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排版】传播学教程——几种主要大众传播效果理论

合集下载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超详细知识点笔记(最后五章)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超详细知识点笔记(最后五章)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超详细知识点笔记(最后五章)

今天继续给各位同学整理了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知识点笔记最后五章(小编整理了一版超级详细的给大家,但由于太长,想要获取剩下全部资料-word版本的话,文章底部有方法唷~嘻嘻)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第一节传播效果研究的领域与课题一、传播效果的概念意义(一)什么是传播效果传播效果这个概念的双重含义:1.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说服性传播,指的是通过劝说或宣传来使受传者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的传播活动,这里的传播效果,通常意味着传播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传播者的意图或目的。2.指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

果的总体。构成了两方面:一是对效果产生的微观过程分析;二是对它的综合、宏观过程的考察。(二)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1.引起人们知识量的增加和知识构成的变化,属于认知层面上的效果。2.作用于观念或价值体系而引起情绪或感情的变化,属于心理和态度层面上的效果;3.这些变化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成为行动层面上的效果。大众传播的社会效果的三个层面:1.环境认知效果2.价值形成与维持效果3.社会行为示范效果。向社会提示具体的行为范例或行为模式来影响人们的行动。“地位赋予”功能。二、传播效果的

类型及研究课题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时间);预期效果和非预期效果(与传播者意图的关联);积极效果、消极效果和逆反效果(效果的性质)英国,戈尔丁,大众传播效果的四种类型:1.短期的预期效果。包括“个人的反应”和“对媒介集中宣传报道活动的反应”。2.短期的非预期效果。“个人的自发反应”和“集合的自发反应”。3.长期的预期效果。长期信息传播所产生的与传播者意图相符的累积效果。推广与普及,知识的传播等。4.长期的非预期效果。整个传播事业日常的、持久的传播活动所产生的综合效果或客观结果。每一个具体传播过程的每一要素或环节都会对传播效果产

传播学教程 第十章 大众传播

传播学教程 第十章 大众传播
一些保守的政治家、思想家对工业革命、 一些保守的政治家、思想家对工业革命、资 产阶级革命后工人和劳动大众作为重要的社会力 量登上政治舞台感到恐惧和危机, 量登上政治舞台感到恐惧和危机,并站在贵族主 义立场对这种现状进行批判。 义立场对这种现状进行批判。 早期的大众社会论者主要来于多次发生革命 暴力的国家。 暴力的国家。 早期的大众社会论充满了正在失去权力和影 响力的贵族阶级对崛起的大众的仇视心理和偏见。 响力的贵族阶级对崛起的大众的仇视心理和偏见。
(三)战后美国的大众社会理论
代表学者: 代表学者:密尔斯 李斯曼 孔豪瑟 主要观点: 主要观点:P170~P171
(四) 对大众社会理论的评价
大众社会理论不是一个严密的理论体系, 大众社会理论不是一个严密的理论体系,而是 一种看问题的视角和方法。 一种看问题的视角和方法。 大众社会论主要是一种精英史观, 大众社会论主要是一种精英史观,它虽然把权 力精英看做批判的对象, 力精英看做批判的对象,但又把它看做是历史的主 导者,而大众则是软弱无力、一盘散沙式的存在。 导者,而大众则是软弱无力、一盘散沙式的存在。 对于理解当代中国社会有借鉴意义。 对于理解当代中国社会有借鉴意义。
第十章 大众传播的受众
第一节 “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 大众”
• 一、“大众”的概念 大众” 大众的内涵: 大众的内涵: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作为工业革命、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作为工业革命、资 产阶级革命以及大众传播发展的结果, 产阶级革命以及大众传播发展的结果,过去的那 种传统社会结构、 种传统社会结构、等级秩序和统一的价值体系已 被打破,社会成员失去了统一的参照系, 被打破,社会成员失去了统一的参照系,变成了 孤立的、分散的、均质的、原子式的存在。 孤立的、分散的、均质的、原子式的存在。

传播学教程 重点笔记

传播学教程   重点笔记

第一章传播与传播学

一.传播的定义

传播指的是人类传递或交流信息、观点、感情或与此有关的交往活动。

二.关于传播学的五种说法

1.共享说

美国著名学者施拉姆说:我们在传播的时候,是努力想同谁确立共同的东西,即我们努力想共享信息、思想或态度。

2.交流说

亚历山大戈德认为:传播是使一个人或数个人所独有的信息化为两个人或更多人所共有的过程。

3.符号说

贝雷尔森&塞纳:运用符号——词语、画片、数字、图表等传递消息、思想、感情、技术等,这种传递的行动或过程称为传播。

4.影响说

霍夫兰:某个人(传播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以影响另一些人(接受着)行为的过程。

5.信息说

郭庆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三.人类传播活动的特点

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四.信息与社会信息

信息是“两次不确定性之差”,话句话说,信息就是能够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社会信息指的是人类社会在生产和交往活动中所交流或交换的信息。

五.传播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1.传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手段。

2.传播发展推动着社会发展。

3.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带动传播的改进和完善。

4.传播塑造着社会的主体。

5.构成社会主体的人能够认识传播、控制传播。

六.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

1.社会发展是建立在社会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上的。

传播学教程整理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

传播学教程整理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

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

传播效果概念的双重含‎义:

1.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

2.指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体。

构成了两方面‎:一是对效果产‎生的微观过程‎分析;二是对它的综‎合、宏观过程的考‎察。

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

1.引起人们知识‎量的增加和知‎识构成的变化‎,属于认知层面‎上的效果。

2.作用于观念或‎价值体系而引‎起情绪或感情‎的变化,属于心理和态‎度层面上的效‎果;

3.这些变化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成为行动层面‎上的效果。

大众传播的社‎会效果的三个‎层面:

1.环境认知效果‎

2.价值形成与维‎持效果

3.社会行为示范‎效果。向社会提示具‎体的行为范例‎或行为模式来‎影响人们的行‎动。“地位赋予”功能。

传播效果类型‎:

短期的预期效‎果。包括“个人的反应”和“对媒介集中宣‎传报道活动的‎反应”。

短期的非预期‎效果。“个人的自发反‎应”和“集合的自发反‎应”。

长期的预期效‎果。长期信息传播‎所产生的与传‎播者意图相符‎的累积效果。推广与普及,知识的传播等‎。

长期的非预期‎效果。整个传播事业‎日常的、持久的传播活‎动所产生的综‎合效果或客观‎结果。

每一个具体传‎播过程的每一‎要素或环节都‎会对传播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考察具体过程‎的传播效果,必须研究几个‎方面的课题:

传播主体与传‎播效果。

传播内容与传‎播效果。文本分析是基‎本方法。

讯息载体与传‎播效果。

传播技巧与传‎播效果。内容提示法、说理法、诉求法。

第十二章 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

第十二章 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
议程设置功能考察的整体的大众传播具有较长时间跨度的 一系列报道活动所产生的中长期的、综合的、宏观的社会 效果。 议程设置功能暗示了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 的机构。
第一节 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议程设置功能”理论
3、不同媒介的议程设置特点 报纸的议程设置对较长时期议题的“重要性顺序排列”
(2) 当发现自己属于“少数”或者“劣势”意见时, 一般人会由于环境压力而转向“沉默”或者附和。经过大 众媒介强调提示的意见由于具有公开性和传播的广泛性, 容易被当作“多数”或者“优势”意见所认知。 (3)在“劣势意见的沉默”和“优势意见的大声疾呼” 的螺旋式扩展过程中,社会生活中占压倒优势的“多数意 见”——舆论产生了。
第二节 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沉默的螺旋” 理论
二、“沉默的螺旋”理论涉及的主要作用因素
麦奎尔认为,“沉默的螺旋”理论所关注的主
要因素为以下四点:大众媒体,人际传播和社会关 于个人的意见表达,个人对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的
固定意见气候洞察力。
第二节 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沉默的螺旋” 理论
第一节 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议程设置功能”理论
(2) 不足: a.只强调传媒“设置”和形成社会议题的一面, 没有涉及反映社会议题的一面; b.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虽然效果强大,但不能绝 对化。
第二节 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沉默的螺旋” 理论

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 (13)

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 (13)

三、“培养”理论的百度文库围
1. “制度分析”;
2. “讯息系统分析”(message system analysis);
3.“培养分析”。
第四节 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 分化 ——“知沟”理 论
一、“知沟”理论产生的背景
60年代的美国,学校中贫富儿童在学习 能力和学习成绩上的差距引起了社会的 广泛注目;美国政府推出补充教育计划。 1970年,蒂奇诺提出“知沟”理论。
一、“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概 要
第一,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 过程; 第二,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 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 第三,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 来影响和制约舆论。
二、“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特 点
(一)舆论观 “被认为是多数人共有的、能够在公开 场合公开表明”的意见才能成为舆论; 舆论双重意义上是“我们的社会皮肤” (二)效果观 沉默的螺旋”理论强调的是舆论的社会 控制功能。
(二)重要意义 1.它把对舆论形成过程的考察从现象论 的描述引向了社会心理分析的领域,强 调了社会心理机制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 2.它强调了大众传播对舆论的强大影响, 并正确地指出了这种影响来自于大众传 播营造“意见环境”的巨大能力。
第三节 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效果 ——“培养”理论
一、“培养”理论的起源和背 景
第二,“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所考察的, 作为整体的大众传播具有较长时间跨度 的一系列报道活动所产生的中长期的、 综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 第三,“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暗示了这 样一种媒介观,即传播媒介是从事“环 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几种主要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圣才出品)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几种主要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圣才出品)

第十二章几种主要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视频讲解]

12.1 知识框架图与重点导读

【知识框架】

【本章要点】

一、“议程设置功能”理论

二、“沉默的螺旋”理论

三、“培养”理论

四、新闻框架与框架效果

五、“知沟”理论

六、“第三人效果”

12.2 重难点解读

一、“议程设置功能”理论(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

1.理论概要及特点

(1)理论概要

“议程设置功能”作为一种理论假说,最早见于美国传播学家M.E.麦库姆斯和D.L.肖于1972年发表的论文《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麦库姆斯和肖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2)特点

①“议程设置功能”假说的着眼点是完整意义上的效果形成过程的最初阶段,即认知层面上的效果。

②“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所考察的,是作为整体的大众传播具有较长时间跨度的一系列报道活动所产生的中长期的、综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这里着眼的是传播媒介的日常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活动所产生的影响。

③“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暗示了这样一种媒介观,即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

2.对“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深入研究

(1)确认媒介议程和受众议程之间的因果关系

①初期的研究只是显示了媒介议程和受众议程之间的高度相关,并没有证明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②1972年麦库姆斯和肖证实了媒介议程形成受众的议程,媒介报道在先,受众认知在后的时间顺序。

③1973年冯克豪瑟对媒介议程和受众议程之间的因果关系做了更全面的检验。

传播学教程新版分章节重点

传播学教程新版分章节重点

传播学教程分章节重点

目录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3)

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10)

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15)

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19)

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22)

第六章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 (25)

第七章大众传播 (30)

第八章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 (33)

第九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38)

第十章社会转型与受众变迁 (41)

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 (46)

第十二章几种主要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 (53)

第十三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58)

第十四章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 (61)

第十五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68)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

(一)关于传播的定义与传统

1.社会学传统:美—库利——社会互动理论倡始人。强调传播的社会关系性,把传播看做是人与人关系得以成立和发展的基础。

2.符号学或语义学传统:美—皮尔士——符号学的创始人,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在传播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3.他们开创了界定传播概念的两传统,一是社会学的传统,一是符号学或语义学的传统。后来,这两传统逐渐发生融合。信息概念引入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二)传播的实质与其他定义

1.传播的实质: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关系。

2.施拉姆:当我们从事传播的时候,也就是在试图与其他人共享信息——某个观点或某个态度。传播至少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和信宿。

第十二章 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传播学教程 第三版课件)

第十二章 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传播学教程 第三版课件)


强大效果论(Strong-effects theory):20世纪70年代以来
代表性理论:纽曼:沉默的螺旋
一.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概要及 特点
• 美 麦库姆斯、肖 《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 能》1972 • 研究对象、方法 实证考察1968总统选举期 间就传播媒介的选举报道对选民的影响。 • 一、调查选民对美国社会主要课题及其重要 程度的认识 • 二、对8家媒体同期政治报道进行内容分析


• 把“议题设置理论”与新闻报道中的“舆论导向” 作比较 • (论述)由金华火腿、阜阳毒奶粉、苏丹红等” 食品安全事件,举例说明媒体对事件的报道情况, 并分析媒体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可以选择一 个方面用议题设置的理论来阐述,给予公众知情 全与发言权)
第二节 大众传播、社会心理 与舆论
-------“沉默的螺旋”理论

有限效果论/微弱效果论(Weak Effects theory):20世纪30-50年代
代表性理论:拉扎斯菲尔德:二级传播论;意见领袖理论 霍夫兰“劝服论”

适度效果论(Middle-effects theory):20世纪60年代至70年底末。
代表性理论:麦库姆斯:议题设置理论 蒂契纳等:知沟理论 罗杰斯、休梅克:创新——扩散理论
案例研究
• 议题设置与新媒体:
(1)blog的作用。许多人在博客上的文章也会引起 广泛讨 论。 (2)“房奴”的不买房运动。 (3)议题设置的途径多样化,网络和手机等新媒体 的流行,使普通大众 也可以成为议题设置者。

(word完整版)传播学教程框架图

(word完整版)传播学教程框架图

《传播学教程》

1、国外1)共享说互动说符号说影响说

一、传播定义2、郭氏

二、传播类型:人内——人际——群体——组织——大众

三、传播功能:1、国外学者—————1)拉斯韦尔“三功能说”2)赖特“四功能说”3)施拉姆“功能观”

(社会功能)4)拉扎斯菲尔德、默顿“功能观”

2、传播的正面功能——1)传播信息2)引导舆论3)教育大众4)提供娱乐

什么是传播?3、传播的负面功能——1)混淆是非2)麻醉精神3)信息过量4)丧失自由

5)审美弱化6)影响健康7)国家主权

二/四四、传播模式:1、概念、内容、类型

五2、线性传播过程模式与评价1)拉斯韦尔模式2)香农—韦弗数学模式

六/七/十三3、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与评价1)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2)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

3)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

4、系统传播过程模式1)赖利夫妇模式2)马莱茨克模式3)德弗勒模式

五、传播进程:口语——文字——印刷——电子

六、传播现状:1、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1)概念2)影响和冲击

2、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1)历史背景2)“新世界信息秩序”论争—三个阶段

3、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重要问题1)国际新闻选择的价值标准2)信息主权3)文化帝国主义……………………………………………………………………………………………………………………………………………………………………

一、传播的符号1、信息——1)实质与特征2)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

2、符号——1)定义2)特性3)类型

二、传播者1、传播者

2、社会制度与传播制度——1)互动关系2)施拉姆《报刊四种理论》①集权主义②自由主义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理论整理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理论整理

1、框架理论:框架理论的概念源自贝特森(Bateson , 1955),由高夫曼(Goffman , 1974)将这个概念引入文化社会学。后来再被引入到大众传播研究中,成为了定性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观点。高夫曼认为对一个人来说,真实的东西就是他或她对情景的定义。这种定义可分为条和框架。条是指活动的顺序,框架是指用来界定条的组织类型。他同时认为框架是人们将社会真实转换为主观思想的重要凭据,也就是人们或组织对事件的主观解释与思考结构。关于框架如何而来,高夫曼认为一方面是源自过去的经验,另一方面经常受到社会文化意识的影响。

2、第三人效果理论:1983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与社会学教授戴维森在《舆论学季刊》发表题为《传播中的第三人效果》The third-person effect in communication 。他认为,人们在判断大众传媒的影响力之际存在着一种普遍的感知定势,即倾向于认为大众媒介的信息对“我”或“你”未必产生多大影响,然而对“他”人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由于这种感知定势的作用,大众传播的影响和效果,通常不是在传媒指向的表面受众中直接发生的,而是通过与他们相关的“第三人”的反应行为实现的。戴维森把这种现象或这种影响机制称为“第三人效果”。1978年到1982年间进行四次实验,验证第三人效果的存在。从此该理论在国际传播学界得到广泛重视。

P46_90

1.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人类社会传播的总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把现代社会中的传播,特别是大众传播过程与宏观的社会结构结合起来进行考察的过程理论称为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

传播理论第九章ppt课件

传播理论第九章ppt课件

第四节 宏观效果论
一、“议题设置功能”理论
二、沉默的螺旋理论
三、培养分析
四、知沟理论
一、“议题设置功能”理论
“议程设置功能”的观点,是美国的传播
学研究才M.麦考姆斯和D.肖正式提 出来的。 按麦考姆斯和肖的说法,“某些话题或 争论的焦点,如果被大众媒介强调,它 们在公众心目中的重要性、显著性也会 随之增长”,这就是现代大众媒介最突 出的作用——“议题设置功能”。

二、传播效果研究的基本内容
第一,传播效果的显示主要在受众一方,对
传播效果的研究也主要是对受众的研究。 第二,传播效果有短期和长期、隐性和显性、 预期效果和非预期效果的区别。 第三,信息到达受众以后所产生的传播效果 是分层次的,是有特定的顺序的。 第四,传播效果的形成并不是单纯由所传播 的信息作用的结果,传播行为和传播媒介本 身都是形成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

四、知沟理论
“知沟”理论是关于信息社会中大众传播与社
会阶层分化问题的理论,由美国学者卡茨曼、 蒂奇诺等人提出的。 知沟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尽管大众传播可以 带来整个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但是在现存 的资本主义经济结构下,经济富有者总是比 贫困者拥有更快获得信息和知识的速度。因 此,大众传播越发达,富有者和贫困者之间 的知识与信息接受、拥有程度的差别就越大。
第十章 传播学的批判学派

传播学的效果理论

传播学的效果理论
2018/12/29 7
传播学发展简介
20世纪20年代—40年代 萌芽期 20世纪40年代—50年代 建立期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 发展期 20世纪60年代—80年代 成熟期 20世纪80年代—至今 调整期
2018/12/29
8
第三节 传播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较早的使用于唐李延寿《北史。突厥传》: “宜传播天下,咸使知闻。” 四个时期:
2018/12/29 29
美国报业的产生与发展
报纸一般是受地理限制,周期印刷,为特定区域大众兴 趣服务的媒介。但《今日美国》(Gannett’s)改变了这一 点。 殖民地报纸:1704年《Boston News Letter 》为第一 份美国报纸。 革命报纸:18世纪中后,自由斗争 ,1776-1777年, Paine’s <<American Crisis>> 政治报纸:独立后,成为政治论坛,两个政治团体,联 邦支持者和反联邦的共和支持者。媒介:马,信鸽,船 便士报(1833-1920):印刷术和公共流通系统的发展, 1833年《New York Sun》,Benjamin Day.进入大众传 媒时代
2018/12/29 15
第一节 传播的概念和特征 一,传播概念 1976年美国学者丹斯列举了126种之多,主 要代表性观点:
共享说:着眼于传播的内容信息的共享。 传递行为说:要同他人交换思想感情以达到分享 的目的,就必须要把思想感情表达出来,而这个 表达行为就是传播。 “影响说”或“劝服说”:传播看成是传播者有 意识地影响他人的劝服行为或过程。 社会互动性说:既然传播是发生在传播者与受传 者之间的交流活动,传播必然使双方相互联系相 互作用。

《传播学教程》第二版_课后习题答案

《传播学教程》第二版_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第一节

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这句话出自德国哲学家克劳斯,它概括出了社会信息的本质。社会信息作为信息的一种类型,并不单纯地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而且伴随着人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而作为社会信息物质载体的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人类精神劳动的创造物,只有当人们对符号赋予意义时,解读才成为可能。由此可见,社会信息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传播(Communication),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其基本特点为:

①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

②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③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⑤传播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存在于动态的运动机制之中,也是一个复杂过程的集合体。

3、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如何理解这个观点?

传播(communication)和社区(community)的词根相同,暗示了二者在本质上的相似性和关联性。传播必须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同时,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受双方表述的内容和采取的姿态、措辞等,无不反映着各自的社会角色和地位。可以说,社会关系式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改变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第二节

1、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传播学教程》课件

《传播学教程》课件
媒体的公共关系与危机传播
分析媒体在组织形象塑造、危机应对 和信息发布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05
跨文化传播
文化与传播
文化定义
文化是一个社会或群体共享的观念、信仰、习俗、行为和 物质成果的总和,它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传播定义
传播是一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信息、知识和意义被传 递、接收和理解,以实现个体、组织或国家之间的互动和 交流。
产物在美国诞生。
传播学综合吸取了社会科学、人 文科学和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科体系。
传播学的历史与发展
传播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创立 的“问答术”。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传 播业迅速成长起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大众
传播媒介成为重要的信息传播工具。
健康传播与危机信息管理
健康信息传播
研究如何有效地传播健康知识和信息,提高公众健康水平。
危机信息管理
应对自然灾害、疫情等危机事件,制定及时、准确的信息发布策略 。
风险沟通
促进政府、企业与公众之间的风险沟通,降低危机事件对社会的负 面影响。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符号与意义
符号的定义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它可以是语言、文字、图像、声音等。符号是信息传播的载体, 通过符号,人们可以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

传播学 第十一章 传播效果研究

传播学 第十一章   传播效果研究

有限效果论
1.大众传播不是效果产生的必要和充分的原因, 它只不过是众多的中介因素之一,只有在各种中间 环节的连锁关系中并且通过这种关系才能发挥作用。 2.大众传播最明显的倾向不是引起受众态度的改 变,而是对他们既有态度的强化。 3.大众传播对人们的态度改变产生效果需要两个 条件;一是其他中介因素不再起作用,二是其他中 介因素本身也在促进人们态度的改变。 4.传播效果的产生,受到某些心理生理因素的制 约。 5.传播效果的产生,还受到媒介本身的条件(信 源的性质、内容的组织)以及舆论环境等因素的影 响。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传播学导论邵培仁著浙江大学出版社传播学概论吴文虎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传播学概论美施拉姆波特著陈亮等译新华出版社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传播效果的概念传播效果概念双重含义的区别与联系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狭义上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
传播学概论

休眠效果
低可信度信源发出的信息,由于信源可信性
的负影响,其内容本身的说服力不能得以马 上发挥,处于一种“睡眠”状态,经过一段 时间,可信性的负影响减弱或消失以后,其 效果才能充分表现出来。 说明了一个重要道理,即信源的可信性对信 息的短期效果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但从长 期效果来说,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容本身 的说服力。

二、传播效果的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