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6章《第3节 电阻》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六章第3节电阻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六章第3节电阻优秀教学案例
2.强调欧姆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的重要性。
3.通过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电阻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如家庭电路中灯泡亮度变化的原因。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总结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动画演示电流通过电阻时的现象,形象直观地展示电阻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4.创设问题情境,如为什么灯泡的亮度会随着电阻的变化而变化,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电阻的奥秘。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电阻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如电阻是什么、如何表示电阻、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等。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照明电路中灯泡亮度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灯泡亮度变化的情况?那么这种现象与电阻有什么关系呢?”从而引出电阻的概念。
3.简要介绍电阻的概念和作用,为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做好铺垫。
4.引导学生运用电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电阻知识的内在动机。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让学生明白科学知识对于生活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体验到团队合作的力量和价值。
4.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环保的意识,让学生知道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如学生在探究电阻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克服这些困难。

第16章第3节《电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第16章第3节《电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文档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16章第3节《电阻》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16章第3节《电阻》。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以及电阻的计算。

具体内容包括:1. 电阻的定义: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导体的一种属性。

2.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以及温度。

3. 电阻的计算:电阻的计算公式为R = ρL/A,其中 R 表示电阻,ρ 表示导体的电阻率,L 表示导体的长度,A 表示导体的横截面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 学会使用公式计算电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阻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电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教材、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观察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2. 概念讲解:讲解电阻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

3. 影响因素探讨:讲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

4. 公式讲解:讲解电阻的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公式的运用。

5.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公式计算电阻。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进行电阻计算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的计算公式。

七、作业设计1. 请用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在电路中加入电阻器可以调节电流的大小。

答案:1. 电阻器可以调节电流的大小,因为电阻器改变了电路中的总电阻,根据欧姆定律 I = V/R,电路中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2. 长度为20cm、横截面积为1mm²的铜导线的电阻为 R1 =ρL1/A1 = (1.72×10^8 Ω·m)×(0.2m)/(1×10^6 m²) = 0.344 Ω;长度为30cm、横截面积为1.5mm²的铜导线的电阻为R2 = ρL2/A2 =(1.72×10^8 Ω·m)×(0.3m)/(1.5×10^6 m²) = 0.248 Ω。

第16章第3节电阻(教案)-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教材(人教版)

第16章第3节电阻(教案)-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教材(人教版)

第16章第3节电阻(教案)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教材(人教版)教案:电阻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问题驱动和实验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认识电阻,理解电阻的概念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通过设计丰富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电阻的基本概念,理解电阻的性质,能够运用电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电阻的概念,理解电阻的性质。

2. 掌握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能够运用电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电阻的概念,电阻的性质,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电阻器、导线、灯泡、电流表、电压表。

2. 学具:笔记本、实验报告表格。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讨论生活中常见的用电器,引导学生思考电阻的概念。

2. 讲解:讲解电阻的概念,解释电阻的性质,介绍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阻器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阻器的电流,记录实验数据。

4. 分析: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电阻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5. 练习:学生进行随堂练习,运用电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电阻的概念,电阻的性质,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 活动难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电阻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等。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电阻的基本概念,理解电阻的性质,掌握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并能够运用电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培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本节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6.3电阻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6.3电阻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16.3电阻教案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设计意图:我选择以电阻为主题的设计,是因为电阻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对于孩子们来说,通过直观的实验和游戏来理解电阻的概念更为适合。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1. 通过实验观察电阻的变化。

2. 理解电阻是电流流动的阻碍。

3. 学习使用简单的工具来测量电阻。

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导整个活动的方向。

我的目标是让孩子们能够在:1. 认知层面上理解电阻的概念。

2. 操作层面上学会使用电阻测量工具。

3. 情感层面上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电阻的基本概念,并能够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电阻的测量。

难点则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电阻与电流的关系,以及如何在不同的情况下观察和测量电阻的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电阻测量仪:用于测量电阻的大小。

2. 灯泡:用于观察电阻对电流的影响。

3. 电线和电路元件:用于搭建电路。

4. 实验记录表:用于记录实验结果。

五、活动过程:1. 引入:我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引入电阻的概念,让孩子们观察当电流通过不同材料的电线时,灯泡的亮度是否有变化。

2. 演示:我使用电阻测量仪来测量不同材料的电阻,并让孩子们观察和记录结果。

3. 实践: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使用电阻测量仪来测量不同电路的电阻,并记录下来。

4. 讨论:我们集体讨论实验结果,尝试解释为什么不同电路的电阻会有所不同。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的重点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电阻的概念,并能够使用电阻测量仪进行测量。

难点则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电阻与电流的关系,并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电阻的变化。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让孩子们填写了反馈表,他们普遍表示对活动很感兴趣,但也有一些孩子觉得电阻的概念有点难以理解。

在未来的活动中,我可能会通过更多的实例和实验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电阻的概念。

拓展延伸的部分,我计划让孩子们在家中与家长一起进行一些简单的电阻实验,以加深他们对电阻的理解。

人教版2020年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6章《第3节 电阻》教案

人教版2020年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6章《第3节 电阻》教案

《第三节电阻》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学习电阻的概念、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通过实验探究并知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3.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电阻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4.通过学生探究活动,研究电阻大小与材料种类、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渗透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控制变量法。

5.通过了解半导体及超导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开阔视野,激发学生求知欲。

教学重点电阻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导线多是用铜做的,也有用铝做的,特别重要的电器设备的导线还要用昂贵的银来做。

铁也是导体,既多又便宜,想想看,为什么不用它来做导线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究《第三节电阻》,解决这个疑问。

(板书设计)二、自学互研(一)电阻自主阅读教材P63~64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教材P63图16.3-1闭合电路后,为什么小灯泡的亮度不一样?答:铜丝和镍铬合金丝都可以导电,但是他们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在相同的电压下,通过铜丝的电流大,说明铜丝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小;通过镍铬合金丝的电流较小,说明镍铬合金丝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

2.说说什么是电阻,电阻的符号、单位、单位符号及其单位间的换算关系?说说什么叫电阻器,它在电路中的符号又是什么?答: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叫电阻。

用字母R表示。

单位欧姆(Ω),常用单位还有千欧(kΩ),兆欧(MΩ),1 MΩ=106Ω,1 kΩ=103Ω。

具有一定电阻值的元件叫电阻器,在电路图中用“”表示。

(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自主阅读教材P64~65,完成下面实验探究:提出问题: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呢?猜想与假设:__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__。

研究方法:①在探究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应用了__控制变量__法。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第16章第3节电阻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第16章第3节电阻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6章第3节电阻教学设计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这节电阻教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以及了解电阻在电路中的应用。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实践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电阻的概念和作用,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电阻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能够运用电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阻的概念和符号表示。

2. 掌握电阻的计算方法:R=V/I。

3. 了解影响电阻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

4. 能够分析电路中电阻的作用和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阻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难点:电阻在电路中的应用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阻模拟器、电路图、电源、导线、灯泡等。

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引发学生对电阻的好奇心。

2. 讲解:介绍电阻的概念和符号表示,解释电阻的计算方法:R=V/I。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材料的电阻值,探究影响电阻的因素。

5. 应用:让学生设计一个电路,利用电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电阻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难点:电阻在电路中的应用和分析。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电阻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并在实际电路中应用电阻知识。

在课后,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究电阻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电子设备、建筑等。

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电阻在现代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在本节课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电阻的概念和作用,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克服了电阻在电路中的应用和分析的难点。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六章第3节《电阻》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六章第3节《电阻》优秀教学案例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让他们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4.通过对电阻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丰富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电阻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过程与方法能力,塑造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电阻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场景,如电子设备、家用电器等,让学生了解电阻的实际意义和重要性。
2.通过设计有趣的物理实验,如灯泡亮度的调节、电流表指针的偏转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电阻的作用和影响。
3.创设问题情境,如为什么电阻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电路中为什么需要电阻吗?电阻在电路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3.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电阻。
(二)讲授新知
1.利用PPT展示电阻的定义、单位、符号以及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
2.讲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包括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3.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研究,培养科学思维和研究方法。
4.设计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内在动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努力掌握知识。
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案例时,我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核心目标,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了丰富的教学活动和互动环节。通过对比实验、小组讨论和问题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六章第3节电阻教案3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六章第3节电阻教案3

教案3: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六章第3节电阻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第十六章第3节电阻2. 详细内容:a. 电阻的概念及其符号表示b.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c. 欧姆定律:电流I与电压U、电阻R之间的关系(I = U/R)d. 电阻的测量工具:电阻表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符号表示。

2. 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学会使用电阻表测量电阻值。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欧姆定律的应用,电阻表的使用。

2. 教学重点: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导线、电阻器、电流表、电压表、电阻表。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电路现象,如照明电路,引导学生思考电流是如何在电路中流动的。

2. 概念讲解:介绍电阻的概念,解释电阻的符号表示,让学生理解电阻的定义。

3. 实验探究:安排学生进行实验,通过改变电阻器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变化,引导学生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4. 欧姆定律讲解:讲解欧姆定律的内容,让学生明白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5. 电阻表的使用:演示如何使用电阻表测量电阻值,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6. 随堂练习:给出几道有关电阻、电流和电压的计算题,让学生现场解答。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电阻的概念及其符号表示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欧姆定律:I = U/R电阻表的使用方法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列电路中的电流值(已知电压和电阻)。

解答:2. 题目:根据给定的电路图,计算电路中的总电阻。

解答: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思考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

2. 拓展延伸:讲解一些与电阻相关的实际应用,如电阻器在电子设备中的作用,让学生了解电阻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三节《电阻》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三节《电阻》教学设计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欧姆表测量电阻、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测量方法。
-讲解与讨论:讲解电阻的决定因素,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物理知识分析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应用拓展:介绍超导现象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让学生了解电阻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知识点,并进行课堂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总结讨论要点。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布置以下练习题:
a.计算给定电阻、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
b.解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并举例说明;
c.运用欧姆表和伏安法测量电阻,并记录数据。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归纳,500字
8.教学反思:针对课堂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电流、电压的基本概念,并了解了串并联电路的基本原理。他们对物理实验充满好奇心,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然而,对于电阻的概念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学生可能仍感到陌生。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电阻知识的掌握程度。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两节课所学的电流、电压概念,以及串并联电路的基本原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知识铺垫。
1.学生对电阻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认识电阻,帮助他们建立电阻的直观印象,以便更好地理解电阻的概念。
2.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意识,及时纠正错误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3节-电阻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3节-电阻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3节电阻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电阻的概念,理解电阻的影响因素,并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深入理解电阻的性质和作用。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阻的概念,理解电阻的单位是欧姆。

2. 让学生掌握电阻的影响因素,包括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3. 让学生学会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电阻计算。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阻的影响因素,欧姆定律的运用。

2. 教学重点:电阻的概念,电阻的单位是欧姆。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阻箱、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灯泡、电源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一套,包括电阻箱、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灯泡、电源等。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观察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引出电阻的概念。

2. 讲解:讲解电阻的定义,电阻的单位是欧姆,以及电阻的影响因素,包括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3. 实验: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电阻的变化,验证电阻的影响因素。

4. 讲解:讲解欧姆定律的内容,以及如何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电阻计算。

5. 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电阻计算。

五、活动重难点1. 电阻的概念和单位。

2. 电阻的影响因素。

3. 欧姆定律的运用。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电器,了解它们的电阻值,并学会如何保护电路。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电阻的概念和作用,掌握电阻的影响因素,并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电阻的概念和单位电阻是电路中电流流动的阻碍,它是指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6章第3节电阻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6章第3节电阻教学设计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创新的精神;
4.增强学生环保意识,认识到电阻在节能降耗方面的重要性;
5.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学会运用物理知识为生活服务。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欧姆定律,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内容:
(1)电阻的概念、单位及测量工具;
6.融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介绍电阻在科技发展、节能环保等方面的应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通过物理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学习科学知识对社会和个人发展的积极影响。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两章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探究思考题:
-让学生探讨电阻与温度之间的关系,通过查阅资料或进行小实验,了解不同材料电阻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研究电阻在电子产品中的节能应用,讨论如何通过优化电阻设计来降低能耗。
4.创新设计题:
-鼓励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电阻警报器,当电阻值超过或低于某个设定值时,能够发出警报。
-让学生尝试使用不同材料制作电阻,并比较它们的电阻特性,探讨这些材料在电路中的应用潜力。
-提问:“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电流和电压,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学生回答:“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符合欧姆定律的,即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2.教师引导: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电阻。
3.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电阻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以及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规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6.3电阻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6.3电阻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16.3 电阻一、教学内容1. 电阻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电阻的定义,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讲解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3. 欧姆定律:介绍欧姆定律的内容,分析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阻的概念,理解电阻的单位及其符号。

2. 使学生了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引导学生掌握欧姆定律的内容,能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阻的大小及其计算方法,欧姆定律的应用。

2. 教学重点: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欧姆定律的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电阻器、电压源、电流表、导线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讨论为什么冬天用电饭锅煮饭时,电源线会变得很热。

2. 讲解电阻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电阻的定义,展示电阻器的实物,让学生观察并触摸电阻器,感受电阻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3. 分析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讲解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对电阻的影响,通过实验演示这些因素如何影响电阻的大小。

4. 讲解欧姆定律:介绍欧姆定律的内容,分析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在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在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5. 例题讲解: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给定电压下通过电阻器的电流。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电阻的概念2.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3. 欧姆定律的内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给定电压下通过电阻器的电流,并解释计算结果。

2. 答案:根据欧姆定律,电流I = U/R,其中U为电压,R为电阻。

将给定数值代入公式计算即可得到电流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讨论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讲解、实验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和欧姆定律的应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3节《电阻》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3节《电阻》教学设计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电阻的概念、单位、测量方法以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强调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计算方法,提醒学生注意运用欧姆定律。
3.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4.布置课后作业:设计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作业布置
b.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c.定期进行教学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通过开关的控制使电路中的灯泡亮起或熄灭。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灯泡有时亮有时不亮?
2.提出问题:影响电路中电流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电阻的概念。
5.学生个体差异: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电阻概念的理解:电阻作为一个抽象的物理量,学生对它的理解可能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理解其本质。因此,如何让学生形象地理解电阻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等因素对电阻的影响,需要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这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书面作业:
a.完成课后习题第1、2、3题,加深对电阻概念的理解。
b.结合欧姆定律,计算课后习题第4题的电路总电阻,并解释计算过程。
c.分析课后习题第5题,判断电路中电阻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2.实践作业:
a.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包括串联和并联部分,测量并记录电阻值,分析实验结果。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十六章16.3《电阻》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十六章16.3《电阻》教学设计
3.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次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电阻现象,提高学习积极性。
-注重过程评价,鼓励学生在实验和讨论中积极表现,培养其科学态度。
-及时反馈,针对学生的疑问和困惑,给予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克服难点。
4.教学评价: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特性。
2.教学过程:
-通过图示和实例,讲解电阻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电阻的物理意义。
-结合实验数据,分析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演示欧姆表的使用方法,强调操作注意事项,让学生学会测量电阻。
-通过电路图和计算,讲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特性,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
5.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讲解串联和并联电阻的规律,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6.应用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电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技意识。
7.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知识点,并进行课堂评价。
8.作业布置:布置与电阻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前两年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电路知识和欧姆定律,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电阻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特性理解不够深入,以及对电阻测量方法的掌握不够熟练。此外,学生对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尚需加强,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作业:通过课后练习,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3节电阻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3节电阻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3节电阻一、教学内容1. 电阻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电阻的定义,理解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以及电阻的单位是欧姆。

2. 电阻的计算公式:学习电阻的计算公式R=V/I,其中R表示电阻,V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3.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学习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以及温度有关。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的单位是欧姆。

2. 学生能够运用电阻的计算公式计算简单电路中的电阻。

3. 学生能够分析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并能够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阻的概念、电阻的计算公式以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难点:电阻的计算公式的运用以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用细铜丝做导线,而用电阻丝做电饭锅中的加热丝。

2. 电阻的概念:讲解电阻的定义,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阻的单位是欧姆。

3. 电阻的计算公式:讲解电阻的计算公式R=V/I,并给出例子进行计算。

4.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讲解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以及温度有关。

5. 例题讲解:给出例题,让学生运用电阻的计算公式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进行解答。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家庭电路中的电阻,解释为什么冬天电阻会增大等。

7. 板书设计:电阻的概念、电阻的计算公式以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8. 作业设计:电路图如下:V|IR1I|GND答案:电阻R1的计算公式为R1=V/I,假设V=12V,I=2A,则R1=12V/2A=6Ω。

题目2:解释为什么冬天电阻会增大。

答案: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以及温度有关。

冬天温度较低,导体的电阻会增大,因为低温会使导体的原子振动加剧,阻碍电子的运动,从而导致电阻增大。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6.3电阻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6.3电阻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16.3 电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16章第3节“电阻”。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以及欧姆定律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电阻的定义及其单位;2.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3. 欧姆定律: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4. 电阻的测量方法:伏安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2. 使学生了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阻与电流、电压的关系;3. 培养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阻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欧姆定律的推导过程;2. 教学重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欧姆定律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电阻器、电压表、电流表、导线、电源等;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阻器,如电灯、电视遥控器等,引导学生们思考这些设备中电阻的作用。

2. 讲解电阻的概念:电阻是电流流过导体时所遇到的阻碍,其单位是欧姆(Ω)。

3. 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之间的关系。

4. 讲解欧姆定律:电流I等于电压U与电阻R的比值,即I=U/R。

5. 电阻的测量方法:伏安法,引导学生掌握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6. 例题讲解: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给定电压下通过电阻的电流。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计算不同电压下通过电阻的电流,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电阻的概念及其单位;2.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3. 欧姆定律:I=U/R;4. 电阻的测量方法:伏安法。

七、作业设计1. 计算题:给定电压和电阻,计算电流;2. 应用题: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照明电路中电流的计算。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6章第3节电阻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6章第3节电阻教学设计
4.提交作业时,请保持字迹清晰,便于教师批改。
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了解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
4.培养学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本教学设计围绕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6章第3节电阻的内容,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以下为具体教学过程设计:
b.如何用实验方法探究这些因素对电阻的影响?
c.超导现象是什么?超导体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2.教师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电阻的概念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
2.基本概念:讲Biblioteka 电阻的定义、符号、单位,让学生理解电阻的物理意义。
3.实践操作:分组进行电阻测量实验,让学生掌握多用电表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4.知识拓展:引导学生研究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及温度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科学研究方法。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6章第3节电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阻的定义,掌握电阻的符号和单位,了解电阻的物理意义。
2.学习电阻的测量方法,掌握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电阻的技能。
3.掌握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及温度之间的关系,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实际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6章第3节电阻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6章第3节电阻教学设计
4.请同学们预习下一节课内容:电阻的串并联电路分析,思考以下问题:
-电阻串联和并联电路中,总电阻与各分电阻之间有何关系?
-如何运用串并联规则,快速计算复杂电路中的总电阻?
5.家长参与作业:请同学们与家长一起,查找生活中应用电阻的实例,分享学习心得,增进亲子互动。
作业要求:
1.书写工整,表述清晰,确保作业质量。
5.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巩固所学知识。
6.设计课后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具体教学设想如下:
1.导入新课: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通过调节电阻丝的长度、粗细等,让学生观察电流表的变化,引出电阻的概念。
2.知识讲解:详细讲解电阻的定义、单位、影响因素等,结合实验现象,让学生理解电阻与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
-第2题:已知一段电阻丝的电阻值,求其长度、横截面积的变化对电阻值的影响。
-第3题:分析一个具有两个电阻串联的电路,计算总电阻及各电阻的电流、电压。
2.完成课后实验报告,记录测量不同长度、横截面积的电阻丝的电阻值,并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3.结合生活实际,思考电阻在电器设备中的应用,举例说明电阻对电流、电压的影响,并撰写一篇短文,不少于300字。
2.认真对待实验报告,如实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现象。
3.思考题和短文要结合生活实际,充分发挥想象力,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4.预习作业要做好笔记,提前了解新知识,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5.家长参与作业,促进学生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
7.课后实践活动:鼓励学生查找生活中的电阻应用实例,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16·3《电阻》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16·3《电阻》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16.3 《电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三节《电阻》。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 电阻的概念及其符号表示;2.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3. 电阻的测量工具——电阻表;4. 欧姆定律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符号表示;2. 掌握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并能运用这些因素解释实际问题;3. 学会使用电阻表进行电阻的测量;4. 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及其综合应用;2. 教学重点: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的测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电阻表、导线、灯泡、电源等;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实验室中的灯泡,引导学生思考灯泡的亮度与什么有关。

2. 知识点讲解:(1) 电阻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电阻的定义,解释电阻的符号表示。

(2)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讲解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对电阻的影响,并通过实验现象进行验证。

(3) 电阻的测量:教授电阻表的使用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3. 例题讲解: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已知灯泡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求灯泡的电阻。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已知灯泡的电阻和电压,求灯泡的功率。

六、板书设计1. 电阻的概念及其符号表示;2.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3. 电阻的测量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已知一个灯泡的电阻为10Ω,电压为6V,求灯泡的功率。

答案:灯泡的功率为36W。

2. 作业题目: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电阻大小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之间的关系。

答案:电阻大小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具体关系需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学生对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以及电阻的测量方法是否掌握到位。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6.3电阻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6.3电阻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6.3 电阻教案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是让学生能够理解电阻的概念,了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以及会使用欧姆表测量电阻。

我采用了探究式学习的方式,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自主地发现电阻的规律和特点。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电阻的概念和定义;2.让学生掌握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如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3.让学生学会使用欧姆表测量电阻;4.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培养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欧姆表的使用方法。

难点:电阻的计算和欧姆表的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欧姆表、电阻箱、导线、灯泡、电源等。

学具:笔记本、测量电阻的实验器材、小组讨论记录表。

五、活动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电路实验,让学生观察灯泡的亮度与电阻之间的关系,引发学生对电阻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电阻的概念和定义,以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5.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实验结果和讨论,进行讲解,强调欧姆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6.随堂练习:让学生使用欧姆表测量电阻,巩固所学知识。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欧姆表的使用方法。

难点:电阻的计算和欧姆表的操作。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这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了电阻的概念和定义,掌握了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以及学会了使用欧姆表测量电阻。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和合作,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动手实验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但是,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欧姆表的操作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电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照明电路、电子设备等。

让学生思考电阻在这些场合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电阻值,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电阻的理解和应用。

还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其他电学元件的特性,如电容、电感等,提高学生的电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电阻的概念与定义:确保学生能够理解电阻是电流流动的阻碍,它是电压与电流之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电阻》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电阻的概念、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通过实验探究并知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3.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电阻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4.通过学生探究活动,研究电阻大小与材料种类、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渗透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控制变量法。

5.通过了解半导体及超导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开阔视野,激发学生求知欲。

教学重点
电阻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
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导线多是用铜做的,也有用铝做的,特别重要的电器设备的导线还要用昂贵的银来做。

铁也是导体,既多又便宜,想想看,为什么不用它来做导线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究《第三节电阻》,解决这个疑问。

(板书设计)
二、自学互研
(一)电阻
自主阅读教材P63~64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教材P63图16.3-1闭合电路后,为什么小灯泡的亮度不一样?
答:铜丝和镍铬合金丝都可以导电,但是他们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在相同的电压下,通过铜丝的电流大,说明铜丝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小;通过镍铬合金丝的电流较小,说明镍铬合金丝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

2.说说什么是电阻,电阻的符号、单位、单位符号及其单位间的换算关系?说说什么叫电阻器,它在电路中的符号又是什么?
答: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叫电阻。

用字母R表示。

单位欧姆(Ω),常用单位还有千欧(kΩ),兆欧(MΩ),1 MΩ=106Ω,1 kΩ=103Ω。

具有一定电阻值的元件叫电阻器,在电路图中用“”表示。

(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自主阅读教材P64~65,完成下面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猜想与假设:__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__。

研究方法:①在探究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应用了__控制变量__法。

②实验中并没有直接测量电阻的大小,而是通过__电流表示数的大小(或灯泡亮度)__来反映电阻大小,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设计实验:
实验电路图:
实验步骤:
①选用不同的导体,将它们分别接入如图所示电路中,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②电流较大的,说明电阻较小。

结论: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__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__。

具体关系是:__电阻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有关,长度越长,横截面积越小,导体的电阻越大。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__
(三)半导体和超导现象
自主阅读教材P65~66“小资料”“科学世界”,完成第3~5题。

3.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答:导体的导电性能好,电阻小,绝缘体的导电性能差,电阻大。

4.什么是半导体?半导体材料可以制成哪些元件?
答: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是半导体,半导体可以制成二极管、三极管等。

5.什么是超导现象?有哪些应用前景?
答:一些物质在低温情况下电阻会减小到零,这就是超导现象,超导物质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如输电导线、制造更小的电子设备等。

三、合作探究
对学:①对子间分享1~5检测,相互给出评定等级。

②标注对子间不能解决的问题。

群学:①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疑惑,并帮助解疑。

②探究实验中相互协作、相互提醒。

四、交流展示
方案
如图所示为“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实验电路,A、B之间接导体。

(1)本试验通过__电流表示数或灯泡亮度__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

(2)小明发现手边只有一根较长的金属丝,他可以探究导体的电阻是否与__导体的长度__和__横截面积__有关。

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电阻
1.电阻
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3.半导体和超导现象
六、教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