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对称》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第23章第二节《中心对称》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和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六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中心对称》主要讲中心对称的定义以及中心对称的性质。这不仅是对前面学习的四边形的一个必要的补充,更是与图形的三种变换中的“旋转”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学生已经掌握了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可以利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中心对称的定义和性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中心对称的应用,通过对这一课的学习可以完善初中对“对称图形”的知识讲授。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中心对称的定义②探索并掌握中心对称的性质③能根据中心对称的性质画一个图形关于某一点的对称图形或找对称中心
(2)过程与方法:①初步学会运用已有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采用类比方法得出新知识②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探究激情②让学生感受中心对称的美
3、重点、难点
(1)重点:中心对称的定义和中心对称的性质
(2)难点:中心对称性质的探索
二、教法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鉴于本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确定了以启发、实践、交流为主的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合作的学习品质,以及猜想、类比、归纳、概括的思维习惯。几何图形的旋转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我运用了的多媒体技术,把动态的问题直观地表现出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并掌握中心对称的概念与性质。
三、学法分析
本节课,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出发,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让学生在画图过程中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并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逐步理解中心对称的定义和性质,使学生真正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质的飞跃。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温故导新
首先看情景1,再结合课本62页情景2,让学生观察图形,回答问题:
①把其中一个图案绕点O旋转180°,你有什么发现?
②线段AC与BD相交于点O,OA=OC,OB=OD,把△OCD绕点O旋转180°,你有什么发现?一方面让学生从旋转变换的角度分别观察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利用多媒体演示,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引入中心对称的定义。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中心对称实际上是旋转变换的一种特殊形式(中心对称中要求旋转角必须为180度)渗透了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
2、活动探究发现新知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手操作,完成第63页探究,旋转三角尺,画关于点O对称的两个三角形。学生自己动手画出两个中心对称的三角形后,及时开展中心对称性质的研究。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交流讨论总结归纳
学生在观察和讨论后,由师生合作,归纳出中心对称的性质:(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让学生尝试自己证明△ABC与△A′B′C′全等,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相互交流。接着,对“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概念进行比较,我采用列表格的方式,从三个方面分别让学生去填,意图让学生把新学的知识及时纳入到已学的知识体系中去。
4、灵活运用体会内涵
1)首先讲授例1。(1)选择点O为对称中心,画出点A关于点O的对称点A′;(2)选择点O为对称中心,画出线段AB关于点O的对称线段A′B′.(3)已知四边形ABCD和O点,画出四边形ABCD关于O点的对称图形。在老师的引导下,共同完成作图,并规范画图方法:要画一个多边形关于已知点的对称图形,只要画出这个多边形的各个顶点关于已知点的对称点,再顺次连接各点即可。在本次活动中,意图利用中心对称的性质进行作图,加强对中心对称性质的理解。
2)然后讲授例2:如图,已知△ABC与△A’B’C’中心对称,求出它们的对称中心O。意图:交流一题多解,既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又加深了学生对对称点连线与对称中心关系的理解。
5、练习反馈及时消化
以适当的练习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使学生能熟练画出成中心对称的图形,巩固学生的作图能力,并会简单应用中心对称的性质.
6、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即将结束,你能告诉老师你的收获吗?
学生相互归纳和补充。重点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相互交流一下学习过程的感受、认识、想法和收获。
7、布置作业课本67页第1题;68页第7题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评价
1、本课由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直观地得出中心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2、亮点是充分利用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掌握两个图形关于一点中心对称的概念、性质和画法,尽量使图形直观化,效果更明显。
3、教学时间大致安排:创设情境,温故导新约3分钟;活动探究发现新知约11分钟;交流讨论总结归纳约8分钟;灵活运用体会内涵约8分钟;练习反馈及时消化约7分钟;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约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