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宋元时期的政治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1讲 宋元时期政治制度的巩固与发展PPT课件
二、中央集权的发展 1.宋代 (1)措施 ①军事: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地方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②行政: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③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2)影响 ①积极: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消极: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第1讲 宋元时期政治制度的巩固与发展
考情备考分析 主干知识整合 要点史料探究 高考教材连线
考情备考分析
考题角度·备考分析
考题角度
(1)2017·全国Ⅲ卷,27:关于宋太祖驾崩 的不同记载 (2)2016·全国Ⅰ卷,26:宋代重史传统对 君主专制的影响 (3)2012·海南卷,5:北宋专制权力的 加强
——范红军《元代设行省如何加强了中央集权》
材料二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 行省官员通常由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②。……无论行政、 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 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③。显而易 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备考分析
1.高频考点:宋代君主专制的加强。 2.备考策略:(1)掌握宋代君主专制加强 的措施。(2)可以将宋和元政治制度对 比分析,宋代是一个分权过度的朝代,造 成了效率低下,财政困难的局面;而元代 则是一个权力相对集中的朝代,造成了 权贵专权、政局动荡的局面,通过对比 可以有效地提高考生对知识的理解。
要点史料探究
研习史料·探究重点
主题一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国古代地方管理体制的创新 材料一 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 错为主导①,目的是从根本上消除行省赖以自重的自然地理之险、区域经济之利、 一方民众之心,这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史上具有转折意义。腹里乃中书省的 直辖区,地近京畿,位置重要。为了打破太行山之险,让腹里地跨太行山东西两侧, 合并山东、山西、河北、蒙古等地。为了打破南岭之险,采取南北纵切的方法,让 湖广行省越过南岭而有广西之地,又使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之地。
宋元时期知识点总结
宋元时期知识点总结宋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都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
本文将对宋元时期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一时期的重要内容。
一、政治1. 宋朝政治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它的政治制度对中国后来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朝的政治制度主要是以宰相为中心的,宰相统领全国政治,颁布法令,推行政策。
宋朝官员分为文官和武官两大类,文官主要从学宫和科举考试中选拔,武官则以武功为主要选拔条件。
这一政治制度在当时是相对完备的,有一定的制约和平衡。
2. 元朝政治元朝政治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政治制度,它是蒙古族所建立的政权。
元朝政权的基本构架是大汗作为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大汗统筹全国政治,掌握军队,颁布法令。
其次是地方官员,地方官员分为行政和军事两大类,行政官员统辖地方政治,军事官员则负责地方的军事活动。
元朝政权的政治制度总体上是中央集权的,但在实际运作中并不如想象那样强大,地方官员在一定程度上拥有一定的自治权。
二、经济1. 宋朝经济宋朝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经济占据了绝对的地位。
宋朝时期农业生产技术日益发展,农民普遍掌握精耕细作的技术,农作物的种植和收获大大提高。
此外,宋朝还大力发展手工业和商业,创造了很多新的产业。
宋朝手工业主要以陶瓷、丝绸、造纸、铁铸等制造业为主,其中的瓷器、丝绸等产品享誉世界。
商业经济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长江江浙一带成为了全国商品交易的中心。
2. 元朝经济元朝的经济与宋朝相比发生了一些巨大的变化,元朝时期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但是农业生产技术远远不如宋朝时期那么发达。
元朝时期农业生产的主要问题是土地的严重荒废和农民的世代负担,这使得元朝的农业生产大大滞后。
元朝时期虽然常经历了一些农业生产发展的好时期,但总体上来看农业经济并不如宋朝时期那般发达。
元朝手工业和商业经济的发展也并不如宋朝那么繁荣,元朝的手工业主要以纺织业、陶瓷等为主,商业经济主要以丝绸、茶叶、盐业等为主。
高考历史(通史)大一轮课件:专题四1 第1讲 宋元时期政治制度
元朝 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 行管理
★二、王安石变法 1.背景 (1)“三冗”:分化事权形成“冗官”;“养兵”政策造成“冗 兵”;“冗官”“冗兵”和岁币造成“冗费”。 (2)“两积”:三冗造成财政危机,导致积贫;军队战斗力下降, 对外战争连年失败,导致积弱。 (3)庆历新政失败,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
2.监察体制 (1)宋代:提点刑狱司是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 (2)元代:人命重案由_监__察__御_史_____复按。 3.中央集权的发展 (1)地方行政区划 ①宋代:设置路—州—县三级制。 ②元代:实行省—路—府—州—县五级制。
(2)地方行政制度 ①军事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编练禁军 ②行政上,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
2.措施 (1)理财措施:实行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方 田均税法、市易法等,减轻农民的负担,限制了大地主和高利 贷者,增加了国家的收入。 (2)整顿军队:实行“省兵”措施,实行保甲法、保马法、将兵 法等,节省了军费开支,使军队战斗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3)改革科举:改试经义策论,为变法造就人才;改革选官制度, 克服恩荫泛滥的弊病。
3.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 行局部调整的改革。 4.评价 (1)取得一定成效: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2)变法的局限性: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加上用人不当从而遭 到人民反对,导致变法失败。 (3)新法的变质:成为党争和聚敛钱财的工具,变法的精神被完 全改变。
【图说历史】 宋代“二府三司制”
【解读】 (1)对比两汉时期和宋代的丞相上朝礼仪的变化,由 坐到站体现出相权和君权的此消彼长。 (2)抓住史料三中的关键信息“三师、三公不常置”“又别置中 书禁中,是为政事堂”可知,宋代采取虚置三公和增设新机构 的方式,对宰相权力形成有效制约。 【提示】 (1)相权不断被削弱,君权不断加强。 (2)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宋代通过增设官职、分化事权的方式削 弱相权,特别是将宰相的军权、行政权、财权分割,进一步削 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四第一讲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与改革
解 析
从“防范”“制约”等 关键词可以看出,“法 宝”的核心是通过各个 部门、官员之间的相互 牵制来防患于未然,能 够体现这一点的是 B 项。 A 项是唐朝实行的; C、D 两项是“法宝” 的具体体现。
历史
四川专用
必修第一册
专题四 宋元时期
第 十讲
宋元时期的政治与改革
考点一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 请同学们看书必修一P13和选修一P40第一 自然段,依照逻辑关第进行表述
考点一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 1背景:吸取藩镇割历史教训 • 2、措施 (1)中央:二府三司制 见必修一 P13(2)地方:把地方行政权、财权、军 权都收归中央 选修一P40第一自然段 3、影响:一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另一方面 使北宋出现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知识整合
史论结合
研析高考
练出高分
研析高考·探究命题
命题思想二 紧扣主干知识或核心概念
解 析
3.2012年5月,《组织人事信息网》:历史上 秦始皇、隋文帝当皇帝最辛苦。对此唐太 宗认为是秦始皇过于贪权,隋文帝不肯信 唐太宗解决此问题的主要举措是 A.在全国推广郡县制 B.完善科举制 C.完善三省六部制 D.实行内阁首辅负 责政务
7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三分别指出上述三次改革重视“三农”问 题的主要措施。
答案
(1)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
北魏孝文帝改革:均田制。 王安石变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免役法等。
7
(2)材料一、二、三的改革在解决土地问题上的措施分别有何历 史作用?
答案
(2)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
解 析
作为封建专制主义的
( A ) 三省六部制, “ 科学 ”
宋元时期的知识点
宋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化和科技发展的一个高峰。
在这个时期,人们涌现出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都非常有帮助。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宋元时期的一些知识点。
一、政治制度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主要是以皇帝为中心的君主专制制度。
宋朝实行科举制度,即通过考试选拔官员。
而元朝则实行蒙古族的儿皇帝制度,重用蒙古贵族。
这两个时期的政治制度都对中国的政治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农业发展宋元时期的农业发展非常重要。
在宋朝时期,推行了一系列农业政策,如《农政全书》等。
这些政策包括改良农具、改进农田水利等,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而元朝时期,推行了一系列农田水利工程,如引黄排海等,进一步发展了农业。
三、经济繁荣宋元时期的经济也非常繁荣。
宋朝时期,实行了一系列经济政策,如推行了官营工坊、发展了海外贸易等。
而元朝时期,推行了一系列商业政策,如发展了丝绸之路、设立了行商保护制度等。
这些政策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交流的发展。
四、科技进步宋元时期的科技进步也非常显著。
在宋朝时期,出现了很多重要的科技发明,如火药、造纸术、指南针等。
这些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而在元朝时期,蒙古族的入侵促使了科技的交流和进步,如医学、航海技术等都有所发展。
五、文化繁荣宋元时期的文化也非常繁荣。
在宋朝时期,出现了很多杰出的文化人物,如欧阳修、苏轼、辛弃疾等。
他们的作品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而元朝时期,蒙古族带来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如佛教、波斯文化等。
六、艺术发展宋元时期的艺术也有很大的发展。
在宋朝时期,诗词、绘画、建筑等艺术形式都有所创新和发展,如宋词、宋画等。
而元朝时期,蒙古族的文化交流也促进了艺术的发展,如元曲、元画等。
总之,宋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涌现出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政治、农业、经济、科技、文化和艺术等方面。
通过了解宋元时期的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
宋元的知识点总结
宋元的知识点总结宋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段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许多特点和值得关注的地方。
下面就对宋元时期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
一、政治方面1. 宋朝的兴起和灭亡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它在公元960年由赵匡胤所建立,至1279年被蒙古军队灭亡。
宋朝的兴起标志着中国统一大一统的局面的形成,而灭亡则给中国历史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宋朝的兴衰荣辱,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宋朝的政治制度宋朝在政治制度上建立了相对稳定的体系,主要包括官制、考试制度和军事管理等方面。
朝廷官员主要分为文官和武官两大类,而科举制度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同时,宋朝在边防和治理等方面也有较为完善的制度安排,这些都是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
3. 赵匡胤和秦桧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他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他创建了北宋政权,并实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如削藩和开疆拓土等。
而秦桧则是赵匡胤后期的宰相,他在对抗辽国、金国等外敌时表现出一定的功绩,但在对待内政和贪污腐化等方面也有不少负面的表现。
4. 文治和武功宋朝在政治制度上注重“文治”,即以文官为主导,重视文化教育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发展。
而在军事制度上也有相应的安排,如设立武将和城池,加强军事训练和武器装备等。
文治和武功的组合成为了宋朝政治制度的一大特色。
二、经济方面1. 宋朝的经济状况宋朝在经济方面表现出了相对繁荣的状态,主要体现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
农业生产以水稻为主,而手工业和商业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此外,宋朝还开展了较多的公共建设和港口贸易,这些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 钱币和金融宋朝的钱币和金融体系也颇具特色。
宋朝创建了官方铸币局和私人钱庄的制度,为货币的流通和交易提供了便利。
同时,宋朝在金融方面也实行了一系列政策,如发行官方票据和设立钱庄等,这些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讲义
阶段四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总特征~1368年)是古代中华文明的成政治上经济上思想文课时1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政治:(1)宋元君主专制的加强。
(2)宋元中央集权的加强。
(3)王安石变法*。
注:带*部分为选修的内容或选修、必修皆有的内容。
[主干梳理]考点一君主专制的加强1.宋代(1)宋代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2)中央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2.元代(1)设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最高行政机关。
(2)元末,宰相权势越来越大,有时可以左右皇位继承。
考点二中央集权的发展1.宋代(1)措施⎩⎨⎧①军事: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地方精兵充实中央禁军。
②行政: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③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2)影响⎩⎨⎧①积极: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消极: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2.元朝:行省制度(1)措施⎩⎨⎧①地方设行中书省,长官由朝廷任命。
②下设路、府、州、县。
③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管理。
(2)影响⎩⎨⎧①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②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考点三 选修部分:王安石变法(选修1) 1.背景(1)必要性⎩⎨⎧①政治:阶级矛盾尖锐,农民反抗斗争不断。
②经济:由于冗官、冗兵、冗费,造成财政入不敷出,形成积贫局面。
③军事: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中败多胜少,形成积弱局面。
(2)可能性⎩⎨⎧①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奠定了基础。
②宋神宗坚持变法,重用王安石。
2.目的:为了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局面;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3.内容4.评价(1)积贫局面的改变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③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
(2)积弱局面的改善①节省了军费开支。
第1讲__宋元时期的政治与经济-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中国通史大串讲
【小结】宋元时期的政治
(一)君主专制的加强 1.宋代:二府三司 2.元代: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二)中央集权的发展 1.宋代: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 2.元朝:行省制度
二、宋元时期的经济
(一)农业的发展
1.生产技术: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一年两熟制或一年三熟制。
2.土地制度: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租佃关系有了较大发展。
北宋的二府三司制
三司:户部司、度支司、盐铁司
【知识拓展】宋代的官职差遣体制
1. “官”“职”的含义:宋代,官僚制度中有“官”“职”“差遣”的区分。所谓 “官”,实际是一种等级待遇,作为叙级、分等、定薪的依据。所谓“职”,不 是职务,而是加官,只是一种虚衔。上述两种官僚,“有官无权”“有职无权”, 真正负实际责任的是“差遣”。
(2)影响
①积极: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 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消极: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 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雪夜访普图
太祖数微行过功 臣家,普每退朝, 不敢便衣冠。一 日,大雪问夜, 普意帝不出。久 之,闻叩门声, 普亟出,帝立风 雪中,普惶惧迎 拜,帝曰:‘已 约晋王矣。'已而 太宗至,设重裀 地坐堂中,炽炭 烧肉,普妻行酒, 帝以嫂呼之。因 与普计下太原。 ——《宋史·赵 普本传》
等名号,执行相职,削弱相权 。
(3)唐玄宗以后:中书门下体制逐渐取代三省六部体制,成为新的中枢体制。 (4)宋代:中书门下体制发展为二府体制。 “二府”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分别负
责行政和军政,三司负责财政。
(二)中央集权的发展
1.宋代
(1)措施:
①军事: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 抽调地方精兵充实中央禁军。 ②行政: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知 州、知府),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③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 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转运使)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制度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制度知识点一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一)宋朝的政治制度1.中央:二府三司制宋初中央设“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中书门下平章事行使宰相职权。
为制约宰相,后来增设枢密使掌管军事,设置三司使(盐铁、度支、户部)掌管财政,设参知政事为副丞相。
这样就分割削弱了宰相的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君主专制加强。
2.地方(1)军事上,收精兵:剥夺主要将领的兵权,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禁军。
强干弱枝。
(2)行政上,削实权:废除地方上节度使的权力,派文臣担任地方官(知州),设通判监督。
重文轻武。
(3)财政上,制钱谷:地方赋税设转运使监管,一小部分留作地方开支,其余由中央掌控。
中央集权加强。
(二)元朝的政治制度1.中央(1)设中书省;中央设中书省替代前代的三省。
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并直辖河北、山西、山东等地。
中书省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元朝后期宰相权势一度扩大。
(2)设枢密院和宣政院:在中央设枢密院掌管军事;设宣政院管理藏族地区事务。
2.地方地方上实行行省制度,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拥有行政、经济、军事大权,但受中央节制。
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
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
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知识点二宋元时期的经济(一)宋朝的经济1.农业(1)经济重心南移:魏晋南北朝以来,由于北方战乱,大量人口南迁,促进了南方开发和经济发展。
宋朝时,经济重心转移到江浙地区。
(2)耕作技术:江南逐渐形成了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和一年三熟制。
(3)土地制度:宋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土地兼并严重,两极分化加剧,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
(4)灌溉工具:北宋出现高转筒车。
2.手工业(1)制瓷业: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并出现了五大名窑。
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
(2)纺织业:宋朝丝织品的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
3.商业(1)发展概况:商业环境宽松,城市中市、坊界限打破,草市更加普遍,商业空前繁荣。
宋元政治知识点总结
宋元政治知识点总结宋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变革较为频繁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宋元政治的制度、官制、法律、考试制度等方面进行总结,对宋元政治体制的发展进行深入分析。
一、宋代政治制度1. 皇权政治宋代政治制度的核心是皇权政治,皇帝拥有最高的权力,是国家的统治者。
宋代的皇权政治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皇帝的封建独裁,皇帝在政治上的决策权几乎没有制约,对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二是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皇帝被奉为至尊,一切政治制度和决策都以维护皇帝的权威为首要目标;三是皇帝的政治制衡和容忍政策,宋代的皇帝往往追求政治平衡和稳固,多采取宽大的政策。
2. 中央政府宋代中央政府的组织形式包括官制、科举制度、中央政协和军政两重权力等。
宋代中央政府的权利结构较为复杂,行政管理领域分为三级:中央政协、地方政府和县镇政府。
3. 地方政府宋代地方政府主要是指州县政府,以地方官员为主体。
地方政府的管理形式在宋代的地方政府,根据兵、田、钱制定地方政策,管理三军、土地和财政等。
宋代的地方政府在政治上有较大的自治权,地方官员的任免由中央政府批准,但地方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由地方政府负责。
4. 官制宋代官制是指国家机构的组织机构和国家政府中的各级官员。
官制在宋代政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国家管理体系的基础。
宋代的官制分为两级: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
中央官制包括荣禧殿、三省、六部、检校官、承制官等。
二、宋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 皇权政治的高度集权性宋代政治制度的核心是皇权政治,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几乎没有任何制约。
这种政治体制具有极高的集权性,皇帝对政治的控制力非常强大。
2. 官员选拔的科举制度宋代政治制度中最显著的特点是科举制度,它是一种选拔官员的方式。
科举考试旨在选拔人才,不问出身,注重能力和品德,实现了政治上的官员选拔公平。
3. 地方自治的程度宋代政治制度在地方政府上具有一定的自治性,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享有较大的自主权。
《宋元史上篇》课件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宋元时期的社会背景
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
宋元时期的经济发展
宋元时期的文化繁荣
宋仁宗赵祯在位期间,范仲 淹、王安石等人推动变法
宋哲宗赵煦在位期间,司马 光等人反对新法
宋钦宗赵桓在位期间,靖康 之变导致北宋灭亡
元朝中期,红巾军起义爆发, 元朝统治受到威胁
商业繁荣:宋元时期商业繁荣,城市经济发达,出现了许多商业城市和贸易港口,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文化繁荣:宋元时期文化繁荣,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和思想家,如苏轼、辛弃疾、关汉卿等,他们 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科技进步:宋元时期科技进步迅速,出现了许多新的科技发明和创造,如活字印刷术、火药等,对世界文明产生 了重要影响。
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通 过杯酒释兵权加强中央集权
宋神宗赵顼在位期间,王安 石变法取得一定成果
宋徽宗赵佶在位期间,蔡京 等人推动新法进一步发展
元朝建立,忽必烈统一中国 并推行汉化政策
元朝后期,朱元璋建立明朝 并推翻元朝
农业发展:宋元时期农业发展迅速,出现了许多新的农业技术和工具,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通过学习和研究宋元史,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文化根源和历史使命,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宋元史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宋元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从宋元史中得到的启示和思考
宋朝文化背景 宋朝文化的特点 宋朝文化的代表人物 宋朝文化的影响
元朝文化的背景和 形成原因
元朝文化的代表人 物和作品
宋元知识点总结初一
宋元知识点总结初一一、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宋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统治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发生了许多变化。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比较文明的朝代,尤其是北宋时期,政治制度是完善的。
宋朝建立后,实行了科举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行的科举制度。
在宋朝,科举制度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社会地位和财富途径途径。
在军事制度方面,宋朝实行了民众军和职业军相结合的制度。
在地方政府方面,宋朝设置了州、县等地方政府,实行了政区制度。
而在元朝时期,蒙古人推翻了宋朝,建立了元朝。
元朝实行了蒙古人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更加强化。
二、宋元时期的经济宋朝是中国中古时期经济最为发达的一个时期。
在宋朝时期,技术和商业得到了发展,此外,宋朝还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制度,保护财产权和制定税收制度,刺激了经济发展。
这一时期,国家开办了许多水利工程,解决了灌溉问题。
同时,中国对外经济交流也得到了发展,进出口贸易迅速增长。
在元朝时期,蒙古的部落经济改变为封建专制的经济制度,对文化经济起了消极影响。
三、宋元时期的文化宋元时期文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在宋朝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如欧阳修、苏轼等。
在宋朝时期,科学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造纸、印刷术、指南针等重要技术都在这一时期被发明。
在元朝时期,元朝的文化也有了一些新的发展,例如元曲的诞生、元代的绘画等。
四、宋元时期的宗教信仰宋元时期的宗教信仰在这一时期得到了重大的发展,佛教传入中国,印度的佛教和中国的宗教进行了交流,佛教得到了许多发展。
在这一时期,佛教艺术大大发展,出现了寺院、佛塔等。
伊斯兰教也逐渐传入中国,成为中国的一个宗教。
在元朝时期,一些蒙古部落信仰神明,成为元朝的宗教信仰。
五、宋元时期的外交宋朝和元朝在对外交往方面有着许多不同之处。
在外交方面,宋朝主要以婚姻联姻以缔结国际关系,而元朝则以武力为主,通过征服来建立国际关系,对外对战四起。
元朝曾派遣郑和下西洋,让中国和外国交流贸易,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里程碑。
第一节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概况ppt课件
契丹文字
.
2、辽的建立
时间:947
契
建立者:耶律德光
丹 人
饮
马
都城:上京
图
改名原因:族名不利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
占领幽云十六州
.
3、辽宋的战和
幽云十六州
后晋皇帝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宋 朝为夺取幽云等州,与辽作战数十年。
.
返回
寇准
寇准
北宋宰相。1004年,辽军大举南征时,主 战。
.
返回
.
北宋的建立和加强 中央集权
时间:960年(后周禁军) 建立者:赵匡胤
都城:东京(开封)
建立事件: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
陈桥兵变
陈桥驿遗址
.
“杯酒释兵权”
.
中央集权: 1、削夺禁军大将的兵权,实行将兵分 离,军权集中于皇帝。 2、分割相权;文臣做地方高官,防止 武将转圈;地方财政归朝庭管辖。
2、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族等,
同汉族融合,均称“汉人”。
3、回族的形成。
波斯人
阿拉伯人
汉 回
我国古代民族融合主要有哪些 蒙古 途径?有哪几个重要阶段?
畏兀儿
.
元朝对边疆的有效管辖
西藏、台湾、澎湖、云南等边疆地区首次归属元朝中央政府管辖
元朝促进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①空前辽阔的疆域便利了各民族的活动和交往,是统 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前提条件; ②民族融合形式多样,高潮迭起,是统一多民族国家 发展的基本内容; ③采取强有力措施空前有效地管辖边疆地区,是元朝 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手段
澎 宣方 中
湖 政) 书
巡院
省
检(
(
第一讲 宋元时期的政治
5.主要内容:(见书本第44-47页)
措施 均输法 市易法 青苗法
内容
作用
富 国
免役法
农田水利法 方田均税法 将兵法 强 兵 保甲法
保马法
设军器监 改革科举制度 改革学校制度
育 才
思考:
1)王安石认为国家贫困 的原因是什么?
2)王安石认为农民不能 生产的原因是什么? 3)王安石认为最好的理 财方法是什么? 4)王安石变法的理财原 则是什么?
(1)富国
“理财为方今先急”、“理财以农事为先”
措施 内 容 作 用
均输法
市易法 青苗法 募役法
农田水利法
方田均税法
设发运使,由政府采购物资
①满足政府物资需求;②减轻 纳税户负担;③增加财政收入
设“市易务”,收滞销货, ①打击商人垄断,稳定市场; ②增加财政收入 短缺时卖出
政府在青黄不接时向农民提供 低息借贷,收获后还本付息
生产过少 土地兼并 繁重的徭役 依靠天下所有的劳动 力去开发自然资源
“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是 什么?
理财富国
(1)富国
“理财为方今先急”、“理财以农事为先”
措施 均输法 市易法 青苗法 募役法
农田水利法 方田均税法
内
容
作
用
设发运使,由政府就近采 购物资
①满足政府物资需求;②减轻纳 税户负担;③增加财政收入
提高战斗力军器监军器监设设军器监军器监专门管专门管理武器制造理武器制造提高武器产量质提高武器产量质量量措施措施用用科举改革科举改革改革学校改革学校制度制度措施措施用用科举改革科举改革改革考试内容形改革考试内容形改革学校改革学校制度制度措施措施用用科举改革科举改革改革考试内容改革考试内容形式形式改革学校改革学校制度制度整顿太学重编整顿太学重编教科书教科书措施措施用用科举改革科举改革改革考试内容改革考试内容形式形式革新思想得到传革新思想得到传学的人士取代反对学的人士取代反对改革的旧官充实改革的旧官充实改革派力量改革派力量改革学校改革学校制度制度整顿太学重编整顿太学重编教科书教科书措施措施青苗法募役法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均税法兵兵将兵法保甲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法保马法军器监军器监科举科举改革改改革改革学校制度革学校制度解决财政危解决财政危机改变机改变积积贫贫局面局面有利于减轻人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发展民负担发展生产生产增加财增加财政收入政收入节省政府开节省政府开支提高军提高军队战斗力队战斗力改变改变积弱积弱局面巩固统面巩固统治秩序治秩序为变法造舆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人才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局面王安石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规律6结果1成效
第五单元-1 宋元时期政治
一、北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 王安石变法(熙宁变法) 二、王安石变法(熙宁变法)
1.背景
年代 真宗天禧五年 1021年 (1021年) 仁宗皇祐 仁宗皇祐元年 1049年 (1049年) 英宗治平二年 1065年 (1065年) 收入 15085万余 15085万余 12625万余 12625万余 11613万余 11613万余 支出 12677万余 12677万余 “所出无余” 所出无余” 所出无余 13186万余 13186万余
集中军权 内外相制 文官主政 重文轻武 集中财权 强干弱枝
你觉得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什么特点? 你觉得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什么特点?
2.宋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
二府三司制的建立 (2)君主专制的强化——二府三司制的建立 君主专制的强化 二府三司制
特点:分割宰相机构的职权,削弱相权,强化皇权。 特点:分割宰相机构的职权,削弱相权,强化皇权。
出 你认为,这与宋初的措施有何关系? 你认为,这与宋初的措施有何关系? 不抑兼并, 重文轻武, 分化事权, 不抑兼并,募兵养兵 重文轻武,强干弱枝 分化事权,强化集权
二、王安石变法(熙宁变法) 王安石变法(熙宁变法)
1.背景 1069年 2.变法措施 1069年 宋神宗
(1)富国之法(改变积贫局面) 富国之法(改变积贫局面)
相权反弹 皇 帝 宣政院 中书省 枢密院
(行 政)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一、北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 二、王安石变法(熙宁变法) 王安石变法(熙宁变法) 三、元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 1.以中书省为主的中枢权力机关 中书省为主的中枢权力机关 ——宰相权力较大 2.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高中历史宋元的政治知识点
高中历史宋元的政治知识点高中历史宋元的政治知识点宋朝:君主专制加强:宋朝通过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并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等职位,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这标志着宋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中央集权的发展:针对唐朝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宋朝采取了多项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包括将兵权收归中央,充实中央禁军;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并设通判负责监督;以及将地方财政大权收归中央。
这些措施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
元朝:君主专制加强:元朝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在后期,宰相权势扩大,有时甚至左右皇位继承。
中央集权的发展:元朝实行行省制度,除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外,其他地区设立行中书省管理。
同时,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
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
这种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高中历史宋元的政治知识点总结在宋朝,君主专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首先,通过二府三司制度的设立,将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分割,以削弱相权。
此外,宋朝还通过科举制度的改革,使得文官的地位不断提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臣士大夫政治体制。
然而,这种中央权力过于分散的情况在元朝建立后有所改变。
在元朝,中央集权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中书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宰相职权。
同时,元朝通过行省制度的设立,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这种制度赋予了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的权力,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
行省制度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也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此外,宋朝和元朝都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实现了重新统一。
宋朝通过将宰相权力分割、充实中央禁军、设立通判监督地方长官等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而元朝则通过设立中书门下、实行科举制度等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
这些措施对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促进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总的来说,宋元时期的政治发展表现为君主专制的演进和中央集权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二 王安石变法
一、改革背景
1、积贫积弱的北宋和社会矛盾的激化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1) 土地兼并,赋税沉重 农民反抗不断(阶级矛盾) (政治危机)
(2)冗官、冗兵、冗费 (“三冗”) “积贫、积弱” (财政危机 )
(3)辽和西夏的威胁
民族矛盾 (边患危机)
一、改革背景
1、积贫积弱的北宋和社会矛盾的激化
考点一、宋元时期的政治
一、民族政权并立,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1、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 2、元朝结束了自五代以来长达30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实 现了统一。
二、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和新发展。
第一讲 宋元时期的政治和改革
一、民族政权并立,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二、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和新发展。
地区
③省下行政区:路、府、州、县
(2)行省 受中央节制
①民政——中书省 ②军政——枢密院 ③定期觐见制
④监察制
⑤省官互迁制
2、地方制度——行省制
(1)设置:
(2)受中央节制:
(3)特点
①各行省都是中央政府机关——中书省的派出机
构,直接对中书省负责。
②行省制度作为一种军、政、司合一的地方行政
制度,其长官在中书省的直接领导下有相对独 立的行政、军政和司法权。
二、宋元时期阶段特征
政治
从分裂走向统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封建政治制度向边疆地区扩展
阶 段
经济
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特征 民族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 各少数民族完成封建化过程
外交 对外交流进一步发展
文化
封建文化高度繁荣,有突出成就,继续处 于领先地位
第一讲 宋元时期的政治和改革
考点一、宋元时期的政治
二、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和新发展。 (二)、元朝(新发展) 1、中央官制: 2、地方制度:实行行省制
2、元朝行中书省(行省、省)的创立
①全国设10行省 元代行政区划的特点?
(1) 设置
②两个单 列行政区
a.中书省直辖“腹里”:(冀、
晋、鲁、蒙等部分地区)
b.宣政院辖区:藏和川、青部分
生产过少
土地兼并 繁重的徭役 依靠天下所有的劳动 力去开发自然资源
“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是 什么?
理财富国
(1)富国
“理财为方今先急”、“理财以农事为先”
措施
内容
作用
均输法 市易法
设发运使,由政府就近采 ①满足政府物资需求;②减轻纳
购物资
税户负担;③增加财政收入
二、改革过程
1.时间:1069
皇帝:宋神宗 改革者:王安石
2.目的: 挽救危机,富国强兵(直接);巩固和加 强封建统治(根本)
3.性质: 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 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地主阶级挽救统治危机的改 革 4、实质:调节封建国家与大地主、大官僚之间的利 益再分配,发展生产。 5.主要内容:(见书本第44-47页)
考点一、宋元时期的政治
一、民族政权并立,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二、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和新发展。 (一)、宋朝(加强): (二)、元朝(新发展) 1、中央官制:
设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构、设枢密院(中央最高军事机 关)、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直接管辖西藏地区);
2、地方制度:实行行省制
第一讲 宋元时期的政治和改革
第一讲 宋元时期的政治和改革
一、民族政权并立,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二、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和新发展。
(一)、宋朝(加强):
1、中央:设“二府三司”、 参知政事。 2、地方:“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 3、监察制度:
(1)设提点刑狱专职监察刑狱; (2)设通判监督地方知州。
第一讲 宋元时期的政治和改革
③行省内部各官员之间既有分工、互相配合又互 相牵制,每个行省官员都不可能独立地行使权 力。
2、地方制度——行省制
(1)设置:
(2)受中央节制:
(3)特点
(4)影响
①行省制度的建立,适应了元政府管理空前辽阔 疆域的需要,从而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②调整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加强了中央集权, 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
③行省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项重大变革, 对后世影响深远。
第一讲 宋元时期的政治和改革
考点一、宋元时期的政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民族政权并立,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二、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和新发展。 2、元朝(新发展) (1)中央官制: (2)地方制度:实行行省制 (3)监察制度: 御史台的监察御史对人命重案复按。在纠举官吏 时,可拘捕、审讯,甚至先斩后奏。
(一)、宋朝(加强):
1、中央:设“二府三司”、 参知政事。
“二府”即“中书门下(政事堂)和枢密院”,“三司” 是管理财政的三个部门。参知政事作为副丞相。这样就削弱宰 相的行政、军事和财政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2、地方:“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
削兵权、财权(设转运使)、行政权(派文臣到地方做 知州)、设通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中央集权,解决了 长期以来地方与中央的矛盾。
2、“庆历新政”及其失败
(1)皇帝:宋仁宗
改革者:范仲淹
中心主张:以整顿吏治为中心; 目的:革除弊政、维护封建统治
(2)结果:失败
(3)原因:
①庆历新政的改革措施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 们强烈反对(根本原因)
②宋仁宗逐渐动摇,下诏罢废新法。
(4)影响:改革虽然失败,但它揭开了北宋革新除弊、变 法改革的序幕。
措施 均输法
富 市易法 国
青苗法 免役法 农田水利法
内容
方田均税法
将兵法 强 保甲法 兵
保马法
设军器监
育 改革科举制度 才 改革学校制度
作用
思考:
1)王安石认为国家贫困 的原因是什么?
2)王安石认为农民不能 生产的原因是什么?
3)王安石认为最好的理 财方法是什么?
4)王安石变法的理财原 则是什么?
2015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
专题五 宋元文明
——古代文明的继续发展时期
【概论】
一、朝代更替:
1、五代十国:907--979年 2、北宋:960--1127年,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 建立者赵匡胤。 3、南宋:1127--1276年,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 建立者赵构。 4、辽:916--1125年 5、夏:1038--1127年 6、金:1115--1234年 7、元:1271--1368年,建立者忽必烈,都城大都(今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