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治疗新进展.pptx123

合集下载

静脉输液治疗新进展2课件

静脉输液治疗新进展2课件
静脉输液治疗新进展 2课件
目录
• 静脉输液治疗概述 • 静脉输液治疗新进展 • 静脉输液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 静脉输液治疗中的药物选择与配伍禁忌
目录
• 静脉输液治疗操作规范及安全管理 • 静脉输液治疗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
01
静脉输液治疗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静脉输液治疗是指通过静脉途径将药液、血液或血液制品等输注到患者体内, 以达到治疗疾病、补充体液和营养等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处理
立即拔除导管,进行抗感染治疗,同 时加强患者营养支持,提高免疫力。
空气栓塞处理
立即停止输液,置患者于左侧卧位和 头低足高位,吸氧并密切观察病情变 化。严重者需手术治疗。
04
静脉输液治疗中的药物选 择与配伍禁忌
药物选择原则及注意事项
药物选择原则
根据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药 物敏感性等因素,合理选择抗生 素、抗病毒药物、营养支持药物 等。
远程监控与管理
借助网络技术实现远程监 控,方便医护人员随时掌 握患者输液情况,及时进 行处理。
个性化输液方案的制定
患者病情评估
综合考虑患者年龄、病情、药物性质 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输液方案。
药物配伍优化
输液速度与剂量调整
根据患者生理指标及病情变化,及时 调整输液速度与药物剂量,确保治疗 安全有效。
根据药物性质及相互作用,合理选择 配伍药物及输液顺序,提高治疗效果。
03
静脉输液并发症的预防与 处理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原因
01
02
03
04
静脉炎
由于输入刺激性药物或高渗性 液体导致静脉壁发生炎症反应

渗出/外渗
由于穿刺不当或患者移动导致 输液渗出到周围组织。

《静脉治疗新进展》PPT课件

《静脉治疗新进展》PPT课件
静脉治疗新进展
主要内容
观念改变 专业发展 安全管理
2
主要内容
观念改变 专业发展 安全管理
3
静脉治疗(infusion therapy)
• 2012年输液报告
全国输液达到130亿瓶袋,人均10瓶
• 输液配置数量
英国 澳大利亚 美国 中国
4
45% 63% 76% 90%+
观念改变
• 卫计委发布-合理用药十大核心信息
20
选择血管通路工具
PICC导管类型
耐高压 导管
21
2012美国PICC导管使用情况
CT-PICC 耐高压导管
74%
硅胶导管 26%
2012年全美耐高压导管临 床应用数量1,666,480条
22
耐高压PICC导管
• 聚氨酯材料 • 适用于CT造影剂注射
– 无需进行额外的穿刺,避免因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 疼痛
等); 6 输液系统污染; 7 穿刺部位污染(如:潮湿、渗血、体液污染等,股>颈>锁
下); 8 静脉导管的材质(某些材料所制导管的表面光滑度差,容易
被某些细菌所附着,如:聚氯乙烯、聚乙烯); 9 接受静脉高营养治疗的患者容易发生真菌血流感染; 10 单腔导管患者CRBSI发生率明显低于双腔导管
39
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处理原则
Skin Septum
Chamber
32
Catheter
使用与维护的要点

经PVC输注药物前宜通过输入生理盐水确定导管在静脉
内;
经PICC、CVC、PORT输注药物前宜通过回抽血液来确定导
管在静脉内
• 抽血、输血、输高粘滞性药物后应立即用脉冲手法冲洗导 管后再接其他输液

静脉治疗新进展课件

静脉治疗新进展课件
静脉治疗新进展课件
演讲人
目录
01. 静脉治疗的发展历程 02. 静脉治疗的技术 03. 静脉治疗的应用 04. 静脉治疗的未来展望
静脉治疗的发展历程
静脉治疗的起源
现代医学:静脉治疗在 现代医学中逐渐发展,
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
静脉注射:静脉注射是 静脉治疗的另一种形式,
起源于20世纪初
01
02
03
04
古代医学:静脉治疗起 源于古代医学,如古埃
及、古希腊和古罗马
静脉输液:静脉输液是 静脉治疗的主要形式,
起源于19世纪
静脉治疗的发展
1 19世纪初:静脉注射开始应用于临床 2 19世纪末:静脉输液技术逐渐成熟 3 20世纪初:静脉输液成为临床治疗重要手段 4 20世纪中叶:静脉治疗技术不断进步,如中心静脉导管、PICC等 5 21世纪初:静脉治疗技术更加精细化,如输液泵、输液监控系统等 6 未来趋势:静脉治疗技术将继续发展,如智能化、个性化等
静脉治疗领域的创新与突破
药物输送系统:新 型药物输送系统, 提高药物输送效率 和安全性
01
静脉导管技术:新 型静脉导管技术, 提高导管植入成功 率和患者舒适度
02
04
静脉治疗方法:新 型静脉治疗方法, 提高治疗效果和患 者康复速度
03
静脉治疗设备:新 型静脉治疗设备, 提高治疗效果和患 者满意度
谢谢
减少患者痛苦和并发症
04
远程化:通过远程医疗技术,实
现远程静脉治疗和实时监测
静脉治疗领域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静脉治疗技术 不断发展,需要不断 更新知识体系
01
挑战:静脉治疗过 程中可能出现的并 发症和风险
03
02

静脉治疗新进展演示文稿.ppt

静脉治疗新进展演示文稿.ppt

C-Clear
•冲管
L-Lock
•封管
封管方法-正压封管
方法一
(普通肝素帽)
推封管液至剩余0.5ml 边推注药边退针的方法拔出注射器的针头
(无针接头)
方法二
推封管液至剩余0.5ml
夹输液夹:一手持小夹子,一手快速将延长管
(拿捏输液接头一端)推至输液夹底部
夹闭导管
1
患者安全问题-预防气体栓塞
2 维持导管腔内的正压效果,预防
血液回流至官腔
3 断开或者置换输液器、延长管、 附加装置、无针接头
导管冲封管
标准和指南 ➢INS标准第56条 ❖ 冲洗液的最少量应为导管和附加装置 容量的2倍 ❖ 护士应具备有关药物和/或液体不相 容性的知识
导管冲封管
标准和指南 CDC 强烈鼓励使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 2021版肿瘤门诊患者静脉治疗指南,要求使用
炎,渗出/组织坏 死,堵管〕
化学性静脉炎
原因:药物及溶液的刺激 相关因素: ✓ PH值 ✓ 渗透压 ✓ 血液稀释不充足
1.与输液速度有关 2.小静脉,粗导管 ✓ 留置时间过长 ✓ 消毒剂未干 ✓ 刺激性药物输注后没有进行充分冲管
化学性静脉炎
• 处理: • 喜辽妥,硫酸镁,六和丹 • 外周浅静脉留置针部位一旦出现静脉
快速输入液量操作
• BOLUS手动控制
• 同时按住F键和1键即可运行BOLUS手 动控制,屏幕同时显示BOL输入量,松 开双手BOLUS停止,自动切换回原输液 速度运行。
报警识别与反响
• 报警提示:如针筒放置不正确; • 预先报警:在注射结束前3分钟; • 预先报警:电量用尽前30分钟; • 压力报警:由于赌塞、输注阻力
冲封管实践标准

静脉输液治疗新进展讲解ppt课件

静脉输液治疗新进展讲解ppt课件
43
■ 教科书上静脉穿刺进针角度20度 现认为 40—60 度进针角度大,压强大,速度快,
表皮受损范围小 但大角度穿刺时应该根据静脉的深浅、粗细、充 盈度等来调节进针的力度和深度
44
(五) PICC 领域穿刺技术进展
--超声引导穿刺
超声装置能帮助我们找到静脉并测量静脉大小及深度,从 而扩大了上臂穿刺范围,穿刺成功率提高,更舒适
■ 促进浅静脉充盈的方法 1、 热敷、轻拍静脉及局部外涂血管扩张剂 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可局部涂血管扩张剂能扩张 表浅小静脉,促进血液循环,提高穿刺成功率。
37
2、 正确扎止血带 位置
止血带的绷扎位置距穿刺点10~15 cm 为佳 ■ 时间
扎止血带40~120 s 后进行静脉穿刺为最佳 扎止血带时肢体的位置 有研究认为将手自然平伸扎止血带,则静脉充盈 的效果较握拳后扎止血带更好
对于儿童患者,首先考虑的血管位于手部、前臂、 肘 前,腋以下的上臂 对于幼儿和学步期小儿若无可用静脉,可以考虑头皮、 足部和手指的血管
24
4.导管(1.短导管-穿刺部位)
2011版 穿刺部位的选择应通常从上肢远端的血管开始 穿刺部位的选择应通常从非惯用手臂开始 穿刺部位应该避开肢体关节、触诊疼痛区域 对于婴儿避开手部或者手指;或者被用来吮 吸的拇指/手指 成年人中下肢静脉不应作为选择穿刺血管的常 规部位应该使用更 低的末端,以免发生组织损害、血栓性静脉炎和溃疡的风险 选择穿刺部位应避开接受乳腺手术清扫、接受放射治疗的,或淋 巴水肿的上肢末端,或脑血管意外后的患肢
每个单位或 4h
12
(二)1.1血管通路装置的发展
■ 1957年发明头皮针 ■ 1962年贝郎公司发明了第一支留置针 ■ 1964年BD公司发明套管针

《静疗治疗新进展》课件

《静疗治疗新进展》课件
结合
静疗治疗可以与其他治疗方法结合使用,如化疗、放疗、手术治疗等,以提高 治疗效果和减轻患者痛苦。
应用
静疗治疗在肿瘤、心血管、神经系统等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广泛应用,通过与其 他治疗方法的结合,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03
静疗治疗的临床研究与案例分析
静疗治疗在各领域的临床研究进展
肿瘤领域
研究静疗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应 用,如化疗、放疗等,以及其对
静疗治疗的重要性与应用领域
01
静疗治疗在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中 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一些 慢性疾病、疼痛性疾病、神经系 统疾病等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02
静疗治疗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包括疼痛科、康复科、神经科、 骨科等多个领域,同时也适用于 家庭保健和自我保健。
02
静疗治疗的新技术与方法
新型静疗设备的介绍
通过建立专业的医疗团队和培训机制,提高医疗人员的专业水平和 技能,确保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推广静疗治疗的普及和应用
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静疗治疗的认知和应用水平,促进治 疗的普及和发展。
05
总结与参考文献
总结
本次ppt课件主要介绍了静疗治疗的新进展,包括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念在静疗治 疗领域的应用和研究成果。
新型静疗设备
高压注射器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的静疗设备不 断涌现,如智能输液泵、高压注射器 等,这些设备在提高治疗效率和精度 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高压注射器能够快速、准确地将药物 或造影剂注入患者体内,广泛应用于 血管造影、增强CT等检查和治疗中。
智能输液泵
智能输液泵能够精确控制输液速度和 输液量,实现自动化的输液管理,减 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提高患 者的治疗效果。

静疗治疗新进展演示课件

静疗治疗新进展演示课件
• 药物评估:药物PH值和渗透压、治疗疗程 • 患者评估:疾病情况、一般情况、血管情况 • 输液器材评估:经济、有效 • 风险评估:权衡利弊,利用新技术
外周静脉VS中心静脉
外周静脉治疗
等渗溶液 240-340 mosm/L 渗透压< mosm/L
金属针头 橡胶管 玻璃容器
羽毛针管 动物膀胱 动物静脉
发 展 输 液 工 具 的
17世纪
1940
一次性头皮针 输液器 塑料容器 1957
留置针 各种长度静脉导管 输液泵
今天
液体的演变
开放式输液 (20世纪80 年代前)
输液器的分化
并彩纷呈的
输液工具
各式各样的输液泵
随着护理学科不断发展、专业研究不 断深化、静脉通道多样化,静脉输液这一以往被 全社会认为是简单操作的护理技术也正向更专业、 更科学、更细化的方向发展。 在医疗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中,护士需 要通过不断的学习补充知识、提高技能、更新理 念 。
然趋势。
静脉输液工具使用现状---
2013
陕西地区( %) 周围静脉使用率 头皮钢针使用率 留置针使用率 PICC使用率 CVC使用率 96.48 58.36 38.12 2.19 1.33 新疆地区 (%) 90.16 54.61 35.55 4.9 4.93
静脉治疗新进展——主动静脉治疗
被动 静脉治疗
• 全疗程一针治疗 • “钢针”零容忍
全疗程一针治疗
• 全疗程一针治疗是指病人通过最初选定的VOD完成全 部静脉治疗(包括输液、注药、抽血、输血等),除 第一次经过皮肤进行静脉穿刺,以后均由头皮针或注 射器与留置针或其他静脉导管相连接完成。
• 就医护人员而言,减少工作量, 减少职业暴露发生率。 • 就患者而言,减少多次穿刺的 痛苦以及污染机会。

静脉输液治疗新进展

静脉输液治疗新进展

问题4?
问题5?
问题6?
问题7?
展望
相信:
在护理部领导下
在全体护理同仁努
力下 我院的静脉治疗水 平会上一个 新台阶
添加副标题
谢 谢 聆 听!
演讲人姓名 202X.00.00
至少每4小时检查一次 对于危重症/麻醉后镇静患者或有认知障碍的患者每1-2小时检查一次 新生儿/儿童患者应1小时检查一次 进行发疱剂药物输液时检查频率应更高
标准的焦点
2011及 之前版本
• 输液护理实践标准
2016:输液 • 认识到由卫生保健提供者进行的输 治疗实践标准 液治疗方面可能超出了护理的范畴
护士准备用 物
外周静脉穿 刺及锁骨 下穿刺
护士职责
范围扩展
注册护士执 行
液体及给药 方式多样化
特福龙导管
过滤器及电 子输液装置 出现
隧道式导管 输液港 输液泵 成分输血 脂肪乳剂 实践标准
•PICC及中 长度导管
•多种输液 装置供选 择
•电子输液 系统
•多种、联 合、复杂 治疗
输液系统的发展
❖ 全密闭软袋输液系统,在输液过程中可
以有效地避免空气微生物污染;普通瓶
装输液系统中的通气针采用滤过膜对避
免输液过程中空气微生物污染的作用有
限。(中国研输究液容)器
污染率(%)
玻璃瓶,带空气针,无过滤器
12.4
玻璃瓶或塑料瓶,带空气针和过滤器
10.6
全密闭输液系统
0
中国三个医院,170个样本的多中心研究
治疗工具快速发展
18世纪20世纪
血管通路装置计划
u 考虑输注液体的特性,可用的穿刺部位,对外周静脉血管的保护(IV) u 头皮钢针只可用于单剂量给药,不可留置(IV)

静脉治疗新进展..pptx

静脉治疗新进展..pptx

输液前或中有推荐使用无缝线 固定的导管以降低导管穿刺相 关的感染风险
2016 INS《输液治疗实践标准》概 述
1980, 1990, 1998, 2000, 2006, 2011, 2016 随着输液护理的科学和研究的发 展和技术的进步,临床实践因不 断进行的研究而不断发展,而 《输液治疗实践标准》为我们提 供一个指导临床实践的框架,且 具有重要循证意义.
零容忍
❖ 适用于短期静脉输液治疗 (小于4小时)
❖只可单次使用
❖若静脉推注或滴注持续刺激 性药物、发疱剂、肠外营养 液、PH低于5或高于9的液体 或药物,避免使用头皮钢针, 防止发生渗出引起的组织坏 疽
外周留置针
留置部位: 成人 :上肢背侧和桡侧,避免在下肢血管和桡
静脉腕关节部位 儿童 : 手、足背和头皮血管置管,需注意新生
• 须等消毒剂自然风干后再穿刺。只有氧 化后才达到消毒效果。
• 避免对新生儿使用碘酊,因为它对新生 儿甲状腺有潜在影响。
穿刺工具的种类及应用
外周静脉穿刺工具:头皮钢针 外周静脉导管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 中心静脉导管 植入式输液港 动脉导管
头皮钢针
❖避免在下肢血管进行穿刺, 以免引起栓塞
3
2016 INS《输液治疗实践 标准》
2016年最新修订版本(第 七版) 以循证为基础,更新输液 理念 更具实际操作指导 意义
以最新临床研究为依据的 操作指南
主要结构目录
一、输液治疗实践
附录:新增标准
二、护患安全
— 静脉输液团队
三、感染预防与控制
— 新的插图
四、输液装置
— 扩展的专业词汇
五、血管通路装置的选择与植入
六、血管通路装置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准1. 患者护理
u 可适用于所有血管通路装置置入,维护或实施输液治 疗的场所 u 实践是基于医疗机构制度,程序以及书面方案
u 关注患者的安全和护理质量
穿刺人员的变化
任何人
专业人员
标准4. 静疗输液团队
新增标准
u 适用于满足患者和医疗机构需求的服务 u 血管通路装置的置入和维护交由专人/专业团队(I) u 为了扩展并提升证据等级,还需要更多的研究
外周留置针
留置部位:
成人 :上肢背侧和桡侧,避免在下肢血管和桡静脉腕关节部位 儿童 : 手、足背和头皮血管置管,需注意新生儿因颅骨较软化, 不在头皮静脉进行穿刺,避免在固定头部时引起脑出血
外周留置针
留置时间: 成人:外周短导管保留时间72-96小时
儿童:如无并发症,可至治疗结束
留置针型号:
能满足治疗需要的最小型号导管,以减小导管对血管内壁的刺激
效果
减少并发症 安全留置 标准化规程 降低成本

皮肤消毒
• 静脉穿刺前,对皮肤不清洁先行皮肤清洁后,再进行 消毒。 • 以穿刺点为中心环行消毒,由内向外旋转涂擦,头皮 针穿刺消毒面积不小于5*5CM,留置针面积不小于 8*8CM(如用贴膜覆盖穿刺部位,其消毒面积应不小 于贴膜面积) • 使用消毒措施后不要再进行穿刺部位的触诊,除非再 次消毒。 • 须等消毒剂自然风干后再穿刺。只有氧化后才达到消 毒效果。 • 避免对新生儿使用碘酊,因为它对新生儿甲状腺有潜 在影响。
标准27.穿刺部位的选择
外周静脉短导管
– • 选择最可能完成全程治疗的穿刺部位(IV) 在前臂部位可以增加留置时间,减少留置期间的疼痛, 有助于自我护
理,并防止意外脱落和栓塞 • – 不要使用下肢静脉,因为它会导致组织损伤,血栓性静 脉炎和溃疡(IV) 超声技术(I)
对血管穿刺困难和/或静脉穿刺尝试失败后的成人和患儿使用
导管
穿刺
输液接头的管理
1.消毒:强调要有一定的擦拭力量,即摩擦力,才能将附着在接 头粗糙表面的微生物去除,通常我们擦拭15秒。
2.肝素帽更换频率与静脉留置导管同步,否则每7天更换1次
3.如果输液接头内有血液残留、完整改受损或取下输液接头后, 均应更换新的输液接头 4.当使用无针连接装置时,必须与导管或输液管路一同更换,其 中任何一部份的完整性有损坏,应及时更换
评估频率 —中心血管通路装置和中等长度静脉导管 至少每天检查一次 — 外周静脉短导管 至少每4小时检查一次
对于危重症/麻醉后镇静患者或有认知障碍的患者,
应每1-2小时检查一次 新生儿/儿童患者应每小时检查一次 进行发疱剂药物输液时检查频率应更高
41.血管通路装置(VAD的评估、护理和更换敷料
静脉治疗新进展
静脉输液的定义:是将一定的液体、
电解质或血液由静脉注入体内。
静脉输液的现状
停留在操作流程及穿刺技术层面
停留在经验式的层面
停留在被动处理并发症的层面
停留在医嘱执行的层面
三大目标:
成功穿刺 血管保护 安全留置
操作者
皮肤准备 穿刺点选择 实施穿刺
医嘱 考虑
思想者
病人、疾病 治疗方案 治疗药物、时间
标准40. 冲管和封管
1、预冲液
3、当药物与盐水不相溶时,先用5%的葡萄糖冲管后再用 0.9%生理盐水冲管 4、抗菌盐水
最小为导管的系统容积的2倍 1、外周导管为5ML 2、中心导管为10ML 3、抗菌盐水不超30ML/24H
标准41.血管通路装置(VAD)的评估、护理和更换敷 料


留置针固定
延长管U型固定
敷料选择
1. 纱布敷料每48小时 更换1次,若其完整性 受到破坏、污染时立 即更换 2.透明的半透膜敷 料至少每7天更换1 次,部分脱落随时 更换
ps:如纱布敷料与透明的半透膜敷料一起使用,应被视同于纱布敷料,每48小时更换1次。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以循证为基础,更新输液理念
具实际操作指导意义

以最新临床研究为依据的操作指南
主要结构目录
一、输液治疗实践 附录:新增标准 二、护患安全 — 静脉输液团队 三、感染预防与控制 — 新的插图 四、输液装置 — 扩展的专业词汇 五、血管通路装置的选择与植入 六、血管通路装置管理 七、血管通路装置相关并发症 八、其他输液装置 九、输液治疗方法
u 含消毒剂的被动式消毒帽可减少内腔微生物污染,降低中心静脉相关 血流感染 — 在外周静脉导管上使用消毒帽证据有限,但应考虑使用 u 一次性使用物品(II) — 一旦移除就应该立即丢弃 u 中心静脉导管应用的无针接头更换时间不少于96小时 u 外周静脉导管应用的无针接头时间没有相关的研究指引
— 无针连接针头在每次进入血管通路装置前,用力擦拭5-15秒
穿刺工具的种类及应用
外周静脉穿刺工具:头皮钢针 外周静脉导管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
中心静脉导管
植入式输液港
动脉导管
头皮钢针
避免在下肢血管进行穿刺,以免引起
栓塞
零容忍

适用于短期静脉输液治疗(小于4小 时)
只可单次使用 若静脉推注或滴注持续刺激性药物、
发疱剂、肠外营养液、PH低于5或高于 9的液体或药物,避免使用头皮钢针, 防止发生渗出引起的组织坏疽
1980, 1990, 1998, 2000, 2006, 2011, 2016
随着输液护理的科学和研究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临床实践因不断进行的研究而不断发展,而《输 液治疗实践标准》为我们提供一个指导临床实践 的框架,且具有重要循证意义.
3
2016 INS《输液治疗实践标准》
2016年最新修订版本(第七版)
导管维护
生理盐水 20或10ml以上注射器
肝素盐水 成人:10-100U/ML 小儿:1-10U/ML
采用脉冲正压式封管(须边推边 退)
导管维护
输血前或中有抽血、输血或其它粘滞性药 物,应用20mlNS,使用脉冲式冲管后现给 药
输液前或中有推荐使用无缝线固定的导管 以降低导管穿刺相关的感染风险
2016 INS《输液治疗实践标准》概述
外周静脉置管首选穿刺部位变化
首选前臂
从末梢到近端
INS标准33:应在上肢的末梢 区域按常规开始部位选择,后 续插管应接近以前的插管部位

前 臂

INS标准27:在前臂 部位可以增加留 置时间,减少留 置期间疼痛,有助 于护理,并防 止意外脱落和血栓
标准33:穿刺部位的准备和导管置入
标准34. 无针输液接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