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导学案(含答案)21《邹忌讽齐王纳谏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含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学习目标】1.梳理课文内容并熟读成诵,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特殊句式的特点。
2.体会设喻说理的妙处,学习文章刻画人物的方法。
3.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对今天的借鉴意义。
【重难点】1.梳理课文内容并熟读成诵,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特殊句式的特点。
2.体会设喻说理的妙处,学习文章刻画人物的方法。
【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刘向(约前77年—前6年),本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今江苏沛县)人。
(朝代)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刘向一生著述颇丰,对保存我国古籍文献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留下了多部历史、文学名著:《战国策》《说苑》《列女传》等。
2.作品简介《战国策》是一部体史书,杂记东周、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诸国之事。
其所记史事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
《战国策》的文章长于说事,无论个人陈述还是双方论辨,都喜欢渲染夸大,充分发挥,畅所欲言,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此外,描写人物形象极为生动,而且善用运用巧妙形象的比喻,通过有趣的寓言故事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3.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翻译课文。
【译文】4.解释下列文言词语的意思。
【通假字】(1)邹忌修八尺有余()(2)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词类活用】(1)朝服衣冠()(2)朝服衣冠()(3)令初下,群臣进谏()(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5)能面刺寡人之过者()(6)闻寡人之耳者()【古今异义】(1)今齐地方千里(古义:;今义:)(2)明日,徐公来(古义:;今义:)(3)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义:;今义:)(4)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今义:)(5)窥镜而自视(古义:;今义:)(6)能谤讥于市朝(古义:;今义:)【一词多义】(1)朝朝服衣冠()于是入朝见威王()能谤讥于市朝()皆朝于齐()(2)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视之()(3)上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4)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门庭若市()(5)美不如徐公美()妾之美我者()【重要虚词】(1)之①齐国之美丽者也/朝廷之臣莫不畏王/臣之妻私臣()②问之/孰视之/()③吾妻之美我者/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王之蔽甚矣()④暮寝而思之/由此观之/燕,赵,韩,魏闻之()(2)于①欲有求于我也;臣之客欲有求于臣()②能谤讥于市朝()③皆以美于徐公()【特殊句式】(1)判断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部编九下语文21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21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本文情节可以概括为:三问答—三类比—三赏赐—三变化。
试据此梳理课文内容并熟读成诵。
参考答案:三问答: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三类比:从“臣之妻私臣”联想到齐王的“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从“臣之妾畏臣”联想到“朝廷之臣莫不畏王”,从“臣之客欲有求于臣”联想到“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三赏赐: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三变化: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二、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1.有人称赞邹忌能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也有人认为他的劝谏“并无讽王纳谏字句”,妙在“蕴藉”。
结合这些评论,具体分析邹忌是怎样说服齐王的,其劝谏艺术有哪些高妙之处。
2.除了高超的语言艺术,邹忌劝谏成功还有哪些重要因素?说说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1.邹忌并未直接讽谏齐王,而是以小见大,讲述自己与徐公“比美”的经历,并把自己“三思”的结果告诉齐王,通过类比,让齐王自己去领悟“王之蔽甚矣”和应该采取的措施。
直谏,有可能触犯君王龙颜,不容易让齐王接受;委婉劝谏,若没有恰当的切入口,又容易流于琐细或旨意不明。
邹忌坦然直陈自己的“比美”经历和“闺房小语”,取譬类比,以切身体验切入讽喻正题,自然亲切,入情入理,又委婉含蓄,易于为齐王所接受。
2.【示例】除了高超的语言艺术,还有:①邹忌善于思考、分析,并敏锐地由个人体验联系到国家大事;②齐王具有广开言路的胸襟和果断行事的理政智慧。
三、解释下列各组加点的词的含义。
1.吾与徐公孰.美孰.视之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3.于是入朝.见威王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参考答案:1.哪一个/同“熟”,仔细2.认为……美/漂亮、好看3.朝廷/朝见。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一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一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邹忌讽齐王纳谏》是《诗经》中的一篇诗歌,该篇诗歌主要讲述了齐王思维狭窄,无法接受他人的建议,而邹忌则以言辞讽刺的方式,提醒齐王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本文从导学案的角度出发,对这篇课文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导学目标:1. 了解《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作者、题材和主题。
2. 理解并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关系和内容。
3. 学会运用相关的修辞手法分析课文。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介绍齐王的故事和他接受谏言的能力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是否遇到过接受他人建议的难题?预计回答:是的,有时候我们会出于面子、自尊心等原因,难以接受他人的建议。
二、阅读课文1. 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诗歌的内容。
2. 学生回答问题:邹忌和齐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预计回答:齐王是邹忌的主人,邹忌是齐王的臣子。
3. 学生回答问题:齐王为什么不接受邹忌的建议?预计回答:齐王认为,只有他自己的意见才是正确的,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建议。
4. 学生回答问题:邹忌是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的?预计回答:邹忌通过讲故事、使用修辞手法等方式来讽刺齐王,让他明白应该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
三、分析修辞手法1. 提问:课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预计回答:比喻、夸张、反问等。
2. 学生回答问题:请分别列举出课文中的比喻、夸张和反问的句子。
预计回答:比喻:邹忌因为一直不敢向齐王提建议,所以形容邹忌步子短。
夸张:齐王听到别人的建议就像听到国仇家恨一样。
反问:邹忌问齐王他打算如何接受建议,让齐王觉得自己的做法荒谬。
四、讨论主题和意义1. 提问:你认为这篇诗歌的主题是什么?预计回答:接受他人的建议是一种智慧,狭隘的思维无法得到他人的认同。
2. 提问:你从这篇诗歌中学到了什么?预计回答:我学到了虚心接受他人的建议很重要,不要因为面子而错过了很多好的建议。
五、拓展阅读1.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一篇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人物关系和剧情发展。
新教材语文部编人教版九下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师生版)
21《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师生版)精彩开篇词说话要得体,要讲究艺术,这就是“良药未必苦口,忠言何须逆耳”。
唐朝得魏征,终赢得贞观之治,但是,我们还要说魏征幸而遇唐太宗,否则,他的直言诤谏早就遭致杀身之祸。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于进谏的大臣是不行的;而进谏能否奏效,则一要看君主是否贤明,二要看进谏者是否注意说话的艺术,使“良药”既“爽口”又“利于病”。
春秋战国时期齐威王就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2.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
3.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4.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疏通文意理思路一、新课导入封建社会里,皇权威严,不可侵犯。
有多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
伍子胥赐剑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等都是千古奇冤!然而,邹忌却敢于劝说齐威王,更难得的是邹忌能使齐威王从谏如流,他凭借的正是一个“讽”字,一种聪明巧妙的劝谏办法。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
(板书课题)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昳( )丽朝( )服衣冠( ) 窥( )镜期( )年朝( )于齐2.解释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1)重点实词、虚词纳谏:昳丽: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及:旦日:弗如:诚:莫:蔽:市朝:闻:间:期年:(2)古今异义邹忌讽齐王纳谏讽,古:今:窥镜窥,古:今:明日,徐公来明日,古:今: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今:能面刺寡人之过刺,古:今:谤讥于市朝谤讥,古:今:臣之妻私臣私,古:今: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古:今:邹忌修八尺有余修,古:今:虽欲言虽,古:今:(3)一词多义之:吾妻之美我者(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孰视之( )暮寝而思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臣之妻私臣( )王之蔽甚矣(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数月之后( )燕、赵、韩、魏闻之( )朝:皆朝于齐( )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服衣冠( )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视之 ( )于:欲有求于我也( )能谤讥于市朝( )皆以美于徐公(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皆朝于齐( )上: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 )修:邹忌修八尺有余( )乃重修岳阳楼( )美:不如徐公美( )妻之美我者( )3.作者链接《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
21、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21、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一、预习检测(一)知人论世《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体史书,主要记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
作者,原名刘更生,字子政,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二)字词检测1.而形貌昳()丽2.朝()服衣冠(),窥()镜3.于是入朝()见威王4.能谤()讥()于市朝5.期()年之后6.皆朝()于齐二、重点字词1、邹忌讽齐王纳谏2、邹忌修八尺有余3、而形貌昳丽4、朝服衣冠5、窥镜6、我孰与城北徐公美7、旦日8、明日徐公来9、孰视之10、又弗如远甚11、吾妻之美我者12、私我也13、皆以美于徐公14、宫妇左右莫不私王15、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16、王之蔽甚矣。
”1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18、能谤讥于市朝19、闻寡人之耳者20、时时而间进21、期年之后22、皆朝于齐2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补充字词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21.邹忌讽齐王纳谏素养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特殊句式的特点。
2.学习本文中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设喻说理的妙处,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3.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学习本文精彩的对话艺术,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4.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对今天的借鉴意义。
◎重点: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设喻说理的妙处,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
情境预设“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然而因为逆耳,忠言常得不到落实。
尤其在君王身边,所谓“伴君如伴虎”,出言不慎很可能招致杀身之祸。
作为忠臣,面对君王的弊病如果不及时指出,首先愧对国家社稷、黎民百姓,其次又愧对自己的良心。
那么如何才能让君王心平气和地听取忠言,并且心悦诚服地接受呢?这里就涉及说话的艺术。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欣赏古代先贤——邹忌这一雄辩家是如何逆耳忠言化为顺耳忠言的。
【预习导学】【直击《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
该书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春秋,止于秦并六国,分十二国策,共33篇。
该书着重记载了一些谋臣策士的策略和言论,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上{受受受( )受受受受受受( )(2)下{受受受( )受受受(受受)(3)若{受受受受受受受受( )受受受受( )(4)孰{受受受( )受受受受受受受受( )(5)朝{受受受受( )受受受受受受受( )受受受受( )2.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邹忌修.八尺有余( ) (2)朝服.衣冠( ) (3)私.我也( ) (4)吾妻之美.我者( ) (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新教材语文部编人教版九下21邹忌讽齐王纳谏 导学案1
21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1学习目标: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疏通文义。
2.理清行文思路,复述情节,背诵课文。
3.体会邹忌的劝说方式,并从中得到启发。
4.培养正确认识自己、谦虚听取意见的态度。
学习重点: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疏通文义。
2.理清行文思路,复述情节,背诵课文。
学习难点:1、体会邹忌的劝说方式,并从中得到启发。
2、培养正确认识自己、谦虚听取意见的态度。
学习方法:诵读法、品读法、小组合作探究预习案一、导入新课二、【链接材料】邹忌战国时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能言善辩著称。
善鼓琴,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
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
而当时的谋士淳于髡(kūn )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了几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
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
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
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卓有远见、关心国家的政治家。
三、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注意句子的节奏。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读音、停顿。
3、学生再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
4、小组展示朗读。
四、准确流畅地翻译课文。
积累疑难点。
展示方案提示:1.参照课下注释,解释句中关键词,理顺句意,积累疑点组内交流。
(谨记:切不可对照译文一字一句地看。
)2.两人对译,多人分工译,专人讲解重点词、易错词。
五、课堂检测1、文学常识《战国策》又称()、(),是一部()总集,其体列为国别体,由()编订,反映战国时期策士谋臣的()和()。
全书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共()。
为所作。
2、给下面的字注音:昳()丽窥()镜谤()讥()皆朝()于齐间()进期()年朝()服衣冠3、解释加横线的词的意思昳丽:服:窥镜:旦日:不若:孰视之:暮寝而思之:美我:私:诚知:地方左右蔽甚矣:皆以美于徐公:面刺:善:市朝:期年: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4、词类活用①朝.服衣冠: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答案
三、议一议 1.教师问:邹忌是从什么地方看出齐威王受蒙蔽的?(“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这是答案要点,下同。
) 2、“私王”“畏王”“有求于王”说明什么?(国君权势大。
) 3、权势大易受蒙蔽,但并非人人如此,历史上有不少贤明的国君就不受蒙蔽,可见邹忌以“私”“畏”“有求”来证明“王之蔽甚”,理由显得不够充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邹忌已知威王受蒙蔽,却不直接说出受蒙蔽的真相,这正是他的高明处。
) 4、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齐威王确实受了蒙蔽?(从纳谏令下之后“群臣进谏,门庭若市”可以看出。
) 5、“数月之后……无可进者”这几句说明了什么?(因为纳谏除蔽,国内政治修明。
)以邹忌或齐王为第一人称改写这个故事。
四、写一写例文: 我知道齐威王有很多事被蒙蔽了,于是我就去宫里找他. 我对起威王说:"大王,
我有这么一件事想告诉你.有一次,我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我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漂亮?”我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我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因为是齐国的美男子。
于是又问我的妾:“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我同他坐着闲聊,我又问他:“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
”。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答案)一、基础知识训练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邹.忌(zōu)昳.丽(yì)窥.镜(kuī)间.进(jiàn )期.年(jī)谤.讥()朝服衣冠.(guān)2.《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原作者不详,由西汉的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着重记录了战国时期的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
3、解释加点的字词,翻译划线的句子。
邹忌修.(长,身高)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光艳美丽)。
朝.(早晨)服.(穿戴)衣冠,窥.(照)镜,谓.(对……说)其妻曰:“我孰与..(与……相比怎么样?)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比得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邹忌不相信自己),而复.(又)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比得上)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仔细、详细)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睡觉)而思之.(代这件事),曰:“吾妻之美.(认为……美)我者,私.(偏爱)我也(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之.取独)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对)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确实)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认为)美于.(比)徐公。
今齐地方..(土地方圆)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受的蒙蔽)甚矣(大王您所受的蒙蔽很严重了)。
”王曰:“善.(好)。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指责)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所有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寡人过错的,得上等奖赏。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议论)于市朝..(公共场所),闻.(使……听到)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
2、领会课文设喻说理的写法,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学习重难点】: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准确地理解邹忌这个人物形象。
【知识链接】:1、关于《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
又称《国策》、《国事》,由汉代刘向编订的,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
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它语言流畅,写人记事真切、生动,艺术上有很高成就,对后代文人影响不小。
2、关于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齐威王,是位贤明的君王。
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一、小组自主预习:1、你认为本课应该掌握的字音字形有(至少5个:)2、重点词语解释(写句子,词语加点,很多于6个词语)3、重点句子翻译(写原句并翻译,很多于4个句子)4、预习疑难摘要:①、你准备提问同学的词语有(写序号):②、你准备提问同学翻译的句子有(写序号):③、你准备提问同学应掌握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有:5、试译全文。
二、预习展示(小组课前把预习内容展示在小黑板上。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文章写了邹忌与家人的几次对话,请找出来,小组内分角色读一读。
活动二:再读课文,深入探究1、因为感情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以下问题时语气有差别,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情色彩。
2、面对妻、妾、客的水准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3、齐王接受邹忌的进谏了吗?采取了哪些措施?活动三:师生探究,合作交流1、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结果如何?2、从文中的人物言行中,能够表达人物怎样的品质?试简单评价一下文中的人物形象?3、读此文,给了我们什么启发呢?四、小结反思:预习时的疑难解决了吗?你还有哪些疑惑?(小组筛选有价值的问题,并探讨解决)五、课后测试:1.给以下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
第21课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教师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学与练(统编版)
第21课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活动一:正音正字邹忌(zōu jì) 弗(fú) 市朝(cháo )朝(zhāo )服 间(jiàn )进 期(jī)年活动二 :文言字词梳理归类。
1.特殊用法通假字: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仔细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朝服衣冠 服:穿戴。
(2)名词用作状语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当面。
(3)形容词意动用法 吾妻之美我者 美 :认为…美(4)动词的使动用法 闻寡人之耳者 闻: 使……听到古今异义:(1)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长,这里指身高。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偏爱;(3)能谤讥于市朝。
谤讥:这里指“谈论缺点”。
(4)明日徐公来。
明日:第二天;(5)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土地方圆;(6)窥镜而自视窥:照(7)邹忌讽齐王纳谏讽: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
谏,规劝国君、尊长等改正错误。
(8)而复问其妾曰:再,又(9)能谤讥于市朝:指责、议论2.一词多义朝①朝服衣冠(早晨)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③皆朝于齐(朝拜)孰①我与城北徐公孰美(谁)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仔细)③是可忍,孰不可忍(什么)3.其他重点词义形貌昳丽:光艳美丽旦日:第二天弗如远甚:不莫不私王:没有谁王之蔽甚矣: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时时而间进:不时,有时候;间,偶然期年:满一年谤讥于市朝:公共场合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指责4.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于①欲有求于我也:对②能谤讥于市朝:在③皆以美于徐公:比④皆朝于齐:到⑤战胜于朝廷:在之①齐国之美丽者也:的②吾妻之美我者: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③暮寝而思之:代词,代这件事乃乃下令:副词,于是以皆以美于徐公:认为5.特殊句式(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者”“也”表判断。
判断句式(2)忌不自信。
“不信自” ,宾语前置倒装句式(3)朝服衣冠。
(邹忌)朝服衣冠,省略句式(4)王之蔽甚矣: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被动句式(5)固定格式吾孰与徐公美?吾与徐公孰美? “孰与”,与……相比怎么样,表示比较。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本文情节可以概括为:三问答—三类比—三赏赐—三变化。
试据此梳理课文内容并熟读成诵。
参考答案:三问答: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三类比:从“臣之妻私臣”联想到齐王的“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从“臣之妾畏臣”联想到“朝廷之臣莫不畏王”,从“臣之客欲有求于臣”联想到“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三赏赐: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三变化: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二、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1.有人称赞邹忌能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也有人认为他的劝谏“并无讽王纳谏字句”,妙在“蕴藉”。
结合这些评论,具体分析邹忌是怎样说服齐王的,其劝谏艺术有哪些高妙之处。
2.除了高超的语言艺术,邹忌劝谏成功还有哪些重要因素?说说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1.邹忌并未直接讽谏齐王,而是以小见大,讲述自己与徐公“比美”的经历,并把自己“三思”的结果告诉齐王,通过类比,让齐王自己去领悟“王之蔽甚矣”和应该采取的措施。
直谏,有可能触犯君王龙颜,不容易让齐王接受;委婉劝谏,若没有恰当的切入口,又容易流于琐细或旨意不明。
邹忌坦然直陈自己的“比美”经历和“闺房小语”,取譬类比,以切身体验切入讽喻正题,自然亲切,入情入理,又委婉含蓄,易于为齐王所接受。
2.【示例】除了高超的语言艺术,还有:①邹忌善于思考、分析,并敏锐地由个人体验联系到国家大事;②齐王具有广开言路的胸襟和果断行事的理政智慧。
三、解释下列各组加点的词的含义。
1.吾与徐公孰.美孰.视之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3.于是入朝.见威王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参考答案:1.哪一个/同“熟”,仔细2.认为……美/漂亮、好看3.朝廷/朝见。
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PPT教学实录课后反思练习题答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课件PPT教学实录课后反思练习题答案九班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课件PPT教学实录课后反思练习题答案22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把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
2. 了解《战国策》。
力量目标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力量。
2.观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德育目标熟悉除蔽纳谏在当时的乐观作用和在今日的借鉴意义。
二、教学重点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三、教学难点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四、教学方法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闻之;期牛之后,虽欲言。
无可进者”。
这三变生动地反映了这一重大举措的正确性。
③结果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二板书:三赏三变(指名一朗读基础好的同学读三、四自然段,齐渎课文)4.多媒体显示背诵思路,同学齐背课文。
五、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
2.邹忌讽谏胜利的因素有哪些?3.课外阅渎《触龙说赵太后》,比较触龙与邹忌的讲话艺术。
1.朗读法用以读带讲的方式,使同学在自读、齐读、默读等各种形式的朗读中感知课文,理解课文。
2.争论点拨法教学过程中,从不同角度多设疑,巧设疑,启发同学思索,鼓舞同学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教具预备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六、课时支配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人贵在自知。
”齐国的谋臣邹忌就是这样一位贤人。
他是一位美男子。
但与徐公相比却还不及,妻子偏爱他,妾怕他,客人有求于他,都说他比徐公美。
邹忌由此联想到什么?他是如何做的呢?今日,我们一起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查找答案。
二、资料助读1.《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
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精品导学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了解《战国策》,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3.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学习重点
1.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2.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学习难点
邹忌以自己的事情设喻,劝说齐王纳谏。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战国策》,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自主突破
1. 给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
皆朝于齐()形貌。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素质教育导学案附习题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一)整体感知这是一篇短小精悍、逻辑思维较强,融基本知识、思想内容、现实借鉴为一体的优秀作品。
文章选自《战国策·齐策》。
本文着重写齐相邹忌以自身生活中的小事设喻,劝说齐王必须以广泛听取人民的意见作为施政依据的故事。
既表现了古代志土(邹忌)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又表现了开明、有作为的君主(齐威王),从谏如流,闻过则喜,勇于改革的大度胸怀。
(二)学法引导本文篇幅短小,思路明晰,推理过程有较强的逻辑性,文字也较浅显,可以借助课文注解和已有的文言文知识, 理解字义、词义,把握句意。
以读代讲、以读代解、以读代译、以读代练,突破历史,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人、事,认识齐威王纳谏除蔽的积极意义。
学习邹忌善于揣摩对方心理,善于运用设喻的语言艺术,提高表达能力。
(三)审美鉴赏简练生动的语言美全篇只有三百多字,从家事说到国事。
写人物,声貌毕肖;叙事实,曲折引入;用语简洁生动。
说它简洁,如“于是入朝见威王曰:……”几个字就交代了朝见的过程,省去了进见的“导语”,开门见山地直陈其事。
齐王听了谏辞以后,只用一个“善”字就写出了齐王纳谏的决心。
威王下令纳谏以后,只三十来字就交代清楚了“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三个阶段的具体情况,说明了纳谏后发生的巨大变化;纳谏的效果,只写邻国动态,省去国内情况,这些文字都是异常的简练。
说它生动,如:邹忌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意思雷同,但句法、语气却各不相同,逼真地刻画了人物不同的心理、神情,文字错综,毫不呆板。
(四)重点难点突破1、这篇课文记述了一个什么家庭小事?要说明什么道理?是用什么方法说理的?[析]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概括要点,把握文章主旨。
[参考答案] 记叙了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的故事。
要说明的道理是:劝说齐威王广开言路,积极纳谏,改良政治。
邹忌不是像一般人那样正面讲道理,而是用一段具体的家庭琐事为譬喻来阐明“纳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时间:授课人:课型:新授课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的能力。
2. 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3.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字子政。
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县2、人物简介(1)邹忌 :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2)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1. 合作译文: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
注意重点文言词语的用法及释义。
2. 阅读第一段,思考,邹忌讽齐王的起因是什么?3. 阅读第二段,邹忌是如何讽谏齐王的?4.阅读第三段,探究下面的问题:(1)邹忌讽谏的效果如何?他是怎样取得这样的效果的?(2)齐王是怎样纳谏的?臣民是怎样进谏的?齐王纳谏的结果如何?5、人物赏析,再读课文,说说邹忌和齐王各是什么样的人?6. 这样有忠君之心,有智慧谋略的谏臣,你还知道哪些吗?7、如果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会如何劝谏呢?你看到同学时常上课溜号你为老师总是“拖堂”而苦恼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练习题【甲】《邹忌讽齐王纳谏》【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巨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 (选自《新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臣之妻私.臣:__________________(2) 卒得反.国: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三个句子。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二课时)导学案一、复习旧知:(一)给下列粗体字注音: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谤讥()朝于齐()期年()间进()(二)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1、朝服衣冠______________于是入朝见威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_____________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视之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4、今齐地方千里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补充:(1)修(2)尺(3)明日(4)美我(5)王之蔽甚矣(6)面刺(7)虽欲言(三)翻译以下各句: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分角色朗读课文角色分配:旁白邹忌妻妾客齐威王五、赏析课文结构:奇异的“三叠排比”结构。
(一)《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结构很有特色,从头到尾一直采用“三叠法”来写,形成结构层次的对称美。
1.邹忌有“三问”:一问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问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问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相对应的有“三答”: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妾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邹忌受蒙蔽的三个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齐王受蒙蔽的三个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齐王纳谏的三令三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齐国三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结构之美。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的重要词语和特殊句式,结合注释以及积累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
2.学习类比说理、巧妙讽谏的论说技巧。
3.体会古代志士勇于谏言的精神和古代明君从善如流的气度与明辨的智慧。
【重点难点】1.学习文章的精练笔法与详略安排。
2.感受古人的政治智慧,体会他们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学习过程】预习案背景介绍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间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
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
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
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诸侯采纳,以施展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
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性因素。
失去了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
所以,他们争相招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士”的支持。
学习案第一课时(一)开篇:知作者,明背景1.解题:邹忌讽齐王纳谏(1)邹忌劝谏齐王(2)齐王纳谏(3)讽谏,即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巧妙地运用了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劝谏齐王,齐王纳谏。
2.作者介绍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著有《新序》、《说苑》、《列女传》等,还修订整理了《战国策》《楚辞》等。
他所撰《别录》,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
3.作品介绍《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
记载了东周、西周、秦、楚、齐、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
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
《战国策》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导学案(含答案)21《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精彩开篇词说话要得体,要讲究艺术,这就是“良药未必苦口,忠言何须逆耳”。
唐朝得魏征,终赢得贞观之治,但是,我们还要说魏征幸而遇唐太宗,否则,他的直言诤谏早就遭致杀身之祸。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于进谏的大臣是不行的;而进谏能否奏效,则一要看君主是否贤明,二要看进谏者是否注意说话的艺术,使“良药”既“爽口”又“利于病”。
春秋战国时期齐威王就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2.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
3.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4.重新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主动促进作用和在今天的先进经验意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堵塞文意理思路一、新课导入封建社会里,皇权气度,不容侵害。
存有多少谋臣良相因套龙鳞、逆圣听到而遭杀身之祸。
伍子胥获赐剑自尽,比干剖腹取血,屈子流放,司马迁塞宫刑之辱,等都就是千古千古!然而,邹忌却勇于劝阻齐威王,更难得的就是邹忌能够并使齐威王从谏如流,他凭借的正是一个“讥笑”字,一种精明精妙的进谏办法。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自学《邹忌讥笑齐王纳谏》。
(板书课题)二、自学指导(一)――复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i(yì)丽朝(zhāo)服衣冠(guān)窥(kuī)镜....期(jī)年朝(cháo)于齐..2.表述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1)重点实词、虚词纳谏:拒绝接受劝告改正错误。
纳,拒绝接受。
谏,劝阻君王、庶出改正错误。
i丽:心醉美丽。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谁。
孰与:与…比谁更…,表示对比。
及:赶得上,比得上。
旦日:明日,第二天。
弗如:不如。
诚:确实。
莫:没有人,没谁。
蔽:受蒙蔽,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
市朝: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
闻:使……听到。
间:间或,偶然,有时候。
期年:八十一年。
(2)古今异义邹忌讽齐王纳谏讽,古:讽喻,指下级对上级以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行规劝。
今:讽刺。
窥镜窥,古:照,看。
今:偷看。
明日,徐公去明日,和古:第二天。
今:明天。
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和古:土地方圆。
今:地点。
第页共页.1...6..能面刺及寡人之过刺及,和古:抨击。
今:用细长的物体步入或沿着。
谤讥于市朝诬,和古:批评议论。
今:毁谤嘲弄。
臣之妻私臣私,和古:钟爱。
今:贪婪。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古:身边大臣。
今:方位名词。
邹忌修八尺有余修,古:长,原文指身高。
今:改正。
虽欲言虽,古:即使。
今:虽然。
(3)一词多义之:吾妻之美我者(中止句子独立性)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取消句子独立性)孰视之(代词,指徐公)暮寝而思之(代指这件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的)臣之妻私臣(的)王之倚甚矣(中止句子独立性)群臣吏民能面刺及寡人之过者(的)数月之后(连词,并无意义)燕、赵、韩、魏闻之(代词,指上文所说的事)朝:皆朝于齐(朝拜)于是进朝见威王(朝廷)朝服衣冠(早晨)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代词,谁)孰视之(通在“甜”,认真)于:欲有求于我也(向……)能谤讥于市朝(在)皆以美于徐公(比)臣之客欲有求于臣(向)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在)皆朝于齐(向)上:受上赏(第一等的)上奏谏寡人者(向皇帝……呈圆形上)修成:邹忌修成八尺有余(短,低)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美:不如徐公美(美丽的)妻之美我者(指出……美)3.作者链接《战国策》就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
它就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
作者刘向(约公元前77―公元前6)原名刘Cattenom,字子政。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县(今属于江苏)人。
4.背景链接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
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
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
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使诸侯采纳,施展着第页共页.2...6..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
各国统治者争相招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士”的支持。
5.课文人物简介(1)邹忌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
而当时的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出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
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
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
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2)齐威王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工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堵塞文意1.自学课文,疏通字词,理解文意。
2.融合课下注解与课前预习,把握住课文大意;3.小组合作,译者课文。
4.通过合作做到逐字逐句翻译。
(二)朗读指导1.第一段朗诵指导:(1)段从邹忌与徐公比美写起,三问三答,非常精彩,他们身份不同,想法不同,语气也各不相同:其妻由衷的爱恋之情、其妾畏惧拘谨之情、其客的阿谀奉承之情都要读出来。
(2)“我惧城北徐公美?”“吾惧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三个问句,一问其妻,二反问其妾,三反问其客。
必须念出邹忌窥镜后的倚又不自信心。
(3)“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妻之答,要读出融融的爱恋之情;“徐公何能及君也”,妾之答,要读出怯怯的拘谨之意;“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之答,要读出阿谀奉承之情。
(4)“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
欲有求于我也。
’”此句则就是邹忌通过“孰视”“窥探”终于发现自己远远不如徐公而引发的深思,他的自言自语道出了妻、妾、客谄媚自己的原因。
必须念得深邃、悔过,并特别注意其节奏感。
2.第二段朗读指导:(1)本段就是邹忌用现身说法、亲身体验讽劝齐王。
字字珠玑必须娓娓动听,例如与人细语叙家常。
(2)“于是入朝见威王”句要用中速较缓慢地读出。
(3)“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句重音要放在“诚”字上面。
(4)“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于臣”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朝廷之臣莫不惧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一一对应,两两较之。
三比之中,道理自然而出来。
节奏感很强,念时必须念出悔过、至诚之意。
(5)“今齐/地/方千里”中的“地”当作“土地”讲,“方”是“方圆”之意,因此在“今齐”与“地”之后都要略作停顿。
第页共页.3...6..3.第三段朗读指导:(1)“仁义”必须念出齐威王正的心悦诚服,音调必须适度变长。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则是齐威王鼓励纳谏的三赏。
要用中速读出真诚、恳切之意。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句中的“此所渭”后必须略加停滞。
(三)整体认知1.解题:课文题目“邹忌讽齐王纳谏”怎样解释?【交流指点】标题“邹忌讥笑齐王纳谏”精妙地用一个并任语句式代普雷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进谏齐王,齐王纳谏。
2.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交流点拨】全文共3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下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经过淡定思索,领悟到了妻、妾、客赞美自己的原因,并准备工作以此为喻回去谄媚齐王。
第二部分(第2段),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
第三部分(第3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四、板书设计私我投影宫妇左右以此类推命令与城北徐公孰美畏我朝廷之臣王之蔽甚皆朝于齐有求于我四境之内劝谏纳谏五、开拓延展你知道哪些关于说话能力和技巧的名言警句?试列举一二。
【交流点拨】1.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之宝也。
――荀子2.一人之辩胜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优于百万之师。
――刘勰3.世界的三大战略武器:口才、美元、电脑。
――西方4.一句话说道得购屋,就例如金苹果在银网子里。
――《圣经》第二课时品味语言悟技巧一、新课引入“人贵有自知之明”,齐国的谋臣邹忌就是这样一位贤人。
他是一位美男子,但与徐公相比却还不及,妻子偏爱他,妾怕他,客人有求于他,都说他比徐公美。
邹忌由此联想到什么?他是如何做的呢?今天,我们一起从《邹忌讽齐王纳谏》寻找答案吧。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填空(1)《邹忌讥笑齐王纳谏》Lizier国别体的历史著作《战国策》。
“谄媚”的意思就是“讥笑”就是动词,反讽的意思,特指下对上以直截了当坎坷的言词展开劝告;“谏”就是名词,指抨击意见。
“谄媚”即为用表明、比喻的方法直截了当地劝告。
(2)文章中写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威王采取纳谏措施后收到效果的句子:令初下,群臣进涑,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闻之;期牛之后,虽欲言。
无可进者。
2.以下对邹忌的赞美,语气由轻至轻排序恰当的一项就是(d)①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够及君也?”②妾曰:“徐公何能够及君也?”③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第页共页.4...6..a.②③①b.①②③c.②①③d.②③①3.对以下句子中牵涉至的称谓,归类恰当的一组就是(c)①君美甚,徐公何能够及君也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③臣之妾畏臣④臣之妻私臣⑤王之倚甚矣a.①②/③④/⑤b.①⑤/②③/④c.①⑤/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4.对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推论恰当的一项就是(c)①臣之客欲有求于臣②皆以美于徐公..③以宣告,则杀死之④皆以美于徐公..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c.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d.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5.句式与其他各句不相同的一项是(a)a.忌不自信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c.又弗如远甚d.朝廷之臣莫不畏王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文本探究1.写作第一段,探究下面的问题:(1)邹忌讽齐王的起因是什么?【交流点拨】与徐公比美。
(2)如何与徐公比美的呢?【交流指点】通过邹忌的三问,即为问妻、问妾、问客,及妻、妾、客的三请问。
(3)妻、妾、客三答后,邹忌“暮寝而思之”,“之”指代什么?邹忌由此又想到了什么呢?【交流指点】“暮寝而思之”的“之”指代上文的“三问”“三请问”,尤其就是“三请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