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与食品
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
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汇总,上述物质目录汇总如下:
1.芒果:芒果味甘、性温,有补脾益胃、生津止渴的功效。
2.菊花:菊花味甘,性温,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心悸头晕、痢疾和腹泻等病症。
3.枸杞:枸杞味甘、性温,可补肾养阴,滋阴补肝,可用于治疗肾虚、失眠、头晕、眼花、内热自汗等病症。
4.莲子:莲子又被称为蓼子,具有清热解毒、清热止血以及补血生肌
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热病、牙痛、贫血等病症。
5.百合:百合味甘,性温,可补肝、益肾,具有降血糖的作用,可用
于治疗肝阴虚、夜盲症、失眠、血压升高等病症。
6.蜂蜜:蜂蜜性甘,味甜,具有健脾补血、清肺止咳、润肠通便、祛
痰止嗽等功效。
7.甘草:甘草性甘,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安胎健胃等作用,可用
于治疗发热、咳嗽、腹泻、贫血等病症。
8.黄芪:黄芪性温,味甘,可补益肾阴、滋补脾胃,具有清热止血、
活血散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月经不调、血少虚损、伤筋劳损等病症。
药食同源食物介绍
药食同源的渊源以及发展
“药以祛之,食以随之” “谷肉果菜,食养尽之” “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
食之为药物”
药食同源的渊源以及发展
原始社会:人类为了生存,采集野果、种籽、植 物根茎果腹,才有区分对人有易或者有害动植物 的初步认识;
氏族社会:神农尝百草,才有医药; 夏商周时期:农耕技术进步,有了谷物,发明了
温性食物:韭菜、葱、大蒜、辣椒、姜、胡椒等辛辣调 味料,南瓜、大头菜、荔枝、番石榴、木瓜等;
凉性食物:芹菜、菠菜、白菜、空心菜、番茄、萝卜、 丝瓜、苦瓜、黄瓜、海带、西瓜等;
注:平时可以选择适合之蔬果适量食用,但需注意任何 一种食物不宜过度或缺乏。
人参——百草之王
人参被医学界誉为“滋阴补生, 扶正固本”之极品,含有丰富 的锗元素,能全面有效地调节 人体细胞的阴阳平衡,改善细 胞代谢水平,增强机体功能, 提高免疫力,防治各类疾病, 恢复人体各组织器官系统功能。
营养成分:每100克牡蛎内含有水分83克,蛋白质 5.3克,脂肪2.2克,碳水化合物8.2克,维生素A27 微克,酸胺素0.01毫克,核黄素0.13毫克,钾、钠、 钙、镁、铁、锰、锌、铜、磷、硒等多种微量元素 和矿物质。
牡蛎的主要功效
牡蛎含18种氨基酸、肝糖元、B族维生素、牛磺酸和钙、 磷、铁、锌等营养成分,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药食同源食物目录
44 胖大海 胖大海 45 茯苓 茯苓 46 香橼 枸橼 香圆 47 香薷 石香薷 江香薷 48 桃仁 桃 山桃 49 桑叶 桑 50 桑椹 桑 51 桔红(橘红) 橘及其栽培变种 52 桔梗 桔梗 53 益智仁 益智 54 荷叶 莲 55 莱菔子 萝卜 56 莲子 莲 57 高良姜 高良姜 58 淡竹叶 淡竹叶 59 淡豆豉 大豆 60 菊花 菊 61 菊苣 毛菊苣 菊苣 62 黄芥子 芥
中药与食物相宜相克大盘点
中药及食物相宜相克大盘点相克大盘点:复方丹参片及豆奶相克复方丹参片主要成分是丹参酮,丹参酮易及牛奶、黄豆形成不溶物,可降低丹参的生物利用度。
滋补类中药及萝卜相克滋补类中药通过补气,进而滋补全身气血阴阳,而萝卜有破气作用,会大大减弱滋补功效,因此服用滋补类中药期间忌食萝卜。
菊花及羊肉、狗肉相克凡热证、实证、阴虚心火旺之症,如口苦咽干、烦热不安、大便秘结、血压升高、神衰不宁、心动过速、甲状腺亢进者,一般分别应用清热凉血、滋阴降火之法,药取银花、连翘、生地、丹皮、麦冬、知母、玄参、沙参、菊花等,此时应忌食生姜、大蒜、韭菜、大葱、羊肉、狗肉、胡椒、多糖、高脂、香燥辛热之食品,否则会降低疗效。
人参及西瓜、绿豆相克凡气血亏损、寒湿凝滞、阴损及阳、阴阳两亏者,如脾胃虚寒、手足冰凉、大便溏薄、血压偏低、心动过缓之证,应当温中和胃、滋补气血,要用人参、当归、黄芪、黄精、熟地、苁蓉、干姜等。
应食忌:西瓜、冬瓜、萝卜、绿豆、生梨、甘蔗、蜂蜜等生冷寒凉、滋腻、黏滑之食品,否则会降低疗效。
黄柏及虾、蟹、螺相克凡热缠身、畏寒发热、头痛心烦、便秘尿黄、口舌溃烂、疖疮肿瘤者,治拟清热解毒,扶正托毒。
药用:银花、菊花、一枝黄花、黄芩、黄连、黄柏、黄芪、黄栀子。
应忌食虾、蟹、螺、蚌等食物。
如同服会降低药效。
丹参及醋相克丹参性微寒。
能活血化淤,扩张血管。
醋味甘、酸温。
凡酸味之物多属温热之性,又皆收敛。
二者就性味功能而言,丹参及醋有相克之处,故不能同食。
何首乌及葱、蒜、萝卜相克何首乌的功效在于补益肝肾,滋阴养血,葱、蒜为辛辣动火之物,萝卜亦为辛散破气之品。
故服何首乌者,应忌食葱、蒜、萝卜以免降低药效。
地黄及葱、蒜相克生地黄甘苦性寒,能清热滋阴、凉血止血、生津止渴;熟地黄甘而微温,主要功能为滋肾育阴,补血调经。
葱、蒜中皆含蒜辣素,气味辛辣,其性燥热,能耗津动火,伤阴化燥,正及地黄公用相反,故药中有地黄时,应禁食葱、蒜、辣椒等物。
地黄及诸血相克猪、牛、羊血皆咸平,狗血咸温,驴血咸凉,马血有毒。
中药及保健治疗食品名单
中药及保健治疗食品名单卫生部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中药名单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蓟、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梢蛇、乌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桂圆)、决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沙棘、芡实、花椒、红小豆、阿胶、鸡内金、麦芽、昆布、枣(大枣、黑枣、酸枣)、罗汉果、郁李仁、金银花、青果、鱼腥草、姜(生姜、干姜)、枳椇子、枸杞子、栀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橼、香薷、桃仁、桑叶、桑葚、桔红、桔梗、益智仁、荷叶、莱菔子、莲子、高良姜、淡竹叶、淡豆豉、菊花、菊苣、黄芥子、黄精、紫苏、紫苏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枣仁、鲜白茅根、鲜芦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
卫生部公布的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名单人参、人参叶、人参果、三七、土茯苓、大蓟、女贞子、山茱萸、川牛膝、川贝母、川芎、马鹿胎、马鹿茸、马鹿骨、丹参、五加皮、五味子、升麻、天门冬、天麻、太子参、巴戟天、木香、木贼、牛蒡子、牛蒡根、车前子、车前草、北沙参、平贝母、玄参、生地黄、生何首乌、白及、白术、白芍、白豆蔻、石决明、石斛、地骨皮、当归、竹茹、红花、红景天、西洋参、吴茱萸、怀牛膝、杜仲、杜仲叶、沙苑子、牡丹皮、芦荟、苍术、补骨脂、坷子、赤芍、远志、麦冬、龟甲、佩兰、侧柏叶、制大黄、制何首乌、刺五加、刺玫果、泽兰、泽泻、玫瑰花、玫瑰茄、知母、罗布麻、苦丁茶、金荞麦、金缨子、青皮、厚朴花、姜黄、枳壳、枳实、柏子仁、珍珠、绞股蓝、葫芦巴、茜草、筚茇、韭菜子、首乌藤、香附、骨碎补、党参、桑白皮、桑枝、浙贝母、益母草、积雪草、淫羊藿、菟丝子、野菊花、银杏叶、黄芪、湖北贝母、番泻叶、蛤蚧、越橘、槐实、蒲黄、蒺藜、蜂胶、酸角、墨旱莲、熟大黄、熟地黄、鳖甲。
卫生部公布的保健食品禁用(注:毒性或者副作用大)的中药名单八角莲、八里麻、千金子、土青木香、山莨菪、川乌、广防己、马桑叶、马钱子、六角莲、天仙子、巴豆、水银、长春花、甘遂、生天南星、生半夏、生白附子、生狼毒、白降丹、石蒜、关木通、农吉痢、夹竹桃、朱砂、米壳(罂粟壳)、红升丹、红豆杉、红茴香、红粉、羊角拗、羊踯躅、丽江山慈姑、京大戟、昆明山海棠、河豚、闹羊花、青娘虫、鱼藤、洋地黄、洋金花、牵牛子、砒石(白砒、红砒、砒霜)、草乌、香加皮(杠柳皮)、骆驼蓬、鬼臼、莽草、铁棒槌、铃兰、雪上一枝蒿、黄花夹竹桃、斑蝥、硫黄、雄黄、雷公藤、颠茄、藜芦、蟾酥。
中药饮食文化中的食品加工技术
中药饮食文化中的食品加工技术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饮食文化传统的国家,其中的中药饮食文化更是独具特色。
中药饮食文化不仅关注食材的药用价值,还注重食物的制作工艺和烹饪方法。
食品加工技术在中药饮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提高食物的药物价值,还可以改善食材的味道和口感,让人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获得健康的益处。
中药饮食文化中的食品加工技术有许多独特之处。
首先,中药饮食文化注重药食同源的理念,强调食物本身的药用价值。
在制作食物的过程中,人们会选择一些具有特定疗效的中草药材料,将其与食材搭配使用,以达到药食同功的效果。
这样一来,食物不仅提供了营养,还有助于改善身体健康。
其次,中药饮食文化中的食品加工技术注重提取中草药的有效成分。
中药材料中的有效成分可以通过适当的加工方法提取出来,以增强其药物活性。
例如,许多中草药需要经过炮制、蒸制、煮制等步骤来激活药用成分。
在制作食物的过程中,人们会根据中草药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从而使食物具有更好的药物效果。
此外,中药饮食文化中的食品加工技术注重烹饪的细节和工艺。
制作中药饮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技巧,厨师们经常使用传统的烹饪方法,如文火炖、慢炖等,来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和药用成效。
在传统的烹饪过程中,人们注重细致地处理食材,掌握火候和时间的把握,以确保食物的口感和药用价值的最大化。
食品加工技术在中药饮食文化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例如,中药饮食中常使用的一种食品加工技术是炖煮。
炖煮是一种以文火慢炖的方法,将食材与一些中草药材料一同放入锅中,经过长时间的炖煮,使得食材中的营养成分与药物成分充分释放出来。
这种炖煮的方法可以提高食物的可溶性和可吸收性。
另外,在中药饮食中,还有一种常见的食品加工技术是蒸制。
蒸制是通过蒸汽将食材蒸熟或获得一定程度的熟度,并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和营养成分。
蒸制可以保持食材的嫩滑和口感,同时还可以减少食材的油脂摄入。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食品加工技术在中药饮食文化中被广泛应用,如酿制、泡制、炒制等。
中药配伍与食品禁忌有哪些需要注意
中药配伍与食品禁忌有哪些需要注意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在治疗疾病和调养身体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显著的疗效。
然而,在使用中药的过程中,中药的配伍以及与食品的禁忌是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合理的中药配伍可以增强疗效、减少副作用,而不当的配伍则可能降低药效甚至产生不良反应。
同时,某些食物与中药同时使用可能会影响药效或产生不良后果。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中药配伍是指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用。
常见的中药配伍关系有“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等。
“相须”是指将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
比如麻黄与桂枝相配,能增强发汗解表、祛风散寒的作用;石膏与知母配合,能明显增强清热泻火的功效。
“相使”则是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或性能功效虽不相同,但是治疗目的一致的药物配合应用,其中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能提高主药的疗效。
例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
“相畏”是指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所以说生半夏和生南星畏生姜。
“相杀”与“相畏”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不同提法。
“相杀”是指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如生姜杀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所以说生姜杀半夏、南星之毒。
“相恶”是指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
比如人参恶莱菔子,因为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相反”则是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比如“十八反”中的乌头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等。
在中药的使用过程中,了解这些配伍关系至关重要。
合理的配伍可以使药物发挥最佳疗效,而错误的配伍则可能给患者带来危害。
除了中药配伍,食品与中药的相互作用也不容忽视。
某些食物可能会影响中药的药效,或者与中药产生不良反应。
常用药膳中药材及食物
现在您正浏览在第3页,共67页。
(三)整体观 春天阳气升发,高血压病人容易发病,此时
不宜过食辛热动火的药膳,以防止血压升高,大 便燥结,可以择用绿色清淡的蔬菜以及荸荠、梨 之类的水果。
冬天是万物收藏的季节,阴气盛极,阳气潜伏, 当宜择用补益作用较强的食物,或者制成药膳,如八 珍鸡汤、枸杞糯米饭、虫草红枣炖鱼、狗肉粥等。
国内外流行的滋补药膳,这类食品是以滋补药为 主,或以其它特定药物作为原料,按照一定的组方,经 过精心炮制加工,再与特定的食物配合烹调而成。药膳 建立在中医的理论基础上,符合中医的阴阳五行,辨证 施治学说。它是取药物之性,用食物之味,食借药力, 药助食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一种食疗方法。
现在您正浏览在第11页,共67页。
相恶配伍:一种食物能减弱另一种食物的功效。如 萝卜减弱补气类食物(如鹌鹑、燕窝、山药、山鸡等)
的功效。
相反配伍:两种食物合用,可能产生不良作用,形成 了食物的配伍禁忌。食物的配伍禁忌比药物的配伍禁
忌(十八反、十九畏)还多。如柿子忌茶、白薯忌鸡 蛋、葱忌蜂蜜等。
现在您正浏览在第26页,共67页。
依据配伍在保健食品配制上注意以下问题:
人参鳖肉同食会产生不良反应影响疗效甘草海带或海螺两者同食引起身体不适当归汤面当归用于气血凝滞风湿症汤面与之药性极不协调红枣虾皮同食会引起中毒红枣海鲜同食会令人腰腹疼痛红枣鲶鱼同食导致头发脱落可用蟹解毒猪肉桔梗两者药性相克猪肉杏仁同食常引起腹痛猪肉苍术同食降低药效猪肉黄连同食降低药效导致腹泻猪肉乌梅药理相反不宜同食杏仁小米同食使人呕吐腹泻杏仁栗子同食产生有害物质杏仁狗肉同食会产生有害物质绿豆西红柿同食易伤元气狗肉绿豆冰水黄连同食易伤肠胃田螺木耳同食会中毒红豆米同食引发口疮牛奶丹参同食影响药效和营养吸收丹参黄豆与黄豆中钙离子形成不易消化的物质郁金丁香药性相畏不能同食野鸭木耳同食引起身体不适五西药与食物同用禁忌维生素a酒类同食易患夜盲症和男性不育症
药食同源之说
衣食住行水谷精微“药食同源”是说中药与食物是同时起源的。
《淮南子·修务训》说:“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
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可见,神农时代药与食不分。
人们寻找食物过程中发现一些药物,也发现一些食物既可食用也可药用,因某些食物与药物可兼用,这类食物不但能补养身体,填腹充饥,还能医治一些简单疾病,因此食物也有了性味归经之分,有良好的食疗食养效果。
所以,历代医家也常把食物功能与主治和药物等同起来,这些完全可从我国最早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得出结论:“上品120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
中品125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补虚羸者,本中经。
下品125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积者,本下经。
”如上品之中就有大枣、葡萄、酸枣、海蛤、核桃、瓜子等等;中品内有干姜、海藻、赤小豆、龙眼肉、粟米、螃蟹等等;下品中也有多种可食物品。
不难看出,上古时期食物与药物间有时很难严格区分,这就是“食药同源”的缘故。
所以,从广义角度来说,食物也是药物,它不仅与药物一样,来源于大自然,同时很多食物也具有四气五味特性也能治病。
直到今天,仍有很多食物被医家当做中药来广泛使用,如大枣、百合、莲子、山药、白扁豆、茯苓、桑椹、生姜、葱白、肉桂、西瓜皮等;也有不少中药被人们常当作食品来服用,如枸杞子、首乌粉、金银花、西洋参等。
正因食物也是药物,药物也作食物,食物也有性味、归经之分,有着良好生津止渴、排毒养颜的理想食物。
功效:荔枝有补肾益精,改善肝功能,加速毒素排除,促进细胞生成,使皮肤细嫩等功效。
适合症状:皮肤粗糙、干燥,尤其是经常熬夜引起的肾虚等。
10.猪血味甘,性温,是解毒清肠、补血养容、排毒养颜的理想食物。
功效:猪血中的血浆蛋白被人体内的胃酸分解后,产生一种解毒清肠分解物,能将有害粉尘及金属微粒排出体外。
2024年中药食品市场调查报告
2024年中药食品市场调查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中药食品市场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中药食品是指以中药材为主要原料,经炮制或加工而制成的食品。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中医传统文化的关注度提高,中药食品市场的需求日益增加。
本报告将重点分析中药食品市场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市场发展提出建议。
2. 市场现状中药食品市场目前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根据行业数据统计,近年来中药食品的销售额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
这主要归因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健康意识的提升:现代人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传统中医药的认可度也在增加,因此对中药食品的需求逐渐增长。
2.中医传统文化的推广:中医中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了更多的推广和宣传,中药食品作为其重要的衍生产物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3.国家政策的支持:政府对中医中药事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中药食品发展的政策,为中药食品市场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3. 市场发展趋势中药食品市场在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以下是市场发展的几个主要趋势:1.多样化产品: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提高,中药食品市场的产品越来越多样化。
新产品的不断涌现使市场更加活跃,并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
2.高品质要求:消费者对中药食品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
未来市场将逐步转向高品质、纯天然的中药食品,并且更加注重产品的安全性和功效。
3.营销渠道创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中药食品的销售渠道将更加多样化。
线上销售将成为未来市场的重要一部分,同时传统的实体店面也需要进行总结和优化。
4. 市场问题与建议然而,中药食品市场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1.假冒伪劣产品:存在一些没有经过正规认证的中药食品,给消费者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的风险。
建议加强对中药食品的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2.缺乏规范标准:目前中药食品的标准还不够明确,缺乏统一的规范,给消费者选择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中药与食物的合用
中药与食物的合用一、药食同源二、食物性味的特点三、服药时的饮食禁忌一、药食同源“药食同源”是指许多中药与食物是同时起源的,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
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使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
随着经验的积累,药食才开始分化。
我们的日常饮食,除供应必需的营养物质外,还会因食物的功能作用或多或少的对身体均衡和生理性能产生有益或不利的影响,从量变到质变,这类影响作用就变得十分明显。
药食同源品种:1.免疫调节:枸杞、茯苓、大枣、阿胶、桑椹、银耳2.促进消化功能:山楂、麦芽、鸡内金、山药、莱菔子、扁豆、陈皮、茯苓、大枣、佛手3.改善记忆功能:茯苓、黄精4.促进生长发育功能:山楂、鸡内金5.缓解体力疲劳功能:枸杞、砂仁、肉桂、丁香6.提高缺氧耐受力功能:沙棘籽油、枸杞、黄精7.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银耳、枸杞、香菇8.通便功能:火麻仁、决明子、莱菔子、百合、玉竹、芦荟、橘皮、山楂、郁李仁、桑椹9.辅助降血脂功能:山楂、芦荟、决明子、荷叶、沙棘油10.辅助降血糖功能:葛根、黄精、乌梅、决明子、山药、甘草、苦瓜、桑叶、百合11.调节肠道菌群功能:党参、茯苓、神曲12.改善睡眠功能:酸枣仁、莲子心、桑椹、枸杞子、茯苓13.减肥功能:荷叶、茯苓、决明子、山楂、香橼、菊花、海藻、莱菔子、乌龙茶14.改善营养性贫血:阿胶、茯苓、桑椹、大枣、龙眼肉、陈皮、枸杞15.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山楂、桑椹、麦芽、葛根、黄精、大蒜、枸杞、茯苓、栀子、鱼腥草、陈皮16.促进泌乳功能:龙眼肉、大枣17.对胃黏膜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茯苓、山楂、薏苡仁、陈皮、干姜、葛根、蒲公英、甘草、枸杞18.促进排铅功能:海带、茶叶、猕猴桃19.清咽润喉功能:菊花、桑叶、胖大海、薄荷、桔梗、金银花、乌梅、蒲公英、橘红、罗汉果、甘草20.辅助降血压功能:决明子、海带、茶叶、山楂、槐花、菊花21.增强骨密度功能:面粉、小麦芽胚、豆类、虾、螃蟹、贝类、海藻、牛肉、鸡肉、肝脏22.抗氧化功能:茶多酚、番茄红素、桃仁23.缓解视疲劳功能:枸杞子、越橘、菊花、决明子24.祛痤疮功能:决明子、白芷、茯苓、枸杞、金银花、栀子、桑叶、马齿苋、鱼腥草、山楂、菊花、薏苡仁、杏仁、乌梢蛇25.祛黄褐斑功能:枸杞、桃仁、桑椹、菊花、决明子、茯苓、葛根、桑叶、干姜26.改善皮肤水分功能:白芷、葛根、杏仁、乌梅、山药、枸杞、昆布、桑椹二、食物性味的特点现代营养学把食物分酸碱两性。
中药饮食文化在现代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中药饮食文化在现代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与展望中药饮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现代食品安全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中药饮食文化强调食物与药物之间的相辅相成,通过合理的搭配和烹饪方法,提供了一种健康、安全的饮食方式。
在现代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下,中药饮食文化的应用有望进一步发展,并在食品安全领域做出更大的贡献。
首先,中药饮食文化的应用可以提高食品安全的保障水平。
中药食材中蕴含着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药理活性物质,经过合理的烹饪和搭配,可以发挥药膳食材的功效,并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例如,生姜被广泛应用于中药饮食文化中,不仅具有抗菌消炎的功效,还可以促进消化、增加食欲。
将生姜应用于食品加工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食品的安全性,还可以增加风味和口感,使消费者享受到更健康、安全的食品。
其次,中药饮食文化的应用可以源头控制食品安全风险。
中药材常常被用作食品的调味料或添加剂,通过中药材的应用,可以改善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比如中药材中的熟地黄被广泛应用于调味品、糕点等食品制作过程中,具有增加食品的甜度和风味的作用,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
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食品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可以减少不健康添加剂的使用,达到源头控制食品安全风险的目的。
此外,中药饮食文化的应用可以提高消费者对食品的认知和选择能力。
中药饮食文化对食材的选择、烹饪方法的考究以及食物与健康的关系有着严格的要求,这种饮食文化传统会增强消费者对食物安全和品质的意识。
通过学习中药饮食文化,消费者可以更好地了解食材的特点和相互之间的搭配原理,从而更好地选择健康、安全的食品。
这种提高消费者的认知水平,将推动食品行业更加重视食品安全和品质控制,从而提高整体的食品安全水平。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药饮食文化在现代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首先,可以进一步推广中药饮食文化的理念和健康价值。
通过教育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中药饮食文化的优点,并加以应用。
其次,需要加强研发和创新,推出更多以中药饮食文化为基础的健康食品。
中医带您了解药食同源
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人们愈发重视养生、保健和防治未病。
同时国家大力支持中医药事业,开展中医“治未病”相关工作,落实预防工作方针、弘扬中医药优秀文化以及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
何为药食同源“药食同源”,又称作“医食同源”。
这一理论认为,许多药物既是食物又是药物,食物和药物一样能够防治疾病。
在古代,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各种食物和药物的性味和功效,认识到许多食物可以药用也可以食用,两者之间很难严格区分。
这就是“药食同源”的理论基础,也是食物疗法的基础。
《淮南子·修务训》称:“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
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可见神农时代药与食不分,无毒者可就,有毒者当避。
唐朝时期的《黄帝内经太素》一书中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
”反映出“药食同源”的思想。
中药与食物的关系药物与食物,都来源于自然界。
只能用来治病的就称为药物,只能做饮食之用的就称为食物。
但其中的大部分既有治病的作用,也能当作饮食之用,叫作药食两用。
1.食药一体的营养观药物和食物两者均来源于自然界,药物从食物中分化而来,二者相辅相成,即为药食同源;食物除了具有营养价值,同药物一样也具有药用价值以防治疾病,即为药食同功;食物疗法与药物疗法的施用原则相同,即为药食同理。
2.中药与食物的异同食物和药物的相同点是都可以用来防治疾病。
不同点是中药的治疗药效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药劲大”,用药正确时效果突出,而用药不当时,容易出现较明显的副作用;而食物的治疗效果不及中药那样突出和迅速,配食不当,也不至于立刻产生不良后果。
因此在中医药中,食物和药物是相对而言的:药物也是食物,而食物也是药物;食物的副作用小,而药物的副作用大。
这就是“药食同源”的另一种含义。
药食同源使用的误区1.盲目进补有些人觉得身体虚亏就服用人参等,以为可以补气健体。
但服用人参后容易上火,尤其是阳热体质的患者。
保健食品中中药标准
保健食品中的中药标准
保健食品中的中药标准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保健食品用原料的中药标准,二是中药材的质量标准。
1. 保健食品用原料的中药标准:
2023 年 4 月 10 日起,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批准发布的《保健食品用原料团体标准编制通则 (一)》等 20 项团体标准正式实施。
这些标准旨在规范保健食品中中药原料的使用,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保健食品中药原料包括:人参、人参叶、人参果、三七、土茯苓、大蓟、女贞子、山茱萸、川牛膝、川贝母、川芎、马鹿胎、马鹿茸、马鹿骨、丹参、五加皮、五味子、升麻、天门冬、天麻、太子参、巴戟天、木香、木贼、牛蒡子、牛蒡根、车前子、车前草、北沙参、平贝母、玄参、生地黄、生何首乌、白及、白术、白芍、白豆蔻、石决明、石斛(需提供可使用证明)、地骨皮、当归、竹茹、红花、红景天、西洋参、吴茱萸、怀牛膝、杜仲、杜仲叶、沙苑子、牡丹皮、芦荟、苍术、补骨脂、诃子、赤芍等。
2. 中药材质量标准:
中药材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产地、生长环境、采收加工、储存运输等方面的要求。
为确保保健食品中中药原料的质量,国家会定期更新《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相关政策,指导中药材的生产和加工。
同时,国家卫健委也会组织汇总整理新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和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的目录,其中包括多种中药材。
总之,保健食品中的中药标准涵盖了中药原料的选择、质量要求、
生产加工等方面,旨在保障保健食品的安全和有效。
在选购保健食品时,消费者可以关注产品标签上的中药成分,了解其来源和质量,确保自身健康。
中药饮食文化在食品安全领域的作用
中药饮食文化在食品安全领域的作用食品安全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近年来,随着中药饮食文化的重新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药饮食文化在食品安全领域的作用。
中药饮食文化作为我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代表了丰富的药食同源理念,还秉承了食物药用化的传统观念,因此在食品安全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中药饮食文化在食品安全领域的作用体现在其对于食材选择的严格要求上。
中药饮食讲究食材的天然、绿色、无公害,对于保证食品安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中药饮食文化中,食材的选择十分重要,讲究药食同源,强调使用健康的天然食材,而避免使用含有污染物和农残的食材。
这种选择标准不仅体现了对食品安全的关注,还体现了对人们健康的呵护。
在中药饮食文化的引领下,人们更加注重选择天然、无公害的食材,这对整个食品供应链的安全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中药饮食文化在食品安全领域的作用还表现在烹饪工艺的要求上。
中药烹饪注重原汁原味的保留食材的特性,注重药性与食性的相互配合,追求食品的营养和健康效益。
中药饮食文化对于烹饪工艺的严格要求起到了食品安全的保障作用。
例如,中药烹饪强调煮、炖、焖等烹调方式,这种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食材的天然特性和营养价值,避免了使用高温油炸等烹调方式产生的致癌物质。
同时,中药饮食文化还注重烹饪时间和火候的把握,通过科学的烹饪方法,可以有效地杀灭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保证食品安全。
此外,中药饮食文化在饮食搭配和调理上对食品安全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中药讲究食物的药物作用和相互配伍,通过中药的药理作用,调理身体的不适症状,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从而保证人们食物的安全性。
例如,中药饮食文化中有许多搭配食材的方法,比如使用生姜搭配海鲜,可以避免食物中的寄生虫感染;又如使用花椒搭配肉类,可以有效杀灭肉类中的细菌。
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和调理,中药饮食文化能够提高人们体内的免疫力,降低食品中的致病菌感染风险,从而保证食物的安全。
药食同源--中药与食物的关系
大家知道,中医治病最主要的手段是中药和针灸。
中药多属天然药物,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而可供人类饮食的食物,同样来源于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及部分矿物质,因此,中药和食物的来源是相同的。
有些东西,只能用来治病,就称为药物,有些东西只能作饮食之用,就称为饮食物。
但其中的大部分东西,既有治病的作用,同样也能当作饮食之用,叫做药食两用。
由于它们都有治病功能,所以药物和食物的界限不是十分清楚的。
比如橘子、粳米、赤小豆、龙眼肉、山楂、乌梅、核桃、杏仁、饴糖、花椒、小茴香、桂皮、砂仁、南瓜子、蜂蜜等等,它们既属于中药,有良好的治病疗效,又是大家经常吃的富有营养的可口食品。
知道了中药和饮食物的来源和作用以及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我们就不难理解药食同源的说法了。
中药与食物的共同点:可以用来防治疾病。
它们的不同点是:中药的治疗药效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药劲大”,用药正确时,效果突出,而用药不当时,容易出现较明显的副作用;而食物的治疗效果不及中药那样突出和迅速,配食不当,也不至于立刻产生不良的结果。
但不可忽视的是,药物虽然作用强但一般不会经常吃,食物虽然作用弱但天天都离不了。
我们的日常饮食,除供应必需的营养物质外,还会因食物的性能作用或多或少的对身体平衡和生理功能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日积月累,从量变到质变,这种影响作用就变得非常明显。
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们并不亚于中药的作用。
因此正确合理地调配饮食,坚持下去,会起到药物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中医素有“药食同源”之说,表明医药与饮食属同一个起源。
实际上,饮食的出现,比医药要早得多,因为人类为了生存、繁衍后代,就必须摄取食物,以维持身体代谢的需要。
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人们逐渐了解了哪些食物有益,可以进食;哪些有害,不宜进食。
通过讲究饮食,使某些疾病得到医治,而逐渐形成了药膳食疗学。
药膳是中国传统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是以药物和食物为原料,经过烹饪加工制成的一种具有食疗作用的膳食。
日常食物与常用中药宜忌
日常食物宜忌一、主食1、谷类(细粮、粗粮)(1)大米【性味功用】性平,味甘,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益精强志、强壮筋骨、生津明目。
【适宜的体征/疾病】①各种体质,男女老少;②高热患者和久病初愈者煮成粥或粥水食用;③产后妇女、婴幼儿和消化能力减退的老年人煮成粥或粥水食用。
【忌禁的体征/疾病】无特殊禁忌,但糖尿病人应限量食用。
【宜搭配的食物】小米、小麦、黑米、大豆等。
有利于氨基酸吸收,使各种氨基酸的品种和数量更充足,营养更均衡;②淮山、党参、芡实、薏米。
共煮粥食用,健脾益胃补肝;③鲫鱼、生姜。
煮粥同食,可治气虚体弱;④枸杞。
可补气益精、强身养颜;⑤柴鱼、猪骨、花生。
煮粥同食,可治胃纳不服;【忌搭配的食物】①马肉,易发痼疾;②苍耳,易致心痛。
(2)小米【性味功用】性凉,味甘。
滋养肾气、和中健脾、除热止泻、和胃安眠、解毒。
【食疗功效】补充B族维生素,健胃除湿,和胃安眠,去脾胃中热。
【适宜的体征/疾病】①胃气不和、消化不良、呕吐反胃、泄泻、消渴、产后体弱等症;②男女老少皆宜,尤宜于脾胃虚弱者;③产妇、老人、病人、婴幼儿。
【忌禁的体征/疾病】胃寒凉者、气滞者不宜多食。
【宜搭配的食物】①大米。
增加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提高营养价值;②大豆或肉类。
利用营养互补的作用,增加蛋白质的利用率;③桑葚。
保护心血管,对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有一定的食疗作用。
④桂圆。
同煮加红糖空腹食用,可补血养心,安神益智。
⑤山药、莲子、茯苓。
同煮粥食可用于脾胃虚弱、腹胀、泄泻。
【忌搭配的食物】杏仁。
易令人吐泻。
(3)糙米【性味功用】性温,味甘。
健脾养胃、补中益气,调和五脏、镇静神经、促进消化吸收。
【适宜的体征/疾病】尤适于肥胖、胃肠功能障碍、贫血、便秘等人食用。
(4)黑米【性味功用】性平,味甘。
开胃益中,健脾暖肝,明目活血,滑涩补精。
【食疗功效】有抗衰老的功效,常吃可促进睡眠。
【适宜的体征/疾病】产后血虚、病后体虚者、贫血者、肾虚者、年少须发早白者。
中药饮食文化中的食物禁忌和搭配原则
中药饮食文化中的食物禁忌和搭配原则中药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其中包含着丰富的食品禁忌和搭配原则。
这些禁忌和原则,不仅与中医药理论密切相关,还融入了中华民族的生活智慧和经验总结。
本文将探讨中药饮食文化中的食物禁忌和搭配原则,并阐述其背后的理论依据。
首先,我们来探讨中药饮食文化中的食物禁忌。
中医认为,食物与中药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当的食物搭配会对药物的功效产生影响,甚至造成身体不适。
其中一些常见的食物禁忌如下:首先是与草药相冲的食物。
某些草药在药性上与某些食材相冲突,搭配后不仅会降低药效,还可能引发不良反应。
例如,白术与豆浆、猪肝等食材相冲;人参与萝卜相冲。
因此,在使用中药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与这些具有相冲作用的食物同时食用,以免影响疗效。
其次是与药物相克的食物。
中医药物有着热、寒、温凉等属性,不同属性的药物与食物搭配时要注意避免相克。
例如,寒性药物如生地黄、菊花等不宜与大蒜、生姜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同食,以免药物的效果被削弱,或者引发消化不良。
还有一些禁忌是因为其与药物之间会产生相互作用。
例如,某些食物对药物的吸收、代谢等产生影响,使药物疗效减弱甚至失效。
一些药物对食物也有一定影响,比如在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时,应避免与奶制品一同食用,否则会影响药物的吸收。
除了食物禁忌,中药饮食文化中还有一些搭配原则,旨在提高中药的疗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药饮食搭配原则:首先是食物与药物的功效互补。
中医药讲究药食同源,认为某些食物与药物的药性相似或互补,可以增强药物的疗效。
比如一些滋补药材如黄精、枸杞,可以与猪肚、猪腰等食用,以增强药物的滋补作用。
其次是搭配中药饮食以达到身体调养的目的。
中医认为,不同的体质需要针对性的调养。
根据体质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中药饮食搭配。
如寒性体质的人可以选择温热的食材搭配,如姜、红枣等,以改善体质;湿热体质的人则应选择清热解毒的食物,如苦瓜、薏米等。
此外,中药饮食文化也强调饮食的节制和均衡。
食品药品安全管理中的中药材与中药饮片管理
食品药品安全管理中的中药材与中药饮片管理对于中药材与中药饮片的管理,在食品药品安全管理中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是我国传统药材和药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管理涉及到公众的健康和利益。
本文将探讨中药材与中药饮片的管理方式和相关政策,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一、中药材的管理中药材是指用于制备中药的天然药材。
由于中药材的特殊性,其管理需要更加严格,并且与食品药品安全管理有一些不同之处。
1. 中药材的采购和贮存中药材的采购应该从合法渠道购买,遵循国家标准和规范。
采购时要仔细检查药材的外观、气味和其他特征,确保其质量是符合要求的。
采购回来后,应该妥善保存,避免受潮、发霉等问题。
2. 中药材的加工和质量控制中药材加工时需要遵循相应的制药工艺和标准。
加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和时间等因素,确保药材的药效成分得到保留。
在质量控制方面,可以采用质量标准化的检测方法,如指纹图谱技术和化学成分分析等。
3. 中药材的销售和追溯中药材的销售渠道应该规范化,并建立销售记录和追溯系统。
这样可以追溯到每个环节的供应商和生产情况,确保中药材的来源可靠。
二、中药饮片的管理中药饮片是将中药材制成饮片剂型的药品,其管理涉及质量控制、包装和标签等多个方面。
1. 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应该符合药品管理的要求。
药品生产企业应该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遵循药典标准,进行药品质量的监控和检测。
2. 中药饮片的包装和标签中药饮片的包装应该符合药品包装的要求,保证产品的密封性和防潮性。
标签上应当明确标注中药饮片的名称、成分、用法用量等信息,为用户提供准确的使用指导。
3. 中药饮片的销售和监管中药饮片的销售应该从合法渠道进行,并建立销售记录和追溯系统。
此外,药品监管部门应该对中药饮片市场进行监管,加强对企业和产品的抽检和监测。
三、改进措施为了加强对中药材与中药饮片的管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提高管理的严肃性。
中药饮食文化与食品安全的关联与保障
中药饮食文化与食品安全的关联与保障饮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传统和习俗的反映,它既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中药饮食文化作为中国独特的饮食传统,深深影响着国人的日常生活和健康观念。
然而,与食品安全的关联及其相关保障问题也不容忽视。
中药饮食文化与食品安全的紧密关联既体现在食材的选择与处理上,也体现在烹饪方式的协调与适宜上。
首先,食材的选择与处理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
中药饮食文化注重食材的药膳价值,如枸杞、当归、黄芪等被广泛使用。
这些草药的种植和加工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和监管,以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然而,近年来一些不法商贩为追求利润,采用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污染草药食材的行为时有发生。
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健康权益,也对中药饮食文化的发展造成了阻碍。
因此,加强食材的源头监管和质量控制,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督促生产企业加强自律,提高草药食材的质量和安全性是保障中药饮食文化与食品安全的重要方面。
其次,烹饪方式的协调与适宜也关系到食品安全。
中药饮食文化强调对食材的烹调方式有着独特的认识,注重中药与食材的匹配和烹调方法的选择。
如煲汤、炖煮、蒸制等传统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中药饮食文化中,以保持食材中的有益成分,提高药膳的疗效。
然而,错误的烹调方式或不当加工方法可能会导致食品安全隐患,如细菌感染、毒素残留等问题。
因此,对于中药饮食文化的烹调方式,需要有相关的规范和指导,以确保食材的处理和烹调过程符合卫生标准,保证食品的安全性和营养成分的保存。
在保障中药饮食文化与食品安全方面,除了加强食材质量控制和烹饪方式的指导外,还需要推动相关立法和政策的完善。
首先,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是保障中药饮食文化的基本要求。
国家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中药材和中药饮食文化相关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监管,加大力度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
同时,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监测体系,及时掌握中药饮食文化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以便随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治理。
其次,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提高民众的食品安全意识。
中药行业的工作食品安全与卫生
中药行业的工作食品安全与卫生食品安全与卫生是中药行业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为了确保中药的品质,保护消费者的健康,中药行业需要高度关注食品安全和卫生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药行业在工作中应采取的措施,以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1. 理解中药材的安全和卫生标准中药材是中药制备的主要原材料,其安全和卫生状况直接影响中药的品质。
中药行业工作者需要充分了解中药材的安全和卫生标准,包括采摘、贮藏、运输等环节的要求。
他们应确保中药材的来源可靠,没有受到污染,并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2. 加强供应链管理中药行业的供应链管理是确保食品安全和卫生的重要环节。
为了防止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中药行业需要建立完善的供应商审核机制,并与合格的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此外,中药行业还需要确保货物的贮存和运输过程中符合相关的安全和卫生标准,以防止交叉污染和其他风险。
3. 强化生产过程的监管中药行业应强化对生产过程的监管,确保中药在制备过程中符合食品安全和卫生标准。
这包括对原材料的检验和筛选、制剂过程的控制、设备的清洁和消毒等。
中药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中药的制备过程规范、卫生。
4. 定期进行食品安全培训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的食品安全和卫生意识,中药行业应定期进行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中药材的认知与辨别、卫生习惯养成、食品安全法规的学习等。
通过培训,工作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食品安全和卫生措施,提高中药行业工作中的食品安全水平。
5.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政府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应发挥积极作用。
中药行业和政府部门应加强合作,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中药行业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违规问题,维护中药行业的食品安全和卫生。
结语:中药行业的食品安全和卫生是保障中药品质和消费者健康的重要因素。
通过加强对中药材的安全和卫生标准的了解,优化供应链管理,强化生产过程的监管,定期进行食品安全培训和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中药行业能够提高工作中的食品安全水平,确保中药的品质和消费者的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与食品
中药在我国有很悠久的历史。
它更多地被人们与中医学联系在一起,作为
防病治病的一种武器。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它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有些成为
我们的保健食品。
这或许会成为中药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我想首先说说中药作
为防病治病一种工具,它在我们心中的地位。
一.中医药在百姓心中的地位
问一个简单的问题,假如你生病了,你首先想到的是看西医还是中医?
我想答案不用说,在目前的求医思维中,普遍存在着这么一个定论:西医
见效快,中医见效慢;西医治标,中医治本。
所以中医只能治慢性病,只
能治疗没有生命危险的轻症,只能是西医无法治疗时无奈的选择。
在这种
说法影响下,中医门前冷落鞍马稀,自然也就不足为奇了。
谁愿意把自己
的生命和健康交给一个治不好病的医学学科呢?但是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西
医传入中国以前,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正是中医药承担着维护民族
健康的重任,不管是急性病还是慢性病,中医药都有着切实的疗效。
哪怕
是现在,在2003年与非典的斗争中,中医药发挥了独特的疗效:广州中医药大学二附院的叶欣护士长和邓秋云护士长在感染了非典以后,叶欣护士
长一直采用抗生素治疗,病情始终没有好转,最后不幸殉职;而邓秋云护
士长,在名老中医邓铁涛教授的指导下,停用了一切抗生素和激素,全部
采用中医治疗,结果完全康复。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成员马奎尔博士2003年4月7日在广东实地考察时由衷地发出赞叹:中医药治疗非典型性肺炎的
效果非常神奇。
现在很多西方国家逐步将希冀的目光投向神秘的中医疗法。
另一件事是我亲身经历。
在我11岁那年,我母亲不幸从阁楼的梯子上摔下来,左脚踝成开放性粉碎型骨折(当时连接她的小腿和脚其实只是一层
皮)。
立刻由浙二医院的我妈妈的同学主刀做了手术后,用当时最好的抗
生素消炎,但连续半月每天下午的体温都会升至38.8度左右。
医生说若体温再不下降就要截肢。
父亲四处求医,最后找到了中医学院的一名中医骨
科教授,在用了第三剂药也就是第三天的晚上,我妈妈受伤的脚的脚趾突
然有了感觉,她形容那天晚上她的脚里的血液似乎在打架,而且非常激烈。
从第四天开始她的体温每天降0.1~0.2度左右,由于连续用红霉素消炎,我母亲的肠胃功能损伤严重,后停用抗生素,坚持用中药治疗了十多天,
我母亲的体温降至38度,后来一直服用中药至体温恢复正常。
这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结果。
所以我认为在医学领域,中医与西医是互为补充的。
二.对中药认识的一个误区
是药三分毒是很多人对于中药的看法。
可是这里存在一个误区。
神农本草经将中药分为上品,中品和下品。
上药120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不伤人。
中药120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
宜。
下药125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
就是说,上
品药大都属于营养滋补强壮的药品,无毒可久服,如人参,大枣、甘草、
枸杞等。
中品药在各种不同的应用情况下有时有毒有时无毒,要斟酌情形
使用,对疾病能起到抑制作用,并能补虚弱,如黄芪、百合、沙参、黄连、五味子、麻黄等。
下品药有毒,药性强烈,可以除寒热破积聚,如大戟、
芫花、甘遂、乌头、附子、狼毒等。
在中国帝王之中,高寿者有清朝乾隆
(89岁),南北朝梁武帝萧衍(85岁),唐朝女皇武则天(82岁)。
他
们身为一国之君,虽然日理万机,却能活到80多岁,究其原因与他们日常的养生之道密不可分。
乾隆是享年最高的冠军皇帝,他注意进补,但适时
适当。
据乾隆朝《上用人参底簿》记载:“自乾隆六十二年十二月初一始,至乾隆六十四年正月初三止,皇帝共进人参三百五十九次,四等人参三十
七两九钱。
”这样算来,他每日约进人参5克之多。
乾隆经常服用的补益
药方有:龟龄集,椿龄益寿药酒方,健脾滋肾壮元方,秘传固本仙方等。
这几个长寿仙方多属于脾肾双补之品。
它们由人参、鹿茸、枸杞、肉苁蓉、熟地、牛膝、杜仲、补骨脂、鱼鳔、马驴肾、益智仁、怀山药、车前子、
香附、木香等组成。
以上这些药,基本是属于中药之中的上品。
所以人们
在认为是药三分毒时,其实是将中药中的上中下三品混为一体了。
中药之
中的上品是帝王之家经常用来补益的药材,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度,适时
适度才能达到很好的补益效果。
三.中药与食品的关系
中药和食品并没有绝对的分界线,它们当中许多既是食品又是药品,故有
药食兼用之说。
这里列举一些既是食物又是药物的名单:丁香、小茴香、山药、山楂、乌梅、木瓜、白果、白扁豆、桂圆、百合、杏仁、赤小豆、阿胶、茯苓等。
我国卫生部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名单可以作为依据。
它们有些是我
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有些可作为保健茶,更有些是我们可以作为零食
的小中药。
中药和食物不仅都来自于大自然,而且药食的四气、五味、升降、
浮沉、归经等理论认识更是相似,探讨药食的这些理论对我们的具体使用有重
要的指导意义。
不过中药从采集到炮制到提取,到加工至食品,都必须有严格
的管理和工艺,否则也会带给人们很多的不良作用。
四.如何选择作为食品的中药
首先,我们可以将范围缩小在中药上品药中进行挑选,因为长期服用,最
好是无毒无明显副作用。
第二,根据四季变化,适时调整选用的品种。
如春天
多湿,可选用一些健脾渗湿的如米仁、茯苓、山药等;夏天多暑热,可选用清
暑热的如薄荷、菊花等;秋天多燥,可选用滋阴润肺的如生地、玉竹、麦冬、
百合等;冬天多寒冷,可选用温中补虚的如阿胶、红参、生姜、大枣等。
第三,根据每个人的身体体质,选择适当品种,比如说身体畏寒,易腹冷腹泻的人,
选用一些温性的药食,身体阴虚火旺型,则选用一些滋阴的品种。
第四,可以
向医院有经验的中医生咨询,在他们的建议下合理地使用药食调节机体。
今天所讲的内容,部分是我的亲身体会,但是很有局限性。
希望前辈们、老
师们和在坐的大家对我所讲的内容给予批评指正。
这也是我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
杭州市红会医院制剂室
吕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