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合集下载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摘要】本文探讨了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在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中,我国需要考虑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就业等因素。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定义包括利率、货币供应量等。

我国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需要考虑经济状况、政策目标、外部环境等因素,并最终确定具体策略。

实施与调整也是重要的环节。

在结论部分指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重要性,强调其对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作用。

研究显示选择的目标会对经济稳定产生直接影响,需要不断调整以适应市场变化。

未来,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将趋向更加灵活和综合,以更好地维护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宏观经济、选择因素、具体选择、实施与调整、重要性、影响、趋势。

1. 引言1.1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在我国经济运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指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影响经济运行的一种手段,是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我国货币政策中,选择适当的中介目标对于维护经济稳定、促进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等方面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选择具体的中介目标时,我国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如经济增长速度、通货膨胀水平、外部环境变化等。

通过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确定最合适的中介目标,以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不仅要符合国家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还要考虑到政府的政策取向、社会的反应等因素。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决策,需要在全面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进行,以确保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实现经济运行的平稳和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在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中,我们需要考虑我国经济的整体运行情况。

目前,我国经济正在经历转型升级的阶段,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但整体仍保持稳定。

主要表现在工业结构不断升级,服务业增长较快,消费需求增强,对外贸易总体平稳,投资结构优化等方面。

我国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房地产市场波动、金融风险加大、国际贸易摩擦增多等。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CATALOGUE目录•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概述•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通货膨胀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实践•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前沿问题和研究展望CHAPTER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概述定义作用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定义和作用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稳定性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类别和特点数量型中介目标01价格型中介目标02混合型中介目标03CHAPTER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利率与货币政策的关系利率是货币政策的核心工具之一,通过调整利率可以影响货币供应、投资和消费。

利率水平的变化可以影响市场供求关系,进而影响货币的流通速度和货币供应量。

优点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可控性,可以通过调整利率来直接影响经济活动。

此外,利率的调整还可以通过市场机制传导到其他金融市场,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预测性。

要点一要点二缺点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利率的调整可能会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产生不同的影响,导致社会经济不均衡。

其次,利率的调整可能会导致资本流动的不稳定,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的时期。

此外,利率的调整还可能会对通货膨胀产生一定的滞后效应,导致货币政策的不及时和不准确。

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优缺点利率中介目标在不同经济环境下的适用性CHAPTER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政策的关系货币政策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来影响利率、货币供应量、物价等宏观经济变量,从而实现经济增长、就业和物价稳定的政策目标。

优点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政策目标关系密切,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可以直接影响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此外,货币供应量具有可观测性强、可控性高等优点,便于中央银行操作。

缺点货币供应量与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可能受到经济结构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货币政策效果不尽如人意。

此外,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经济形势、市场情绪等,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关于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思考

关于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思考

关于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思考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状况、经济政策目标以及货币政策的可行性等多个因素。

以下是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一些思考。

首先,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应考虑经济的整体平衡和稳定。

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保持货币的稳定,即维持物价的稳定。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有着负面影响,因此保持物价稳定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中介目标之一、同时,货币政策还需要兼顾经济增长和就业的目标,以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的稳定。

其次,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还应考虑宏观经济的波动和风险。

经济波动和风险可能导致经济增长速度快慢、经济结构调整、金融市场稳定等方面的问题。

货币政策需要在宏观经济波动和风险的基础上选择中介目标,以维持宏观经济的平衡和稳定。

再次,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还应兼顾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

中国经济已经与世界经济紧密相连,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

货币政策需要考虑国际经济环境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以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和资本流动的有序。

此外,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还应考虑货币政策的可行性和实施难度。

货币政策的实施需要考虑现实的政策工具和政策空间。

货币政策的选择应该是可行的,并且能够实现预期的政策效果。

总结起来,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应该综合考虑经济的整体平衡和稳定、宏观经济的波动和风险、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国际金融市场
的发展,以及货币政策的可行性和实施难度等多个因素。

只有在这些因素的综合考虑下,才能选择出符合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需要的中介目标。

基于金融科技视角下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研究

基于金融科技视角下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研究

基于金融科技视角下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研究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金融行业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革。

在这个背景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对于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从金融科技的视角出发,探讨了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及其对金融体系的影响。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指在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过程中,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工具来影响金融体系中的不同变量。

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主要包括广义货币供应量(M2)、狭义货币供应量(M1)、信贷投放、利率水平等。

这些目标的选择取决于经济形势和政策制定者的意愿。

第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给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金融市场的信息交流和金融产品的创新速度大大加快。

在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时,应考虑到这些新兴技术对金融体系的冲击和影响。

可以通过利用大数据分析来监测和预测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状况,从而更准确地制定货币政策。

第二,金融科技的发展也给货币政策工具带来了新的选择。

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调整利率水平等。

而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新的货币政策工具也应运而生。

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对金融市场的实时监控和交易监管,从而更精确地掌握金融市场的动态,以便更好地制定货币政策。

金融科技的发展给金融体系带来了更高的风险。

金融科技的发展不仅给金融市场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也给金融风险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使得金融风险传导速度加快,金融风险的影响范围也更广。

在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时,应考虑到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弥补这些风险。

金融科技的发展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时,应考虑到金融科技对金融体系带来的变革和风险,并选择适当的货币政策工具来实现稳定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还应加强对金融科技的监管和监测,以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

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

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

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
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相关性: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与最终目标之间应具有紧密的关联性。

只有通过中介目标的作用,才能有效地实现最终目标。

2. 可测性: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能够方便地为货币政策的制定者所了解和及时掌握。

这有助于政策制定者对经济状况进行实时监测,从而制定合适的货币政策。

3. 可控性: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能够方便地为货币政策的制定者所控制和调整。

这有助于政策制定者对中介目标进行适时调整,以实现最终目标。

4. 抗干扰性: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应具有较高的效力,不易受到金融机构和大众的对策心理影响。

这有助于确保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不受外部因素干扰,从而更好地实现最终目标。

5. 可操作性: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应符合本国国情,不能盲目照搬别国的中介指标。

这有助于确保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实施能够在本国范围内取得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时,应综合考虑上述五个方面的因素,以实现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和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标准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标准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标准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选择是指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考虑的一系列标准和因素。

这些标准和因素包括了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就业水平、国际收支平衡等多个方面。

在选择中介目标时,央行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以便制定出能够有效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的政策。

首先,央行在选择中介目标时需要考虑的是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央行需要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在选择中介目标时,央行需要考虑当前经济增长的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以便选择出合适的中介目标来支持经济增长。

其次,通货膨胀也是央行在选择中介目标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央行需要通过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的水平。

在选择中介目标时,央行需要考虑通货膨胀的水平和预期走势,以便选择出能够有效控制通货膨胀的中介目标。

此外,就业水平也是央行在选择中介目标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就业水平对经济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有着重要的影响,央行需要通过货币政策来促进就业的增长。

在选择中介目标时,央行需要考虑当前的就业状况,以及未来的就业趋势,以便选择出能够有效促进就业增长的中介目标。

最后,国际收支平衡也是央行在选择中介目标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国际收支平衡对国家的经济稳定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央行需要通过货币政策来维护国际收支平衡。

在选择中介目标时,央行需要考虑国际收支平衡的状况和走势,以便选择出能够有效维护国际收支平衡的中介目标。

综上所述,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选择是一个综合考量各种因素的过程。

央行在选择中介目标时,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就业水平、国际收支平衡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以便制定出能够有效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的政策。

只有在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央行才能选择出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中介目标。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及有效性评价的开题报告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及有效性评价的开题报告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及有效性评价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货币政策旨在调节经济活动中的货币供给与需求关系,影响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速度,以达到维护货币的稳定性和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我国货币政策在改革开放以来,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模式,不断地适应和调整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形势。

当前,我国正面临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各种挑战,如何在最大限度地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维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并且改进目标的选择和有效性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二、研究内容与思路1. 研究现状分析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及有效性评价是当前货币政策研究的热点问题,各国在这一领域均有所探索与实践。

国内外学者也在这一方向上发表了大量的文献,对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和有效性评价提出了不同的理论和方法,为该研究提供了基础和借鉴。

因此首先需要对国内外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和有效性评价的研究现状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总结评价。

2. 选本主要目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货币政策实现宏观调控的手段和手段,对于不同的经济体而言,具有不同的选择和适用性。

在目前中国的经济形势下,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是中国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而外汇市场和金融市场的稳定也很重要。

因此具体来讲,本研究将针对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外汇市场和金融市场的稳定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3. 市场各个部分存在的问题针对以上四个方面,本研究将具体地分析和探讨当前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例如:(1)通货膨胀方面:通货膨胀的影响与贡献;通胀目标选择与效果评价;基于CPI的通货膨胀指标不准确等。

(2)经济增长方面:经济增长与稳定价值的平衡;经济增长目标选择与效果评价;经济结构的调整与经济增长等问题。

(3)外汇市场方面:资本流动与外汇市场稳定;外汇储备管理与处理等问题。

(4)金融市场方面:货币政策与金融市场调节关系;金融市场韧性评估等问题。

4. 可操作性与有效性的评价除了选出合适的目标外,如何适当地选择办法并评估它们的有效性也与本研究密切相关。

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引言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保持经济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货币政策的核心目标是维持货币中介机构的稳定,以实现经济增长、价格稳定和就业目标。

然而,在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过程中,中介目标的选择一直是一个争议焦点。

本文将论述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指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实现宏观经济增长和稳定的目标。

在选择中介目标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经济增长目标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可以带来增加的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增加国家财富。

为实现这一目标,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的增长。

在选择中介目标时,应重视经济增长所需要的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

价格稳定目标货币政策还需要维持价格的稳定。

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会导致消费能力下降、企业投资意愿低下等问题。

因此,货币政策需要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防止通货膨胀。

在选择中介目标时,应考虑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为维持价格稳定制定相应的政策。

就业目标货币政策还需要关注就业目标。

就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刺激经济增长,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

在选择中介目标时,应考虑就业的就业水平和就业结构的变化。

外汇储备目标货币政策还需要关注外汇储备目标。

外汇储备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交往具有重要意义。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促进外汇储备的增加。

在选择中介目标时,应考虑国际收支、外汇储备水平等因素。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在我国货币政策中,中介目标的选择一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政策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也在不断调整。

在当前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经济增长目标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经济增长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

浅析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浅析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浅析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本文首先回顾自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独立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来所采用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并就在国内继续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还是以利率或其他指标作为中介目标这一分岐进行论述。

笔者认为在目前经济环境下,应该既盯住通货膨胀率,又将货币供应量、利率、经济景气指数等其他重要经济变量作为监测指标,同时还不断深化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不断寻找符合我国国情的更好的货币政策目标的中介变量。

关键词: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利率组合策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历史沿革(一)1984年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从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独立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后,一直到90年代中期,中国人民银行主要以现金计划和信贷计划为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和中介目标。

信贷计划之所以能作为中介目标发挥作用,是以国家银行的存贷款在全社会的间接融资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且直接融资在全社会的融资结构中微不足道为前提条件的。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金融资产的多元化,金融机构已经发展到相当大的规模,国家银行贷款在全体金融机构贷款总量中的比重下滑,而且直接融资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从1993年开始,中央银行就很难实现预定信贷计划目标,“现金计划”和“信贷规模”与通货膨胀率以及实际经济增长目标之间的相关性也被削弱,通过信贷计划来实现稳定物价等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已经不适宜了。

1998年初取消信贷规模的计划管理,最终结束了以指令性信贷计划作为中介目标的历史。

(二)1993年至今随着金融环境的变化,信贷计划的作用逐步削弱,中央银行加强了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

1997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1998年1月1日起,取消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限额的控制,在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实行“计划指导,自求平衡,比例管理,间接调控”的新管理体制。

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放弃传统指令性贷款计划的中介目标,而代之以货币供应量目标。

1.确定M1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基于利率市场化背景的分析中期报告

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基于利率市场化背景的分析中期报告

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基于利率市场化背景的分析中期报告本文将基于利率市场化背景,分析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一、背景随着中国金融改革的推进和日益全球化的趋势,利率市场化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现行的存款利率政策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而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也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不得不发生变化。

二、目标选择1、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一直是货币政策优先考虑的目标之一,而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通货膨胀的控制就更加困难。

一方面,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已经发生了变化,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也更为复杂,不仅仅是货币供给的控制,也需要考虑到货币需求、国际环境等多种因素。

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存款利率、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定价,让通货膨胀的控制更加复杂,政府不能再通过调整利率的方式来直接控制通货膨胀。

2、金融稳定除了通货膨胀的目标外,金融稳定也一直是中国货币政策考虑的重要目标。

实行利率市场化之后,金融风险的可能性也增加了,比如利率波动大、货币流动性不足等,这些都可能引发金融风险,从而影响金融稳定。

因此,货币政策也需要更多地关注普惠金融、小微企业融资等领域,确保金融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3、经济增长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虽然经济增长不再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但也不能忽视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货币政策需要在调整金融结构、促进需求增长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也需要注意避免过度刺激,导致通货膨胀风险和金融风险的增加。

三、结论综合来看,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中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选择需要更加全面、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通货膨胀控制、金融稳定等目标外,还需要考虑到经济增长、普惠金融等因素,以确保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和全面发挥积极作用。

同时,政府也需要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保持稳定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内涵中央银行通常为了一些既定的目标来实施货币政策。

一般来讲,货币政策作为总量性的经济政策,最终的目标包括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四项基本内容,这些目标被称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不同最终目标之间在实施政策的时候可能存在冲突,目前货币政策理论的发展越来越倾向于支持单一目标。

国际上,在货币政策实践中,经历了70年代的滞胀以后,西方国家开始将物价稳定作为单一的最终目标。

但无论最终目标采用多元制还是单一制,中央银行都不能直接实现经济增长等最终目标,仅能借助货币政策工具进行间接影响和调控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就是中央银行为实现最终目标而设立的一个或一组可能观测和调控的中间性的金融变量,中央银行据既定规则,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调控中介目标,进而实现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概念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由美国经济学家提出,这一时期,货币主义还没有兴起,主流政策深受凯恩斯主义的影响,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核心,中介目标本身的概念并没有获得重视。

20世纪70年代后,受弗里德曼货币主义思潮的影响,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思想得到了深入地发展,中介目标逐渐成为各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框架的重要内容。

中介目标具有广义中介目标和狭义中介目标之分。

广义的中介目标包括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比如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

狭义的中介目标是我们所说的货币供应量、信贷总量、利率等。

区分广义的中介目标与狭义的中介目标的标准是广义的中介目标包含从货币政策到最终目标之间的所有传导变量,而狭义的中介目标只是包含我们通常所说的几个变量,如信贷量、货币供应量、利率等变量。

二、我国中介目标的选择货币供应量成为我国的中介目标以后,学者们开始对它的有效性进行分析,从90年代开始,就有学者主张把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原因大多是根据国际实践,许多西方国家已经逐步废除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做法,转而转向使用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摘要:在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中,中介目标介于操作目标和最终目标之间,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我国货币供应量这一中介目标的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的分析,认为货币供应量作为当前的中介目标大体上还是合适的,但期间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也需要我们在金融监管水平上做进一步的改进。

关键词: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相关理论(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概念及重要性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最先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定义为:在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中,中央银行依据事前既定规则,运用政策工具直接予以调控至特定水平,以图影响最终目标实现程度的中介变量。

中央银行之所以采取这样的策略,是因为通过瞄准指标而不是直接瞄准货币政策目标的方法,可以更容易的实现货币政策的目标。

因为通过设置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可以解决货币政策的操作工具与货币政策目标因时滞问题等因素造成的短时间内相关关系不是很明显的问题,使得中央银行能够迅速了解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很好的观察从货币政策工具到最终目标的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从而使中央银行对宏观经济调控更具弹性。

具体表现为以下的流程:中央银行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介目标→政策目标目前为理论所推崇和为实践所运用的中介目标大致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数量指标,主要包括信贷规模、货币供应量;另一类是价格指标,如利率、汇率等。

此外,有的学者将通货膨胀也列为可供选择的中介目标之一。

(二)国内外关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主要理论二战后,各国经济百废待兴,凯恩斯以“有效需求”不足为理论基础,认为长期利率对投资的影响很大,并且可以由中央银行一系列政策工具加以调节,因而主张把长期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开始,凯恩斯主义者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严重的通货膨胀束手无策,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即现代货币数量论开始盛行。

他们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只有稳定货币供给,才能避免通货膨胀,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因此他们坚持以货币供给量作为中介目标。

中国人民银行制定货币政策选择中介目标时的局限性如何体现

中国人民银行制定货币政策选择中介目标时的局限性如何体现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是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中间环节,对它们的选择是否正确以及选定后能否达到预期调节效果直接关系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能否实现。

通常中央银行以货币供应量或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一般来说,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要符合以下标准:一是可控性,即中介目标与货币政策工具有很密切的联动性,中央银行能够通过操作工具有效地调节和控制作为中介目标的金融变量;二是可测性,即中介目标易于测量,有关部门能迅速而准确地收集到相关的数据资料,以便进行定量分析; 三是相关性,即所选择的中介目标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密切相关,调控中介目标能有效地影响最终目标,并且明确地显示货币政策倾向;四是抗干扰性,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常会受到许多外来因素或非政策因素的干扰从而可能因此降低货币政策的效果,所以应该选择那些受抗干扰程度较低的中介目标。

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其优点为:一是可测性强。

中央银行可随时观察市场利率的水平及其结构。

二是可控性强。

利率这一经济变量明显具有管理上的优势。

通常中央银行可直接变动再贴现率来改变利率水平,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或再贴现政策,也能调节市场利率的走势。

另外,凯恩斯主义也认为,中央银行可以确定利率水平并进行有效的管理,通过生产和收入水平的变化来影响货币需求,进而影响货币供给。

因而,不仅中央银行能够通过货币供应来影响利率,而且也能够通过利率间接地影响货币供应。

这也是凯恩斯主义将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重要原因。

三是相关性强。

一方面,利率对经济运行过程的作用更直接,因为它直接影响信贷、投资、消费和储蓄等经济因素,对实现货币政策宏观目标的作用也就更为直接;另一方面,随着金融管制的逐步放松,资本市场获得迅速发展,资产证券化程度不断提高,与实际经济发展过程的关系更加密切、更加广泛,而证券市场对利率变动的反应极为敏感。

所以调控利率能够有效地影响资本市场,进而影响实际经济过程。

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导读:本文是关于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希望能帮助到您!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经历了从流通中的现金到贷款规模再到货币供应量的转变。

随着1998年我国取消对贷款规模的控制,我国货币政策实现了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货币供应量一直充当唯一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2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评价?2.1中介目标选择的主要标准和客观条件(1)主要标准。

相关性:作为中介指标的金融指标必须与最终目标密切相关,中介指标的变动必然对最终目标产生可预测的影响。

可测性:对作为中介指标的金融指标进行迅速和精确的测量是对其进行有效控制的前提。

一方面,中央银行能够迅速获取这些指标的准确数据;另一方面,这些指标必须有较明确的定义,并便于观察、分析和监测。

可控性:作为中介指标必须是中央银行能够应用货币政策工具对其进行有效控制的金融指标。

抗干扰性:作为中介指标的金融指标应能较准确地反映政策效果,并且较少受外来因素的干扰。

(2)客观条件。

各种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受经济管理体制、市场发育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因此选择中介指标不仅要注意应尽量满足其选择标准,还应注意各个国家各个时期的客观条件。

?2.2对货币供应量的评价?通过计算说明,M1与GDP几乎没有相关关系,M2与GDP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但是不是很大。

(1)可测性分析。

我国货币供给量统计口径还存在缺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我国对M2的定义不同。

如股票账户的保证金余额等并未包括在央行对外公布的M2之内。

同时,我国规定定期储蓄可以被存款人持有效证件提前随时支取,这使得M1、M2的准确统计存在困难。

(2)可控性分析。

货币供给量从实际运作效果来看,目标值与实际值大幅度偏移,其差额波动较大,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可控性难以体现。

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既取决于基础货币的变动,也取决于货币乘数的变动。

而后者受多种非中央银行可完全控制的因素影响。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摘要】我国货币政策在选择中介目标时需考虑诸多因素,如稳定物价水平、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护金融稳定等。

稳定物价水平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其次是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护金融稳定。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选择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不仅可以保持通货膨胀率在适当范围内,也可以促进经济结构升级和保障金融体系稳定运行。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既具有重要性,又需要合理性。

只有在制定经济政策时,根据经济形势和需求,合理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才能有效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考虑因素、稳定物价水平、促进经济增长、维护金融稳定、重要性、合理性1. 引言1.1 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性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性在于其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货币政策对于控制通货膨胀、调节经济波动、促进经济增长、维护金融稳定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货币政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货币政策直接影响物价水平。

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可以有效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稳定,维护消费者的购买力,促进经济发展。

货币政策对促进经济增长起到关键作用。

通过适当的货币政策调控,可以引导资金流向优势产业和重点领域,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货币政策还能够维护金融稳定。

通过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可以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秩序,确保金融体系平稳运行,保护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利益。

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制定合理有效的货币政策,才能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双重目标。

1.2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指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所追求的目标或目标的组合。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为了实现最终目标,有助于实现整体的经济稳定。

在选择中介目标时,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国家经济的发展阶段、通货膨胀水平、国际经济环境等。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作者:周平来源:《消费导刊》2009年第18期[摘要]在货币政策使用的历史上,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先后使用过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中介变量。

我国应该结合本国的国情选择适当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最好是现阶段仍以货币供应量为目标,长远则改为盯住市场利率。

[关键词]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利率作者简介:周平(1973-),湖南隆回人,硕士,河池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国际经济。

一般认为,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包括以下环节:一是中央银行运用各种政策工具(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直接影响操作目标,如基础货币量和基准利率;二是通过操作目标的变动影响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如货币供应量和长期利率;三是通过中介目标的变动影响最终目标,如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等等。

可见,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多种选择。

包括美国德国、加拿大、英国在内的大部分工业化国家于70年代末都采用了货币供应量这一中介目标,这些国家于90年代中期或末期又纷纷放弃这一目标。

主要原因都是由于这些国家金融创新加快,目标的有效性被削弱。

一般而言,以货币供应量为目标必须具备三个前提,一是货币供应量本身具有可测性和易测性,二是通货膨胀与货币供应量之间具有可预测的相关性,三是具有稳定的货币需求函数。

如果货币需求与名义收入和利率之间的关系是稳定的和可以预测的,那么货币供应量就是一个有用的中介目标。

但是金融创新破坏了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

凯恩斯曾经把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归结为三个,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货币需求函数M=L1(Y)十L2(i),其中L1为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即为满足消费和投资交易所需的,是名义国民收入Y的增函数;L2为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利率i的减函数。

凯恩斯学派侧重于货币的交易功能和价值储藏功能,认为货币的交易需求函数比较稳定,而投机需求相对不稳定。

80年代,美联储以货币供应量为控制标的,美国利率变动频繁,这进一步助长了投机活动,影响到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在制定货币政策的过程中,中央银行需要设定中介目标来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增长。

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对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实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标准,以便读者能更全面、深入地理解这一主题。

1. 关于中介目标选择的背景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利用货币工具来影响经济发展的政策。

而在实施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需要设定中介目标,以达到其宏观经济调控的目的。

选择中介目标的标准对于货币政策的实施和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2. 中介目标选择标准的多元性在选择中介目标时,中央银行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确保所选目标能够有效地影响整体经济。

选择标准主要包括:经济指标的代表性、数据获取和监测的可靠性、政策工具的适应性等。

3. 中介目标选择标准的具体要求3.1 经济指标的代表性中央银行选择中介目标时,需要考虑其对经济状况的准确反映能力。

通货膨胀率作为中介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货币供应量、经济增长和就业水平等多个方面的情况,具有较高的代表性。

3.2 数据获取和监测的可靠性中介目标所依据的数据应当具有可靠的获取和监测渠道,以确保中央银行能够及时地了解经济状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货币政策。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通货膨胀率数据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能够为中央银行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3.3 政策工具的适应性中介目标选择还需要考虑政策工具与目标之间的适应性。

即中央银行应当有能力通过调整利率、逆回购等操作手段来影响所选中介目标的实现。

这样,中央银行在实施货币政策时才能更加灵活和有效。

4.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选择标准的关键因素,经济指标的代表性、数据获取和监测的可靠性、政策工具的适应性对于中央银行制定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我认为,中央银行在选择中介目标时应当权衡各项标准,以保证所选目标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经济状况,并且具有政策工具的操作性,从而更好地实施货币政策。

5. 总结回顾本文就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选择标准进行了探讨,重点分析了经济指标的代表性、数据获取和监测的可靠性、政策工具的适应性等方面。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
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平稳性:目标选择应能促进经济的平稳运行,避免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选择的目标应能维持物价稳定、保持市场利率的合理水平,防止经济波动或产生金融不稳定。

2. 经济增长:选择的目标应能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就业机会和促进投资。

货币政策应能够提供充裕的货币流动性,降低利率,刺激消费和投资。

3. 外汇平衡:选择的目标应能维持国际收支平衡,避免经常账户赤字或过度依赖进口。

货币政策应能调整利率、汇率等因素,促进出口增长或限制进口,以保持外汇储备的稳定。

4. 社会公平性:选择的目标应能促进社会公平,通过货币政策调节收入分配不平衡,减少贫富差距。

货币政策应能够降低利率,提供低成本的融资机会,鼓励中小微企业发展,减少社会阶层差异。

5. 可持续发展:选择的目标应能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避免对环境资源的过度消耗。

货币政策应能够引导资源配置,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减少浪费和污染的行为。

综上所述,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时,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平稳性、经济增长、外汇平衡、社会公平性和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
面的因素。

最终的目标选择应能够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促进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两大思路(一)中介目标法框架下的中介目标选择自从中介目标出现在货币政策框架中以后。

理论界对于选择哪些经济变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探讨便没有停息过,起初的理论主张主要集中于选择一种变量作为中介目标,设立单一的中介目标制度。

最具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凯恩斯学派的利率中介目标观点和货币学派的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观点,此外,其他学者也提出了以信贷总量、汇率、预期通货膨胀率等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观点。

从战后西方国家的货币政策实践中可以看到,中介目标总体上经历了从数量型目标向价格型目标转变的过程。

而放弃货币总量目标的背景是,大量的金融创新、经济全球化以及其它冲击造成了货币总量与物价和国民收入等最终目标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变得很不稳定;另外这些因素也使货币供给内生性增强,带来了货币量控制上的困难。

但并不是说,数量型目标一定会被抛弃,而价格型目标也一定会有效。

世界各国在20世纪90年代纷纷放弃了以货币供给量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同时,转而寻找其它适合本国国情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通货膨胀率、利率、汇率、货币供给量都在一些国家有所应用,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呈现出复杂化和多元化的局面。

(二)信息变量方法的兴起与内涵20世纪90年代之后,在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问题上,信息变量方法为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所接受。

简单地讲,信息变量指的就是在一个货币政策框架中,根据最终目标求得的最优货币政策规则中包括的中介变量,而信息变量方法,就是指根据这些选定的中介变量所反馈的信息来进行货币政策操作。

信息变量方法与中介目标方法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货币当局在货币政策实际操作中不再坚持实现某一“中介目标”,而是根据各种“中介变量”提供的相关信息,采取适当的操作,实现最终目标。

(三)信息变量方法与传统的中介目标方法的比较对于信息变量方法的日益兴起,国内外的学者纷纷作了些探讨。

本杰明·弗里德曼指出,信息变量方法的提出,包含着两层含义:l、使得原有的对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之间因果关系的讨论退而成为了次要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编辑ppt
6
货币供应量VS利率:IS-LM模型视角
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就不能同时保证利率 水平;反之,依然。
在确定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时,中央银行只能在二 者之间选择一个。
至于选择哪一个,则要看哪一个变量对总产出水 平的控制更为有效,即哪一个带来的经济波动更小。
可编辑ppt
7
当LM曲线稳定而IS曲线不稳定时


IS '
LM' LM
LM"
i*
IS ″ IS
YI ' YM ' Y* YM " YI″
可编辑ppt
Y
8
当LM曲线稳定而IS曲线不稳定时: 以利率为中介目标


IS '
LM' LM
LM"
i*
YI '
Y*
可编辑ppt
IS ″ IS
YI″
Y
9
当LM曲线稳定而IS曲线不稳定时: 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
若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即中央银行保持货币 供反应之量,不亦变然,。则货利币率供下应降量,未此能时适,应总货产币出需增求长的到减少YM而″。 紧缩,因而带来经济波动。
若以利率为中介目标,中央银行紧缩货币,LM曲
线左移回原来位置,利率水平回升到均衡利率水平,
总产出不变。反之,亦然。货币政策适应货币需求的
当IS曲线稳定而LM曲线不稳定时: 以利率为中介目标
LM'

LM

LM"
i*
Y*
可编辑ppt
IS Y
14
当IS曲线稳定而LM曲线不稳定时
IS曲线稳定而LM曲线不稳定:经济面临货币冲击, 而不是供给或需求冲击,即经济的不稳定因素来自货 币市场,而不是商品市场
应以利率为中介目标:带来的经济波动更小
原因:假定货币需求减少,LM曲线右移为LM″
1
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
可控性:中介目标是一个外生变量还是内生变量 当且仅当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反映的是中央银行货 币政策工具的效应时,即从可控性的角度看,货币 政策中介目标最为有效。 可测性:便于计量与判断 相关性:中介目标与最终目标之间存在稳定的关 系,即通过对中介目标的有效调控,能有效地实现 最终目标。选择中介目标的基础与前提
可编辑ppt
5
利率水平上升的含义
紧缩效应:外生变量(政策变量)还是内生变量
货币供应量增加:
短期:流动性效应
长期:收入效应、价格效应、费雪效应
在通货膨胀的背景下,利率水平的上升到底是中 央银行紧缩货币的结果还是物价水平上升的结果, 即外生变量还是内生变量?是现阶段中央银行紧缩 货币的结果还是过去一段时间中央银行货币投放的 结果?
可编辑ppt
16
西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实践:以美国为例
这种理论上的分歧直接影响到了西方各国的货币 政策实践。以美国为例,在凯恩斯主义占主导地位 的20世纪50、60年代,联邦储备系统主要以利率目 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而很少顾及到货币供 应量。但是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货币主义 者的影响日益扩大,货币供应量目标越来越得到重 视 为,货于币政19策71中年介采目用标货。币这目种标情法形,在将1货97币9供年应到量19M821作 年的“货币主义实验”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1979 年10月,为了对付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联邦储备 理事会在提高贴现率的同时,宣布允许联邦资金利 率有更大幅度的波动,以便能更好地控制货币供应 量。 1987年放弃M1,改以M2作为中介目标。
反之,亦然。货币政策是逆周期的,因而缩小了经济
波动。
可编辑ppt
11
当IS曲线稳定而LM曲线不稳定时
LM'

LM

LM"
i*
IS
YM ' Y* YM "
可编辑ppt
Y
12
当IS曲线稳定而LM曲线不稳定时: 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
LM'

LM

LM"
i*
IS
YM ' Y* YM "
可编辑ppt
Y
13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VS利率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目的或必要性:观察与判断货币政策的方向与进 度 (方向是否正确、力度是否适当) 选择标准:可控性、可测性、相关性 传统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的数量与质量 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长期利率 操作目标:超额准备金、基础货币、短期利率
可编辑ppt
若以利率为中介目标,中央银行必须扩张货币供应, LM曲线右移为LM ″ ,以使利率降低到目标水平,从 而周总期产的出 ,增 而长 不到 是逆YI 周″ 。期的反,之因,而亦加然剧。了货经币济政波策动成。为顺
若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中央银行不扩张货币,
利率水平的上升将产生挤出效应,从而经济波动缩小。

LM

IS '
i*
YM ' Y* YM "
可编辑ppt
IS ″ IS
Y
10
当LM曲线稳定而IS曲线不稳定时
LM曲线稳定而IS曲线不稳定:经济面临供给或需求 冲击,而不是货币冲击,即经济的不稳定因素来自商 品市场,而不是货币市场
应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带来的经济波动更小
原因:假定政府支出增加,IS曲线右移为IS″,利率 水平上升,
减少而紧缩。
可编辑ppt
15
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的分野
由于凯恩斯主义者倾向于认为货币需求曲线较不 稳定,从而LM较不稳定,而货币主义者则认为货 币需求曲线很稳定,从而LM曲线较稳定,因而两 者在关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上存在着很大的 分歧。
凯恩斯主义者主张以利率为中介目标,而货币主 义者则坚持认为应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这种 理论上的分歧直接影响到了西方各国的货币政策实 践。
可编辑ppt
2
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
可控性:法定准备金制度框架 金融创新使得其可控性日益削弱。削弱。层出不穷的新 的货币形式,货币在流动性不同的货币之间的转移 相关性:迷失的货币、Goodhart法则
可编辑ppt
3
利率作为中介目标
可控性:利率是一个外生变量还是一个内生变量 货币供应量与利率之间的关系:货币供应量增加, 利率应该如何变化? 可测性:名义利率还以实际利率 金融机构利率还是金融市场利率 存款利率还是贷款利率 加权平均利率 相关性:信贷配给、Goodhart法则
可编辑ppt
4
货币供应量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一般而言,货币供应量增加,利率水平下降。 Critical analyze it。
流动性效应:凯恩斯效应
收入效应:可贷资金理论和流动性偏好理论
价格效应:物价水平效应,现实的通货膨胀,建 立与上涨后的物价水平相适应的利率水平,流动性 偏好理论
费雪效应:预期通货膨胀效应,预期的通货膨胀, 可贷资金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