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与食物的合用
常见药食同源中药的基本知识
常见药食同源中药的基本知识目录一、药食同源中药概述 (2)1.1 药食同源的定义与特点 (3)1.2 中药与食物的关系 (4)1.3 药食同源中药的分类 (4)二、药食同源中药的来源与分布 (5)2.1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7)2.2 食物的起源与分类 (8)2.3 药食同源中药的地理分布 (8)三、药食同源中药的性味归经 (10)3.1 性味的概念与分类 (11)3.2 归经的概念与分类 (13)3.3 药食同源中药的性味归经特点 (13)四、药食同源中药的功效与主治 (15)4.1 药食同源中药的功效概述 (16)4.2 药食同源中药的主治疾病与症状 (17)4.3 药食同源中药的用法用量 (18)五、药食同源中药的配伍禁忌 (20)5.1 中药配伍的原则与方法 (21)5.2 药食同源中药的配伍禁忌 (22)5.3 配伍变化的注意事项 (24)六、药食同源中药的煎煮与服用 (25)七、药食同源中药的现代研究与应用 (26)7.1 药食同源中药的现代研究进展 (27)7.2 药食同源中药在疾病预防与治疗中的应用 (28)7.3 药食同源中药的研究展望 (29)一、药食同源中药概述即指食物和药物在起源上都具有天然的性质,且都能预防和治疗疾病。
这一理念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在中医理论中,食物和药物被共同视为能够调和人体阴阳平衡、滋养五脏六腑的良方。
药食同源中药,就是既可以用作食物,又可以用于治疗的中药材。
这些中药通常来源于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经过历代医家的精心挑选和巧妙搭配,形成了许多具有独特疗效和保健功能的中药方剂。
药食同源中药不仅味道可口,而且能够满足人们的饮食需求,同时也有助于调节身体机能,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药食同源中药在防病治病方面也具有显著的效果,如清热解毒、补气养血、安神助眠等。
药食同源中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们以天然、安全、有效的特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信赖。
药食同源食物介绍
药食同源的渊源以及发展
“药以祛之,食以随之” “谷肉果菜,食养尽之” “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
食之为药物”
药食同源的渊源以及发展
原始社会:人类为了生存,采集野果、种籽、植 物根茎果腹,才有区分对人有易或者有害动植物 的初步认识;
氏族社会:神农尝百草,才有医药; 夏商周时期:农耕技术进步,有了谷物,发明了
温性食物:韭菜、葱、大蒜、辣椒、姜、胡椒等辛辣调 味料,南瓜、大头菜、荔枝、番石榴、木瓜等;
凉性食物:芹菜、菠菜、白菜、空心菜、番茄、萝卜、 丝瓜、苦瓜、黄瓜、海带、西瓜等;
注:平时可以选择适合之蔬果适量食用,但需注意任何 一种食物不宜过度或缺乏。
人参——百草之王
人参被医学界誉为“滋阴补生, 扶正固本”之极品,含有丰富 的锗元素,能全面有效地调节 人体细胞的阴阳平衡,改善细 胞代谢水平,增强机体功能, 提高免疫力,防治各类疾病, 恢复人体各组织器官系统功能。
营养成分:每100克牡蛎内含有水分83克,蛋白质 5.3克,脂肪2.2克,碳水化合物8.2克,维生素A27 微克,酸胺素0.01毫克,核黄素0.13毫克,钾、钠、 钙、镁、铁、锰、锌、铜、磷、硒等多种微量元素 和矿物质。
牡蛎的主要功效
牡蛎含18种氨基酸、肝糖元、B族维生素、牛磺酸和钙、 磷、铁、锌等营养成分,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药食同源食物目录
44 胖大海 胖大海 45 茯苓 茯苓 46 香橼 枸橼 香圆 47 香薷 石香薷 江香薷 48 桃仁 桃 山桃 49 桑叶 桑 50 桑椹 桑 51 桔红(橘红) 橘及其栽培变种 52 桔梗 桔梗 53 益智仁 益智 54 荷叶 莲 55 莱菔子 萝卜 56 莲子 莲 57 高良姜 高良姜 58 淡竹叶 淡竹叶 59 淡豆豉 大豆 60 菊花 菊 61 菊苣 毛菊苣 菊苣 62 黄芥子 芥
中医经典名方的药食同源
中医经典名方的药食同源中医经典名方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中医宝贵的财富,代代相传。
其中一项特别引人注目的特点是药食同源。
药食同源是指中医药学中,一些常见的食物不仅可以作为食品食用,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这种药食同源的理念在中医药中被广泛运用,为人们的健康提供了有益的营养。
一、药食同源的理论基础药食同源的理念源自于中医药学的特殊视角和理论体系。
中医药学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将食物和药物划分为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两种东西。
中医药认为,食物和药物都可以通过内服以及外用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目的。
二、药食同源的分类在中医经典名方中,有许多药食同源的例子。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药食同源分类:1.中草药类:中草药不仅可以作为药物使用,也可以作为食品食用。
例如,枸杞子具有明目养肝的功效,可以作为茶叶或煮粥时的佐料,也可以作为药材入药。
2.调味品类:一些常见的调味品也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例如,姜、葱、蒜等调味品在中医理论中被称为辛温之品,具有散寒解表等功效,可增加食物的香味,同时对身体也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3.食物类:一些食物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例如,黑木耳富含胶质和纤维素,具有润肺止咳、去火等功效,可以作为平时的蔬菜食用,也可以用于煲汤或炒菜中。
4.水果类:一些水果也被认为是药食同源的代表。
例如,柠檬富含维生素C和柠檬酸,可以增加食欲、解暑热,也可以用于日常饮料的制作。
三、药食同源的应用案例药食同源的理念在中医药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药食同源的应用案例:1.膳食调理:通过选择适合的药食同源食材,搭配合理的食谱,可以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改善身体状况。
例如,在夏季可以选择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柠檬、草莓等,来解暑热、清热降火。
2.食补养生:一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可以被用来进行食补,以达到养生的目的。
例如,山药被认为具有益气养阴、健脾养胃的功效,可以作为常见的养生食材,用于炖汤或熬粥。
中药饮食中的药食同源理念
中药饮食中的药食同源理念药食同源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药物和食物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营养成分和药理作用,可以同时作为药物和食物来使用。
中药饮食以中药为基础,结合健康饮食搭配,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
中药饮食强调药物和食物的相互作用,旨在通过食物的药用价值实现药食同源的理念。
不同的中药食材有不同的功效,例如山药有益气养阴、健脾益肺的作用;红枣有补脾养胃、提高免疫力的功效;枸杞子有明目、润肺、补肝肾等作用。
结合合理的食用方法,这些中药食材可以帮助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增强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在中药饮食中,有一些常见的中药食材,被广泛应用于日常饮食中。
比如,黄豆是常见的补品之一,以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而闻名。
中药认为黄豆具有补气养阴、健脾益胃、降低胆固醇等功效。
黄豆可以食用,也可以作为中药的补药使用。
另外,桂圆是一种常见的水果,也是中药常用的药食同源食材。
中医认为桂圆具有补脾益血、安神养心的功效。
桂圆可以单独食用,也可以用来煮粥或炖汤,增加食物的风味和营养价值。
除了以上的例子,中药饮食中的药食同源理念还可以通过搭配不同的食材来实现。
比如,中药方剂中常用的四物汤,是由当归、熟地、白芍、桂圆等中药食材组成的。
四物汤具有补血养颜、调经养肝的功效。
可以将四物汤的中药食材与糯米、红枣一起煮粥食用,既保留了中药的药效,又增加了食物的营养价值。
中药饮食中的药食同源理念也强调食物的合理搭配。
中医认为不同的食材之间存在相互促进或相互制约的关系,可以通过合理的搭配实现药食同源的效果。
例如,枸杞子和山药的搭配可以更好地达到养肝补肾的功效;红枣和黑芝麻的搭配则可以起到养血益气的作用。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中药饮食中的药食同源并非所有人都适用。
每个人的体质和健康状况不同,对中药的反应也会有所差异。
因此,在选择中药食材搭配时,最好咨询中医师或专业人士的建议,以确保安全有效地使用中药食材。
总而言之,中药饮食中的药食同源理念旨在通过合理的食用中药食材,达到调节身体机能、预防疾病的效果。
中药药食同源的文化内涵与现代解读
中药药食同源的文化内涵与现代解读中药药食同源是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重要概念之一,其指的是中药的应用与食物的摄入具有相似的特征和功效。
中医药学中有一句著名的论断:“药石之类,可以进食”。
这意味着在特定条件下,药物可以作为食物存在并起到滋补身体、调养人体的作用,同时食物也可以被运用于中医治疗中。
中药药食同源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古代智慧和对自然的独特认知。
中国古代人对于植物的运用和研究非常深入,形成了独特的中草药文化。
中药的药食同源就是基于对自然万物的观察和认知,通过对植物的观察和实践,发现了很多食物本身就具有药物的功效,或是通过适当的处理和烹饪可以发挥药性。
这种对自然界万物的智慧认知,不仅仅在中医药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也成为了中华文化独有的宝贵财富。
中药药食同源不仅仅是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一种观念,更是一个实践的方向。
古人在实践中发现,很多食物本身具有温补、养生的功效。
比如在冬季,人们常常选择吃一些温热的食物,如生姜、红枣等,来暖和身体、增强体力。
而在夏季,人们会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柠檬、草莓等,来清热解毒,防止中暑。
这些实际操作上的经验,也被用来指导中医治疗中,对于疾病的调养和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人对于中药药食同源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变化。
现代人更多地倾向于通过营养学和生物化学的知识来解读中药药食同源。
通过对食物的成分和功效的科学研究,现代人能够更加理性地选择食物来达到保健和治疗的目的。
同时,现代人对于中药药食同源也更加注重食物的安全性和科学性。
他们更倾向于食用含有天然活性物质,如维生素、膳食纤维、抗氧化剂等,的食物来保持身体健康。
此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中药药食同源在现代医疗中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推广。
许多药物的成分,经过科学研究发现存在于某些食物中,并可以通过食用这些食物来获得治疗的效果。
比如,某些水果中富含的维生素C能够增强免疫力;某些海产品中的Omega-3脂肪酸可以降低血脂、预防心脏病。
中药与食物的合用
中药与食物的合用一、药食同源二、食物性味的特点三、服药时的饮食禁忌一、药食同源“药食同源”是指许多中药与食物是同时起源的,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
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使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
随着经验的积累,药食才开始分化。
我们的日常饮食,除供应必需的营养物质外,还会因食物的功能作用或多或少的对身体均衡和生理性能产生有益或不利的影响,从量变到质变,这类影响作用就变得十分明显。
药食同源品种:1.免疫调节:枸杞、茯苓、大枣、阿胶、桑椹、银耳2.促进消化功能:山楂、麦芽、鸡内金、山药、莱菔子、扁豆、陈皮、茯苓、大枣、佛手3.改善记忆功能:茯苓、黄精4.促进生长发育功能:山楂、鸡内金5.缓解体力疲劳功能:枸杞、砂仁、肉桂、丁香6.提高缺氧耐受力功能:沙棘籽油、枸杞、黄精7.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银耳、枸杞、香菇8.通便功能:火麻仁、决明子、莱菔子、百合、玉竹、芦荟、橘皮、山楂、郁李仁、桑椹9.辅助降血脂功能:山楂、芦荟、决明子、荷叶、沙棘油10.辅助降血糖功能:葛根、黄精、乌梅、决明子、山药、甘草、苦瓜、桑叶、百合11.调节肠道菌群功能:党参、茯苓、神曲12.改善睡眠功能:酸枣仁、莲子心、桑椹、枸杞子、茯苓13.减肥功能:荷叶、茯苓、决明子、山楂、香橼、菊花、海藻、莱菔子、乌龙茶14.改善营养性贫血:阿胶、茯苓、桑椹、大枣、龙眼肉、陈皮、枸杞15.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山楂、桑椹、麦芽、葛根、黄精、大蒜、枸杞、茯苓、栀子、鱼腥草、陈皮16.促进泌乳功能:龙眼肉、大枣17.对胃黏膜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茯苓、山楂、薏苡仁、陈皮、干姜、葛根、蒲公英、甘草、枸杞18.促进排铅功能:海带、茶叶、猕猴桃19.清咽润喉功能:菊花、桑叶、胖大海、薄荷、桔梗、金银花、乌梅、蒲公英、橘红、罗汉果、甘草20.辅助降血压功能:决明子、海带、茶叶、山楂、槐花、菊花21.增强骨密度功能:面粉、小麦芽胚、豆类、虾、螃蟹、贝类、海藻、牛肉、鸡肉、肝脏22.抗氧化功能:茶多酚、番茄红素、桃仁23.缓解视疲劳功能:枸杞子、越橘、菊花、决明子24.祛痤疮功能:决明子、白芷、茯苓、枸杞、金银花、栀子、桑叶、马齿苋、鱼腥草、山楂、菊花、薏苡仁、杏仁、乌梢蛇25.祛黄褐斑功能:枸杞、桃仁、桑椹、菊花、决明子、茯苓、葛根、桑叶、干姜26.改善皮肤水分功能:白芷、葛根、杏仁、乌梅、山药、枸杞、昆布、桑椹二、食物性味的特点现代营养学把食物分酸碱两性。
认识中医中药饮食养生了解药食同源的含义
认识中医中药饮食养生了解药食同源的含义药食同源,是指一些具有明显医疗保健作用的植物和食物,在药物和食物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性。
中医中药饮食养生倡导的理念便是通过食物来调理身体,预防和治疗疾病。
下面将介绍药食同源的具体含义以及与中医中药饮食养生的关系。
药食同源是中医中药饮食养生的核心概念之一。
中医认为,食物具有益气补血、养阴润燥、消食化滞等作用,可以起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效果。
很多药物的治疗效果实际上就来自于植物的提取物,在食物中也可以找到类似的营养成分和功效。
药食同源的概念强调了食物与药物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饮食调养来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
具体来说,药食同源意味着一些食物不仅有营养价值,还具备一定的药用价值。
比如常见的红枣、枸杞、山药等,它们在中药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疾病,同样也可以作为食物来进行摄入。
这些食物不仅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还能起到保健和治疗的作用。
例如,红枣和枸杞具有滋补养颜、补气生血的功效,山药则具有补脾益肺、滋阴补肾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食用这些食物来养生保健,改善身体状况。
中医中药饮食养生注重的是“膳食药兼顾”,即通过食物的选择和搭配来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
药食同源的概念为中医中药饮食养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而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中药治疗或单一的食物营养摄入。
在中医中药饮食养生中,我们可以根据个人的体质和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来进行食疗。
通过药食同源的理念,我们可以将药物和食物的优势结合起来,更加全面地满足养生的需求。
当然,在进行中医中药饮食养生时,也要注意食物的选择和用量。
不是所有的食物都适合每个人,有些人可能对某些食物过敏或不易消化。
因此,在选择食物时,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体质进行合理搭配。
同时,药食同源也并不意味着一味地大量食用药物作为食物。
适量摄入药食同源的食物可以起到保健作用,但过量使用可能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在平时的饮食中,要注意平衡和适度,合理地摄取药食同源的食物。
补脾胃的食物和中药一起吃好
补脾胃的食物和中药一起吃好补脾胃是中医养生的核心要义之一。
以高级养生师的角度来看,对于补脾胃最关键的是搭配合理的食物和中药,这两者相辅相成,可以更好地帮助人们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
下面,本文将详细介绍补脾胃的食物和中药,并针对其中提到的食谱和偏方,进行具体的制作和用量说明,最后提出一条与之相关的养生建议。
一、补脾胃的食物1、糯米、红枣和山药糯米是一种常见的粮食,它温和而滋补,可以调理脾胃。
而红枣具有益气、养血、调中、安神的功效,是古代传统的补益良品。
山药则具有补益气血、养阴润燥、健脾胃的作用。
因此,这三种食物一起搭配,对于补脾胃非常有效。
食谱制作:将糯米和山药淘洗干净,放入电饭煲中,加入适量的水后蒸煮30分钟至软糯,然后加入适量的红枣再蒸煮10分钟即可食用。
这道菜品可以早餐或夜宵食用。
2、蜂蜜、奶酪和葵花籽蜂蜜是一种天然的营养食品,它具有滋润肠胃、帮助消化的作用,而奶酪则是一种优质蛋白质和钙的来源,可以促进肠胃蠕动。
葵花籽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是保健的良好选择。
食谱制作:将奶酪和葵花籽混合搅拌均匀,再加入适量的蜂蜜调味即可食用。
这道菜品可以作为早餐或下午茶食用。
3、山楂、苦瓜和生姜山楂具有健胃消食、降血脂的作用,苦瓜则可以清热解毒、利尿通便,生姜则具有温中散寒、预防感冒的作用,这三种食物在一起,可以起到舒经活络、减轻脾胃负担的作用。
食谱制作:将山楂、苦瓜和生姜切成小块,加入适量的清水煮沸后,转小火煮20分钟,调入适量的盐和醋,即可食用。
这道菜品适合作为午餐食用。
二、补脾胃的中药1、黄芪黄芪是常用的中药之一,在补脾益气、提高免疫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黄芪外形呈长圆形,质地坚实,质地苦、微甘,是一种理气祛湿的好药。
用量:每次30克,放入水中煮沸,分两次饮用。
注意事项:黄芪性温,有较强的补益作用,但是对于脾胃虚弱、阳虚体寒者不宜多食用。
2、五味子五味子的性温、味辛酸苦,可以袪寒暖身、补肾益气。
具有补肾益气作用的药物与食物搭配
具有补肾益气作用的药物与食物搭配补肾益气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概念,尤其对于肾虚的人群来说,正确的药物与食物搭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具有补肾益气作用的药物,并结合适宜的食物,以期为读者带来一些有益的知识和养生方法。
一、人参人参是中医常用的补益药材之一,具有补气益肾的功效。
人参有很多种,比如高丽参、党参、三七等,不同种类的人参对肾虚有不同的作用。
适当的搭配可以增强其效果。
人参搭配食物:1. 枸杞子:枸杞子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补肝肾、益精血的作用。
与人参一同煮水,可以提高养肾效果。
2. 黑豆:黑豆是天然的补肾食物,与人参熬煮成汤,对肾虚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二、枸杞子枸杞子是一种常见的食疗材料,具有补肝肾、明目的功效。
在传统中医中,常用枸杞子来调理肾虚引起的眼睛问题。
搭配适宜的食物可以增强其作用。
枸杞子搭配食物:1. 红枣:红枣是一种常见的养生食物,具有益气养血的功效。
与枸杞子一同泡水饮用,可以增加滋补效果。
2. 黑芝麻:黑芝麻富含维生素E和亚油酸,对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与枸杞子一同食用,可以加强养肾效果。
三、山药山药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健脾益肺、滋阴润燥的功效。
不仅可以补益肾气,还对脾胃虚弱的人群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山药搭配食物:1. 猪肉:猪肉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铁质和热量,与山药一同炖汤,可以补益脾肾,增强肾脏功能。
2. 百合:百合是一种滋润养颜的食材,与山药一同煮粥或炖汤,可以增强养肾效果。
四、当归当归是常用的养血药材,在中医中具有补血益气的功效,也常被用于调理肾虚问题。
当归搭配食物:1. 黑木耳:黑木耳富含铁质和蛋白质,可以与当归一同炖汤或炒菜,增强养血效果,同时又可补益肾气。
2. 红枣:红枣具有滋补作用,与当归一同煮水饮用,可以加强补益功效。
总结:补肾益气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方面,正确的药物与食物搭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介绍了一些具有补肾益气作用的药物,以及适宜搭配的食物,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中医食疗解密中草药与食物的黄金搭配
中医食疗解密中草药与食物的黄金搭配中医食疗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一大瑰宝,它以食物作为药物,通过合理搭配,发挥食疗的疗效,帮助人们改善身体健康。
中医食疗中,草药与食物的黄金搭配是关键,下面就来为大家解密一下中草药和食物的黄金搭配。
1. 人参与糯米人参是中药中的珍贵品种之一,被誉为“天然的补品”。
人参具有补气、益精、养心的功效。
而糯米则具有补脾开胃、益气养血的作用。
因此,将人参与糯米一起煮粥,不仅可以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还可以补充气血,对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的人群特别适用。
2. 大枣与生姜大枣被誉为“天然的胃药”,具有补脾养胃、健脾和胃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的人非常有益。
而生姜则具有温中散寒、助消化的功效。
因此,将大枣和生姜一起煮水,每日饮用,可以起到健脾养胃、助消化的效果。
3. 陈皮与柠檬陈皮是中药中的一味常用药材,具有理气消食、化痰止咳的功效。
而柠檬则富含维生素C,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将陈皮与柠檬一起泡水,不仅可以帮助消化,还可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预防感冒。
4. 薏米与山药薏米是一种常见的粗粮,具有清热利湿、健脾和胃的作用。
山药则被誉为“健脾胃的首选食品”,具有补脾养胃、健脾燥湿的功效。
将薏米与山药一起煮粥,不仅可以改善湿热、脾胃虚弱引起的腹泻等问题,还可以增加营养,提高体质。
5. 黄芪与鸡肉黄芪是中药中的常用药材之一,具有补气养血、益阳固表的功效。
而鸡肉则具有滋阴补肾、益气补虚的作用。
将黄芪和鸡肉一起炖汤,不仅可以补气养血,还可以增强体力,改善体质。
6. 何首乌与黑豆何首乌是中药中的常用药材之一,具有补肝肾、养血润燥的功效。
而黑豆富含蛋白质、铁、钙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滋补肾阴、养肝明目的作用。
将何首乌和黑豆一起煮粥,不仅可以滋补肝肾,还可以改善失眠、盗汗等问题。
总结起来,中草药与食物的黄金搭配可以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增强草药的功效,使人体得到更全面的营养补充。
在搭配时要注意食材的属性、功效和相克相济的关系,合理搭配可以发挥最好的效果。
药食同源中医药理论在菜肴中的应用
药食同源中医药理论在菜肴中的应用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不断增加,人们对食物的选择也越来越注重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
中医药理论中的药食同源理念逐渐为人们接受和认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中药材应用于菜肴的烹饪过程中,以增加菜肴的药食同源效果。
本文将探讨药食同源中医药理论在菜肴中的应用,并详细分析其中的原理和效果。
1. 药食同源的概念和原理中医药理论中的药食同源概念源于《本草纲目》一书中,它认为食物和药物具有相同的源头和本质,食物中的物质可以具有药物的功效。
这一理论秉承了中医药理论中的“治未病”思想,通过食用富含保健功效的食材来增强身体的自愈能力,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2. 药食同源的菜肴制作方法在将中医药理论应用于菜肴制作过程中,人们常常选择具有保健功效的食材搭配,以达到药食同源的效果。
比如,可以选择中草药材料如当归、黄芪、党参等与食材搭配,通过适当的烹饪方法,将中药的药用成分充分提取,并与其他食材相融合,以增强菜肴的保健功效。
3. 药食同源菜肴的保健功效药食同源菜肴的制作过程中,中药材与食材的搭配相得益彰,不仅能够使菜肴的味道更加独特,还能够增强菜肴的保健功效。
比如,当归与猪肉搭配,可以滋补养血,对贫血患者有益;黄芪与鸡肉搭配,可以增强免疫力,对提高抵抗力有帮助;党参与瘦肉搭配,可以补气养阴,对中老年人有保健作用。
4. 药食同源菜肴的注意事项虽然药食同源菜肴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但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搭配合理,避免过量食用。
因为中药材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过量食用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对身体造成负担。
另外,需要根据个人体质选择合适的食材,避免搭配不当引发过敏等问题。
5. 药食同源菜肴的发展前景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药食同源菜肴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食物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将中药材应用于菜肴制作过程中不仅可以满足口腹之欲,还可以提供身体所需的保健成分,达到食疗的效果。
未来,随着技术和科学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药食同源菜肴的认识和应用将会更加深入和广泛。
中医带您了解药食同源
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人们愈发重视养生、保健和防治未病。
同时国家大力支持中医药事业,开展中医“治未病”相关工作,落实预防工作方针、弘扬中医药优秀文化以及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
何为药食同源“药食同源”,又称作“医食同源”。
这一理论认为,许多药物既是食物又是药物,食物和药物一样能够防治疾病。
在古代,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各种食物和药物的性味和功效,认识到许多食物可以药用也可以食用,两者之间很难严格区分。
这就是“药食同源”的理论基础,也是食物疗法的基础。
《淮南子·修务训》称:“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
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可见神农时代药与食不分,无毒者可就,有毒者当避。
唐朝时期的《黄帝内经太素》一书中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
”反映出“药食同源”的思想。
中药与食物的关系药物与食物,都来源于自然界。
只能用来治病的就称为药物,只能做饮食之用的就称为食物。
但其中的大部分既有治病的作用,也能当作饮食之用,叫作药食两用。
1.食药一体的营养观药物和食物两者均来源于自然界,药物从食物中分化而来,二者相辅相成,即为药食同源;食物除了具有营养价值,同药物一样也具有药用价值以防治疾病,即为药食同功;食物疗法与药物疗法的施用原则相同,即为药食同理。
2.中药与食物的异同食物和药物的相同点是都可以用来防治疾病。
不同点是中药的治疗药效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药劲大”,用药正确时效果突出,而用药不当时,容易出现较明显的副作用;而食物的治疗效果不及中药那样突出和迅速,配食不当,也不至于立刻产生不良后果。
因此在中医药中,食物和药物是相对而言的:药物也是食物,而食物也是药物;食物的副作用小,而药物的副作用大。
这就是“药食同源”的另一种含义。
药食同源使用的误区1.盲目进补有些人觉得身体虚亏就服用人参等,以为可以补气健体。
但服用人参后容易上火,尤其是阳热体质的患者。
中药饮食文化中的药食合一理念和实践
中药饮食文化中的药食合一理念和实践药食合一,作为中药饮食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是指药物和食物的融合,将药食二者合二为一,以达到食疗养生的目的。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药食合一一直是中国人坚持的传统饮食文化。
从古时候的“上饮药下胖膘”,到现代人们更加追求健康生活方式,药食合一理念不断得到传承和发展。
药食合一的理念基于中药的观念,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与饮食息息相关。
适当的食物可以起到药物的作用,通过调理饮食,可以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
中药饮食文化认为,药物和食物可以相互促进,不仅可以预防疾病,还可以调节生理功能,提高身体的免疫力,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
在实践过程中,药食合一的食材选择和搭配非常重要。
中药中的各种药材有着不同的功效和作用,正确的选择和搭配可以提高药效的发挥。
举例来说,人参是一种有益于健康的中药材料,具有补气养血、提神补脑的功效,可以与其他食材搭配使用,制作成人参鸡汤、人参炖猪蹄等美味菜肴。
药食合一还强调食物的烹饪方式和技巧。
中药饮食文化注重烹饪过程中的温度掌握和时间控制。
传统的中药煲汤,炖煮的时间要长,火候要足,以充分释放中药的有效成分。
而一些药材则要求用小火慢炖,如枸杞、红枣等。
同时,中药饮食文化强调食物的新鲜和口感,既要兼顾药材的功效,也要追求美味和口感。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大,药食合一理念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药饮食文化可以帮助人们调整饮食结构,提高身体免疫力,在保持健康的同时,减轻疾病带来的负担。
同时,药食合一的理念也逐渐成为大众养生的一种选择。
中药饮食文化的药食合一理念不仅适用于健康人群,对于一些亚健康人群和疾病患者来说,同样是一种重要的养生方式。
中医药食疗在许多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指导正确的饮食,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药食合一也需要在正确的指导下进行。
由于药物的特殊性,不同人群和体质的适用药物也不同,药物的剂量和用法也需要严格控制。
补气养血的中药膳食制作方法
补气养血的中药膳食制作方法补气养血是中医理论中的一种重要调理方法,对于改善人体气血不足、提高免疫力和促进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
中药膳食作为一种中医保健方法,可以通过食物与中药的搭配,起到补气养血的作用。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种补气养血的中药膳食制作方法,供您参考。
一、当归红枣莲子糖水材料:当归15克,红枣10枚,莲子50克,冰糖适量。
制作方法:1. 先将当归洗净,切成小段备用。
2. 将红枣去核,莲子洗净,备用。
3. 取一个煲汤的锅,加入适量的水,放入当归、红枣、莲子和适量的冰糖。
4. 开火煮沸后,调小火炖煮30分钟至水变为浓稠状。
5. 最后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再加入适量的冰糖调味即可。
二、黄芪鸡蛋汤材料:黄芪15克,鸡蛋2个,姜片适量,盐适量。
制作方法:1. 黄芪洗净备用,鸡蛋打入碗中,搅拌均匀。
2. 煮一锅水,加入少量盐和姜片,水开后将黄芪放入锅中,煮15分钟左右让黄芪的味道充分溶入汤中。
3. 将鸡蛋液慢慢地倒入锅中,用筷子轻轻搅拌,使鸡蛋均匀地分散在汤中。
4. 继续用小火煮5分钟,最后加入适量盐进行调味即可。
三、党参鲫鱼汤材料:党参15克,鲫鱼1条,姜片适量,盐适量,料酒适量。
制作方法:1. 党参洗净备用,鲫鱼去鳞、腮和内脏,洗净后切成块,姜片备用。
2. 煮一锅水,加入适量盐和料酒,放入姜片和党参,水开后将鲫鱼块放入锅中。
3. 用中小火煮煮熟鲫鱼,一般需要20分钟左右。
4. 煮好后,加入适量盐进行调味即可。
四、熟地桂圆枸杞粥材料:熟地15克,桂圆肉20克,枸杞适量,粳米适量,冰糖适量。
制作方法:1. 熟地洗净,桂圆肉、枸杞浸泡备用。
2. 粳米淘洗干净,放入电饭锅中,加入适量的水。
3. 加入熟地、桂圆肉和枸杞,按下煮粥的功能键开始煮粥。
4. 待粥煮好后,加入适量的冰糖进行调味即可。
以上就是几种补气养血的中药膳食制作方法。
通过合理的食疗,可以帮助我们改善身体状况,增强体质。
但是请注意,这些方法仅供参考,如果您有特殊疾病或需要进行长期调理,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或中医师的意见,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中药饮食文化中的食物搭配原则
中药饮食文化中的食物搭配原则中药的应用历史悠久,早在几千年前,中国人就开始使用草药治疗疾病。
而中药饮食文化是中医传承下来的独特宝藏,注重食物的搭配原则,以达到营养平衡和身体健康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中药饮食文化中的食物搭配原则,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中药饮食文化。
1.五味调和中医学认为,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味道来维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这五味包括酸、甜、苦、辛、咸。
在中药饮食文化中,通过合理搭配食物的味道,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和脏腑功能。
例如,苦味的食物(如苦瓜、黄连等)可以清热解毒、疏肝胆,适合体内有湿热、火邪的人食用。
而甜味的食物(如枣子、莲子等)具有滋补脾胃、益气补血的功效,适合虚弱体质的人食用。
2.冷热平衡中医学将食物分为冷、热、温、平、寒五性。
冷热平衡的食物搭配有助于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维持健康。
在中药饮食文化中,一般认为虚寒体质的人适合多吃温热性的食物,如姜、葱、羊肉等,有助于驱寒暖身。
而湿热体质的人应多食用清热解毒的食物,如荷叶、冬瓜等。
3.药食同源中药饮食文化中,许多中药材都可以作为食物食用,称为药食同源。
这种食物的搭配可以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并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
例如,大枣具有补益脾胃、养血安神的作用,可以与红枣炖蛋、红枣山药糕等食物搭配食用,既可营养丰富,还可起到调养脾胃和养血安神的功效。
4.相克相宜在中药饮食文化中,有一些食物之间存在相克关系,不适合同时食用。
相克食物的搭配容易引起腹胀、消化不良等不适。
例如,柿子和虾不能同时食用,因为柿子中的柿饼酸有收敛作用,而虾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互相作用会产生不易消化的物质,造成胃胀、腹泻等症状。
5.适量搭配在中药饮食文化中,适量搭配是非常重要的原则。
过量摄入某种食物可能引起不良反应或负面影响,如辛辣食物过多会导致口腔溃疡、上火等问题。
因此,合理搭配各种食物是中药饮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原则。
建议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均衡摄入各类食物,包括谷物、蔬菜、水果、肉类、豆类等,以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
什么是药食同源或药食两用
什么是“药食同源”或“药食两用”?中药与食物的关系?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又称为“医食同源”)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许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药物,食物和药物一样同样能够防治疾病。
在古代原始社会中,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各种食物和药物的性味和功效,认识到许多食物可以药用,许多药物也可以食用,那时两者之间很难严格区分。
而且有一些成份已沿用至今。
这就是“药食同源”理论的基础,也是食物疗法的基础。
中医素有“药食同源”之说,表明中药与饮食属同一个起源。
实际上,饮食的出现,比医药要早得多,因为人类为了生存、繁衍后代,就必须摄取食物,以维持身体代谢的需要。
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人们逐渐了解了哪些食物有益,可以进食;哪些有害,不宜进食,那些对人体有很好的功效和作用,哪些可以用来治病,通过合理的使用饮食,使某些疾病得到医治,而逐渐形成了药膳食疗学。
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
药食同源的理论来源唐朝时期的《黄帝内经·太素》一书中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反映出“药食同源”的思想。
“药食同源”是中医养生保健的强大物质基础,占据重要地位。
“药食同源”不仅开中医养生保健之先河,且经久不衰,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成为独特的优势所在。
“药食同源”的功能符合现代营养免疫学理念。
它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均衡人体、调节内分泌腺功能正常;②,具有自然的清净功效,没有副作用;③,提供维生素、矿物质及其他营养的来源;④,供给免疫系统所需的营养。
“中药与食物的关系?皇帝《内经》对食疗有非常卓越的理论,如“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这可称为最早的食疗原则。
由此可见,在中医药学的传统之中,论药与食的关系是既有同处,亦有异处。
但从发展过程来看,远古时代是同源的,后经几千年的发展,药食分化,若再往今后的前景看,也可能返朴归真,以食为药,以食代药。
中医饮食疗法食物药膳的奇妙结合
中医饮食疗法食物药膳的奇妙结合中医注重“食疗”的理念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中医饮食疗法成功地将食物与药物结合起来,创造出了许多奇妙的食物药膳。
这些独特的食物药膳不仅能够提供营养,还可以治疗和预防各种疾病。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医饮食疗法中的食物药膳,探讨其奇妙的结合方式。
一、陈皮炖乳鸽陈皮,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中医食物药膳中的食材。
它具有促进消化、化痰止咳等作用。
将陈皮和乳鸽结合在一起,既可以提升乳鸽的口感,又可以增强陈皮的药效。
制作方法:将陈皮切片,与乳鸽一同放入炖盅中,加入适量的水和调料,慢慢炖煮2小时。
食用时,不仅能够品尝到鲜嫩的乳鸽肉,还能够享受到陈皮的香气和药效。
二、黄花菜炖瘦肉黄花菜,是一种富含营养的食材,具有清热解毒、养阴润肺的功效。
瘦肉则是中医饮食疗法中常用的低脂肪、高蛋白质的食物。
将黄花菜和瘦肉一同炖煮,能够有效地发挥二者的药效,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
制作方法:将黄花菜泡软,与切块的瘦肉一同放入炖盅中,加入适量的水和调料,慢慢炖煮3小时。
这道菜既美味又有益健康。
三、红枣酒炖鸡蛋红枣,是中医常用的滋补食材,具有养血益气、健脾安神的功效。
鸡蛋则是天然的高蛋白质食物,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
将红枣和鸡蛋结合在一起炖煮,可以使红枣的营养成分更好地溶解在煮汤中,增加食物的口感和药效。
制作方法:将红枣倒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煮沸后加入打散的鸡蛋,用小火慢慢炖煮20分钟。
这道饮食疗法既美味又营养丰富。
四、芝麻糊炖山药芝麻,具有润肺、滋阴、润燥等功效。
山药,则是一种美味、营养丰富的食材,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将芝麻和山药结合在一起制作糊状食物,可以充分发挥二者的营养价值。
制作方法:将芝麻和山药一同放入搅拌机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成糊状。
将糊状食物倒入锅中,加热至沸腾即可。
这道食物既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又有助于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
总结:中医饮食疗法中的食物药膳充分发挥了食物和药物的双重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与食物的合用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中药与食物的合用一、药食同源二、食物性味的特点三、服药时的饮食禁忌一、药食同源“药食同源”是指许多中药与食物是同时起源的,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
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使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
随着经验的积累,药食才开始分化。
我们的日常饮食,除供应必需的营养物质外,还会因食物的功能作用或多或少的对身体均衡和生理性能产生有益或不利的影响,从量变到质变,这类影响作用就变得十分明显。
药食同源品种:1.免疫调节:枸杞、茯苓、大枣、阿胶、桑椹、银耳2.促进消化功能:山楂、麦芽、鸡内金、山药、莱菔子、扁豆、陈皮、茯苓、大枣、佛手3.改善记忆功能:茯苓、黄精4.促进生长发育功能:山楂、鸡内金5.缓解体力疲劳功能:枸杞、砂仁、肉桂、丁香6.提高缺氧耐受力功能:沙棘籽油、枸杞、黄精7.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银耳、枸杞、香菇8.通便功能:火麻仁、决明子、莱菔子、百合、玉竹、芦荟、橘皮、山楂、郁李仁、桑椹9.辅助降血脂功能:山楂、芦荟、决明子、荷叶、沙棘油10.辅助降血糖功能:葛根、黄精、乌梅、决明子、山药、甘草、苦瓜、桑叶、百合11.调节肠道菌群功能:党参、茯苓、神曲12.改善睡眠功能:酸枣仁、莲子心、桑椹、枸杞子、茯苓13.减肥功能:荷叶、茯苓、决明子、山楂、香橼、菊花、海藻、莱菔子、乌龙茶14.改善营养性贫血:阿胶、茯苓、桑椹、大枣、龙眼肉、陈皮、枸杞15.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山楂、桑椹、麦芽、葛根、黄精、大蒜、枸杞、茯苓、栀子、鱼腥草、陈皮16.促进泌乳功能:龙眼肉、大枣17.对胃黏膜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茯苓、山楂、薏苡仁、陈皮、干姜、葛根、蒲公英、甘草、枸杞18.促进排铅功能:海带、茶叶、猕猴桃19.清咽润喉功能:菊花、桑叶、胖大海、薄荷、桔梗、金银花、乌梅、蒲公英、橘红、罗汉果、甘草20.辅助降血压功能:决明子、海带、茶叶、山楂、槐花、菊花21.增强骨密度功能:面粉、小麦芽胚、豆类、虾、螃蟹、贝类、海藻、牛肉、鸡肉、肝脏22.抗氧化功能:茶多酚、番茄红素、桃仁23.缓解视疲劳功能:枸杞子、越橘、菊花、决明子24.祛痤疮功能:决明子、白芷、茯苓、枸杞、金银花、栀子、桑叶、马齿苋、鱼腥草、山楂、菊花、薏苡仁、杏仁、乌梢蛇25.祛黄褐斑功能:枸杞、桃仁、桑椹、菊花、决明子、茯苓、葛根、桑叶、干姜26.改善皮肤水分功能:白芷、葛根、杏仁、乌梅、山药、枸杞、昆布、桑椹二、食物性味的特点现代营养学把食物分酸碱两性。
酸碱之性并非指其入口之味,而是指食物在人体代谢之后的最终产物是呈酸性还是呈碱性。
(1)酸性食物:肉鱼蛋禽,谷类,坚果(榛子、花生、核桃等),部分水果(李子、梅子、葡萄干、杏、山楂等)。
酸性食物含氯、硫、磷元素高,使人体血液呈酸性,易疲劳,溃疡、胃酸过高者不宜多食。
(2)碱性食物:水果、蔬菜、牛奶、豆类、茶,坚果(杏仁、栗子、椰子等)。
碱性食物含钙、钠、镁、钾较高,可使人精力充沛。
但消化不良、胃酸偏低者不宜多食。
(3)中性食物:黄油、奶油、植物油、淀粉、糖等,中性食物含碳氢氧元素高。
但动脉硬化患者忌食。
根据中医理论食物也有四气五味,所谓四气即寒热温凉之性,五味即酸苦甘辛咸之味。
不同性味的食物有不同的功效。
(1)胀气食物:牛奶、豆浆、红薯、洋葱、蒜、芹菜、山药、马铃薯及甜味食品(如汽水)等。
(2)刺激性食物:辣椒、花椒、胡椒、茴香、桂皮、姜、芥末、酒、韭菜、葱、蒜、五香粉等。
急性传染病、高热、口腔及咽部疾病和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禁食。
(3)发物类食物:海产鱼类、鹅肉、公鸡肉、鲤鱼、虾、螃蟹、鸭蛋等。
患有外科诸症、各类手术及痈肿疔疮者忌食。
(4)属寒凉性的食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如豆腐、猪肉、马肉、鸭肉、螃蟹、荞麦、冬瓜、黄瓜、梨、西红柿、笋、豆芽、海带、裙带菜、紫菜、茶叶、盐、啤酒、西瓜等。
(5)属温热的食物:具有驱寒和兴奋的作用,如大豆、糖、蛋、牛奶、江米、火腿、鸡肉、兔肉、羊肉、带鱼、海参、葱、韭菜、芹菜、酒、葡萄、生姜、胡椒、花椒、大蒜、芥菜等。
(6)属中性的食物:既不属热也不属寒但可根据烹调方法不同而发生变化,如大米、小麦、玉米、黑豆、花生、芝麻、山药、蘑菇、木耳、白砂糖等。
(7)属辣味食物:具有“行气”作用,食用后出汗、发热,促进血液循环,祛风散寒,舒筋活血,入肺脏。
(8)属苦味食物:具有健胃消炎作用。
食后入心脏。
(9)属酸味食物:具有增进食欲,健脾开胃作用,可治疗慢性腹泻和脱肛,抑制出汗,还可振奋精神,食后入肝脏。
胃酸过高者不宜食。
(10)属甜味食物:具有滋养和缓和作用,可补气充实血液成分,食后入脾脏。
(11)属咸味食物:具有缓解肌肉紧张,改善淋巴肿胀及解除便秘的作用,食后入肾脏。
另外烹饪方法还能对食物属性产生影响和改变,如白菜本属凉性但煮过后就变成温性。
温性食物依烤、煮、蒸、炒、油炸的顺序而使温性增加,同时对机体的滋补性也增强。
凉性食物依水煮、生食顺序而使属性增强,同时可除去体内摄入过足后多余部分,增加泻性,可缓解便秘、水肿和肥胖。
三、服药时的饮食禁忌一般来说,在服用清内热的中草药时,不宜食用葱、蒜、胡椒、羊肉、狗肉等热性的食物;在治疗寒症时,应禁食生冷食物;服用含有人参、地黄、何首乌的药物时,忌服葱、蒜、萝卜;服用含薄荷的中药时,不应吃鳖肉;茯苓不宜与醋同吃;吃鳖甲时,不宜配苋菜;服用泻下剂如大承气汤、麻仁丸时,不宜食用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物;驱虫类中药也应避免油腻食物,并以空腹服药为宜。
在患病服药期间,凡是属于生冷、黏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及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等,都应避免使用。
(一)一般的饮食禁忌实践证明,忌口是有一定道理的。
因为我们平时食用的鱼、肉、禽、蛋、蔬菜、瓜果及油盐酱醋茶等都有各自的性能,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药物的治疗作用,均产生一定的影响。
1、忌浓茶一般服用中药时不要喝浓茶,因为茶叶里含有鞣酸,浓茶里含的鞣酸更多,与中药同服时会影响人体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收,减低疗效。
尤其在服用“阿胶”“银耳”时,忌与茶水同服,同时服用会使茶叶中的鞣酸、生物碱等产生沉淀,影响人体吸收。
如平时有喝茶习惯,可以少喝一些绿茶,而且最好在服药2~3小时后再喝。
2、忌萝卜服用中药时不宜吃生萝卜(服理气化痰药除外),因萝卜有消食、破气等功效,特别是服用人参、黄芪等滋补类中药时,吃萝卜会削弱人参等的补益作用,降低药效而达不到治疗目的。
3、忌生冷生冷食物性多寒凉,难以消化。
生冷类食物还易刺激胃肠道,影响胃肠对药物的吸收。
故在治疗“寒症”服中药如温经通络、祛寒逐湿药,或健脾暖胃药,不可不忌生冷食物。
4、忌辛辣热性辛辣食物性多温热,耗气动火。
如服用清热败毒、养阴增液、凉血滋阴等中药或痈疡疮毒等热性病治疗期间,须忌食辛辣。
如葱、蒜、胡椒、羊肉、狗肉等辛辣热性之品,如若食之,则会抵消中药效果,有的还会促发炎症,伤阴动血。
5、忌油腻油腻食物性多黏腻,助湿生痰,滑肠滞气,不易消化和吸收,而且油腻食物与药物混合更能阻碍胃肠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从而降低疗效。
服用中药期间,如进食荤腻食物,势必影响中药的吸收,故对痰湿较重、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症、高血粘度以及肥胖病等患者更须忌食动物油脂等油腻之物。
6、忌腥膻一般中药均有芳香气味,特别是芳香化湿、芳香理气药,含有大量的挥发油,赖以发挥治疗作用,这类芳香物质与腥膻气味最不相容。
若服用中药时不避腥膻,往往影响药效。
如鱼、虾、海鲜腥气、牛羊膻味。
对那些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疮疖、湿疹、荨麻疹等过敏性皮炎患者,在服用中药期间必须忌食腥膻之物,还应少吃鸡、羊、猪头肉、蟹、鹅肉等腥膻辛辣刺激之发物。
因为这类食物中含有异性蛋白,部分患者特别敏感容易产生过敏,从而加重病情。
(二)特殊的饮食禁忌1、宜少食豆类、肉类、生冷及其他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增加患者的肠胃负担,影响疾病恢复。
脾胃虚弱的患者,更应少食这类食物。
热性疾病应禁食或少食酒类、辣味、鱼类、肉类等,因酒类、辣味食物性热,鱼类、肉类食物有腻滞、生热、生痰的作用,食后助长病邪,使病情加重;服解表、透疹药宜少食生冷及酸味食物,因冷物、酸味均有收敛作用,会影响药物解表透疹功效;服温补药时应少饮茶,因茶叶性凉,能降低温补脾胃的效能;服用镇静、催眠类药物前后,不宜喝茶,更不能用茶水送服这些药物。
2、服清热凉血及滋阴药物时,不宜吃辣物。
中医辨证为热证的患者(如便秘、尿少、口干、唇燥、咽喉红痛、舌干红、苔光剥等症状),吃辣的食物会加重热象,从而抵消清热凉血药(如石膏、银花、连翘、山栀、生地、丹皮等)及滋阴药(如石斛、沙参、麦冬、知母、玄参等)的作用。
3、服用甘草、苍耳、乌梅、桔梗、黄连、吴茱萸忌食猪肉;服地黄、首乌忌食葱、蒜、萝卜;服丹参、茯苓忌食醋;服苍术、白术忌食桃、李;服土茯苓、使君子忌饮茶;服荆芥忌食虾、蟹等海鲜;服厚朴忌食煎炒豆类;服人参、党参忌食萝卜,因萝卜有消食、化痰、通气的作用,而人参、党参是滋补性药物,这样一补一消,作用就抵消了。
4、凡口苦咽干、烦热不安、大便秘结、血压升高、神衰不宁、心动过速,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者,一般要忌食生姜、大蒜、韭菜、大葱、羊肉、狗肉、胡椒等高脂、香燥、辛辣之品;凡脾胃虚寒、手足冰凉、大便溏薄、血压偏低、心动过缓之证者,要忌西瓜、冬瓜、萝卜、绿豆、生梨、甘蔗、蜂蜜、鳖等生冷寒凉、滋腻、黏滑之品;凡畏寒发热、头痛心烦、便秘尿黄、口舌溃烂、疖疮肿瘤等,忌食竹笋、豆芽、丝瓜、韭菜、茄子、虾、蟹、螺、蚌等食品。
5、龙胆酊等苦味健胃药忌蜂蜜、大枣、甘草等甜味食物。
因为蜂蜜、大枣等食物的甜味可掩盖苦味,从而减少苦味对味觉神经末梢的刺激,降低其健胃的作用。
6、双黄连胶囊、颗粒剂忌食大蒜。
双黄连制剂是清热解毒、治疗外感风热的常见药物,性凉,而大蒜性热。
服双黄连制剂时同时如果食用大蒜,会降低药效。
7、发汗药忌食醋和生冷食物。
醋和生冷食物有收敛作用,服发汗药物时若与之同时食用,就会与药效相抵。
当然,忌口也不能绝对化,要因人、因病而异,对一般患者,特别是慢性患者来说,长时间的忌口,禁食的种类又多,则不能保持人体正常所需营养的摄入,反而降低了人体的抵抗力,对恢复健康不利。
因此,应在医师或中药临床药师的指导下,可适当食用增加营养的食物,以免营养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