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合集下载

18个文言虚词(含用法 例句 翻译)

18个文言虚词(含用法 例句 翻译)

语文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而】(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螃蟹有六只脚两只钳头,然而没有蛇和黄蟮的洞穴就无处藏身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剑阁高峻崎岖而突兀不平,一个人守住关口,万人也打不开。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向北解救赵国,向西击退秦国,这是如同春秋五霸那样的功业。

2.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楚怀王贪婪,相信了张仪,就和齐国绝交了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回头看日观亭以西的山峰,好象都弯着腰,有些被太阳晒到,有些没有,都呈现出各种班驳的颜色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

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因此我离开你而旅居长安,以寻求微薄的俸禄。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把它放在地上,拔出剑来将它击碎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人不是生下来就知道一切道理的,谁能没有疑难问题?4.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青是一种染料,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如果是真的,那么我哥哥有(那么)美好的品德反而早早地绝后了呢?5.表示假设关系。

18个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18个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18个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虚词是指在句子中不具备具体意义的词语,它们在语法结构和语义表达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18个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一、介词(Prepositions)介词是用来表示名词、代词与其他词语之间关系的虚词,常常用于表示位置、方向、时间等。

1. in:表示在某个位置或时间,例如“in the classroom”(在教室里),“in the morning”(在早上)。

2. on:表示在某个平面或表面之上,例如“on the table”(在桌子上),“on Monday”(在星期一)。

3. at:表示在某个特定位置或时间,例如“at the park”(在公园里),“at 5 o'clock”(在五点钟)。

二、连词(Conjunctions)连词是用来连接词语、短语、从句等的虚词,用于表达句子之间的关系和逻辑。

1. and:表示并列关系,连接两个相同等级的句子或词语,例如“I like tea and coffee”(我喜欢茶和咖啡)。

2. but:表示转折或对比关系,连接两个相反或不同的句子或词语,例如“I am tired, but I need to finish my homework”(我很累,但是我需要完成作业)。

3. or:表示选择关系,连接两个或多个可替换的句子或词语,例如“You can choose tea or coffee”(你可以选择茶或者咖啡)。

三、助词(Particles)助词是用来补充和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虚词,它们通常不具备独立的意义。

1. to:表示动词不定式的标志,例如“to read”(阅读),“to go”(去)。

2. not:表示否定意义,通常与助动词连用,例如“do not”(不做),“can not”(不能)。

四、后置介词(Postpositions)后置介词是指放在名词、代词后面表示位置或方向的虚词。

18个虚词及用法

18个虚词及用法

18个虚词及用法
以下是18个虚词及其用法:
1.之:代词,他(它、她、它)、接受者以外的第三方,相当于“他”、“她”、“它”、“他们”等。

2.其:代词,他(它、她、它)、接受者以外的第三方,相当于“他”、“她”、“它”、“他们”等。

3.于:介绍动作行为发生时间、处所,可译为“在”、“到”、“从”等。

4.焉:兼词,于此、于此物、于人,表示前后两个成分的关系,可译为“于是”、“于此”。

5.乎:语气词,表疑问或反问,可译为“吗”、“呢”。

6.哉:语气词,表疑问或反问,可译为“吗”、“呢”。

7.耶:语气词,表疑问或反问,可译为“吗”、“呢”。

8.耳:语气词,表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9.欤: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可译为“吗”、“啊”。

10.也:语气词,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可译为“啊”、“呀”。

11.乎哉:语气词连用,表示疑问或感叹的语气,可译为“吗”、“啊”。

12.已矣:语气词连用,表示陈述或肯定语气,可译为“了”、“啊”。

13.哉矣:语气词连用,表示感叹或赞美的语气,可译为“啊”、“呀”。

14.焉耳:语气词连用,表示陈述或肯定语气,可译为“了”、“啊”。

15.已耳:语气词连用,表示陈述或肯定语气,可译为“了”、“啊”。

16.矣耳:语气词连用,表示陈述或肯定语气,可译为“了”、“啊”。

17.矣哉:语气词连用,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可译为“啊”、“呀”。

18.夫:无实义的发语词。

以上是18个虚词及其用法,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常见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归类

常见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归类

常见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归类1.【而】(1)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①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螃蟹有六条腿,两只大钳,除了蛇和鳝鱼的洞穴就没有地方寄居托身,是因为心思浮躁啊。

②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君子广泛的学习,而且天天对照检查自己,就会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③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就”、“接着”或不翻译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把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剑来击打它,把它打破了。

④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

⑤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婉贞》)——各位如果有这个意愿,看我的马头行事就可以了。

⑥表示因果关系,相当于“因而”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病梅馆记》)——阻碍它的生机,来谋求高价,因而江浙一带的梅都成了病态的。

⑦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

(《促织》)——看到成名养的那只蟋蟀,就捂着嘴吃吃地笑了起来。

(2)代词。

表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相当于“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你父亲回来,自然会跟你再算帐的!(3)动词,如,如同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

(《察今》)——淹死的有一千多人,士卒惊呼的声音如同大房子倒塌一样。

(4)复音虚词①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语气,相当于“罢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懂得道理有早有晚,技艺和学问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如此罢了。

②而后,相当于“才”,“方才”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文言文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文言文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文言文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虚词,在古代文言文中是指一类功能虚弱、往往没有独立含义的词语。

虚词通常没有具体的指代对象,也不具备表述事件、性质或情感的能力。

虚词在句子中主要充当连接词、助词或虚词副词的作用,用以连接或标识动作、状态和关系等。

为了便于理解,本文将介绍文言文中常见的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 之:表示“的”、“之”的关系,用于连接名词与名词或名词与形容词,表示所属关系。

例如:“东方之国”、“学之深”。

2. 乎:用于疑问句或反问句中,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吗”、“呢”或“啊”。

例如:“何乎”,意为“何事呢?”;“不攻自破者,人乎人也”,意为“不攻自破的是人吗?”3. 而:用于连接并列成分,表示转折或递进关系。

例如:“父子之别,如是而已”;“志之大者,愈艰苦而愈可贵”。

4. 所:用于连接动词与宾语,表示被动的意义。

例如:“所行者,不以己之私欲也”。

5. 为:用于表示目的、结果或理由。

例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子曰:‘为政以德,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6. 以:用于连接动词与宾语,表示手段或方式。

例如:“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以降维持纪律”。

7. 于:表示时间、地点或手段。

例如:“胡人有善射者,受中国为师焉”,表示时间;“于乎千里之外,可以鄂矣”,表示地点;“忠信者,不为自己,视于事,顺于时”,表示手段。

8. 与:用于连接两个名词或代词,表示共同、对比或连接关系。

例如:“短兵不能与长兵共战”;“与时俱进”。

9. 又:用于连接两个动作的时间,表示先后顺序。

例如:“今日之事,有世俗者,有独我者。

大家必不能又如我”。

意为“今天的事情,有世俗的,有只有我一个的。

大家必定不能再像我这样”。

10. 乃:表示结果或转折关系。

例如:“虞舜用九服,乃登帝位”;“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吾与父母曾订,今乃取尔”。

11. 其:用于连接名词或代词,表示所属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他的”、“她的”、“它的”。

18个虚词用法

18个虚词用法

18个虚词用法虚词是指在语法功能上具有一定作用,但具体含义不明确或具有一定模糊性的词语。

在英语中,虚词的使用非常广泛,起着连接句子、修饰词语、表示语气等作用。

以下是18个常见的英语虚词及其用法。

1. about(关于)"About"可以用作介词,表示对某事物的讨论或描绘。

例如:"Let's talk about the movie we watched last night."2. after(在...之后)"After"可以用作介词,表示在某事物之后发生或进行。

例如:"We went for a walk after dinner."3. at(在...处)"At"可以用作介词,表示在某地点或位置。

例如:"Meet me at the park at 5 pm."4. before(在...之前)"Before"可以用作介词,表示在某事物之前发生或进行。

例如:"Please finish your homework before you go out to play."5. by(通过)"By"可以用作介词,表示通过某种方式或手段。

例如:"You can reach me by email."6. for(为了)"For"可以用作介词,表示为了某个目的或原因。

例如:"I bought some gifts for my friends' birthdays."7. from(来自)"From"可以用作介词,表示某人或某物的来源。

例如:"This gift is from my grandparents."8. in(在...内)"In"可以用作介词,表示在某个时间、地点或状态中。

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之:指示代词,表示地点,时间和程度,意为“在此以后”。

例如:于是之后,他便离开了。

2.所:指示代词,表示所说的事物,用于指示上文或前文提到的事物,意为“说道的”。

例如:所谓的节俭就是节约和勤俭的意思。

3.其:指示代词,表示未曾提到的,或代替事物的代词,意思是“那”或“它”。

例如:其实他是一个很有趣的人。

4.具:形容词,表示拥有特定属性或特质,意思是“有”。

例如:这
种做法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5.以:介词,表示用,通常放在动词前,意思是“用”。

例如:以谨
慎的眼光审视问题。

6.致:介词,表示对事的影响,意思是“对…有影响”。

例如:致使
大众的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改善。

7.于:介词,表示状态,意思是“对…处于”。

例如:孩子们处于一
种无助的状态。

8.仍:副词,表示状态,意思是“仍然”或“还是”。

例如:他仍是
个孩子。

9.然:副词,表示结果,意思是“因此”或“所以”。

例如:他不服气,然后离开了。

10.者:名词后缀,用于表示人或事,意思是“…的人”或“…的事物”。

例如:发明者们在不断的改进其设计。

11.故:副词,表示结果,意思是“因此”或“所以”。

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所谓】所说的。 【所在】 1.到处。 2.所在之处,处所。
九、【为】 (一)动词。 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 。 2.以为,认为。 3.判断词,是。 (二)介词。
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 “为……所”,译为“被”。
2. 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 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
3. 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 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4. 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宾语或一个分 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 作用,可不译。
5. 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
一类是句中没有提出比较的内容,可译为“与……比 较起来怎么样。”
十六、【则 】
(一)用作连词,可表示多种关系。
1.表示承接关系。一般用来连接两个分句或紧缩复句中 的前后两层意思,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上、事理上的紧密 联系。可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 是”。
2.表示假设关系。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设的情况, 相当于“假使”“如果”;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表示假 设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那么”“就”。
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 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一、【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7.表示因果关系, 8.表示目的关系,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

高考18个虚词词义及课文例句整理

高考18个虚词词义及课文例句整理

高考18个虚词词义及课文例句整理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而】。

%本来是个实词,指整个胡须,它的甲骨文就是胡须的形象。

后来,“而”字用作虚字,那是属于假借。

(1)连词1)表并列,今译为:并且、又。

例: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这里的"伐"是功业的意思。

)《信陵君窃符救赵》④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过秦论》⑤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注:a并列关系连词两侧的词语可以调换,调换后语意不发生变化。

(承接/递进)b同时性(承接)~c地位平等(递进)2)表顺承,今译为:就、才、接着。

例释: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旅居长安),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②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④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

⑤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3)表递进,译为:况且、而且。

例释: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师说》。

4)表转折,今译为:却、但。

例释: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胁迫)《六国论》。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如果是真的,那么我哥哥有(那么)美好的品德反而早早地绝后了呢)《祭十二郎文》。

④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归去来兮辞》。

⑤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石钟山记》。

5)表假设,今译为:如果、假使。

例释:【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诸位如果有意,看我马头的指向(通俗说就是听从我来指挥)就好了)《冯婉贞》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死后如果有知觉,那我们分离还能有多久)《祭十二郎文》。

③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

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

常用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常用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附录
常用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1.而
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
相如列传
递进关系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
之武退秦师
而且、况且
让步关系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尚且转折关系固不如也,且如之奈何鸿门宴然而、可
副词
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斥笑之曰:“彼且奚适也”逍遥游
将、将要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暂且、姑且
作用例句解释或翻译
句中语气助词
表停顿,
舒缓语气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师说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送东阳马生序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不译
句末语气助词
表判断
语气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鸿门宴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不译
表陈述
或解释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
不译
表肯定、
感叹语气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过秦论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啊、呢
表疑问或
反诘,句
中有疑问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寡人
之于国也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谁得而族灭也
呢。

18个文言虚词用法及意义总结

18个文言虚词用法及意义总结

一、【之】1.代词⑴人称代词①第三人称——可代人、事、物,译为:“他(们)”、“它(们)”。

例:A 臣请入,与之同命。

(《鸿门宴》)B 子孙视之不甚惜。

(《六国论》)C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谏太宗十思疏》)②第一人称(较少见),译为:“我”。

例:A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B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

(《信陵君窃符救赵》)⑵指示代词——表近指,译为:“这(种)、这样、这些”。

例:A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廉颇蔺相如列传》)B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C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师说》)D 之二虫又何知。

(《逍遥游》)2.助词⑴用于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译为:“的”。

例:A 是寡人之过也。

(《烛之武退秦师》)B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谏太宗十思疏》)⑵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例:A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寡人之于国也》)B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逍遥游》)C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⑶宾语前置标志,不译。

例:A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师说》)B 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⑷表明定语后置,不译。

例:A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B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⑸音节助词,不译。

例:A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寡人之于国也》)B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师说》)3.动词作谓语(该义项为实词用法),译为:“到、往”。

例:A 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五人墓碑记》)B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兰亭集序》)C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二、【为】1.动词作谓语(该义项为实词用法),翻译比较灵活,如:⑴做、作例:A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过秦论》)B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⑵治、治理例: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⑶担任、充当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8个文言虚词

18个文言虚词

18个文言虚词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它有着丰富的表达方式和独特的语言特点。

其中,虚词是文言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虽然没有实际意义,但却能够起到连接句子、修饰语气等作用。

下面,我们将介绍18个常见的文言虚词,并按照其功能进行分类。

一、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虚词1. 乃:表示肯定,相当于“是”、“就是”等。

例句:乃天地之始,万物之母。

2. 不:表示否定,相当于“不是”、“不可”等。

例句:不知所以然。

3. 弗:表示否定,相当于“不”、“未”等。

例句:弗能为也。

二、表示语气的虚词4. 呼:表示感叹或祈使的语气。

例句:呼天啊,为何如此残忍!5. 哉:表示疑问或感叹的语气。

例句:人生苦短,何其哉!6. 兮:表示疑问或感叹的语气。

例句:天地之大,兮其中有我。

三、表示时间或状态的虚词7. 乎:表示疑问或强调时间。

例句:吾何时能够见到你乎?8. 矣:表示已经完成或状态已经达到。

例句:已矣乎,吾未得志也。

9. 已:表示已经完成或状态已经达到。

例句:已而言之,此事不可不慎也。

四、表示程度或方式的虚词10. 甚:表示程度,相当于“很”、“非常”等。

例句:甚矣吾师之高明!11. 夫:表示程度或方式,相当于“就是”、“正是”等。

例句:夫天地之大,万物之盈,皆由道生。

12. 乃:表示程度或方式,相当于“才”、“刚刚”等。

例句:乃闻道,始悟真谛。

五、表示转折或条件的虚词13. 然则:表示转折,相当于“但是”、“可是”等。

例句:然则,此事又有何解?14. 若:表示条件,相当于“如果”、“假如”等。

例句:若有机会,我一定会去看看。

15. 以:表示条件,相当于“用”、“以便”等。

例句:以此为基础,我们可以更好地发展。

六、表示强调或修饰的虚词16. 乃:表示强调,相当于“正是”、“就是”等。

例句:乃此时,我才明白了真相。

17. 之:表示修饰,相当于“的”、“之”等。

例句:此乃天下第一之宝。

18. 者:表示修饰,相当于“的”、“之”等。

18个常见文言虚词用法意义归类

18个常见文言虚词用法意义归类

18个常见文言虚词用法意义归类文言虚词是文言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它们没有实际的词汇意义,但在句子的结构、语气、逻辑关系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对 18 个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进行归类。

一、而“而”字的用法较为多样。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例如:“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这里的“而”连接了“峨冠”和“多髯”两个形容词,表明两种特征同时存在。

2、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如“温故而知新”,“知新”是“温故”的顺承动作。

3、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像“人不知而不愠”,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而”表转折。

4、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比如“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笑”修饰“止”的动作。

二、何1、用作疑问代词,单独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比如“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2、作宾语,主要代处所和事物,可译为“哪里”“什么”。

“大王来何操?”中的“何”就是“什么”的意思。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然则何时而乐耶?”三、乎1、用作语气助词。

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如“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像“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例如“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表感叹语气,可译为“啊”“呀”。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2、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比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前一个“乎”是“在”,后一个“乎”是“比”。

四、乃1、于是,就。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2、才。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3、竟然。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是,就是。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五、其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第三人称代词。

可代人、代事物,用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一、文言虚词的概念与作用文言虚词指的是在古代汉语(文言文)中没有实际意义或者具有较为模糊含义的词语。

这些虚词在句子中不起名词、动词或者形容词的作用,但却对句子的结构和修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 “之”:表示所属关系或者替代名词。

例如,“日以继夜而驰,不暇自喘则矣。

”中的“之”就是替代后面的动作。

2. “其”:表示代词关系,“他”,“她”,“它”的替代词。

例如,“其人贱而嫉,德行败坏”。

3. “乎”: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吗”。

例如,“存亡独立乎?”4. “焉”: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那里”,可以用来指示地点、时间等。

例如:“水皆上扬,浅北深南焉”。

5. “哉”:用于感叹句,表达惊讶、赞美等情感。

例如:“骚人之墓可传也哉!”6. “乃”:表示结果、原因等意思。

“既然如此”,“因此”,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就”。

例如,“乐毅深忌制之,乃使隰朋委让而东伐”。

7. “乘”:表示利用或依靠某种情况达成目的。

“利用”,“趁着”。

例如:“卢卫还,乘其顺也。

”二、文言虚词的具体用法及举例1. 虚词“若”- 表示条件,“如果”。

例如:“若彼有藉,则能以抵夷狄。

”- 引导假设,“假如”,“要是”。

例如:“人皆爱其亲,又何必拘泥于称谓哉?其父未尝无违时,若果只本然知之。

”2. 虚词“而”- 表示转折关系。

例如:“巧者劳而智者忧。

”- 与动作动词连用,表示递进关系。

例如:“报怨仇者,不负庖人之器;亲所好事者,求其所以喜”。

3. 虚词“乃”- 表示结果。

“于是”,“然后”。

例如:“力不足施行而哀告,则上曰:‘吾力已竭矣’乃止焉”。

4. 虚词“以”- 表示手段、条件,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用”。

例如:“以德服人者,人不疾亡也”。

- 引导原因状语从句。

例如:“以君之无道伤百姓,则国之殃。

”5. 虚词“焉”- 表示地点,“在那里”。

例如:“余将及汝球诸侯聚兵焉。

”- 表示整体范围。

例如:“吏子罪己而后治人,则官乃正矣”。

常用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常用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高考文言文复习:常用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以一、用法归纳注:所谓“提宾”句,就是宾语前置句,在介词提宾句里,宾语必须置于动词之前(宾语前常用“以”(译为“把”“对”)二、练习巩固(一)解释各句中“以”的意义以及用法。

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2、自以寿不得长3、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4、忠不必用矣,贤不必以5、宫之奇以其族行6、如或知尔,则何以哉?7、农民以鬻子者8、不以物喜,不以己悲9、不赂者以赂者丧 10、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11、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12、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13、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14、请其矢,盛以锦囊15、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16、余船以次进1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18、高祖以圣武定鼎19、以资政殿学士行20、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21、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2、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23、木欣欣以向荣24、作《师说》以贻之25、举以予人,如弃草芥26、背晋以归梁27、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28、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二)下列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赵亦盛设兵以待B.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C.夫夷以近,则游者众D.余与四人拥火以人E.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F.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G.今以钟馨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H.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为一、用法归纳注:1、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等他来到的时候,请允许我们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2、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那两个军官的头祭祀天。

二、练习巩固(一)解释各句中“为”的意义以及用法。

1、君家妇难为。

2、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3、能以经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5、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6、古人以俭为美德。

7、霓为衣兮风为马。

8、君既为府吏。

9、十七为君妇。

文言文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文言文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文言文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虚词是指没有实际意义或难以具体指代的词语,主要用于语法功能或句法结构的表达。

文言文中有许多虚词,其中常见的有义助词、状助词、声助词、副助词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文言文中常见的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一、义助词1. 之意义:表示动作的发出方和受事方的关系,通常译为“的”。

用法:在句子中作为定语,修饰名词或代词。

例如:“秦之破楚也,三月而后得胜。

”(《史记·秦始皇本纪》)2. 乎意义:表示疑问或加强语气,通常译为“吗”、“啊”、“呢”等。

用法:在句子中独立使用,用于疑问句或感叹句中。

例如:“苍天乎,弄璋之善者也。

”(《左传·哀公十六年》)3. 而意义:连接并列的词语或短语,通常译为“而且”、“却”等。

用法:在句子中用于连接两个并列的词语或短语,起承接作用。

例如:“吾闻之诚多而碎者乎,望诸弟!”(《左传·文公八年》)4. 乃意义:表示结果或推断,通常译为“于是”、“因此”。

用法:在句子中用于引起结果或推断,常与“故”相对。

例如:“深构念也,故行自守以好谨,乃知君子之于国也。

”(《礼记·中庸》)二、状助词5. 也意义:表示肯定、感叹、提问、推测等语气,通常译为“了”、“啊”、“吗”等。

用法:在句子末尾或句中独立使用,用来表示语气。

例如:“明乎哉!礼之有恒,民之有穷也”,(《礼记·大同篇》)6. 焉意义:表示动作、状态的场所,通常译为“在”、“往”。

用法:在句子中用来表示动作或状态进行的场所。

例如:“斥之东南隅焉,具之以闾巷。

”(《周礼·春官宗伯》)7. 兮意义:表示语气的停顿和思索,通常译为“啊”、“呀”等。

用法:在句子中用于表示思索、停顿等语气。

例如:“有德者,先古之达人,师古之贤人。

兮,未有尝见之;然灵然致之。

”(《老子》)8. 矣意义:表示语气的断定或肯定,通常译为“了”、“呀”等。

用法:在句子中用于表示完结、断定或肯定的语气。

(完整版)文言文的18个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完整版)文言文的18个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而】(一)用作连词。

1 .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2.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而且 "或 "而且 " 。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 就 ""接着 ",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4.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可是 ""却 "。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5.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若是 ""若是 " 。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7.表示因果关系,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8.表示目的关系,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二)通“尔 ”,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 ";有时也作主语,译为"你 "。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三)通 “如 ”:忧如,忧如。

①军惊而坏都舍。

(《察今》)【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

①不多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此后】才,刚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此后已。

【而况】即 “何况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暴风波不能够鸣也。

而况石乎!【既而】不久,一会儿。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2.【何】(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边常有语气助词"哉 ""也 ",可译为 "为什么 ""什么原因 "。

18个虚词用法和意义

18个虚词用法和意义

(1)连词①表并列,“又”、“和”或不译②表递进,“而且”、“并且”③表承接,“就”、“接着”或不翻译④表转折,“然而”、“可是”、“却”⑤表假设,“如果”、“假使”⑥表因果,“因而”⑦表修饰,“着”、“地”等,或不译⑧表目的,“为了”“用来”(2)代词“你的”(3)动词通“如”,如同,好像(4)复音虚词①而已“罢了”;②而况“何况”;③俄而④已而⑤既而“不久”二、乎(1)语气助词①表疑问语气,“吗”、“呢”②表推测语气,“吧”③表反问语气,“吗”、“呢”④表感叹语气,“啊”、“呀”⑤形容词词尾,有时“地”⑥表停顿语气,(2)介词①表时间,在,从;②表对象,对,向;③表处所,在;④表比较,比,跟……相比(1)人称代词①活用作第一人称,“我的”、“自己的”;②用作第二人称,“您”;③用作第三人称,“他”,“他们”(2)指示代词①“那”“那个”“那些”“那里”“这”、“这种”;②“其中”“其中的”(3)副词①表希望、商量,“还是”;②表祈使,一定;③表猜测,大概;④表反问,‘难道(4)连词①选择连词,是……还是;②假设连词,如果(5)助词,奏足音节(6)复音虚词①何其:多么;四、且(1)连词①表并列,“又……又……”,“一边……一边……”;②表递进,而且,况且;③表转折,“尚且”;④表承接,那么;⑤表假设,即使(2)副词①暂且,姑且;②将,将要;③将近,大约(3)复音虚词“且夫”再说(1)代词,这样(2)连词,表转折,“可是”“但是”“然而”(3)助词,“地”“着”“……的样子”等;(4)副词,“对”“是”(5)形容词,正确,对(6)复音虚词①然后,“然后”,“然后才”②然则,“既然这样,那么……”③然而,“(虽然)这样,可是……”六、所(1)助词①“所+动词”“……的”②“为……所”,表被动(2)名词,处所(3)表概数,大概(4)复音虚词,所以①表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用来②表原因,“……的原因(缘故)”七、为(1)动词①做,干②治理,管理③担任④成为,变成⑤作为,当作⑥以为,认为⑦是,算是(2)介词,①表被动,被②表对象,对、向;给,替③表目的,为,为了④表原因,因为⑤表时间,在,当(3)助词,表疑问、感叹、反诘等,“呢”八、焉(1)代词①第三人称,它,②表疑问,什么,(2)语气助词①“啊”“呢”“了”等②表停顿;(3)兼词,“于是”(4)助词,“然”九、与(1)动词①送给②结交③赞同④参加,参与,读yù(2)连词,表并列,“和”(3)介词,表对象,和”“同”“跟”等(4)通“欤”,语气词,“吗”“吧”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个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一、什么是虚词及其作用
虚词,又称虚助词或灵活虚词,是指在句子中起连接作用、表示一种语法关系或修饰其他成分的词类。

它们没有实际意义,但在句子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18个常见的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二、介词
1. 关于“在”字
“在”字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介词之一。

“在”字可以表示位置、状态、时间等多种含义。

例如,“我在屋里”表示位置,“我在学习”表示状态,“我要在六点起床”表示时间。

2. 关于“对于”字
“对于”字主要表示观点、态度或对某人或某事物的关系。

“对于你来说,这个问题难吗?”表达了提问者想了解对方观点和看法的意图。

3. 关于“因为”字
“因为”字主要引导原因状语从句,在句子中说明产生某种结果的原因。

“因为下雨,所以他没有去跑步。

”这个句子中,“因为下雨”的部分解释了“没有去跑步”的原因。

三、连词
1. 关于“并且”字
“并且”字主要起到衔接的作用,表示两个或多个事物同时存在或同一时间发生。

“她既漂亮,而且聪明。

”这个句子中,“并且”的作用是将两个描述女性优点的形容词进行衔接。

2. 关于“或者”字
“或者”字主要表示选择关系,表达在几种可能性中选取一种进行。

例如,“下雨了,我们可以选择去看电影或者待在家里读书。


四、助词
1. 关于“了”字
“了”字起到标志动作已经完成的意义,可以表示过去或将来的动作。

“他昨天买了新房子。

”这个句子中,“了”字表示这个动作已经在过去完成。

2. 关于“得”的用法与意义
“得”字可以表示程度、结果等含义。

例如,“他跑得很快”表示跑步的程度很高,“你做错了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

五、副词
1. 关于“很”的用法与意义
“很”是一个常见副词,它表示程度,修饰形容词、副词等。

例如,“她很漂亮”,其中“很漂亮”表示了漂亮的程度。

2. 关于“还”的用法与意义
“还”字可以表示程度、时间上的限制。

“我还有一些事情要做”表示现在还没有完成,还需要继续做下去。

六、助动词
1. 关于“能”字
“能”字表示可能性和能力,“他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表示他有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和能力。

2. 关于“会”的用法与意义
“会”字主要表示熟练否会做某件事情。

“他会开车”表示他具备开车的技能和经验。

七、语气助词
1. 关于“吗”的作用
“吗”字主要起到疑问句的作用,将陈述句转化为问句。

“你明天要来吗?”这个句子中,“吗”字将陈述句变成了疑问句,表达询问对方行动意向的目的。

2. 关于“啊”的作用
“啊”字在口语中常用来表达惊讶、赞叹或使句子更加生动。

例如,“真漂亮啊!”这个句子中,“啊”字增强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

八、代词
1. 关于“它”的用法与意义
“它”字主要表示没有性别的事物或动物。

“这只猫很可爱,它是我的宠物。

”中,“它”代指前文提到的猫。

2. 关于“自己”的用法与意义
“自己”字表示所指事物与发话人有关,“你要亲自去做,不能依赖他人”。

九、感叹词
1. 关于“哇”的作用
“哇”字一般表达惊奇、喜悦等强烈情感。

“你今天怎么穿成这样了?哇!”
这个句子中,“哇”字表达了对对方打扮的强烈惊讶之情。

十、总结
虚词在语言交流中起到连接、修饰和衔接的作用,丰富了句子表达的多样性。

介词、连词、助词、副词、助动词和代词等都是常见的虚词类别。

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掌握虚词的正确使用及其意义可以使语言更加准确和流畅。

通过本文对18
个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的介绍,相信读者对这些常见虚词能够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