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及食物的合用
30种中草药制酒曲秘方,酒曲的制作方法
30种中草药制酒曲秘方,酒曲的制作方法中草药制酒曲是将中草药与食物用料混合发酵制作而成的一种发酵剂。
据传,这种酒曲在制作酒类时能够添加特殊的香气和药效,因此备受喜爱。
下面是30种中草药制酒曲的秘方以及制作方法:1. 枸杞子曲:将30克枸杞子炒香,与200克米饭混合并晾干备用。
2. 黄芪曲:将30克黄芪与200克米饭混合并晾干备用。
3. 当归曲:将30克当归与200克米饭混合并晾干备用。
4. 人参曲:将30克人参与200克米饭混合并晾干备用。
5. 乌龙茶曲:将30克乌龙茶与200克米饭混合并晾干备用。
6. 白茅根曲:将30克白茅根与200克米饭混合并晾干备用。
7. 佛手曲:将30克佛手与200克米饭混合并晾干备用。
8. 雪莲花曲:将30克雪莲花与200克米饭混合并晾干备用。
9. 知母曲:将30克知母与200克米饭混合并晾干备用。
10. 银杏叶曲:将30克银杏叶与200克米饭混合并晾干备用。
11. 菊花曲:将30克菊花与200克米饭混合并晾干备用。
12. 薄荷曲:将30克薄荷与200克米饭混合并晾干备用。
13. 朱砂曲:将30克朱砂与200克米饭混合并晾干备用。
14. 穿心莲曲:将30克穿心莲与200克米饭混合并晾干备用。
15. 五味子曲:将30克五味子与200克米饭混合并晾干备用。
16. 砂仁曲:将30克砂仁与200克米饭混合并晾干备用。
17. 沉香曲:将30克沉香与200克米饭混合并晾干备用。
18. 山楂曲:将30克山楂与200克米饭混合并晾干备用。
19. 决明子曲:将30克决明子与200克米饭混合并晾干备用。
20. 慈菇曲:将30克慈菇与200克米饭混合并晾干备用。
21. 珍珠菇曲:将30克珍珠菇与200克米饭混合并晾干备用。
22. 山药曲:将30克山药与200克米饭混合并晾干备用。
23. 鳖甲曲:将30克鳖甲与200克米饭混合并晾干备用。
24. 灵芝曲:将30克灵芝与200克米饭混合并晾干备用。
药食同源--古老的养生智慧
药食同源--古老的养生智慧“药食同源”是指中药与食物本是同一来源。
中药的来源多数为天然原料,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等,而人们日常食用的食物,同样来源于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因此,中药和食物的来源是相同的。
按照中医学的理念,凡是中药都可以食用,只不过在用量上有所差异而已,也就是说,毒副作用大的药物用量小,毒副作用小的药物用量大。
因此,严格地说,在中医学中,药物和食物是不分的,药物即是食物,食物也是药物,食物的副作用小,而药物的毒副作用大。
这是“药食同源”的另一层含义。
实际上,饮食的出现比医药要早得多。
因为,人类为了生存、繁衍后代,就必须摄取食物,以维持身体代谢的需要。
《淮南子·修务训》称:“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
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可见,神农时代药与食不分,无毒者可就,有毒者当避。
换句话说,那时候,人们只知有食物,而不知有药物。
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发现并利用的食物越来越多,各种食物的性味和功效也被人们慢慢认识并重视,同时,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人们发现一些食物不但有食用价值,还可以用来治病,于是有些药物就从食物中脱胎而出。
这些生活经验,大多载入了《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食疗本草》甚至《本草纲目》等医药学巨著,至此,华夏民族已经将食物与医药融为一体,演化出"药食同源”的文化。
这是“药食同源”的另一层含义,也是食疗文化的基础。
《黄帝内经》说“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更加表明食物与药物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这可视为最早的食疗原则。
从上面这段话,我们可以总结出如下3点要义:(1)是药三分毒;(2)药补不如食补;(3)药膳养生不如食疗养生。
《养老寿亲书》说:“善治病者,不如善慎疾;善治药者,不如善治食。
”可见人们很早就认识到,除了运用药物来防治疾病外,谷、肉、果、菜等食物也是应当充分利用的。
三七和什么一起吃最好,五种搭配使劲功效
三七和什么⼀起吃最好,五种搭配使劲功效三七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具有很⾼的⾷⽤价值和药⽤价值,其中含有丰富的三七皂苷,黄酮,三七多糖等更可以起到⼀个很好的保健作⽤,⽇常如果经常服⽤三七的话,对提⾼⾝体的免疫⼒具有很⼤的帮助。
你知道吗?三七和这些⾷物⼀起,黄⾦搭档!三七+天⿇治疗和预防: 动脉硬化、⼼脑⾎管。
三七3克、天⿇5克,早晚服⽤,胃肠不好可饭后服。
天⿇粉治头风痛、及降⾎压、除痰,⽌痛、祛风湿,⾏⽓活⾎等;三七粉具有⽌⾎、活⾎化瘀、消肿定痛、滋补强壮、抗疲劳、耐缺氧、抗衰⽼、降⾎脂、降⾎糖、提⾼机体免疫功能等作⽤。
三七和三七花是治疗三⾼的极品,只是知道的⼈⽐较少,但⽤过的⼈都说好,效果⽐较明显。
提⽰:⽤天⿇粉早晚3克对治疗中⽼年⼈失眠效果神奇。
三七+西洋参化瘀通络、阴阳双补三七粉50克、西洋参粉50克即可,两者混合均匀。
每⽇温⽔冲服,⽤量根据病情增减,⼀般⼈每⽇服⽤混合粉末⼀克即可。
三七粉与西洋参粉混合起来,⼀⽅⾯三七可以化瘀通络,另⼀⽅⾯,西洋参可以⽓阴双补,⼼脏的⽓、⾎、阴、阳都得到补充,同时还有化瘀的三七保护,这对⼼脏来说真是⼀个幸福的事情。
三七+丹参功效:益⽓化瘀,溶栓通脉主治:本⽅是预防和治疗⼼脑⾎管疾病的特效药。
可⽤于治疗各种⼼脏病,脑动脉硬化,脑⾎栓,脑梗塞等。
花旗参100g三七150g⽔蛭100g野⽣天⿇100g地龙100g 紫丹参150g川芎100g⽣⼭楂100g灯盏花100g藏红花30g⽤法:上药研末,每次服5g,每⽇服3次。
如果作为预防服⽤,每⽇服⼀次即可,长期服⽤,安全可靠,可预防冠⼼病,中风的发⽣。
三七+当归功效:1、三七粉和当归⼀起吃可以⽤于跌打损伤、扭伤、活⾎化瘀、消肿、⽌痛。
2、⽉经不调、瘀⾎经闭、痛经:当归益⽓补⾎活⾎通经⽌痛三七粉活⾎化瘀,从⽽增加活⾎痛经疗效。
3、产后浴⾎腹痛、恶露不尽:可⽤三七粉当归川芎等以散瘀⽌痛。
4、疮疡后期因⽓⾎不和,⽓⾎虚弱,不愈合:可⽤三七粉、当归两药可以合⽤增加益⽓和⾎。
药食两用中药知识
北京同仁堂健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中药基础知识中药的概念和种类.概念——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它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
.来源——有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据不完全统计,中药现有12000千余种,其中植物药11000余种,动物药1100余种,矿物药80余种。
.起源——中药的是古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总结并有意识地使用。
.药食两用——即可以作为食品用,也可以作为药品用,是进行食品或保健食品开发的重要原料。
中药的质量评价药材的质量标准——药典(基源、性状、显微、理化、含量),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影响质量的因素——产地(道地性)、生长时间、加工炮制、储存过程、农药残留等。
“道地药材”——经长期使用,观察和比较,认为某药以某地所产质量最好,疗效最佳,为正品,称为“道地药材”。
如:四川的川贝母;吉林的人参、鹿茸;云南的三七、茯苓;河南的山药;山东的阿胶、金银花;甘肃的当归、百合;宁夏的枸杞;浙江的麦冬、杭白菊、铁皮石斛;河北的山楂、板蓝根;山西的党参;内蒙的甘草、黄芪;福建的龙眼肉、太子参;广西的罗汉果;贵州的天麻、杜仲等。
中药采集.中药采收原则:在药用部位有效成分含量最高的时节采收。
.全草类:多在植株充分生长,茎叶茂盛,花朵初开时采收。
个别如茵陈则采取幼苗。
.根及根茎类:一般在秋、冬季节植物地上部分枯萎时及春初发芽前或刚露苗时采收。
.皮及根皮类:一般在春末夏初采收,少数皮类药材于秋、冬两季采取,如川楝皮、肉桂等。
.茎木类:一般在秋、冬两季采收,有些木类药全年可采,如沉香等。
.叶类:多在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叶片青绿茂盛时采收。
但桑叶应在秋季经霜后采收。
.花类:多在花朵将开未开时采集,也有在花盛开时采收的,如菊花、番红花等。
.果实种子类:一般果实多在自然成熟或将近成熟时采收。
.动物药:一般动物及虫类药大多在其活动期中捕捉。
.矿物药:大多结合开矿采掘获得。
有些矿物药系经人工冶炼或升华等方法制得,四季可采。
中药学中药的配伍禁忌与合理搭配
中药学中药的配伍禁忌与合理搭配中药学中,药物的配伍禁忌是指某些中药之间或中药与食物、药物之间的不宜合用或不宜同时使用的情况。
合理的中药搭配可以发挥药物的疗效,促进治疗效果;而不合理的中药配伍则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甚至加重病情。
因此,对中药的配伍禁忌与合理搭配了解,对于中药学和中药临床应用至关重要。
一、中药的配伍禁忌1. 互相相克的中药配伍禁忌某些中药之间由于化学成分的相克作用,不宜同时搭配使用。
比如防风与半夏、苦参与牛蒡籽等,这些相克的中药配伍可能导致药物的疗效减弱甚至失效。
2. 互相制约的中药配伍禁忌某些中药之间由于药物活性成分的制约作用,不宜同时搭配使用。
比如麻黄与防风、贝母,这些中药的制约作用可能导致药物的毒性加大。
3. 与特定食物的中药配伍禁忌某些中药与某些特定食物同时搭配使用,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
比如生姜与生蚝、鸭肉,这些中药与特定食物的配伍禁忌可能对肠胃产生刺激,导致胃痛、腹泻等症状。
二、中药的合理搭配1. 相得益彰的中药搭配某些中药之间的搭配可以互相增强药效,产生协同作用。
比如黄芪与党参、白术的搭配,可以增强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2. 相互调节的中药搭配某些中药之间的搭配可以相互调节,达到平衡疗效。
比如黄连与黄芩的搭配,可以平衡清热解毒的疗效。
3. 强强联合的中药搭配某些中药之间的搭配可以形成强强联合的效果,提高药效。
比如人参与丹参、川芎的搭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氧气供应。
三、中药搭配禁忌案例分析1. 知母+乌头+延胡索这是一组不宜同时搭配使用的中药。
知母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作用;乌头有祛风驱寒、止痛的作用;延胡索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作用。
这三味中药的配伍禁忌可能导致心脏毒性反应,严重时甚至可引起生命危险。
2. 当归+白芍+川芎这是一组常用的中药配方,常用于调经止痛的治疗。
当归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的作用;白芍有活血祛斑、调经止痛的作用;川芎有活血散瘀、舒筋活络的作用。
这三味中药的合理搭配可以互相增强药效,加速治疗效果。
(完整版)中药与食物的合用
中药与食物的合用一、药食同源二、食物性味的特点三、服药时的饮食禁忌一、药食同源“药食同源”是指许多中药与食物是同时起源的,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
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使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
随着经验的积累,药食才开始分化。
我们的日常饮食,除供应必需的营养物质外,还会因食物的功能作用或多或少的对身体均衡和生理性能产生有益或不利的影响,从量变到质变,这类影响作用就变得十分明显。
药食同源品种:1.免疫调节:枸杞、茯苓、大枣、阿胶、桑椹、银耳2.促进消化功能:山楂、麦芽、鸡内金、山药、莱菔子、扁豆、陈皮、茯苓、大枣、佛手3.改善记忆功能:茯苓、黄精4.促进生长发育功能:山楂、鸡内金5.缓解体力疲劳功能:枸杞、砂仁、肉桂、丁香6.提高缺氧耐受力功能:沙棘籽油、枸杞、黄精7.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银耳、枸杞、香菇8.通便功能:火麻仁、决明子、莱菔子、百合、玉竹、芦荟、橘皮、山楂、郁李仁、桑椹9.辅助降血脂功能:山楂、芦荟、决明子、荷叶、沙棘油10.辅助降血糖功能:葛根、黄精、乌梅、决明子、山药、甘草、苦瓜、桑叶、百合11.调节肠道菌群功能:党参、茯苓、神曲12.改善睡眠功能:酸枣仁、莲子心、桑椹、枸杞子、茯苓13.减肥功能:荷叶、茯苓、决明子、山楂、香橼、菊花、海藻、莱菔子、乌龙茶14.改善营养性贫血:阿胶、茯苓、桑椹、大枣、龙眼肉、陈皮、枸杞15.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山楂、桑椹、麦芽、葛根、黄精、大蒜、枸杞、茯苓、栀子、鱼腥草、陈皮16.促进泌乳功能:龙眼肉、大枣17.对胃黏膜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茯苓、山楂、薏苡仁、陈皮、干姜、葛根、蒲公英、甘草、枸杞18.促进排铅功能:海带、茶叶、猕猴桃19.清咽润喉功能:菊花、桑叶、胖大海、薄荷、桔梗、金银花、乌梅、蒲公英、橘红、罗汉果、甘草20.辅助降血压功能:决明子、海带、茶叶、山楂、槐花、菊花21.增强骨密度功能:面粉、小麦芽胚、豆类、虾、螃蟹、贝类、海藻、牛肉、鸡肉、肝脏22.抗氧化功能:茶多酚、番茄红素、桃仁23.缓解视疲劳功能:枸杞子、越橘、菊花、决明子24.祛痤疮功能:决明子、白芷、茯苓、枸杞、金银花、栀子、桑叶、马齿苋、鱼腥草、山楂、菊花、薏苡仁、杏仁、乌梢蛇25.祛黄褐斑功能:枸杞、桃仁、桑椹、菊花、决明子、茯苓、葛根、桑叶、干姜26.改善皮肤水分功能:白芷、葛根、杏仁、乌梅、山药、枸杞、昆布、桑椹二、食物性味的特点现代营养学把食物分酸碱两性。
健康讲座-养生食疗中药材的配对与禁忌
健康讲座-养生食疗中药材的配对与禁忌一、中药材配对的意义配对就是适当选用多种药物配合起来应用。
其内容有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反、想杀,称为七情。
中药配对应用相须相使者良,勿用相恶相反者。
单行指单独应用;相须指两种药物合用;相使指辅药能增强主药功效;相畏指用另一种药物抑制其毒性、烈性;想杀指一种药物能消除另一种药物的中毒反应;相恶指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相反指两药同用能产生有害的副作用。
故在配伍中,有“十八反”、“十九畏”之说。
“搭配得宜能益体,搭配失宜则成疾”。
这就说明要注意科学搭配,以免影响效果,甚至出现事倍功半或适得其反的后果。
二、常用养生保健中药材中药滋补药作用平和,副作用很少。
根据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抗衰老作用。
可分为:(1)延长细胞寿命和整体寿命的药物有:人参、枸杞、党参、黄精、蜂花粉、珍珠等。
(2)调节免疫功能的药物有:灵芝、香菇、银耳、海参、大蒜、黄芪、龙眼肉、大枣、桑椹、鳖甲、肉桂、大黄等。
(3)改善机体代谢、调节内环境平衡的药物有:当归、山楂、胡桃、杏仁、冬虫夏草、茶叶、刺五加、蜂蜜等。
(4)改善内脏功能的药物有:丹参、银杏叶、胎盘、海马、蜂乳、阿胶、百合、黑芝麻、山药、菊花、生姜、车前子等。
(5)具有抗感染作用的药物有:金银花、蒲公英等。
三、科学地服用一些补品补药,有三个原则:1.分清体质,对症下药中医治病用药的原则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如果身体健康,没有虚证的表现,就没有必要进补;假如乱吃补品,反而有害无益。
因为正常人体内各种物质的含量,保持在一定的平衡范围内,即中医所说的气血阴阳平衡。
如果乱吃补品,使体内某种物质含量过高,反而会引起身体的不舒服,出现药源性疾病。
2.合理进补,了解临床应用禁忌对于体虚者,补虚也有气虚、血虚、阳虚、阴虚之别,冬令进补也要兼顾气血阴阳,不可一味偏补,过偏则反而引发疾病。
一般来说,中年人以健脾胃为主,老年人以补肾气为主。
注意脾胃功能。
十八反、十九畏、四十五忌、常见药物与食物相克大全及解救方法
一、十八反古代中药文献以歌诀或列表记载的中药相反配伍禁忌(配伍禁忌,是指某些药物合用会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或降低和破坏药效)。
中医药物配伍分为: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杀、相反。
历代关于配伍禁忌的认识和发展,在古籍中说法并不一致,已不限于十八种。
金元时期概括为“十八反”和“十九畏”。
十八反最早见于张子和《儒门事亲》,列述了三组相反药,分别:甘草反甘遂、京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川乌、附子、草乌)反半夏、瓜蒌(全瓜蒌、瓜蒌皮、瓜蒌仁、天花粉)、贝母(川贝、浙贝)、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南、北)、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赤芍、白芍)。
歌诀及解释: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第一句:本草明确的指出了十八种药物的配伍禁忌;第二句:半(半夏)蒌(瓜蒌与天花粉)贝(贝母)蔹(白蔹)及(白及)[1]与乌(川乌、草乌和附子)相对;第三句:藻(海藻)戟(大戟)遂(甘遂)芫(芫花)都与草(甘草)不和;第四句:诸参(人参、党参、沙参、玄参、苦参、丹参)辛(细辛)芍(赤芍白芍)与藜芦相背。
诸参究竟包括哪些?《本草纲目》中记载为人参、沙参、丹参、苦参、玄参。
而党参、太子参、西洋参虽也名为参,但植物来源、成分及功效均与人参不同,又无任何临床依据,不可其有参名就认定反藜芦。
二、食物十八反食物中也有十八反,是吃东西的禁忌,希望大家多多注意,别不小心中了毒!1、萝卜反水果,可致甲状腺肿大;2、萝卜反木耳,会得皮炎;3、蜂蜜反洋葱,食则伤眼睛;4、蜂蜜反豆腐,会耳聋;5、香蕉反马铃薯,面部会生斑;6、香蕉反芋头,食则会腹涨;7、花生反黄瓜,食会伤身;8、对虾(包括某些海鲜)反维生素c以及西红柿猕猴桃,可致砷中毒及三氧化二砷中毒,食少肚痛难忍,食多死亡。
上述食物不宜同时服用,但可以分开进食,吃完一种后,最好相隔4小时以上再吃另外一种食物。
三、常见食物相克大全及解救方法下列食物不可同时烧煮或同时食用,否则将发生中毒,甚至生命危险,千万不可疏忽大意。
中医与药膳
五、药膳的原料选择 (一)广义的药膳原料选择 日常所用的五谷杂粮,豆类、水果及干果类、 各类蔬菜类都可用作食疗和药膳的选料。此外在 动物类的禽兽、家畜或水产海味皆在选料的范围。 (二)狭义的药膳原料选择 牵涉到中草药类的药食并用之品,例如山药 既属食品,也是药用的补肾健脾的良药,贝母、 苦杏仁经过炮制,便成了祛痰镇咳的有效药膳了。 阿胶是驴皮加工而成,配伍乌鸡肉具有良好的补 血养血和美容的效果。 (三)调料和饮料类原料 糖、酒、油、盐、酱、醋等均属药膳配料, 尤其饮料酒类,蜂蜜、蔗糖;蛋白糖、甜叶菊
药膳是中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药食同源 、药食结合是中医学对食物的独特认识。国家卫 生部确定的药食两用食物有87种,在中医看来,每 一种食物都如同中药一样,具有不同的性味。而 且,根据气候、季节和人体阴阳偏盛偏衰及阴阳 失衡等情况,辨证施膳,如老年人多为肾虚、脾虚, 可选用.鳖鱼汤或鸡汤调养等。
冬虫夏草(为补虚扶弱食疗佳品)
【性味】甘、平。 【功效】益肾壮阳,补肺平喘,止血化痰。 【应用】日常食之可平补肺肾,特别适合 病后体虚,自汗畏寒者。可与猪肉、鸡、 鸭炖服。 【使用注意】常用量为5~10克。
玉 米 须(为清热利尿保健品)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膀胱、肝、胆经。 【功效】利尿消肿,利胆退黄,降血糖,降血压。 【应用】 1. 玉米须汤:玉米须50克,煮汤代茶饮, 忌盐,用于水肿,肾炎,糖尿病等。 2. 玉米茶:玉米、玉米须,煮汤代茶饮, 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3. 玉米须炖猪肉:玉米须、猪肉炖食,用 于糖尿病。 4. 玉米须西瓜皮香蕉汤:玉米须、西瓜皮、 香蕉,煮汤食,用于原发型高血压病。 【使用注意】常用量为15~60克。 【按语】服之可清热利尿,健脾益胃。常用食疗 方如玉米须茶。
17 种药食同源中药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
17种药食同源中药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
序号名称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量用法用药禁忌1丁香辛、温,脾、胃、肾经1、温中降逆:主治胃寒呕吐呃逆;或中焦虚寒,吐泻食少,每与温中止呕药同用。
2、温肾助阳:适用于肾阳不足,下元虚冷,男子阳痿尿频,女子寒湿带下等。
2~5克畏郁金;热症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2八角茴香辛、甘、温。
归肝、肾、脾经。
1、具有散寒,理气,止痛的功效。
2、主治寒疝腹痛,腰膝冷痛、胃寒呕吐,脘腹疼痛,寒湿脚气。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3刀豆味甘,性温;归脾、胃、肾经1、具有温中下气,益肾补元的功效。
2、主治虚寒呃逆,肾虚腰痛。
内服:煎汤,9-15g;或烧存性研末。
4小茴香味辛,性温;归肝、肾、膀胱、胃经1、具有温肾暖肝,行气止痛,和胃的功效。
2、主治寒疝腹痛,睾丸偏坠,脘腹冷痛,食少吐泻,胁痛,肾虚腰痛,痛经。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炒热温熨。
5小蓟味甘、苦,性凉;归心、肝经具有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的功效。
主治衄血,吐血,尿血,血淋,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内服:煎汤,5-10g;鲜品可用30-60g,或捣汁。
外用:捣敷。
6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具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的功效。
主治脾虚食少,倦怠乏力,便溏泄泻,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内热消渴等。
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60-250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捣敷。
补阴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黄用。
1、中药配伍禁忌:恶甘遂。
与海螵蛸、龙骨、牡蛎、瓦楞子等碱性药物合用降低药效。
2、中西药配伍禁忌:(1)慎与维生素C及烟酸、谷氨酸、胃酶合剂等酸性较强的药物联用,可使上述药物分解,药效降低。
(2)慎与降糖药同用。
7山楂味酸、甘,性微温;归脾、胃、肝经。
具有消食化积,行气散瘀的功效。
主治饮食积滞,泻痢腹痛,疝气痛,瘀阻胸腹痛,痛经。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甘麦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味治疗多动症,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处方:桂枝6g,白芍10g,生姜5g,甘草8g,浮小麦20g,大枣12g,龙骨20g,五味子10g,远志5g,胆草10g。
日1剂,浓煎500ml,分3次饭前服,一般服药5剂后,症状即可减轻,20~3 0剂后可获痊愈。
临床症状消退后再继服药1周方可逐渐停药。
本组14例患儿,经服本方后,症状完全消失者13例,另1例服药5剂后未见明显好转,故加服维生素B 620mg、谷维素20mg、维生素E20mg、安定2.5mg,均3次/日,最后获痊愈。
全方主要作用为调和营卫,养心安神,平肝熄风。
〖方名〗小儿多动症方剂。
〖组成〗女贞子15克枸杞子12克白芍10克生牡蛎(先煎)12克珍珠母(先煎)10克夜交藤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服。
〖治法〗滋补肝肾之阴,平肝潜阳。
〖主治〗小儿多动症。
〖加减〗阴血不足,面色萎黄,舌淡者熟地10克,阿胶(烊化)12克;脾虚气弱,纳少,便溏,乏力者加茯苓15克,白术6克;夜寐不安加炒枣仁15克。
据《健康时报》报道研究表明,大量进食含有酷氨酸、水杨酸盐的食物以及进食加入调味品、人工色素和受铅污染的食物,均可使有多动症遗传素质的儿童发生多动症,或者使多动症症状加重。
相反,多动症患儿只要限制这类食物,症状可明显减轻,因此,多动症患儿的饮食,应注意以下几点:1、少食含酷氨酸的食物,如挂面、糕点等。
少食含甲基水杨酸的食物,如西红柿、苹果、桔子等。
饮食中勿加入辛辣的调味品,如胡椒,也不宜食用含酒石黄色素类食物,如贝类、橄榄等。
2、应多食含锌丰富的食物,如蛋类、肝脏、豆类、花生等。
研究发现,锌对提高智力有一定帮助,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大多数头发中锌含量较高。
3、应多食含铁丰富的食物。
如肝脏、禽血等。
4、应少食含铅食物。
如含铅的皮蛋、贝类等食品。
5、应少食含铝食物。
食铝过多可致智力减退,记忆力下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应少吃油条,因为制作油条中加入的明矾,其化学成分为硫酸钾铝。
18种药食同源中药材 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
18种药食同源中药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
序号名称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量用法用药禁忌1白扁豆味甘,性微温;归脾、胃经具有补脾止泻,消暑化湿,和中解毒的功效。
主治脾虚泄泻,湿浊带下,暑湿吐泻,酒毒伤胃或鱼蟹中毒等。
内服:煎汤,10-15g;或生品捣研水绞汁;或入丸、散。
外用:捣敷。
健脾止泻宜炒用;消暑解毒宜生用。
阴寒内盛者忌用。
2白扁豆花味甘、性平,入脾、胃,大肠经消暑化湿和胃:夏伤暑湿,发热泄泻或下痢,以及赤白带下等症内服:煎汤,4.5~12g;或研末。
外用:捣敷。
3龙眼肉味甘,性温;归心、脾经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功效。
主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惊悸怔忡,失眠健忘。
内服:煎服,10-25g;大剂量30-60g。
内有痰火及湿滞停饮者忌服。
4决明子味甘、苦、咸,性微寒;归肝、大肠具有清热明目,润肠通便功效。
主治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目暗不明,头痛,眩晕,肠燥便秘。
内服:煎汤,6-15g,大量可用至30g;或研末;或泡茶饮。
外用:研末调敷。
脾胃虚寒及便溏者慎服。
5百合味甘,性微寒;归肺、心、胃经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功效。
主治阴虚燥咳,劳嗽咳血,阴虚有热之失眠心悸及百合病心肺阴虚内热证。
内服:煎服,6-12g。
蜜炙可增加润肺作用。
风寒咳嗽及中寒便溏者忌服。
6肉豆蔻味辛,性温;归脾、胃、大肠经具有涩肠止泻,温中行气的功效。
主治脾胃虚寒,久泻久痢,胃寒胀痛,食少呕吐等。
内服:煎汤,1.5-6g;或入丸、散。
中西药配伍禁忌:不宜与镇静药、麻醉药配伍应用。
1、湿热泻痢及胃热疼痛者忌用。
2、生品含大量油质,性烈易滑肠,故入药一般煨制后用,可增强温中止泻功能。
7肉桂味辛、甘,性大热;归肾、脾、心、肝具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的功效。
用于肾阳不足,阳痿宫冷,眩晕目赤,心腹冷痛,寒痹腰痛,寒疝奔豚,寒凝血瘀,经闭痛经,阴疽流注等。
内服:煎汤,2-5g,不宜久煎;研末,0.5-1.5g;或入丸剂。
中医药膳的配伍与应用原则及药膳安全问题
中医药膳的配伍与应用原则及药膳安全问题【摘要】中医药膳作为中华医学文化和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结合点,是中华文化几千年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瑰宝。
药膳的养生保健是可以为大众服务的,配伍合理是关键。
中医药膳的配伍是以中医复方配伍规律为基本准则。
对药膳安全性的评价,应突出膳食配伍的安全性。
为了进一步加深中医药膳上的配伍组方和应用原则,本文对中医药膳的配伍与应用原则及药膳安全问题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中医药膳;配伍;应用原则;药膳安全问题中国药膳(饭食) 寓医于食,在中医辨证[1]配膳理论的指导下,由药物、食物和调料三者精制而成,既有药物功效、又有食品美味。
这类用于防病治病、养身益寿的特殊食品,可以提高人体自身的免疫力,使食用者在心里上感觉是一种享受并在享受中滋补身体、治疗疾病。
中国药膳不仅是中国烹饪营养学和中医药学相结合的产物,更是中华民族对人类饮食文化的独特贡献。
在使用种类繁多的中国药膳时, 除了要处理好中药的药性理论以及五味与五脏的关系, 还要根据不同的季节、个人的体质及征候来选择升补、清补、滋补和温补等不同类型的药膳。
“注重整体、辨证施食; 饮食有节、适度有恒; 正确处理好药疗与食疗的关系”是正确使用中国药膳的原则。
复杂难懂的中医理论体系以及使用过程中众多的配伍禁忌等使中国药膳平添了几分“神秘性”[2]。
1 中医药膳的配伍1.1 药食同源87种药物名单近年来,“药食同源”的养生理念[3]已经得到了我国政府现有政策的允许与支持,在卫生部公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中,规定了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种类如下,为方便人们的认识,按照它的功用效力进行了细分包括健脾益气类:枣(包括:大枣、黑枣、酸枣)、山药、白扁豆、白扁豆花、薏苡仁、甘草、茯苓、鸡内金,共8种;滋阴补血类:龙眼肉(桂圆)、百合、桑椹、阿胶、黑芝麻、枸杞子、玉竹、黄精、蜂蜜,共9种;活血化淤类:山楂、桃仁、红花,共3种;益肾温阳类:八角茴香、刀豆、花椒、黑胡椒、高良姜、肉豆蔻、肉桂、干姜、益智仁、小茴香,共10种;止咳平喘类:紫苏籽、白果、黄芥子、杏仁(甜、苦)、罗汉果、昆布、桔梗,共6种;固涩安神类:牡蛎、芡实、莲子、酸枣仁、乌梅、覆盆子,共6种;解表类:生姜、白芷、菊花、藿香、薄荷、淡豆豉、香薷、桑叶、葛根,共9种;理气类:莱菔子、佛手、薤白、砂仁、丁香、橘皮、紫苏、麦芽、陈皮、香橼,共10种;清热类:青果、菊苣、栀子、代代花、沙棘、决明子、鲜白茅根、马齿苋、鲜芦根、荷叶、蒲公英、淡竹叶、鱼腥草、余甘子、胖大海、金银花,共16种;祛风湿类:蝮蛇、乌梢蛇、木瓜,共3种;利水渗湿类:赤小豆,共1种;润下类:火麻仁、郁李仁,共2种;驱虫类:榧子,共1种;其他:小蓟、枳椇子、槐花(开成花,花蕾叫槐米),共3种;由于姜的制法不同而导致功效不同,分为生姜和干姜,但原则上仍划归于姜,所以可用于药膳上直接食用的药物有87种,按照功效分类分为十四类。
药食同源话食疗.
药食同源话食疗(转载)“药食同源”是指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
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中讲道:“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由此可见,药食同源食品对于养生保健、防病治病,都有一定的作用。
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厨房中常见的既美味,营养保健价值又高的食物。
生姜大枣这两种食品非常普通,几乎是家庭必备,民间有很多谚语如:“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一日三个栆,终身不显老”等,而中医对于姜栆的应用更为普遍。
大枣本身是甘缓滋补的,吃多了会胃脘闷胀不适,而生姜是辛散的,这时用姜可以使大枣不过于滋腻,所以这两个药经常同用。
中医认为生姜是入气分,大枣是入血分。
一气一血,一补一散,一散一收,简单的两种厨房中常用的食品看似简单,但中医应用时,却体现了动静结合,刚柔相济,阴阳平衡的高深医理。
可以使其既不滋腻又不发汗太过,既可以驱邪又可以扶正。
中医开完方子后经常有个“姜枣引”,就是这个道理。
这里还要提一下,许多人感冒初起,都会买一些清热解毒的中成药,殊不知对于风热外感还有些效果,而对于风寒感冒却无异于南辕北辙,不仅达不到治病的目的,反而会雪上加霜,感冒虽为小病,但却不容忽视,若用中药中成药一定需辨证论治或找中医大夫治疗。
对于伤风着凉引起的感冒轻症,可用下面这个小验方:有中医前辈曾将姜、葱、醋配伍成食疗方,专治伤风感冒轻症,命名为“神仙粥”,并作一口诀:“一把糯米煮成汤,七个葱根七片姜,熬熟兑入少许醋,伤风感冒保平康。
”制作方法:连葱白带根须洗净切成6到7段,生姜切六七片,糯米一把(也可用大枣6个切开代替),熬熟后加食醋半杯,趁热喝下,盖上被子稍微捂出点汗,效果很好。
药膳的起源与演变
人类的祖先为了生存的需要,不得不在自然界到处觅食;久而久之,也就发现了某些动 物、植物不但可以作为食物充饥,而且具有某种药用价值。在人类社会的原始阶段,人们还 没有能力把食物与药物分开。这种把食物与药物合二而一的现象就形成了药膳的源头和雏形。 也许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情况,中国的传统医学才说“药食同源”。现代考古学家已发现不少原 始时代的药性食物。现代民族学也发现一些处在原始时代的民族会制作具有药物作用的食品。 这些都证明药膳确实可以说起源于人类的原始时代。当然,这种原始的药膳雏形,还不能说 是真正的药膳,那时的人们还不是自觉地利用食物的药性。真正的药膳只能出现在人类已经 有了丰富的药物知识和积累了丰富的烹饪经验之后的文明时代。那么真正意义的药膳在我国 究竟起源于何时,又是如何发展演变的呢?? 我国自文字出现以后,甲骨文与金文中就已经 有了药字与膳字。
综述
人类的食物主要是植物和动物,而且需要加工处理。由于人们的饮食习惯与爱好及特殊 需要,经过不同的配制和加工,制成形态、风格、营养价值不同,花色繁多的加工品。药膳 的传统制作是以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为指导,将中药与食物相配伍,经过加工,制成色、香、 味、形俱佳的具有保健和治疗作用的一种特殊食品。
纵观古代医籍文献的中的分类方法记载,结合现代药膳加工、烹调技术引入药膳后所产 生的影响,按药膳食品的治疗作用,制作方法和应用及药膳食品原料等方面进行如下分类。
晋唐时期为药膳食疗学的形成阶段。这时的药膳理论有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一些专门 著述。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北魏崔洁的《食经》、梁代刘休的《食方》等著述对中 国药膳理论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药膳
[1]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其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中设有“食治”专篇,至此食疗已开始成为专 门学科,其中共收载药用食物 164 种,分为果实、菜蔬、谷米、鸟兽四大门类。孙思邈还 指出:“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情爽志以资气血”、“凡欲治疗,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 用药耳”;并认为“若能用食平疴,适性遣疫者,可谓良工,长年饵老之奇法,极养生之术也”。 孙思邈的弟子孟诜集前人之大成编成了《食疗本草》。这是我国第一部集食物、中药为一体 的食疗学专著,共收集食物 241 种,详细记载了食物的性味、保健功效,过食、偏食后的
论《中医药膳学》中药食两用中药应用误区与合理应用-王玉凤,李凤,赵军
88第16卷 第5期 2014 年 5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6 No. 5 May,2014人类对中药的认识,最初是在不断寻找食物的过程中,逐渐了解到一些植物或动物,有的可以充饥,有的可以减轻病痛,有的会引起中毒,甚至导致死亡。
而一些中药则既可以作为食物,又可以当作药物减缓或消除病痛,于是就有了药食两用中药,但药食两用中药决不等同于食物,药食两用中药是药物,有其偏性,也就是有一定的毒性,但其安全系数较大,长期或大量应用不易中毒,容易被人忽视其毒性,因此在应用这些中药时容易出现一些误区。
1 不辨体质,不明药性寒热、适应证与禁忌证如何,滥用药食两用中药调理药食两用中药在民间多是通过口耳相传,根据其他人的经验来应用,很少在执业中医师或执业中药师的指导下进行使用,导致不辨体质,不明药性寒热、适应证与禁忌证如何,盲目滥用药食两用中药调理。
体质是指生活于人群中的个体在遗传与获得的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功能和形态方面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
[1]中医多从临床病人而论其体质,北宋代庞安时在《伤寒总病论》中分为虚寒和实热两种类型。
清代华岫云在《临证指南医案·湿》所作“按评”中将体质分为阴阳两种类型。
两者均是从体质的寒热属性来分类,正如中药一样,药性有寒热,人的体质也有寒热,在应用药食两用中药时首先要知道自己是寒性还是热性体质。
寒性体质又多属阳虚,其形体多见白胖、面色无华、形寒喜暖、四肢冷、大便溏薄、夜尿清长、毛发易落、脉论《中医药膳学》中药食两用中药应用误区与合理应用王玉凤,李凤,赵军(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8)摘 要:由谭兴贵主编的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药膳学》收载的常用于药膳的药物约106种,多数药物属于2002年3月5日我国卫生部公布的药食两用中药。
《中医药膳学》对中医药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都有详细的介绍,但对于药食两用中药的应用误区及合理应用阐述较少,该文将对此进行探讨,望与君共鉴。
异烟肼和食物及中成药合用的禁忌
异烟肼和食物及中成药合用的禁忌作者:张兴来源:《家庭医学》2018年第07期异烟肼是治疗肺结核和肺外结核的一线药物。
异烟肼和有些中成药及食物合用,存在着配伍禁忌,用药者要当心。
和中药的配伍1.黄药子酒:与异烟肼联用可加重肝损害。
2.含鞣质的中药:异烟肼和鞣酸结合形成盐沉淀,减少吸收,影响疗效。
如虎杖、大黄、诃子、五倍子、地榆、石榴皮、狗脊、五倍子、槐花等,中成药一清颗粒、乙肝扶正胶囊、乙肝解毒颗粒、三黄片、心宁片、心脉通片、巴戟补肾丸、生血宝颗粒、罗黄降压片、固精丸、急支糖浆、槐角地榆丸等。
3.含多价金属离子的中药:含钙的中药有石膏、龙骨、牡蛎、珍珠、海蛤壳、乌贼骨、石决明、海浮石、芒硝等,中成药有人参保肺丸、甲亢灵片、龙牡固精丸、消渴平片、千金化痰丸、木香槟榔丸、天麻钩藤颗粒、金锁固精丸、明目地黄丸、金莲清热冲剂、松龄血脉康、利胆排石片、防风通圣丸、牛黄解毒丸、橘红丸、清眩丸、明目上清丸等:含铁的中药如自然铜、皂矾、磁石、赭石、禹余粮等,中成药有脑立清丸(胶囊)、养阴降压胶囊、宁心安神胶囊、止痫散:含汞的中药如朱砂、轻粉、升药等,中成药有安宫牛黄丸、加味蛇胆陈皮片、心脑静片、牛黄千金散、天王补心丸、人参再造丸:含铝的中药有明矾、赤石脂等,中成药有气痛丸、白金丸、胃舒宁片:含镁的中药有滑石、阳起石等,中成药有八正合剂、复方石淋通片等:含铅的中药有铅丹等,中成药有黑锡丹等。
这些中药所含的离子与异烟肼在胃肠道形成螯合物,影响吸收,降低疗效。
4.含碘的中药:中药昆布、海藻等,中成药如五海丸等均含碘,在胃酸中可与异烟肼发生氧化反应,使异烟肼丧失抗菌活性。
干扰异烟肼疗效的食物1.乳糖类食物能完全阻碍消化道对异烟肼的吸收。
2.用药期间饮酒,易诱发肝毒性反应,并加速异烟肼的代谢:吸烟加快异烟肼转变为乙酰肼,加重肝毒性损害。
3.服用异烟肼期间饮茶或咖啡,可发生失眠和高血压:进食含酪氨类食物(红葡萄酒、奶酪、海鱼),可发生皮肤潮红、头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和心动过速等中毒现象。
药食同源给食物插上治疗的翅膀答案
药食同源给食物插上治疗的翅膀答案
中药是我们祖先在几千年的生产劳动实践过程中取得的同疾病做斗争的智慧成果。
最初人们并不知道哪些是食物,哪些是药物,经过反复的尝试和经验的积累,发现有许多动、植物既可作为食物来食用,亦可作为药物来治疗病患,此所谓“药食同源”。
以下是药食同源给食物插上治疗的翅膀的试题及答案:
1、扁鹤的四诊合参是指”望、闻、诊、切”。
A:错B:对
答案:错
2、中药仅指治疗和诊断作用的物质。
A:错B:对
答案:错
3、中药理论中的四气是指春、夏、秋、冬。
A:对B:错
答案:错
4、党参、黄芪、金银花属于药食同源中药。
A:错B:对
答案:对
5、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典籍是A:《五十二病方》B:《神农本草经》
C:《本草纲目》D:《皇帝内经》
答案:《皇帝内经》
6、下列不属于中药理论的是A:阴平阳秘B:四气五味C:有毒无毒D:升降浮沉
答案:阴平阳秘
7、炎帝是指A:神农B:燧人C:伏羲D:萤尤
答案:神农
8、食疗养生的基本原始不正确的是A:辩证施用B:调运脾胃C:整体观念D:强身健体
答案:强身健体
9、关于阴虚体质的表现,不正确的是A:手足心热B:心烦易怒C:面色苍白D:形体消瘦
答案:面色苍白
10、
下列不属于药食同源中药的是
A:洋金花
B:槐花
C:金银花
D:丁香
答案:洋金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与食物的合用一、药食同源二、食物性味的特点三、服药时的饮食禁忌一、药食同源“药食同源”是指许多中药与食物是同时起源的,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
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使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
随着经验的积累,药食才开始分化。
我们的日常饮食,除供应必需的营养物质外,还会因食物的功能作用或多或少的对身体均衡和生理性能产生有益或不利的影响,从量变到质变,这类影响作用就变得十分明显。
药食同源品种:1.免疫调节:枸杞、茯苓、大枣、阿胶、桑椹、银耳2.促进消化功能:山楂、麦芽、鸡内金、山药、莱菔子、扁豆、陈皮、茯苓、大枣、佛手3.改善记忆功能:茯苓、黄精4.促进生长发育功能:山楂、鸡内金5.缓解体力疲劳功能:枸杞、砂仁、肉桂、丁香6.提高缺氧耐受力功能:沙棘籽油、枸杞、黄精7.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银耳、枸杞、香菇8.通便功能:火麻仁、决明子、莱菔子、百合、玉竹、芦荟、橘皮、山楂、郁李仁、桑椹9.辅助降血脂功能:山楂、芦荟、决明子、荷叶、沙棘油10.辅助降血糖功能:葛根、黄精、乌梅、决明子、山药、甘草、苦瓜、桑叶、百合11.调节肠道菌群功能:党参、茯苓、神曲12.改善睡眠功能:酸枣仁、莲子心、桑椹、枸杞子、茯苓13.减肥功能:荷叶、茯苓、决明子、山楂、香橼、菊花、海藻、莱菔子、乌龙茶14.改善营养性贫血:阿胶、茯苓、桑椹、大枣、龙眼肉、陈皮、枸杞15.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山楂、桑椹、麦芽、葛根、黄精、大蒜、枸杞、茯苓、栀子、鱼腥草、陈皮16.促进泌乳功能:龙眼肉、大枣17.对胃黏膜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茯苓、山楂、薏苡仁、陈皮、干姜、葛根、蒲公英、甘草、枸杞18.促进排铅功能:海带、茶叶、猕猴桃19.清咽润喉功能:菊花、桑叶、胖大海、薄荷、桔梗、金银花、乌梅、蒲公英、橘红、罗汉果、甘草20.辅助降血压功能:决明子、海带、茶叶、山楂、槐花、菊花21.增强骨密度功能:面粉、小麦芽胚、豆类、虾、螃蟹、贝类、海藻、牛肉、鸡肉、肝脏22.抗氧化功能:茶多酚、番茄红素、桃仁23.缓解视疲劳功能:枸杞子、越橘、菊花、决明子24.祛痤疮功能:决明子、白芷、茯苓、枸杞、金银花、栀子、桑叶、马齿苋、鱼腥草、山楂、菊花、薏苡仁、杏仁、乌梢蛇25.祛黄褐斑功能:枸杞、桃仁、桑椹、菊花、决明子、茯苓、葛根、桑叶、干姜26.改善皮肤水分功能:白芷、葛根、杏仁、乌梅、山药、枸杞、昆布、桑椹二、食物性味的特点现代营养学把食物分酸碱两性。
酸碱之性并非指其入口之味,而是指食物在人体代谢之后的最终产物是呈酸性还是呈碱性。
(1)酸性食物:肉鱼蛋禽,谷类,坚果(榛子、花生、核桃等),部分水果(李子、梅子、葡萄干、杏、山楂等)。
酸性食物含氯、硫、磷元素高,使人体血液呈酸性,易疲劳,溃疡、胃酸过高者不宜多食。
(2)碱性食物:水果、蔬菜、牛奶、豆类、茶,坚果(杏仁、栗子、椰子等)。
碱性食物含钙、钠、镁、钾较高,可使人精力充沛。
但消化不良、胃酸偏低者不宜多食。
(3)中性食物:黄油、奶油、植物油、淀粉、糖等,中性食物含碳氢氧元素高。
但动脉硬化患者忌食。
根据中医理论食物也有四气五味,所谓四气即寒热温凉之性,五味即酸苦甘辛咸之味。
不同性味的食物有不同的功效。
(1)胀气食物:牛奶、豆浆、红薯、洋葱、蒜、芹菜、山药、马铃薯及甜味食品(如汽水)等。
(2)刺激性食物:辣椒、花椒、胡椒、茴香、桂皮、、芥末、酒、韭菜、葱、蒜、五香粉等。
急性传染病、高热、口腔及咽部疾病和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禁食。
(3)发物类食物:海产鱼类、鹅肉、公鸡肉、鲤鱼、虾、螃蟹、鸭蛋等。
患有外科诸症、各类手术及痈肿疔疮者忌食。
(4)属寒凉性的食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如豆腐、猪肉、马肉、鸭肉、螃蟹、荞麦、冬瓜、黄瓜、梨、西红柿、笋、豆芽、海带、裙带菜、紫菜、茶叶、盐、啤酒、西瓜等。
(5)属温热的食物:具有驱寒和兴奋的作用,如大豆、糖、蛋、牛奶、江米、火腿、鸡肉、兔肉、羊肉、带鱼、海参、葱、韭菜、芹菜、酒、葡萄、生姜、胡椒、花椒、大蒜、芥菜等。
(6)属中性的食物:既不属热也不属寒但可根据烹调方法不同而发生变化,如大米、小麦、玉米、黑豆、花生、芝麻、山药、蘑菇、木耳、白砂糖等。
(7)属辣味食物:具有“行气”作用,食用后出汗、发热,促进血液循环,祛风散寒,舒筋活血,入肺脏。
(8)属苦味食物:具有健胃消炎作用。
食后入心脏。
(9)属酸味食物:具有增进食欲,健脾开胃作用,可治疗慢性腹泻和脱肛,抑制出汗,还可振奋精神,食后入肝脏。
胃酸过高者不宜食。
(10)属甜味食物:具有滋养和缓和作用,可补气充实血液成分,食后入脾脏。
(11)属咸味食物:具有缓解肌肉紧张,改善淋巴肿胀及解除便秘的作用,食后入肾脏。
另外烹饪方法还能对食物属性产生影响和改变,如白菜本属凉性但煮过后就变成温性。
温性食物依烤、煮、蒸、炒、油炸的顺序而使温性增加,同时对机体的滋补性也增强。
凉性食物依水煮、生食顺序而使属性增强,同时可除去体内摄入过足后多余部分,增加泻性,可缓解便秘、水肿和肥胖。
三、服药时的饮食禁忌一般来说,在服用清内热的中草药时,不宜食用葱、蒜、胡椒、羊肉、狗肉等热性的食物;在治疗寒症时,应禁食生冷食物;服用含有人参、地黄、何首乌的药物时,忌服葱、蒜、萝卜;服用含薄荷的中药时,不应吃鳖肉;茯苓不宜与醋同吃;吃鳖甲时,不宜配苋菜;服用泻下剂如大承气汤、麻仁丸时,不宜食用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物;驱虫类中药也应避免油腻食物,并以空腹服药为宜。
在患病服药期间,凡是属于生冷、黏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及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等,都应避免使用。
(一)一般的饮食禁忌实践证明,忌口是有一定道理的。
因为我们平时食用的鱼、肉、禽、蛋、蔬菜、瓜果及油盐酱醋茶等都有各自的性能,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药物的治疗作用,均产生一定的影响。
1、忌浓茶一般服用中药时不要喝浓茶,因为茶叶里含有鞣酸,浓茶里含的鞣酸更多,与中药同服时会影响人体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收,减低疗效。
尤其在服用“阿胶”“银耳”时,忌与茶水同服,同时服用会使茶叶中的鞣酸、生物碱等产生沉淀,影响人体吸收。
如平时有喝茶习惯,可以少喝一些绿茶,而且最好在服药2~3小时后再喝。
2、忌萝卜服用中药时不宜吃生萝卜(服理气化痰药除外),因萝卜有消食、破气等功效,特别是服用人参、黄芪等滋补类中药时,吃萝卜会削弱人参等的补益作用,降低药效而达不到治疗目的。
3、忌生冷生冷食物性多寒凉,难以消化。
生冷类食物还易刺激胃肠道,影响胃肠对药物的吸收。
故在治疗“寒症”服中药如温经通络、祛寒逐湿药,或健脾暖胃药,不可不忌生冷食物。
4、忌辛辣热性辛辣食物性多温热,耗气动火。
如服用清热败毒、养阴增液、凉血滋阴等中药或痈疡疮毒等热性病治疗期间,须忌食辛辣。
如葱、蒜、胡椒、羊肉、狗肉等辛辣热性之品,如若食之,则会抵消中药效果,有的还会促发炎症,伤阴动血。
5、忌油腻油腻食物性多黏腻,助湿生痰,滑肠滞气,不易消化和吸收,而且油腻食物与药物混合更能阻碍胃肠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从而降低疗效。
服用中药期间,如进食荤腻食物,势必影响中药的吸收,故对痰湿较重、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症、高血粘度以及肥胖病等患者更须忌食动物油脂等油腻之物。
6、忌腥膻一般中药均有芳香气味,特别是芳香化湿、芳香理气药,含有大量的挥发油,赖以发挥治疗作用,这类芳香物质与腥膻气味最不相容。
若服用中药时不避腥膻,往往影响药效。
如鱼、虾、海鲜腥气、牛羊膻味。
对那些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疮疖、湿疹、荨麻疹等过敏性皮炎患者,在服用中药期间必须忌食腥膻之物,还应少吃鸡、羊、猪头肉、蟹、鹅肉等腥膻辛辣刺激之发物。
因为这类食物中含有异性蛋白,部分患者特别敏感容易产生过敏,从而加重病情。
(二)特殊的饮食禁忌1、宜少食豆类、肉类、生冷及其他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增加患者的肠胃负担,影响疾病恢复。
脾胃虚弱的患者,更应少食这类食物。
热性疾病应禁食或少食酒类、辣味、鱼类、肉类等,因酒类、辣味食物性热,鱼类、肉类食物有腻滞、生热、生痰的作用,食后助长病邪,使病情加重;服解表、透疹药宜少食生冷及酸味食物,因冷物、酸味均有收敛作用,会影响药物解表透疹功效;服温补药时应少饮茶,因茶叶性凉,能降低温补脾胃的效能;服用镇静、催眠类药物前后,不宜喝茶,更不能用茶水送服这些药物。
2、服清热凉血及滋阴药物时,不宜吃辣物。
中医辨证为热证的患者(如便秘、尿少、口干、唇燥、咽喉红痛、舌干红、苔光剥等症状),吃辣的食物会加重热象,从而抵消清热凉血药(如石膏、银花、连翘、山栀、生地、丹皮等)及滋阴药(如石斛、沙参、麦冬、知母、玄参等)的作用。
3、服用甘草、苍耳、乌梅、桔梗、黄连、吴茱萸忌食猪肉;服地黄、首乌忌食葱、蒜、萝卜;服丹参、茯苓忌食醋;服苍术、白术忌食桃、;服土茯苓、使君子忌饮茶;服荆芥忌食虾、蟹等海鲜;服厚朴忌食煎炒豆类;服人参、党参忌食萝卜,因萝卜有消食、化痰、通气的作用,而人参、党参是滋补性药物,这样一补一消,作用就抵消了。
4、凡口苦咽干、烦热不安、大便秘结、血压升高、神衰不宁、心动过速,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者,一般要忌食生姜、大蒜、韭菜、大葱、羊肉、狗肉、胡椒等高脂、香燥、辛辣之品;凡脾胃虚寒、手足冰凉、大便溏薄、血压偏低、心动过缓之证者,要忌西瓜、冬瓜、萝卜、绿豆、生梨、甘蔗、蜂蜜、鳖等生冷寒凉、滋腻、黏滑之品;凡畏寒发热、头痛心烦、便秘尿黄、口舌溃烂、疖疮肿瘤等,忌食竹笋、豆芽、丝瓜、韭菜、茄子、虾、蟹、螺、蚌等食品。
5、龙胆酊等苦味健胃药忌蜂蜜、大枣、甘草等甜味食物。
因为蜂蜜、大枣等食物的甜味可掩盖苦味,从而减少苦味对味觉神经末梢的刺激,降低其健胃的作用。
6、双黄连胶囊、颗粒剂忌食大蒜。
双黄连制剂是清热解毒、治疗外感风热的常见药物,性凉,而大蒜性热。
服双黄连制剂时同时如果食用大蒜,会降低药效。
7、发汗药忌食醋和生冷食物。
醋和生冷食物有收敛作用,服发汗药物时若与之同时食用,就会与药效相抵。
当然,忌口也不能绝对化,要因人、因病而异,对一般患者,特别是慢性患者来说,长时间的忌口,禁食的种类又多,则不能保持人体正常所需营养的摄入,反而降低了人体的抵抗力,对恢复健康不利。
因此,应在医师或中药临床药师的指导下,可适当食用增加营养的食物,以免营养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