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 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

合集下载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主题班会课总结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主题班会课总结

问题2、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 还有什么?
• 1:平时有不良行为、经常搞恶作剧,有的会发展 到有意或无意识地伤害别人。 • 2:欣赏“哥儿们义气”,与社会上有劣迹的青少 年三五成群拉帮结伙,结“拜把子兄弟”,排位分, 喝血酒,干坏事。 • 3:从冒险、游乐到离家出走、侵犯他人权益到逐 渐发展到违法犯罪。 • 4:从小骄生惯养,在家是小皇帝,在外称王称霸 乃至行凶打人。 • 5:小偷小摸会发展成盗窃抢劫。
常去这些场所随时有可能受到他人的不法侵害,
法律信箱
•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 营业性歌舞厅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 入的场所,应当设置明显的未成年人禁止 进入的标志,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营 业性电子游戏场所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外, 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并应当设置明显 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标志。
五、偷窃、故意损坏财物 (一)偷窃
偷窃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量较少 的财物的行为。青少年中有的不满足自己生活
的欲望,看到人家吃得好、穿得好,心里很羡 慕,而当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就会非法去窃取 公私财物。一些未成年人因缺少良好的教育环 境,平常喜欢贪点小便宜,从拿人家一本书、 一支笔、一块橡皮开始,逐渐养成小偷小摸的 习惯。任何事物总是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有句老话叫做贼偷菜起,任其发展就会演变成 盗窃。
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 讲文明礼貌,待人恭敬谦让,已成为时代风尚。 要求我们从小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抛弃动辄动手 打人,出口骂人的不良行为。如果从小养成了这 种不良行为,危害无穷。好多犯罪分子从小染着 了打架、怒骂别人的不良行为。 • 谦让名人轶事: 美国著名政治家帕金斯30岁那年任芝加哥大学 的校长,有人怀疑他那样年轻是否是能胜任大学 校长职位,他知道后说了一句“一个30岁的人所 知道的是那么少,需要依赖他的助手兼代理校长 的地方是那么多”。就短短这一句话,使那些原 来怀疑他的人一下子放心了,对他敬意倍增。我 们经常讲一句话,叫有理也要让三分。我们在平 时学习工作、生活中也应学习这位校长忍让的胸 怀。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法律在我心中 第十一课 对违法说“不”第2框警惕不良行为 学会正当防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法律在我心中 第十一课 对违法说“不”第2框警惕不良行为 学会正当防
一天晚上,田华从同学家归来,路过一条偏僻的胡同时,持刀青年黄某从胡同口处跳出来,拿刀逼向田华并让他交出钱和手表。田华扭头就跑,结果跑进了死胡同,而黄某紧随其后,慌乱害怕中,田华拿起墙角的一根木棒向黄某挥去,黄某应声倒下。田华立即向派出所投案,后经查验,黄某受了轻伤。
第二环节:我国刑法的规定。
介绍了我国刑法是如何规定正当防卫的,以及正当防卫的要件:正当防卫所针对的,必须是不法侵害;必须是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时候;正当防卫所针对的必须是不法侵害人;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这四个要件缺一不可。
A.危险的紧迫性B.避险措施的合理性
C.利益的最大化D.避险行为的合理性
课堂小结
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是不良习惯累积而成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会损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破坏家庭的和睦和社会的和谐,危害社会道德和法律的尊严。
第三环节:如何防X不良行为。
通过分析不良行为的危害,说明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之间、一般某某和犯罪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需要我们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许多某某犯罪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之间,一般某某与犯罪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般某某与犯罪只有某某程度的区别,但其本质都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某某行为,都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不良行为如果不加以制止,可能发展为严重不良行为甚至犯罪。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道德修养,自觉遵纪守法,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受到法律制裁。但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了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情形虽然会造成一定的损害,却不必承担刑事责任。
教学目标
1、了解青少年走上某某犯罪道路的原因。2、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3、学会用正当防卫维护权利。
教学重点
1、了解青少年走上某某犯罪道路的原因。2、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

人民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法律在我心中第十一课对违法说“不”教学设计

人民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法律在我心中第十一课对违法说“不”教学设计

《对违法说“不”》上册第三单元《法律在我心中》中第十一课《对违法说“不”》的内容,初中学生从生理上正处于青春期,心理上尚不成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而且社会经验不足,对于社会上的各种不良现象缺乏理性的判断,容易因迷恋网络、或结交损友等受到社会中享乐主义、金钱至上等不良思想的影响,很容易迷失方向,常常对自己的不良行为熟视无睹,再加之缺乏法律知识和守法意识,很容易从沾染不良行为走向违法犯罪,因此本课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知识与能力目标】1、树立法制观念,增长法律意识,学会依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2、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以及违法行为的分类,做到知法懂法;3、明白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做到遵纪守法;4、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避免误入歧途;5、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积极参加有益活动;6、学会正当防卫、紧急避险。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搜集资料展示资料,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课上所学知识,加强巩固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高道德修养,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教学重点】明白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做到遵纪守法。

【教学难点】树立法制观念,增长法律意识,学会依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有关违法、守法的相关视频资料。

一、数据导入在全国法院审结的未成年犯罪案件中,生效判决中被告人为未成年人的,2008年为88914人,2009年为77620人,2010年为68203人,2015年为43839人,虽然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总人数依旧不少。

青少年处在人生美好的花季,理应健康成长。

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我们的同龄人走向违法犯罪的邪路呢?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缺乏法律知识。

朋友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我们应该伸出热情援助之手,这样做才够朋友。

然而你可曾想到,冷不防你的热情会把你拉进犯罪的泥潭,此时的你或许还不知道错在哪里呢!二、什么是违法1、案情发布阅读117面的案情发布《应该怎么做?》。

11-1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

11-1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
(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二)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 要他人财物; (四)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 等; (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六)多次偷窃; (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八)吸食、注射毒品; (九)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
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定哪
些行为是犯罪并应当负何种
刑事责任,给予犯罪人何种 刑事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第十一课
树立防范意识
制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是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它是除《未 成年人保护法》外又一部专门保 护未成年人的法律。
重拳出击
2016年12月15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 发《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暂行办法》,强
调重点检查教育等相关职能部门、中小学对防溺水、交
通事故、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涉校涉生违法犯罪和心
理、行为咨询与矫治等重点问题的预防与应对情况。
如何把违法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
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是预防违法犯
对照自己的日常行为进行反思!
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之间有怎样的区别?又有着什么联系?
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是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 二者只是存在程度上的差别。不良行为是社会危害性相对 较小的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是严重危害社会的、尚不构成
刑罚处罚的违法行为。
分析小高、小赵各种行为的性质,探讨这个故事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之间有着什么联系?
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犯罪行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从违法到犯罪只有一步之遥。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法制教育课——教学设计--张金涨1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法制教育课——教学设计--张金涨1

《杜绝不良行为, 远离违法犯罪》法制教育课——教学设计萩芦中心小学张金涨教学目标:1.不良行为的认识。

2.不良行为的表现。

3.不良行为的分类。

4.如何杜绝不良行为, 怎样与法律渗透。

重点: 哪些是属于不良行为?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难点:如何杜绝不良行为, 怎样与法律渗透。

教学方法: 讲解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提问学生早退, 迟到是什么行为?出示图片, 分析图片的内容。

二、授主题活动1.出示主题: 杜绝不良行为, 远离违法犯罪2、让学生了解现在中国违法犯罪的记载, 据统计, 在我国, 25周岁以下的人犯罪犯罪总人数的70%以上, 青少年犯罪日渐攀升, 每年新产生的青少年犯罪人数高达15万人数。

这些犯罪行为的形成, 除了受某些外界因数的影响外,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很重要。

3.分析违法和犯罪的内涵, 并加以区别。

违法:是公民个人或者社会组织违反法律规定, 危害社会的行为。

它表现为行为人不履行守法义务, 超越法定行使权利的界限, 对其他主体的合法权益造成破坏和侵害。

社会危害性是一切违法行为的根本特征。

犯罪: 是指严重违反国家法律、给社会造成一定危害、并根据法律应当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三、师生互动交流1.大家谈: 问题1 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2.对不良行为进行分类, 讲解。

严重不良行: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 尚不够刑事处罚的非法行为:(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 扰乱治安;(二)携带管制刀具, 屡教不改;(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四)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六)多次偷窃;(七)参与赌博, 屡教不改;(八)吸食、注射毒品;(九)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3.中度不良行为:•中度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未成年人不得有以下不良行为:•(1)旷课, 夜不归宿;•(2)携带管制刀具;•(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5)偷窃, 故意损坏财物;•(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和诉营业歌舞等成所;•(9)其他严重违背社会的行为;•(10)吸烟、酗酒4.轻度不良行为:•轻度不良行为是泛指与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公众道德规范相背的一些行为以及心理障碍的总和。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四单元 远离犯罪 第十一课 树立防范意识《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四单元 远离犯罪 第十一课 树立防范意识《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

《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训练习题一、基础题1、“上网﹣厌学﹣逃学﹣辍学﹣赌博﹣偷窃、抢劫”,中学生小林的这一堕落过程警示我们()①可以大错不犯,小错不断②要学会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③勿以恶小而为之④自觉抵制生活中的不良行为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2、如图中这名学生的行为属于()A.合理行为B.不良行为C.严重不良行为D.犯罪行为3、三国时期,X备在去世前嘱咐自己的孩子“勿以恶小而为之”。

今天,我们能够从中得到的启示是()A.一般某某和犯罪的本质是相同的,没有什么区别B.大错往往是从小错开始的,耍重视防微杜渐C.只要有了一般某某行为,就一定发展为犯罪D.有一般某某行为不要紧,只要不犯罪就没有关系4、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2014年中国青少年烟草调查报告显示,初中学生吸烟率达到了6.4%,每10个初中男生就有1人吸烟.而吸烟的同学都认为这是小事,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①人的堕落往往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②小错一定会转变为大错③许多某某犯罪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④不良行为与某某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二、综合题5、下列行为中,属于不良行为的是()①旷课、夜不归宿②打架斗殴、辱骂他人③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④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从小偷针,到大偷金”,“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这些古语启示我们()①一般某某行为必然发展为犯罪②小错可能是大错的开始,犯大错往往是从犯小错发展而来的③一个人如果不注意防微杜渐,就有可能从沾染不良行为发展到某某犯罪④一般某某行为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7、以下行为中属于严重某某行为而应受到刑罚处罚的是()A.王某时常在大庭广众之下讽刺、嘲笑他人B.李某制作并传播网络病毒给国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C.学生赵某闯红灯引起交通事故而向交警谎报了家长的某某D.某照相馆未经当事人同意将其肖像挂于店面橱窗8、“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1.1《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说课稿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1.1《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说课稿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1.1《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是教科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11.1节的内容。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区别,以及这些行为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这些行为,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道德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道德和法律常识,但对于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区别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可能还不太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的案例和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深刻理解这些概念,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含义和特点。

2.使学生认识到这些行为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

3.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道德素养,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区别。

2.这些行为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3.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法治观念和道德素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了解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和犯罪行为的特点。

2.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想法和经验,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

3.采用情景模拟法,让学生模拟相关场景,亲身体验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和犯罪行为带来的后果,增强他们的法治观念和道德意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动的案例,引出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和犯罪行为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案例分析:分组让学生分析案例,了解这些行为的特点。

3.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想法和经验,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

4.情景模拟:让学生模拟相关场景,亲身体验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和犯罪行为带来的后果,增强他们的法治观念和道德意识。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和犯罪行为的认识。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四单元 远离犯罪 第十一课 树立防范意识《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四单元 远离犯罪 第十一课 树立防范意识《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
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 3在不触.不违犯良良反了行行社《为为会中是和规华社严范人会重上民危不_害共_良_和性_行没国____为___有___都___相___区是,__对__别违只_的_较反是_行__小存为__》_在,_社;__有__严会__些__重_规_不的_不程_良范行_良度_行为的行为上,差为已二别是经者。
• 2、如图中这名学生的行为属于( )B
• A.合理行为 • B.不良行为 • C.严重不良行为 • D.犯罪行为
• A.在成长的过程中,人人都可能犯错误,不必大惊小 怪
• B.面对错误,我们只能听之任之 • C.过则勿惮改,我们应正视错误并勇于改正 • D.人犯了错改了就行,不必在意是否再犯
答案解析
• 【解析】犯错在所难免,贵在态度。A、B、D三项是三 种消极的做法,“正视”与“改正”才是正确的态度。 故选C。
知识结构
典例精析
• 例1、(2017浙江绍兴中考)漫画《不归路》给我们的警示有 •( )
• ①人一旦违法,必将受刑罚处罚 • ②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 • ③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维护身体健康 • ④一般违法与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解析
• 3、了解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发展 过程;知道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犯罪的概念,认 识违法犯罪的危害性;了解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之 间的关系。
课前预习
• 1.在现实生活中,许多违法犯罪都是从沾染____不__-良--开习始气的。
• 2.《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预___防__未___成__年_》人中犯列举罪了法未成年人
• 答案:C
课后训练
•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2014年中国青少年烟 草调查报告显示,初中学生吸烟率达到了6.4%,每10 个初中男生就有1人吸烟.而吸烟的同学都认为这是小 事,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 )

《大学生安全教育》教案——第十一课 预防激情犯罪

《大学生安全教育》教案——第十一课 预防激情犯罪

《大学生安全教育》第十一课预防激情犯罪教案(共1学时)一、授课题目着力增强自控能力严防发生激情犯罪二、教学目的与要求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同学们了解掌握大学生激情犯罪的主要特征,在分析激情犯罪产生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危害中得到启示,从而不断提高预防激情犯罪的自觉性,尽力将激情隐患化解于未果之时,积极有效地防止和控制激情犯罪的发生。

2、思政目标:通过分析学习大学生发生激情犯罪的原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物质利益观和金钱观,以及沉着冷静的处世方式以及法制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因消极激情而导致的案件事故的发生。

2、难点:大学生激情犯罪预防。

四、课时分配1学时五、授课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讲授法六、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大学生激情犯罪的主要特征典型案例一2016年4月30日9时50分左右,上海海事大学临港校区图书馆四楼阅览室内,一名女研究生周某疑因感情纠纷,遭一名男研究生徐某泼洒不明刺激性液体,并被徐某用刀捅伤,造成腹部三处受伤、手臂动脉破裂,终因失血过多,经抢救无效不幸死亡。

典型案例二2017年3月22日21时许,广州市南方医科大学高层学生公寓发生持刀伤人事件,一名伤者陈某经“120”医护人员现场抢救无效死亡,另一名伤者梁某被送往医院抢救。

行凶者刘某是该校2013级学生,作案动机仅仅是因为宿舍纠纷。

为阻止刘某向同学持刀行凶,陈某与梁某挺身而出与刘某搏斗。

陈某以390多分通过考研笔试,正准备去中山大学参加复试。

梁某的颈部动脉被刺破,大量出血,经抢救无效死亡。

以上案例是大学同学之间因感情纠纷、矛盾纠纷等引起的恶性校园杀人案,犯罪心理学家称这种犯罪为激情犯罪。

从刑事法律角度讲,激情犯罪是指犯罪嫌疑人由于瞬间性消极情绪爆发,而实施的毫无理智、不顾后果、失去自制力的突发性违法犯罪行为。

激情犯罪的侵害手段残酷,涉及面广,危害性严重。

可以说激情犯罪是一种情感宣泄所引发的犯罪。

激情犯罪动机形成的时间极短,往往是瞬间突然发生的,没有事先的预谋。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将所选选项前面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每小题2分,共36分)1.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三人组顺利进入太空,与神舟十五号三名航天员成功会师,同时神舟十六也是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的“首秀”。

小治在电视里看到这则新闻时,感到非常自豪,对中国航天人的进取和奉献精神感到由衷敬佩。

这说明( )①个人是社会的一个"结点"②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③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④我们要关心国家的发展,并为祖国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2.在我国,雷锋精神作为为人民服务的集中体现,为我们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基础和行为榜样。

2023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重要指示:“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在新时代我们要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养成亲社会行为,其原因是( )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②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每个人都与社会方方面面发生联系③亲社会行为要求我们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关怀和帮助他人④亲社会行为有利于塑造健康的人格,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和认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十一假期,小赣准备去长沙旅游,于是他提前在网上订购了车票,并根据网上的信息做了一些旅游攻略。

他还在网上认识了一名长沙的网友,网友给他介绍了当地的美食、交通和住宿等方面的信息。

小赣的长沙之行非常顺利。

这说明( )A.网络可以解决任何问题B.我们要充分利用一切网络信息C.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D.网上的信息都是真实的4.ChatGPT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能够通过学习人类的语言来完成对话、撰写、翻译等任务。

这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带来学术造假、数据泄露等风险。

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判断题)1-100题

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判断题)1-100题

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判断题)1-100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判断题1.违法行为就是指法律规定禁止做而去做的行为。

(_______)2.法律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来保障实施,具有强制性。

3.青少年要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

4.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人民检察院等。

5.严重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违法行为的三个基本特征6.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

7.只有犯罪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会给国家、集体和公民利益造成损失。

()8.网络无限,自由无限。

网络交往不受任何限制,不必遵守道德和法律。

(____)9.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道德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10.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11.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12.知法守法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

13.违反宪法义务的行为都是刑事违法行为。

(____)14.习惯反映着一个人的修养与素质,使我们终身受益。

15.要预防违法犯罪,就应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16.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17.八年级学生小于说:“是否以礼待人只是个人的私事,与他人关系不大,更与国家和社会无关”。

(____)18.一切违法行为都要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19.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

20.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为了避免网络的弊端,中学生不要上网,离网络越远越好。

(____)21.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____)22.周五放学回家,中学生小刚看到歹徒正在对自己的同学索要钱财,他想到了道德与法治课上学到的知识,偷偷地记下歹徒的体貌特征,然后拨打110报警…判断:理由:23.判断说理:请你判断下列做法或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人民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1.2 警惕不良行为 教案

人民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1.2 警惕不良行为 教案
2、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性
小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会损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破坏家庭的和睦和社会的和谐,危害社会道德和法律的尊严。
学生分组辩论:不良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案例再现(PPT呈现)
案例分析(PPT呈现)
小良行为、一般违法行为、犯罪,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提示:
•提高自我认识,清楚不良行为的危害性,主动切断诱因。
•乐交诤友,积极参加有益的文娱体育活动,陶冶高雅情趣。
•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坚强意志,控制自己的情绪,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播放视频——防微杜渐。
阅读分析案例,评论交流
思考讨论
讨论交流
情境阅读,讨论分析
自我反思
讨论交流
观看视频,分析案例
学生总结
分组辩论
名言赏析(PPT呈现)
剖析不良行为,避免或矫治不良行为。(讨论交流,完成表格内容)
3、面对不良行为,我们应该如何克服和矫治?
小结:
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重视道德修养,自觉遵纪守法。
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思考讨论交流:
中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不良行为习惯,我们应该如何对待?
思考交流:
我们怎样才能有效避免违法犯罪?
观看视频
讨论交流
通过存在的校园欺凌现象,加强法治警示教育。
引入课题。
讲授新课
案例展示(PPT):
(案例一)
讨论交流:
案例中的主人公最后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是什么?(好奇、模仿)
(案例二)
讨论交流:
为什么王某受到法律的制裁?(报复)
(案例三)
讨论交流:
近年来,校园欺凌案件频发,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从众)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1.1《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教学设计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1.1《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教学设计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1.1《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内容主要涉及学生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行为问题,以及这些行为问题的性质和危害。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预防和纠正这些行为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判断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但仍然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在面对不良行为和犯罪行为时,容易迷失方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些行为问题,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的概念和特点。

2.培养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行为和犯罪行为的意识。

3.提高学生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之间的联系。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行为问题,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的特点和危害。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些行为问题,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3.情景模拟法:创设情景,让学生亲身参与,提高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典型案例,用于分析讲解。

2.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准备情景模拟材料,让学生参与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或犯罪行为?它们给你们带来了哪些影响?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的特点和危害。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案例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讨论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些行为问题,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4.巩固(5分钟)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11课《树立防范意识》优质课件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11课《树立防范意识》优质课件
住她家。
不良行为
为了防备被人欺侮,小朱把 三棱刀放在书包里。
小冯酷爱读书,在学校图书馆看到特 别喜欢的书,就悄悄“拿”回家。
活动探究
以上各种不良行为可能会导致怎样的后果?
制订防止和克服自己不良行为的计划。 不良行为 危害性 预防措施 实际效果
探究新知
二、拒绝诱惑,克制冲动 拒绝诱惑
大千世界,充满了诱惑。面对诱惑,有些人头脑清醒,
们被果园的主人发现并被扭送到当地派出所。
探究新知
一个人不是一下子就变坏的。人的堕落往往是从不良行
为开始的。因此,我们要加强道德与法治修养,养成良好的 行为习惯,从克服、矫正各种小缺点、小错误开始,防患于 未然,把违法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
不良行为
周末,小兰去同学家里学习,
不知不觉夜已深了。同学让小兰
苹果挂满了枝头,煞是诱人。小峰望着苹果说:“真想摘个苹果
吃。”小宁和几个同学也说: “是啊,多好的苹果啊,真想尝 尝。”小萌说:“那就摘几个吃吧。”“这不是偷吗?不行吧?” 小峰有点害怕。小萌说:“怕什么,不就是几个苹果吗?小事一 桩。再说了,我们偷偷摘,别人也不知道。”于是,几个人爬到
树上摘了很多苹果,吃够了,还要带走一些。正准备离开时,他
6、多次偷窃;
7、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8、吸食、注射毒品; 9、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财物;
4、传播淫秽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5、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探究新知
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是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二者在
违反社会规范上没有区别,只是存在程度上的差别。不良行为
是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的行为,有些不良行为已经触犯了《中 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严重不良行为是严重危害社 会的、尚不构成刑罚处罚的违法行为。 无数事实表明,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从一般违法行

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法律知识科普班会PPT

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法律知识科普班会PPT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原则包括:
教育和保护 相结合
分级预防 干预和矫治
尊重未成年人人 格尊严和保护未 成年人合法权益
综合治理 内外并重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参与主体包括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社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居民委 员会、村民委员会、学校、家庭以及未成年人等。国家机关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中,一项核心 职责是加强专门学校建设、发展专门教育。 首先,专门教育的适用对象是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 其次,专门教育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属于国民教育体系,是一项具有自身规律的教育制度,另 一方面属于未成年人保护处分措施体系,是一项带有强制性的矫治制度。 最后,规定若干重要保障措施,即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成立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根据需要 合理设置专门学校,授权国务院制定专门学校建设和专门教育的具体办法等。
犯罪原因
在这种形势下,中国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如何?这些犯罪的未成年人有什 么特征?他们因何而犯罪?当今社会又该如何预防及惩戒未成年人犯罪?
PART.TWO
法律修订思路与进步
建立完善的预防和处罚机制,并推行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和心理辅导,提高未成年人对法律的敬畏感和自我 约束能力,才能尽可能杜绝减少悲剧的发生。
法律修订思路与进步
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方向:教育矫治未成年人的偏常行为
预防犯罪手段
预防犯罪的手段是多种的,主 要包括惩罚制裁、教育矫治。 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立足惩 罚和制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法立足教育矫治。这是预防未 成年人犯罪法存在的价值和意
义。
犯罪行为矫治
此次修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在进一步厘清与刑法、治安管 理处罚法的关系与定位,相互 衔接、协调的基础上,始终坚 持着教育矫治的核心功用,方 向是强化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犯罪行为的干

2023-2024学年上学期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新版八年级期中必刷常考题之预防犯罪

2023-2024学年上学期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新版八年级期中必刷常考题之预防犯罪

2023-2024学年上学期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新版八年级期中必刷常考题之预防犯罪一.选择题(共16小题)1.(2023•黄州区校级开学)中学生陈某,从结识游手好闲的“朋友”、无心学习、不完成作业、经常旷课,到偷学校的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再到在社会上偷窃财物、参加赌博被公安机关拘留,最终因拦路抢劫被判刑。

这一事实说明()A.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B.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必然要走向犯罪C.陈某的前后行为都应受到行政处罚D.陈某的前后行为都应受到刑罚处罚2.(2023•高州市校级开学)判断一种违法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主要看这种行为是否符合犯罪的基本特征。

下列不属于犯罪的基本特征的是()A.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B.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C.犯罪是一种触犯民法典的行为D.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3.(2023春•泉州期末)2023年3月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5年来检察机关受理审查起诉未成年人犯罪32.7万人,强调坚决依法惩治主观恶性深、后果严重的未成年人犯罪行为。

这则新闻警示未成年人要()①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②珍惜美好生活,远离犯罪③加强监督,强化司法保护④加强自我防范,依法自律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2022秋•郫都区校级期末)2022年10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发布“公交车司乘冲突引发刑事案件分析”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

报告显示,公交车司乘冲突引发的刑事案件量稳中有升。

如图是部分数据的图示。

图示中这些行为的最本质特征是()A.应受刑罚处罚性B.严重社会危害性C.刑事违法性D.危险性与隐蔽性5.(2023•东丽区一模)学习了《做守法的公民》这一课,某中学八年级(2)班的同学围绕“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违法、犯罪”的区别和联系进行了讨论,其中你认为正确的观点是()①同学甲: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严重不良行为属于违法行为②同学乙:犯罪行为一定是违法行为,行为人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③同学丙:违法就是犯罪,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④同学丁: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触犯了刑法,具有刑事违法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2023•和县二模)2022年9月23日,廊坊市广阳区人民法院依法对唐山打人案公开宣判,被告人陈某志犯寻衅滋事罪,抢劫罪,聚众斗殴罪,开设赌场罪,非法拘禁罪,故意伤害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24年,并处罚金32万元。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PPT优秀课件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PPT优秀课件
一、旷课、夜不归宿
• 有逃学、旷课、夜不归宿行为的人不外乎 有几种情况:
• 一是学习较差,对自己已经失望; • 二是受家长、教师的批评; • 三是受社会上不三不四哥们的拉拢,经常
在外游乐。由于他们的精力不放在学习上, 加上脱离家长、学校的监控,往往容易走 上歧途。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杜绝不 良行为 ,远离 违法犯 罪》PPT
• 3:从冒险、游乐到离家出走、侵犯他人权益到逐渐 发展到违法犯罪。
• 4:从小骄生惯养,在家是小皇帝,在外称王称霸乃 至行凶打人。
• 5:小偷小摸会发展成盗窃抢劫。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杜绝不 良行为 ,远离 违法犯 罪》PPT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杜绝不 良行为 ,远离 违法犯 罪》PPT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杜绝不 良行为 ,远离 违法犯 罪》PPT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杜绝不 良行为 ,远离 违法犯 罪》PPT
大家谈
问题1. 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 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杜绝不 良行为 ,远离 违法犯 罪》PPT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杜绝不 良行为 ,远离 违法犯 罪》PPT
二、携带管制刀具
•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条规定:
非法制造、贩卖、携带匕首、三棱刀、强 簧刀或其他管制刀具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警告。这些刀具之所以禁
止携带,因其威胁着人的生命安全。携带管 制刀具容易发生人身伤亡事件,特别是青少 年正是身体发育阶段,精力旺盛,但由于法 制观念和是非观念淡薄,争强好胜,行动盲 目而不计后果,携带管制刀具,极易一时冲 动,酿成不该发生的悲剧。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11课第1框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 (共16张PPT)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11课第1框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  (共16张PPT)

课堂练习
• 同步练习p51
制定《预防未成年人犯 罪法》是为了保障未成年人 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 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 人犯罪。它是除《未成年人 保护法》外又一部专门保护
未成年人的法律。
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 (一)旷课、夜不归宿; (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 (二)携带管制刀具; 安; (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二)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 (五)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索要他人财物; (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四)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 (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 品等; 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 (八)进入法律、规定未成年 动; 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 (六)多次偷窃; 等场所; (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九)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 (八)吸食、注射毒品; 的不良行为。 (九)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之间有怎样的区别?又有着什么联系?
导入新课
•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是掌握政 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 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应 当负何种刑事责任,给予犯罪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 规范的总称。 •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 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 罪,制定本法。它是除《未成年人保护法》外又一部 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 • 《刑法》告诉我们哪些行为是犯罪行为,又该受到怎 样的刑罚处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又会带给我 们哪些思考和启示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这部法律。
要加强道德与法治修养,养成良好
的行为习惯,从克服、矫正各种小 缺点、小错误开始,防患于未然, 把违法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犯罪行为
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 为,从一般违法到犯罪行为, 只有一步之遥。
吸毒
(一般违法)
为了获得毒资满足毒瘾 贩毒 抢劫
(犯罪) 当达到聚众斗殴,多次参与, 斗殴 结伙滋事 致人重伤或死亡等严重情节时 (犯罪) (一般违法)
当达到盗窃数额较大或特 多次偷窃 别巨大,多次盗窃 盗窃金融机构,数额巨大 (一般违法) 或盗窃文物情节严重的
不良行为 旷课、夜不归宿 携带管制刀具 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严重不良行为 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 他人财物 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进行淫乱或色情、卖淫活动
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 多次偷窃
2.我们要加强道德与法治修养,养 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克服、矫 正各种小缺点、小错误开始,防 患于未然,把违法犯罪消灭在萌 芽状态。
分享:你有哪些良好的行为 习惯?它对我们的成长有什 么帮助?
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 与犯罪行为
不良行为与 严重不良行为的表 现
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 与犯罪行为的联系
观看、收听色情、淫秽行为都是违反社会规 吸食、注射毒品 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范的行为
……
……
不良行为:
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的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
严重危害社会的、尚不构成刑罚处 罚的违法行为。
某校学生李某(16周岁),学习期间偶尔逃学去网吧玩游戏,后 上了瘾,经常旷课去网吧。为了弄到钱玩游戏,他在学校偷过一
1.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从一般违法 行为到犯罪行为,往往只有一步之遥。
2.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之间 有密切联系。不良行为可能演化为违法犯罪; 严重不良行为已属违法行为,离犯罪仅有一 步之遥。
1.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 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 反思:在我们自己身上还有哪些 小恶、小错、小毛病?如果不改 正的话会对我们产生什么危害?
思考:李某的哪些行为属于刑事违法行为?
旷课、偷窃同学钱物、进网吧(不良行为) 偷窃自行车 纠集他人结伙滋事、多次拦截他人强行索要 钱财(严重不良行为)
故意伤人致人重伤(刑事违法行为
被处3年有期徒刑)
逃学、旷课、 泡网吧、偷窃 同学财物一次 偷窃他人自行车
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
(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故意伤人,致人重伤
临近河岸的一片村庄,为 防止水患,农民们筑起了 巍峨的长堤。农民们偶尔 发现了蚂蚁窝,不以为然。 可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 晚,河水从蚂蚁窝渗透出 来,继而喷射,最终决堤 了。 这则故事说明了说明道理?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哪 些行为是不良行为,哪些行为 是严重不良行为?
一、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的表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 罪法》中列举了未成年人的不良行 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次同学钱物后,甚至还在校外偷窃他人自行车一辆,被派出所抓住, 因其未成年训诫一顿后就放了。此事过后,李某不仅不思悔改,反
而还结识了张某等一帮社会青年,多次威胁低年级学生并索要钱财。
某日,李某因生活小事辱骂同班同学徐某,并与徐某发生打斗。自 认“吃亏”的李某一气之下纠集张某在放学路上对徐某进行殴打, 导致徐某颅内严重出血,瘫痪在床。案发不久后,李某和张某就被 警方抓获。
盗窃 (犯罪)
年满16岁就要负刑事责任。 但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在以下八种 罪中要负刑事责任: ①故意杀人。 ②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 ③强奸。 ④抢劫。 ⑤贩卖毒品。 ⑥放火。 ⑦爆炸。 ⑧投放危险物质罪 【法律依据:《刑法》第17条第2款】
二、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 行为的联系:
预防违法犯罪 的措施
1.图中这名学生的行为属于(B) A.合理行为 B.不良行 C.严重不良行为 D.犯罪行为
2.三国时期,刘备在去世前嘱咐自己的孩子“勿 以恶小而为之”。今天,我们能够从中得到的启 示是 (B ) A.一般违法和犯罪的本质是相同的,没有什么 区别 B.大错往往是从小错开始的,耍重视防微杜渐 C.只要有了一般违法行为,就一定发展为犯罪 D.有一般违法行为不要紧,只要不犯罪就没有 关系
思考:李某的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哪些属严 重不良行为?李某的哪些行为属于刑事违法行为?
旷课、偷同学钱物、进网吧、打架斗殴、 辱骂他人偷窃自行车(不良行为) 纠集他人结伙滋事、多次拦截他人强行索要 钱财(严重不良行为)
某校学生李某(16周岁),学习期间偶尔逃学去 网吧玩游戏,后来上了瘾,经常旷课去网吧。为了 弄到钱玩游戏,他在学校偷过一次同学钱物后,甚 至还在校外偷窃他人自行车一辆,被派出所抓住, 因其未成年训诫一顿后就放了。此事过后,李某不 仅不思悔改,反而还结识了张某等一帮社会青年, 多次威胁低年级学生并索要钱财。某日,李某因生 活小事辱骂同班同学徐某,并与徐某发生打斗。自 认“吃亏”的李某一气之下纠集张某在放学路上对 徐某进行殴打,导致徐某颅内严重出血,瘫痪在床。 案发不久后,李某和张某就被警方抓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