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第二章需要动机和意志
大学心理学总复习资料(包括答案)
大学心理学总复习资料(包括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当刺激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从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跃的状态,这就是_神经冲动_。
2、一次神经冲动产生的过程,基本上是由于刺激导致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从而使膜外膜内的正负离子移动而导致膜内外电位差发生变化的过程,因此,神经冲动会用_动作电位_来说明。
3、神经冲动的传导在细胞内主要是_电传导_传导,在细胞间主要是_化学传导_传导。
4、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互接触的部位叫_突触_,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借助于_神经递质_来完成的。
5、神经递质主要起两种作用,一种叫_兴奋_,另一种是_抑制_。
6、反射是指有机体借助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
以脑为核心的神经系统的一切活动都是通过_反射_方式来实现的。
神经回路是处理信息的基本单元,最简单的神经回路是_反射弧_。
7、一般情况下,当人在恐惧和愤怒等情绪状态下,交感神经__使躯体兴奋起来,它能加速心脏的跳动、能让肝脏释放更多的血糖以便肌肉利用、能减缓消化器官的活动,以便于采取搏斗和逃走的行动。
8、大脑皮层有四个脑区,分别是:_额叶__、_顶叶_、_枕叶_、_颞叶_。
负责控制躯体运动和类似筹划、决策、目标设定等高级的认知活动的是额叶__;__顶叶主要负责触觉、痛觉和温度觉;_枕叶_主要是视觉中枢;颞叶主要是_听觉中枢_。
9、在功能上,大多数人与_语言_相关的机能已一侧化到左半球,我们说话、阅读、写字主要是左半球完成。
10、巴甫洛夫认为,条件作用可以是用刺激唤起特定反射的兴奋过程,也可以是用刺激_抑制_原本可能会产生的反射的过程。
条件抑制包括:_消退抑制、延迟抑制_;无条件抑制包括:_外抑制、超限抑制_。
11、条件反射形成的最佳条件是:在铃响(信号刺激)后的0.5秒时,呈现食物(无条件刺激),两者的_相邻性_是重要的条件,也叫条件作用。
后来的研究进一步发现,_相倚性_是影响经典条件作用形成的重要因素。
《心理学基础》复习思考题
《心理学基础》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0 分)1、根据心理学各分支学科承担的任务不同,心理学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领域、基础研究和_____。
2、神经冲动的传导在细胞内主要是电传导,在细胞间主要是_____传导。
3、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互接触的部位叫_____,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借助突触囊泡内的神经递质来完成的。
4、实现反射的全部神经结构叫_____。
5、在自然情景中对被观察者的行为做系统的观察、测量和纪录,以了解其心理的研究方法是_____。
6、用标准化的量表来测量被试者的智力、情绪、人格特质、价值观、心理健康以及其它心理品质的方法是_____。
7、_____是意识活动的基本状态。
8、一般把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叫认知过程,主要包括、感知、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活动。
如果人的意识不是指向外在信息,而是指向自己内部的大脑加工过程,这就是_____。
9、处理信息的基本单元叫_____。
10、从分析处理的角度,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和描述研究两大类,_____试图探讨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二、单项选择题(10 分)1.在研究身心发展时,通常把个体的心理划分为生理的发展、认知和语言的发展、人格的发展、依恋和社会性的发展、道德品质的发展。
其中,()的发展,影响人的人际关系、恋爱及婚姻状况。
A 认知和语言B 人格C 依恋和社会性D 道德品质2、下列哪个心理现象不具有引发行为动机的作用。
A 思维B 动机C 情绪D 意志3、重视潜意识对人的行为影响的理论派别是()A 行为主义B 认知派C 精神分析D 人本主义4、在心理理论派别中,()主张用客观实证的方法去考查个体的外显行为,反对用内省法研究人内部的意识活动,试图用刺激——反应公式来解释人的行为。
A 行为主义B 认知派C 精神分析D 人本主义5、目前盛兴的强调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尊重学生、重视对学生潜能开发的教育主张,与下列哪种心理学理论派别有关()。
树心理学基础章节测试答案
2018xx树(知到)心理学基础满分答案对应章节第一章1.【单选题】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A. 1864年B. 1879年C. 1903年D. 1920年正确答案:1879年2.【单选题】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 xxB. xxC. xxD. 艾宾浩斯正确答案:xx3.【单选题】在心理学研究中,用可以测量的行为来推测看不到的(),是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
A. 思维B. 脑电C. 心理D. 情绪正确答案:心理4.【多选题】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包括()A. 需要、动机、意志B. 能力和人格C. 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D. 情绪和情感正确答案是: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包###能力和人格###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情绪和情感5.【多选题】被称为心理学史上第一次革命的心理学流派是()A. 1913年产生的B. xx心理学家xx创立的C. 行为主义D. 积极心理学正确答案是:1913年产生的###xx心理学家xx创立的###行为主义对应章节第二章1.【单选题】()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系统。
A. 需要B. 动机C. 意志D. 情绪正确答案:动机2.【单选题】()力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的人物,实现自己理想。
A. 安全的需要B. 爱与归属的需要C. 生理需要D. 自我实现的需要正确答案:自我实现的需要3.【单选题】动机和行为的关系表现在()A. 同一行为可以由不同动机引起B. 同一行为必须由同一动机引起C. 同一行为必须由不同动机引起D. 不同行为必须由不同动机引起正确答案:同一行为可以由不同动机引起4.【多选题】根据期望理论,要使目标对人的激励作用大,所激发的动机强度高,就必须满足()。
A. 效价高B. 效价低C. 期望值高D. 期望值低正确答案:效价高###期望值高5.【多选题】人的社会心理需要包括()。
心理学基础
思维分类
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 头脑风暴与创造性思维 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
爱用右脑的人(形象思维发达)看到的是顺时针旋转; 爱用左脑的人(抽象思维发达)看到的是逆时针旋转。 耶鲁大学耗时5年的研究成果,女生一般看到的都是顺时针旋转,男生一般看到 的都是逆时针旋转,14%的美国人可以两个方向都能看见
第二节 认识过程
一、感觉
概念(sensation)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分类 脑神经所传导的特殊感觉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前庭感觉等。 脊神经及某些脑神经的皮肤分支所传导的表面或皮肤感觉 触压觉、温度觉和疼痛觉等。 脊神经及某些脑神经的肌肉分支所传导的深部感觉 肌肉、肌腱、关节的敏感性和位置感觉。 自主神经系统所传导的内部感觉 内脏痛觉及饥渴、恶心等感觉。
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 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
心理过程: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
认知过程 情绪过程 意志行为
人格: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即个体具有一定倾向
性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人格倾向性 人格特征 自我意识
认识过程(知) 情绪过程(情) 意志过程(意)
情绪是伴随着动机性行为而产生的,个体的
动机能否满足,自然伴随产生不同的情绪, 满足则快乐,不满足则痛苦,在寻求过程中 受到阻碍,则产生恐惧、沮丧等情绪。 有时情绪本身就具有动机作用,能促进个体 的行为活动,如恐惧情绪可以促使个体产生 逃跑或攻击的行为。
情绪和情感
情绪多与生物学相联系,具有本能的、情景
记忆的基本过程 识记(registration) 保持(retention) 再认(recognition)和回忆(reproduction)
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理学是研究⼼理现象发⽣、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基础⼼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
(⼀)认知是指⼈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于⼈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信息加⼯的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语和想像等⼼理现象。
(⼆)需要和动机:需要是⼈体内部的⼀种不平衡状态,动机是推动⼈从事某种活动,并朝向⼀定⽬标前进的内部动⼒。
当⼈意识到⾃⼰的需要时,这种需要就变成了⼈的活动动机。
(三)情绪、情感和意志:情绪和情感是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产⽣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内⼼的体验,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意志是⼈的思维决策见之于⾏动的⼼理过程。
(四)能⼒、⽓质和性格:能⼒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理条件。
⽓质是⼼理活动动⼒特征的总和。
即表现在⼼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的⼈格特征。
性格是表现在对事物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为⽅式上的⼈格特征。
上述⼼理现象⼜可分为两⼤类,即⼼理过程和⼈格。
1、⼼理过程包括: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
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的,它们都要经历发⽣、发展和结束的不同阶段,所以属于⼼理过程。
2、⼈格包括:需要和动机,能⼒、⽓质和性格。
⼈格也称个性,是指⼀个⼈区别于他⼈的,在不同环境中⼀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的外显和内隐⾏为模式的⼼理特征的总和。
需要、动机是⼈的⼼理活动的动机,表现了⼈格的倾向性。
能⼒、⽓质和性格是⼈格的特征,它们都是⼈格的组成部分。
在⼀定意义上,⼈格不是独⽴存在的,⽽是通过⼼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心理学基础知识人的心理
三个记忆系统
4.长时记忆 定义:指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记忆。 特点:容量无限; 信息以语义编码为主; 信息是静止的、潜伏的; 遗忘包括自然衰退或干扰,以干扰为主。
一.思维
思维、想象与创造
1.思维的定义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及事 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2.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
活动,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 2. 情绪和情感是一种主观感受,一种内心的体
验。 3. 情绪和情感有其外部表现形式,即人的表情。 4. 情绪和情感会引起一定的生理上的变化。
情绪和情感
二.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1.情绪和情感是同一心理现象(感情)的两个不同
方面,情绪是指感情反映的过程,情感代表感情的内 容。
2. 躯体神经系统: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 脑神经:12对,分为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混合神经。 脊神经:31对,分管颈部以下身体相关部位的感觉和运动。
3. 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 交感神经系统:唤醒有机体,调动有机体的能量。 副交感神经系统:恢复或维持安静状态,使有机体储备能 量,维持机能平衡。
二. 按情绪的状态分类(速度、强度、持续时间)
1. 心境:微弱、持久而弥漫性的情绪体验 2. 激情:强烈、爆发性的、短暂的情绪状态 3. 应激:意外或危机状态下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三. 情感的种类
1. 道德感:与道德评价有关的情感体验 2. 美 感:与审美评价有关的情感 3. 理智感:在智力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
巴甫洛夫学说简介
一. 兴奋和抑制
1. 兴奋和抑制是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 2. 兴奋:静息状态 → 活动状态;较弱状态 → 较强状态 3. 抑制:活动状态 → 静息状态;较强状态 → 较弱状态
心理学基础知识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知识第一节认识过程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mental phenomena)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一般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两个方面。
心理过程是指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人格是指表现在心理过程中的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如需要、动机、兴趣、理想、能力、气质、性格等的总和。
在现实社会实践活动中,人的认识过程与人格特征相结合,就表现出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
人的心理活动,不是头脑里固有的,更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
一、感觉与知觉(一)概念感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的事物作用于我们的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
我们能看到各种物体的大小、形态和颜色,听见各种不同的声音,嗅到各种气味,品尝到各种味道,触摸到物体的软硬,就产生了各种感觉。
而事物都是由许多属性按一定关系综合起来构成一个整体的,当我们看到一个圆柱体的容器,认出它是一个杯子,这个心理过程就是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各种属性整体性的反映。
简单地说,看到一个圆柱体,是感觉过程,认出是一个杯子,则是知觉的过程,后者包括了以往的经验,是多个感觉器官参与活动,在头脑中对事物多种属性综合为有意义的整体的过程。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之上进行的。
(二)感觉的种类与特性感觉是最基本、最简单的的心理现象,是认识的初级阶段,一切高级的、复杂的心理活动,都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
根据感觉所反映事物的属性和特点,可将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是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界客观事物属性的感觉,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触觉、压觉、温度觉、痛觉)等。
内部感觉是接受机体内部刺激、反映身体位臵、运动和内脏器官的不同状态的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本体觉、内脏感觉等。
感觉器官感受到的刺激的敏感程度是感觉的感受性,衡量感受性高低的标志是看感觉阈限值的大小,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感受性的高低与感觉阈限的大小呈反比关系。
普通心理学-动机、需要与意志-思维导图
动机、需要与意志•动机概述o动机的含义、功能及过程▪含义: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功能•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过程:目标-诱因(外)-需要(内)-动力-行动o动机的分类▪动机的性质•生理性动机:也称驱力,饥饿、渴、性、睡眠等•社会性动机: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的动力,如权利动机、交往动机、成就动机、认识动机等。
▪动力来源•外在动机o在外界的要求与外力的作用下产生的行为动机•内在动机o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外在动机与内在动机的划分不是绝对的。
外在动机的实质仍然是一种内部动机o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耶克斯-道德森定律:动机与行为效率呈现倒U形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动机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比较容易的任务中行为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对任务难度增强而下降•动机理论o动机的早期理论▪本能理论:人的行为由本能决定的•詹姆斯:人类除了具有动物本能还具有社会本能•麦独孤:人类具有18种本能•洛伦茨:印刻现象•弗洛伊德:人有生本能和死本能▪驱力理论• 1.伍德沃斯提出行为因果机制的驱力概念2.赫尔提出驱力减少理论(驱力D,习惯强度H和抑制I共同决定了个体行为潜能P,P=D*H-1)▪唤醒理论• 1.人们偏好最佳唤醒水平,刺激水平和偏好的关系呈倒U形曲线2.简化原理:重复的刺激会降低唤醒水平3.个体经验偏好原理:个体经验对偏好有影响,富有经验的个体偏好复杂的刺激。
▪诱因理论•斯彭斯:P=D*H*K-Io动机的认知理论▪期待价值理论(托尔曼)▪归因理论:1.罗特的控制点理论2.海德的归因理论3.韦纳的归因理论▪自我决定理论▪自我功效理论▪成就目标理论▪逆转理论•需要o需要的含义▪需要是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o需要的种类▪按起源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按指向对象分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o需要的层次理论▪内容: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理论观点:1.五种需要是天生与生俱来的,但自我实现的需要成人后才出现2.层次越低的需要能力越强,它们能否得到满足直接关系个体的生存,又叫缺失性需要3.高层次的需要不是维持个体生存所必须的,又称生长性需要。
心理学 第2章 心里过程
第二章 心理过程
三、认知过程——记忆 1、记忆的概念
• 过去的 经验在 人脑中 的反映。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十五课时
第二章 心理过程
2、记忆的分类
按 内 容 分
形象记忆(已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听觉、触觉等) 逻辑记忆(以概念、判断、推理等位主要内容的记忆)
1
情绪记忆(以体验过的情绪、情感为主要内容的记忆)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二十四课时
第三章
人格
第3节 人格心理特征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二十五课时
第三章
人格
• • •
能 力 气 质 性 格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二十五课时
第三章
人格
1、能力
(一) 能力概述
(二) 能力的分类
(三) 能力的个别差异
(四) 能力的形成和培养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二十五课时
第三章
人格
感觉适应 刺激物持 续作用于 感觉器官 使感受性 发生变化 的现象。 感觉对比 同一器官 接受不同 侧记而使 感受性发 生变化的 现象。 相互作用 一种感觉 在其他感 觉的影响 下所发生 感受性变 化的现象。 发展补偿 人的感受 性能在个 体的实践 活动中获 得提高和 发展。 联觉 一种感觉 兼有另一 种感觉的 现象。 感觉后像 外界刺激 消失后感 觉在短时 间内不马 上消失的 现象。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二十二课时
第三章
人格
第2节 人格倾向性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二十三课时
第三章
人格
1、需要
(1) 概念:对生理的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 人脑中的反映。 (它是活动的原始动力,是个体活动积极性 的源泉。) (2)分类:
生理性需要:保持和维持有机体生命和种族延续所必须的要求。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动机、需要与意志)模拟试卷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动机、需要与意志)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综合题7. 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1.引发动机的外在条件是( )。
(2007年)A.诱因B.需要C.兴趣D.信念正确答案:A解析: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行动,使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动力。
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能够满足需要的事物,即诱因。
知识模块:动机、需要与意志2.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属于成长性需要的是( )。
(2009年) A.安全需要B.归属与爱的需要C.尊重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正确答案:D解析: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都属于基本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成长需要。
知识模块:动机、需要与意志3.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的正确排序( )。
(2012年)A.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B.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C.生理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D.生理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安全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正确答案:B解析: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知识模块:动机、需要与意志4.个体的目标定位在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上,认为达到既定目标就是成功,根据成就目标理论,该个体所持有的思维成就目标属于( )。
(2015年) A.掌握目标B.成绩目标C.效能目标D.表现目标正确答案:A解析:成就目标理论把成就目标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掌握目标,个体的目标定位在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上;另一种是成绩目标,个体的目标定位在好名次和好成绩上。
知识模块:动机、需要与意志5.麦克利兰认为,与成就动机有紧密联系的是个体的( )。
完整版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重点知识点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1.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可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2.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3.灵长类动物的心理发展到了思维萌芽阶段。
人的心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
4.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5.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6.构造心理学创始人是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采用内省实验法;机能主义心理学创始于杜威和安吉尔,詹姆士为这一学派奠定了思想基础,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强调心理适应功能,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行为主义由华生创立,主张心理学要抛开意识,径直去研究行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S-R)之间的规律性关系,通过控制环境去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
格式塔心理学,魏特海默、克勒、科夫卡,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建立完形心理学。
精神分析,弗洛伊德,人的心理包含两个主要部分:意识和无意识,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
人本主义心理学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
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观点: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生理心理学主要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7.大量的神经细胞集中的地方叫做神经中枢,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最低级的部位,除传递信息外,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如膝跳反射等。
脑: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
① 脑干:延脑(延髓)、桥脑和中脑三部分,是脑最古老的部位,也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活动的主要机构。
经延脑的椎体交叉要向对侧传导,支配呼吸和心跳的中枢;脑干网状结构,是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
② 间脑:丘脑是大脑皮层下,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重要中枢;上丘脑参与嗅觉和某些激素的调节;下丘脑调节着内脏系统的活动;底丘脑调节肌张力,使运动能够正常进行。
③ 小脑:表层是灰质,深层是白质与脊髓相反,其功能是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度,实现随意运动和不随意运动。
[心理学]第二章影响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
第二章影响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内容提要:青少年时期是一生中迅速发展的时期,也可以说是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为了有目的、有计划的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必须关注在什么阶段,哪些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最重要;在什么阶段,哪些因素对学生的心理最易造成伤害。
本章将讨论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帮助教育工作者很好地利用或控制这些因素,预防某些心理问题的出现,或对学生已出现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给予咨询与诊治,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第一节个体因素对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中小学生正处于各种心理机能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他们提出的各种要求与儿童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相矛盾,这一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它推动着个体的全面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各种心理冲突随之出现,这些心理冲突就构成了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生理因素的影响正常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取决于健全的脑功能,而异常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则是脑功能障碍的结果。
生理因素对心理和行为有着直接的影响。
首先,生物条件是心理活动不可缺少的自然前提,是心理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这样的基础,或者在遗传上有严重的缺陷,人的心理活动就会受到影响或阻碍,如:智力落后的往往有染色体异常;有严重行为问题的家族中有精神病患者。
其次,生物因素提供心理发展的可能性,至于向什么方向发展,发展的水平如何,主要决定于社会生活条件和学校教育。
如果一个遗传素质健全的儿童,自幼失去了人的社会生活条件,尽管有着正常人的头脑,也不可能形成人的心理,印度狼孩的事例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一)遗传因素的影响常言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指的就是生物的普遍现象——遗传。
遗传是指生物性状的逐代传递,它在个体身上体现为遗传素质,如机体的构造、形态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
现在研究表明:在细胞核的染色体中,有一种遗传物质叫脱氧核糖核酸(DNA)它包括许多决定生物性状的基因。
心理学基础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需要、动机和意志注意与意识感知觉、记忆、思维与想象情绪与情感能力与人格2.心理学的词源从词源上讲,心理学(psychology)的希腊语词根psyche 的意思是心灵或精神,后缀logos 的意思是知识或规律,所以心理学被认为是阐释心灵的学问。
尽管心灵像“黑箱子”一样是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但它可以支配行为,也可以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比如从一个人对学习活动的坚持性和努力程度上可以推测他学习动机的强度。
3.行为:是指对情境的反应系统4.刺激:是引起行为的情境因素5.心理学:是研究个体行为及其背后的心理过程的一门科学6.如果说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那么,心理学研究的行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像记忆、思考、归因、推理、决策、做梦、肌肉运动、腺体分泌等内隐行为,另一类是像发言、解题、微笑、读书、写作、摔门等可观察到的外显的行为。
7.可见,需要和动机是行为的推力,目标是行为的拉力。
所以,在学习活动中,了解和培养学生的学习需要,确定学习目标,都是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
8.意志过程:在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阻力,需要我们付出极大地心理努力克服阻碍,用意识支配行为、调节行为,以便向预定的目标一步步靠近的过程。
9.价值观:个人用来区分好坏、美丑、正确与错误、符合或违背自己意愿等的观念系统,它通常是充满感情的,并能为人的正当行为提供充分的理由。
10.意识可分为正常意识状态和异常意识状态。
11.注意和意识的关系:注意是意识活动的基本状态12.神经递质是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物质,它起兴奋和抑制两种作用。
13.个体心理包括感知、记忆等对信息进行输入、编码、保存、检索和提取的一系列加工过程,也包括对概念的理解、思维、问题解决和迁移等复杂的信息整合过程。
一般把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叫认知过程,主要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心理活动。
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始终是有注意伴随的。
14.对能力和人格的研究,是心理学上研究个体差异心理主要的两个方面。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知识
知 觉
三、种类:
1.依据知觉对象的性质: 空间知觉(距离、方向、位置) 时间知觉(延续性、顺序性) 运动知觉(位置移动) 2.根据知觉中起主导作用的感觉器官: 视知觉 旅游者 听知觉 学生听课 触知觉 弹琴 3.根据知觉能否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把不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
b.近几十年对大脑左右半球不同功能的研究 临床观察: a. 脑震荡后的顺行性遗忘 b. Broca 发现“运动性失语”
心理的实质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1)反映:物质相互作用留下的痕迹,他是物质的普遍属性。
包括物理反映、化学反映和心理反映。 (2)客观世界是心理的源泉:人的情感、兴趣、信念、 能力、性格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只是反映形式不同;人不仅 能对现实事物作出反映还能反映过去的事物,另外还能在头脑 中创造出自己没有经历或世界上不曾存在的东西的形象。
们的知觉经验在一定范围内保持不变的心理倾向。视 知觉中的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
形状的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
表现:形状恒常性 及大小恒常性 明度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其他恒常性{听觉(火车鸣笛声) 味觉(糖、醋) 嗅觉 正是由于人们知觉具有恒常性,才使我们客 观地,稳定地认识事物,从而更好地适应环 境。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普通心理学概述
心理活动
认识过程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 心理过程 情绪过程:喜、怒、忧、思、悲、恐、惊 意志过程:有目的的克服困难调节支配活动 心理 活动 人格特征:气质、性格、能力
个性特征
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
信念、世界观等
心理的实质
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动机、需要与意志)模拟试卷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动机、需要与意志)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单项选择题1.意志行动的中心环节是( )A.动机斗争B.确立目的C.采取决定D.执行决定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意志的阶段的理解和掌握。
意志行动是人的积极性的体现,是意志对人的行为的调节和控制过程,它有发生、发展和完成的阶段。
意志行动过程主要分为准备阶段和执行阶段。
执行阶段最能体现意志的特点,是意志行动的中心环节。
知识模块:动机、需要与意志2.( )性包含顽强斗争的品质A.自觉B.果断C.坚韧D.自制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意志品质的理解和掌握。
构成人的意志的某些比较稳定的方面,就是人的意志品质。
意志具有独立性、果断性、坚定性和自制力等品质。
①意志的独立性是指一个人不屈服于周围人们的压力,不随波逐流,而能根据自己的认识与信念,独立地采取决定,执行决定。
独立性不同于武断,它是和理智地分析吸收周围人们的合理意见相联系的。
②意志的果断性表现为有能力及时采取有充分根据的决定,并且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去实现这些决定。
具有果断性品质的人,善于审时度势,善于对问题情境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洞察问题的是非真伪,这是他们能够迅速采取决策的根本原因。
与果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优柔寡断。
③坚定性也叫顽强性。
它表现为长时间坚信自己决定的合理性,并坚持不懈地为执行决定而努力。
具有坚定性的人,能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压力面前不屈服,在引诱面前不动摇。
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是意志坚定的表现。
这种人具有明确的行动方向,并且能坚定不移地朝着这个方向前进。
坚定性与执拗是不同的。
④自制力指意志行动中能够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动作和言语的品质。
自制力反映着意志对行动的抑制职能,它表现在意志行动的全过程中。
在采取决定时,自制力表现为能够进行周密的思考,做出合理的决策,不为环境中各种诱因所左右;在执行决定时,则表现为克服各种内外的干扰,把决定贯彻执行到底。
(完整word版)基础心理学复习资料(答案)-整理版(1)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产生、发展的过程及规律的科学。
二、填空1.自1879年德国的心理学家、生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心理学实验室以来,心理学才从哲学的母体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个体心理现象包括三个方面: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
3.个性心理特征指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的特征和差异。
三、选择最佳答案1.心理现象又称为C ,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A、心理规律B、精神C、心理活动D、意识2.心理学是研究人的 D 的科学。
A、(心理学)个性心理B、心理过程C、认识过程D、心理现象3.个性心理是通过A 形成并表现出来的。
A、心理过程B、认识过程C、情感过程D、意志过程4.通过分析学生的图画、日记、作文、考卷以及课外小组活动中制作的模型来了解学生个性特点的方法称为 C 。
A、观察法B、自然实验法C、产品分析法D、调查法5.在日常生活中适当地控制条件,并结合自己的任务,来探求人世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方法称为 D 。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自然实验法四、辨别正误1.个性心理和心理过程是人心理活动的两个不同的心理现象。
√2.认识过程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五、简答1、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有何联系?2.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有哪些?其意义表现在哪方面?第二章需要和动机一、名词解释1.需要:需要是有机体对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尖人脑中的反映。
2.动机: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二、填空1.需要可根据起源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根据对象的性质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2.马斯洛把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
3.动机的功能体现在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和维持和调整的功能三方面。
三、辨别是非1.一个人想什么、说什么、需要什么,完全是由其主观所决定的,与社会现实无关。
基础心理学——需要动机
需要与动机概述
动机
定义:是指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 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产生:需要、诱因和情绪等 需要以意向、愿望等形式指向于某种对象,并激发起个体的行为活动,需 要便转化为动机。 内驱力:是由生理需要引起、推动个体为恢复机体内部平衡的唤醒状态。 诱因:是指能引起有机体的定向活动,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
44层次越低的需要力量越强层次越低的需要力量越强它们能否得到满足直接关系到个它们能否得到满足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体的生存缺失性需要缺失性需要高层次高层次的需要的满足有益于健康长寿的需要的满足有益于健康长寿和精力的旺盛和精力的旺盛生长需要生长需要
基础心理学
Basic Psychology
需要与动机概述
兴趣
定义: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品质:倾向性、广阔性、持久性、效能。 类型:直接兴趣、间接兴趣。 爱好:当人的兴趣不是指向对某种对象的认识,而是指向某种活动时,动
机便成为爱好。 有意识的动机和无意识的动机 有意识动机:能意识到自己活动的目的的动机。 无意识动机:没有意识到或没有清楚地意识到的动机。如“定势”。 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 外在动机:在外部环境影响下所产生的动机。
需要层次理论
评价:
肯定评价:1、反映了人的需要由低源自向高级发展的趋 向;2、也反映了需要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否定评价:1、认为人的需要是自然禀赋的,忽视了人是
社会的人,人的需要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受社会历史条
件制约的;2、具有假设的性质。
需要
定义:是有机体内部的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作用:是推动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种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社会心理需要
1.成就需要 成就需要是指一种内化的想取得成功的愿望。 心理学家麦克莱兰(David McClelland)等研究发现: 可以采用测验来预测和分析成就目标对人的行为 的影响; 并且能预测高成就者和低成就者在不同情景下的 行为模式。
2.成功恐惧 你有过“不敢成功”的经验吗? 为什么人会表现出避免成功呢?
三、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自我实现需要 自尊需要
社交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第二节 动机
一、动机的概述
(一)概念:动机时常被定义为发动并维持活动的倾
向或意向,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
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而非指活动本身。
(二)、需要、动机与行为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对人的行为具有三种
二、意志行动过程的心理分析
(一)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 (二)意志行动中的冲突 (三)意志行动中的挫折
三、意志品质
(一)自觉性 (二)果断性 (三)坚韧性 (四)自制力
(二)自我效能感理论
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来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和判 断就是个体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 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和完成某一项活动,就属 于高自我效能感,否则就是低自我效能感。班杜拉 认为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决定个体进行某种活 动时的动类
1、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 按起源分类 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按指向对象分类
二、人的需要
(一)饥饿感 饥饿是指有机体内缺乏食物或营养引起的不愉快的 机体感觉和不平衡状态。它是如何产生的? 我们什么情况下吃,什么情况下停止吃? 是什么释放满足的信号和调节进食行为? 调节失败会怎样?
第三节 意志
一、什么是意志 (一)意志的含义 意志是指人们自觉地调节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 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意志对行动具有发动和制止两个方面的调节作用。一 方面,发动和加强符合预定目的的行动;另一方面, 制止与目的相矛盾的行动。
(二)意志行动的特征
1.意志行动具有自觉的目的性 2.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3. 意志行动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生理学家的研究表明,饥饿感与下丘脑关系密切。 血糖水平对即时食欲的下丘脑控制也有重要影响。 温度也会影响下丘脑对饥饿感的控制。 饥饿感与血液中的抑脂酶(leptin)有关。 我们平时对食物的选择,还与口味和文化学习有关。
(二)性
性是人和动物比较强有力的一种动机或驱力。它的 产生是以性的需要为基础的。性驱力和饥、渴驱力 不一样,它不是个体生存和维持生命所必需的。 性驱力与个体的性成熟程度有密切的关系。
本章提要
你知道人有哪些基本需要吗?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如何解释人的需要发展的? 什么是动机? 动机是如何影响行为的?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心理冲突该怎么解决? 意志特点包括哪些方面?
第一节 需要的概述
一、需要的概述 (一)需要的含义
需要(need)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
3.交往需要 交往需要是指个人想与他人交流思想感情、沟通信 息的需要,其表现为每个人都愿意归属与某个团体, 喜欢与人来往,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友谊、支持、 合作与赞赏。这种需要促使人们结交朋友,寻找支 持,参加某个团体并在其中活动,当这种交往需要 得到满足时,人们就会感到安全、有依靠,增加了 生活和活动的勇气。
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当人们既有需要又有可能达 到目标时,人才会受到激励,产生强烈的动机,从 而选择和采取行动,激励水平取决于效价和期望值 的乘积,弗鲁姆用以下公式表示三者的关系: 动机强度(M)=效价(V)*期望值(E)
(四)双因素理论
1959年,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在马斯洛需要层次 基础上提出了双因素理论,理论的前提假设是人会 受到激励和保健两类不同性质的因素的影响,因此 双因素理论又叫“激励——保健因素理论”。 能带来积极态度、满意和激励作用的因素就叫做 “激励因素”,主要与工作、学习内容和成果有关。
弗洛伊德把人的性本能发展分成为 以下五个阶段:
1.口唇期(0一1岁) 嘴唇、口舌是最主要的性兴奋点,口 欲期性格的人自恋、依赖性较强。 2.肛门期(1-3岁) 儿童的性兴趣集中到肛门区域。 3.前生殖器期(3-6岁)到了这个阶段,儿童变得依恋于父 母的异性的一方。这一早期的亲子依恋,被弗洛伊德描 述为“ 俄底普斯情结” 即恋母情结、因此,前生殖器期又叫 恋母情结的阶段。 4.潜伏期(6一11岁) 儿童的兴趣转向外部世界,参加学 校和团体的活动等,在今后性心理发展遇到挫折时,心 理退行到该阶段,也可能构成同性恋心理根源的组成部 分。 5.青春期(11或13岁开始) 儿童开始进入青春期,心理发 展趋于成熟。
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要求,
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这种不平衡状态包括生理的 和心理的不平衡。
(二)需要的来源
需要是由个体对某种客观事物的要求引起的。这种 要求可能来自有机体的内部,也可能来自个体周围 的环境。 需要总是指向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客体或事件,即追 求某种客体并从客体中得到满足,例如,渴了就有 解渴的需要,其对象就是水源;感到知识技能的缺 乏就会有学习的需要,其对象就是书本、老师、或 者学习活动等。
功能: 激活功能
指向功能
维持和调节功能
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
(三)动机的种类
1、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 2、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3、有意识动机与无意识动机 4、合理动机与不合理动机 5、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二、动机理论
(一)归因理论 你把自己的成功归是因于自己的能力还是幸运呢? 把失败归因为自己努力不够还是任务太难呢? 归因如何影响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