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体能训练》教学大纲

《体能训练》教学大纲

《体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8150课群名称:体育社会指导英文名称:Body Competition Train Method总学时:32 实验:0 上机:0适合专业:体育专业一、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章身体素质概述一、身体素质的概念二、身体素质的意义三、身体素质训练的内容四、各项身体素质的关系五、发展身体素质应注意的一般问题要求:了解身体素质的概念和定义,理解各项身体素质的概念,掌握各项身体素质训练的内容,熟练掌握各项身体素质训练的方法和手段。

难点:各项身体素质之间的联系第二章力量素质的教学与训练一、力量素质概述二、力量素质的种类及特点三、影响力量素质的因素分析四、力量素质练习方法、手段五、发展力量素质应注意事项要求:了解力量训练的特点,理解力量训练的概念,掌握力量训练的内容,熟练掌握力量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难点:力量训练的分类、内容、影响因素、负荷特征、方法、手段及要求。

第三章速度素质的教学与训练一、速度素质的概念及意义二、速度素质的种类与特点三、影响速度素质的因素分析四、速度素质练习的方法、手段五、发展速度素质应注意事项要求:了解速度训练的特点,理解速度训练的概念,掌握速度训练的种类和意义,熟练掌握速度训练的特点影响因素、手段和注意事项。

难点:结合专项特点发展速度素质的理论与方法第四章耐力素质的教学与训练一、耐力素质的概念与意义二、耐力素质的种类与特点三、影响耐力素质的因素分析四、耐力素质练习的方法、手段五、发展耐力素质应注意事项要求:了解耐力素质训练的意义,理解耐力素质的概念、种类及特点,掌握耐力素质训练的方法与手段,熟练掌握耐力素质训练的方式方法及相关原理。

难点:疲劳与负荷的相互关系第五章柔韧素质的教学方法与训练一、柔韧素质的概念及意义二、柔韧素质的种类及特点三、影响柔韧素质的因素分析四、柔韧素质练习的方法、手段五、发展柔韧素质应注意事项要求:了解柔韧素质训练的意义,理解柔韧素质的概念、特点与意义,掌握柔韧素质训练的方法与手段,熟练掌握结合项目特点的柔韧素质要求与练习注意事项。

体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体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体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体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二、课程概述:体能训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机能,增强学生的体能水平。

通过多样化的训练方法和全面的训练内容,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身体各项素质,提高身体的耐力、力量、速度、柔韧性和协调性。

本课程还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领导能力,使学生在体能训练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态度。

三、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耐力,提高心肺功能。

2. 增强学生的力量,包括全身和部分肌肉群的力量。

3. 提高学生的速度和敏捷度,使其具备对抗性、爆发力和灵敏性。

4. 培养学生的柔韧性,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

5. 培养学生的协调性,提高身体各部分的协调能力。

6.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领导能力。

7.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态度。

四、教学内容:1. 基础训练a. 有氧训练:包括跑步、游泳、骑车等,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和耐力。

b. 力量训练:包括器械训练、举重、推拉等,全身和局部肌肉群的力量训练。

c. 灵敏度训练:包括敏捷操、反应训练等,提高学生的爆发力和灵敏性。

2. 柔韧性训练a. 基础伸展:包括各种拉伸动作,增加关节活动范围。

b. 瑜伽练习:通过瑜伽动作的练习,提高学生的柔韧性和平衡能力。

3. 协调性训练a. 平衡训练:包括单脚站立、坐姿平衡等,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

b. 整合性动作训练:通过各种复合动作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

4. 团队合作训练a. 组织学生进行协作性训练,包括互助互补的团队项目和比赛。

b. 培养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和领导才能。

5. 学习习惯和态度a. 增加讲解和分析的时间,让学生了解训练的目的和方法。

b. 督促学生按时参加训练,并鼓励他们根据个人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c.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训练,培养他们在训练中的自律能力和毅力。

五、教学方法:1. 示范讲解法:通过示范讲解体能训练的动作和技巧。

2. 分组对抗法:以小组形式进行对抗性训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精神。

体能训练教案提纲模板范文

体能训练教案提纲模板范文

一、教案名称:XX年级XX班体能训练教案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体能训练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体能训练对身体素质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练习,提高学生的力量、耐力、柔韧性和协调性等体能素质,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体能训练的兴趣和热情,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四、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体能训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

2. 难点: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体能训练计划,并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体能训练的重要性。

2. 基本概念与原理- 讲解体能训练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 强调体能训练对身体素质的影响。

3. 体能训练方法- 分组进行实践练习,包括力量、耐力、柔韧性、协调性等方面的训练。

-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动作,确保训练效果。

4.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体能训练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 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的体能训练知识,巩固学生的记忆。

2. 个性化训练计划-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体能训练计划。

-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团队协作训练- 进行团队协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 教师观察学生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4.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体能训练的重要性。

-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自主进行体能训练。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体能训练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练习中的表现,包括动作规范性、训练效果等。

3. 学生对体能训练的兴趣和热情,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的体现。

七、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

3.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激发学生对体能训练的兴趣和热情。

体能训练教学大纲

体能训练教学大纲

《体能训练》教学大纲编制说明《体能训练》是按照警务技能与战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要求开设的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体能训练基本理论,大学生基本身体素质训练、公安专业学生专项体能强化训练、格斗拳16动练习、招警考试体能训练内容学习、体能训练方法学习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力求使学生掌握体能训练的科学训练方法,通过体能训练及体能恢复,大幅度提高我系学生身体素质及适应能力,并通过加强招警考试相关项目的训练及考核,确保我系学生入警体能测试合格率达到100%。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我系学生逐步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使之能以优异的体能储备顺利入警,为公安一线输送德才兼备,体魄健全优秀人才。

本课程主要采用理论讲授、实训、模拟对抗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应用性和公安特色。

本大纲由吴尚起草,姚健审核。

一、课程代码:二、课程名称:《体能训练》三、课程类型:选修课四、适用对象:公安专业五、课程学时:34,讲授学时:2,实践学时:32 。

六、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体能训练概述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习掌握体能训练的意义,掌握体能训练的技巧。

第一部分学生自学知识一、国外警察体能概述二、国内警察体能概述三、警察体能训练与测试评价第二部分教师讲授重点一、体能训练的理论基础(一)、体能训练的相关概述(二)、体能训练的在公安工作中的实际意义第三部分思考与练习1. 体能训练的理论意义第二单元普通身体素质训练教学目的:使学生通过训练提高耐力、速度、柔韧性、灵敏性、协调性等各方面的能力,为警务实战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部分学生自学知识一、普通身体素质训练的主要内容二、体能恢复避免受伤的预防技巧第二部分教师讲授重点一、耐力训练内容及要求二、速度训练的内容及其要求三、柔韧性训练的内容及其要求四、灵敏性及协调性训练及其要求五、力量训练的内容及其要求第三部分思考与练习1、浅谈对速度和耐力训练的认识?2、如何提高耐力水平?第三单元格斗拳16动教学目的:格斗拳16动是警察格斗技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学习和掌握常用格斗技术,便于在搏斗中保护自己,打击对方。

第14课体能训练教案

第14课体能训练教案

第14课体能训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和意义。

2.掌握体能训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培养学生的体能素质,提高身体素质水平。

4.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增强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1.体能训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如何合理安排体能训练课程。

三、教学难点1.如何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个性化体能训练。

2.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运动观念。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0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体能训练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进行体能训练,以及体能训练对身体素质的提高有何益处。

2.讲解体能训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0分钟)老师向学生讲解体能训练的基本原则,包括循序渐进、全面发展、个性化训练等。

并介绍常见的体能训练方法,如力量训练、耐力训练、速度训练等。

3.体能训练课程设计(30分钟)老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如何合理安排体能训练课程,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要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包括每周训练次数、训练内容和训练时长等。

4.体能训练实践(30分钟)学生进行体能训练实践,老师指导学生正确的训练姿势和方法,并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指导和建议。

5.总结与反思(10分钟)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分享体能训练的收获和体会,老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课后作业1.根据老师的指导,制定个性化的体能训练计划。

2.每天坚持进行体能训练,并记录训练成果和感受。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和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掌握了体能训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培养了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提高了身体素质水平。

同时,教师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对体能训练的认识不够深刻,个性化训练计划制定能力有待提高等。

因此,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体能训练的宣传和普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运动观念,提高个性化训练计划制定能力。

体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大全5篇)

体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大全5篇)

体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大全5篇)第一篇:体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体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定义:体能训练是由体能相关理论、体能训练及实验教学部分组成的课程内容。

(二)编写依据:根据2008版《成都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结合旅游与户外运动方向的教学具体情况,以及新形势的需要而制定。

(三)目的任务:1、培养学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认真学习,树立刻苦锻炼和吃苦耐劳的思想品质。

2、系统学习和掌握体能相关理论、基本训练方法和体能能力对技能的渗透基本原理。

3、在系统学习和掌握体能相关理论及训练方法基础上,重点领会各户外运动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达到贯通学生所学基础和户外运动理论与训练实践的结合,为学生认识体质与运动能力关系打好基础。

4、具有独立从事户外运动项目的体能训练及基本科研工作能力。

5、增强运动素质能力,提高专项运动技术和运动能力水平。

6、完成大纲中规定的教学内容及考核要求。

(四)课程代码:(五)教学时数与分配:本课程52学时,3 学分。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一)总学时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理论课实践课实验课考核机动合计教学时数 20 16 12 2 2521、理论课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体能及体适能概念及关系释义体能的构成及各主要项目体能构成的特点体能的实现方式及促进与限制因素影响体能的因素促进体能提高的因素体能训练的恢复原理早期高强度体能训练的正面与负面效果提高基础体能能力与专项体能能力的方法及原理合计学时分配 2学时 4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4学时20学时2、训练课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静态与动态柔韧能力及练习效果转化训练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静态起动能力及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动态起动能力及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起动与疾加速能力及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疾加速能力与高速运动能力及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无氧移动耐力能力及无氧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有氧移动耐力能力及有氧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移动灵敏能力及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机动合计学时分配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2学时 18学时3、教学实验课内容及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个人经历体能训练评价观摩运动训练专业和竞技体校体能训练课及评价学时分配 4学时* 2学时制定发展各种运动素质训练计划并讲解其依据提出各个项目体能训练难点及探疑合计4学时 2学时* 12学时*每人5分钟×32人计算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一)理论课1、体能及体适能概念释义及关系辩析1)目前国内外关于体能及体适能概念 2)体能及体适能概念本征 3)体能与体适能概念区别 4)一般与专项体能概念5)与体能相关概念(体力、体质、适应力)的区别2、体能的构成及各主要项目体能构成的特点1)一般体能的构成2)各主要项目体能的构成 3)体能构成的相互关系4)间接运动素质与专项体能提高的关系3、体能的实现方式及促进与限制因素1)各个运动项目的体能实现方式 2)限制单一动作体能实现方式的因素 3)限制周期运动动作体能实现方式的因素 4)导致期运动动作的体能渐进下降因素4、影响体能的主要因素1)环境因素2)场地因素3)气候因素4)心理因素 5)动作节奏因素5、促进体能提高的因素1)竞技状态2)关键运动素质3)生活条件 4)自我控制6、体能训练的恢复原理 1)自然恢复 2)辅助恢复 3)超量补偿4)训练中的累加恢复效应7、早期高强度体能训练的正面与负面效果1)传统观念2)恢复能力的正面与负面性3)基本技术能力与干扰技术能力累加的正面与负面性4)把握关键体能发展的正面与负面性8、提高基础体能能力与专项体能能力的方法及原理1)提高加速运动素质原理 2)提高移动耐力运动素质原理3)专项短翼和长翼运动距离与专项运动能力提高的原理4)提高技术能力原理5)力量训练转化为专项能力的原理(二)训练课1、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静态与动态柔韧能力及练习效果转化训练1)主要方法与手段内容及特征2)练习效果的专项转化途经3)方法与手段内容的调控2、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静态起动能力及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1)主要方法与手段内容及特征 2)练习效果的专项转化途经 3)方法与手段内容的调控3、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动态起动能力及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1)主要方法与手段内容及特征 2)练习效果的专项转化途径 3)方法与手段内容的调控4、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动态起动能力及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1)主要方法与手段内容及特征 2)练习效果的专项转化途经 3)方法与手段内容的调控5、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疾加速能力与高速运动能力及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1)主要方法与手段内容及特征2)练习效果的专项转化途经3)方法与手段内容的调控6、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无氧移动耐力能力及无氧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1)主要方法与手段内容及特征2)练习效果的专项转化途经3)方法与手段内容的调控7、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有氧移动耐力能力及有氧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1)主要方法与手段内容及特征2)练习效果的专项转化途经3)方法与手段内容的调控8、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移动灵敏能力及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1)主要方法与手段内容及特征 2)练习效果的专项转化途经 3)方法与手段内容的调控(三)教学实验课1、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的区别性1)导致传统训练思维的原因2)现代训练的近期与远期效果2、专项体能训练效果转化技能能力提高的合理性1)专项体能训练的目的性2)专项体能训练效果转化的过度手段3)转化的时机与前后训练手段的衔接3、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可行性1)理论的合理与现实实践的差异2)体能顺序安排3)体能训练周期安排4、各个专项体能训练的要点与难点1)各个专项的体能属性2)各个专项的关键体能发展的制约性与时机性四、考核根据培养目标,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体能相关理论与训练实践应用的掌握程度。

体能课程大纲

体能课程大纲

体能课程大纲摘要:本文介绍了一份体能课程的大纲,旨在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能能力,并提供全面的训练计划。

本大纲包括课程目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估方式等方面的内容,以便学生全面了解和参与课程。

1. 课程目的体能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能能力,包括力量、耐力、柔韧性和协调性等方面的综合训练。

通过系统的体育锻炼,学生能够改善健康状况,提升运动表现,并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2. 课程内容2.1 力量训练力量训练是体能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使用自身体重、器械和重物,学生将进行一系列的力量训练,包括俯卧撑、深蹲、引体向上等。

这些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稳定性和爆发力。

2.2 耐力训练耐力训练是提高学生持久力和耐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有氧运动,如跑步、跳绳和骑自行车等,学生将增加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代谢能力和运动耐力。

2.3 柔韧性训练柔韧性训练旨在增加学生的关节灵活性和身体活动范围。

通过伸展运动和瑜伽等活动,学生将改善身体的柔韧性,防止运动损伤,并提高运动技能的表现。

2.4 协调性训练协调性训练注重学生身体各部分的协调运动和动作控制。

通过平衡练习、器械动作和团队合作活动,学生将提高身体的整体协调性,提升运动技巧和表现水平。

3. 教学方法3.1 示范与讲解教师将通过示范具体动作和技巧,并进行详细讲解,确保学生理解正确的姿势和动作要领。

3.2 分组实践学生将分组进行训练,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各项训练内容。

分组实践可以促进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的培养。

3.3 情景模拟在一些特定的训练项目中,教师将模拟真实场景,引导学生进行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4. 评估方式为了评估学生的课程效果和进步情况,我们将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评估:4.1 动作评估针对具体的力量、耐力、柔韧性和协调性训练项目,教师将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动作评估,评价学生的技术水平和动作正确性。

4.2 身体指标评估教师将参考学生的身高、体重、体脂率等指标,评估学生的身体变化和身体素质提高情况。

体能课教案大纲模板范文

体能课教案大纲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XX年级XX班体能课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体能训练方法,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体能训练的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自信心。

三、教学内容:1. 热身运动2. 有氧运动3. 力量训练4. 柔韧性训练5. 伸展运动6. 体能测试四、教学过程:(一)热身运动(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做慢跑,让学生适应运动强度。

2. 学生进行关节活动,提高身体灵活性。

(二)有氧运动(15分钟)1. 教师讲解有氧运动的基本动作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进行有氧运动,如跑步、跳绳等。

(三)力量训练(15分钟)1. 教师讲解力量训练的基本动作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进行力量训练,如俯卧撑、深蹲等。

(四)柔韧性训练(10分钟)1. 教师讲解柔韧性训练的基本动作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进行柔韧性训练,如拉伸、压腿等。

(五)伸展运动(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全身伸展运动,放松肌肉。

2. 学生进行自我调整,调整呼吸。

(六)体能测试(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体能测试,如跳远、仰卧起坐等。

2. 学生总结测试结果,分享心得。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体能训练的参与度和兴趣。

2. 学生体能训练的效果,如体重、力量、柔韧性等方面的提高。

3. 学生在团队中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次体能课的满意程度。

2. 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

3. 教师对下次体能课的改进措施。

七、教学资料:1. 体能训练相关书籍、视频等。

2. 体能测试表格、评分标准等。

八、教学注意事项: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体能水平调整训练强度。

2. 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安全,确保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不受伤。

3.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信心。

九、课后作业:1. 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个性化的体能训练计划。

福建体能课程教学大纲

福建体能课程教学大纲

福建体能课程教学大纲福建体能课程教学大纲体能课程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福建省教育厅制定的福建体能课程教学大纲,旨在提供一套科学、系统的教学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课程目标福建体能课程教学大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1. 提高学生的基本体能水平:通过系统的训练和练习,提高学生的耐力、速度、柔韧性、力量等基本体能指标,使他们具备健康的身体素质。

2. 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通过各种体育项目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提高他们的运动协调性和技术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体能课程注重团队合作,通过集体活动和团队项目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4.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态度:通过体能课程的开展,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态度,培养他们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课程内容福建体能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包括:1. 基本体能训练: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等,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提高学生的耐力、速度、柔韧性和力量水平。

2. 运动技能训练:包括各种体育项目的学习和实践,如足球、篮球、排球、田径等,通过系统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运动协调性。

3. 团队合作训练:通过集体活动和团队项目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课程,向学生传授健康知识和生活习惯,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

三、教学方法福建体能课程教学大纲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主要的教学方法包括: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运动中学习和实践,提高他们的运动技能和运动判断能力。

2.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相互协作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游戏教学法:运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幼儿园活力大陆:体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幼儿园活力大陆:体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幼儿园体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宗旨1. 促进幼儿体能和协调能力的发展。

2. 培养幼儿对运动的兴趣和爱好。

3. 提高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

4.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和反应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动作敏捷:训练幼儿的灵敏度和动作协调性,在各种体能训练中提高其运动技能。

2. 身体协调:通过各种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培养幼儿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

3. 团队合作:通过集体游戏和合作项目,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4. 运动技能:在体能训练中培养幼儿的基本运动技能,如跑步、跳跃、爬行等。

三、教学内容1. 基本运动:跑步、跳跃、爬行、平衡等基本运动项目。

2. 理论知识:介绍身体各部位的名称、肌肉和骨骼的基本知识。

3. 游戏和竞赛:设计各种有趣的游戏和竞赛项目,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

4. 瑜伽和舞蹈:引导幼儿学习简单的瑜伽动作和舞蹈,培养他们的柔韧性和节奏感。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教学:老师进行动作示范,引导幼儿模仿并纠正动作。

2. 分组活动:组织幼儿分组进行集体游戏和合作项目,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3. 游戏引导:通过各种富有趣味性的游戏引导活动,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

4. 多感官体验:引导幼儿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来感知和体验运动,丰富训练内容。

五、教学评估1. 观察评估:老师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动作表现和集体合作情况。

2. 个人表现:记录每位幼儿在课程中的个人进步和表现,鼓励其发挥特长。

3. 小结回顾:每节课结束后进行简短的小结回顾,帮助幼儿总结课程内容和学习收获。

六、教学观点与理解在幼儿园体能训练课程中,我们注重培养幼儿的运动兴趣和爱好,注重动作的示范和指导,同时也重视幼儿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发挥特长,通过游戏和竞赛增加趣味性,在欢乐中提高幼儿的体能和协调能力。

我们也重视每节课的小结回顾,帮助幼儿在欢乐中学到更多。

以上就是针对幼儿园体能训练课程的教学大纲,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幼儿园体能训练课程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体各方面的发展,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

体能训练教学大纲

体能训练教学大纲

体能训练教学大纲一、引言体能训练在现代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无论是运动员还是一般人,都需要通过体能训练提高身体素质。

本教学大纲旨在系统地介绍体能训练的基本概念、训练原理和具体方法,以帮助教师和教练有效进行体能训练。

二、体能训练概述1. 定义:体能训练是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来提高个体的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度、柔韧性等方面。

2. 目标:提高运动员或个体的整体身体素质,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运动训练和日常生活的需求。

3. 影响因素:遗传、性别、年龄、训练方法等。

三、训练原理1. 超负荷原理:在适当的负荷下进行训练,以刺激身体适应和提高。

2. 过度负荷原理:逐渐增加训练的难度和强度,以逐步提高身体素质。

3. 反复原理:通过反复的训练来巩固和提高身体素质。

4. 个体差异原理:根据个体的特点和需求来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

四、体能训练方法1. 力量训练:a. 高强度重量训练:使用重量训练器械来增加肌肉力量。

b. 腿部训练:强化下半身肌肉力量,包括蹲跳、深蹲等动作。

c. 核心训练:加强腹肌和背肌的力量,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平衡性。

2. 速度训练:a. 爆发力训练:通过短跑、起跳等动作来提高爆发力。

b. 固定距离训练:通过定点跑、定点冲刺等动作来提高速度。

3. 耐力训练:a. 持久性训练:通过长时间的有氧运动训练来提高心肺功能。

b. 高强度间歇训练:通过交替进行高强度和低强度运动来提高耐力水平。

4. 灵敏度训练:a. 反应力训练:通过反射弧训练和眼手协调训练来提高反应速度。

b. 协调性训练:通过各种协调性动作训练来提高身体的敏捷性。

5. 柔韧性训练:a. 静态伸展训练:通过静止保持伸展姿势来增加肌肉柔韧性。

b. 动态伸展训练:通过动作伸展来提高关节灵活性。

五、训练计划编制1. 目标设定:根据个体需求和体能水平,设定明确的训练目标。

2. 训练内容安排:根据训练原理和具体方法,结合个体差异,制定详细的训练内容。

体能训练教学大纲

体能训练教学大纲

体能训练教学大纲一、前言体能训练是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能水平的重要手段。

通过系统有序的体能训练,可以有效地提升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增强抗疲劳能力,提高运动表现。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教练员、教师提供一套完整的体能训练教学指导,帮助运动员有效地进行体能训练。

二、教学目标1.了解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和基本原理;2.掌握体能训练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能够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需求设计合理的体能训练计划;4.提高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水平,提升运动表现。

三、教学内容1. 体能训练基础知识•体能训练的定义和分类;•体能训练对运动员的重要性;•体能训练的基本原理。

2. 体能训练方法•有氧训练;•无氧训练;•肌肉力量训练;•灵敏度训练;•柔韧性训练;•平衡训练。

3. 体能训练计划设计•不同项目的体能需求分析;•训练周期和强度安排;•训练内容和方法选择;•训练评估和调整。

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介绍体能训练基础知识和方法;2.案例分析:分析不同项目的体能训练需求;3.实际操作:进行体能训练动作演示和指导;4.讨论交流:对训练计划进行讨论和评估。

五、教学评估教学结束后,学员将进行考核,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体能训练知识及方法的掌握程度;2.能否设计合理的体能训练计划;3.实际操作能力及指导技巧。

六、总结体能训练是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基础,通过系统的训练可以有效提升运动表现。

教练员和教师应不断学习和掌握体能训练的知识和技巧,为运动员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支持和指导。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有关人员提供一套系统完整的体能训练教学指导,帮助运动员在体能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教学大纲

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教学大纲

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教学大纲课程编码:课程类型:选修总学时:48学分:3先修课程: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训练学后续课程:执笔人:审核人:一、课程目标一)理解体能训练原理与方法二)掌握体能训练的基本理论。

三)有较强的体能训练指导实践能力。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一)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技术教学、训练实践(二)教学手段:多媒体演示、动作模拟、新媒体沟通研究三、教材和参考用书一)使用教材自编二)参考用书ACSM体能训练概论(中国体能训练师认证参考教材)健身教练(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四、实践、实验教学五、考试、考核方式一)考核方式:本门课满分为100分,过程性考核30%,体能综合测试占60%,考勤10%。

(二)考核要求:1.要布置和搜检各章节的思考题,作业题完成的情况,作为过程性成绩。

2.过程性考核主要是搜检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的情况以及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体能综合测试考查体能发展程度,给出客观评价。

3.考评标准技能展示:1)一套完整的体能训练准备活动,包含静力、动态拉伸、神经激活、动作练等。

2)抓举、挺举展示或其他力量训练手段展示,六、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第一章体能训练基础理论(12学时)[教学基本要求]理论课时,认真听讲,形成知识体系[教学重点难点]训练要素、体能评估教学具体内容]体能范畴、体能训练要素、能量供应、训练原则、运动系统第一节体能与体能训练要素(2学时)第二节能量供应与锻炼原则(2学时)第三节体能训练测试与评估(2学时)第四节运动系统(肌肉)(6学时)课堂训练、课外训练、作业思考题]第二章热身运动与柔韧性(8学时)[教学基本要求]理论课时,认真操演,能自编锻炼内容[教学重点难点]动作的熟练掌握。

教学具体内容]热身运动(整套不少于20个动作)、恢复再生(按摩球、按摩棒、泡沫轴)第一节热身运动(静态、动态、激活、一般、专项)(2学时)第二节复热身练,动作练(2学时)第三节复研究,PNF拉伸练(2学时)第四节恢复与再生(2学时)课堂锻炼、课外锻炼、作业思考题]第三章抗阻训练(16学时)[教学基本要求]实践课时,认真练,能自行训练和指导训练。

体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体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体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1. 引言体能训练是一种综合性的训练方法,通过运动和锻炼提高身体的各项机能,包括力量、耐力、速度和灵敏性等。

本文将介绍一份体能训练课程的教学大纲,旨在帮助教练和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体能训练的方法和内容。

2. 课程背景体能训练在体育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还能促进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设计一份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课程,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

3.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体能素质,包括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性和柔韧性等方面的提高。

通过有计划、有系统的训练,学生将逐步提高自己的体能水平,提升运动表现。

4. 课程内容4.1 前期准备- 课程介绍和目标说明- 健康状况评估- 体能测试4.2 基础训练阶段- 动作基础训练:包括基本动作的技术要求和练习方法,如深蹲、卧推、引体向上等。

- 力量训练:通过使用自身重量、哑铃或器械进行力量训练,注重肌肉力量的增强和身体的稳定性训练。

- 耐力训练:采用有氧运动、间歇性运动和高强度间歇训练等方法,提高心肺功能和肌肉耐力。

- 灵敏性和柔韧性训练:包括拉伸、瑜伽、普拉提等练习,提高关节灵活性和肌肉的弹性。

4.3 进阶训练阶段- 动作技巧训练:结合具体项目要求,针对性地进行动作技巧的训练。

- 力量和速度提升:采用负重训练、爆发力训练、快速反应训练等方法,提高力量和速度素质。

- 耐力训练的变化:通过改变间歇时间、训练强度和训练方式,提升耐力水平。

- 灵敏性和柔韧性的进一步提高:采用更高难度的拉伸动作和深度伸展练习。

5. 课程特点5.1 科学性与系统性本课程的内容和方法均基于现代运动科学的理论和实践,严格遵循体能训练的科学规律和训练原则,保证训练效果。

5.2 个性化与差异化针对学生的体能水平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注重发掘每个学生的潜力和特长。

5.3 实践性与探索性鼓励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并通过反复实践和调整,逐步提高自己的训练效果。

幼儿体能教学大纲模板

幼儿体能教学大纲模板

一、课程名称:幼儿体能训练二、课程目标:1. 培养幼儿对身体运动的兴趣,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2. 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增强幼儿的体质。

3. 锻炼幼儿的协调性、平衡性、柔韧性、速度、耐力等体能。

4.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课程内容:1. 基础体能训练- 热身运动:跑步、跳绳、模仿动物等。

- 基本动作:走、跑、跳、投、爬、滚等。

- 身体素质训练: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

2. 游戏化体能训练- 情景游戏:通过故事、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运动技能。

- 团队游戏: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

3. 专项体能训练- 球类运动:足球、篮球、排球等。

- 徒手操:基本体操、武术等。

- 游戏器材:平衡木、跳箱、滑梯等。

四、教学安排:1. 课程时长:每周1-2次,每次30-45分钟。

2. 教学方式:以游戏化、情境化、互动式为主,注重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培养。

3.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记录、测试等方式,对幼儿的体能发展进行评估。

五、教学要求:1. 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体育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2.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合理制定教学计划。

3. 教师应注重安全,确保幼儿在运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4. 教师应关注幼儿的心理需求,给予鼓励和支持,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六、教学资源:1. 教学器材:平衡木、跳箱、滑梯、球类、标志物等。

2. 教学场地:宽敞、安全的户外或室内场地。

3. 教学资料:幼儿体能训练教材、教学视频、图片等。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1-4周):熟悉课程内容,培养幼儿对体能训练的兴趣。

2. 第二阶段(5-8周):提高幼儿的基础体能,锻炼基本动作。

3. 第三阶段(9-12周):开展游戏化体能训练,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

4. 第四阶段(13-16周):进行专项体能训练,提高幼儿的专项技能。

八、总结与反思:1. 教师定期对课程进行总结,分析教学效果,调整教学计划。

体能课教案大纲范文模板

体能课教案大纲范文模板

一、课程名称:XX体能训练课程二、课程目标:1. 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增强体质。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三、教学对象:XX年级(XX班)学生四、教学内容:1. 体能训练:包括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素质训练。

2. 技能训练:根据课程目标,选择适合学生的运动项目进行技能训练。

3. 团队游戏:通过团队游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五、教学时间:XX课时六、教学场地:XX运动场七、教学器材:运动服、运动鞋、哑铃、跳绳、篮球、足球、排球等。

八、教学过程:1. 准备部分(5分钟)a.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热身运动,包括慢跑、拉伸等。

b. 教师讲解本次课程的目标、内容、注意事项等。

2. 体能训练(25分钟)a. 速度训练:采用短跑、接力等形式,提高学生的速度素质。

b. 力量训练:使用哑铃进行肌肉力量训练,如深蹲、卧推等。

c. 耐力训练:采用长跑、跳绳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

d. 灵敏训练:进行障碍跑、折返跑等训练,提高学生的灵敏素质。

e. 柔韧训练:进行拉伸、瑜伽等训练,提高学生的柔韧素质。

3. 技能训练(15分钟)a. 根据课程目标,选择适合学生的运动项目进行技能训练。

b. 教师进行动作示范,讲解动作要领和技巧。

c.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团队游戏(10分钟)a.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团队游戏,如篮球接力、足球射门等。

b. 游戏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5. 结束部分(5分钟)a.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放松运动,包括拉伸、慢跑等。

b.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点评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九、教学评价:1. 体能测试:通过测试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素质,评估学生的体能水平。

2. 技能考核:通过观察学生的技能训练表现,评估学生的技能水平。

3. 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团队游戏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幼儿园体能训练课程大纲

幼儿园体能训练课程大纲

幼儿园体能训练课程大纲1. 引言幼儿园体能训练课程旨在帮助幼儿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提升协调能力和运动技巧。

通过多样化的体能训练活动,可以增强幼儿的身体机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

2. 课程目标•培养幼儿对各种体育运动的兴趣和意识。

•培养幼儿的协调性、平衡性、柔韧性、力量和耐力等体能素质。

•提升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积极参与运动的态度。

•增强幼儿的健康意识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 课程内容3.1 热身活动(10分钟)•活泼的音乐和舞蹈,让幼儿热身准备参与活动。

•手臂、腿部和颈部的伸展动作,提高身体的灵活性。

3.2 平衡训练(15分钟)•玩跳跳球:鼓励幼儿站在跳跳球上保持平衡,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走平衡木:设置简易的平衡木让幼儿体验走平衡木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平衡能力。

3.3 灵敏性训练(15分钟)•打散步:幼儿围成一圈,教师带领他们随着音乐打散步,锻炼幼儿的节奏感和反应能力。

•打拍子:幼儿跟随音乐打拍子,增加他们的敏捷性和协调性。

3.4 动力性训练(15分钟)•做俯卧撑:教师引导幼儿做简单的俯卧撑动作,提高他们的上肢力量。

•跳绳:让幼儿跳绳,锻炼他们的下肢力量和耐力。

3.5 球类运动(20分钟)•扔接球:幼儿分成两组进行扔接球的游戏,培养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踢足球:幼儿学习基本的踢球技巧,提高他们的踢球准确性和敏捷性。

3.6 柔韧性训练(10分钟)•瑜伽: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瑜伽动作,增强幼儿的柔韧性和肌肉伸展能力。

3.7 冷却活动(5分钟)•慢跑:引导幼儿进行慢跑活动,帮助他们恢复平静状态。

•呼吸训练:教幼儿进行深呼吸,放松身心。

4. 资源支持•器械:跳跳球、平衡木、俯卧撑垫、绳子、球类运动器材等。

•资料:绘本、图表、音乐等。

5. 评估与反馈•教师观察幼儿在各个训练环节中的表现,记录评估结果。

•定期与幼儿家长交流,共同关注幼儿体能训练的发展情况。

体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体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体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专业)一、说明(一)课程定义:体能训练是由体能相关理论、体能训练、体能评价组成的课程内容。

(二)编写依据:根据2011年9月由动力机械系编写,学院审核的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专业教学培养计划,结合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专业的就业方向及职业体能需求特点情况而制定。

(三)目的任务:1、培养学生认真学习,树立刻苦锻炼和吃苦耐劳的思想品质。

2、系统学习和掌握体能相关理论、基本训练方法和体能能力对专业技能的渗透基本原理。

3、在系统学习和掌握体能相关理论及训练方法基础上,重点提高学生在有氧耐力与力量素质水平,以达到学生今后更能适合于就业岗位工作能力所具备的体能素质.4、在学习和掌握体能训练相关的理论知识和训练方法的基础上,为今后在就业岗位上提高体能锻炼的意识、平时加强体能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一)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一)理论课1、体能概念1)目前国内外关于体能概念2)体能训练的目的3)体能分类2、专业岗位体能需求特点介绍1)体能与职业的关系2)专业典型岗位体能需求特点介绍3、体能的训练方法及原理1)人体抗阻能力的训练方法及原理2)快速动作能力训练方法及原理3)持续工作能力训练方法及原理4)协调工作能力训练5)敏捷、准确动作能力方法及原理(二)训练课1、有氧耐力训练1)持续负荷训练2)间断负荷训练3)重复训练训练2、力量训练1)负重抗阻力训练2)克服自身体重的训练3)静力性训练4)力量耐力训练3、移动速度素质训练1)折返跑训练2)加速跑变交叉步跑4、平衡协调素质训练1)身体平衡协调训练2)空中平衡训练5、柔韧灵敏素质训练训练1)静态与动态柔韧能2)视听反应速度训练四、考核根据培养目标,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体能相关理论与专业体能素质要素进行考核。

1、考核内容及比例理论知识:占该学期的30%.体能素质:占该学期的7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定义:体能训练是由体能相关理论、体能训练及实验教学部分组成的课程内容。

(二)编写依据:根据2008版《成都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结合旅游与户外运动方向的教学具体情况,以及新形势的需要而制定。

(三)目的任务:1、培养学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认真学习,树立刻苦锻炼和吃苦耐劳的思想品质。

2、系统学习和掌握体能相关理论、基本训练方法和体能能力对技能的渗透基本原理。

3、在系统学习和掌握体能相关理论及训练方法基础上,重点领会各户外运动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达到贯通学生所学基础和户外运动理论与训练实践的结合,为学生认识体质与运动能力关系打好基础。

4、具有独立从事户外运动项目的体能训练及基本科研工作能力。

5、增强运动素质能力,提高专项运动技术和运动能力水平。

6、完成大纲中规定的教学内容及考核要求。

(四)课程代码:(五)教学时数与分配:本课程52学时, 3 学分。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一)总学时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教学时数理论课20实践课16实验课12考核 2机动 2合计521、理论课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学时分配体能及体适能概念及关系释义2学时体能的构成及各主要项目体能构成的特点4学时体能的实现方式及促进与限制因素2学时影响体能的因素2学时促进体能提高的因素2学时体能训练的恢复原理2学时早期高强度体能训练的正面与负面效果2学时提高基础体能能力与专项体能能力的方法及原理4学时合计20学时2、训练课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静态与动态柔韧能力及练习效果转化训练2学时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静态起动能力及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2学时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动态起动能力及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2学时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起动与疾加速能力及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2学时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疾加速能力与高速运动能力及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2学时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无氧移动耐力能力及无氧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2学时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有氧移动耐力能力及有氧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2学时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移动灵敏能力及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2学时机动2学时合计18学时3、教学实验课内容及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学时分配个人经历体能训练评价4学时* 观摩运动训练专业和竞技体校体能训练课及评价2学时制定发展各种运动素质训练计划并讲解其依据4学时提出各个项目体能训练难点及探疑2学时*合计12学时*每人5分钟×32人计算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一)理论课1、体能及体适能概念释义及关系辩析1)目前国内外关于体能及体适能概念2)体能及体适能概念本征3)体能与体适能概念区别4)一般与专项体能概念5)与体能相关概念(体力、体质、适应力)的区别2、体能的构成及各主要项目体能构成的特点1)一般体能的构成2)各主要项目体能的构成3)体能构成的相互关系4)间接运动素质与专项体能提高的关系3、体能的实现方式及促进与限制因素1)各个运动项目的体能实现方式2)限制单一动作体能实现方式的因素3)限制周期运动动作体能实现方式的因素4)导致期运动动作的体能渐进下降因素4、影响体能的主要因素1)环境因素2)场地因素3)气候因素4)心理因素5)动作节奏因素5、促进体能提高的因素1)竞技状态2)关键运动素质3)生活条件4)自我控制6、体能训练的恢复原理1)自然恢复2)辅助恢复3)超量补偿4)训练中的累加恢复效应7、早期高强度体能训练的正面与负面效果1)传统观念2)恢复能力的正面与负面性3)基本技术能力与干扰技术能力累加的正面与负面性4)把握关键体能发展的正面与负面性8、提高基础体能能力与专项体能能力的方法及原理1)提高加速运动素质原理2)提高移动耐力运动素质原理3)专项短翼和长翼运动距离与专项运动能力提高的原理4)提高技术能力原理5) 力量训练转化为专项能力的原理(二)训练课1、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静态与动态柔韧能力及练习效果转化训练1)主要方法与手段内容及特征2)练习效果的专项转化途经3)方法与手段内容的调控2、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静态起动能力及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1)主要方法与手段内容及特征2)练习效果的专项转化途经3)方法与手段内容的调控3、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动态起动能力及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1)主要方法与手段内容及特征2)练习效果的专项转化途径3)方法与手段内容的调控4、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动态起动能力及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1)主要方法与手段内容及特征2)练习效果的专项转化途经3)方法与手段内容的调控5、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疾加速能力与高速运动能力及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1)主要方法与手段内容及特征2)练习效果的专项转化途经3)方法与手段内容的调控6、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无氧移动耐力能力及无氧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1)主要方法与手段内容及特征2)练习效果的专项转化途经3)方法与手段内容的调控7、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有氧移动耐力能力及有氧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1)主要方法与手段内容及特征2)练习效果的专项转化途经3)方法与手段内容的调控8、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移动灵敏能力及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1)主要方法与手段内容及特征2)练习效果的专项转化途经3)方法与手段内容的调控(三)教学实验课1、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的区别性1)导致传统训练思维的原因2)现代训练的近期与远期效果2、专项体能训练效果转化技能能力提高的合理性1)专项体能训练的目的性2)专项体能训练效果转化的过度手段3)转化的时机与前后训练手段的衔接3、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可行性1)理论的合理与现实实践的差异2)体能顺序安排3)体能训练周期安排4、各个专项体能训练的要点与难点1)各个专项的体能属性2)各个专项的关键体能发展的制约性与时机性四、考核根据培养目标,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体能相关理论与训练实践应用的掌握程度。

1、考核内容及比例理论知识:占该学期的60%。

教学实验:占该学期的40%。

2、考核方法及要求(1)理论考核采用笔试,闭卷考试的方法,考核内容主要以讲授内容为主。

(2)教学实验①体能训练评价讲稿写作50%、讲解50%②提出所闻相关问题的解读效果③制定体能训练计划的合理性与实用性作业70%、多媒体讲解30%④提出问题的思维活跃程度五、主要参考文献[1]田麦久刘筱英.论竞技运动项目分类[J]. 田麦久,刘筱英.论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 体育科学, 1984, (03)[2]袁运平.我国高水平男子百米跑运动员体能训练体系的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2)、[3]袁运平.运动员体能与专项体能特征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4,(9):48-52[4]田麦久,董国珍,徐本力,等.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84-190[5]刘爱杰.耐力性竟速项目专项运动素质的整合.北京体育大学博士毕业论文,2001[6]图多·博姆帕著,马铁,郭小艳,周丰,等译.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316-320[7] ]列·巴·马特维耶夫著.姚颂平译.竞技运动理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158-174.[8] B·H普拉托诺夫著.陆绍中,张人民,黄孝瑛,译.运动训练的理论与方法[M].武汉体育学院编印,1986.81[9]钟伯光.Keep fit手册[M].博益生活通系列7,1996[10]熊斗寅.浅析“体能”概念[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0,(1-3)[11]李之文.体能概念探讨[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1,(3):1-3[12]田雨普,郑晓鸿.体能及相关概念辨析[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1,(1):4-6[13]杨世勇,李遵,唐照华,等.体能训练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4]王保成,匡鲁彬,谭朕斌.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评价指标与指标体系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2,38(2):3-4[15]柳伯力.体育院校函授教材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84[16]赵志英.对体能的探析[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9,11(1):44-46[17]王兴,蔡犁,司虎克,等.影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23(1):80-81[18]孙学川.现代军事体能探索[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1,(1):1-6[19]袁运平.运动员体能与专项体能特征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4,(9):48-52[20]冯炜权. 运动性疲劳和恢复过程与运动能力的研究新进展[J]. 北京体院学报.1993;(2)[21]冯炜权,翁庆章等著.血乳酸与运动训练--应用手册[M].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6[22]殷劲.运动性疲劳发展过程理论[J].成都体院学报.1992;(3)[23]冯炜权.对运动疲劳机理的再认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1,(01)[24]冯敦寿.不同年龄男子短跑运动员百米跑速度的规律与特点[J].四川体育科学学报1986,3-4[25]骆建,等.男子400 m分段时间对运动成绩的影响及血乳酸值的变化[J].体育科学1998.(3)[26]冯炜权,翁庆章等著.血乳酸与运动训练--应用手册[M].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27[27]冯炜权. 运动性疲劳和恢复过程与运动能力的研究新进展[J]. 北京体院学报.1993;(2)[28]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生理学[M].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164[29]冯炜权.运动训练生物化学[M] .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64[30]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M].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84[31]李行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2004:947[32]冯炜权.运动训练生物化学[M] .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54[33]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生理学.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279[34]陈明达.实用体质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1987.1-4[35]中国体育科学会和香港体育学院编.体育科学词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50[36]蒋正尧主编.人体生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290~293[37]高等学校试用教材.运动生物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330~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