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育之我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教育之我见

赫尔巴特说:“历史应当是人类的教师。”历史学既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也是一门不断焕发青

春的、与时代共进的学科。很多人以为历史学是个老古董,其实,以古喻今、关怀现实、积

极入世的时代精神也是历史学固有的学科品质。过去的东西,人们往往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

健忘症,不珍惜,不仔细深思熟虑,这并非庸人之忧。因而我真诚建议诸君不妨在纷繁劳碌

之余,花一把心思去品味一番历史那陈年老酒,时代越久远越发醇香。对于历史感的寻觅,

我想对你的终身将大有裨益,能指点你成长、成熟和成才。

使人明智的历史曾备受推崇,有过辉煌的昨天,承载着“穷探治乱之迹,上助圣明之鉴”的使命,它陪伴人类走过幼稚和坎坷。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说:“一个不懂得自己出生前历史的人,永远是个孩子。”人们通过学习和研究历史,不断从中外历史文化中吸取经验教训,就能从中积累有益于社会和个人的知识,启迪智慧,增长才干,从而提高在当今时代的处事应变能力。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说:“拒不思考历史的民族、社会和个人是不幸的。……丧失往昔的

人是不幸的。世人应当认识和尊重过去,以便建设符合情理的未来。”恩格斯曾断言:“我们

根本没有想到要怀疑或轻视‘历史的启示’,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列宁更是警示人们:“忘记

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但令人遗憾甚至可悲的是人们往往数典忘祖,因无视以史为鉴而重演了多少人间悲剧。正如桑塔亚那一语道破了的:“不尊重历史的人,注定要重犯历史的错误。”

面对中国近代社会风云变幻的急剧变革,史学家们以忧患的意识、敏锐的目光和宽阔的胸怀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开启了志士仁人的不懈探索。晚清启蒙思想家龚自珍曾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

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近代大学者梁启超提出历史是“国民之明镜”、“爱国心之源泉”,极

力主张“国民教育之精神,莫急于本国历史”,由此身体力行致力于“史界革命”,并大声疾呼:“呜呼!世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悠悠万事,唯此为大。”

历史学是一个民族保存历史记忆、延续传统乃至寻根的重要手段,这种把一个民族的历程放

在浓缩的时空中加以考察的方式是历史学所独有的。西方史学家马克·布洛赫从亲身研究中激

发人们研读历史,因为:“历史学以人类的活动为特定的对象,它思接万载,视通万里,千姿百态,令人销魂,因此它比其他学科更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其实历史学是一部真实动人的生活教科书,是关于你、我、他这样的普通人的学科,是一系列与个人密切相关的学问,那

么“历史就在你身边”,它原本十分亲近现实和大众。对个人来说,历史有助于培养人的历史感、开拓人的胸襟、陶冶人的品格情操、升华人的精神。

不仅如此,人们通过研读历史,还能开阔视野、增长才干、提高文化素养,从而提高认识、

分析问题和处事应变能力。对国家来说,历史是我们振兴中华、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一门指导

性学科,国策的制定、国家的去向等重大问题都与之关系密切。当代的史学家大师白寿彝老

先生告诫我们:“我们研究过去是为了了解过去,了解过去是为了解释现在,解释现在是为了观察将来。总之,研究历史不是引导人们向后看,而是引导人们向前看。”

诚然,目前的历史教育形式严峻,但你不必过于怨天尤人,切勿对历史教育的未来丧失真诚

的梦想、信心和干劲,现时某些窘况,恰恰要求我们必须勇敢地面对。中华复兴,匹夫有责!中华民族复兴呼唤历史教育的春天,唤醒我们民族的人文理想、提升我们民族的人文素养离

不开历史教育,振兴历史教育是我们不可旁贷的责任。现代学校的历史教育,应该是一种通

识教育,要培养学生具有对古今中外社会自然融会贯通、推陈出新的旨趣,对于培养国民尤

其是青少年的文化素质、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方面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为营造美好和谐

的精神家园和世界未来奠基。只有真正体现“以人文本”的理念,还历史以活生生的本来面目,才能面对“史学危机”的机遇和挑战。不可否认近来道德价值的失范、人文精神的低落、史学

地位的缺失,堪称一代宗师的学者日益稀少,而势利、浮躁、庸俗和谬误侵蚀着神圣的史学

领地,国民尤其是青少年对于历史常识的了解达到可怕的孤陋寡闻的程度,笔者为之极其困

惑和忧虑。只有让历史的教育走出枯燥、刻板、单调的说教,步入一个活生生孕育个性和创

新精神的令人如痴如醉、引人入胜的美好境界,洋溢着激情、诗意的精神乐园,远离那浮躁和喧嚣,摒弃那肤浅与盲从,才能更好地发挥“人文关怀”的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