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刘昌莉
摘要:针对经济形势发展的新要求,提出了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战略性调整问题,并结合这种调整就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训练、人才培养方案、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等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伴随社会经济发展的市场化、国际化和高科技化,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迫使其必须从互相适应、共同进步的角度做出重大的战略调整。这种调整不是在旧模式基础上的一般修修补补,而是涉及到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教育从培养方案到教师队伍训练、招生与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等一系列问题的重大变革。只有完成这种“变革”,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工商管理人才。而为了要达到以上目标,抓好以下几方面是很重要的:
1、专业教师队伍的训练。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各高校纷纷设立了工商管理专业,并逐步形成了一支有一定规模的专职专业教师队伍,他们为工商管
理专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据有关资料调查显示,我们客观地对这支队伍的构成进行分析,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本身就是老板,有丰富的企业运作经验; 或长期担当企业顾问,长期融人于企业实践”,这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融书本于社会实践,不是一味照搬教条,这是本专业的有利一面。但事物都是矛盾发展的,有利就有弊,在实现真正的角色匹配上则缺乏必要的系统性整合和训练的过程整合以及训练的基本方案。为了能够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应该从做好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 采用请进来的方法。广泛地聘请社会上长期从事管理实践,具有丰富的企业运作经验,又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退休的高级管理人士,担任工商管理专业某些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也经常聘请一些成功的企业家、高级管理人士到学校作报告、举办座谈会。正所谓“行万里路如读万卷书”,企业家、企业高层管理者丰富的实践经验与管理艺术,往往是所有管理学理论所不能涵盖的。管理案例教学最早的渊源实际就基于此。
举个实例:中国海尔的总裁张瑞敏就曾应世界著名大学哈佛大学之邀前去作报告,讲述了中国企业的运作。我们说,现代大学应是社会和民众大家的学校,应实现开放式办学,走虚拟的路子,通过市场来整合教学资源。
(2) 采取走出去的方法。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应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放下大学教师的架子,走出大学校门的围栏,参与到广阔的社会和企业实践中去。只有深入实践,才能找到理
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正确做学问的路子,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理论、教学方法的变革,有机地将管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地传授给学生而不放空炮。现在,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也和其他专业的教师一样,整天热衷于忙忙碌碌写文章、读学位。这是社会现实逼迫下的产物,固然无可非议,但必须重视另外一个更重要问题——实践。任何脱离实践的理论都是空洞的理论,只能是教条。管理的最大特性即是其实践性。好比写一部好的剧本、演好的戏一样,都需要编剧、演员深人生活的实际,需要有生活的功底。当年,马寅初写出《新人口论》、毛泽东写出《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等著名的论著,都曾经历了深人实际大量调查研究的过程。
目前,分析工商管理专业教师之所以普遍没有深入实际的原因,一是观念问题。或是不屑为,存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腐朽观念; 或是“面子”问题,怕在实践中暴露自己能力的不足。岂不知“万事开头难”,只要真正迈开了社会实践的第一步,就会感受到实践天地的无限宽广; 二是这几年高校扩招的影响,工商管理专业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普遍偏高,无暇顾及社会实践。对此,可以通过倡导教学法的改革、教学资源的市场整合等式去解决; 三是导向问题。现有的教学评价机制多是以工作量、科研文章的档量、学位等来评价教师的价值量,内容上缺乏必要的对社会实践的要求。所以使得很多教师无暇顾及实践的重要性,而只是盲目去追求“所谓的学问”。四是实践场所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教师参与社会实践的问题,必须逐一加以扭
转和改变。否则以上所说的一切都只会停止在“喊口号”的形式,而不能真正付诸于实际行动中。
2、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了多方面的内容,它包括培养目标和指导思想、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环节、教材建设等诸多子系统。必须循序渐进,不能好高骛远。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去不断探寻。
(1)首先,培养目标和指导思想是第一位的,它是关于培养什么样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问题。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指导思想应围绕着管理的特点和时代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去确定。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同时又是一门艺术。管理科学研究的是管理过程中那些带普遍性规律的问题,例如,计划、定量计算、全面评价、优化决策等。而管理艺术则涉及的是管理中难以精确地分析和判断的人的行为,特别是一些非理性行为。以及非制度因素的影响和难以精确地预测的环境的变化,它要求管理者能够以随机应变、经验判断、当机立断等能力来具体地解决带有个性的具体问题。只有达到以上所说的两个方面,才能培养出符合这个社会需要的管理人才。这也就要求我们所培养的工商管理者,不仅应具有高的科学管理素养,而且还应具有高尚的人格、坦诚的心态、坚强的性格、丰富的经验以及处理复杂问题的技巧。
至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时代特点,主要表现在知识经
济和国际化的适应性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客观上要求管理者对信息具有较强的敏感性,要善于从铺天盖地的信息中搜集和整理有用的信息。这就是要具备多学科的知识背景,强调通才教育的重要性。现在的社会已经不在像以前一样特别看重某方面的能力,而更多的是看重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与此同时,知识经济时代客观上还要求管理者具有较强的创新即较强的解决未来问题的能力和探索开拓精神,这就要求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应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爱好、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注重其创新人格的培养。
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动下,国际化要求对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就已经不能把眼光仅仅局限于国内,而应面向世界,培养熟悉国际市场经济知识和运行规则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管理人才。这就要求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思路,必须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过去,对管理人才的培养,着重点是“教管理’,也就是传授理论和理性知识,讲授分析报告,进行管理理论的讲授。目前则要转变为“造就管理者”,也就是既要讲授各种管理技能,又要培养全新的现代管理理念和真正的管理者精神,重点开发个人管理技能,锻炼他们的交际能力、协调能力、集体领导能力、与别人合作共处的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等。
(2)其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应紧紧围绕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指导思想。课程设置不能单打一,而要扩大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