量幸福的标准,一个人的欲望水平与实际水平之间的差距越大,他就越痛苦。
反之,就越幸福。
从“幸福方程式”使我想起了“阿 Q精神”。
鲁迅笔下的阿 Q形象,是用来唤醒中国老百姓的那种逆来顺受的劣根性。
而我要说的是人生如果一点阿 Q精神都没有,会感到不幸福,因此“阿 Q精神”在一定条件下是人生获取幸福的手段。
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如果穷人欲望过高,那只会给自己增加痛苦。
倒不如用“知足常乐”,用“阿 Q精神”来降低自己的欲望,使自己虽穷却也获得幸福自在。
富人比穷人更看重财富,他会追求更富如果得不到他也会感到不幸福。
是穷人幸福还是富人幸福完全是主观感觉。
讨论题:1. 什么是欲望?什么是效用?2. 为什么欲望越大越不幸福?案例点评:我们消费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幸福。
“幸福方程式”就是:幸福=效用/欲望,从这个方程式中我们看到欲望与幸福成反比,也就是说人的欲望越大越不幸福。
幸福是一种感觉,自己认为幸福就是幸福。
但一般把拥有的财富多少看作是衡量幸福的标准,其实不尽然,一个人的欲望水平与实际水平之间的差距越大,他就越痛苦。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 效用理论
思考
• 是基数效用论合理一些,还是序数效 用论更合理一些,为什么?
第二节 无差异曲线(等效用曲线)
• 定义:给消费者相同效用满足的所有商 品组合所连接成的曲线或多维曲面
y
• 无差异曲线图
I3
I2
I1
x
无差异曲线的性质
y
• 无数条 • 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I3
I2
I1
x
• 无差异曲线凸性(凸向原点)
PX
PY
均衡的形成——切点定律
Y
Y0
• 切点定律:
0
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切点的组
X0
合,为效用最大组合。
预算线的斜率 = 边际替代率
无差异曲线 X
货币的边际效用
• 严格地,货币的边际效用也递减。
MU X MU Y
PX
PY
• 为了分析上的便利,总收入量相对很大情 况下,可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
未来科学的发展,“效用”(身心满足程 度、幸福快乐和痛苦程度),能否可以量度?
• 在19世纪,一些哲学家相信,消费物品和劳务 所获得的福利或效用确确实实是可以衡量的。 他们的想法是,创造一种机器。☆
偏好与效用满足
• 偏好的基本假设 完全性( X1 X 2, X1 X 2, X1 X 2 必居其一) 传递性 X1 X 2 , X 2 X3 X1 X 3 所有商品都是“好”的,“负商品”的比较罕 见
边际效用的表达式
MU lim TU (Q) Q0 Q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关系(微分-积分关系)
《炸鸡翅膀》的故事:
炸鸡翅膀(块) 0 1 2 3 4 5 6 7 8
总效用 0 6 11 15 18 20 21 21 20
效用与消费者理论知识
市场分割理论
垂直市场分割
垂直市场分割将市场按照产品或服务的 不同档次、不同品质进行分割,针对不 同需求群体制定不同的产品或服务策略 。例如,高端奢侈品市场和大众消费品 市场的分割。
案例三:价格歧视在电信市场中的应用
总结词:价格歧视在电信市场中的应用是一种常见的 市场策略,通过对不同消费者进行差异化定价来获取 最大利润。
详细描述:电信市场中的价格歧视是一种常见的市场策 略,通过对不同消费者进行差异化定价来获取最大利润 。例如,对于高价值客户,电信运营商可能会提供更优 惠的价格和更优质的服务,以留住这些客户并获取更多 的收益。此外,电信运营商还可能会根据不同消费者的 需求和偏好进行差异化定价,例如针对不同消费水平的 地区或不同职业的消费者提供不同的套餐和服务。这种 价格歧视策略可以帮助电信运营商更好地满足不同消费 者的需求和提高市场占有率。
影响因素
消费者福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产品质量、价格、消费习惯等 。
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 价格之间的差额,它是衡量消费者福利的重要指标。
消费者福利的衡量
直接衡量法
01
通过直接询问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满意度来衡量消
费者福利。
间接衡量法
02 通过分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消费习惯来推断消费者
效用的度量需要考虑到消费者的偏好、商品或服务的质 量、价格以及消费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效用的最大化
1
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即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 ,通过合理配置和选择商品或服务,以实现自身 效用的最大化。
效用理论
32
边际替代率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任意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 该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
MU 1 MRS 12 MU 2
33
无差异曲线的特例——MRS不递减
(1)完全替代品: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比例固定 不变。
牛奶
3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斜率不变 的直线。MRS12=常数
2
1 0 1 2 3 咖啡 完全替代品的无差异曲线
11
•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成立的原因: (1)生理或心理的原因:人对于反复刺 激的反应趋于下降。例如:喜新厌旧. (2)商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将商品按 不同用途的重要程度为序进行分配使 用。首先用在最需要的方面,再用到 次要方面。例如水:饮、洗、浇等。
12
(二)关于货币的边际效用
• 基数效用论者认为,货币如同商品一样,也 具有效用。所以,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对于货币也同样适用。 • 但是,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通常又假定货 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
4
效用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效用有无或效用大小是个人的主观心理 评价。 (2)效用本身不具有伦理学的意义。 (3)同一商品对不同消费者具有不同效用, 其效用大小缺乏可比性。 (4)同一物品的效用会因时间、地点等环境 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5
二、两种效用理论
基数效用理论形成于19世纪。认为效用的大小可以 用基数(1,2,3,……)来表示,可以计量并加总 求和。 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 序数效用理论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认为效用作为 一种心理感觉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 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效用只能用序数(第 一,第二,第三,……)来表示。 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这是由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 定的) 表明为实现同样的满 足程度,增加一种商 品的消费,必须减少 另一种商品的消费。 同一条曲线代表相同 的效用,不同的曲线 代表不同的效用。离 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 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 高,离原点越近的无 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 水平越低。
微观经济学第3章效用论
能使销售量增加(万元) 做广告次数 电视 电台 报纸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4
3 2.2 1.8
1.5
1.3 1 0.9
2
1.5 1.2 1
第5次
1.4
0.6
0.8
假设每做一次广告,电视、电台和报纸的费用分别为30万元、10万元和20万 元。问:应如何在不同媒介中分配广告预算,才能使总广告效果最优。 解:因广告费资源有限,故当各种媒介上的每元广告费的边际效果相等时, 广告费的分配为最优。 三种媒介第1次广告,每元广告费的边际效果可计算如下:
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 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 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 减的。 用数学语言表述: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成立的原因(基数效用论的解释)
一是由于相同消费品的连续增加,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角度讲, 从每一单位消费品中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和对重复剌激的反应程度 是递减的。 二是在一种商品具有几种用途时,消费者总是将第一单位的消 费品用在最重要的用途上,第二单位的消费品用在次重要的用途上, 这样,消费品的边际效用便随着消费品的用途重要性的递减而递减。
衣物
〃B 〃A
0
食物
三、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1、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的含义
——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 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若用商品1替代商品2,我们用MRS12表示;若用商品2代替商品1,则 用MRS21表示。
TU = f(Q)
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每 增加一单位商品消费所带来的总效用的增量。用公式表示
什么是效用效用的理论
什么是效用效用的理论效用是指对于消费者通过消费或者享受闲暇等使自己的需求、欲望等得到的满足的一个度量。
那么你对效用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效用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效用的概述丹尼尔·伯努利在解释圣彼得堡悖论(丹尼尔的表兄尼古拉·伯努利故意设计出来的一个悖论)时提出的,目的是挑战以金额期望值作为决策的标准。
丹尼尔·伯努利对这个悖论的解答在1738年的论文里,主要包括两条原理:1、边际效用递减原理一个人对于财富的占有多多益善,即效用函数一阶导数大于零;随着财富的增加,满足程度的增加速度不断下降,效用函数二阶导数小于零。
2、最大效用原理在风险和不确定条件下,个人的决策行为准则是为了获得最大期望效用值而非最大期望金额值。
效用的理论效用理论是领导者进行决策方案选择时采用的一种理论。
决策往往受决策领导者主观意识的影响,领导者在决策时要对所处的环境和未来的发展予以展望,对可能产生的利益和损失作出反应,在公理科学中,把领导人这种对于利益和损失的独特看法、感觉、反应或兴趣,称为效用。
效用实际上反映了领导者对于风险的态度。
高风险一般伴随着高收益。
对待数个方案,不同的领导者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抉择。
运用心理测定方法,可以测量出领导者对于各种收益和损失的效用值,并画出相应的效用曲线:甲类型领导者对收益反应迟钝,对损失反应敏感,怕担风险,不求大利,谨慎小心。
乙类型领导者对损失反应迟钝,对获利非常敏感,追求大利,不怕风险,大胆决策。
丙类型属于中间类型,完全以损益率的高低作为选择方案的标准。
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
效用理论是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核心,效用理论按对效用的衡量方法分为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是指按1,2,3······等基数来衡量效用的大小,这是一种按绝对数衡量效用的方法,这种基数效用分析方法为边际效用分析方法,序数效用是指按第一,第二,第三等序数来反映效用的序数或等级,这是一种按偏好程度进行排列顺序的方法、基数效用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效 用 原 理
基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论形成于19世纪。基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是,效用 是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的,因此,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 (1,2,3……)表示。例如,口渴了喝一杯茶,感到很舒服,效用评 价为10个效用单位。然后又看了一份报纸,感觉还好,效用评价 为5个效用单位。因此,喝一杯茶的效用大于看一份报纸的效用, 同时消费这两份商品得到的总效用为15个效用单位。
运用知识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有何区别?
巩固知识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基数效用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基数效用论中的效用可以用具体的数字表示出来
B.基数效用论中的效用可以加总
C.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使用的分析工具完全相同
D.基数效用论认为消费不同的商品可以用效用量的大小直接比较效用水平的高低
()
2.不同的消费者对同一件商品的效用可以进行比较。
()
3.即使是同一个人消费同一件商品,也会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用。( )
4.小华认为商品A与商品B相比,他更需要商品A,因为商品A是一种紧缺商品。
()
经济学基础
效用与商品的 使用价值不同
效用来源于使用价值,但 不同于使用价值。使用 价值是商品所具有的属 性,它由商品的物理或化 学性质所决定。使用价 值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 的意志为转移的。
效用不含 伦理学判断
只要能满足人们某种 欲望的商品就有效用, 而这种欲望是否符合 社会道德规范则不在 效用评价范围之内。
效用理论又称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是指经济中独立做出 消费决策的经济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家庭。效用理论的目 的就是研究消费者如何在各种商品之间分配他们的收入,以达到满 足程度的最大化。
效用的特点
第三章效用理论
二.消费者剩余理论
1.概念: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愿意支
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价格之差,是消费者购买
商品时所得好处的总和.
一元的边际效用是1个效用单位
消费者愿付5元
第一杯汽水的边际效用是5个效用单位
消费者愿付4元
第二杯汽水的边际效用是4个效用单位
消费者愿付3元
第三杯汽水的边际效用是3个效用单位
物品数量 1
边际效用 5
消费者愿 意支付的
价格
5
市场价格 2
消费者剩 余
3
2
4
4
2
3
3
3
3
2
1
4
2
2
2
0
均衡价格
P(价格、效用)
5 4 3 2 1
12
需求曲线又是商 品的边际效用线
D
3
Q (数量)
P(价格、效用)
均衡价格以上,需求 曲线以下的部分
D 消费者剩余
S
PE=2
E:均衡点
01
3 QE=4
二.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用来表示对消费者能产生同等满足程度的两种 商品的不同组合数量点的轨迹。
无差异曲线的效用函数可用下式表示: U=f(X,Y)
组合方式
a b c d e f
X商品
5 10 15 20 25 30
Y商品
30 18 13 10 8 7
无差异曲线
YI 30 • a
在这条曲线上的任何 一点,消费者获得的
例: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换算
巧克力的消费量Q 0 1 2 3 4 5
总效用TU 0 30 50
60
边际效用MU 0 30
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理论
消费者剩余
l 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消费者愿意支 付的价格总额减去实际支付的价格总额 的差额,是消费者的一种主观心理感受。
l 消费者剩余代表了消费者的福利。 l 消费者剩余理论的应用。
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理论
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
5 4 3 2 1
某物品数量
1 2 3 4 5
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理论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表)
消费数量(Q)
1 2 3 4 5 6
总效用
10 16 19 20 20 18
边际效用
10 6 3 1 0 -2
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理论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图示)
U TU
O
Q
MU
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理论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关系:
➢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 增加的;
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理 论
2020/11/25
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理论
【教学重点】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无差异 曲线的含义及特征。预算约束线 的含义。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理论
【教学难点】
如何用经济分析工具分析 心理现象。消费者均衡条件 的证明。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理论
一、总论: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理论
特别强调
l 由于效用是一种心理感受,所以经济学家认为,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得自于“内省”。例如,把 一个人的眼睛蒙住,请他伸臂膀,然后向他手 上加重物,开始他会感到重物的增加,但当重 物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尽管所加重物相同,他 的感觉是增加的(即边际的)重物越来越小。 韦伯-费克纳边际影响递减规律也证明了声音、 光线和其他感觉都存在这种现象递减。边际效 用递减与这些现象类似。
西方经济学第三章: 效用理论,即消费者理论
10 1
用为 107 效用单位
消费者获得了最大的效
需求曲线的推导
• 基数效用以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建立在该 规律上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 基础推导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 商品的需求价格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 对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 格。 • 基数效用理论认为,商品的需求价格取决 于商品得边际效用。
一、效用的概念
• 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 商品时所感受的满足程度。 • 效用在经济学中被用来表示从消费中所得到的主观上的享受、用处或 满足。是商品有用性的主观量度。 • 一个消费者想要一单位商品A的心情甚于要另一单位商品B,原因在于 商品A比B有更多的效用。 • a)它是人们需要的一切商品所共有的一种特性。 • b)效用是主观的,不是客观的。 • c)在伦理上,这个概念是中性的。 • d)效用以U表示,效用单位是Marshall所确定,称为Util。
MU P2
...
MU Pn
费在各种 且等于货币
消费者应该选择最优的 商品上的最后一元钱所 的边际效用。
商品组合,使得自己花 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
P1 X 1 P 2 X MU P1 MU P1 MU P1
1 1 1
2
I
2
MU P2
MU P1
1
MU P2
2
,
1
第三章:效用理论,即消费者理论
第一节:效用理论概述 第二节:无差异曲线 第三节:预算线 第四节:消费者均衡 第五节: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 的影响 第六节: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第七节:从单个消费者需求到市场需求 曲线
中级经济师基础--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第一节无差异曲线(一)效用理论1.经济人假设: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最大的经济利益。
这个假设不仅是分析消费者行为的前提,也是整个经济学的基础。
2.效用的定义:效用是指商品或服务满足某种欲望的能力,或者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服务时所能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效用是人们的心理感觉,是主观评价,没有客观标准。
3.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1)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是可以直接度量的,存在绝对的效用量的大小,可以用基数,就是用1、2、3、4……这些绝对数值来衡量效用的大小。
(2)序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可以知道自己对不同消费组合的偏好次序,用第一、第二、……这些表示次序的相对数值来衡量效用。
(3)二者是分析消费者行为的不同方法,基数效用理论是运用边际效用论分析的,而序数效用理论是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来分析的,二者得出的分析结论基本是相同。
【例题1-课后题第1 题】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主要区别是( )A 边际效用是否递减B 效用是否可加总C 效用函数是否线性D 效用是否客观答案:B解析:基数效用论效用可以加总,所以可将效用分为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4.边际效用理论---基于基数效用论(1)总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从商品或服务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总和。
假设某一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为Q,总效用为TU,则总效用函数是:TU= f (Q)一般来说,总效用取决于消费数量的多少,在一定范围内,消费量越大,则总效用就越大。
(2)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消费时所带来的满足程度的增加或者效用的增量。
MU=ΔTU/ΔQ注:①从数学意义上看,边际效用就是总效用函数的斜率。
②“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
即在一定时间内,随着消费某种商品数量的不断增加,消费者从中得到的总效用是在增加的,但是以递减的速度增加;当商品消费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总效用达到最大时,边际效用为0;如果继续增加消费,总效用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逐渐减少,此时边际效用变为负数。
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理论
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理论简介消费者行为理论是研究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所展现的行为和心理过程。
在消费者行为理论中,效用理论是其中一种重要的理论。
效用理论主要研究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中如何进行效用的最大化。
理论原理效用理论的核心理念是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中会根据商品或服务的效用程度来进行选择。
效用可以理解为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所感受到的满足感或愉悦感。
效用理论主要有两个重要的概念:边际效用和总效用。
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对于每一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增加的满足感或愉悦感。
在购买决策中,消费者倾向于将有限的资源用于能够提供更高边际效用的商品或服务上。
例如,消费者在饱食状态下的边际效用较低,而在饥饿状态下的边际效用较高。
边际效用不断递减的情况下,消费者会倾向于选择不同种类的商品或服务,以追求效用的最大化。
总效用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对于一定数量商品或服务的满足感或愉悦感总和。
总效用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速度递减。
在购买决策中,消费者会通过对总效用的比较来进行选择。
例如,在购买食物时,消费者可以通过比较不同食物对总效用的贡献来决定购买哪种食物。
应用实例效用理论在消费者购买决策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是一些应用实例:1. 价格与效用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通常会将价格与效用进行比较。
消费者希望以尽可能低的价格购买到能够提供较高效用的商品或服务。
因此,企业在定价时需要考虑到消费者的效用需求,以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
2. 品牌价值与效用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也会考虑到品牌的价值对效用的影响。
对于一些具有高品牌价值的商品或服务,消费者可能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
因此,企业在建立品牌时需要注重品牌价值的提升,并与消费者的效用需求相匹配。
3. 营销策略与效用效用理论也可以指导企业制定营销策略。
企业可以通过提高商品或服务的效用,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进行购买。
例如,通过增加产品的附加功能、改进服务质量等方式提高效用,从而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西方经济学第三章效用论
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 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总和(总满足程度)。
总效用函数为:TU=f(Q)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 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增加的满足程 度)。
边际效用函数为:MU=TU/ Q. 当商品的增加量趋于无穷小, 即Q.0时有:MU= dTU/ dQ
0
第三章 效用论
MU1 MU2
P1
P2
经济学意义?
20
I=8元, P1=1元, P2=1元,求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购买组合
Q
12 34 5 6 7 8
MU1 11 10 9 8 7 6 5 4 MU2 19 17 15 13 12 10 8 6
注意:对于某一给定的收入,目标是总效用最大。
第三章 效用论
1
0
0
12
34567
Q
MU
P Q MU
QP
第三章 效用论
27
基数效用论运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假定和消 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推导出单个消费者
的需求曲线。
P
需求曲线上的点符合消
费者均衡原则,是消费 者效用最大化的点;
P0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P1
表示商品的需求量随价
格的上升而下降,这是
际效 用从10到0,下一次,第一个馒头的边际效用又恢复
到 旧。 d:边际效用是决定产品价格的主观标准,产品的需求
价 格,不取决于总效用,而取决于边际效用,消费量少, 边际效用大,价格高,反之则低。所谓“稀为贵”。
第三章 效用论
18
3、消费者均衡
问题: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既定的、有限的货币收入分 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效用?
第三章 效用理论
(三)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吃巧克力
的数量Q
1
2
3
4
5
6
7
总效用TU
边际效用
MU
10
10
18
8
24
6
28
4
30
2
30
0
28
-2
从上述表格中我
们得出这样的结论:
当边际效用MU为正
时,总效用上升;
边际效用MU为0时,
总效用最大;边际
效用MU为负时,总
效用下降。
结论:当边际效用MU为正时,总效用上升;边
消费者
偏好的
的三个
基本假
定
第二,可传递性。
若 A>B,B>C,则有A>C
A<B,B<C,则有A<C
A=B,B=C,则有A=B=C
第三,非饱和性(单调)。消费者总是偏好同
种商品数量多的组合,即总认为多比少好。
如:(8个苹果,6个草莓)>( 4个苹果,2个草莓
)
二、无差异曲线
• 1.定义:
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
• 第二条围巾MUi/Pi=90/30=3
• 第三条围巾MUi/Pi=75/30=2.5
再从MU1/ P1=
大化的实现
MU2 / P2,来分析效用最
• MU1/ P1:表示花在第一种商品上的平均
每一块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
• MU2 / P2:表示花在第二种商品上的平均
每一块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
•
位货币获得的边际效用相等。
1) P1Q1 + P2 Q2= M--限制条件
2)MU 1 MU 2
第三章 效用论
组合方式 X 商品 a 1 b 2 c 3 d 4
Y 商品 4 3 2 1
U f (X1, X 2 ) U0
处于同一条无差异曲线 上的两个点: 两种商品的组合不同, 但效用水平相同
X1,X2分别为商品1 和商品2的数量; U0是常数,表示某个 效用水平 。
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分析法
1、总效用TU与边际效用MU
总效用TU (Total Utility): 指人们从商品的消费中得到的总的 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MU (Marginal
TU f (Q)
Utility):每增加一个单 位的商品消费量所增加的 满足程度。
效用的增量
TU (Q) MU Q
TU (Q) dTU (Q) MU lim Q 0 Q dQ
商品数量 (1)
总效用 (2)
边际效用 (3)
价格 (4)
0 1 2 3 4
0 10 18 24 28 10 8 6 4 5 4 3 2
5
6
30
30
2
0
1
0
7
28
-2
2、总效用TU与边际效用MU的关系
当MU > 0, TU↑ ;
效用函数:U = XY
组合
A B
(X)
25 20
(Y)
4 5
C
D E
10
5 4
10
20 25
F
10
20
A=B=C=D=E﹤F
2、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1)无差异曲线是一条 向右下方倾斜的线, 斜率是负的。 (2)无差异曲线凸向原 点 (3)在同一个平面上可 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4)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第3章 效用理论
0.5 u (o)是上凸(凹函数) =0.5 u (o)直线(线性函数) 0.5 u (o)是下凸(凸函数)
效用函数的构造
在管理决策中,往往需要得到决策者连续的效用曲线, 用V-M对大量的结果值分别测定效用值是很麻烦的。 根据V-M测定法的原理,可以采用插值的方法,简单 的构造效用函数曲线。
' ' '
其中:
o maxoi , j
*
n
o o minoi , j
i, j
并且,pi p j qij , 这里qij是oij关于o和oo的无差异概率
j 1
i, j
第二步,对m个简单事态体优劣排序,也 n 就是对 p p q 排序,关键是qij,
i
j 1
j ij
得到:
x0.75 x0.5 x0.5 x0 * * x x0.5 x x0
x0.25 2 x0.75 2 2
同理,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得到更多的点,直到曲线足够平滑。 事实上,当把效用区间〔0,1〕分成n等份,可以权衡指标值 计算出相对应的结果值,并可以得到数学归纳公式,见教材51页。
效用函数的构造 设决策问题结果集 O o1,o2 ,,on 取 现在构造效用函数 u (o) 令 u(oo ) 0 u(o* ) 1
1.构造简单事态体
o* maxo1,o2 , ,on o0 mino1,o2 , ,on
(0.5, o* ;0.5, oo )
三、事态体的基本性质 1. 可调概率:
T 设事态体 T1 p,o ; 1 p, o0 ,,2 x,o2 ; 1 x, o0 , 1
且 o1 o0 o2 o0 ,若 o2 o1 ,则存在x=p′<p,使
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
通过实验设计来控制消费者的消费环境和消费条件,从而观察消费 者的反应和行为,以度量消费者的效用评价。
03
效用理论的发展历程
早期效用理论
基数效用论
认为效用是可以直接度量的,并且可以用基数来表示效用的量。该理论认为消 费者会根据自己获得的效用来进行消费决策,追求效用的最大化。
序数效用论
认为效用是一个主观的概念,无法直接度量,只能通过序数来表示效用的高低。 该理论认为消费者会根据自己的偏好来选择商品,追求满足程度的最大化。
现代效用理论
边际效用理论
认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遵循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即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增加 一个单位的消费所带来的效用增加量逐渐减少。
无差异曲线
表示具有相同效用水平的消费组合,消费者会选择无差异曲线上的点来实现效用 的最大化。
效用理论的最新发展
体验效用理论
强调消费者的情感和感知体验在消费决策中的作用,认为消 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所获得的体验和情感满足程度是影响消费 决策的重要因素。
效用具有相对性
效用的大小取决于消费者的个人 偏好和参照系,不同消费者对同 一种物品或服务的效用评价可能 不同。
效用的度量
直接度量法
通过调查问卷、评分卡等方式直接询问消费者对物品或服务的效用 评价,从而获得消费者的主观感受和偏好。
间接度量法
通过观察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消费习惯等客观表现来推算消费者的 效用评价。
3
效用理论还可以指导企业在广告和营销活动中更 好地传达产品价值,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度 和接受度。
THANKS
感谢观看
日常决策
03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利用效用理论来评估不同选择的潜在
结果和满足感,从而做出更符合自身需求的决策。
效用理论
第3章---效用理论1.效用U(utility)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或劳务)后的满足程度。
-----效用是一种主观评价。
2.基数效用理论: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具体的数字进行度量的一种理论3.总效用TU(total utility):是指消费一定量的商品(或劳务)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
例:假定,第一个包子的效用为5,第二个包子的效用为4,第三个包子的效用为3,第四个包子的效用为2,第五个包子的效用为1,第六个包子的效用为0,第七个包子的效用为-1,第八个包子的效用为-2.那么:吃1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吃2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4=9;吃3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4+3=12;吃4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4+3+2=14;吃5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4+3+2+1=15;吃6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4+3+2+1+0=15;吃7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4+3+2+1+0-1=14;吃8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4+3+2+1+0-1-2=12;令:()Q3=f.f,()128=f...()12fTU=,()51=f,()92=4.总效用函数的特征:例:若某人的效用函数为TU y=,原来他消费9单位x,8单位y,现在x减少到4单位,问需要消费多少单位y才能与以前的满足相同?5.边际效用MU(marginal utility):是指消费数量增加一个单位时总效用的变动。
6.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随着对该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产生的效用的增量是递减的。
假定Q∆是递减∆保持不变,即每次增量相同,但TU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数学语言:()Qf''<0或MU是减函数。
7.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问题:货币的边际效用也是递减的,但是递减的速度很慢,一般忽略不计。
8.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注意:本图不具有普遍性,边际效用曲线不一定是直线。
9.消费者均衡问题就是效用最大化问题10.消费者均衡问题的数学证明:假定消费者的收入为I,全部用来购买X和Y两种商品,这两种商品的价格分别为P和y P,购买量分别为xx和y.例:某消费者每月收入800元,用于购买X和Y两种商品,他的效用函数为:TU xy =,并且6=x P ,10=y P 。
微观经济学效用理论
第三章效用理论主要内容:1、利用边际效用分析和无差异曲线分析,从不同角度考察消费者的行为,得出消费者用有限收入选购商品以得到最大满足的条件。
2、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3、不确定性和风险问题。
第一节边际效用分析一、欲望1、欲望。
指人们的需要。
或指一种缺乏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是一种心理现象。
2 、欲望的五个层次(1)基本的生理需要——即生存的需要。
(2)安全的需要——希望未来生活有保障,如免于伤害、受剥削、失业等。
(3)社会的需要——心理需要。
如感情、爱情、归属感的需要。
(4)受尊重的需要——即需要有自尊心以及受别人的尊重。
(5)自我实现的需要——出于对人生的看法,需要实现自己的理想。
欲望是多种多样而无穷无尽。
当较低层次的欲望满足之后,就会产生新的欲望。
但满足人们的欲望的方式是有限的。
理由:①客观所能提供的物品是有限的。
由于资源的稀缺性,所以一定的资源只能提供一定量的产品。
②时间是有限的。
在人的有限生命中,不可能使一切欲望与需要得到满足。
③他人提供的劳务是有限的。
欲望或需要的满足是以他人提供的劳务为前提的。
3、欲望的规律(1)强度递减规律。
即在一定时期内,一个人对某物品的欲望强度随着该物品的增加而减小。
(2)享受递减规律。
即随着欲望的满足,人们得到的享受是递减的。
二、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1、效用。
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
人们之所以要消费商品和服务,是因为从消费中他们的一些需要和爱好能得到满足,例如消费食品能充饥,多穿衣服能御寒,看电影能得到精神享受,等等。
我们把这种从商品和服务的消费中能得到的满足感称为效用。
效用可以用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来度量。
这里所说的效用,不仅依存于物品本身具有的满足人们某种欲望的客观的物质属性(如面包可以充饥,衣服可以御寒),而且物品有无效用和效用大小,还依存于消费者的主观感受。
也就是说,效用本身不具有伦理学的意义,也不具有客观标准。
一种商品或劳务是否具有效用,看它能否满足人的欲望或需要,而不论这一欲望或需要的好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效用(Utility)港译功用,是经济学中最常用的概念之一一般而言,效用是指对于消费者通过消费或者享受闲暇等使自己的需求、欲望等得到的满足的一个度量。
经济学家用它来解释有理性的消费者如何把他们有限的资源分配在能给他们带来最大满足的商品上。
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哲学家和经济学家曾经轻率的将效用当做一个人整个福利指标。
效用一度认为是个人快乐的数学测度。
效用的概念是丹尼尔·伯努利在解释圣彼得堡悖论(丹尼尔的表兄尼古拉·伯努利故意设计出来的一个悖论)时提出的,目的是挑战以金额期望值作为决策的标准。
丹尼尔·伯努利对这个悖论的解答在1738年的论文里,主要包括两条原理:1.边际效用递减原理一个人对于财富的占有多多益善,即效用函数一阶导数大于零;随着财富的增加,满足程度的增加速度不断下降,效用函数二阶导数小于零。
2.最大效用原理在风险和不确定条件下,个人的决策行为准则是为了获得最大期望效用值而非最大期望金额值。
效用理论效用理论是领导者进行决策方案选择时采用的一种理论。
决策往往受决策领导者主观意识的影响,领导者在决策时要对所处的环境和未来的发展予以展望,对可能产生的利益和损失作出反应,在公里科学中,把领导人这种对于利益和损失的独特看法、感觉、反应或兴趣,称为效用。
效用实际上反映了领导者对于风险的态度。
高风险一般伴随着高收益。
对待数个方案,不同的领导者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抉择。
运用心理测定方法,可以测量出领导者对于各种收益和损失的效用值,并画出相应的效用曲线:甲类型领导者对收益反应迟钝,对损失反应敏感,怕担风险,不求大利,谨慎小心。
乙类型领导者对损失反应迟钝,对获利非常敏感,追求大利,不怕风险,大胆决策。
丙类型属于中间类型,完全以损益率的高低作为选择方案的标准。
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
效用理论是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核心,效用理论按对效用的衡量方法分为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是指按1,2,3······等基数来衡量效用的大小,这是一种按绝对数衡量效用的方法,这种基数效用分析方法为边际效用分析方法,序数效用是指按第一,第二,第三等序数来反映效用的序数或等级,这是一种按偏好程度进行排列顺序的方法.基数效用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1、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是: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增加的;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减少;总效用是边际效用之和。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需求定理。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决定需求定理:即需求量和价格成反方向变化。
因为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取得效用,对边际效用大的商品,消费者就愿意支付较高价格,即消费者购买商品支付价格以边际效用为标准。
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购买商品越多,边际效用越小,商品价格约低;反之,购买商品越少,边际效用越大,商品价格越高。
因此,商品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化,这就是需求定理。
3、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均衡是研究消费者把有限的货币收入用于购买何种商品、购买多少能达到效用最大,即研究消费者的最佳购买行为问题。
实现消费者均衡的条件:限制条件:P1X1 +P2X2 + ···+PnXn = M均衡条件:MU1 / P1 =MU2 / P2 =··· = MUn / Pn4、收入效应、替代效应、总效应。
替代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一种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会多购买价格便宜的商品,少买价格高的商品。
收入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名义价格下降,可使现有货币收入购买力增强,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达到更高的效应水平。
总效应是指其他条件不变,某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后(如X)消费者从一个均衡点移到另一个均衡点时,对X商品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X1X2=X1X3+X3X2 类别。
从西方效用理论的发展过程中看,大体上有三条主线贯穿始终,即:从绝对效用价值论到相对效用价值论,从主观效用价值论到客观效用价值论,从基数效用理论到序数效用理论。
值得注意的是,效用理论发展的三条主线不是不同时期相互独立的,而是在各个时期三条主线有叠加、并存相互作用,从而推动着理论继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效用更多是一种心理感受,要准确计量非常困难,在绝对效用价值向相对效用价值转变的过程中,还有另外一条主线:即从基数效用理论向序数效用理论的转变。
基数效用论是以效用的可测量和可比较为前提的,边际效用理论首先遇到难题就是作为主观范畴的效用是不可能精确计量的。
由于边际效用论的内容是主观的,而用来度量内容的数学方法是客观形式。
这种“内容和形式的矛盾”使边际效用理论不能大规模应用数学方法,也限制了效用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帕累托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从消费者偏好某种商品的直接经验事实出发,分析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的态度,提出消费偏好的概念。
在回避效用在量上差异同时反映了效用的连续性。
这样,以消费者行为代替消费者感觉,帕累托为效用理论建立序数效用论。
帕累托把埃奇沃斯提出的契约曲线改造后,得到新的分析工具:无差异曲线。
他认为,通过收集偏好随物价变动的资料可以分析和研究消费者行为,当获得足够的数据时就可以画出无差异曲线。
他对效用最大化实现条件的数学分析与瓦尔拉的结果相比,内容和基本思想都已改变。
希克斯和艾伦在一篇名为《价值理论的再思考》的著名论文中,运用“无差异曲线”对效用进行了重新诠释,他们认为,消费者在市场上所做的并不是权衡商品效用的大小,而只是在不同的商品之间进行排序。
希克斯在无差异曲线的基础上提出了偏好尺度的概念。
根据偏好次序比较效用的大小,以“边际替代率”代替了“边际效用”、以“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替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把无差异曲线和预算限制线相结合。
无差异曲线仍然招致了许多批评,许多反对者认为它还是以效用满足的数量关系为前提的。
对于这些反对意见,萨谬尔森作了无懈可击的回答,他提出了新的消费者行为假定,形成了显示偏好理论。
于是,“根据显示偏好的概念和对偏好的几个假定,能够相当确切地找到无差异曲线。
”然而,在“序数效用论”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学主流范式的时候,黄有光、海萨尼和森等经济学家,仍然坚守“基数效用论”的立场。
事实上,只有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基数效用论”才能为效用理论、进而为整个经济理论提供一种既可“证实”、又可“证伪”的“质料”,而它是科学“涅”的必由之路。
因此,从基数效用论到序数效用论,有着深刻的革新意义。
经济学家对于效用的理解是有一个过程的。
19世纪的威廉姆·斯坦利·杰文斯、里昂·瓦尔拉斯和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等早期经济学家认为效用如同人们的身高和体重一样是可以测量的而约翰·希克斯则尝试了只在序数性效用的假定下,也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
希克斯认为,效用的数值表现只是为了表达偏好的顺序,并非效用的绝对数值。
从教科书等内容判断,比较通用的应该是后者的序数性在19世纪70年代初,由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和法国的瓦尔拉斯提出的,后由奥地利的庞巴维克和维塞尔加以发展的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价值理论之一其特点是以主观心理解释价值形成过程,认为商品的价值是人对物品效用的感觉和评价;效用随着人们消费的某种商品的不断增加而递减;边际效用就是某物品一系列递减的效用中最后一个单位所具有的效用,即最小效用,它是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尺度。
它还提出了市场价格论,认为市场价格是在竞争条件下,买卖双方对物品的主观评价彼此均衡的结果。
私人产品是指那些具有效用上的可分割性,消费上的竞争性和受益上的排他性的产品。
1、所谓效用上的可分割性(divisibility),是指产品可以分割为许多能够买卖的单位,而且其效用只能对为其付款的人提供。
2、所谓竞争性(rivalry),是指一种状态,即如果某个人消费了某种产品,其他人就不能再消费该产品。
3、所谓排他性(excludability),是指排除那些没有付费的人消费该产品的能力。
在生产产品方面,竞争性意味着市场应该提供这种产品,因为只要允许市场以某种价格提供竞争性产品,就可以确保人们在作出生产和使用产品的决策时,适当地考虑成本和收益。
将竞争性产品留给市场,就可以提高经济效率。
排他性意味着市场愿意提供这种产品。
总之,对私人产品来说,市场应该并且愿意提供这种产品。
卡尔多-希克斯效率是指第三者的总成本不超过交易的总收益,或者说从结果中获得的收益完全可以对所受到的损失进行补偿,这种非自愿的财富转移的具体结果就是卡尔多-希克斯效率。
卡尔多1939年发表的《经济学福利命题与个人之间的效用比较》论文,提出了“虚拟的补偿原则”作为其检验社会福利的标准。
他认为,市场价格总是在变化的,价格的变动肯定会影响人们的福利状况,即很可能使一些人受损,另一些人受益;但只要总体上来看益大于损,这就表明总的社会福利增加了,简言之,卡尔多的福利标准是看变动以后的结果是否得大于失。
由此看来,卡尔多补偿原则是一种假想的补偿,而不是真实的补偿,它使帕氏标准宽泛化了。
希克斯补充了卡尔多的福利标准,认为卡尔多原则不够完善,因为它是一种“假想中”的补偿,现实中受益者并没有对受损者进行任何补偿。
他认为,判断社会福利的标准应该从长期来观察,只要政府的一项经济政策从长期来看能够提高全社会的生产效率,尽管在短时间内某些人会受损,但经过较长时间以后,所有的人的境况都会由于社会生产率的提高而“自然而然地”获得补偿。
因而人们称希克斯的补偿原则为“长期自然的补偿原则”。
如果一种变革使受益者所得足以补偿受损者的所失,这种变革就叫卡尔多-希克斯改进。
消费者剩余又称为消费者的净收益,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消费者剩余衡量了买者自己感觉到所获得的额外利益。
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一买者的实际支付价格生产者剩余=卖者得到的收入一卖者的实际成本总剩余=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买者的评价—卖者的实际成本。
瓦尔拉斯均衡(walrasian equilibrium)是指整个市场上过度需求与过剩供给的总额必定相等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