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对称》说课稿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3.2.1中心对称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3.2.1中心对称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3.2.1中心对称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3.2.1节,主题为“中心对称”。中心对称是几何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不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且在整个初中数学课程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轴对称的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中心对称的定义、中心对称的性质、中心对称图形的判定以及中心对称在实际中的应用。
2.性质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中心对称的性质,如对角线互相平分、对应点距离相等等。
3.方法指导:结合具体例子,教授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中心对称图形,以及如何利用中心对称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三)巩固练习
为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将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例题讲解:精选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中心对称性质解题,总结解题方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中心对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丰富的中心对称实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设计有趣的游戏和竞赛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4.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可能的问题或挑战:
1.学生对中心对称概念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
2.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缺乏有效的解题策略。
3.课堂时间有限,可能无法充分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
1.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加深对中心对称概念的理解。

中心对称教案北师大说课稿

中心对称教案北师大说课稿

中心对称教案北师大说课稿【教案名称】:中心对称教案北师大说课稿【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匡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中心对称的概念和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中心对称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中心对称的定义和特征;b. 掌握中心对称图形的绘制方法;c. 能够识别和描述中心对称图形。

2. 能力目标:a. 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b.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c.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b.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c.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1. 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和特征;2. 掌握中心对称图形的绘制方法;3. 能够识别和描述中心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2.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a. 教材:中心对称的相关知识和例题;b.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中心对称图形卡片、绘图工具等;c. 备课:准备教案、教学PPT、教学活动设计等。

2. 学生准备:a. 学生预习教材相关知识;b. 带来绘图工具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中心对称的图形,引起学生对中心对称的认知和兴趣。

二、知识讲解与示范(20分钟)1. 教师通过PPT讲解中心对称的定义和特征,并给出相关例题进行讲解和示范。

三、合作探索(30分钟)1. 学生分组,每一个小组发放中心对称图形卡片。

2. 学生观察和讨论卡片上的图形是否具有中心对称性质,并找出中心对称的中心点。

3. 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四、巩固练习(25分钟)1. 学生个人或者小组完成练习册上的中心对称题目,包括绘制中心对称图形和判断图形是否具有中心对称性质。

2. 教师巡视指导,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和纠正。

23.2中心对称(2) 说课稿-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23.2中心对称(2) 说课稿-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23.2中心对称(2)说课稿-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中的第23.2节,主要讲解了中心对称的相关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在图形中判断中心对称的性质,并能够进行相关的问题求解。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中心对称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判断图形是否具有中心对称性;2.能力目标:能够应用中心对称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勇于思考和探索。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中心对称的概念和性质;2.教学难点:如何判断图形是否具有中心对称性。

四、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黑板、白板、多边形模型;2.教学素材:课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老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告诉学生我们将学习中心对称的概念和性质,并提出以下问题:你能想象出一种图形,它的每个点都与另一个点关于某一点对称吗?请思考并回答。

2. 知识讲解1.向学生介绍中心对称的概念:当图形中每个点关于某一点对称时,我们称该图形具有中心对称性。

通过示意图和实物模型展示给学生,帮助他们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

2.讲解中心对称的性质: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是,对于图形中的任意一点P,如果P关于某一点O对称,则O一定在该图形的中点上。

通过实例和图形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中心对称的性质。

3. 案例分析教师通过提供一些图形案例,引导学生判断图形是否具有中心对称性,并解释其原因。

可以通过黑板或白板绘制图形,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例如:请判断以下图形是否具有中心对称性,如果有,请指出中心对称的点。

4. 练习与讨论让学生进行课本上相关练习的讨论和解答。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他们思考中心对称的原理,并解释解题思路和步骤。

5.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思考中心对称在日常生活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例如:在设计图案、绘画、建筑和机械等方面,中心对称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2.1《中心对称》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2.1《中心对称》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2.1《中心对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中心对称》是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3.2.1节的内容,属于几何学的范畴。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心对称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运用中心对称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中心对称的概念。

本节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和思考,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基础,对于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中心对称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一时间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题,去感受和理解中心对称的性质和应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中心对称的定义,掌握中心对称的性质,并能够运用中心对称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和操作,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探索中心对称的性质,体验数学的乐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心对称的定义和性质。

2.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中心对称解决几何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引导发现法和学生自主学习法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几何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中心对称的概念。

2.讲解概念:详细讲解中心对称的定义和性质,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中心对称的性质,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中心对称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要包括中心对称的定义、性质和应用等方面。

中心对称说课稿

中心对称说课稿

中心对称说课稿中心对称是指在平面内,如果将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度后能够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就是中心对称的,这个点称为对称中心。

中心对称是几何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艺术设计、建筑设计、自然图案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教学中,通过中心对称的概念,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对称美感。

首先,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来引入中心对称的概念。

例如,一个正方形绕其中心点旋转180度后,它的四个顶点和四条边都能与原来的图形完全重合,这就说明正方形是中心对称的。

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几个步骤来深入探讨中心对称的性质和特点:1. 定义与性质:中心对称的定义是两个图形关于某一点对称,这个点称为对称中心。

中心对称的性质包括:对称中心是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的中点,且这些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

2. 识别中心对称图形:在识别中心对称图形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图形的对称性来判断。

例如,圆形、正多边形等都是中心对称图形。

3. 中心对称的应用:中心对称在艺术和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中心对称可以创造出和谐与平衡的视觉效果;在艺术作品中,中心对称可以增强作品的对称美。

4. 中心对称与轴对称的区别:虽然中心对称和轴对称都是对称的一种形式,但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

轴对称是指图形关于某一条直线对称,而中心对称则是关于某一点对称。

5. 中心对称的数学表达:在数学中,中心对称可以通过坐标变换来表达。

如果一个点P(x, y)关于点O(a, b)中心对称,那么P的对称点P'的坐标为(2a-x, 2b-y)。

6. 中心对称的实践操作: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剪纸、绘图等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中心对称的过程,加深对中心对称概念的理解。

7. 中心对称的拓展:除了平面图形,中心对称的概念也可以拓展到三维空间中。

例如,球体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心对称体。

通过以上步骤,学生不仅能够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还能够掌握其性质和应用,从而在实际生活中发现和创造更多的对称美。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三章旋转《23.2中心对称》第2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三章旋转《23.2中心对称》第2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三章旋转《23.2中心对称》第2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三章旋转《23.2中心对称》第2课时说课稿,主要讲述了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和判定。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中心对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和应用。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中心对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应用中心对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存在一些困惑和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操作,深入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熟练掌握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能够运用性质判定一个图形是否为中心对称图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和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和判定。

2.教学难点:如何灵活运用中心对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进行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中心对称图形,引导学生回顾中心对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讲解与示范:讲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并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运用性质判定一个图形是否为中心对称图形。

3.学生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对中心对称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方法和思路,互相学习和交流。

5.总结与拓展:总结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并给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1.对称中心:每个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

《中心对称》说课稿

《中心对称》说课稿

《中心对称》说课稿《《中心对称》说课稿》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中心对称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心对称复习课”。

下面我将从设计意图、教学要素、教学过程和流程性检测四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一、设计意图“中心对称”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与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有着紧密的联系和区别,同时与图形的三种变换(平移、翻折、旋转)中的“旋转”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实际生活中也随处可见中心对称的应用.通过对这一节课的复习,可以完善知识体系,让学生再次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并为后面平行四边形的学习做必要的补充。

二、教学要素教学目标:大目标—在活动中学会思考、合作,并进行有条理的表达;小目标—梳理中心对称的相关知识点,并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中心对称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中心对称的知识解决问题。

课时形态:小课20+5′ 课型方式:平台互动三、教学过程1.复习检测,引入课题师PPT出示问题,关联项“旋转”的定义,生独立思考后个别作答,统计掌握情况后从而自然引入课题。

2.平台的搭建以中心对称为关键项搭建标准性平台,教师出示多向度,学生任选三个向度解决问题,之后三次交互,最后教师精讲补讲。

这样做的依据:平台互动课型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共享结果,解决高难度、大容量、高速度的问题,并且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额能力,提升综合素养。

再来说交互:本节课共三次交互,第一次四人组交互题卡,解决本组能解决的问题,并标注不能解决的问题;第二次八人组交互,解决全班遗留的问题或本组觉得有价值的问题,或开放性问题,大板呈现;第三次,交发言人全班汇报,其他人质疑补充;这样做的依据:交互可以有效的攀升强化次数,本节课对关键项的强化主要是靠交互进行的,交互越充分,目标更易达成。

不仅如此,交互还充分的发挥了人力资源,使得教师更好的交出主动权,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最后充分交互,可以带动组内同学一起讨论一起学习,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防止边缘生的出现。

中心对称-说课稿

中心对称-说课稿

《中心对称》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教材仍属“实验几何”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轴对称”、“旋转”两种图形运动的知识基础上的,本节课主要介绍中心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个点对称的概念和中心对称的性质。

这些基础知识是今后学习与中心对称相关连的知识: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函数的奇偶性和函数图象的对称性时必不可少的.同时通过学习中心对称这种图形运动,使学生熟悉“中心对称型”辅助线的添置方法及其原理.2.学生分析:作为初一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与小学衔接的过度期——预备年级,可以说是真正步人了初中学习的正轨。

班级学生具有个性活泼,思维活跃,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学习情绪易于调动,学习积极性高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上课发言积极,能够畅所欲言。

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并且班级中已出现分化现象.二、目标分析1.理解中心对称图形、两个图形关于某点对称、对称中心的概念.2.掌握已知图形关于某点的对称图形的画法,会求直角坐标平面上已知点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3.经历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的性质的形成、探究过程,学习观察、实验、操作的基本方法,培养归纳、类比的思维能力.4.师生共同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师生感情,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5.学习从数学的角度欣赏图形的对称美.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1.中心对称图形的判定;应用中心对称性质画对称图形.2.分清中心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点对称这两个概念.四、过程分析(一)图形引入,导出概念复习完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概念后给出一组图片。

让学生通过回忆、观察,并提问:下列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当学生发现最后的三个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时,便产生了认知冲突。

此时教师引导提问:那些不是轴对称图形的能否通过某种运动使得它与本身重合?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第二排的五个图形可以通过旋转多少度与自身重合。

从而得到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

中心对称说课稿

中心对称说课稿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①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求知欲和 探究激情 ②让学生感受中心对称美
一、教材分析 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心对称的定义和中心对称的性质 难点:中心对称的性质的探索
二、教法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鉴于本节教材 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确定了以启发、 实践、交流为主的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观 察、思考、交流、合作的学习品质,以及猜想、 类比、归纳、概括的思维习惯。几何图形的旋 转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 维能力,我运用了的多媒体技术,把动态的问 题直观地表现出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并掌握
课题 中心对称
一、中心对称的定义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 度,如果它能够和另一个图形重合,那 么,我们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 对称或中心对称。
三、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区别
轴对称
中心对称
1 二、中心对称的性质
1、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 2
连线段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
心所平分。
3
2、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质的理解。
C′
灵活运用 体会内涵
如图,已知△ABC与△A’B’C’中心对称,求
出它们的对称中心O。 C A’ B’ B
A C’
意图:交流一题多解,既拓宽了学生的思 路,又加深了学生对对称点连线与对称中 心关系的理解。
解法一:根据观察,B、B’应是对应点,连结BB’,用 刻度尺找出BB’的中点O,则点O即为所求(如图)
观察 1、创设情境 温故导新
情景2 (1)把其中一个图案绕点O旋转180°,你
有什么发现? (2)线段AC,BD相交于点O,OA=OC,OB=OD. 把 △OCD绕点O旋转180°,你有什么发现?

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中心对称》说课稿

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中心对称》说课稿

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中心对称》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基本情况本节课是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的第三个单元——《中心对称》的第一课。

本单元共有5个课时,主要介绍中心对称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

2. 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时主要内容是介绍中心对称的概念和求解中心对称图形的特点。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中心对称的定义:什么是中心对称,具体如何描述一个图形的中心对称性质;•中心对称的特点: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与判断;•中心对称的应用:通过观察和分析中心对称图形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中心对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具有中心对称性质;•能够运用中心对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图形,发现中心对称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的机会。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互相尊重他人观点的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中心对称的概念和性质;•通过观察和分析中心对称图形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准确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具有中心对称性质。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5分钟)通过一道趣味题导入中心对称的概念:小明有一个特殊的矩形图形,图形的左侧和右侧完全一样,请问这个图形是否具有中心对称性质?为什么?通过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发他们对中心对称性质的思考。

2. 概念讲解与示例(15分钟)•通过幻灯片展示中心对称的定义,并用简单的示例进行说明;•提示学生观察示例中的规律,引导他们发现中心对称图形的特点。

3. 练习与讨论(25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发放纸和铅笔,进行以下练习:1.给出一些图形,请判断它们是否具有中心对称性质,并给出你的理由;2.设计一些具有中心对称性质的图形,并进行互相交流和讨论。

高效课堂《中心对称说课稿

高效课堂《中心对称说课稿

中心对称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三章第二节《中心对称(1)》。

下面我从以下四个方面汇报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主要讲中心对称的定义以及中心对称的性质。

学生已经学习了旋转并掌握了轴对称的定义和性质,可以利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中心对称的定义和性质。

通过对这节课的学习为后面学习中心对称图形和图案设计打下了基础,所以这节课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合理需要,我从四个不同的方面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 (2)数学思考(3)问题解决 (4)情感态度3、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立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中心对称的性质难点:中心对称的性质的探索,利用性质画图。

二、教法学法1、教法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方法,设疑思考、点拨启发、小组探究、逐步深入。

2、学法本节课,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体验出发,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让学生在画图过程中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质的飞跃。

3、教学辅助手段: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并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教学设计1、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一下六个教学环节:下面我就每一个教学环节,具体介绍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想。

环节一:创设情境设疑引入运用新知教学环节练习巩固活动一:出示两组图片,第一组为轴对称图片,第二组为中心对称图片。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初步感悟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区别。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给出图片,让学生从两组图片中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已经学习了轴对称和旋转,当学生发现第二组图片不是轴对称时,老师提出问题:这两个图形能够重合吗?怎样变化才能重合?学生一定会想到旋转。

所以设计了活动二)活动二:观察图形旋转180度后的情景(多媒体展示图形旋转180度后的重合过程)学生活动:观察图形旋转180度后的情景,体会中心对称与旋转的关系。

部编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中心对称》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中心对称》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中心对称》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1 教材背景本说课稿所针对的教材是部编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其中我们将重点讲解的是《中心对称》这一章节。

中心对称作为数学中的基础知识,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空间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了解中心对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判断图形是否具有中心对称性;•能够找出图形的中心和对称轴;•能够应用中心对称进行图形的绘制和判断。

1.3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和性质;•掌握判断图形是否具有中心对称性的方法;•能够找出图形的中心和对称轴。

教学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如何判断复杂图形是否具有中心对称性;•如何找出图形的中心和对称轴。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2.1 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心对称的概念和性质:–定义中心对称,介绍中心对称的性质;–以实例形式展示中心对称的特点。

2.判断图形的中心对称性:–掌握判断几何图形是否具有中心对称性的方法,并通过练习巩固。

3.寻找图形的中心和对称轴:–介绍如何找图形的中心和对称轴的方法;–利用实例让学生加深理解。

2.2 教学步骤•步骤1:导入–通过提问和引入实际例子,引发学生对中心对称的思考。

•步骤2:概念讲解–介绍中心对称的定义和性质;–以图形展示中心对称的特点。

•步骤3:判断中心对称性–以一些简单图形为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判断是否具有中心对称性;–引导学生总结判断中心对称性的方法。

•步骤4:寻找中心和对称轴–给定一些图形,引导学生找出图形的中心和对称轴;–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找到规律,总结寻找中心和对称轴的方法。

•步骤5:练习巩固–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图形的中心对称性并找出中心和对称轴。

•步骤6: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中心对称的理解;–引导学生认识中心对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湘教版八下数学2.3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第1课时中心对称说课稿

湘教版八下数学2.3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第1课时中心对称说课稿

湘教版八下数学2.3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第1课时中心对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八下数学第2.3节“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主要介绍了中心对称的定义、性质及其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几何图形对称性认识的重要补充,也为后续学习其他对称性概念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索中心对称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轴对称的概念,对对称性有一定的认识。

但中心对称与轴对称有所区别,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建立中心对称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中心对称的实际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中心对称的定义、性质,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学生探索几何图形对称性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心对称的定义、性质及应用。

2.难点:中心对称与轴对称的区别,以及中心对称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中心对称的性质。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心对称的实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创设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个生活中的中心对称图形为例,引导学生思考中心对称的含义。

2.新课讲解:介绍中心对称的定义、性质,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3.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中心对称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画出一个中心对称图形,并解释其性质。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中心对称与轴对称的区别。

6.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中心对称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中心对称的主要性质和概念。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4《中心对称》说课稿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4《中心对称》说课稿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4《中心对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4《中心对称》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之后,进一步探究中心对称图形的相关性质和应用。

本节内容通过具体的图形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中心对称的定义,掌握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并能运用中心对称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既有理论知识的介绍,也有大量的练习题,供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如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角度、三角形的性质等。

但中心对称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需要学生通过具体的图形实例去理解和把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和应用还不够熟悉,需要在课堂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同学的交流,逐步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中心对称的定义,掌握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能运用中心对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心对称的定义,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

2.教学难点: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的证明和应用。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中心对称图形,如时钟、轮胎等,引导学生关注中心对称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中心对称的定义:让学生观察实例,引导学生发现中心对称的规律,总结出中心对称的定义。

3.学习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利用已知的几何知识,探究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如对称点的性质、对称线段的性质等。

4.应用中心对称解决问题:让学生运用中心对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几何作图、计算面积等。

《中心对称》说课稿

《中心对称》说课稿

《中心对称》说课稿_《中心对称》说课稿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xx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心对称》。

一、说教材《中心对称》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讲中心对称的定义以及中心对称的性质,这不仅是对前面学习四边形的一个必要的补充,更是与图形中的三中变换中的“旋转”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学生已经掌握了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可以利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中心对称的定义和性质。

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中心对称的应用,通过对这一课的学习可以完善初中“对称图形”的知识讲授。

二、说学情接下来,我来谈谈我班学生情况。

他们对于知识具有较好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喜欢合作探讨式学习,对数学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

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已经得到了一定的训练,本节课将进一步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到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我精心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认识中心对称图形并且了解其性质以及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中心对称图形。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中心对称图形”的探究,提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系列的探究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本着新课程标准,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重难点:【重点】理解中心对称的定义以及性质。

【难点】探究中心对称的性质。

五、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我采用启发式、探索式教学方法,意在帮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动手,从实践中获得知识。

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具体教学过程如下:(一)导入新课复习导入:提问:什么是旋转?旋转有哪些性质?确定一个图形旋转后的位置,需要哪些条件?学生回答、反馈。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2《中心对称(1)》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2《中心对称(1)》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2《中心对称(1)》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3.2节《中心对称(1)》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中心对称图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索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对于轴对称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有很大的区别,学生在理解上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掌握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并能运用中心对称图形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及其性质。

2.教学难点:中心对称图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中心对称图形,如旋转门、手表等,引导学生关注中心对称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总结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中心对称图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分享讨论成果。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总结和讲解,重点阐述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第23章第二节《中心对称》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和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六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中心对称》主要讲中心对称的定义以及中心对称的性质。

这不仅是对前面学习的四边形的一个必要的补充,更是与图形的三种变换中的“旋转”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学生已经掌握了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可以利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中心对称的定义和性质。

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中心对称的应用,通过对这一课的学习可以完善初中对“对称图形”的知识讲授。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中心对称的定义②探索并掌握中心对称的性质③能根据中心对称的性质画一个图形关于某一点的对称图形或找对称中心
(2)过程与方法:①初步学会运用已有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采用类比方法得出新知识②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探究激情②让学生感受中心对称的美
3、重点、难点
(1)重点:中心对称的定义和中心对称的性质
(2)难点:中心对称性质的探索
二、教法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鉴于本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确定了以启发、实践、交流为主的教学方法。

努力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合作的学习品质,以及猜想、类比、归纳、概括的思维习惯。

几何图形的旋转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我运用了的多媒体技术,把动态的问题直观地表现出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并掌握中心对称的概念与性质。

三、学法分析
本节课,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出发,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让学生在画图过程中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并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逐步理解中心对称的定义和性质,使学生真正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质的飞跃。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温故导新
首先看情景1,再结合课本62页情景2,让学生观察图形,回答问题:
①把其中一个图案绕点O旋转180°,你有什么发现?
②线段AC与BD相交于点O,OA=OC,OB=OD,把△OCD绕点O旋转180°,你有什么发现?一方面让学生从旋转变换的角度分别观察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利用多媒体演示,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引入中心对称的定义。

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中心对称实际上是旋转变换的一种特殊形式(中心对称中要求旋转角必须为180度)渗透了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

2、活动探究发现新知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手操作,完成第63页探究,旋转三角尺,画关于点O对称的两个三角形。

学生自己动手画出两个中心对称的三角形后,及时开展中心对称性质的研究。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交流讨论总结归纳
学生在观察和讨论后,由师生合作,归纳出中心对称的性质:(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让学生尝试自己证明△ABC与△A′B′C′全等,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相互交流。

接着,对“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概念进行比较,我采用列表格的方式,从三个方面分别让学生去填,意图让学生把新学的知识及时纳入到已学的知识体系中去。

4、灵活运用体会内涵
1)首先讲授例1。

(1)选择点O为对称中心,画出点A关于点O的对称点A′;(2)选择点O为对称中心,画出线段AB关于点O的对称线段A′B′.(3)已知四边形ABCD和O点,画出四边形ABCD关于O点的对称图形。

在老师的引导下,共同完成作图,并规范画图方法:要画一个多边形关于已知点的对称图形,只要画出这个多边形的各个顶点关于已知点的对称点,再顺次连接各点即可。

在本次活动中,意图利用中心对称的性质进行作图,加强对中心对称性质的理解。

2)然后讲授例2:如图,已知△ABC与△A’B’C’中心对称,求出它们的对称中心O。

意图:交流一题多解,既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又加深了学生对对称点连线与对称中心关系的理解。

5、练习反馈及时消化
以适当的练习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使学生能熟练画出成中心对称的图形,巩固学生的作图能力,并会简单应用中心对称的性质.
6、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即将结束,你能告诉老师你的收获吗?
学生相互归纳和补充。

重点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相互交流一下学习过程的感受、认识、想法和收获。

7、布置作业课本67页第1题;68页第7题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评价
1、本课由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

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直观地得出中心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2、亮点是充分利用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掌握两个图形关于一点中心对称的概念、性质和画法,尽量使图形直观化,效果更明显。

3、教学时间大致安排:创设情境,温故导新约3分钟;活动探究发现新知约11分钟;交流讨论总结归纳约8分钟;灵活运用体会内涵约8分钟;练习反馈及时消化约7分钟;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约3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