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患者32例

合集下载

头皮针抽提法提高脑血栓形成后偏瘫患肢肌力技术

头皮针抽提法提高脑血栓形成后偏瘫患肢肌力技术

头皮针抽提法提高脑血栓形成后偏瘫患肢肌力技术作者:孔尧其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3年第19期适应证①符合脑血栓形成的中、西医诊断,并结合CT或MRI诊断为脑血栓形成的偏瘫患者。

②中医辨证为中风中经络的实证或本虚标实证者。

③参照《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偏瘫侧肢体中上肢瘫、指瘫、下肢瘫、趾瘫肢体功能评分或综合功能评分有一项≥3分者。

④发病至接受治疗时间在2~3个月以内(即发病后31~90天)者。

⑤无神志昏迷,血压基本稳定者。

禁忌证CT或MRI诊断为非脑血栓形成的偏瘫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脑膜外出血、脑肿瘤、脑内血管畸形出血、脑炎和脑膜炎等)。

中医辨证为中脏腑和虚证者。

偏瘫侧肢体功能评分和综合功能评分均≤2分者。

神志昏迷或生命指征不稳定者。

发病至接受治疗>3个月者。

年龄>70岁者和妊娠者。

头皮有瘢痕、肿瘤、严重感染、溃疡和创伤者,施术部位为头颅手术部位或未植入颅骨者。

操作方法器械准备一次性不锈钢毫针,型号为30~34号(直径0.23-0.30mm)、1~1.5寸(25~40mm)。

操作步骤①体位:坐位。

确不能坐者可采用仰卧位。

②针刺部位:病灶侧(即偏瘫肢体的对侧)头部。

③取穴:采用《中国头皮针施术部位标准化方案》,顶中线、顶颞前斜线。

顶中线:在头顶部前后正中线,自百会向前至前顶。

顶颞前斜线:在头部侧面,即前顶穴起,止于悬厘穴。

④针具:采用30-34号(直径0.23~0.30mm)、1-1.5寸(25~40mm)一次性不锈钢毫针。

⑤皮肤消毒:采用2%的碘酒拭擦施术部位,再用75%的酒精棉球将碘酒拭净,或单用75%的酒精棉球擦拭针刺部位的皮肤。

⑥进针:采用指切进针法。

先用左手拇指切按在治疗线旁边,右手持针,紧靠指甲快速将针刺入,针尖至帽状腱膜下层。

⑦针尖方向:顶中线由前顶刺向百会;顶颞前斜线由前顶刺向悬厘的上2/3节段,用2根毫针接力刺法。

⑧手法:在针尖刺入帽状腱膜下层后,使毫针与头皮呈15°~30°角,在腱膜下层进入皮肤1寸(25mm)左右,指下有不紧不松的感觉和一种吸针感。

头皮针赤医针配合治疗脑血栓后遗症效果显著

头皮针赤医针配合治疗脑血栓后遗症效果显著

头皮针赤医针配合治疗脑血栓后遗症效果显著
邬树榕;黄悦新
【期刊名称】《天津中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1(10)1
【摘要】脑血栓疾患所引起的肢体瘫痪、麻木、失语等症状,多见于老年人病例。

患者往往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痛苦不堪。

我曾用头皮针配合赤医针治疗脑血栓
引起的偏瘫(脑血栓后遗症),患者12例,收到较好疗效。

现将情况简介如下: 所谓头
皮针疗法是指通过针刺头皮而治病。

因脑血栓形成引起的偏瘫其根源在脑部,在头
部取穴治疗此病、较中、西药治疗疗效快,效果显著。

如患者吴学勤,男,53 岁,村民。

主述:右侧半身活动不便,上肢为重。

二年前的一中午生气后,突然右侧身体活动失灵,言语不清,嘴右偏,舌发硬,在医院治疗一段时间,下肢有好转。

【总页数】2页(P40-41)
【作者】邬树榕;黄悦新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6.6
【相关文献】
1.方氏头皮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观察 [J], 崔秀芳
2.头皮针配合体针治疗癃闭验案 [J], 莫潇瑜;杨孝芳;陈盼碧
3.秦氏头皮针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肝郁气滞型不寐的临床疗效观察 [J], 任梦蕾;秦
敏;曾科学
4.体针与头皮针配合治疗中风偏瘫69例疗效观察 [J], 姬霞
5.头皮针配合传统体针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观察 [J], 倪伟;蔡晶;周菊;丛林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头皮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病的疗效观察

头皮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病的疗效观察

头皮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病的疗效观察一、头皮针运动疗法头皮针运动疗法是一种结合了中医头皮针和系统运动训练的综合治疗方法。

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头皮针的刺激和运动训练的配合,激活脑神经功能,加速神经元的再生和连接。

在治疗中风病时,头皮针可以通过刺激头皮上的穴位,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同时运动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头皮针运动疗法可以促进中风患者的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50例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在45-70岁之间。

患者均为急性期中风,符合中风病的诊断标准,没有明显的认知障碍或精神疾病。

经过初步筛选后,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头皮针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2. 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接受头皮针运动疗法治疗,每周3次,每次30分钟,连续治疗3个月。

头皮针的选择主要包括风府、四神聪、太阳等穴位,采用细针轻刺激的方法,结合按摩和理疗技术进行治疗。

患者进行系统的运动训练,包括康复理疗、功能训练和日常生活技能训练等。

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康复训练。

3. 临床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包括中风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生活能力自理情况、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和生活质量评估等。

4. 结果分析经过3个月的治疗,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如头晕、头痛、肢体无力等症状减轻。

在生活能力自理方面,治疗组患者有明显的提高,如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明显增强。

肢体功能也得到了明显的恢复,如肢体肌力增强、运动功能改善。

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也明显提高。

对照组患者虽然也有一定的改善,但程度不如治疗组明显。

5. 安全性分析在治疗过程中,头皮针运动疗法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治疗组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治疗。

表明头皮针运动疗法在治疗中风病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偏瘫病人中医疗法的康复护理

偏瘫病人中医疗法的康复护理

偏瘫病人中医疗法的康复护理一、偏瘫患者一般来说,偏瘫指的是半身瘫痪。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一旦任何一侧肢体失去自主正常的功能,即不能随意作出相关动作者,便可认定为偏瘫患者。

早在相关中医学古籍中,便有偏枯、偏废等与偏瘫相对应的称谓,不过,当前多称之为半身不遂。

古有“十中九瘫”的说法,意思是中风为导致偏瘫的重要原因,根据相关数据统计,除了少部分由脑外伤、颅内肿瘤等原因引发的偏瘫,绝大部分的偏瘫都是由中风造成。

近年来,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患上“富贵病”的几率也大大增加,偏瘫的发病率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而偏瘫不仅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不便,更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冲击,影响患者的生存欲望等,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的威胁是巨大的。

鉴于这些危害,为了促进患者身体康复,提升患者生存质量,认为可以通过做好相关中医疗法的康复护理来实现。

二、偏瘫病人中医疗法的康复护理临床上,中医疗法在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过程中应用较为广泛,且效果十分显著,常见的相关护理有精神疗法、针灸疗法、饮食疗法、运动康复训练及并发症预防等。

1、精神疗法临床上,偏瘫患者性格各异。

在得知自己病情后,绝大多数患者的情绪波动极大,但是表现方式不尽相同。

有的患者表现为急躁易怒,喜欢发脾气;有些患者表现为沉默寡言,悲伤不已,甚至抑郁、产生结束生命的念头等。

而精神疗法是通过稳定患者情绪、促使患者心情愉悦、改善患者病情的方法。

实际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及患者家属可以通过与患者良好沟通,用诚恳的态度与其促膝长谈,向患者讲解病情,解答其内心的疑问和忧虑,帮助患者建立偏瘫可治愈的信心。

此外,还可以在休闲时间分享一些有趣的小故事、笑话等,让患者开怀大笑,通过收听、观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等愉悦心情,增添生活的乐趣。

2、针灸疗法临床上,针灸应用于偏瘫治疗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且患者及家属对该治疗手段的接受度较高。

针灸治疗偏瘫患者,主要是对患者的肢体直接作用,通过经络系统对穴位进行刺激,实现治疗目的。

以头针为主治疗中风病的体会

以头针为主治疗中风病的体会
湖 ] c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 医 学 版 ) 2 0 1 4 年 第2 8 卷 第1  ̄ [ J o u m l a o f H u b e i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M e d i c a l S c i e n c e s ) ]
痪, 颅脑 外 伤 后 遗 症 等 中枢 神 经 系 统 疾 患 。其 治
线 斜 穿足 太 阳膀 胱 经 、 足 少 阳胆 经 。顶 颞 后 斜 线 在 头 部侧 面 , 从百 会 穴至 曲鬓 穴 的连 线 , 此 线斜 穿 督 脉 足太 阳膀 胱经 和 足少 阳胆 经 , 上 1 / 5治 疗 对 侧 下肢 、 躯 干感 觉异 常 , 中2 / 5治疗 对 侧上 肢 感 觉 异常 , 下2 / 5治疗 对侧 头 面 部 感 觉 异 常 。伴 眩 晕 者 加针 刺晕 听 中枢 所 在 的晕 听 区 , 伴 言 语 不 利 或
6 l
以头针 为 主治 疗 中风 病 的体 会
余 智
( 成 宁市 中 医医院康 复科 , 湖北 成宁 4 3 7 1 0 0 )
中 图分 类 号 : 1 1 2 4 5 . 9 文 献标 识 码 : B 文章编号 : 2 0 9 5 - 4 6 4 6 ( 2 0 1 4 J 0 1 - O3 6 1 - 0 2

处 。②头与经络 : 头为诸经气血汇集之所》 说: “ 十二 经脉, 三 百六 十 五
络, 其 血气 皆上 于 面 而 走 空 窍 。 ” 手 足 六 阴经 中肝 经 与心 经均 上达 头 面 , 六 阳经也 上达 头 面 ; 十二 经 别 中阴经经 别 与 阳经 相 合 后 均 上 达 头 面 ; 奇 经 八 脉 中督 脉循身 之背 , 统摄 一 身之 阳 , “ 入属 于 脑 , 上

头皮针加腹针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观察

头皮针加腹针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观察

人 , 18 按 9 6年 中华 医学 会 第二 次 全 国脑 血 管 病 会 议
中风是 中老年 人 的 常见病 、 多发 病 , 死亡 率 和 且 致残 率都 非 常 高 , 重 危 害 人 类 健 康 的疾 病 。运 动 严 功能 障碍 是 中风患 者 的 主症 之 一 , 多伴 有 终 身 性 , 临 床 治疗颇 为 棘 手 , 针 灸 科 的主 要 病 种 之 一 。传 统 是 针灸 对病 程 较 久 的 中风 后 遗 症 康 复 治 疗 效 果 较 差 。 近年来 , 者 以 头 针 结 合 腹 针 疗 法 治 疗 病 程 较 久 的 笔
摘 要 : 目的] 讨 中风 后 遗 症 有 效 方 法 。[ 法] 6 例 中风 后 遗 症 患者 随 机 分 为 2组 , [ 探 方 将 O 即采 用 头 皮针 加 腹 针 疗 法 治 疗 为 治 疗 组 共 3 例 , 针 为 主 治疗 为 对 照 组 2 例 。[ 果 ] 疗组 治愈 率 为 5 . 5 , 照 组 治 愈 率 为 3 . , 组 治愈 率 比 较 , O 0 。 2 体 8 结 治 6 2 对 75 两 P< . 5 [ 论] 结 头皮 针 加 腹 针 治 疗缺 血 性 脑 梗 塞 中风 后 遗 症 有 确 切 疗 效 。
关键词 : 中风 后 遗 症 ; 灸疗 法 ; 皮针 ; 针 头 腹针 疗 法 中图 分 类 号 : 2 5 2 文 献标 识 码 : R 5. A 文 章 编 号 :0 55 0 ( 0 7 O 一 1 2O 1 0 — 5 9 2 0 ) 1O 1 一 2 .
Ic e i a n I ar to Ap plx q l e Tr a e t He d S n an do e Ac pu t r Zho , Ch n s h m a Br i nf c in o e y Se uea e t d wih a ki d Ab m n u nc u e Ye ng e Yo 。1 ng .TCM

【针刺技术】头皮针刺法及临床应用

【针刺技术】头皮针刺法及临床应用

【针刺技术】头皮针刺法及临床应用订阅话题阅读精华头皮针刺法头皮针又称头针,是针刺头部发际区域经络穴,以治疗全身病证的方法。

因头部肌肉浅薄、血管丰富,在临床上常采用沿皮刺透穴的针法,结合捻转、提插、徐疾等施术。

01PART头皮针刺激部位除传统经络腧穴之外,头皮针常以国际通用的头皮针标准治疗线(图1-1)为刺激部位,沿皮透刺。

图1-11.额中线在额部正中发际内,自发际上5分处即神庭穴起,向下刺1寸。

功能醒神开窍,祛风止痛。

主治神志病,头、鼻、舌、眼、咽喉病等,如神昏、失眠、头痛、鼻塞、目赤、咽痛。

属督脉。

2.额旁1线在额部,位于额中线外侧,直对眼内角(目内眦);自发际上0.5寸处即眉冲穴起,沿经向下刺1寸。

功能宣肺平喘,化痰止咳,宁心安神。

主治肺、心等上焦病证,如咳嗽、胸痛、感冒、气喘、失眠、眩晕、心悸怔忡、胸痹心痛等。

属足太阳膀胱经。

3.额旁2线在额部,位于额旁1线外侧,直对瞳孔,自发际上5分处即头临泣穴起,沿经向下刺1寸。

功能健脾和胃,疏肝利胆。

主治脾、胃、肝、胆等中焦病证,如胃痛、脘痞、泄泻、腹胀、胁痛等。

属足少阳胆经。

4.额旁3线在额部,位于额旁2线外侧,直对眼外角,从头维穴内侧0.75寸处起(即本神穴与头维穴之间发际上5分处),向下刺1寸。

功能补肾固精,清利下焦湿热。

主治肾、膀胱等下焦病证,如遗精、阳痿、癃闭、尿频、遗尿等。

属足少阳胆经和足阳明胃经。

5.顶中线在头顶部,位于前后正中线上,百会穴与前顶穴的连线。

功能疏经通络,升阳益气,平肝息风。

主治腰腿足病证如瘫痪、麻木、疼痛,及脱肛、阴挺、小儿遗尿、尿频、眩晕、头痛等。

属督脉。

6.顶颞前斜线在头部侧面,头顶至头颞部,自前神聪穴起至悬厘穴的连线。

功能疏经通络。

主治运动功能障碍病证如瘫痪等。

可将全线分为3等分,上1/3治下肢瘫痪,中1/3治上肢瘫痪,下1/3治面瘫、运动性失语、流涎。

该治疗线贯穿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

7.顶颞后斜线在头部侧面,头顶至头颞部,位于顶颞前斜线之后,与之相距1.5寸,即自百会穴起至曲鬓穴的连线。

头皮针联合体针治疗中风后肢体活动障碍81例

头皮针联合体针治疗中风后肢体活动障碍81例

捻转泻 法 ,以患 者双 眼湿 润 或 流 泪 为 度 ;三 阴 交 :沿 胫 肝 脾 肾三 经 之 交会 ,脑 为髓 海 ,肾 主 骨 生 髓 为 先 天 之
骨 内侧 后 缘针 尖 向后 45度 角 进 针 ,局 部 有 麻 胀 感 ;太 本 ,脾 为气 血生化 之 源 ;足三 里可有 效 防止和 减少 大量
等 症状 有所 改善 ,肌力 恢 复 1个 等 级 以上 。无 效 :治疗 能 明显提 高 患者 的治疗 信 心 ,值 得 临床推 广应 用 。
前 后症 状无 明显改善 。
参 考文 献
治疗 结果 81例 患 者 ,临 床 治 愈 3O例 ,显 效 41 例 ,好转 9例 ,无效 1例 ,总有效 率 95.8 。
无 呛咳 、吞 咽 困难基 本 消失 。显 效 :肢 体 活动等 症状 明 血吸 收及 改善 临 床症 状l4~。头 皮 针 、体 针 相 结 合 治疗
显 改善 ,能步 行 ,肌力 恢 复 2级 以上 。好 转 :肢 体 活动 脑 中风不 但疗 效可 靠 ,患 者 配 合 度 高 ,操 作方 便 ,同时
1406
陕西 中医 2013年第 34卷第 1O期
头皮 针 联 合体 针 治 疗 中风 后 肢体 活 动 障碍 81例
张 洲伟 宋 峰△ 西安 医学院第 二 附属 医院 中 医科 (西 安 710038)
摘 要 目的 :观 察 头皮针 对脑 中风后遗 症 的 临床 疗效 。 方 法 :常用 头皮针 ,针 刺 顶 中线 、颞 三针 、人 中、内关 、三 阴交 、太冲等 穴 位 ,用 醒 脑 开 窍 手 法 治疗 。结果 :临床 总有 效 率 95.8 。提 示 : 早 期进 行 头皮针 治疗 ,可 以提 高血 管 的再 通 时 间 ,缩 小梗 塞 灶 ,促进 出血 吸 收及 改善 临床 症

中医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进展

中医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进展

中医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进展发表时间:2009-12-16T16:48:37.6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第28期供稿作者:陈世新[导读] 脑血管病是当代人类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

其中缺血性中风的发病与出血性中风相比约为3:1陈世新 (桂平市中医医院 537200)【中图分类号】 R25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09)28-0014-02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中医药疗法综述脑血管病是当代人类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

其中缺血性中风的发病与出血性中风相比约为3:1。

用中医治疗缺血性中风,已取得一定的疗效和研究成果。

现将近年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1 分期分型治疗许多医家根据缺血性中风的临床表现、发病过程及病机特点,分期分型论治。

赵钦波[1]将脑梗塞急性期分为风痰阻络、阴虚阳亢、阳亢痰热、肝风痰湿4型,分别以大秦艽汤合牵正散、镇肝熄风汤、羚羊角汤合星蒌承气汤 (先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导痰汤或涤痰汤加减治之;恢复期分为气虚血瘀、肝阳上亢、肝肾阴虚、痰浊上泛、元气虚衰5型,分别以补阳还五汤、天麻钩藤饮、杞菊地黄汤或大定风珠、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地黄饮子加减治之,观察42例,基本治愈20例,总有效率95.2%。

郑勇[2]治疗老年缺血性中风70例,分4型。

气虚瘀阻型选用黄芪、丹参、当归、赤芍、鸡血藤、桃仁、红花、地龙、川芎、牛膝;阴虚风动型选用龟板、代赭石、石决明.丹参、白芍、天冬、天麻、钩藤、菊花、当归、全蝎;气滞血瘀型选用丹参、当归、赤芍、鸡血藤、红花、桑枝、牛膝、川朴、香附;痰瘀阻络型选用丹参、石菖蒲、天竺黄、天麻、钩藤、郁金、赤芍、法半夏、胆南星。

结果痊愈2l例,显效l6例,好转l9例,无效1l例,恶化3例,总有效率达80%。

黄承才[3]将8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分3型辨证治疗:肝阳上亢型(26例),用镇肝熄风汤加减,总有效率88.5%;风痰阻络型(28例),用导痰汤加味治疗,总有效率88.9%;气虚血瘀型(26例),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总有效率93.3%。

头皮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病的疗效观察

头皮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病的疗效观察

头皮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病的疗效观察一、头皮针运动疗法的原理和特点头皮针运动疗法是一种以头部为主要操作部位的中医治疗方法。

它结合了中医经络理论和现代医学运动康复理论,通过针刺头皮的特定穴位配合特定的动作,来达到调节脑神经功能、增加脑血流、改善脑功能的目的。

它具有刺激、调节脑神经的作用,可以强化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敏感性,增加适应性,并促进神经系统的康复和重建。

该疗法与传统中医的针灸疗法有所不同,它是通过很细的特殊针具刺激头皮的特定部位,在特定的动作配合下对脑功能进行调节和修复。

这个过程中,患者需要进行各种灵活的动作,如抬头、转头、张口、眨眼等。

这些动作通过刺激头皮特定部位的经络和穴位,使脑神经得到更好的加强和激活,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和程度。

1. 患者选取在本次观察中,我们选取了10例中风病患者进行头皮针运动疗法的治疗。

这些患者多为中年人,均经过临床确诊为脑卒中,病程在3个月内,有一定的康复意愿,身体情况相对稳定,具备参与治疗的条件。

2. 治疗方法每位患者进行头皮针运动疗法治疗,每周3次,每次治疗持续30分钟。

治疗过程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针刺的位置和动作方式,并指导患者进行相应的运动。

治疗期间,患者在专业医护人员的陪同下逐步完成头皮针运动疗法。

3. 观察指标我们观察的主要指标包括患者的脑功能情况、肢体功能情况、生活自理能力等。

在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结束后,我们通过专业的评估工具对患者进行评估,并记录相关数据,以进行对比和分析。

4. 观察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我们发现患者的脑功能有所改善,如语言表达能力、记忆力、专注力等有所提高;肢体功能方面,患者的肢体协调能力、肌肉力量等有所增强;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患者的洗漱、进食等自理能力也有所增强。

据患者的反馈和我们的观察,头皮针运动疗法对中风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康复速度和程度也较传统疗法有所增加。

头皮针抽提法提高脑血栓形成后偏瘫患肢肌力技术

头皮针抽提法提高脑血栓形成后偏瘫患肢肌力技术
和下1/4交点))
主治 对侧下肢、上肢、面部瘫痪,流涎、发音 障碍。
)
治疗机理
❖ 顶颞前斜线横穿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其都有 舒通全身经络,平肝息风的作用,解剖生理学也认为 神经系统主要是通过大脑皮质功能定位,顶颞前斜线 对应于大脑中央的前回,支配对侧支体的运动中枢, 因此针刺顶颞前斜线能达到治疗对侧肢体运动障碍的 目的。次外根据人体全息的原理,头部存在一个与人 身相对应的缩影,通过对头部血位的刺激可以治疗身 体相应部位的疾病。
头皮针抽提法提高脑血栓形成后偏瘫 患肢肌力技术
作用
头皮针抽提法是一种新型的 能提高脑血栓形成后患者肌 力的新疗法
选穴
头皮针抽提法的穴位是:
一、顶中线 (前顶→百会(1.5寸)
主治 腰腿足的瘫痪、麻木、疼痛, 性功能减 退夜尿、遗尿、皮质性多尿,子宫下垂。
二、顶颞前斜线(前顶→悬厘(头维与曲鬓上3/4
二、临床运用
6、留针:间歇留针2小时,停针和留针期间可结合患肢的 运动。
7、出针:出针时应先以左手拿镊子夹棉球,按住针孔周 围皮肤,右手持针慢慢提至皮下,然后将针迅速拔出, 并以干棉球压迫针孔1分钟以 防出血,每周2-3次。
三、技术要领
1、力度:必须将全身的力量集中于手指,然后形成爆发 力,向外抽提。
二、临床运用
1、工具:32-30号直径0.25mm-0.30mm,1-1.5寸一次性不锈钢毫针 摄子 75%的酒精棉球 消毒棉签 干棉球
2、体位:坐位 3、取穴:取顶中线和顶颞前斜线 4、消毒:医者的双手和病人的治疗部位 5、进针:采用快速进针法,顶中线由前顶穴刺向百会穴,用一手拇、
食指尖捏住针体,与头皮呈15-30度角针尖对准进针点,手腕背屈 后,再突然手腕掌屈,使针尖快速到达帽状筋膜下层,然后将针卧 到再缓缓,插入皮肤1寸左右。顶颞前斜线由前顶穴刺向悬厘穴, 用二根毫针接力刺法,在前顶穴进针一寸,然后在第一针的针尖部 位进第二针,当指下有一种不紧不松的吸针感的时候,再进行运针 操作,即用爆发力向外速提3次,约5秒钟,每次至多提出一分( 2.5mm),又缓缓插进1寸,如此反复共计约5分钟。

头皮针同步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观察

头皮针同步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观察
中国中医药科技 2 0 1 3年 1月第 2 0卷第 l 期 J a n . 2 0 1 3 V o 1 . 2 0 N 1 1 . 3 纳入标 准 ①符 合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和气滞血 瘀型
药科技 出版社 , 2 0 0 2: 2 4 3 .
・ 7 5・
辨证标 准 ; ②年龄 在 2 O - 4 5 岁之间 ; ③愿 意合作者 。 1 . 4 排 除标 准 ①年 龄 2 O岁 以下 ; ② 不符合 诊断 标准 者 ; ③妊娠期 或哺乳期妇女 ; ④合并子宫肌瘤 、 卵巢囊 肿 、 子宫 内 膜异位 症等疾病患者 ; ⑤合并有心血管 、 肝、 肾和造血 系统等
4 讨论
慢性盆 腔炎属 中医学 的“ 带 下” 、 “ 瘕瘕 ” 、 “ 不孕 ” 、
“ 痛 经” 等 范畴 , 多 由湿热 、 湿 毒之邪乘 虚入侵 , 蕴结 下焦 , 客
犯胞宫 、 盆腔 、 经络 , 气 滞血瘀 , 不通则痛 , 久则 内结成 瘕。气
滞血瘀 是本病的主要 病理 过程 。故行 气活血 化瘀 是治 疗本 病 的主要 法则 。金 氏药 酒蜡 灸是在本 院 已故 名老 中医 金文
先在容 器内加热熔化 , 取5 0 m l 注射器 将蜡液 注入袋 内 1 / 2 ,
: 2 ] 曹泽毅 .中华妇产科学 . 北京: 人民卫生 出版杜 , 1 9 9 9 : 1 2 1 2 .
[ 3 ] 乐杰 . 妇产科学 . 6版 , 北京 : 人 民卫生出版社 , 2 0 0 4 : 2 7 1 .
[ 4 ] 张玉珍 .中医妇科学 . 北京 : 中国医药出版社 , 2 0 0 2 : 3 1 7 .
( 收稿 : 2 0 1 1—1 0— 3 0 )
头皮针 同步运 动疗 法对脑卒 中 后痉挛性偏瘫 的疗效观察

头皮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病的疗效观察

头皮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病的疗效观察

头皮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病的疗效观察近年来,中风(也称脑卒中)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一种常见的疾病。

中风是由于脑血管疾病造成的脑部供血中断或供血不足,导致脑细胞坏死,进而引发各种不同症状,如肢体无力、语言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

针对中风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其中头皮针运动疗法成为了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

本文旨在观察头皮针运动疗法在中风病治疗中的疗效。

头皮针运动疗法是一种结合针灸和养生运动的疗法,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疗法。

该疗法通过针刺头皮上的穴位,结合头部的运动、按摩等方式,来恢复脑血液循环,改善患者的症状。

该疗法运用简单、无创伤、无不良反应的特点,备受病人的欢迎。

本次观察选取了100名中风病患者,其中50名为头皮针运动疗法组,另外50名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

观察周期为3个月,在此期间,记录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并采用国际通用的中风病疼痛评定表进行评估。

结果显示,头皮针运动疗法组在观察期内的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50名接受头皮针运动疗法的患者中,有36人在观察期结束时症状明显改善,占比72%;而对照组仅有18人在观察期结束时症状改善,占比36%。

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

进一步分析发现,头皮针运动疗法组在肢体活动能力、语言障碍和认知功能方面均有较大的改善,而对照组的改善较为有限。

头皮针运动疗法在改善中风病患者的皮肤血液循环、促进脑功能恢复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除了观察症状改善外,本次观察还记录了两组患者的副作用情况。

结果显示,头皮针运动疗法组患者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而对照组中有3名患者在常规治疗中出现胃肠不适等副作用。

本次观察结果表明头皮针运动疗法在中风病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该疗法通过促进脑血液循环和恢复脑功能,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并且安全性高,没有不良反应。

受制于观察周期较短和样本量有限的限制,还需要更多的研究验证头皮针运动疗法的疗效。

同时应加强对该疗法的推广和宣传,使更多的中风患者受益。

头皮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恢复期疗效观察

头皮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恢复期疗效观察
1 2次 为 1 观 察 疗 程 。 个
治 疗 结 果
头 皮 针 治 疗 缺 血 性 脑 中 风 恢 复期 疗效 观 察
刘 永
( 南 省 淮 阳县 中医 院 , 6 7 0 河 4 60 )
疗效标 准 : 肢肩 关节 : 常 0分 , 上 正 上举 正 常但 肌力 差 1 , 分 上举平肩 或 略过 肩 2分 , 上举 不 到肩 3分 , 不能 动或前后 略摆动 4 。上肢指关 节 : 常 0分 , 指分别 分 正 手
4。 5 以上 1分 , 足 4 。 2分 , 动 能 平 移 3分 , 会 动 4 不 5者 摆 不
分; 下肢趾关 节 : 正 0 , 展 自如 但力 弱 1 , 分 伸 分 伸展不
全 2分 , 动 3分 , 会 动 4分 ; 合 功 能 : 活 能 自理 、 略 不 综 生
7 9例患 者在 常规 治 疗 的 基 础 上 同 时 应 用该 技 术 治 疗 ,
为 第 一 批 中 医 临 床 适 宜 技 术 在 全 国 推 广 , 们 经 临 床 应 我
位 。不 能坐者 可采 用仰 卧位 。针 刺 部 位 : 灶 侧 ( 病 即偏 瘫肢 体 的对侧 ) 头部 。取 穴 : 用《 采 中国头 皮针施 术部 位
标 准 化 方 案 》 ] 顶 中线 、 颞 前 斜 线 。 顶 中 线 : 头 顶 : 顶 在 部前 后正 中线 , 自百 会 向 前 至 前 顶 穴 。 顶 颞 前 斜 线 : 在
6 例 , 7 . ; 效 9例 , l. ; 效 2 , 有 效 3 占 97 有 A o 占 14 无 例 总
率 9 . 。 75 讨 论
7 例 患者 均 为我 科 收入 的缺 血 性 脑 中风 患 者 , 9 诊

头皮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患者129例

头皮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患者129例
在针刺治疗中风偏瘫 临床 实践 中,发现头皮针补泻疗法有 显著临床疗效 ,从本研究结果来看 ,治疗组和对 照组治疗均能 显著改善神经功能 (P<0.01),而治疗后两组神经 功能缺损评 分 比较 ,差 异 有 显著 性 意 义 (P<0.05),提 示 头皮 针 补 泻 疗 法 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有显著疗效 。
表 2 两组 中风 偏瘫 患者治 疗前 后神 经功 能缺 损评分 比较 ( ±s)
注 :与 同组 治疗前 比较 , 尸<0.叭 :治 疗后组 问 比较 , P<0.05 3 讨论
中风偏瘫病因复杂,一般多为 内外因兼夹致病 ,本虚标实 为 总病机 。本虚 是指脏腑气血不足 ,功 能失调 ,标实是中风病 表现 出的多种临床证候,以邪实为主,最终造成清窍蒙闭,脑 神匿乱 ,阴阳平衡的失调 。
2 结 果 观 察 2.1 神经功能缺损评定 采用 1995年成都第 四届全 国脑血管 病学术会议制定的 《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 能缺损程度评分标 准》_3 (改 良爱丁堡+斯堪 的那维亚研究组 ),对 治疗前后偏瘫 肢 体神经功 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价。 2.2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PC11.5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 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 ( +s/表示 ,采用 t检验 ,计数资料 采 用 检 验 。 2_3 治疗结果 两组 患者 治疗 前后偏瘫肢体 神经功 能缺损评 分 比较 ,见表 2。由表 2可知,治疗组前后比较,P<0.01,神 经 功 能 缺 损 差 异 有 非 常 显 著 性 意 义 ; 对 照 组 治 疗 前 后 比较 ,P <0.01,神经功 能缺损评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治疗 后 组间比较 ,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关键词 : 中风偏 瘫 :针灸疗 法 ;头皮 针 ;补泻 疗法 ;中 医针灸 学 doi: 10.3969/j.issn 1672.2779.2010.11.175 文章编 号 :1672.2779 (20101.11一O204.01

头皮针抽提法治疗中风后遗症32例

头皮针抽提法治疗中风后遗症32例

毫针 与头 皮呈 1 。 O ,在 腱膜 下 层 进 入皮 肤 1寸 左 5~3 。
右 ,指下 有不 紧不 松 的感 觉 和一 种 吸 针感 。然 后 进 行 行针 操 作 ,即 用 爆 发 力 向 外 速 提 3次 ( 5秒 钟 ) 约 , 每次 至多 提 出 1 ,又缓 插 至 1 ,如 此反 复 运针 1 分 寸 0 遍 ,共计 约 5分 钟 。间歇 动 留针 2小 时 ,每 隔 3 O分 钟
近 年来 ,笔 者 以头 皮 针抽 提 法 治疗 病 程 较久 的 中
跳 、胯 骨 ( 骨 大转 子 直 上 2寸 ) 股 ,委 中、梁 丘 、伏 兔 ;失语 ,加 通里 、廉 泉 ;呃逆 ,加 膻 中 、中脘 。 中 刺 激 ,通 电针 3 0分 钟 ,采 用 疏 密 波 或 断 续 波 ,电流
发力 向外 抽提 ;二 是速度 ,即 瞬 间速 度 要 快 ,但 最 好
针体 又不 动 ,不能 将针体 大 幅度抽 出 。
5 参考 文献
E 3 国脑 血 管 病 会 议 . 1全 各类 脑 血 栓 疾 病 诊 断 要 点 E3 中华 神 经 J.
科 杂 志 , 9 6 2 ( ) I 9 I9 ,9 6 :7 .
4 体会 。
岁 ,平 均 6 . 5岁 ;病 程 1月 ~5年 。对 照组 2 32 8例 ,
男 1 3例 、女 1 5例 ;年 龄 5 ~ 7 5 9岁 ,平 均 6 . 2 3岁 ;
病程 1月 ~6年 。两 组 间 性 别 、年 龄 、病 程 等 元 显 著
性差异 ( > 0 0 ) P . 5 ,经 统计 学处 理有 可 比性 。凡 具有 严重 的心 、脑 、肺 、肾合 并 症 ,病情 不 稳 定 ,不 能 坚 持针 刺治疗 者 ,予 以剔 除 。

三家头皮针专长的临床体会

三家头皮针专长的临床体会

三家头皮针专长的临床体会重点介绍:林学俭老师的小脑新区擅治上下肢共济失调。

额五针治疗该区病变引起的精神障碍。

朱明清老师的顶颞前斜线擅治疗偏瘫方云鹏老师的伏象治疗急性扭挫伤速效林学俭老师:擅长用大脑皮层静区和小脑新区一、大脑皮层静区中的额五针,每针皆入发际两公分处向后针,也可以入发际五公分处向前进针三公分,五针间距离相等。

根据病情需要,也可以针至七针,即额前区中间一针,两侧各两或三针。

主治:由该区病变引起的精神障碍,如感情淡漠,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或智力减弱,或智力减弱综合和症候群。

二、小脑新区小脑蚓区:在枕外粗隆突出处向下移二公分处进针,针刺方向由下向上,沿纵线向上依次相隔半英寸,向上以同法呈接力样刺第二第三针,深度以触及骨膜为好。

并在第二三针左右两侧各距一公分向上针刺一至二针。

主治:复视,眼球震颤,听力减退,构音困难,失语,躯干摇晃,偏瘫和震颤麻痹,面瘫,面肌痉挛等。

三、左右小脑半球区:由枕外粗隆旁开3.5公分,再向下移2公分,向上交叉刺两针。

主治:同侧上肢和下肢共济失调,同时对肌张力怎增高或减弱,以及乏力等症状有明显疗效,针刺同样要达到骨膜。

用强刺激手法方能奏效。

朱明清老师:顶颞前斜线:定位:自前顶穴到头维穴。

功用:疏经通络,强筋止痛。

主治:四肢运动和感觉障碍,肢体瘫痪无力,中风后遗症。

分三等分,上三分之一治疗下肢病变,中三分之一治疗上肢病变,下三分之一治疗头面部病变。

方云鹏老师:伏象穴区治急性扭挫伤速效(一)伏象穴区1、伏象穴区的部位及其命名:伏象穴区,在人体的颅外软组织内,沿着额骨和枕骨的交界部位,对称的分布在颅骨骨缝的两侧,在这个穴区内,有规律的分布着许多与全身各部位相应的刺激点,一个个连接起来,则形成一个人体的缩形,伏于冠状缝,矢状缝和人字缝的位置上。

因而,我们将这个穴区命名为“伏象”穴区。

2、伏象穴区的定位:根据俯伏在头部的伏象穴区位置来看,冠状缝部位相当于伏象的左右上肢;矢状缝部位相当于伏象的躯干部,人字缝部位相当于伏象的左右下肢;冠矢点部位,相当于伏象的颈椎部与胸椎部之交界处,冠矢点之前,则相当于伏象的头、颈部;人字缝尖部位,相当于伏象的尾骶骨尖部,下面按伏象穴区之各部,分别予以定位:(1)头颈部:头部上、下长为2厘米,左、右宽为2厘米,颈部上、下长为2厘米,左、右宽为2厘米,因头部下面和颈部上面,约有1厘米的相互重叠,所以,额、颈部在冠矢点前,约总占3厘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皮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患者32例
【摘要】目的:观察头皮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32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头皮针组)和对照组(药物组)各16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和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68.75%,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均有所改善,P<0.05,但是治疗组改善更加明显,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

结论:头皮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疗效优于传统药物治疗,是治疗中风偏瘫的较佳方法。

【关键词】头皮针;中风偏瘫
中风偏瘫是脑血管意外疾病所致,临床常见,多发于中老年人,致残率很高。

其疾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脑血栓及脑栓塞等[1]。

在多种治法当中,针刺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头皮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疗效明显优越于其他疗法[2]。

头皮针疗法发展于传统针灸理论的基础上并结合了现代医学知识,即在头部特定的穴位进行针刺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本文采用头皮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疗效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32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及功能障碍,全部经CT检查确诊。

其中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最小者21岁,最大者73岁;其中脑梗死22例,脑出血10例。

将3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头皮针组)和对照组(药物组)各1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组
取穴:顶颢前斜线、顶颞后斜线、顶旁1线、顶旁2线、颞前线(均双侧取穴),顶中线。

常规消毒,选用0.30mm×25mm不锈钢毫针,当针到达帽状腱膜下层时,指下感到阻力减小,使针与头皮平行,刺入2530mm,快速捻转1~2min,虚针用补法;实则泻针出气,留针30min,留针期问,每隔10分钟,捻转1次。

1.2.2对照组
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脑出血病人给予控制脑水肿,调整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防治感染等。

脑梗死病人给予抗凝、溶栓、降纤、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

1.3疗效判定标准[3]
基本治愈:偏瘫失语等症消失,生活自理,上、下肢肌力基本恢复至5级者。

显著好转:偏瘫失语等症明显改善,一般生活自理,尚遗留某些功能障碍,上、下肢肌力恢复至4级左右者。

好转:偏瘫失语等症均较前有一定进步,上、下肢肌力恢复1~2个级别者。

无效:治疗前后偏瘫失语症状无改变者。

1.4神经功能缺损评定[4]
采用1995年成都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对治疗前后偏瘫肢体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价。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基本治愈5例,显著好转8例,好转2例,仅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基本治愈2例,显著好转7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为68.7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2.2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价对比
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均有所改善,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是治疗组改善更加明显,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3讨论
中风偏瘫属于中医学“痿症”范畴,标实是中风病表现出的多种临床证候,以邪实为主,最终造成清窍蒙闭,脑神匿乱,阴阳平衡的失调[5]。

传统的药物治疗虽然已经比较成熟,但药物对人体的毒副作用被广大患者所顾虑。

头皮针补泻疗法不仅治疗中风后偏瘫有显著疗效,而且对中风后失语,感觉障碍等其它功能障碍均有改善,笔者采用头皮针法治疗中风偏瘫,结果显示采用头皮针法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68.75%,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

对于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上,但是治疗组改善更加明显,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提示头皮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有显著疗效。

笔者的体会是,中风偏瘫康复水平的提高有赖于早期使用针灸治疗;头针选穴选取主要以头部运动区、感觉区、语言区上的穴位以及颢三针为主穴;针刺手
法的选择宜以找到适宜的针感、传导方向及强度为准则;只有当腧穴的刺激量强度与患者体内的感应状态相匹配时,才能出现最佳治疗效果。

虽然头皮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的现代机理研究尚不十分清楚,但其在临床的使用中已经显示了较稳定和有效的疗效[6],且针灸治疗简便易行、无毒副作用,在中风的治疗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易志龙,陈伟,陈春梅,等.颞三针加腹针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5O例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5,2l(2):l8-19.
[2]黄国明.头针滞针法久留针治疗中风偏瘫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11(2):28-30.
[3]孙华,包飞.头针治疗中风后偏瘫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6,26(6):395.
[4]樊素江.头皮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患者129例[J].中国中医药,2010,8(l1):204.
[5]周利,张红星.头针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进展[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6,8(2):62-63.
[6]李应昆,李季.头针疗法与生物全息论[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26(2):17-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