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文三行对译 全面!经典!
劝学三行对译
劝学三行对译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
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醯酸,而蚋聚焉。
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024成都中考语文备考文言文专题 记承天寺夜游“三行对译”(教学课件)
1 原文呈现 2 文学文化常识 3 原文解析 4 全文中心
5 思维导图 6 常考名句理解 7 对比勾连
【原文呈现】(红色字为重难点易错字词)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 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 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ɡ)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 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全文中心】
作者通过对庭院月光的描写,表达了贬谪的悲 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对澄澈透明而美妙的月色的描绘,透露出虽遭 贬谪,却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心境,也含 蓄地表达了对“忙人”的鄙夷与讽刺。
【思维导图】
时间:十月十二日夜
地点:承天寺
事(记叙) 原因:月色入户
记
承
事件:结伴夜游
【文学文化常识】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宋代文学家 , 豪放派词人代表之 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 称“三苏”,父子三人同列“唐 宋八大家”之中。
【原文解析】
想要,打算。 省略句
高兴的样子。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服,正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
动人游兴),(于是)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考虑,想到。省略句
睡觉。 介词,在。状语后置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共同,一起。
院子里。
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
起在院子里散步。
【段层精解】叙事,点明时间、地点、人物和“夜游”的起因,为下
一 切 景
天
三行对译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北宋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把系着的东西解开。
将要。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开衣服准备睡觉,皎洁的月光照进了门,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堂屋的门。
高兴、愉快的样子。
欣,高兴,愉快。
然,……的样子念,考虑,想到。
与为乐者,共同游乐的人。
皎洁的月光照进了门,高兴地起来走动,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于是,就到睡,卧于是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怀民也没有睡觉,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共同,一同。
庭院里我们便一同走到庭院中,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水生植物交叉错杂原来是水中有水藻、荇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什么地方只是。
哪一个晚上没有月亮。
哪一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
吾两人者耳。
罢了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曹刿论战《左传》左丘明春秋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军队进攻。
居高官位,享高厚禄的人谋划什么参与。
十年春,齐国军队攻打我鲁国。
鲁庄公准备应战,曹刿请求见鲁庄公。
他同乡说:“当权者策划这件事,你又参与什么呢?”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目光短浅。
于是,就。
凭养不曹刿说:“高官位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就进见。
问:“您凭借什么作战?”公: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独自享用把别人回答徧同“遍”遍及跟从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以少报多“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身边的人。
”答:“这些是小恩惠,不能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按照言语真实为人所信服保佑案件。
弄清楚实情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公说:“祭祀用的祭品不敢以少报多,一定如实禀告神。
2024成都中考语文备考文言文专题 出师表“三行对译”(教学课件)
善。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
以众议举宠为督。 公正、公平。
将军向宠,性情品行善良公正,了解通晓军事,当年试用,先帝曾加以称赞说他能 干,因而经众人评议荐举任命为中部督。
行伍,部队。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ɡ)阵和睦,优劣得所。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 恨于桓、灵也。
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评论起这些事,对于桓帝、灵帝时代,没有不痛心、 遗憾的。
忠正贤明,为保全节操而死(指以死报国)。
侍中、尚书、长(zhǎnɡ)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 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侍中郭攸之、费祎,尚书陈震,长史张裔,参军蒋琬,这些都是忠正贤明,为保 全节操而死(指以死报国)的臣子,诚愿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则汉王室的兴 盛,就时间不远了。
【原文解析】
指帝王之死。
人力疲困。 民生凋敝。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
急存亡之秋也。 判断句
确实。
时候。
(臣诸葛亮上表进言:)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 国,我益州地区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候。
朝廷。
这里指疆场。
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省略句
选拔。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这都是些忠良诚实的人,志向和思虑忠诚纯正, 因而先帝才选拔留下来辅佐陛下。
我,谦称。
询问。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
(quē)漏,有所广益。
我认为皇宫内的事情,事无论大小,都要询问他们的意见,然后去施行,这样一定
《谏逐客书》三行对译
谏逐客书第一自然段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
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兼并/吞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殷实/富裕),国以富强,百姓乐用(乐于为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队),举(攻克占领)地千里,至今治强(安定强盛)。
我听说官吏在商议驱逐客卿这件事,私下里认为是错误的。
从前秦穆公寻求贤士,西边从西戎取得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又从宋国迎来蹇叔,还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
这五位贤人,不生在秦国,而秦穆公重用他们,吞并国家二十多个,于是称霸西戎。
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移风易俗,人民因此殷实,国家因此富强,百姓乐意为国效力,诸侯亲附归服,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队,攻取土地上千里,至今政治安定,国力强盛。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攻取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巴国蜀国),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并吞九夷之地),制鄢、郢(控制楚国郡、郢之地),东据成皋之险(在东面占有成皋这样的要害),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拆散六国结成的合纵),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延续)到今。
秦惠王采纳张仪的计策,攻下三川地区,西进兼并巴、蜀两国,北上收得上郡,南下攻取汉中,席卷九夷各部,控制鄢、郢之地,东面占据成皋天险,割取肥田沃土,于是拆散六国的合纵同盟,使他们朝西事奉秦国,功烈延续到今天。
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王室),杜私门(抑制豪门贵族的势力),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假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昭王得到范雎,废黜穰侯,驱逐华阳君,加强巩固了王室的权力,堵塞了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蚕食诸侯领土,使秦国成就帝王大业。
这四位君主,都依靠了客卿的功劳。
由此看来,客卿哪有什么对不住秦国的地方呢!倘若四位君主拒绝远客而不予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会使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而让秦国没有强大的名声了。
2024成都中考语文备考文言文专题 桃花源记“三行对译”(教学课件)
对比点
分析阐述
《桃花源记》从发现——进入——做客——离开——再寻
桃花源,看似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生活画卷,然而文章结尾 “不复得路”则点明作者实际是以实写虚,虚实相映。 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 《记承天寺夜游》“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澄澈的月光比 作积水,将竹柏的影子比作交错相生的水草,虚实相生, 相映成趣,化无形为有形。
里人告辞离开。
不值得,不必。
【此段中层人精语解(y】ù)写云桃:花“源不中足人为初外见人渔道人也的。惊”异(和核后心知来识设:伏宴笔款的待手法渔)人的场
村里人嘱咐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景,反映了桃花源中居民的热情好客和淳朴民风。
沿着、顺着。 先前的。 做记号。 到。
拜访。 省略句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 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 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图
】
进入桃花源 环境优美、和平安定、自由快乐 幸福生活
桃 花 访问桃花源 尊老爱幼、热情好客 → 民风淳朴
源
记 离开桃花源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一派祥和
①增添了桃花源 的神秘色彩
再寻桃花源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②暗示了桃花源 的故事是虚构的
【常考名句理解】 (1)《桃花源记》中充分表现老有所养、幼有所长的和乐情景的句子 是:_黄__发__垂__髫___,_并__怡__然__自__乐_。 (2)通过视觉、听觉,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宁平和的句子: _阡__陌__交__通___,_鸡__犬__相__闻____。 (3)(新考法)陶渊明《桃花源记》中“_问__今__是__何__世_,_乃__不__知__有__汉_” 两句形象地写出了桃花源与外界隔绝时间之久、程度之深。
2024成都中考语文备考文言文专题 活板”三行对译“(教学课件)
【原文解析】
指雕版印刷。
同“以”。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雕板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做这种事。自五代冯瀛王时才开始(用雕版)印五经,
以后的经典文献都是版印书籍。
【段层精解】概括活版印刷发明前雕版印刷发展的情况。
平民。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庆历年间,有个平民叫毕昇,又发明了活字印刷。
设板-布字-炀板-平字
(一字多印、分类贮藏、
奇字随制)
排版
存这些活字。
生僻字。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有些生僻字平时没有准备的,可以很快刻制,用草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
木头的纹理。
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
不用木料刻字印的原因是,木头的纹理疏密不均,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加上跟松脂等 粘在一起,(拆板时)不容易拿下来;
铜钱的边缘。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它的方法是:用胶泥刻字印,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一样,每个字刻一个印,用火烧让(它)变
得坚固。
混合。
覆盖。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先设置一块铁板,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类东西在上面覆盖。
模子。
靠近。
烘烤。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
想印的时候,就把一个铁制的模子放在铁板上,然后密密地排上字印,排满了就成为一版,
(再)拿它靠近火烘烤;
指上文说的松脂、蜡等的混合物。
磨刀石。
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同“熔”,用高温使固态物 质转变为液态。
2024成都中考语文备考文言文专题 唐雎不辱使命“三行对译”(教学课件)
5 思维导图 6 常考名句理解 7 对比勾连
【原文呈现】(红色字为重难点易错字词)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
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 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要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
白色丧服。这里用作动词,
指穿白色丧服。缟、素,都
是白色的绢。
判断句
拔。
天下缟(ɡǎo)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全国人民都要穿白色丧服,今天就是这样。”(于是)拔出宝剑站起来。
面露胆怯之色。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
秦王面露胆怯之色,长跪着向唐雎道歉:“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 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文学文化常识】 1.唐雎,战国末期人。 2.《战国策》: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 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国编次,是一部国 别体史书。主要记述战国时代谋臣策士游说 各国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 策略。
哪里只是。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反问句
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而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只是用
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
愤怒的样子。
对人的敬称。
秦王怫(fú)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秦王气势汹汹地发怒了,对唐雎说:“您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
横尸在地。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 里。”
文言文《狼》的三行对译
文言文《狼》的三行对译1. 蒲松龄的狼的三篇文言文翻译第一则: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
歘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步亦步,尾行数里。
屠惧,示之以刃,则稍却;既走,又从之。
屠无机,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
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
狼乃止。
屠即竟归。
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
大骇。
逡巡近视之,则死狼也。
仰首审视,见口中含肉,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
时狼革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之,可笑矣。
译文:一个屠夫卖完了肉回家,天色已经晚了。
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匹狼。
狼不断的窥视着屠户带着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户跑了好几里路。
屠户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来比划着给狼看,狼稍稍退了几步,可是等到屠户转过身来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
屠户没办法了,于是他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这样狼够不着),等明天早上(狼走了)再来取肉。
于是屠户就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
就这样狼就停下来不再跟着屠户了。
屠户就(安全地)回家了。
第二天拂晓,屠户前去(昨天挂肉的地方)取肉,远远的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一个吊死在树上的人,感到非常害怕。
(屠户因为害怕)小心地(在树的四周)徘徊着向树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树上悬挂着的)是一条死狼。
(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已经刺穿了狼的上颚,那个情形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
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这张狼皮)能值十几两金子,屠户的生活略微宽裕了。
就像爬上树去捉鱼一样,狼本来想吃肉,结果遭遇了祸患,真是可笑啊!第二则:一屠(tú)晚归,担(dàn)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jiǒng),恐前后受其敌。
2024成都中考语文备考文言文专题 愚公移山“三行对译”(教学课件)
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 样呢?”
长叹。
通达,这里指改变。 不如,比不上。 幼儿,小孩。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思想真顽固,顽固得没法改变,连寡妇和小孩都比不上。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zēnɡ)不能损魁父之丘,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
削减,
往哪里,
如……何,把……怎么样。 在哪里。 宾语前置
相当于“之于”。
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况且。 放置、安放。
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呢?”众人纷纷说: “把那些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1 原文呈现 2 文学文化常识 3 原文解析 4 全文中心
5 思维导图 6 常考名句理解 7 对比勾连
【原文呈现】(红色字为重难点易错字词)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jì)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sè),出入之迂(yū)
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zēnɡ)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 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 率子孙荷(hè)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jīběn)运于渤海之尾。邻人 京城氏之孀(shuānɡ)妻有遗男,始龀(chèn),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 一反焉。
【思维导图】
太行、王屋——移之不易(故事背景)
文言文三行式翻译示范
文言文三行式翻译示范1. 桃花源记文言文三行式翻译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
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香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
渔人很惊异这种美景。
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亮。
渔人就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
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桃源中人看见渔人,于是很惊奇,问渔人从哪里来。
(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
他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
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从这里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
这渔人一件件为他们详细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那些人听罢都感叹惊讶。
其他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和饭菜来招待。
渔人住了几天,告辞离去。
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作了标记。
回到郡里,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
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去,寻找先前做的标记,最终迷失了方向,没有再找到原来的路。
南阳刘子骥,是个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高兴兴地计划前往。
没有实现,不久病死了。
后来就没有探访的人了。
2. 求诫子书的三行式翻译1. 《诫子书》2. 诫:警告,劝人警惕。
3. 《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1. 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024成都中考语文备考文言文专题 陈涉世家“三行对译”(教学课件)
误期。
失期,法皆斩。
误了期限,按秦王朝的军法,就要杀头。
逃走。 发动大事,指起义。 同样。 为国事而死。 省略句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吴广在一起商量,说:“如今逃跑(抓了回来)也是死,起来造反也是死,同样 都是死,倒不如为国家而死,这样好吧?”
停驻。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lǘ)左適(zh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秦二世皇帝元年7月,征召贫苦的平民九百人去戍守渔阳,临时驻扎在大泽乡。
编次。 在征发之列。
戍守队伍的 小头目。
适逢,恰巧遇到。
推测,估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hánɡ),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
失期。
陈胜、吴广都被编进这支队伍,并担任小队长。正碰上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
苦于秦(的统治)。
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
子扶苏。 判断句
秦始皇的长子。
陈胜说:“全国人民长期受秦王朝压迫,痛苦不堪。我听说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 不该立为国君,该立的是长子扶苏。
屡次。
省略句
有人。
扶苏以数(shuò)谏故,上使外将(jiànɡ)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1 原文呈现 2 文学文化常识 3 原文解析 4 全文中心
5 思维导图 6 常考名句理解 7 对比勾连
【原文呈现】(红色字为重难点易错字词)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jiǎ)人也,字叔。陈涉
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 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 乎!燕雀安知鸿鹄(hú)之志哉!”
你。
2024成都中考语文备考文言文专题 醉翁亭记“三行对译”(教学课件)(共21张PPT)
(核心知识:虚词表情达意的作用)山洞,这里
弥漫的云气。
指山谷。
昏暗。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mínɡ),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树林里弥漫的云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 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花。
茂盛。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酒杯。
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 戏时饮酒计数的筹码。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yì)者胜,觥(ɡōnɡ)筹交错,
宴中尽兴地喝酒的乐趣, 不在于音乐,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
错杂,
管乐器。
判断句
苍老的容颜。
倒下的样子。
判断句
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清。
菜蔬。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野蔌(sù),
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山上野味菜蔬,
陈列,摆开。 判断句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杂七杂八陈列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
尽兴地喝酒。 弦乐器。
这里指投壶,宴 饮时的一种游戏。 下棋。
判断句
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树林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对比点
分析阐述
三行对译八上语文文言文
三行对译八上语文文言文根据指示,以下是《语文教材》第八册上学期中文课文的三行对译。
这些文言文课文包含了不同类型的文章,例如议论文、叙事文和夸奖文等。
第一课:《论语选读》(列御寇让于茂陵)四皓甫出,上黄宫以侍明主。
诸侯至,万国来献。
海内称其柔亲仁厚,万邦共其礼义尽。
第二课:《大贤》(《封神榜序》)然而神仙之杰出,则其主厚待之,齐天之及冑,则人望萃焉,凡民无不愿为之痛哭;其行事显赫,则声闻于海内,智士争归之下,猛士争蓍龟焉;其仪表端正,则凡民上升降,神明体仁佞以阐其德,民之右则灾异,而人愈怀之矣。
第三课:《困才》(戒赋)其利常忧其害,其欲常思其祸,其仁三月而愀焉,其勇二日而惧焉,其恭一旦而困焉。
屈己就人,则谓是众人之所为也;正己以人,则谓能与众人也。
故使道者屈己就之,而道自正之;使得道者正己以之,而己亦若因之。
人之行之,道之始也。
第四课:《颂古文》(吾尚有眇之福)汝且当宽衣而食,暖袍而寝。
虽有以言,言未可用也;虽有以事,事未可桉也。
且从容暂学隐者之乐,未卜来余乐也。
第五课:《乐毅论兵》(南阳乐毅,魏之名将)服秦之王者,信义之冠王。
南阳乐毅,魏之名将。
任魏王以为将,一身赴国难;与人乐王富贵之事,以为心甘。
天王以为相,数终魏家;经三围之战,武昌、櫟陽,皆破秦兵。
第六课:《归田赋》(赋得虞美人)晨参于罗,乘肥驰骏,啮芳辅车,薄言邀禽。
美人如云,齿如【月山】之雪,买神游之孫、白公之尼,逞心而行,罔闷于闺。
第七课:《语重心长》(东方朔告知王武子书)朕领秩宝,倏而不见。
卿徒不肖,闻兹省亡。
恭请檌烟俗庙,使巾栉中贤出将。
正材任能,立新法度。
为朕请烽烟俘人,教草刍之歌。
第八课:《马蹄蛋史》(蜡梅谷)然兹物者,非夫小小至焉,不惧存者之取乎。
王莽则苟阙其身,张骞乃西师之使,徐福顾不世出。
隆霜之士安思中国,奇仗之才方望而明论;岂唯化茂江笑之臣,授刻苍晖之学哉!这八篇文言文课文涵盖了不同主题,包括官员的义务与行为,人物的赞颂与描述,智者的教导与指导,以及战争和政治的讨论。
2024成都中考语文备考文言文专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三行对译”(教学课件19张PPT)
邹忌身高八尺多,容貌美丽。
穿戴。
照镜子。
与……相比怎么样,表示比较。
朝(zhāo)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
个更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对比点
分析阐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围绕客观环境与个人和国家命运的 关系,阐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深刻道理。
《曹刿论战》曹刿战前求见鲁庄公,论述了取信于民是战争 主题:治
取胜的先决条件,突出了得民心对治国安邦的重要性。 国之道
《出师表》诸葛亮针对汉室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
主刘备的遗志,体现了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的治
【文学文化常识】 1.《战国策》: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 理编辑的,共33篇,分国编次,是一部国别体 史书。主要记述战国时代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 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 2.国别体:以国(诸侯国)为主体记载,即按 国家分类记载历史。
【原文解析】
长,这里指身高。
光艳美丽。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yì)丽。
《桃花源记》详写桃源人对渔人的热情招待和谈话内容,略 写作手法:写故事的开头结尾。 详略得当 《曹刿论战》略写两军交战的实况,详写战争前的准备和
“击鼓”“逐师”两件事。
《陈涉世家》略写陈胜的身世和抱负,详写陈胜起义的全过 程,主次分明。
邹忌
《周亚夫军细柳》
恪尽职守、治军严明、刚正不阿。
人物形象:
周亚夫
臣
君与臣
中考古文三行对译 全面!经典!
中考文言文三行对译2011.05.01要求:解释下列加点字,翻译全文。
姓名1、《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刿曰:“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刿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人者,受中赏;能谤议..,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于市朝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所欲有甚于..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生者,故不为苟得余幼时即嗜学....,...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以观,每假借..。
家贫,无从致书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以是硕师....,门人弟子......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百里外,从乡之先达..名人与游,尝趋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2024成都中考语文备考文言文专题 陋室铭“三行对译”(教学课件)
(4)表: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 “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可 以说是这种文体的基本特征。 (5)记: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分为碑记、游记、杂记、传记。以 记叙、描写为主,大多数是游记,用来记叙旅途见闻和某地政治生活、 社会面貌、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胜古迹等。
1 原文呈现 2 文学文化常识 3 原文解析 4 全文中心
5 思维导图 6 常考名句理解 7 对比勾连
【原文呈现】(红色为重难点易错字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
馨(xīn)。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rú),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dú)之劳形。南阳诸 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蔓延。
博学的人。鸿,大。
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说说笑笑的是学问
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读书人一般有功名)。
调弄。 不加装饰的琴。
指弦乐器。
指官府文书。
形体、躯体。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dú)之劳形。
室 铭
山、水——陋室 设喻引入(类比)
仙、龙——德馨
呼 应不陋ຫໍສະໝຸດ 以古贤自比:诸葛亮、子云亭
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 反问,点睛之笔
托物言志: 借“陋室” 突出作者 高洁傲岸 的情操和 安贫乐道 的情趣。
【常考名句理解】 (1)(新考法)淳熙二年(1175),吕祖谦邀请朱熹和陆九渊、陆九龄兄弟 在信州鹅湖寺举行一场南宋史上最高级别的学术大辩论——鹅湖之会, 当时文化思想界的名流纷纷闻讯而来,真可谓“①_谈__笑__有__鸿__儒__,② ____往__来__无__白__丁。”(刘禹锡《陋室铭》)。 (2)《陋室铭》中用类比方式,引出“_斯__是__陋__室__,_惟__吾__德__馨__”的主旨, 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刘禹锡《陋室铭》) (3)《陋室铭》中“__苔__痕__上__阶__绿__,_草__色__入__帘__青___。”两句描写了陋室 环境清幽、色调淡雅,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志趣。
中学考试15篇古文三行对译
1《三峡》北魏郦道元课文是在“江水又东”后面所注文字的第一段,只有155个字,却写出了七百里三峡的万千气象。
首先,写三峡两岸的山。
在完全没有。
同“缺”,空缺。
直立像屏障的山峰即“隐蔽天日”。
如果不是正午半夜日月。
曦,早晨的阳光,这里指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看不见月亮。
(这个句子,应按照“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的结构理解。
)这一层写山。
两山夹水的地方称之为峡,所以写峡必定要写山。
作者抓住峡江的特点来写,第一句写山的长、多。
“七百里”可见其长;相连、无,缺,再加上一个“略”字,可见其多。
第二、三句写山陡、高,江面的狭窄。
“重”“叠”“隐蔽”四字,着重刻画了山的高峻。
“自非”一句,则从侧面极力渲染了山峰之高峻、江面之狭窄。
这里字字扣住了山,句句突出了峰,只字未提到水,但明处写山,暗中却包含着水。
既写了山势的险峻,又写了江流的狭窄,为下文写夏水的迅猛作了铺垫。
到漫上山陵。
襄:上。
陵,大的土山。
沿:顺流而下。
溯(sù):逆流而上绝:断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都阻隔断了。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有宣布,传播即“朝于白帝发”即使奔:名词,指奔驰的骏马不如即使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课文是《水经》“江水又东”后面的一段注,不能不大记其水。
写水,从哪儿写起呢?作者没有按四时先后一一写来,而是顺上层山势的高峻,江面的狭窄之势先写最盛的夏水。
“襄陵”“阻绝”可见其凶险;“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千二百里”可见其迅疾。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则用比较的方法,更现其迅疾。
读起来,一泻千里的江水,既使人感到惊心动魄,又使人感到豪气万丈。
写了山、水之后,接着写三峡春冬景色。
春冬之时,则时节不译白色急流的水碧绿深水回旋着清波,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即“素湍回清,绿潭倒影”。
出师表三行对译
出师表(前)三行对译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开创,创立。
死亡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人力疲惫,民生凋敝,困苦穷乏现在天下分为三国,益州地区民力匮乏,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确实,实在。
时候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
然侍卫之臣不懈(xiè)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但是不过宫廷里侍从护卫的官员不懈怠,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追念大概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yí)德,恢弘志士之气,实在,确实。
宜,应该。
这里是动词,形作动,意思是发扬光大(陛下)你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过分看轻自己。
阻塞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话,以致于堵塞人们忠心地进行规劝的言路。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 )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
全,都。
提升,提拔。
臧否:善恶这里偏重在异皇宫中和朝廷里的大臣,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有所不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交给如果有做奸邪事,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应当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彰显,显扬。
偏袒私情,不公正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善良诚实,这里形容词做名词,指善良诚实的人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
通“拣”,挑选。
给予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文言文三行对译2011.05.01
要求:解释下列加点字,翻译全文。
姓名
1、《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刿曰:“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
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
..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刿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
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2、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
..。
朝服
..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
人者,受中赏;能谤议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于市朝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所欲有甚于
..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生者,故不为苟得
余幼时即嗜学
....,
...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以观,每假借
..。
家贫,无从致书
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
逾约
....。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
以是
硕师
....,门人弟子
....
..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
..百里外,从乡之先达
..名人与游,尝趋
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
....,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
..。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
..,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
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
....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
裂而
..。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
...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
寓逆旅
...皆被绮绣
...,戴朱缨.宝饰之帽,
....之享。
同舍生
..食,无鲜肥滋味
...,主人日再
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
.....其间,略无慕.
..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
..,烨然
艳意
..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以中
6、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
所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
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落英缤纷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
..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
有良田美
池桑竹之属.,阡陌
....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
垂髫
..,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
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
..,不
..邑人来此绝境
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
..。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
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
足.为外人道.也。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
..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
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
..者。
8、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
....,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
..,闻水声,如鸣佩环
小潭,水尤清洌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
....,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
..不动;俶尔
..
....,佁然
远逝,往来翕忽
..。
似与游者相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
....,悄怆幽邃
....。
以.其境过清.,不
..,寂寥
..无人,凄神寒骨
9、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
..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
..美。
望之蔚然
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
..
..野蔌.,杂然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
....,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
..巴陵郡。
越明年
...,政通人和
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
..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
..,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朝晖...巴陵胜状
夕阴.,气象万千
....巫峡,南极
..潇湘,
..矣。
然则北通
..也,前人之述备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
..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
..,山岳潜形
..;商旅......,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
不行,樯倾楫摧
....,忧谗畏讥,满.....;薄.暮冥冥
..,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目萧然
...,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
..游泳,岸芷
..
..;沙鸥翔集,锦鳞
....,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汀兰
..,渔歌互答,此
...,静影沉璧
..,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
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
...者矣!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宠辱偕忘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
....,居.庙
....,不以己悲
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
..忧,退.亦忧;然则何时
..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矣!”噫!微斯
....!
..人,吾谁与归
11、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自非亭午
....,隐天蔽日
....。
重岩叠嶂
夜分,不见曦月
..。
至于夏水襄陵
....。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沿溯阻绝
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
..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瀑布,飞漱其
..间。
..多生怪柏,悬泉
....。
绝巘
....,回清倒影
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属引凄异
...,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