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理论和传播模式

合集下载

传播学理论整理要点

传播学理论整理要点

传播学理论整理要点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信息传播的学科。

其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信息的传播过程和效果,对提升传播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是关于传播学理论的一些要点整理:1.线性模式理论:线性模式是传播学最早的理论之一、它认为传播是一种单向线性的过程,即信息从传播者流向接收者,不涉及接收者的反馈。

这种模式适用于大众传播媒体的传播过程,如广播和电视。

2.两步流模式理论:两步流模式理论认为传播并非只有一步,而是经过传播者和社交领袖的两步过程。

社交领袖作为信息的过滤器和解释者,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这一理论突出了个人的影响力在信息传播中的重要性。

3.渐进模式理论:渐进模式理论认为传播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信息通过个人和群体传播,形成信息的传播网络。

该理论强调了个体和群体在信息传播中的重要性,以及个体和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4.消息传播模式理论:消息传播模式理论认为传播是一个复杂的多变过程,包括多种传播模式的组合,如传播者驱动模式、接收者驱动模式和传播平台驱动模式等。

这个理论强调了不同因素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5.融合模式理论:融合模式理论认为传播是一个融合不同媒体平台和渠道的过程。

它强调了多媒体时代的传播特点,提醒我们传播者需要同时关注多个传播渠道,以提高信息的传播效果。

除了以上的主要理论外,还有一些重要的传播学理论,如符号交互理论、媒介依赖理论、认知不平衡理论等。

这些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和分析信息传播过程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传播学理论帮助我们系统性地理解和分析信息的传播现象和效果。

通过研究和运用这些理论,我们可以提高信息的传播效果,从而更好地实现信息传播的目标。

传播学概论

传播学概论

传播学概论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信息传播的学科。

它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探索传播现象所涉及的各种问题,如信息传播的特点、要素、模式、效果和方法等。

传播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社会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新闻学、政治学、文化学等多个学科的内容。

在现今信息时代,传播学显得越来越重要,它对我们认知现实、掌握信息、提高素质和与世界互动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下是对传播学概念、理论等方面的一些探讨。

一、传播学的概念和历史传播学是研究信息传播的一门学科,也可以说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解释和理解信息传播现象,同时也可以指导实践,在效果和成效方面加以优化。

传播学的理论内容非常广泛,它包括信息传播的模式、要素、机制、效果、过程等许多方面。

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中各种形式的信息传播行为,如口头传播、书面传播、视觉传播、互联网传播等。

关于传播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传说中的普罗米修斯火种传播、莫西法·孔戴尔的烟火传播等。

但是它在现代社会中真正被学术界所关注,始于20世纪初,随着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的兴起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传媒学作为传播学的重要分支,在过去几十年里也迅速发展,从最初简单的对媒介行业的描述,到现在精细的分析媒介影响的因素和机制,以及媒介对公众认知的影响。

二、传播学的理论内容传播学的理论内容可以分为五大方面:传播信息的特性和内涵、传播过程的要素和模式、传播动力的机制和原理、传播效果的评估和影响因素、传播技术的应用技巧和方法。

1. 传播信息的特性和内涵传播信息的特性包括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及时性等。

这些特性直接关系到信息的传递和接收效果。

传播信息的内涵则包括信息的质量、量、种类、形式、语言、目的和意义等。

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传播信息的内涵是影响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

2. 传播过程的要素和模式传播过程的要素包括传播者、信息内容、媒介和接收者四个方面。

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决定了信息的传播效果。

传播学五种传播模式

传播学五种传播模式

传播学五种传播模式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传播行为的科学。

研究人们发现,不同的传播行为有不同的模式,这被称为传播模式。

目前,传播学已经发展出五种传播模式:社会赋能模式、视觉模式、身体模式、技术语境模式、文本模式。

社会赋能模式指的是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传播行为。

它将社会生活中的关系、伦理、文化、宗教等因素结合起来,由不同参与者使用它们来进行交流。

传播者可以在社会环境中建立起链接、解决问题,传播更多关于自己的信息。

视觉模式是指以视觉感官来传播消息的模式。

他将不同的图像、形式、色彩、构图、视觉特征等元素组合起来,并运用抽象的符号、动态的形体等方法来传达消息。

传播者可以通过创造独特的图像和形象来传播信息,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

身体模式指的是用身体语言来传播消息的模式。

它把人体语言、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融合在一起,通过不同的姿势、动作来传达消息。

它也可以抓住受众的眼球,传播者可以通过不同的身体语言来更好地传达他们的信息。

技术语境模式指的是利用不同的技术环境来传播信息的模式。

它将各种通信技术环境,如移动通信、互联网等,应用到消息的传播中,让传播者可以更快地传播信息。

文本模式是指通过文字来传播信息的模式。

它可以将文字和文化、价值观等因素结合起来,把一些抽象的概念抽象地传达出去。

传播者可以通过文本来传播他们的信息,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

总之,传播学已经发展出五种传播模式:社会赋能模式、视觉模式、身体模式、技术语境模式、文本模式。

每一种传播模式都有其特点,能够更好地传播信息,帮助传播者与受众更好地沟通交流。

四种最一般的传播理论如下

四种最一般的传播理论如下

“四种最一般的传播理论如下:1.结构功能主义(柏拉图的《理想国》、杜克海姆、默顿、帕森斯):这种理论认为社会的组织和结构提供了社会的稳定性,因此,媒介和大众传播的形式依赖于社会,并促成社会的均衡。

2.进化论的观点(达尔文、斯宾塞):这种理论认为社会的变化遵从于一组自然法则,大众传播系统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决策者的传播需求的增长而发展。

3.社会冲突论(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这种理论认为,需求和目标互相对立的群体之间存在着斗争。

在冲突的大多数领域,大众传媒都积极参与斗争。

例如,作为不受政府控制的守望犬(watchdog)。

4.符号交换理论(库利--环境胜过遗传基因,米德--集体和个人生活的语言符号):这种理论认为传媒对现实结构的描述只提供了来源有限的信息,并创造了个人和集体所建构的现实。

这些一般的理论是社会学的范式(假设的集合或信念的体系)。

能够与之争鸣的心理学理论通常作为一种单独的框架,主要原因是上述四种理论为大众传播研究中集体行为及其效果的探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但是在个体传播效果方面,我们必须求助于心理学范式。

心理学框架内有好几种独立的方法。

第一种是神经生物学方法,它关注传播对于神经和大脑的效果;第二种是比较研究法,它关注传播对于人和其他生物的不同效果;第三种是行为主义方法,它来源于刺激-反应理论,并同前两种方法联系紧密;第四种是精神分析法,它关注潜意识的反应;第五种取向是认知心理学方法,它关注伴随着知觉输入的人类行为。

这就是大众传播效果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

以下是两种一般的说服模式:1.社会文化模式:这种模式试图说明社会文化变量使特定的个体可以解释或表达现实和大众传媒中的现实。

2.心理动力学模式:这种模式的基础是认知心理学范式,它研究一则有效的讯息如何使人做出传播者希望发生的行为(发出外在可见的反应)--效果。

从这种模式派生出来一种很有价值的理论,鲍尔-罗基奇(Ball-Rokeach)的价值观改变理论。

03浙江传媒学院新闻系课程传播过程理论与传播模式

03浙江传媒学院新闻系课程传播过程理论与传播模式
适应性和表情性动作。 信息整体冲击力=0.07*言辞+0.38*声音+0.55*面部
表情 (梅拉宾的公式)
Page 17
动作一样,意义不一样
动作态势语 汉语意义
英语意义
-----------------------------------------------------
1跺脚
气愤,悔恨 不耐烦
Page 7
第一节 人类传播的信息结构:符号与意义 信息:信息是以物质能量在时空中某一不均 匀分布的整体形式所表达的物质运动状态和 关于运动状态反映的属性。
信息从结构上有三要素:作为信息的形式的 符号,作为信息内容的意义,作为信息载体 的媒介。
信息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无限性、传 播性、动态性、依附性。
语言是静态的,有限的和高度抽象的;实际是 动态的,无限的和丰富多彩的。
Page 24
第二节 人类传播的结构与模式
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传播者,受传者,讯息, 媒介,反馈。
信息交流的参与者:“发送者/接受者”和 “接受者/发送者”
威尔伯·施拉姆把传播行为相应地划分为“A型 传播行为”和“B型传播行为”。
副语言是词汇读音之外的“声音因素”, 如音调,音色,轻重,节奏,停顿等。
Page 20
时空语言符号
也称位置语言。时间的利用表达出行为主体自 身方面的信息,空间的利用显示传授双方彼此 之间的交流关系。
霍尔的《沉默的语言》,交流的距离划分为: 亲密距离(45厘米),个人距离(45--120厘 米),社交距离(120--360厘米),公众距离 (360厘米以上)
1.过来 手心向下,
手心向上,
手指弯曲
食指弯曲
2.丢人 食指在脸部划动 两食指移动

传播学原理第四讲传播行为

传播学原理第四讲传播行为
02
传播内容
03 传播媒介
04
受传者
传播效果
05
传播行为的发起者,负责信息的编码和传递。 传播者传递的信息,包括语言、文字、图像等多种形式。 信息传递的载体,如书籍、报纸、电视、网络等。 信息的接收者,负责解码和理解信息。 受传者对信息的反应和态度变化,是传播行为的最终目标。
传播过程的模式
线性模式
要点二
态度效果
传播行为能够影响人们的态度和价值 观,改变对事物的看法和评价。通过 传播信息、塑造形象、引导舆论等方 式,传播行为能够引导人们形成正确 的价值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要点三
行为效果
传播行为能够改变人们的行为习惯和 生活方式,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通 过传播信息、倡导理念、推广经验等 方式,传播行为能够引导人们采取积 极的行为和行动,促进个人和社会的 共同发展。
互动与反馈的作用
促进信息的准确传递、增强传播效果、推动社会进步等。
04
传播行为的功能与效果
传播行为的功能
信息传递功能
传播行为最基本的功能是传递信息,包括事实、观点、情感等。通过传播行为,人们可以了解世界、获取知识、交流 思想。
社会协调功能
传播行为能够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整合。通过传播信息、形成舆论、传承文化等方式,传播行为能够增强社会凝 聚力,维护社会稳定。
新媒体传播
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 移动技术等新兴技术进行的传 播行为,如社交媒体、网络直 播等。
02
传播行为的构成要素
传播者
80%
定义
传播行为的发起者,即信息的来 源或发布者。
100%
角色
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负责编码 信息并将其传递出去,同时需要 对信息进行筛选、加工和解释。

传播学的六种传播模式

传播学的六种传播模式

传播学的六种传播模式
传播学的六种传播模式如下:
1.单向传播模式:也被称为线性传播模式,信息从发送者传递到一个或多
个接收者,传播是单向的,没有反馈或互动。

这种模式常见于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

2.双向传播模式:指信息在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进行双向交流。

这种模式
适用于面对面的交流,例如对话、面试等。

3.互动传播模式:指信息在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进行双向交流,并立即得
到反馈。

这种模式适用于在线聊天、社交媒体等互动性强的传播方式。

4.群体传播模式:指信息在一个群体内进行传播,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交流
和影响。

这种模式适用于会议、讲座等群体活动。

5.大众传播模式:指信息通过大众媒体进行传播,媒体作为中介,将信息
传递给大量受众。

这种模式适用于广告、新闻报道等广泛传播的信息传递。

6.人内传播模式:指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
动,例如自我反思、内心独白等。

这种模式是人类认识自我的方式,也是一切社会传播的基础。

这些传播模式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传播场景和目的。

理解这些传播模式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传播过程。

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

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

第一节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一、通过传播过程考察传播现象20世纪60年代,美国传播学家戴维伯洛提出可以通过传播过程对传播现象进行考察,这一观点对传播学研究的影响至为深远。

二、传播过程施拉姆将传播过程概括为八个要素:信源(source):即信息的来源,是传播过程的开始。

讯息(message):是传播的内容,行将用于交换的信息、组合。

编码者(encoder):负责将讯息译制为可用于传输或表达的形式如声音、电子信号等。

渠道(channel):传播讯息所依赖的介质、通道或信息传输系统。

三、传播模式1、传播模式传播模式是一种理论性的、简化了的对传播过程和性质的表述,它是对现实的一种同构。

从一种模式到一种理论的飞跃通常非常快,以致于模式和理论经常被混淆(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2000)。

2、模式的功能模式的功能主要有组织(organizing)、预测(predicitions)、启发(heuristic)、测量(measuring)(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2000)。

5、模式的种类(丹尼斯•麦奎尔《大众传播模式论》)(1) 基本模式拉斯韦尔5W模式香农一韦弗模式奥斯古德一施拉姆模式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赖利夫妇模式马莱茨克模式(3) 大众传播对文化与社会的影响(模式)议题设置模式沉默的螺旋模式〃信息沟〃模式德弗勒和鲍尔洛基奇的大众传播效果依赖模式鲍尔洛基奇的传播基础结构理论第二节传播的经典模式线性传播模式:拉斯韦尔5W模式香农一韦弗模式控制论传播模式:奥斯古德一施拉姆模式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系统论传播过程模式:赖利夫妇模式马莱茨克模式德弗勒的社会系统模式德弗勒和鲍尔洛基奇大众传播效果依赖模式一、拉斯韦尔的“5W”模式(重点)拉斯韦尔、1948年《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谁”就是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担负着信息的收集、加工和传递的任务。

有关传播过程的理论和传播模式

有关传播过程的理论和传播模式

有关传播过程的理论和传播模式传播过程即传播现象的结构、要素和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传播学的主要任务,如施拉姆所说,是研究传播的过程和效果。

伯洛认为传播是一个动态过程,无始无终,没有界限;传播过程是一组复杂的结构,应将其中的多元关系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传播的本质是变动的,即各种关系的相互影响和变化。

一、传播理论与模式1.理论与模式理论指经过概括、系统化的一组相互关系的命题和结论。

模式指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的形式。

二者的关系是:“理论”即对客观规律的表述,而“模式”则是一种简洁地表现“理论”的手段。

模式的类型主要有:文字模式、图像模式和数学模式。

其中,最常用的是图像模式。

2.理论“模式化”盛行的理由其一,研究者们发现,这种方法很适用于传播学领域。

因为,传播的各种规律,深藏于各种关系中,无法看见却可用“模式”表现。

其二,研究者们生逢其时——因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整体化”的结果,使社会科学者深受自然科学的影响和启示,这才有可能将“模式”这类原属自然科学的方法、手段顺利地“搬”到社会科学领域中来。

二、传播学中的三大基本模式(一)线性模式定义:传播是一种直线型、单向型的过程。

从传播者开始,经讯息,媒介,受传者,到传播效果结束,没有受传者的反馈,也看不到其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1.拉斯韦尔模式1948年,美国学者H.拉斯韦尔提出了一个线性模式: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什么效果拉斯韦尔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即5W模式。

贡献:(1)在传播学史上,第一次比较详细、科学地分解了传播的过程。

事实上,拉斯韦尔同时把5W规定为传播学的五大研究领域: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者分析和效果分析。

(2)第一次为传播学搭建了一个比较完整、全面的理论构架,从而使传播学的最终确立成为可能。

拉斯韦尔以他的5W模式,为传播学贡献了一张“蓝图”,或者说一个“脚手架”。

正是这个独特的贡献,使他当之无愧地以传播学“鼻祖”的身份名垂青史。

传播学研究的五大范畴

传播学研究的五大范畴

传播学研究的五大范畴传播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涵盖了多个领域和层面。

本文将详细阐述传播学研究的五大范畴,它们分别是:传播模式与理论、媒介技术与形态、受众与传播效果、内容与信息分析、传播与社会关系。

一、传播模式与理论传播模式与理论是传播学研究的基础,主要探讨信息传递的方式、过程和规律。

它包括符号学、语义学、修辞学等方面的研究,以及信息传播的线性模式(如拉斯韦尔的5W模式)和非线性模式(如施拉姆的循环模式)等理论。

这些理论和模式对于理解传播的本质和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二、媒介技术与形态媒介技术与形态是传播学研究的重要范畴之一,主要探讨媒介技术的产生、发展和影响。

它涉及到的内容包括新媒体技术、媒介融合、数字媒体等方面,以及不同媒介形态的特点和影响。

例如,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改变了人们的信息消费习惯。

三、受众与传播效果受众与传播效果是传播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范畴,主要关注受众接受信息后的反应和行为。

它包括受众心理学、受众行为学等方面的研究,以及传播效果的评估和测量等方面的技术。

通过研究受众和传播效果,可以更好地理解信息传递的效果和影响,为传播实践提供指导。

四、内容与信息分析内容与信息分析是传播学研究的核心范畴之一,主要关注信息的内容和形式。

它包括文本分析、话语分析、图像分析等方面的研究,以及信息的编码和解码等方面的技术。

通过研究内容和信息,可以更好地理解信息的传递和影响,为信息的制作和传递提供指导。

五、传播与社会关系传播与社会关系是传播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范畴,主要关注传播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

它包括社会学、文化学等方面的研究,以及社会舆论的形成和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研究传播和社会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的动态和发展趋势,为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指导。

综上所述,传播学研究的五大范畴涵盖了从信息传递的基础理论到媒介技术的实际应用,从受众的心理和行为到信息的内容和形式,从单一的传播现象到复杂的社会现象等多个方面。

传播学重点

传播学重点

第一章传播与传播学1.什么是传播学:三种观点:观察水平与抽象性区别,目的性区别,规范性区别。

2.传播学的四种定义:共享说、交流说、影响说、符号说(信息说)3.信息特征:共同分享性,时效性。

“三位一体”性、知识秉性、抽象感知性、依附性(依附于符号)、相互转换性(符号的转换)。

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是事物存在的方式或运动状态以及这种状态直接或间接的表述,实质是为人们减少事物的不确定性。

4.传播的定义特点:⑴定义:是人类交流信息的一种社会性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人与他所属的群体、组织与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接受与反馈的总称。

⑵特点P4:共享性、关系性、互动性、共同意义性。

5.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的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

6.传播学的研究内容: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

7.大众传播学:研究大众传播事业的发生、发展及其与社会的关系,大众传播的功能、内容、过程及效果的学问。

8.大众传播学的内在推动力:⑴新闻媒介、大众媒介⑵最早的新闻媒介和大众媒介:报纸和书信。

第2节传播学的层次9.自我传播:(也叫人内传播、内在传播内向传播),是指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主我,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它通过个人围绕对象事物从事的行为和反应具体体现出来。

客我,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性体现。

10.人际传播:⑴动机:人的生存和发展需求;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满足基于人的社会性的精神和心理要求。

特点:人际传播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人际传播的信息意义更为复杂和丰富;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与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相比人际传播属于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

⑵库利的镜中我理论: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

传播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传播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程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播学在我国学术界和社会实践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

传播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传播行为和传播现象的综合性学科,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为了培养学生的传播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传播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传播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传播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了解国内外传播学的发展动态。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传播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传播实践能力。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1. 传播学基本理论:传播的定义、传播模式、传播要素、传播效果等。

2. 传播学历史与发展:传播学的发展历程、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3. 传播学方法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内容分析、传播效果评估等。

4. 传播学应用领域:大众传播、组织传播、网络传播、跨文化传播等。

5. 传播伦理与法规:传播伦理的基本原则、传播法规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传播学基本理论,使学生掌握传播学的基本知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某一传播现象或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传播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 小组合作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某一传播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5.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实地调研、采访、策划传播活动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讨论等。

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传播学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传播学应用能力的掌握程度。

4. 实践项目:评价学生在实践项目中的表现,如团队合作、问题解决、创新能力等。

六、教学进度安排1. 第1-4周:传播学基本理论2. 第5-8周:传播学历史与发展3. 第9-12周:传播学方法论4. 第13-16周:传播学应用领域5. 第17-20周:传播伦理与法规6. 第21-24周:实践教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传播学理论基础,提高学生的传播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传播学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有关传播过程的理论和传播模式

有关传播过程的理论和传播模式
详细描述
施拉姆双向对称模型由美国学者威尔伯·施拉姆提出,该模型将传播过程分为四个环节:信息编码、解码、反馈和 噪声。它强调了传受双方在传播过程中的互动关系,以及传播效果的双向性。这个模型对于理解人类传播行为具 有重要的意义。
德弗勒互动过程模型
总结词
德弗勒互动过程模型是一个描述大众传播过程的模型,它强调传播过程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传播内 容在传播过程中会不断被修改和调整。
调查研究法的实施步骤包括确定研究 问题、制定调查计划、设计调查工具 、选择调查对象、进行调查和统计分 析等。
调查研究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对大量样 本进行调查,并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 分析来揭示传播现象的规律和特征, 缺点在于调查结果可能受到调查对象 选择的影响,存在一定的误差。
感谢观看
THANKS
有关传播过程的理论 和传播模式
• 传播过程的理论 • 传播模式 • 传播效果理论 • 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 • 传播学研究方法Biblioteka 目录01传播过程的理论
线性模式
线性模式
该理论认为传播是一个直线过程,由 信源发出信息,通过媒介传递给受众 ,受众接受信息并作出反应。
线性模式的局限性
线性模式过于简单化,忽略了受众的 主动性和反馈,以及传播过程中各种 因素的相互作用。
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人们获取和传播信息的方式,使得信息传递更加快速和广泛, 也使得人们更加容易获取和分享信息。
新媒体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例如虚假信息的传播、网络暴力和隐私泄露 等问题,需要采取措施进行规范和管理。
05
传播学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传播内容的分析,可以 揭示传播内容的本质特征和规律。

传播学五大传播模式

传播学五大传播模式

传播学五大传播模式
人内传播:这种传播形式既是出于人的自我需要,也是出于人的社会需要,是人为了及时对周围变化了的环境做出适应而进行的自我调节。

它通过人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的协调,对客体进行回顾、记忆、推理、判断。

大众传播:指一群人经由一定的大众传播工具向社会大众传送信息的过程。

大众沟通的传送者通常是庞大的组织体,沟通的工具大都是最先进的科技结晶体,而收受人则是不知名的及不定量的大众。

人际传播:人际传播的形式可以是两个人面对面的直接传播,也可以是以媒体为中介的间接传播。

组织传播:是指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包括组织内部个人与个人、团体与团体、部与部门、组织与其成员的传播活动以及组织与相关的外部环境之间的交流沟通活动。

群体传播:是群体成员之间发生的信息传播行为。

表现为一定数量的人按照一定的聚合方式,在一定的场所进行信息交流,群体的规模有大有小,不同的群体具有不同的特点。

传播模式

传播模式
在其共同的经验范围之内才真正有所谓穿通,因为 只有这范围内的信号才能为传受两者所共享; 传受双方在编码、解释、译码和传递、接收讯息 时,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传播信息、分享信息和反映信息的过程是往复循 环、持续不断的。
奥斯古德—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局限 这一模式较适用于人际传播,不太适合于大众传
在拉斯韦尔提出“5W”模式10周年之际,美国 学者布雷多克在《“拉斯韦尔公式”的扩展》 (1958)一文中又增加了两个“W”:“在什么 情况下”(Where)和“为了什么目的” (Why)。
但再次忽略了反馈要素。
布雷多克7W模式
谁?
说什么?
通过什么媒介?
对谁
在什么情况下
为了什么目的?
取得什么效果
(《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1948)
Who? 传播者
Says What? 讯息
In Which Channelh What Effect? 效果
拉斯韦尔“5W”模式
Who
Says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
4.受众中心模式罗森格伦使用与满足模式
温德尔使用与效果模式
多诺休—蒂普顿信息寻求模式
德弗勒美国大众媒介体系模式
5.大众媒介的体媒介组织模式
系、制作、选择怀特把关人模式
与流动模式
吉伯—约翰逊信源—记者关系模式
麦克内利新闻流动把关模式
盖尔顿—鲁奇选择性守门模式
巴斯内部新闻流动的“双重行动模式
4.传播模式可以划分为两大类
3.英国社会学家丹尼斯·麦奎尔传播模式分类
基本模式 A 大众传播对文与
C
社会的影响模式 大众媒介体系、制

传播学重点

传播学重点

题型分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第一章1、传播学的定义(从西方学者的定义)分为四种:1.影响说传播是传播者有意识地影响他人的劝服行为。

霍夫兰1953年指出:“传播就是某个人传递刺激以影响另一些人的行为的过程。

”以上定义强调了传播者传递信息的目的性和影响性,把传播目的的实现和受者行为的改变看作是一切传播的基本特征,忽视了有些信息并非是向人们有目的的施加影响的事实。

2.反应说传播是一个有机体对于各种刺激的各不相同的反映。

定义在强调传播的广泛性和受者反应的必然性的同时,抛弃了传播的社会性和受者的能动性。

3.互动说传播是把互不关联的事物联系起来的过程。

强调了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通过信息传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双向性。

但是人类传播毕竟不是一种简单意义上的一来一往的信息互动,而是一种复杂的多向的信息交流与沟通。

4.共享说传播是传受双方对信息的共同分享。

施拉姆:“我们在传播的时候,是努力想同谁确立共同的东西,即我们想努力共享的信息,思想或态度。

”定义强调了传播者与接受者对符号的共有性和共享性,但没明确指出:传受两者要“分享的是含义,而非符号”。

因为“同一个符号对两个人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含义,或者对一个人有意义,对另一个却毫无意义。

”2、我们对传播所作的定义:传播是人类借助符号交流信息的活动。

(1)传播是一种活动,或是一种行为、过程(2)传播是与信息相关的行为(3)传播是一种交流、交换、沟通(4)传播(研究的)是人类的行为3、传播的特点一、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这里的共享概念意味着社会信息的传播就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

二、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三、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这就是说,信息的传递总是在传播者和传播对象之间进行的。

四、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oogle Confidential and Proprietary
二、传播理论的三大基本模式
2.控制论模式 又称大众传播双循环模式。50年代后期由美国社会学家
M.L.德弗勒提出。在闭路循环传播系统中,受传者既是信息 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传送者,噪音可以出现于传播过程中 的各个环节。此模式突出双向性,被认为是描绘大众传播过 程的一个比较完整的模式。
1.第一位提出传播过程模式的是美国学者拉斯韦尔(1902-1978 )
拉斯韦尔五因素传播模式
双向性和互动 性?
who(谁)——传播者——控制研究
Says what(说什么)——信息——内容研究
Through what channel(渠道)——媒介——媒介研究To whom( 对谁)——受传者——受众研究
Google Confidential and Proprietary
二、传播理论的三大基本模式
“5W”模式的贡献和弱点
贡献: (1)第一次较为详细地、科学地分解了传播的过程。 (2)综合性和概括性强。 (3)第一次明确界定了传播学的研究领域。 缺陷: (1)直线性,被表述为一种直线型、单向型的过程 (2)孤立性,不涉及传播过程和社会过程的联系过于简单,忽略了传播过 程的具体背景,因传播过程总是发生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 (3)助长了过高估计传播(尤其是大众传播)效果的倾向。 (4)“讯息”在传播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变化,而这里没表达出来。 (5)忽视了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反馈”作用。
(2)马莱茨克大众传播的过程模式 1963年,在《大众传播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他把大众
传播看做是包括社会心理因素在内的各种社会影响力交互作用 的“场”,这个系统的每个主要环节都是这些因素或影响力的 集结点,其中包括: 1、影响和制约传播者的因素 2、影响和制约受者的因素 3、影响和制约媒介与讯息的因素
Google Confidential and Proprietary
二、传播理论的三大基本模式
(2)香农-韦弗数学模式
1949年,信息论创始人、数学家香(申)农和韦弗在 《传播的数学原理》一书中,运用数学原理提出了有关传播 的直线(线性模式),成为传播过程模式的基础。
在这个模式中,传播被描绘成一种直线性的单向过程, 由5个正功能和1个负功能因素(噪音)构成,该模式的图 解:
而传统的直线性传播模式不恰当地固定和分开了讯息发送者和接收者的 关系和作用。
循环模式着眼于探讨传播过程中传播双方的行为及其相互转化;而单 向直线性模式则侧重于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讯息传递渠道。
这一模式更加准确地表明了人类传播的交流互换、共享讯息的实际过 程。体现了社会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 弱点: 应当说,循环模式对于人际传播比大众传播更为合适。 循环模式在传播中表达了一种“相等”的感觉。
讯息 信源
信号
发射

接收到 的信号
接收器
讯息 信宿
噪源
Google Confidential and Proprietary
二、传播理论的三大基本模式
信源相当于传者,信宿相当于受者。 媒介被一分为三,这里的发射器、信道和接收器相当于媒 体讯息是被发出和收到的内容。 噪音是不速之客,申农和韦弗多少注意到传播和周围环境 的关系,要保证传播的顺利进行,必须排除噪音的干扰。 模式的贡献和缺陷: A贡献
With what effect(什么效果)——效果——效果研究
Google Confidential and Proprietary
一、传播学的五大奠基人
2.勒温(或译为“卢因”)(1890—1947) 守门人理论
勒温是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理论中“守门人” (“把关人”)理论的创立者,群体动力学导师。传播者不可 避免地会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视角上,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 这种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的传播行为就叫做把关(即守门),
Google Confidential and Proprietary
一、传播学的五大奠基人
4.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两级传播论
即观念总是先从广播和报刊传向“意见领袖”,然后 再由这些人传到人口中不那么活跃的部分。
传播效果研究的开创者。 通过分析性地利用样本调查,做出了影响个人行为的、有 因果关系的推论。他及其助手进行著名的传播效果研究里 程碑——“伊里调查”,合作完成《人民的选择》。“伊 里调查”被称为“社会科学史上最复杂的调查研究之一” 。一是提出大众传播的有限效果论,二是提出了“两级传 播论”和“舆论领袖”的观点。
Google Confidential and Proprietary
二、传播理论的三大基本模式
Google Confidential and Proprietary
二、传播理论的三大基本模式
简单描述赖利夫妇模式
1、较早的把传播过程描述为社会过程之一,并把传播置于
总社会过程之中加以考察。
2、基本群体,也叫初级群众、首属群体,指家庭、邻里、
Google Confidential and Proprietary
二、传播理论的三大基本模式
3、社会系统模式 (1)赖利夫妇模式:任何一种传播过程都表现为一定的系统 的活动,而多重结构是社会传播系统的本质特点。
每个传播者和受传者都是一个个体系统,这些个体系统有 自己的内在活动,即自我传播。
个体系统与其他个体系统相互连接,形成人际传播。 个体系统不是孤立的,而是分属于不同的群体或组织,形 成群体和组织传播。 群体和组织传播又是在更大的社会结构和总体社会系统中 进行的,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的大环境保持 着相互作用关系。
Who
Say what
In which channel

说什么 通过什么渠道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
产生什么
对谁说
效果
控制分析 内容分析
媒介分析
受众分析
效果分析
第一个字母都是W,所以被称为“5W”模式。这五个方面
后来成为传播学研究的基本范围和基本内容,简称为传播研
究的五分类法。
14
二、传播理论的三大基本模式
控制论模式的特点与不足 特点:
变单向直线性为双向循环性,引入“反馈”机制,从而更客 观、更准确地反映了现实的传播过程 不足:
1.控制论模式容易使人产生错觉,似乎各传播单位之间传受的 地位、机会完全平等,实际并非如此。因而提出大众传播模式, 以说明大众传播的特点,包含了两级传播等思路。
•1907-1987
Google Confidential and Proprietary
二、传播理论的三大基本模式
1.传播模式的含义
传播模式,指再现传播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的形 式。通俗的说,就是一种简洁地 表现传播理论的手段。
2.最早的传播模式
场合
Occasion
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模式。它载于《修辞
Google Confidential and Proprietary
一、传播学的五大奠基人
3.霍夫兰态度说服理论 •(1912-1961)
美国实验心理学家。霍夫兰对传播学最突出的贡 献,是将心理实验方法引入传播学研究; 霍夫兰德认为,说服是引起人的态度改变的有效途径,即通过 给予一定诉求,引导接受者的态度和行为趋向于劝说者的预定 方向。他把说服看做是信息交流的过程。在霍夫兰德的说服模 型中,说服者、说服对象、说服信息和说服情境构成态度改变 所关联的四个基本要素。霍夫兰德的说服模型指出,说服有态 度改变和态度未变两种后果,而说服对象态度的改变与否与说 服对象态度中的情感成分密切相关。
(1901-1976)
Google Confidential and Proprietary
一、传播学的五大奠基人
5.施拉姆双向传播模式 • 强调传播双方都是传播的主体 • 传播符号(symbol):交流的过程实际是符号往来的过程反馈 (feedback)施拉姆是传播学这一学科的集大成者和创始人 。是传播学之父。他建立了第一个大学的传播学研究机构,编 撰了第一本传播学教科书,授予了第一个传播学博士学位,也 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传播学教授头衔的人。
2.循环性的表示,也会引起误解。
Google Confidential and Proprietary
二、传播理论的三大基本模式
控制论循环模式和直线模式的区别及其弱点 直线模式缺乏对该讯息产生反应的表述。而循环模式突出了讯息的传
播过程是循环往复、永远没有止境的。 循环模式的出现,意味着与传统的单向直线性传播模式的彻底决裂。
第二章 传播学基本理论
主讲:王旭辉
Google Confidential and Proprietary
学习目标
1.熟悉传播效果及理论模式 2.了解传播媒介的基本理论 3.掌握传播过程理论模式
Google Confidential and Proprietary
第二章 传播学基本理论
一、传播学的五大奠基人
(1)首先提出了把讯息转化成信号和把信号还原成讯息的功能。 (2)对传播过程的分析,比5W更细致。 (3)提出了“噪音”这一概念,注意到“噪音”在传播中的存在和作用。 B缺陷 (1)这一模式的直线性和单向性,没有一种反馈机制,无法了解信息传递 的程度。 (2)没有涉及到人际传播的讯息内容、社会环境和传播效果。 (3)不恰当地固定和分开了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Google Confidential and Proprietary
二、传播理论的三大基本模式
传播者的 自我印象
来自接收者的自发反馈
接收者的 自我印象
传播者的 人格结构
对媒介内容的选择
传播者的 人员群体
传播者的 社会环境
传播者的 组织
内容的选择与加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