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白内障诊断标准
放射从业人员体检散瞳前后的安全防护
放射从业人员体检散瞳前后的安全防护放射性白内障(Radiation cataract)是指由X射线、γ射线、中子及高能β射线等电离辐射所致的晶状体混浊。
[1]为国家法定职业病之一,按照现行法律法规要求:接触放射线、微波、高频、三硝基甲苯的人员需要扩散瞳孔进行眼科检查。
由于散瞳后会出现视力模糊,畏光等不良反应,受检者尤其是老年受检者跌倒的几率增加,做好安全防护、避免医疗纠纷,身处一线的护理人员责任重大。
1. 眼部检查的要求[2]1.1 使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远近视力,远视力不足1.0者,需查矫正视力。
40岁以上者不查近视力。
1.2 按照解剖顺序,依次检查外眼,借助裂隙灯检查角膜、前房、虹膜及晶状体。
1.3 指触法检查眼压及未散瞳检查眼底,注意视乳头凹陷,以除外青光眼。
再以托品酷胺或其他快速散瞳剂充分散瞳,用检眼镜检查屈光间质及眼底,然后用裂隙灯检查晶状体,记录病变特征,并绘示意图。
散瞳是行晶状体检查的重要准备工作,瞳孔准备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检查质量2. 散瞳检查操作流程2.1检查前询问:散瞳前应询问有无青光眼病史,有无白内障手术加装人工晶体,有上述情况者禁止散瞳检查。
必要时咨询眼科医生。
2.2使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远近视力2.3用散瞳药前护士洗净双手,受检者取坐位或者仰卧位,头略后仰,眼睛向上看,用左手拇指和示指分开上下睑暴露下穹隆部结膜囊,右手持药瓶距眼睛约1.5cm呈45°滴入结膜囊下穹窿内1滴眼液,轻提上睑使药液充满结膜囊内,滴眼后闭眼并压迫泪囊5分钟。
2.4嘱受检人员散瞳后30-120分钟内进行晶体检查。
3.防护措施3.1发放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通知中提醒受检者因散瞳检查晶体,体检当日携带墨镜及勿驾驶机动车。
3.2对负责散瞳操作的护士进行专项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3.3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核对受检者姓名、从事工作、接触的有毒有害物质、询问病史,尤其是有无青光眼、白内障、有无白内障手术加装人工晶体等,有无眼痛、头痛,必要时咨询眼科医生。
中医辨证治疗白内障
中医辨证治疗白内障中医辨证治疗白内障【西医】白内障是眼睛内晶状体发生混浊由透明变成不透明,阻碍光线进入眼内,从而影响了视力。
初期混浊对视力影响不大,而后渐加重,明显影响视力甚至失明。
在世界范围内白内障是致盲的首要病因,现在世界上大约有2000万人是由于白内障而致盲,另有1亿白内障患者需要手术恢复视力,在大多数的非洲和亚洲国家,白内障至少占盲人的一半。
【症状】白内障最主要的症状是视物模糊,可有怕光、看物体颜色较暗或呈黄色,甚至复视(双影)及看物体变形等症状。
白内障的早期症状:视物模糊,单眼多视,色觉异常,写色异常,眼老花减轻。
【分期】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为一缓慢的过程,在临床上,可分为4个时期。
每个时期的症状和表现各不相同 ,4个分期如下 :初发期:混浊开始发生于周边部的晶体表浅的皮质部,呈辐条状混浊,晶体的中央部相对保持透明,因此,不发生明显的视力障碍,视力多可正常或接近正常,一般没有眼红、眼疼等不适的其他症状。
在这个时期,病人往往没有察觉到或意识到发生了白内障,大多数是在进行眼科检查时方被发现白内障的发生。
此期进展很缓慢,历时可长达数年之久。
未成熟期:亦称膨胀期。
病人自觉视力疲劳,视物朦胧不清,可有眩光、彩圈和多视的症状,强光下瞳孔缩小,视力可稍有改善。
随着晶体混浊的进行性发展 ,视力亦相应日益减退 ,视力逐渐减退到仅为 0.1或0.1以下,直至工作发生困难、行动极为不便。
此期有可能因晶体过度膨胀 ,阻塞前房角而发生眼压增高的并发症 ,称为晶体膨胀性青光眼。
成熟期:混浊发展至整个晶体,视力极度减退,仅能辨认手指的个数或手的摆动与否 ,基本失去生活的自理能力。
过熟期:晶体进一步脱水、容积减小,表面的囊膜发生皱缩,并变薄 ,晶体内的皮质发生液化 ,成为乳白色的乳糜状液 ,晶体的核发生下沉。
此期可能发生晶体溶解性青光眼 ,出现眼压增高的症状。
【病理】老化、遗传、代谢异常、外伤、辐射、中毒和局部营养不良等可引起晶状体囊膜损伤,使其渗透性增加,丧失屏障作用,或导致晶状体代谢紊乱,使晶状体蛋白发生变性,形成混浊。
辐射性白内障(放射性白内障,放射性内障)
辐射性白内障(放射性白内障,放射性内障)【病因】(一)发病原因晶状体对放射线影响具有高度敏感性。
放射线所引起的白内障称为辐射性白内障(radiation cataract)。
晶状体受伤者有2种,一为接触放射线的工作者,二为接受放射线治疗者。
常见引起损伤的放射线有:X线、镭射线、60Co、90Sr的β、γ射线,以及铍、钋、镅的中子射线,红外线、紫外线以及微波等。
(二)发病机制1.发病机制辐射性白内障发生和发展有2个方面:①放射线等直接辐射对晶状体的直接作用;②放射线等对虹膜睫状肌血管系统作用,结果引起房水循环动态变化,从而降低晶状体在房水中的气体交换。
这二者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
晶状体前囊下的生长区上皮细胞,受到电离辐射作用后,细胞核受损伤,引起变性,染色体畸形,核碎裂。
细胞有丝分裂受到明显抑制。
这些受损伤而发生变化的上皮细胞移到并堆积在晶状体的后部,如借助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检查者可以看到不透明的斑点。
如损伤进一步发展,损伤而导致变性的细胞可在晶状体后部堆积成不透明的环,晶状体纤维变性,整个晶状体变混浊。
2.致白内障的阈剂量 Merrian等研究了放辐性白内障与剂量的关系,其结论为:X射线或γ射线导致白内障最低辐射剂量,一次照射量为51.6mC/kg;3周至3个月多次照射的累积量为103.2mC/kg;3个月以上多次照射的累积量为141.9mC/kg;若照射总量超过296.7mC/kg,不论照射的次数和经过的时间长短,都会产生白内障。
关于β射线所致白内障的阈剂量无统一的数值。
【症状】1.白内障形成的潜伏期晶状体对各种放射线伤后表现基本相同。
接受放射线后发病,潜伏期不一,可数月、数年或十几年,其与接受放射线的种类,放射量的多少以及年龄等有关。
X线引起发病在2~4年,中子射线几个月即可使患者出现症状。
总之,年龄愈小,潜伏期愈短;剂量愈大,潜伏期愈短;条件不同,差别甚大。
2.白内障的临床形态 X射线、γ射线及中子照射所产生的白内障临床形态基本相同。
贵州省职业健康放射培训模拟试题225道全
一、判断题1. X射线管产生的X射线的强度与管电压的平方、管电流、靶的原子序数成正比对。
对错2. 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进行放射影像健康普查,应当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对。
对错3. 使用移动式X射线设备实施床旁操作时,尽可能采用向上的投照方式。
错对错4. 临床核医学中,日操作最大量放射性核素的权重活度的计算主要处决与操作性质有关的因素,即等于计划的最大日操作活度(Bq)与操作性质修正因子所得的商对对错5. 不同放射性核素的衰变速度是各不相同的,且不受外界因素,如温度、压力、化学变化和电磁场等的影响,这是放射性核素的一种特征。
对错6. 按标准规定不宜将核素显像检查列入对少年儿童的常规检查。
对错7. 放射性活度是指用来度量放射性物质在单位时间内原子核发生核衰变数的物理量,若单位时间内发生核衰变的数目越多,则放射性越强。
对错8. 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本人承担,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错对9. 进行Χ射线检查时,只要可行,就应对受检者的辐射敏感器官(例如性腺、眼晶体、乳腺和甲状腺等)采取适当的屏蔽保护。
对错10. X射线机的有效工作负荷,即为每周X射线机工作时的管电流(mA)与曝光时间(mim)乘积的累计数,单位是“mA·mim·wk-1”;对错11.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治疗机房室内通风换气次数应大于3次每小时。
对错12. 凡I类工作场所和开展放射性治疗的单位应设有放射性污水池,以存放放射性污水直至符合排放标准时方可排放。
对错13. 对β射线的防护,通常选用有机玻璃、塑料等低原子序数的物质材料进行屏蔽,以减少韧致辐射的产生,再使用铅等高原子序数的材料屏蔽韧致辐射产生的X射线。
错错14. 放射性核素发生核衰变后,其原子数目因衰变而减少到原来数目的一半所需要时间称为核素的半衰期。
对对错15. 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安排本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接受个人剂量监测,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周期一般为60天,最长不应超过90天。
放射损伤临床疾病
第二节 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
人体在较长时间内(数周至数月) 人体在较长时间内(数周至数月)连 续或间断遭受到较大剂量外照射, 续或间断遭受到较大剂量外照射 , 其累积 剂量大于1.0Gy,照射量率小于急性放射病 剂量大于 , 而明显大于慢性放射病, 而明显大于慢性放射病 , 并以造血功能再 生障碍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称外照射亚急性 生障碍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称 外照射亚急性 放射病。 放射病。
临床特点
1、起病缓慢; 、起病缓慢; 2、造血功能障碍; 、造血功能障碍; 3、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明显增高; 、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明显增高; 4、明显的微循环变化; 、明显的微循环变化; 5、免疫功能及生殖功能低下,凝血机制障碍。 、免疫功能及生殖功能低下,凝血机制障碍。
第三节 外照射慢性放射性损伤
表6-3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分型
型别 剂量 (Gy) ) 主要临床 表现 主要病理变化 治疗 对症治 疗,骨 髓移植 对症治 疗,姑 息治疗 姑息 治疗 预后
骨髓型
1~10 ~
出血、 出血、感染
骨髓抑制、 骨髓抑制、空虚
可治愈有 死亡
肠 型
10~25 ~
高烧、腹泻、 高烧、腹泻、 电解质失衡 循环衰竭症状, 循环衰竭症状, 死于心源性 休克 震颤、惊厥、 震颤、惊厥、 运动失调
外照射急性、慢性放射损 外照射急性、 伤及内照射损伤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指人体一次或短时间( 数天) 指人体一次或短时间 ( 数天 ) 内分次受到大剂量电离辐射照射引 起的全身性疾病。 起的全身性疾病。
病因
1、医疗照射 、 2、 2、事故照射 3、应急照射 、 4、核武器辐射 、
临床表现
初 期 阶 段
三、放射性白内障
白内障的诊断与治疗
囊膜是一层透明的具有高度弹性的薄膜,完整 地包围在晶状体的外面。前囊下有一层上皮细 胞,这层上皮细胞到达赤道部后伸长,弯曲, 形成晶状体纤维。
晶体的透明性:纤维规则地排列;囊膜有恒定 的渗透性;晶体本身无血管
各种原因引起房水成分和晶体囊渗透性改变 以及代谢紊乱时,晶体发生蛋白变性,纤维 间出现水裂、空泡,上皮细胞增殖发生改变, 此时,透明的晶体变为混浊,称为白内障。
➢晶状体全部混浊。 ➢虹膜投影消失。 ➢肿胀消退,前房深度恢复。 ➢视力光感或手动,但光定位正常。 ➢眼底不能窥入
• 晶状体皮质溶解液化,呈乳白色,核下沉。 • 由于囊膜脆弱,通透性增加,晶体皮质可漏出进入前房
和玻璃体腔,从而引起葡萄膜炎和晶体溶解性青光眼等 并发症。
成熟期持续时间过长。 水分丢失,体积缩小,囊膜皱缩。 前房加深,虹膜震颤。 Morgagnian白内障:皮质液化,棕黄色
• 中老年开始发生的晶状体混浊 • 最常见的白内障类型 • 50岁以上的老年人无糖尿病,葡萄膜炎,外伤等而发生的晶体
混浊称老年性白内障。多为双侧性,但两眼发病可有先后。
症 状: 1. 双眼先后患病 2. 自觉眼前有固定不动的阴影 3. 渐进性、无痛性视力减退 4. 视力障碍出现时间因混浊部位不同而异 5. 视敏度下降 6. 因晶体膨胀可有近视等出现
按混浊部位的不同,分为三种类型:
皮质性
核性
后囊下性
是临床上最多见的一种老年性白内障。 根据其病程可以分为四期 :
• 初发期 • 膨胀期(未成熟期) • 成熟期 • 过熟期
• 晶状体周边皮质部混浊,然后逐渐向中心发展。此时在小瞳孔下不易察 觉,散瞳后,可见灰白色的车轮状混浊。
全国首届卫生监督技能竞赛参考题
全国首届卫生监督技能竞赛参考题-单选题(放射卫生答案)65.下列哪项不是《国际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安全标准》规定的责任方?A.许可证持有者 B.用人单位 C.注册者 D.放射工作人员答案:D70.放射工作单位未按规定组织放射工作人员培训,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多少元罚款? A.3000元 B.1万元 C.2万元 D.3万元答案:应该是10万元以下罚款71.放射性活度10mCi表示 A.每秒10次核衰变 B.每秒3.7×108 次核衰变 C.每秒3.7×109次核衰变 D.每秒3.7×1010次核衰变答案:B84.张某是某医院的放疗科职工,他在医院因更换钴-60治疗机的放射源而受到照射,这种照射称为A.公众照射 B.职业照射 C.医疗照射 D.潜在照射答案:B86.放射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的费用由承担。
A.劳动者 B.用人单位 C.健康检查机构或政府 D.诊断为职业病者则用人单位承担,否则由劳动者承担答案:B87.外照射屏蔽防护中,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对于电子,用重物质防护; B.对于离子,用低Z物质防护; C.对于中子,用铅、水泥防护; D.对于X线或γ射线,用高Z物质或混凝土、砖等防护。
答案:D106.放射人员健康监护档案保存时间为 A.10年 B.20年 C.30年 D.长期保存答案:D 115.一医疗机构欲开展γ刀放射治疗工作,它应该向哪个部门申请办理许可手续。
A.卫生部 B.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C.市级卫生行政部门 D.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答案:B125.GB18871规定了职业照射的剂量限值:放射工作人员连续5年中平均每年不应超过 A.5mSv B.10mSv C.20mSv D.50mSv 答案:C126.医疗机构未按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或者未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多少元以下的罚款? A.10-50万元 B.3-5万 C.5-20万 D.3万以下答案:A127.世界平均每人天然照射的剂量约为 A.5mSv B.2.4mSv C.1.6mSv D.1mSv 答案:B 128.《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对特殊群体的诊断性检查作出规定,不得将核素显像检查和X射线胸部检查列入对辐射敏感群体的常规检查项目。
白内障诊断标准
白内障诊断标准
白内障诊断标准
一、简介
白内障是眼科最常见的疾病,也是使很多老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主要指眼内的混浊物,在眼球前成为一个或多个混浊区域。
据估计,每百个人中就有五个人会患上白内障。
大多数白内障患者会出现视力的下降,以模糊视力为主,也有部分患者不会出现明显的视力变化。
因此,白内障的诊断要求有一套明确的标准。
二、白内障诊断标准
1、显微镜检查:通过显微镜观察眼球前的混浊区域,如果有可
见的混浊区域,并且达到诊断的病理标准,则可以判定为白内障病变。
2、眼底彩色造影检查:通过彩色造影检查可以清楚地看到视网
膜上的白内障,还可以检测眼内的混浊物扩散的程度,从而诊断白内障病变。
3、眼压检测:白内障可以导致眼压的升高,从而将出现眼内炎症,如果眼压升高,则说明可能是白内障病变。
4、眼功能检查:通过眼功能检查,可以判断患者的视力是否下降,从而判断是否出现白内障病变。
三、结论
白内障的诊断要求有一个全面的检查流程,在诊断和治疗白内障之前,一定要正确确定病情,以免不必要的误判和误治。
放射病的诊断与治疗-医学辐射防护学教学课件
七、诊断 (一)早期分类诊断
主要目的:确定受照者是否受到大剂量辐照,有无放射损伤; 对有放射损伤的患者作出分型、分段的初步判断。
2. 出血 出血部位以皮肤粘膜最明显, 极期多见便血和尿血。原 因在于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功能降低、血管壁脆性和通透性增加。 此外,神经体液调节紊乱、物质代谢障碍、细菌感染也使出血加 重。
3. 感染 并发感染是急性放射病重要病理特点, 影响预后。急 性放射病进程中,肺炎、出血坏死性肠炎和泌尿系统感染尤为常 见。细菌感染主要由内源性细菌引起,早期为呼吸道革兰氏阳性 球菌,晚期则为肠道革兰氏阴性杆菌。
3. 重度(4~6 Gy ) 临床分期明显。初期:临床症状多在照后 数十分钟至2小时内出现,呕吐发生早而频,可发生腹泻。受照 后~2天内淋巴细胞绝对值约0.6×109/L,白细胞也有一过性增高 后下降的特点,假愈期持续2~3周。极期有严重脱发,广泛出 血,严重感染,伴明显神经、消化系统症状和电解质平衡失调。 此时白细胞最低值为1 ×109/L以下,血小板10 ×109/L以下,有 明显贫血。照 后5~8周后进入恢复期。
(四) 应急照射 核事故时为防止事故扩大或抢修、抢救等,工作
人员受到超过规定剂量限值达到1Sv以上,导致放射病。前苏联
Cherbobyl(1986)事故中消防人员和营救人员均有急性放射病例。
三. 发病影响因素 射线种类、剂量、剂量率、照射面积、照射方
四. 式、照射部位、单或分次照射、个体辐射敏感性和年龄等
恢复阶段: 白细胞恢复顺序: 单核细胞、嗜碱性、中性和嗜 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卫生部题库放射卫生-单选参考答案(1)
单选65.下列哪项不是《国际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安全标准》规定的责任方?A.许可证持有者B.用人单位C.注册者D.放射工作人员答案:D.70.放射工作单位未按规定组织放射工作人员培训,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多少元罚款?A.3000元B.1万元C.2万元D.3万元答案:错71.放射性活度10mCi表示A.每秒10次核衰变B.每秒3.7×108次核衰变C.每秒3.7×109次核衰变D.每秒3.7×1010次核衰变答案:B84.张某是某医院的放疗科职工,他在医院因更换钴-60治疗机的放射源而受到照射,这种照射称为A.公众照射B.职业照射C.医疗照射D.潜在照射答案:B86.放射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的费用由承担。
A.劳动者B.用人单位C.健康检查机构或政府D.诊断为职业病者则用人单位承担,否则由劳动者承担答案:B87.外照射屏蔽防护中,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对于电子,用重物质防护;B.对于离子,用低Z物质防护;C.对于中子,用铅、水泥防护;D.对于X线或γ射线,用高Z物质或混凝土、砖等防护。
答案:D106.放射人员健康监护档案保存时间为A.10年B.20年C.30年D.长期保存答案:D115.一医疗机构欲开展γ刀放射治疗工作,它应该向哪个部门申请办理许可手续。
A.卫生部B.省级卫生行政部门C.市级卫生行政部门D.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答案:B125.GB18871规定了职业照射的剂量限值:放射工作人员连续5年中平均每年不应超过A.5mSvB.10mSvC.20mSvD.50mSv答案:C126.医疗机构未按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或者未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多少元以下的罚款?A.10-50万元B.3-5万C.5-20万D.3万以下答案:A127.世界平均每人天然照射的剂量约为A.5mSvB.2.4mSvC.1.6mSvD.1mSv答案:B128.《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对特殊群体的诊断性检查作出规定,不得将核素显像检查和X 射线胸部检查列入对辐射敏感群体的常规检查项目。
卫生部题库放射卫生-单选参考标准答案-(45388)
单选65.下列哪项不是《国际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安全标准》规定的责任方?A.许可证持有者B.用人单位C.注册者D.放射工作人员答案: D.70.放射工作单位未按规定组织放射工作人员培训,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多少元罚款?A.3000 元B.1 万元C.2 万元D.3 万元答案:错71.放射性活度10mCi 表示A .每秒 10 次核衰变8B.每秒 3.7 ×10 次核衰变9C.每秒 3.7 ×10 次核衰变10D.每秒 3.7 ×10 次核衰变答案: B84.张某是某医院的放疗科职工,他在医院因更换钴-60 治疗机的放射源而受到照射,这种照射称为A.公众照射B.职业照射C.医疗照射D.潜在照射答案: B86.放射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的费用由承担。
A.劳动者B.用人单位C.健康检查机构或政府D.诊断为职业病者则用人单位承担,否则由劳动者承担答案: B87.外照射屏蔽防护中,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对于电子,用重物质防护;B.对于离子,用低Z 物质防护;C.对于中子,用铅、水泥防护;D.对于 X 线或γ射线,用高Z 物质或混凝土、砖等防护。
答案: D106.放射人员健康监护档案保存时间为A.10 年B.20 年C.30 年115.一医疗机构欲开展γ刀放射治疗工作,它应该向哪个部门申请办理许可手续。
A.卫生部B.省级卫生行政部门C.市级卫生行政部门D.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答案: B125. GB18871 规定了职业照射的剂量限值:放射工作人员连续 5 年中平均每年不应超过A . 5mSvB. 10mSvC. 20mSvD. 50mSv答案: C126.医疗机构未按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或者未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多少元以下的罚款?A . 10-50 万元B. 3-5 万C. 5-20 万D. 3 万以下答案: A127.世界平均每人天然照射的剂量约为A . 5mSvB. 2.4mSvC. 1.6mSvD. 1mSv答案: B128.《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对特殊群体的诊断性检查作出规定,不得将核素显像检查和X 射线胸部检查列入对辐射敏感群体的常规检查项目。
卫生部题库放射卫生-单选参考答案(精选.)
单选65.下列哪项不是《国际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安全标准》规定的责任方?A.许可证持有者B.用人单位C.注册者D.放射工作人员答案:D.70.放射工作单位未按规定组织放射工作人员培训,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多少元罚款?A.3000元B.1万元C.2万元D.3万元答案:错71.放射性活度10表示A.每秒10次核衰变B.每秒3.7×108次核衰变C.每秒3.7×109次核衰变D.每秒3.7×1010次核衰变84.张某是某医院的放疗科职工,他在医院因更换钴-60治疗机的放射源而受到照射,这种照射称为A.公众照射B.职业照射C.医疗照射D.潜在照射答案:B86.放射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的费用由承担。
A.劳动者B.用人单位C.健康检查机构或政府D.诊断为职业病者则用人单位承担,否则由劳动者承担答案:B87.外照射屏蔽防护中,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对于电子,用重物质防护;B.对于离子,用低Z物质防护;C.对于中子,用铅、水泥防护;D.对于X线或γ射线,用高Z物质或混凝土、砖等防护。
106.放射人员健康监护档案保存时间为A.10年B.20年C.30年D.长期保存答案:D115.一医疗机构欲开展γ刀放射治疗工作,它应该向哪个部门申请办理许可手续。
A.卫生部B.省级卫生行政部门C.市级卫生行政部门D.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答案:B125.18871规定了职业照射的剂量限值:放射工作人员连续5年中平均每年不应超过A.5B.10C.20D.50126.医疗机构未按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或者未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多少元以下的罚款?A.10-50万元B.3-5万C.5-20万D.3万以下答案:A127.世界平均每人天然照射的剂量约为A.5B.2.4C.1.6D.1答案:B128.《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对特殊群体的诊断性检查作出规定,不得将核素显像检查和X射线胸部检查列入对辐射敏感群体的常规检查项目。
最新白内障诊疗指南
白内障诊疗指南病因凡是各种原因如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外伤,中毒,辐射等,都能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导致白内障。
本病可分先天性和后天性:1.先天性白内障又叫发育性白内障,多在出生前后即已存在,多为静止型,可伴有遗传性疾病,有内生性与外生性两类,内生性者与胎儿发育障碍有关,外生性者是母体或胎儿的全身病变对晶状体造成损害所致,先天性白内障分为前极白内障,后极白内障,绕核性白内障及全白内障。
2.后天性白内障出生后因全身疾病或局部眼病,营养代谢异常,中毒,变性及外伤等原因所致的晶状体混浊,分为6种:①老年性白内障,最常见,又叫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多见于40岁以上,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多,与多因素相关,如老年人代谢缓慢发生退行性病变有关,也有人认为与日光长期照射,内分泌紊乱,代谢障碍等因素有关,根据初发混浊的位置可分为核性与皮质性两大类。
②并发性白内障(并发于其他眼病)。
③外伤性白内障。
④代谢性白内障。
⑤放射性白内障。
⑥药物及中毒性白内障。
临床表现单或双侧性,两眼发病可有先后,视力进行性减退,由于晶体皮质混浊导致晶状体不同部位屈光力不同,可有眩光感,或单眼复视,近视度数增加,临床上将老年性白内障分为皮质性、核性和囊下三种类型。
1.皮质性白内障以晶体皮质灰白色混浊为主要特征,其发展过程可分为四期:初发期,未成熟期,成熟期,过熟期。
2.核性白内障晶体混浊从晶状体中心部位即胚胎核位置开始出现密度增加,逐渐加重并缓慢向周围扩展,早期呈淡黄色,随着混浊加重,色泽渐加深如深黄色,深棕黄色,核的密度增大,屈光指数增加,病人常诉说老视减轻或近视增加,早期周边部皮质仍为透明,因此,在黑暗处瞳孔散大视力增进,而在强光下瞳孔缩小视力反而减退,故一般不等待皮质完全混浊即行手术。
3.后囊下白内障混浊位于晶状体的囊膜下皮质,如果位于视轴区,早期即影响视力。
检查应了解玻璃体、视网膜、视乳头黄斑区和视神经是否正常及脉络膜有无病变,对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会有正确的评估,可借助A型及B型超声波了解有无玻璃体病变、视网膜脱离或眼内肿物,亦可了解眼轴长度及脱位的晶体位置,视网膜电图(ERG)对评价视网膜功能有重要价值,单眼白内障患者为排除黄斑病变视路疾患所致的视力障碍,可作诱发电位(VEP)检查,此外亦可应用视力干涉仪检查未成熟白内障的黄斑功能。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诊断标准-职业病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诊断标准
Diagnosticcriteriaforchronicradiationsicknessfromexternalexposure
GBZ105-2002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5.1.5.3肾上腺皮质功能降低
5.1.5.3.1具备下列二项异常者:
a)血浆皮质醇降低;
b)24h尿17-羟类固醇(17-OHCS)和17-酮类固醇(17-KS)降低。
5.1.5.3.2可有皮肤,粘膜色素沉着。
5.1.5.4甲状腺功能降低
血清T3、T4经数次检查低于正常;促甲状腺素(TSH)高于正常。2
5.1.5.2.1男性:具备下列三项中任何一项者
a)三次精液检查中二次精子数少于20x10/L(2000万/mL);或无一次超过40x10/L(4000万/mL;
b)三次精液检查中有二次活精子百分率低于60%;
c)三次精液检查中有二次正常形态的精子数低于60%。
5.1.5.2.2女性:主要检查卵巢功能,了解卵巢有无排卵和黄体功能情况。如检查基础体温、阴道脱落细胞、宫颈粘液检查等进行综合判定。
5.1.5.5物质代谢紊乱:主要检查蛋白质和糖代谢功能。
5.1.6脱离射线和积极治疗后可减轻或恢复。
5.2Ⅱ度
除具备Ⅰ度5.1.1条外,并有下列各项者可诊断为Ⅱ度。
5.2.1有较顽固的自觉症状,有明显的出血倾向。
5.2.2白细胞数持续在3.0x10/L以下;白细胞数持续在3.0~4.0x10/L兼有血小板数和/或血红蛋白量持续减少。
C.3外照射慢性放射病按GB/T16149进行剂量估算。
眼科疾病白内障诊疗规范
白内障诊疗规范一、先天性白内障【概述】本病为出生时或出生后第1年内发生的晶状体浑浊,是儿童常见的眼病,可为家族性或散发;可伴发其他眼部异常或遗传性和系统性疾病。
其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与环境因素有关,母亲孕期内特别头3个月宫内病毒性感染,应用某些药物,暴露于X线,孕期内患有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不足、营养和维生素极度缺乏等,均可使晶状体发生浑浊。
也有一些病例病因不明。
【临床表现】1.单眼或双眼发生.2.多数为静止性,少数出生后继续发展,有的直至儿童期才影响视力。
3.根据晶状体浑浊的部位、形态和程度进行分类。
比较常见的有:(1)前极白内障:晶状体前囊膜中央局限性浑浊,多为圆形,大小不等。
可伸入晶状体皮质内,或表面突出于前房内。
多为双侧。
对视力影响不大。
(2)后极白内障;晶状体后囊膜中央局限性浑浊,边缘不齐,可呈盘状、核状或花状。
多为双眼发生。
少数为进行性。
对视力有一定影响。
(3)冠状白内障:晶状体皮质深层周边部有圆形、椭圆形、短棒状、哑铃状浑浊,呈花冠状排列。
晶状体中央部及周边部透明。
双眼发生。
静止性。
很少影响视力。
(4)点状白内障:晶状体皮质有白色、蓝色或淡色细小点状浑浊。
发生在出生后或青少年期。
双眼发生。
静止不发展。
一般不影响视力。
(5)绕核性白内障:数层浑浊位于透明晶状体核周围的层间。
各层之间仍有透明皮质间隔。
最外层常有“V”字形浑浊骑跨在浑浊带前后。
常为双眼发生,静止性。
视力可明显减退。
(6)核性白内障:晶状体胚胎核和胎儿核均受累,呈致密的白色浑浊,但皮质完全透明。
多为双眼发病。
睡孔缩小时视力障碍明显,Ifi孔散大时视力显著增加。
(7)全白内障:晶状体全部或近于全部浑浊,有时囊膜增厚、钙化,皮质浓缩。
可在出生时已经发生,或出生后逐渐发展,至1岁内全部浑浊。
多为双眼发生。
视力障碍明显。
(8)膜性白内障:前、后囊膜接触机化,两层囊膜间可夹有残留的晶状体纤维或上皮细胞,呈厚薄不匀的浑浊。
放射病的诊断与救治
什么情况下发生急性放射病?
核弹袭击
原子弹、氢弹、中子弹 >万吨核爆时受屏蔽的人员 千吨级核爆时的伤员 在严重放射性污染通过或久留人员
核事故:核电厂、核反应堆 辐射事故:各行业中的放射源
导致急性放射病的射线源
带电粒子:α粒子、β射线、质子 带电粒子:中子
波长极短的电磁辐射:X射线、γ
几种放射损伤的阈剂量
放射损伤名称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
剂量阈值
1.5Sv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
1.0Gy
3.0Gy
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
放射性白内障 内照射放射病
15.0Gy
2.0Gy 1.0Sv以上
诊断标准-职业卫生标准
(1)GBZ95-放射性白内障诊断标准 (2)GBZ96-内照射放射病诊断标准 (3)GBZ97-放射性肿瘤病因判断标准 (4)GBZ98-放射性工作人员健康标准 (5)GBZ99-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 (6)GBZ100-外照射放射性骨损伤诊断标准 (7)GBZ101-放射性甲状腺疾病诊断标准 (8)GBZ102-放冲复合伤诊断标准
极期抗感染、抗出血
抗感染:在战时注意霉菌和病毒的感染 抗菌素:
使用原则:有指针的预防使用抗菌素 使用指针:1、WBC降到3000/mm3以下,或无菌
期分度,有针对性的选用各种综合治疗的 措施。
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治疗原则:以造血损
伤为中心,采用分期分度,有针对性的选 用综合治疗的措施。
治疗2
治疗措施
一、消毒隔离、周密护理; 二、早期使用抗放药,使用改善微循环的药; 三、极期抗感染、抗出血; 四、刺激造血机能
消毒隔离,周密护理
*目的:尽量减少病人受到内、外源性感染 的机会。
白内障临床诊疗指南
白内障临床诊疗指南【概述】白内障(cataract)是指晶状体透明度降低或者颜色改变所导致的光学质量下降的退行性改变。
【病因及发病机制】1.白内障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是机体内外各种因素对晶状体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
晶状体处于眼内液体环境中,任何影响眼内环境的因素,如老化、遗传、代谢异常、外伤、辐射、中毒、局部营养障碍以及某些全身代谢性或免疫性疾病,都可以直接或间接破坏晶状体的组织结构、干扰其正常代谢而使晶状体混浊。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紫外线照射、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机体外伤、过量饮酒及吸烟等均与白内障的形成有关。
2.分类白内障可按不同方法进行分类:(1)按病因:分为年龄相关性、外伤性、并发性、代谢性、中毒性、辐射性、发育性和后发性白内障等。
(2)按发病时间:分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白内障。
(3)按晶状体混浊形态:分为点状、冠状和绕核性白内障等。
(4)按晶状体混浊部位:分为皮质性、核性和囊膜下白内障等。
(5)按晶状体混浊程度:分为初发期、未成熟期、成熟期和过熟期【临床表现】1.症状(1)视力下降:这是白内障最明显也是最重要的症状。
晶状体周边部的轻度混浊可不影响视力,而在中央部的混浊,虽然可能范围较小、程度较轻,但也可以严重影响视力。
特别在强光下,瞳孔收缩,进入眼内的光线减少,此时视力反而不如弱光下。
晶状体混浊明显时,视力可下降到仅有光感。
(2)对比敏感度下降:白内障患者在高空间频率上的对比敏感度下降尤为明显。
(3)屈光改变:核性白内障因晶状体核屈光指数增加,晶状体屈光力增强产生核性近视,原有的老视减轻。
若晶状体内部混浊程度不一,也可产生晶状体性散光。
(4)单眼复视或多视:晶状体内混浊或水隙形成,使晶状体各部分屈光力不均一,类似棱镜的作用,产生单眼复视或多视。
(5)眩光:晶状体混浊使进人眼内的光线散射所致。
(6)色觉改变:混浊晶状体对光谱中位于蓝光端的光线吸收增强,使患者对这些光的色觉敏感度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射性白内障诊断标准
前言
本标准的第3、4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特制定本标准。
原标准
GB8283-1987与本标准不一致的,以本标准为准。
本标准可与WS/T117-1999《X、β、γ射线和电子所致眼晶体剂量估算规范》配套使用。
本标准可与GBZ106-2002《放射性皮肤疾病诊断标准》配套使用。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秀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
放射性白内障诊断标准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radiation cataract
GBZ95-2002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放射性白内障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电离辐射所致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性白内障。
非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性白内障也可参照本标准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放射性白内障(Radiation cataract)
是指由X射线、γ射线、中子及高能β射线等电离辐射所致的晶状体混浊。
3 诊断原则
晶状体有明确的一次或短时间(数日)内受到大剂量的外照射,或长期超
过眼晶状体年剂量限值的外照射历史(有剂量档案),个人剂量监测档案记录显示累积剂量在2Gy以上(含2Gy),经过一定时间的潜伏期,晶状体开始混浊;具有放射性白内障的形态特点;排除其它非放射性因素所致的白内障;并结合健康档案进行综合分析,方可诊断为放射性白内障。
4 诊断与分期标准
4.1 I期
晶状体后极部后囊下皮质内有细点状混浊,并排列成环行,可伴有空泡。
(图1)
图 1
4.2 Ⅱ期
晶状体后极部后囊下皮质内呈现盘状混浊且伴有空泡。
严重者,在盘状混浊的周围出现不规则的条纹状混浊向赤道部延伸。
盘状混浊也可向皮质深层扩展,可呈宝塔状外观。
与此同时,前极部前囊下皮质内也可出现细点状混浊及空泡,视力可能减退。
(图2)
图 2
4.3 Ⅲ期
晶状体后极部后囊下皮质内呈蜂窝状混浊,后极部较致密,向赤道部逐渐稀薄,伴有空泡,可有彩虹点,前囊下皮质内混浊加重,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
碍(图3)。
图 3
4.4 Ⅳ期
晶状体全部混浊,严重视力障碍。
5 鉴别诊断
排除其他非放射性因素所致的白内障:起始于后囊下型的老年性白内障;并发性白内障(高度近视、色素膜炎、视网膜色素变性等);与全身代谢有关的白内障(糖尿病、手足搐搦、长期服用类固醇等)挫伤性白内障;化学中毒及其它物理因素所致的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
6 处理原则
6.1 按一般白内障治疗原则给予治疗白内障药物;晶状体混浊所致视力障碍影响正常生活或正常工作,可施行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
6.2 对诊断为职业性放射性白内障者,根据白内障程度及视力受损情况,脱离放射线工作,并接受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一般为每半年至一年复查一次晶状体。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眼部检查的要求
A.1 使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远近视力,远视力不足1.0者,需查矫正视力。
40
岁以上者不查近视力。
A.2 按照解剖顺序,依次检查外眼,借助裂隙灯检查角膜、前房、虹膜及晶状体。
A.3 指触法检查眼压及未散瞳检查眼底,注意视乳头凹陷,以除外青光眼。
再以托品酷胺或其他快速散瞳剂充分散瞳,用检眼镜检查屈光间质及眼底,然后用裂隙灯检查晶状体,记录病变特征,并绘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