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故事-详解稻盛和夫拯救日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详解稻盛和夫拯救日航
“经营之圣”稻盛和夫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让企业摘掉破产的帽子,浴火重生。
奇迹不会是偶然发生的。
日航人连眼神都变了
2010年2月1日,稻盛正式就任日航会长时说了这样一段话:“实现新的计划关键就在于一心一意、不屈不挠。
因此,必须聚精会神,抱着高尚的思想和强烈的愿望,坚忍不拔干到底。
”这段话从8月份开始,被做成标语牌挂在日航各个办公场所,同时公司报纸上也在头版刊载。
灌入稻盛哲学在大多数人看来,日航衰败的主因无外乎几点:从外部看,一路走高的油价,让拥有众多能效低的大飞机的日航越来越难以负荷,金融危机也导致乘客减少。
从内部看,上世纪80年代日本资产和股票泡沫破裂,日航针对外国度假项目、酒店项目的风险投资给公司带来了损害;同时,日航必须担负不断增加的养老、工资开支,还必须经营着不盈利却有“政治需要”的许多国内航线网络。
但稻盛认为,这些不是全部真相。
他在无数事实和见解中找出了更深层次的原因,占据首位的便是日航人思想意识涣散,不统一。
日航的服务一直为外界称道,但稻盛发现,日航的服务已经显得表面化、程序化,以至于有人曾用“殷勤无礼”四个字批评破产重建前的日航。
员工各自为战,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形不成合力。
管理层更是官僚化严重,缺乏足够的危机感。
稻盛的判断依据一部分来自他的观察和询问,另一部分则来自经验。
“盛和塾的学员来自几百家企业,稻盛见的问题多了,做不好的企业有一些共性。
”山口荣一说。
诊断清晰后,稻盛便通过各种方式向日航人灌输他的经营哲学。
每个月,稻盛都要开一次大会,向员工宣讲他的哲学—倡导敬天爱人、热爱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宣示生命的意义在于克服困难,完善自我。
结合日航的实际,他要求大家投入热情做事,发自内心地为客户着想,而不仅仅是遵照工作守则。
同时,稻盛从2010年6月开始组织干部学习会,第一期约50人,用一个月的时间对各级主要领导人进行彻底的教育。
内容是包括经营者应该具备的资质,经营企业所必需的管理会计等。
第一个月,学习会每周举办4次,其中稻盛亲自讲解6次,工作之余还与大家一起饮酒讨论。
据说刚开始有些人还不乐意听,但后来所有人的精神都振作起来,连眼神都变了。
领导人的责任意识开始建立,一同上课的人之间产生了强烈的一体感。
几个月下来已有200余人参加了学习。
“我觉得自己很幸运。
”山口荣一说,如此近距离地接受稻盛和夫的精神洗礼,比之前在书本、电视上学习,效果好上百倍。
渐渐地,稻盛的经营哲学由高层管理者向中层管理者乃至员工渗透。
山口荣一掏出一本5寸大小的白色小册子,纯净的封面上只有六个小字:“日航经营哲学”。
“这是我们今年4月做出来的,每个员工人手一本。
”山口说,这本小册子中的主体内容就是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但结合日航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少许的编写。
稻盛的拍手是最好的奖励稻盛很注重对员工的鼓励。
自从宣布破产保护,日航的士气便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迷。
公众用放大镜看日航的弱点,评论者们七嘴八舌地分析病情,似乎每个人都是先知。
时至今日,山口荣一也反复提到日航曾是“破产公司”,足见“破产”二字给日航人造成的阴影。
在这种情况下,金钱、股权,都不再是激励员工的法宝,“我们得到最好的奖励就是稻盛的拍手”,山口荣一笑着说,在他看来,员工留下来战斗,主要追求的是起死回生的成就感。
为了帮助日航人重塑信心,稻盛也费了很多心思。
例如,盛和塾印了55万张“日航后援团”卡片,号召盛和塾的会员们以及他们的家属、朋友都选乘日本航空,并在机场将写有鼓励话语的卡片送给日航员工。
从2010年7月开始,稻盛就到各个机场巡访,与那里的员工直接对话。
他要求一线员工对乘客抱有真诚的感恩之心,亲切的关怀之心,无微不至的服务之心。
他本人乘飞机也总坐在日航的经济舱里,表明与员工同甘苦的决心。
而且,他不拿一分钱工资。
在稻盛的感召下,日航员工们开始反思如何改进服务。
例如,对于那些在日航宣布破产后,仍能选乘日航的乘客,员工们决定在乘务长致欢迎词时站在前面鞠躬行礼,还提高了送餐送水的效率,观察并满足乘客的需求,以表达歉疚和感激。
日航还致力于准点率的提升,做好起飞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他们以分甚至秒作计算时间的单位。
如今,日航的准点率已做到了全世界第一。
如果被迫推迟起飞,日航也会不惜增加燃油,加速飞行以期准时降落。
这些努力改变了乘客的评价,也改变了日航员工的心境。
他们开始为自己和日航的进步而获得成就感,并不断以此激励自己和团队。
这种“精神气”,正是让日航起死回生最重要的力量,也是稻盛哲学的现实写照。
向北还是向南?
在地球的最北端,是一片茫茫的雪原,因此保持行进路线方向的正确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可是,在这儿到处都是白色的荒地,没有任何形式的路标,探险家只能相信他们携带的测量仪器。
探险队员们每走一个小时都要停下来查看一下地图。
并为下一步探险绘制详细的行走路线。
然而,就在他们走出营地几个小时之后,突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当他们停下来读取测量仪器上的数据时惊奇地发现:尽管他们准确无误地朝着北极方向进发,可是离极点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了。
队员们没有多想,认为这只是一次误测,所以就没有犹豫,继续朝着前进发。
在下一次读取数据时,他们再次发现离北极点更远了,尽管他们准确无误地沿着正确的路线前进。
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见鬼了不成?最后,他们终于发现:原来他们踏上了一座正在向南漂移的巨大冰川,而冰川向南漂移的速度比他们向北行进的速度要快。
他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完全正确的,可脚下却踏错了地方。
故事的哲理
有很多时候,我们朝者选准了的方向前进,努力了,奋斗了、付出了,可始终没能到达。
我们可能会埋怨外部环境,埋怨人情世故,埋怨老天不公。
可我们是否低下头看看,其实是我们自己所站的位置不对。
在错误的位置上很难走出正确的道路,不管你多么勤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