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名、字、号
古代字号以及古代名人字号大全
古代字号以及古代名人字号大全古代同一个人在他的姓名之外,往往又有字、号,有时还不止一个号,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称呼。
比如,屈原,战国楚人,名平,字原、号灵均。
古人的字号 - 字“字”只是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
《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
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古人命字方法的主要依据有以下几种:①同义反复。
如屈原名平,字原,广平为原。
孔子学生宰予,字子我,季路字子由,颜回字子渊,诸葛亮字孔明,陶渊明字元亮、周瑜字公瑾,诸葛瑾字子瑜,文天祥字景瑞,都属此类。
②反义相对。
晋大夫赵衰(减少意)字子馀(增多)。
曾点(小黑也)字子晳,色白也。
唐王绩字无功,朱熹(火亮)字元晦,元赵孟頫(俯)字子昂,晏殊字同叔。
③连义推想。
赵云字子龙(云从龙);晁补之,字无咎;苏轼,字子瞻(《左传僖28年》:“君冯轼而观之”);岳飞字鹏举。
古人的字号 - 号号也叫别称、别字、别号。
《周礼·春官·大祝》:“号为尊其名更美称焉”。
名、字是由尊长代取,而号则不同,号初为自取,称自号;后来,才有别人送上的称号,称尊号、雅号等。
号起源很早,但直至六朝时期还不流行,葛洪、陶潜有号,当时多数人没有。
到唐宋间才特别盛行起来,原因有二:1、伦理道德加强,2、文学发达,文人讲究文雅。
至明清,由于文人范围扩大,加上帝王提倡,更加盛行起来。
纵观古人命号特点,我们也可以概括为几条。
自号一般都有寓意在内。
1、或以居住地环境自号:如陶潜,自号五柳先生。
李白自幼生活在四川青莲乡,故自号青莲居士。
苏轼,自号东坡居士。
陆游,号龟堂。
辛弃疾号称稼轩居士。
明武宗朱厚照自号锦堂老人,明世宗朱厚璁自号天池钓叟,明神宗朱翊自号禹斋。
乾隆晚年自号十全老人、古稀天子。
咸丰(奕 )自号且乐道人。
2、或以旨趣抱负自号:杜甫,自号少陵野老,“一万卷书,一千卷古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一老翁”——“六一居士”是欧阳修晚年的自号。
古代名人字,号,谥号
古代名人字,号,谥号中国古人的和现代一样,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用来代表个人的符号。
我们现在称某人的名字是什么与古人是不同的。
古人名是名,字是字,各有用途。
古人一诞生就起名,成人后则有字,号;死后有谥号。
《礼记.檀弓上》:“幼名、冠字,周道也。
”名,是在社会上使用的个人的符号。
自称用名,称人以字。
“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相表里的,所以又叫“表字”。
古人“名”和“字”的关系有意义相同的,如:东汉创制地动仪的衡字平子、“击鼓骂”的文学家祢衡字正平,他们名、字中的“衡”就是“平”;宋代诗人观字少游、陆游字务观,他们名、字中的“观”和“游”也是同义。
“名”和“字”有意义相辅的,如:东汉“举案齐眉”的文学家梁鸿字伯鸾,“鸿”、“鸾”都是为人称道的两种飞禽;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因“乐天”故能“居易”;宋代作家晁补之字无咎(“咎”是过错),因能“补”过才能“无咎”。
“名”和“字”有意义相反的,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元代书画家孟頫字子昂他们“名”、“字”中的“熹”与“晦”、“頫(俯)”与“昂”都是反义。
古人的“名”、“字”往往取自古书古典,如:操字孟德,《荀子》有“夫是之谓德操”句。
唐代文学家陆羽(著有《茶经》,后世尊为“茶神”)字鸿渐,是取自《周易》“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古人的“名”、“字”还常用来表示在家族中的行辈。
先时,常在名、姓前加伯(孟)、仲、叔、季表兄弟长幼,如伯夷、叔齐,伯是兄,叔是弟;孔丘字仲尼,“仲”就是老二。
汉代以后逐渐在“名”或“字”中用同样的字或偏旁表同辈关系,如宋代文学家轼、辙兄弟共用偏旁“车”表同辈。
除了名、字,有些古人还有号。
“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称别号。
封建社会的中上层人物(特别是文人)往往以住地和志趣等为自己取号(包括斋名、室名等)。
如唐代白的青莲居士、杜甫的少陵野老、宋代轼的东坡居士、明代唐寅的六如居士、清代燮的板桥等,都是后人熟知的;有些别号的使用率甚至超过本名(如东坡、板桥等)。
中国古代文人字号
1、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
一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岁。
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2、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3、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
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湖广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人4、袁枚(公元1716—1798年)字子才,号简斋,浙江钱塘人。
他是清代乾隆年间的进士,才华出众,诗文冠江南5、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
南宋爱国诗人。
杜甫号少陵野老、少陵杜甫生平[唐代]诗人。
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自号少陵野老6、韩愈——韩昌黎(郡望),韩十八(行第),韩吏部(官至吏部侍郎),韩文公。
7、苏轼——东坡居士(曾在黄州城东一坡地自耕),诗神(诗挥洒自如),苏赵郡(郡望),苏学士(官名)。
8、王安石——半山(曾隐居江宁半山),王文公(谥号),王临川(籍贯),王荆公(爵名)。
9、李白——诗仙(雄浑奔放),青莲居士(曾住四川青莲),李谪仙(才气横谥),李十二(行第)。
10、杜牧——杜紫薇(曾写过《紫薇花》),小杜(有别于杜甫)。
11、贺知章——诗狂(秉性放达),四明狂客,贺八(行弟),贺秘监(宫至秘书监)。
12、王维——诗佛(佛教意味),王右丞(官名)。
13、白居易——白二十二(行第),白司马(官名),诗魔(写诗刻苦),白香山(地望),香山居士。
14、秦少游——秦七(行第)秦学士(官名)山抹微云君(山抹微云)。
15、黄庭坚——黄八(行第),涪翁(贬为涪州别驾),山谷道人(读于潜山县山谷寺),贫乐斋。
16、柳宗元——柳八(行第)柳河东(山西永济,地望)柳柳州(官地)。
17、李清照——易安居士(盼望生活安定,住处为易安室)。
9 七上古人名、字、号
苏轼号东坡,陆游号放翁,李白号青莲居士,辛弃疾号稼轩
⑵赠号,是一种敬称。
李白号谪仙人,杜甫号杜工部,柳宗元号柳河东
古人名字号
苏轼, 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父亲 起的
弱冠仪式 后起的
自己 起的
名以正体, 字以表德, 号以寓怀。
看视频《经典咏流传》,回答问题
特别想念那东坡的月光,梦想跟随在放翁的身旁 。 就算我没有稼轩一般的才华,挑灯看剑咱有的是 担当”,
歌词中涉及到的古人依次是( )( )( )来自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人物称谓
基本称谓
1、名:是幼年时父母所起,只有父母、长辈或君王才能称呼, 其他人不可以叫。古代,直呼其名是十分不礼貌的行为。
孔子名丘 苏轼 李白
2、字: 成年(男20岁,女15岁)由父亲或尊者取字。对平辈 或朋友之间的称呼。
孔子字仲尼,李白字太白,陶渊明字元亮,苏轼字子瞻
3、号 (别号、表号):成年后,自己取或他人取。朋友之间 称呼。
古人的名、字、号
古人的名、字、号古人的名、字、号作者/王少华贾文丰姓和名的由来《说文5种:“名于父为类。
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
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
故以国则废名,以官则废职,以山川则废主,以畜牲则废祀,以器币则废礼。
”(《左传·桓公六年》)古人十分重视这段话,《礼记》等书中也有类似的论述。
这里所谓的“以名生为信”,就是按人出生时与某事相关联取名,并且该事要真实可靠,如郑庄公出生时逆生,他的母亲武姜为他取名寤生;鲁公子友出生时,有纹在其手上,好像“友”字,故取名为友。
所谓“以德命为义”,即以祥瑞之事来取名,如太王感到文王将来必定昌盛,故为其取名“昌”。
所谓“以类命为象”,即根据出生后的相貌特征与某物类取名,如孔子“生而首圩顶”,名丘。
所谓“取于物为假”,即假借万物之名而命名,如陈宣公、宋昭公皆名杵臼;再如孑L子的儿子伯鱼出生时有人送鱼,故取名鲤。
所谓“取于父为类”,即以与其父相关相类的事取名,如鲁庄公与其父同生日,取名日同。
同时,命名还有6条禁规:1.不以国名作人名;2.不以本国官名作人名;3.不以本国山川名作人名;4.:“名”是供成年、结笄加字、许配基本上是一回事。
名和字的关系古人是先有名而后有字,字由名而孳生。
所以古人取字一般都遵循着“名字相应”的原则,就是名与字之间要有一定的关联。
《白虎通义·姓名》日:“闻名即知其字,闻字即知其名。
”从名与字的连带关系和构成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同义互训。
如诸葛亮,字孔明;张衡,字平子;秦观,字少游。
这里的亮与明、衡与平、观与游同义,可以相互注释。
反义相对。
如朱熹,字元晦;韩愈,字退之。
这里的熹与晦、愈与退都是反义相对的。
连义推想。
如关羽,字云长,取庄子《逍遥游》句:“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由“翼”想到羽毛,进而由“垂天之云”推想到云长。
苏轼字子瞻,由倚轼而推想到瞻望。
秦观。
长幼。
其中的“伯”与“孟”又有区别,嫡妻所生长子(女)称“伯”,妾所生长子(女)称“孟”。
古代名人的字和号
古代名人的字和号司马迁——名:迁,字:子长苏轼——名: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李格非——名:格非,字:文叔屈原——名:平,字:原;又紫云名:正则,字:灵均韩愈——名: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蒲松龄——名: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沈括——名:括,字:存中白居易——名:居易,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文天祥——名:天祥,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欧阳修——名: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杜牧——名:牧,字:牧之杜甫——名: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李白——名: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柳宗元——名: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柳柳州李商隐——名:商隐,字:义山,号:玉生王羲之——名:羲之,字:逸少,世称:王右军王安石——名: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袁枚——名:枚,字:子才,号:简斋、随园老人陶渊明——名:渊明,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曹操——名:操,字:孟德,小名:阿瞒刘禹锡——名:禹锡,字:梦得李煜——名: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世称李后主范仲淹——名:仲淹,字:希文柳永——名:永,原名:三变,字:耆卿,世称:柳七、柳屯田陆游——名:游,字:务观,号:放翁辛弃疾——名: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孟浩然——名:浩然,字不详晏殊——名:殊,字:同叔王勃——名:勃,字:子安岳飞——名:飞,字:鹏举王维——名:维,字:摩诘孔子——名:丘,字:仲尼孟子——名:轲,字:子舆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庄子——名:周荀子——名:况韩非子——名:非李密——名:密,又名:虔,字:令伯曹操,一名吉利,字孟德,小字阿瞒屈平,字原,(据离骚的自序,应该名正则而字灵均。
此依史记及新序,)陶渊明,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
孟郊,唐代诗人。
字东野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李熠,不清楚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字季陵。
中考现代文阅读《古人的名、字、号》答案及解析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案及解析】古人的名、字、号居然有这么多讲究顾明①古人非常重视人的名字,在取名字方面也有许多的讲究。
而且,他们的命名方式与现在不同,一个人不仅有姓有名,还要另外取字和号。
那么,古人的名、字、号之间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呢?何谓名、字、号②古时候,一个人出生三个月后,长辈会给他起第一个名字,这就是“幼名”。
③等到他长大成年之时,就要在名之外另取一“字”。
④《礼记·士冠礼》:“冠而字之,敬其名也。
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
”在古人看来,一个人的“名”只在君王或长辈面前才能使用,而“字”是用来在平辈或晚辈间称呼的。
⑤对于文人雅士,他们常常会为自己取个“别号”,在文章唱和时作为代称,也可以用来自称。
⑥所谓“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号以寓怀”,此三者包含着个人的全部品格。
古人怎样取名⑦每个人的名都将跟随他一生,因此取名是一件非常值得重视的事。
为了慎重地给人命名,春秋时代还讲究“命名之道”。
⑧关于古人取名的原则,《左传·桓公六年》写得明确:“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
”信,指的是人与生俱来的一些标记和特点,比如某种特殊形状的胎记,与众不同的长相等。
《红楼梦》中贾宝玉因含玉而诞,故名为“宝玉”,当然这有神话的色彩。
义,指的是某人出生时伴随的祥瑞现象。
象,是以相似之物来命名。
孔子名“丘”,因为他出生时头顶是凹下去的,即所谓“圩顶”,父亲便以此为他命名。
所谓假,是指假托万物之名。
孔子有了儿子后,鲁昭公送给他一条鲤鱼,于是他就给儿子取名“鲤”,遵照的就是“取于物为假”的原则。
所谓类,指的是可以取与父亲相似的名字。
⑨此外,古人还提出了取名需避开的六条禁忌,分别是: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
如果人名与这几样东西重名,会造成诸多不便。
晋国的僖侯名为“司徒”,宋武公名为“司空”,就废了司徒、司空这两个官名;而鲁献公名“具”,武公名“敖”,就废了具、敖两座山的山名。
中高考文化常识小结:古人的名、字、号
中高考文化常识:古人的名、字、号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
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
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所取,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他人称呼。
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
有两种情况:①名”和“字”含义相近或“字”是对“名”的进一步阐述,例如:屈原,名平,字原,“原”是宽阔平坦的意思。
孔子的学生宰予,字子我;“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诸葛亮,字孔明;周瑜,字公瑾,瑾、瑜都是美玉;“怀瑾握瑜”。
鲁肃字子敬,严肃恭敬;黄盖,字公覆;覆盖。
曹植,字子建;“亭亭净植”,植、建都是直立的意思。
刘桢,字公干;桢干:筑墙时所用的木柱,竖在两端的叫桢,竖在两旁障土的叫干。
陶渊明,字元亮;鲍照,字明远;马致远,字千里;致远,到达远方。
唐寅,字伯虎;子丑寅卯,鼠牛虎兔,寅对应着虎。
张养浩,字希孟;《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希孟:仰慕孟子。
②“名”和“字”意思相反,例如:韩愈,字退之。
王绩,字无功;晏殊,字同叔;殊,不同。
吕蒙,字子明;蒙,阴暗。
后人取字,通常是以两个为“字”,如诸葛亮,字孔明。
古人通常为了尊敬对方而称自己的名,表示自已谦卑时也称自己的名。
别号:除了名和字之外,古人还有别号。
别号是名和字以外的称号。
古时,人们为了表示尊重别人,一般不直呼其名,也不称其字,而称其别号。
别号和名不一定有意义上的联系。
别号可以有两个字的,也可以有三个字以上的。
例如:陆游,号放翁;陶潜,号五柳先生;苏轼,号东坡居士。
字数多的别号有时可以缩为两个字,如苏东坡。
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欧阳修,号六一居士;又号醉翁;李清照,号易安居士;辛弃疾,号稼轩;梁启超,号任公、饮冰室主人;此外,有人认为称别人的字、别号还不够尊敬,于是就以其官职、籍贯来称呼,如称杜甫为“杜工部”,称柳宗元为“柳河东”。
韩愈,郡望昌黎,人称韩昌黎;韦应物,做过苏州刺史,人称“韦苏州”;王昌龄,做过龙标尉,世称“王龙标”;(2)谥号、庙号、年号谥号: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惩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高中语文《古人的名字号》课件
在古代有的人除名、字外, 还有“号”。号是人的别称, 所以又叫“别号”。号的实用 性很强,除供人呼唤外,还用 作文章、书籍、字画的署名。
如果我们不熟悉古代文人作 家的别号,就很难知道这些作 品的作者是谁。所以,对古代 文人作家我们不但要掌握他们 的名和字,而且还要记住他们 的号。
号
的 形 成.意义相同的:即表字和名意义相
同,相通,是并列关系,所以又叫“并列式”。
如: 屈 颜 班 孟 张 陆 曾
平 回固轲 衡游巩
, ,,, ,,,
字 字字字 字字字
原 子孟子 平务子
。 渊坚舆 子观固
广 。。。 。。。
平 渊坚轲 衡游巩
曰 ,、、 、、、
原 回固舆 平观固
, 水义都 义义义
“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与“名”相 表里的,所以又称“表字”。
名是幼时起的,供长辈呼唤。男子二十岁成人, 举行冠礼,并取表字,这标志着要出仕,进入社 会。女子长大后也要离开娘家而许嫁,未许嫁的 叫“未字”或“待字” (待字闺中)。十五岁许 嫁时,举行笄礼,也要取字供朋友呼唤。
古人取表字十分讲究,但也是有规律可寻的。 如常见的有按兄弟长幼排行取字,最典型的要属 三国时东吴孙氏弟兄了。古人称男儿长幼顺序依 次是:伯、仲、叔、季,所以孙策为长子,取字 伯符;孙权为次子,取字仲谋;孙翊排行老三, 取字叔弼;孙匡排行老四,取字季佐。 还有在表 字上用“子”的情况也很多,因为“子”在古代 是男子的美称或尊称,如仲由,字子路;司马迁, 字子长;曹植,字子健;苏轼,字子瞻;杜甫, 字子美;袁枚,字子才。
机
、
衡
都
是
北
斗
中
的
不
是 一 种 , 鸿 雁 和 鸾 凤 可 以 互 为 辅 助
古人的字和名和号有什么区别
古人的字和名和号有什么区别在古代社会,人们常常使用字、名、号来表示个人身份和称呼,这些概念在古代有着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字、名、号分别代表了古人在不同场合的身份和准则。
下面将从三者的定义、使用和演变等方面详细探讨古人的字、名和号之间的区别。
一、字字是指个人家族的传统姓氏,代表了家族的身份和血统。
在古代社会,字是祖先留下来的,代代相传,是家族的认证标识。
每个人都有一个固定的字作为自己的姓氏,传承家族和血脉联系的象征。
古代常用的字包括“姓氏”和“雅名”,用于区分不同家族和社会地位。
二、名名在古代代表了个人在社会中的真实身份和个人特征。
名通常是在出生时由父母或长辈取的,是一个人日常生活和社交中使用的标识。
名与字的区别在于名是每个个体独特的标识,没有传承性,而字则代表着家族的传承和血统。
顺着名的衍生,出现了许多雅号、字号等称谓,用以尊称或表达对他人的尊重。
在古代社会,名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是个人自己的标识,也是人们彼此之间的称呼依据。
三、号号是指古代社会中人们在不同情境下使用的别称或尊称。
号通常是根据一个人的才能、品质、身份等不同要素而赐予的,是对个人的评价和尊重之称。
古代社会人们常常以号作为相互之间的称呼,更显尊重和礼貌。
号往往与人的名字或特长有关,是体现了一个人社会地位和个人特征的称谓。
人们常常以号取代名字在特殊场合使用,展示自己的特长或身份特点。
四、总结古人的字、名和号在古代社会中有着各自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字代表了家族传承和血脉联系,名是个人特定身份的标识,号则是对个人的尊重和评价之称。
这三者在古代社交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反映了社会等级、家族传承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文化特色。
通过了解古人的字、名和号之间的区别,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和人际关系。
30位古人的优美名字及介绍
30位古人的优美名字及介绍1、【颜回】颜回,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思想家,孔门七十二贤之首。
十三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
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
2、【钟子期】春秋时代樵夫,留下“高山流水”的传说。
伯牙在汉江边鼓琴,钟子期正巧遇见,感叹说:“巍巍乎若高山,洋洋乎若江河。
”因兴趣相投,两人就成了至交。
钟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上已无知音,终生不再鼓琴。
3、【扶苏】秦始皇长子,为人宽仁,曾直言劝谏父亲,反对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一事,触怒秦始皇。
后受命前往上郡,协助大将蒙恬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4、【卓文君】西汉才女,姿色娇美,精通音律,善弹琴,有文名。
卓文君与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至今被人津津乐道。
她也有不少佳作,如《白头吟》诗中“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堪称经典佳句。
5、【司马相如】西汉辞赋家,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后人称之为赋圣和“辞宗”。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说:“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6、【黄庭坚】北宋文学家、书法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书法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7、【周邦彦】北宋著名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
周邦彦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
作品多写闺情、羁旅,语言曲丽清雅。
8、【叶梦得】宋代著名词人,据说有一年,其父叶助同妻子晁氏至东山朱巷祭拜先祖造玄公(叶逵)祠,是夜梦见一龙盘于宅中梁上,不久便怀孕生下一个儿子,故取名梦得。
9、【柳如是】本名杨影怜,后改名柳隐,字如是,天生丽质,书画双绝。
是明清之际有名的歌妓才女。
因读宋代辛弃疾《贺新郎》“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
10、【纳兰容若】清代词人,大学士明珠之子,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
11、【李商隐】晚唐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古人的名字号
古人的名、字、号家谱中人物的简介和古文、古诗词中介绍作者时,总是碰到名、字、号。
古人的:一、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
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
二、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jī)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
有两种情况:1、“名”和“字”词义相近或“字”是对“名”的进一步阐述,例如:屈原名平,字原,“原”是宽阔平坦的意思;2、“名”和“字”意思相反的,例如:韩愈,字退之。
后人取字,通常是以两个为“字”,例如诸葛亮字孔明。
古人通常尊敬对方称自己名,表示自己谦卑时也称自己名。
三、除了名和字之外,古人还有别号。
别号是名和字以外的称号。
古时,人们为了尊重别人,一般不直呼其名,也不称其字,而称其别号。
号和名不一定有意义上的联系。
号可以有两个字的,也可以有三个以上字的。
例如:陆游,号放翁;陶潜,号五柳先生;苏轼,号东坡居士。
字数多的别号有时可以缩为两个字,如苏东坡。
此外,有人认为称别人的字、号还不够尊敬,于是就以其官职、籍贯来称呼,如杜甫被称为杜工部,称柳宗元为“柳河东”。
古人的“字”20世纪以后出生的人,姓名都比较简单。
在秉承先辈姓氏的前提下,取一个字或两个字作为名就算完事。
对于他们来讲,“名字”是一个单纯词,意义不可再分割。
但是,对于古代中国人而言,名是名,字是字,各有独立的意思,不可混为一谈。
这里专讲古人的“字”。
从周代开始,人们在名以外,又另取字。
《礼记·檀弓》称:“幼名,冠字。
”这句话的解释是:“始生三月而加名,故云幼名;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
”“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时加“字”,当然是说男子;对于女子,则是“许嫁笄而字”,到了可以出嫁之时(15岁)加“字”。
人一出生就要起名,是为了分别彼此,否则便无法以独立身份进入既有的社会秩序系统之中。
对小孩直呼其名,不会有什么顾忌,但同样对已经成年者,便显得不够尊重,取字,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古代文人名字字号大全
古代文人名字字号大全
1. 字号,字号是古代文人常用的别名,通常由两个字组成。
例如,字号“子瞻”是南宋文学家陆游的字号,“子瞻”寓意睿智聪慧。
2. 文人名字,古代文人的名字通常由一个或多个字组成。
例如,苏轼、杜甫、白居易、王安石等。
3. 号,号是古代文人自称的别名,常用于诗词中。
例如,李白
自称“诗仙”、“天子儿”等。
4. 笔名,古代文人也常使用笔名来表达自己的文学才华。
例如,曹雪芹以“红楼梦”为笔名,罗贯中以“三国演义”为笔名。
5. 字,字是古代文人的表字,相当于现代人的名字。
字通常由
一个或两个字组成。
例如,杜牧的字是子美,欧阳修的字是永叔。
6. 号令,号令是古代文人在文学创作中所使用的口号或标语。
例如,唐代文学家韩愈提倡“古文运动”,号令为“复古”。
7. 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或重要人物去世后追赠的尊号,也有
一些文人在世时就被赐予谥号。
例如,唐代文学家杜甫被追赠谥号“文”,宋代文学家苏轼被追赠谥号“文忠”。
8. 称号,称号是古代文人因其才华或成就而被赋予的特殊称谓。
例如,唐代文学家白居易被尊称为“诗鬼”,宋代文学家辛弃疾被
尊称为“词中之龙”。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古代文人名字字号大全。
当然,还有很多其
他的名字字号,每个文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称谓和别名。
古人的姓名和字号
古人的姓名通常由名、字、号三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用法。
具体如下:
1. 名:名是个人的基本标识,伴随一生。
在古代,婴儿出生后三个月由父亲命名,取名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往往寄托了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和祝福。
2. 字:字是成年礼的一部分,男子在二十岁行冠礼时取字,女子则在十五岁行笄礼时取字。
字与名往往有意义上的关联,有时是对个人性格或才能的一种描述或期许。
3. 号:号则是个人晚年自取或者他人赠予的别称,反映了个人的志趣、成就或者某种特定的文化寓意。
号的使用更为自由,可以用于朋友之间的称呼,也可以作为文人雅士间交流的一种方式。
总的来说,在古代礼仪中,使用这些名称也有严格的规范。
例如,在尊长面前,应自称名以示谦卑;而在与同辈或晚辈交往时,可以使用字或号。
了解这些规则对于理解古代文化和社会交往的礼节是非常重要的。
古人字号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
一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岁。
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
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湖广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人袁枚(公元1716—1798年)字子才,号简斋,浙江钱塘人。
他是清代乾隆年间的进士,才华出众,诗文冠江南温庭筠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并州祁(今山西祁县)人,唐代温彦博之裔孙,我国古代著名词人,两《唐书》有传时号温八叉龚自珍(1792-1841),字尔玉,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庵。
诗今存600多首,绝大部分是他中年以后的作品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
南宋爱国诗人。
杜甫号少陵野老、少陵杜甫生平[唐代]诗人。
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自号少陵野老中国古人的姓名和现代一样,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用来代表个人的符号。
姓,就是某一群人(氏族、家族)共用的名;名,就是个人独用的姓。
中国古史传说中的人物的姓氏,如有熊氏、牛蟜氏、青云氏等,今天看来可能都是氏族的名称。
上古时代氏族以自然物为氏族标志,因而这些名称大都和生物和自然现象有关。
这些氏族名称以后就可能演化为姓(如熊、牛、云等)。
古代称呼人还往往冠以地名(如傅说,“傅”是地名)、职业名(如巫咸,“巫”是从事占卜的人)、祖先的名号(如仲虺,是奚仲的后人)等,这类称呼固定下来也就是“姓”。
如鲁、韩、宋等,是以地名为姓;东郭、西门、池、柳等,是以住地的方位、景物为姓;师、祝、史等,是以职业为姓;上官、司马、司徒等是以官职为姓;公孙、王孙最早是指其先人是公或王;穆、庄等姓是用其先人的谥号。
从春秋战国时一些人的称呼中我们还能看到姓氏形成的一些痕迹,如展禽因住地有柳又称“柳下惠”,公输班因是鲁人又叫“鲁班”,公孙鞅又因是卫国人称“卫鞅”、因封为商君称“商鞅”等。
最有韵味的古人名字大全
最有韵味的古人名字大全男性: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陆羽:字鸿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
唐代茶学家,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张若虚:扬州(今江苏扬州)人,唐朝诗人。
曾任兖州兵曹。
以《春江花月夜》著名,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唐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祖籍辽宁辽阳,生于南京,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女性:卓文君:西汉时期蜀郡临邛(今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人,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蜀中四大才女之一。
上官婉儿:复姓上官,又称上官昭容,陕州陕县(今河南陕州)人,祖籍陇西郡上邽县(今甘肃天水),唐代女官、诗人、皇妃。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
宋代婉约派词人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柳如是:本名杨爱,字如是,又称河东君,因读宋朝辛弃疾《贺新郎》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
浙江嘉兴人。
与马湘兰、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顾横波、寇白门、陈圆圆同称“秦淮八艳”。
林黛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正册双首之一,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身魂,荣府幺女贾敏与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的独生女,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姑表妹、恋人、知己,贾府通称林姑娘。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姓名字号谥号
《礼记·冠义》:“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
《仪礼·士冠礼》:“冠而字之,敬其名也。” 《礼记·檀弓上》“幼名,冠字”孔颖达注:“生若无名, 不可分别,故始三月而加名,故云幼名也。冠字者,人年 二十,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 字。” 《白虎通义·姓名》:“人所以有字何?冠德明功,敬成人 也。”
法度”。(秦始皇名赵正)
民国时期,避讳才退出历史舞台。
避讳
3.避讳的方法 ①改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三年,秦王复召王剪击 荆。”(秦始皇的父亲名子楚,于是把楚地改为 “荆”。) 《汉书》中,凡“邦”皆改为“国”。 东汉时将秀才科改名为茂才科。 唐时改观世音菩萨为观自在菩萨,或改作观音菩萨。
《穀梁传·文公十二年》:“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 夫”。
古人的名、字、号
3.名、字的区别
“名者,己之所以事尊,尊者所以命己;字则己之所以接卑,
卑者所以称己”(《太平御览》卷362“名”字条下所引
《秦记》)
敬称、尊称、下对上称字;自称、谦称、上对下称名。
平辈之间一般都称字,只有在很熟悉的朋友之间才称名,
曹 操
三国
曹操 名操
字孟德
《荀子。劝学》有“生乎 由是,死乎由是,夫是 之谓德操” 现在:有 “道德情操”之说
4.名、字的关联
(7)以名记事
孔子
春秋
孔子 名丘,字仲尼。
据说孔子的父母祷于尼 丘山才生下他,故名 “丘”字“尼”以记 其事。
5.何谓号
号是名和字之外的一个颇具艺术色彩的个人符号,它是
例:
周厉王被谥为“厉”。“厉”在谥法上是“杀戮无辜” 之意。 隋炀帝被谥为“炀”,“炀”在谥法上是“好内远礼” 之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人的名、字、号现在人只有名,没有字。
现在讲的“名字”这个词,由“名”、“字”两部分组成,但其中的“字”已经没有实在意义了。
“字”这个字的结构是“子”上面加个“宝盖儿”,这“宝盖儿”就是房屋。
“字”的本义是在屋子里生小孩儿。
引申为孳生、繁衍。
名字的“字”其实就是从名衍生而来的,所以叫做字。
《颜氏家训》说:“名以正体,字以表德。
”“表”就是表达,所以字又叫表字。
上面说的归纳起来就是,字是从名派生出来的,它的作用是表达名的意思。
过去人一出生,家中长辈就给取个小名。
小名,又叫乳名、幼名、奶名。
比如司马相如小名“犬子”,曹操小名“阿瞒”,刘禅小名“阿斗”,刘裕小名“寄奴”。
小名起得比较随意,有的是专门找难听的“贱名”来,说是这样的孩子鬼会讨厌,好养活,于是,“狗剩”、“狗不理”、“石头儿”、“鸭蛋”、“阿猫”、“柳娃”全来了。
上学后,才有了正式的名,这名又叫学名、大名、大号。
但是这时候还没有字。
《礼记》中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
”这里说的是古人的一种礼俗,那时候,小孩子生下来3个月由父母命名,男子到了20岁,由父亲在宗庙主持冠礼,把头发束起来,在头顶盘成髻,这表示可以娶媳妇了,有资格参军与参加祭祀了。
然后由身份高的老人根据男孩的名取字。
有了字的男人,才算是成年男子汉。
女孩子到15岁举行笄礼,取字。
所谓笄就是在头发上插簪子,这表示女孩可以找婆家了。
过去说的“待字”就是待嫁,“未字”就是未嫁,“字人”就是出嫁的人。
原始人认为,名代表人的灵魂,不能随便被别人叫,这种对人名的禁忌后来演变为礼俗,人们认为直接称呼别人的名是不敬的行为。
《礼记·檀弓》:“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
”尊长者对晚下者可以称名,但晚下者对尊长者、平辈之间不能称名。
只有表示轻蔑时,才可以真呼其名。
有名不能叫,那怎么办?这时字就有了用处,以字相称可以避免称名。
这样字就起到了避讳称名的作用。
唐朝大诗人杜甫在成都时,曾作严武幕僚。
一次醉酒后,杜甫竟当着严武的面说:“不谓严挺云乃有此儿!”因为失言,他竟直呼出严武父亲的大名。
这下可把严武弄火了,他顿时暴跳如雷:“杜审言之孙敢捋虎须乎?”杜审言是杜甫祖父的大名。
严武回骂又升一级,而且还加上了公开的威胁,可见当时长辈的名真是叫不得。
一般认为,中国的避讳制度起源于西周初年,取字的习惯也是从这时开始的,西周之前还没有取字的。
周灭商后,建立了严密的宗法制度和繁褥的礼法,字的产生是与之相适应的。
一般而论,名是留着自称的,对人称自己的名,是一种谦虚与礼貌。
比如,在《论语》中,孔子为显示自己“圣人”的谦让有礼,在学生面前常自称“丘”。
再如,曹丕在《与朝歌令吴质书》中说:“五月十六日,丕白……”古人的字中,常有伯、孟、仲、叔、季这几个字,这些字是表示排行的,伯与孟是老大,正妻生的称伯,偏室生的称孟。
仲是老二,孔丘字仲尼,过去称他“孔老二”,就是因为这个“仲”。
班固字孟坚,班超字仲升,一看就知道,班固是哥哥,班超是弟弟。
表示排行的还有长、元、次、少、幼。
汉代人爱用尊老的词或各式各样的赞美词嵌入字中。
如张禹字长子,杜友字季子,羊祜字叔子,承宫字少子,这些“子”只是对男子的赞美词,而长、季、少、叔是排行字。
在字中加入美辞的习惯从汉延续到隋唐。
这些美辞包括:尊老美辞如周瑜字公瑾、黄盖字公覆、杨仪字威公的“公”;称谓美辞如苏武字子卿、司马相如字长卿的“卿”;身份美辞如庞统字士元、陆晔字士光的“士”;形容美辞如诸葛亮字孔明、陈琳字孔璋的“孔”,刘表字景升的“升”、山涛字巨源的“巨”;德性美辞如杨修字德祖、张飞字翼德的“德”,魏延字文长的“文”;行为美辞如吕布字奉先的“奉”,陈寿字承祚的“祚”。
因为“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字是解释、阐发名的,所以名与字之间必然有意义上的联系。
正如《白虎通》中所说:“闻名即知其字,闻字即知其名。
”名字之间一般有同义、相关、相对等关系,还有名字共同用典故、析名为字、名加修饰词语产生的字。
名与字的关系大致有下面这些:一、名与字互相解说。
杜甫字子美,甫与美都是美好的意思;孟郊字东野,郊与野是同义词;张衡字平子,平、衡意思是一样的;诸葛亮字孔明,明就是亮,亮就是明;周瑜字公瑾,瑜、瑾都是美玉;孙权字仲谋,权、谋是同义词;鲁肃字子敬,肃与敬同义;朱元璋字国瑞,瑞与璋原义都是玉器;孔尚任字聘之,聘、任是同义词。
二、名与字相联表达意义。
孔丘字仲尼,丘是小山,尼是这座山的名;李渔字笠翁,渔翁常戴斗笠;赵云字子龙、陆云字士龙,全是由云联系到了云中的龙。
元戏曲作家马致远字千里,骏马与千里相连;辛弃疾字幼安,无疾与安相连;唐诗人李贺字长吉,贺与吉相连;岳飞字鹏举,飞与鹏相连;扬州八怪之一的仇英字实父,英是花朵,实是果实,果实相连;明文学家谭元春字友夏,春与夏相连;张岱字宗子,泰山又称岱宗,岱与宗相连。
三、名与字意义相对、相反。
朱熹字元晦,熹是明亮的日光,而晦则是昏暗;赵孟頫字子昂,頫是低头,昂是仰头;唐代诗人王绩字无功,绩是功绩,字却是无功;元代画家曹知白字又玄,白玄是相对的颜色;现代戏剧家洪深字浅哉,深与浅弄到了一起。
四、名与字共同取自诗文典故。
曹操字孟德,取自《荀子》“夫是之谓德操”;唐诗人陆龟蒙字鲁望,取自《孟子》“孔子登东山而小鲁”,东山就是蒙山,主峰叫龟蒙顶;《琵琶记》的作者元末戏曲家高明字则诚,取自《礼记》“诚则明矣”;被称为茶神的陆羽字鸿渐,取自《易经》“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徐谓初字文清,取自成语“泾浊渭清”,后改字文长;钱谦字受益,取自《尚书·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
五、利用汉字特点,拆名为字。
这样的例子有:宋末诗人谢翱字皋羽,明大文豪章溢字三益,另外,范珏字双玉,郑重字千里,尤侗字同人,毛奇龄字大可也是这种取字方式。
六、名加词合成字。
例如,孔子的学生公冶长字子长,李白字太白,杜牧字牧之,曾朴字孟朴,谢安字安石,颜延之字延字,范宣字宣子,谢奕字无奕。
周代贵族男子取字,有时在字后面加上“父”、“甫”等表示男性的词,如仲山父、仲尼父。
有的在字前加上“子”表示敬意,如公孙侨字子产,卜商字子夏,颜回字子渊,冉求字子有,伍员字子胥。
有的时候,这个“子”可以省去,直接称颜渊、冉有。
有的以排行为字,如,管夷吾字仲,范雎字叔。
名字一起用时,先说字后说名,如,孟明视,孟明是字,视是名;叔梁纥,叔梁是字,纥是名。
这些名、字,很容易让人搞错。
现代人称古代人,多依现在习惯称名不称字,但对有一些名人,人们却称字不称名,以致人们把字误认为是名。
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原”就是字而不是名,他的名叫“平”,依现在的习惯可以称他为“屈平”,但很少有人这么用,还有许多人根本就不知道他的名是“平”。
下面这些人都是字“著名”而名退二线的,姜子牙,名尚字子牙;伍子胥,名员字子胥;项羽,名籍字羽;张仲景,名机字仲景;施耐庵,名安字耐庵;唐伯虎,名寅字伯虎;纪晓岚,名昀字晓岚。
现代人也有少数以字称于世的。
文学家郁达夫,名文字达夫;瞿秋白,名霜字秋白;沈雁冰,名德鸿字雁冰;著名教育家叶绍钧,字圣陶;诗人刘复,字半农。
取字是适应周代的礼法产生,也适合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礼教,所以它是中国的特产,“字”要译成外文是很困难的,因为除了中国,别的国家没有用字的。
“五四”以后,随着封建礼法的消失,字也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历史问题”。
现在的人完全没有了取字的必要,仅有一些国画家、书法家还爱用字。
人的名字中,有些是多音字,让人不知该怎样读才是,了解了名与字之间相关联的关系,有些字就可以读准了。
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字叔重,这个“重”可以读两个音,在这里应该读zhòng,因为慎与重是同义词互相解释,现在还有“慎重”一词。
名与字,是中国古代姓氏文化与礼仪文化的产物,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需要,是在长期的封建制度与礼仪风俗的发展中形成的一套中国文化特有的规则与模式。
随着社会与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传统的文化内涵已被当代人逐渐忽略与遗忘,旧的礼仪制度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改革、遗弃旧习俗应是顺理成章的事。
传统文化中以文人士大夫为主的名、字、号等称谓所传达的制度与礼仪内容、内涵则渐渐为现代人所陌生,甚至一些从事古典文学艺术研究的人也不甚了了,曾见有文章谈到古代姓名表字,或曰古人表字“了无余味,太过平常”,或曰古人“表字一般则由自己决定”云云。
正是“今人未必知古人,而有轻古人之色”。
大都昧于名与字的应有之义,或以自己的浅薄无知厚诬前贤,或以一知半解曲释本义。
试看今日书画界,可以说是名、字、号或是闭门造车乱起一通,或是附庸风雅俗不可耐。
其实,看看一个人的字、号,便可知此人文化修养的高低。
人的名、字、号甚至斋室号都应是有着一定含意、涵义,彼此间有着内在联系的有机组合。
今天的人们要想为自己命字起号,应当了解其间的关系,注意雅俗、文野、清浊、高下之别,做到文通理顺,字清义弘,意趣深涵,玩味隽永。
给大熊猫和宠物起个名号还要斟酌再三,何况书家画家,怎么能说“绝无称与不称之说”呢?古人于名、字、号之间的关系,可简单地概括为: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号以明志,斋室寄情。
名以正体姓名起源已不可考,但至少已有五千年的历史。
古代姓与氏有别,有“正姓氏,别婚姻”之功用。
即男子称氏,以明血统;女子称姓,以别婚姻。
后来氏族部落解体,奴隶制社会消灭,社会发展,姓氏合一并逐渐稳定下来,经过数千年的演化,从古至今中国人使用过的姓氏已有八千多个,《万姓统谱》收录姓氏三千五百余个。
今天常见的姓氏也有四百多个。
宋代编纂的《百家姓》只是括其大概而已。
姓氏在古代是地位和身份的标志,名也是贵族阶层才有资格获取的。
后来在社会变革和进步中扩散到社会各阶层,合称姓名。
古人取名是件庄重严肃的事,被认为名不但将要伴随人度过一生,并且还与命运有关。
婴儿出生三个月后便要取名,由父亲命名并举行郑重的仪式,这个名字一般是乳名,亦即俗称的“小名”。
待到八岁入小学,再取学名,亦即所谓的“本名”,俗称“大名”。
命名时要对名字的字意、字义甚至音调的平仄都做慎重周密的考虑,使其形、音、义皆谐美,这便是“名以正体、字以表德”(《颜氏家训·风操篇六》)的原则。
具体的标准则有所谓的“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左传·桓公六年》)。
信,即根据出生时的特点、情况来命名,如明代书法家李梦阳出生时其母梦日坠怀,故以“梦阳”名之;义,即以祥瑞吉庆的字来命名,古诗句中有“因露寝兮产灵芝,象三德兮瑞应图”,明代书法家张瑞图即取其义;象,即用以物喻志的字来命名,如清代书家吴飞鹏,鹏为传说中最大的鸟,善高飞;假,即借山川花木等事物的名称来命名,如宋代大诗人、书法家苏轼,“轼”为车箱前扶手横木;类,即用家族、双亲的相关字眼来命名,如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取名王献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