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趣味新闻写作”得到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趣味新闻写作”得到的启示
————————————————————————————————作者:————————————————————————————————日期:
由“趣味新闻写作”得到的启示-中学语文论文
由“趣味新闻写作”得到的启示
邱道学卢杨
最近几届清华附中新人校学生中,写作时缺乏“角色意识”的情况较普遍,这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如何增强学生写作的“角色意识”?我们一直在苦苦思索。
高一上学期,在学习完“新闻单元”和“文言文单元”后,我们从新闻写作“要有立场”的要求中产生灵感:是否可以据此设计某种类型的写作练习,以增强学生写作的“角色意识”?经过研讨,我们决定结合学生喜欢的《荆轲刺秦王》课文,组织大家进行一次“趣味新闻写作”练习。要求如下:
假设你是一名战国时代的新闻记者,请选择站在秦国、燕国、齐国等某一诸侯国的立场上,写一则有关荆轲行刺秦王的短新闻。
一、学生习作问题分析
阅读学生完成的习作,我们发现不少学生“角色意识”不强或不善于作“角色转换”,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角色”意识不清晰
例1:有同学将标题拟为:
大王脱险,荆卿被杀。
【分析】该标题表明:写作者在确定立场时出现了角色意识不清晰,从而导致“角色”错位。“大王”是一个有倾向性的称呼,用此称呼似乎表明作者是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而同时又对准备刺杀秦王的荆轲使用“荆卿”这一敬称,又似乎表明作者是站在燕国的立场上。题目自相矛盾。
例2:有同学这样表述:
今日巳时,燕国使者荆轲假借向秦王献上樊於期将军头颅和燕国都亢地图的名义,行刺秦王……作为一名曾经生活在21世纪现代文明社会的记者,我对此深感震惊……
【分析】既然说“今日巳时”,显然叙述者是立足于当时的历史情境中;随后又说自己是“曾经生活在21世纪现代文明社会的记者”,导致时空错位。这段文字,将处于现代社会的自己与原本是虚拟的楚国通讯社记者的身份相杂糅,实际上还是一种角色错位。
2.叙述视角的“错位”
例3:
荆轲行刺秦王未遂
【秦法社始皇元年4月5日电】由蒙嘉引见,佯装投降欲刺秦王的燕国刺客荆轲,被秦王成功制服,斩杀于大殿之上。秦王天威浩荡,英勇机智,从容化解危机。
【分析】这则新闻,标题侧重于“荆轲”这一人物,但正文却用被动句式将叙述重点转为“秦王”,给读者造成叙述视角的混乱,本质上是立场的混乱。
3.人称转换意识薄弱
例4:
荆轲勇闯秦宫刺泰未果
【楚国复兴社电(实习记者张佳)】……据了解,荆轲与秦舞阳是由燕太子丹亲自挑选去执行这次秘密任务的。荆轲忠烈勇敢,肩负刺杀秦王以推翻秦国残暴统治的重任,他将伟大的视死如归精神与不畏强暴的勇气表现得淋漓尽致。荆
轲那为了正义而抱着必死的决心深入虎穴勇于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现在,所有的诸侯国,都需要荆轲的这种精神。
相比之下,秦王狼狈无比。他以严酷残暴的手段统治天下,在遭到突然袭击时惊慌失措,显然不具备勇敢沉着冷静的优秀品质。据知情者透露,大王在荆轲被击杀后,头晕目眩,当场昏厥。这是不是也暴露了大王在身体健康和心理素质上的问题呢?我们还将对事件进行详细跟踪报道,敬请关注。
【分析】这两段文字总体上都选取了“楚国”立场,作者爱憎态度分明,角色意识明确。但有两处明显的瑕疵。
瑕疵一:段落一中“所有的诸侯国”显然包含了“秦国”,而作者的本意是指“除秦国之外的诸侯国”,“角色意识”有欠缺。
瑕疵二:段落二中“知情者……大王……大王”的表述有误,“大王”应该是秦国的“知情者”对本国君王的称呼,此处引用知情者的表述,却是站在楚国的角度,应该将其表述为“秦王”。很显然,作者缺乏“人称转换”的意识。
课下,我们与存在以上问题的同学分别做了交流,了解到这样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想法:
①拟写“例l”标题的同学有如下说法:
“大王”就是“秦王”。好多文章,还有影视剧里,都是这么称呼秦王的,老师不可能不知道吧!“荆卿”就是“荆轲”,课文里燕太子丹也说过“荆卿岂无意哉”这样的话,他称呼荆轲就是“荆卿”。
②写作”例2”文段的同学认为:
那个记者的身份本来就是假的,我是现代社会的人,我的想法就是现代社会的想法,不能瞎说自己就是古代的人。
③写作“例3”文段的同学认为:
我觉得我写得挺清楚的呀!您看,对“秦王”“荆轲”“蒙嘉”的表述,都很清楚呀?
④写作“例4”文段的同学有如下说法:
那个“知情者”就是秦国人,他称呼秦王的时候就应该称呼“大王”,我引用这个“知情者”的话,是按他的说法叫“大王”的。
二、教师针对性指导
通过了解到的这些情况,我们意识到,有必要组织一次课堂研讨,对学生的“角色”与“角色转换”意识进行一次专门指导。
(一)明确“角色意识”
课堂上,我们首先组织学生对本次写作练习的要求做了解读,并提m两个问题:
问题一:假设你是一名战国时代的新闻记者,你在写作过程中是否明确意识到自己的身份?可不可以带着现代社会的观念“穿越”到古代去?
问题二:“站在秦国、燕国、齐国等某一诸侯国的立场上”,这一要求对你的社会角色有什么约束?
针对“问题一”的研讨:总体看来,同学们对“记者”的身份并无异议,但对于“穿越”到古代去可不可以“带着现代社会的观点”发生了争议。
有同学坚持认为:我们就是现代社会的人,虚拟的身份改变不了我们现在的思想。有同学提醒:既然回到了战国时代,就应该设身处地,按照当时的思想观念想问题。有同学强调:应该对题目要求中“你是”两个字做重点解读。这两个字表明,记者身份就是一个虚拟的古代的身份,不能带有现代社会的印记。
经过讨论,同学们达成共识:就这个题目来说,我们应该做一名纯粹生活在战国时代的记者,不能有现代社会人的印记,不能让现代社会的生活观念乃至于生活场景出现。
针对“问题二”的“交锋”:让我们有些意外的是,同学们对“选择站在某一诸侯国的立场上”居然也有争议。有同学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很多人,比如张仪、商鞅等,“国家观念”‘很淡漠,作为当时的一名记者,虽然身在此国,也可以选择彼国“立场”。有同学则持反对意见。
经过反复争论,同学们明确了这项要求:“选择站在某一诸侯国的立场上”这一要求的意义在于——你选择一个诸侯国,就必须从这个诸侯国的处境想问题,确定立场。也就是说,要以这个诸侯国的记者身份来观察、思考、表述。
(二)按角色原则修改文章
我们将例1、例3作为研讨例文,要求学生按角色进行修改。
对“例l”所提供的标题,同学们提出以下三种修改方案:
方案一,站在燕国的立场上,将题目确定为:
荆卿慷慨赴难,秦王侥幸逃脱。
【理由】“慷慨”与“侥幸”两个词语,具有鲜明的情感色彩,能显示作者明确的“角色意识”。
方案二,站在秦国的立场上,将题目确定为:
我王临危不乱,贼人行刺被杀。
【理由】“我王”这个称呼显示作者选取的是“秦国”立场,称呼荆轲为“贼人”则显示站在秦国的立场上对荆轲的蔑视。
方案三,站在齐国的立场上,将题目确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