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印度古典戏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舞论》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对戏剧感情的各个方面的理解”,远远超
过其西方的同行。 ——美国现代学者苏珊· 朗格
流传下来的早期印度古典梵剧剧目: 1、《跋娑十三剧》:六部取材于《摩诃婆罗多》, 它们是《仲儿》、《五夜》、《黑头出使》、《使 者瓶首》、《迦尔纳出任》、《断股》 两部取材于《罗摩衍那》,它们是《雕像》、《灌 顶》 五部取材于其他传说故事:《神童传》、《负軛氏 的誓言》、《惊梦记》、《善施》、《宰羊》
ຫໍສະໝຸດ Baidu
日本古典戏剧
1、起源:日本戏剧是在中国早期民间戏曲
(唐代参军、宋代杂剧和南戏、元曲)影响 下,在日本固有的民间歌舞基础上产生和起 步的。 2、成熟的戏剧样式——能乐和狂言
能乐
1、起源和发展历程:
中国唐朝散乐——猿乐——延年舞——风
流——能乐 2、能乐已经具备了戏剧文学(剧本)、表演 艺术、音乐、舞蹈、舞台美术等各种因素, 但他主要还属于一种歌舞剧,台词、对白较 少,剧中主角叫仕手,配角叫胁,歌舞主要 是主角的。有些人物还要佩戴面具,有时也 需要合唱队伴奏。

迦梨陀娑的创作
迦梨陀娑其人
迦梨陀娑的剧作: 传世的共有三部 《摩罗维迦与火友王》 《优哩婆湿》 《沙恭达罗》
《沙恭达罗》
一、基本剧情
男女主角(豆扇陀和沙恭达罗)的爱情,写
他们从钟情、思念、结合到离异,复又团圆 的曲折而浪漫的经历。
《沙恭达罗》的艺术特色
《沙恭达罗》对味论的体现:

朝鲜古典戏剧的演变: 处容剧——台山剧(讽刺贵族、僧侣的假面剧)— —潘索里(18世纪出现的说唱艺术,两个人物,一 个歌手,一个鼓手,击鼓说唱)——唱剧(集大成 的民族戏剧形式,歌舞为主,唱白结合,有文学剧 本,且众多演员有不同角色,受到了京剧影响)。 唱剧根据京剧改编过《赤壁之战》、《霸王与虞 美人》、《万里长城》等剧目。
和境界。 古雅、谐调、含蓄蕴藉、象征等传统基础。 重神似、重美感。
能乐《熊野》:“《熊野》、《松风》、白
米饭”——日本人民的谚语 剧情:取材于13世纪中期日本的历史战争小 说《平家物语》,武士将领平宗盛把远江国 的女店主熊野弄到京都做妾。熊野老母患病, 平宗盛不许探家,熊野在樱花树下的酒宴旁 面对着樱花飘零唱到: 都中之春固足惜 东国之花且凋零

世阿弥继承了观阿弥的艺术成就,在以模仿表演为 特点的大和猿乐的基础上,吸收了近江猿乐的歌舞 成分,并广泛地汲取了地方民歌、古代宫廷雅乐及 和汉诗文,集各流派演技之大成,创造了观世流的 独特风格。 世阿弥十分重视剧作在演剧艺术中的作用,他 根据自己的创作经验,提出“种、作、书”三道,即 题材、结构、语言不可缺一的编剧理论,确定了 “序、破、急”五段结构的基本原则。
贵族化的情调、古雅的审美情趣
主角:贵胄佳人 剧情
内心的悲剧气氛代替强烈的戏剧冲突 抒情方式:寓情于景、以景见情、或烘托、 或象征
狂言

狂言是一种兴起于民间,穿插于能剧剧目之间表演的一种即 兴简短的笑剧,是猿乐能与田乐能的派生物。狂言与能一样, 同属于日本四大古典戏剧,因为它也可以算是能剧的一部分, 所以人们常常把它和能剧放在一起合称“能乐”。因为狂言 属于喜剧型科白剧,所以相对于典型的悲剧型歌舞剧----能 剧的最大区别在于,它通过在现实世界中取材的人物或事件 用幽默的方式给武士和其他贵族阶级以辛辣的讽刺。并且因 为其作品都是从庶民的生活中取材,再以当时的口语演出, 所以比起能剧更能被广大劳动人民所接受,而成为一种最为 典型的平民艺术形式。
1、艳情味 2、悲悯味 《沙恭达罗》的戏剧结构安排 天上人间——统一性——循环性 《沙恭达罗》的人物设置 情种——天真无邪——印度人的理想
“在古代希腊,没有一部诗剧能够在美妙的女
性的温柔方面,或者美妙的爱情方面与《沙 恭达罗》相比于万一。” ————席勒
迦梨陀娑之后的古典梵剧

印度文化圈的其他各国古典戏剧
1、影响:题材:来源于两大史诗和印度宗教、
佛教 独特性:有很强的艺术综合性,即与本民 族的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紧密结合在一起。
泰国——孔剧——融舞蹈、音乐、诗歌、绘
画和皮影戏为一体——演员佩戴假面,手势 复杂多变——有说唱者配合说明剧情——风 格华美典雅、富丽辉煌。 印度尼西亚——哇影戏——产生于抓哇岛的 皮影戏——融文学、音乐、舞蹈、绘画于一 体。
狂言《两个大名》
剧情:两个武士大名相约去京城,路上拦住
一个路人替他们拿佩刀,路人拿刀后胆大起 来,解除了他们武装,百般戏弄他们(学狗 打架、学鸡叫、学不倒翁),最后路人拿刀 扬长而去,两人大喊“捉住他”。 艺术上:讽刺、夸张、活泼——喜剧性—— 庶民性,表明了民众文化的逐渐兴起。
四类:世话戏,即新戏。主人公是现实生活
中的人物,,如一些狂女戏,《三井寺》, 表现女性受灾祸而发疯。 五类:鬼畜戏,以鬼怪、动物为主角,如 《罗生门》、《红叶狩》
世阿弥的能乐理论和《熊野》

世阿弥(ぜあみ)(1363年 - 1443年9月1日)是日 本室町时代初期的能乐演员与剧作家 。幼名鬼夜叉, 后由二条良基赐名藤若。通称三郎。本名为元清。 其父死后,世阿弥继承了“观世大夫”的名号,进 入他艺术创作的黄金时代。自40多岁起取艺名世阿 弥,意为世阿弥陀佛。52岁后脱离舞台,专心从事 演剧理论的著述。72岁时,被足利义教流放到佐渡 岛,79岁获释,81岁死于京都。
谣曲:能乐的文学剧本。其中有科白也有唱
词,并且有一定格律,唱词大部分直接引用 现成的和歌或者汉诗。其基本结构分为 “序”、“破”、“急”前后三部分。“序” 交代剧情、“破”是情节的发展,“急”是 情节高潮。
能乐的分类
一类:“胁能”或“祭神戏”:表示祝贺。
形式是神灵显灵,载歌载舞,如《朱生岛》 二类:修罗戏:阵亡武士,经过僧侣超度重 现,叙述自己激战场景,如《赖政》、《忠 度》 三类:假发戏:主角是女性,男演员戴面具 和假发。《熊野》、《东北》
第七讲:印度古典戏剧和日本 古典戏剧
一、东方古典戏剧的多元性和民族性
以欧洲为参照: 欧洲戏剧的三种基本形式:话剧、歌剧和芭
蕾舞剧,基本形式都一样。 东方古典戏剧:两大文化圈——两大戏剧系 统——南亚、东南亚戏剧(受印度文化影 响);东亚戏剧(受中国文化影响)
一、印度文化圈的古典戏剧文学
1、印度古典戏剧(梵剧)发达最早,影响程
度最广。 2、印度戏剧美学专著《舞论》(《戏剧 学》)——婆罗多仙人——诗体著作(间有 散文化的解说) 内容包括戏剧的美学性质、戏剧的功用、戏 剧的分类、基调和风格、剧本的结构、体裁、 诗律、语言、修辞、舞台设计、化妆、演员 与观众的关系等等。
《舞论》戏剧理论的核心——“味”。
汉文化圈的古典戏剧文学
1、汉文化圈的范围:中国、日本、朝鲜、越
南。 后三者的戏剧起源都与中国文化、中国戏 曲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并最终形成了自己 民族的古典戏剧样式。
朝鲜戏剧: A\受到了汉唐乐舞、宋元杂剧的影响而分别产生 了乐舞、傀儡子。 B\处容剧:产生于高丽末期。处容是朝鲜特有的 民间信仰,处容乃东海龙王之子,被新罗王邀请为 大臣辅政,并赐给美女为妻子——瘟神勾引其妻子 并且私通——处容发现后没有恼怒,而是载歌载舞 地退出——瘟神羞愧,发誓凡有处容画像的地方绝 不侵扰——户户争相帖其画像

越南古典戏剧:嘲剧:嘲笑、谐谑为主的简单的戏 剧形式,在中国南方的戏曲影响下产生的。 口从剧:口从,是越南字喃字,由口字加从字构 成,含有模仿、学习之意。以中国元杂剧等戏曲形 式为基础,同时也吸收了越南民间歌舞戏剧的传统。 产生后深受上层贵族欢迎,19世纪,口从剧发展进 入到鼎盛时期,题材上多取材于中国话本、章回小 说,如《西游记》、《三国演义》等。深受越南人 民的喜爱。
“味”是指戏剧艺术对观众的审美效应,也
就是观众在观剧时体味到的审美快感。 “常情”八种:爱、笑、悲、怒、勇、惧、 厌、惊。 “情由”:激发起观众“常情”的戏剧情节 和舞台气氛称之为“情由”。 “情态”:演员的具体表现
“不定情”:辅助“常情”的33种变化不定的
具体感情,称之为“不定情”。 “味”:产生于情由、情态和不定情的结合。 “味”有八种:艳情味、滑稽味、悲悯味、 暴戾味、英勇味、恐怖味、厌恶味、奇异味。 它们分别产生于常情:爱、笑、悲、怒、勇、 惧、厌、惊。
1、戒日王(590—647)——古代帝王
三部剧作:《钟情记》 《璎珞传》 《龙喜记》:程式上因袭了古典梵剧的典型 范式:男女主角相遇——误会——更加相爱。 开创了梵剧利用戏剧宣扬宗教哲学的风气。

2、薄婆菩提:古典梵剧史上最后一个重要的戏剧 家。 代表作:《大雄传》 《后摩罗传》 《茉莉与青春》 “茉莉”——A国宰相之女 “青春”——B国大臣的儿子 冲破阻挠,大胆结合的故事 3、12世纪之后,随着梵语的灭亡,梵剧也消亡了。

戏剧理论著作《风姿花传》,涉及能乐与现
实生活的关系、观众与演员的关系、能乐的 审美理想、演员的艺术修养和演技、能乐剧 本写法等。 书中,世阿弥把能乐的最理想的境界和效果 称之为“花”。能乐如花一样,花随季节开 放而不断给人新鲜感和情趣,能乐也不断给 观众以新鲜感和情趣。
世阿弥把“幽玄”作为能乐的最高审美理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