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地理学视角看湖北饮食文化(最终)
湖北饮食文化现状调研报告
湖北饮食文化现状调研报告湖北是中国的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省份,拥有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
在这篇调研报告中,我们将分析湖北饮食文化的现状,着重考察湖北的传统饮食特色、消费习惯以及当地人对于饮食健康的认知。
湖北的传统饮食以其丰富的味道和独特的烹饪方法而闻名。
著名的湖北菜系有荆州菜、武汉菜、黄鹤楼菜等。
荆州菜以其精致的色香味而著名,其特色菜品包括熊掌、竹筒鸡等。
武汉菜则是以五味调和和汤菜为主,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菜品是热干面、热干小吃等。
黄鹤楼菜以其独特的口味和制作工艺而闻名,其特色菜品有黄鹤楼烤鱼和黄鹤楼蛋糕等。
在当地人的消费习惯方面,湖北人喜欢将饮食作为社交活动的一部分,他们喜欢与朋友和家人一起聚餐。
湖北人非常讲究饮食规律,一般会定时定量地进食,他们认为吃得健康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态度。
此外,湖北人也非常重视节约食物,他们注重保持饮食的平衡和营养,尽量避免浪费食物。
在饮食健康方面,湖北人对于饮食的健康认知不断提高。
他们越来越注重食物的新鲜度和营养价值,尽量选择天然、绿色健康的食材。
越来越多的湖北人开始关注食物的制作工艺和添加剂的使用情况,他们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选择健康的食物。
此外,湖北人还注重食物的搭配和均衡饮食,他们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饮食来满足身体的需要。
总结来说,湖北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有着独特的传统饮食特色。
湖北人具有规律的饮食习惯,注重饮食的平衡和营养。
在当地人的饮食健康认知方面,湖北人越来越注重食物的新鲜度和营养价值,愿意选择健康的食物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然而,我们也应该认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湖北的饮食文化也在不断演变和调整,因此,我们需要继续关注和研究湖北的饮食文化,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
湖北饮食文化旅游区位研究
湖北饮食文化旅游区位研究作者:殷昌利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23年第09期摘要: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文化与旅游的协同促进已经成为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新潮流。
湖北省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在独特的地理环境下“催生”了丰富的饮食文化资源,为了实现对这些宝贵资源的“结构性再分配”和“保护性开发”,需要对湖北省的饮食文化旅游区位展开深入探究。
本文选取湖北省饮食文化旅游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区位理论探讨湖北省饮食文化旅游资源、旅游交通、旅游市场相关问题,并从资源整合、交通补给、市场驱动等方面为湖北省饮食文化旅游的发展方向和对策提供建议,以期为湖北省饮食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湖北省;饮食文化;旅游资源;旅游区位一、引言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饮食文化与旅游业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1]。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内涵和特色。
饮食文化作为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丰富旅游活动内容,提高旅游经营效益[2]。
旅游区位因素对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产品的成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3]。
其中旅游区位的地理位置是吸引游客的关键,因为它直接决定了旅游产品的方便程度和游客的到达方式。
距离游客所在地区的远近、周边城市的发展水平和旅游发展的竞争状况都将直接影响旅游区的吸引力。
自然和文化资源是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吸引游客的主要原因。
这些资源包括风景名胜、历史文化遗址、自然保护区等,它们的数量和质量都将直接影响旅游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有利的区位条件能够可以带来更多的游客和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旅游区位分析是旅游规划和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可以帮助旅游业者确定最佳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路线,以最大限度提高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
湖北省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坐拥独特的地理位置,拥有丰富的饮食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5]。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湖北省的旅游资源和饮食文化。
湖北导游基础知识 第七章 湖北特色饮食文化
豆皮
是一种湖北武汉的著名民间小 吃,是武汉最有特色的小吃 之一。 老通城的豆皮最为有名。毛泽 东品尝四次,次次赞赏。外 地人和外宾到武汉来都以能 吃到老通城豆皮为快。 豆 皮上层是绿豆磨的浆,下面 是米饭,肉丁,咸菜,,香 干,香菇。三鲜豆皮,皮包 金黄发亮,入口酥松嫩香。
面窝
更是武汉人“过早”常用品 之一。它以米粉为原料,加 上葱花和面窝。据说为清光 绪年间汉正街烧饼小贩所创。 面窝油炸后两面金黄、外酥 内软、窝中脆,深受武汉人 喜爱。解放初一个面窝几乎 半斤,才卖五分钱,一个搬 运工人吃上两个面窝只需一 角钱;可撑到12点吃午饭。
麻元 面窝
云梦鱼面
土家油茶汤(四道茶)
精武鸭脖
汪集鸡汤
户部巷
武汉热干面
武汉热干面与山西刀削面、两广伊府面、四 川担担面、北方炸酱面并称为我国五大名面, 是颇具武汉特色的过早(即吃早餐)小吃。 关于热干面的起源有一个典故:汉口长 堤街有个名叫李包的食贩,在关帝庙一带靠 卖凉粉和汤面为生。 过了几年,有位姓 蔡的在中山大道满春路口开设了一家热干面 面馆,取财源茂盛之意,叫做“蔡林记”, 成为武汉市经营热干面的名店。后迁至汉口 水塔对面的中山大道上,改名武汉热干面。
排骨藕汤
湖北人爱喝汤,有“无
汤不成席”的说法。湖 北盛产莲藕,粉嫩白净, 最出名的当属排骨藕汤 了。排骨藕汤也是湖北 接待贵客的必备菜之一, 此菜鲜香味美,营养丰 富,开胃益血,有补气 补钙的功效。
四、湖北风味小吃
豆皮
热干面 四季美汤包
贺胜桥鸡汤
鄂州东坡饼 黄州烧梅
小桃园鸡汤
欢喜坨
欢喜坨—— 武汉传统小吃!现在在三镇 不少大中型酒店同样有售, 不同的是它有个更雅名字 “大麻元”。为啥改名?因 为两年前,它就是以这个名 称入选“中国名点”。欢喜 坨在武汉有百余年历史,糯 米粉滚成圆团,再裹上一层 芝麻,炸熟后外脆内软,咬 一口,一声脆响后糖汁四溢。
湖北饮食文化特点及相关菜谱
作者:明光地址:/happyyixiaha整理:百年餐饮地址:湖北饮食文化特点及相关菜谱明光,百年餐饮之饮食文化基本情况概述湖北省简称“鄂”,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是连接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广大内地的中间地带。
湖北省饮食风俗是自然条件、民族迁徙和民族构成、历史传承、食俗交融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湖北各族人民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其中包括饮食文化。
湖北菜,简称鄂菜,按有文字记载的时间算,至今也有2000多年的历史。
早在2000多年前,具有楚乡风味的鄂菜在广阔富饶的江汉平原上已具雏形;唐、宋两代鄂菜有了明显的发展;到了明、清时,鄂菜趋于成熟。
湖北的特色风味小吃繁多,这些特色风味小吃的形成和发展也都有其历史发展的原因。
早在战国时期《楚辞·招魂》中一份楚宫筵席单中就有麻花、馓子、蜜糖糕、油炸饼等,这是湖北小吃见诸文字的最早记载。
另外有一些风味小吃的形成则相伴有历史故事。
如郧阳的“高炉饼”,相传楚太子监封地屯郢,喜吃此饼,并传谕列为御膳,于是便成为地方风味小吃。
“九黄饼”起源于东晋,据说东晋荆州刺史桓温及唐代大诗人李白都曾重九登高,漫游龙山,均品尝过此饼。
云梦鱼面发源于清道光年间,据《云梦县志》载,当时云梦县城里有个许传发布行,生意兴隆,专设客栈招待外地来的客商。
客栈厨师姓黄,有一天和面,他不慎碰撒了准备氽鱼丸子的鱼肉泥,他就顺手把鱼肉泥和在面里,擀成面条。
客商吃后大加赞赏。
此后他就如法炮制,招待客商。
有一天面做多了吃不完,他就把面晒干后储存起来。
谁知干面作者:明光地址:/happyyixiaha整理:百年餐饮地址:煮熟后其味更佳,这就诞生了云梦鱼面。
这些风味小吃经过千百年的历史传承,成为今天湖北省别具风味的地方小吃。
湖北饮食风俗形成的历史原因还表现在岁时、信仰、礼仪等食俗的传承上。
现行的许多食俗如端午节吃粽子就起源于湖北。
关于吃粽子,湖北就有几种不同传说:在屈原故里秭归,传说屈原投汩罗江后,热爱屈原的楚人很悲痛,纷纷从四面八方赶到江边,有的还划着渔舟去打捞诗人的遗体。
地理视角下的饮食文化探讨(饮食文化课件)
2.气候的冷热干湿以及不同的土质影响人们饮食习惯和口味。
“东辣西酸,南甜北咸”大致概括了我国不同地域的饮食特点。这既反映了气候、土壤对人们饮食习 惯和口味的影响,同时也说明了食品调理是人们适应自然环境的重要手段。
川贵湘—>终年阴湿—>嗜香辣(祛寒除风湿) 晋陕甘—>黄土高原地区,土壤和水源中含钙较多—>嗜酸嗜醋(消除体内钙沉积,克服各种结石
四、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 解决方法:
(1)地理学视角的饮食文化研究空间还很大, 可以扩大 研究内容,从人地关系、饮食文化的主体与客体、饮食文 化的区域分异、饮食文化的影响与比较、饮食文化的开发 利用等方面进行深度与广度的研究。 (2)既采用人文地理学的传统研究方法, 如田野调查、 编制地图等, 同时也多采用一些新方法和新技术, 如数学 方法、系统分析方法等。从研究的范式而言, 饮食文化是 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所以也可以采用文化地 理学的研究范式进行研究, 从文化起源、文化传播、文化 景观、文化整合和文化生态等方面进行研究。
专业:人文地理学 姓名: 学号:
结构框架
• 一、饮食文化的概念
• 二、地理环境与饮食文化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四、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
一、饮食文化的概念
关于饮食文化的概念,学术界有多种说法: 陈苏华认为,饮食文化是人类为了生存,在饮食生活中产生 的饮食观念、行为、技术及其饮食产品的总和,是人类通过 自然选择、约定俗成的与环境相适应的饮食生活方式。 蔡晓梅认为,饮食文化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历史人文环境 的相互作用下,人们围绕饮食所产生的系列行为和规范。它 包括与饮食有关的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所有内容。 何宏认为饮食文化是指特定社会群体食物原料开发利用、 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以及以饮 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即由人们食生产和食 生活方式、过程、功能等结构组合而成的全部食事总和。 朱基富认为饮食文化是人类为了生存和提高生命质量,在长 期饮食历史实践中创造和积累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
湖北饮食文化
我家乡的饮食文化我的家乡在湖北十堰,处于鄂西北地区。
湖北以吃大米、鱼为主,充分地体现了湖北“鱼米之乡”的美称,风味综合荟萃,各地特色佳肴丰富美味。
一、湖北饮食简介1、历史背景荆楚风味,以湖北菜为代表,称为鄂菜,以“咸鲜”味为本,讲究嫩、柔、滑、爽,善烹河鲜,以蒸菜驰名,富有浓厚的江南水乡特色。
按有文字记载的时间算,早在2000多年前,具有楚乡风味的鄂菜在广阔富饶的江汉平原上就已具雏形;唐、宋两代鄂菜有了明显的发展;到了明、清时,鄂菜趋于成熟。
2、湖北饮食习俗总的特点是:以稻、鱼为主;风味综合荟萃;喜食杂食。
二、湖北三个饮食风俗区湖北地域广大,根据各地区的饮食风俗差异,将湖北省划分为鄂东、鄂西南、鄂西北三个饮食风俗区。
我家在鄂西北,就先从鄂西北的饮食说起吧。
1、鄂西北饮食鄂西北饮食风俗区主要涵盖以襄阳为中心的三北岗地,包括随州、荆门、神农架和郧阳等地。
在饮食风俗上,偏东部分受鄂东影响较大(我家就和武汉那边的口味差不多,喜欢煲汤和吃鱼,早点也差不多,热干面是每日必备!),西部及西南部受四川影响不小,北部则受河南、陕西饮食文化渗透,但同时也有鄂西北饮食风俗区自己的特色,做法侧重于蒸、煎、炸。
在日常饮食风俗上,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部分地区以小麦、苞谷为主食,部分平原谷地以稻米为主食,辅以苞谷等杂粮。
副食种类比较多,四季蔬菜、家禽家畜、鱼类水产、山中野物无所不有。
特色风味小吃繁多,主要的风味小吃有襄樊糊辣汤、郧县三合汤、谷城空心魁面、荆门太师饼、郧阳高炉饼、随州牛肉面等。
家家会酿的苞谷烧酒和糯米黄酒,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饮的四季酒,冬饮御寒,夏喝消暑,有浓郁的地方风味。
糯米黄酒介于白酒和啤酒之间,用纯糯米酿制,原液呈淡黄色,成品为乳白色,稍有粘性。
我家每年都做米酒,元宵节的时候煮元宵就会用自家做的酒。
冬天喝一碗热热的黄酒,非常暖和,感觉相当美好。
黄酒味道不像白酒那么冲,闻着很香,喝起来很温和甚至有点甜,很多没喝过黄酒的人就会掉以轻心,当成饮料一次喝很多,结果就会醉倒然后睡很久。
湖北饮食文化
湖北省地理环境对饮食文化的影响1、历史:湖北菜,简称鄂菜,文字记载,至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
早在2000多年前,具有楚乡风味的鄂菜在广阔富饶的江汉平原上已具雏形;唐、宋两代鄂菜有了明显的发展;到了明、清时,鄂菜趋于成熟。
2、湖北饮食习俗总的特点是:A、稻、鱼为主; B、喜食杂食、风味荟萃、口味以酸、甜、苦、辣为主。
C、好酒多茶;D、汤品繁多。
湖北地理环境对饮食文化产生的影响如下:A、稻、鱼为主湖北素来就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境内的江汉平原素称“云梦古泽”,是全国闻名的粮、棉、油和禽蛋以及水产品生产基地。
盛产稻、麦、棉、丝、茶、漆、柑橘、鱼等。
湖北一直是全国的稻谷主产区之一,中南部为江汉平原,地势平坦,气候湿润宜人,适宜农作物生长,交通便利,自古就有“鱼米之乡”之称。
在湖北,水稻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3100万亩以上。
湖北人的主食即为稻米和杂粮。
湖北省是千湖之省,水产业能力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认证无公害水产品、淡水产品总产量、淡水产品加工出口等均为全国之首。
因此,鱼类是湖北人民饭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佳肴,鱼类在各种佳肴中最为突出。
鱼类有黄鱼、鲟鳇、鈵、鲍等几十种,做法上侧重于蒸、煨、炸、炒、烧等。
在鄂东地区单独以鱼为原料的佳肴就有几十种,主要是全鱼类、鱼糕类、鱼丸类菜肴。
许多城市筵席和农民乡宴其全部菜肴都是鱼,其他筵席也少不了鱼,有所谓“无鱼不成宴”的说法。
B、喜食杂食、风味荟萃、口味以酸、甜、苦、辣为主。
湖北省地域广大,人口众多,历史悠久,各地区饮食各异,因此湖北人喜食杂食,喜好丰富,口味多样,以酸、甜、苦、辣为主。
1、鄂东饮食:调味以辛、辣、酸、甜为主,注重味鲜。
该地区风味小吃丰富多样。
2、鄂西南地区主要以苞谷(玉米)、薯类为主食,辅以稻米、小麦等。
鄂西南副食以懒豆腐为主。
3、鄂西北饮食:特色风味小吃繁多,这些风味小吃是构成人们日常饮食结构的重要部分。
主要的风味小吃有襄樊糊辣汤、“沙薄刀”、谷城空心魁面、荆门太师饼、郧阳高炉饼、随州牛肉面等。
湖北孝感饮食文化
湖北孝感饮食文化℡想想家乡的饮食习惯文化,好似还真没什么好细说的,反正自己的感觉就是如同大杂烩一般,好似什么都有,但是又不如有些地方特别,例如喝早茶,吃大排档等,只是一局部人而已,不是很突出!但是咱们湖北孝感地区的小吃挺多的,而且挺知名的,如孝感米酒、麻糖,云梦鱼面,安陆白花菜、翰林鸡等〔?北纬3 0°行?还专门介绍过〕。
如今的我在外地读书,不能经常回家,根本就是一年两次,寒假的比拟特别,因为要回家过年嘛!所以在这里讲讲咱们那儿过年都吃点,做点什么!每年到腊月时候,家家都忙着准备各种各样的年货,炸豆腐裹、做米酒、腌制腊鱼腊肉腊鸡腊鸭、打豆腐、炸滑鱼滑肉等,有的还要炒花生和瓜子等贮存起来春节拜年时招待客人!在这些独具地方特色的“年货〞中,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糍粑〞和滑鱼〞、“滑肉〞!打糍粑往往与杀年猪“两盘同开〞。
吃着新鲜的猪肉和新鲜的糍粑,那份新鲜劲把整个一年都能照亮,据说这样一年都会走好运!腊月里,选上几斤上好的糯米,用清水浸泡一天以上,滤干水,放到木甑里蒸熟,然后连着木甑一起端起来将热气腾腾的糯米饭倒进“石臼〞里,几个身强体壮的人赶紧用光滑的木棒子捣起来。
糍粑好吃,但“打糍粑〞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打糍粑〞是很辛苦的体力活,还要技巧,光有蛮力是不行的。
每次打糍粑一般都需要四五个人一起帮助才行!一般是两个人一起打〔也有三个人一起打的〕,打累了就换人,中途是不能停下来的,必须一鼓作气完成任务!直到那些香喷喷的糯米饭被捣成一个粘稠的整体变得绵软柔韧,再翘起来放在事先准备好的大簸箕里〔簸箕里面还要撒上糯米粉子以免粘牢〕,然后用一条湿手巾轻轻的压平压扁,置通风枯燥处阴干!等到第二天完全阴干后就变成一个坚硬的整体,先用菜刀切成长条状,再改切成片状的糍粑,最后用清水漂起来,想吃的时候就去取!糍粑可以炸着吃〔现在根本都是炸着吃的〕,倒上上好的菜籽油,烧热,将糍粑一块块放进沸腾的油中,不一会就变成金黄金黄的糍粑,再蘸上糖慢慢品尝,香酥可口!糍粑也可以煮着吃。
湖北饮食文化
湖北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文化
• 饮食文化的形成是有原因的,故湖北的饮 食文化的形成不仅仅只是自然原因,更有 历史原因。湖北以吃大米、鱼为主,喜食 杂食,风味荟萃,并且口味以酸、甜、苦、 辣为主;风味小吃丰富,各地小吃特色佳 肴丰富美味。作为一名湖北人,特意介绍 了湖北的饮食,主要以突出鱼的鲜味为主, 充分地体现了湖北不愧于“鱼米之乡”的 美称。
鄂东地方风味
• A、武汉菜:注重刀工火候,讲究配色造型,尤以煨汤技 术独到,代表菜除清蒸武昌鱼外,还有老大兴鱼、黄陂三 合等。武汉菜点吸取了湖北各地和外地的一些风味菜点的 长处,善于变化改革,花色品种较多,注重刀功火候,讲 究酸色造型,尤其是煨汤技术有独到之处。 • B、荆州菜:以烹制各种淡水鱼见长,并以各种蒸菜为特 色,代表菜有鱼糕丸子、沔阳三蒸、公安三鲜头菜、钟祥 蟠龙菜、江陵散烩八宝、冬瓜鳖裙羹等。鄂州菜擅长烧、 炒,用油宽,汁浓口重,有乡村风味。荆沙菜以烹制淡水 鱼鲜见长,更以各种蒸菜(如“沔阳三蒸”)最具特色, 用芡薄、味清纯,关于保持原味。 • C、黄州菜擅长烧、炒,用油稍宽,火功恰当,汁浓口重, 味道偏咸,富有乡村风味。湖北的小吃点心品种多,风味 特殊。
湖北饮食
1、历史:湖北菜,简称鄂菜,按有文字 记载的时间算,至今也有2000多年的历史。 早在2000多年前,具有楚乡风味的鄂菜在 广阔富饶的江汉平原上已具雏形;唐、宋 两代鄂菜有了明显的发展;到了明、清时, 鄂菜趋于成熟。 2、湖北饮食习俗总的特点是: A、稻、鱼为主; B、喜食杂食;C、风 味荟萃;D、口味以酸、甜、苦、辣为 主。
湖北四个饮食风味区
• • • • 鄂东饮食 鄂西南饮食 鄂西北饮食 回族饮食风俗
鄂东饮食
• 鄂东饮食:调味以辛、辣、酸、甜为主,注重味鲜。该地 区风味小吃丰富多样。 武汉热干面是当地居民的早点,此外小桃园煨面、四季美 汤包、谈炎记水饺、一品香大包、全料小汤圆、桂花赤豆 汤、重油烧卖等都是武汉人民不可缺少的风味小吃。鄂州 的东坡饼、黄州烧卖,荆州的散烩八宝饭、早堂面、九黄 饼等也都是传统的风味小吃。其他如云梦鱼面、孝感米酒、 沔阳棉花糕、红安翁子粑、钟祥丰乐斋包及豆皮、面窝、 发米粑、欢喜团、豆腐脑等,都颇具特色,作为传统的饮 料,茶和酒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湖北美食探秘传统与创新的完美结合
湖北美食探秘传统与创新的完美结合湖北美食探秘:传统与创新的完美结合湖北,位于中国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且富饶的地方。
在这片土地上,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湖北美食文化。
本文将带您深入探秘湖北美食,了解其中传统与创新的完美结合。
一、湖北传统美食的魅力1. 武汉热干面武汉热干面是湖北乃至整个中部地区的标志性美食之一。
这道经典的早餐食品以其独特的口感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闻名。
传统的武汉热干面主要以细面条搭配芝麻酱、辣椒酱、花生碎等配料,热干面的独特之处在于面条入口即化,配料的调和使得这道美食酸、辣、香、滑的特点得以充分展现。
2. 荆门熏鱼荆门熏鱼作为湖北传统美食中的佼佼者,以其独特的熏制工艺和鲜美的滋味而著名。
选用新鲜的鱼类,加入适量的调料,经过精心的腌制和熏制,使得熏鱼表皮金黄酥脆,内部肉质鲜嫩多汁。
荆门熏鱼不仅可以作为佐餐食材,还可以直接食用,充分展现了湖北传统美食的独特魅力。
3. 武汉热干豆皮武汉的热干豆皮也是湖北传统美食中的一大特色。
豆皮的制作工艺相对比较复杂,需要经过演练后才能掌握。
它由豆腐脑团和猪肉馅混合而成,再加上秘制的调料,制作出来的豆皮鲜嫩、口感独特,让人回味无穷。
二、湖北美食创新的秘密1. 豆皮麻辣烫在传统豆皮的基础上,湖北创新地推出了豆皮麻辣烫。
这是一道集豆皮和火锅元素于一体的美食。
将细腻香滑的豆皮搭配麻辣烫的调料和各种食材,以火锅的形式呈现,创造出了一种独具湖北风味的美食体验。
2. 武汉热干面升级版在传统的武汉热干面基础上,湖北的美食创新者进行了多次改良和升级。
他们将传统的面条搭配上各种新鲜的时令蔬菜、海鲜和肉类食材,使得热干面的口感更加丰富多样。
创新的热干面不仅在味觉上带给人们更多的享受,还在视觉上给予顾客更多的惊喜。
3. 新式荆门熏鱼传统的荆门熏鱼已经在湖北美食创新的浪潮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现在,人们可以在荆门熏鱼的基础上尝试不同的调料和创新,创造出更多种类的熏鱼口味。
美味与典故探寻湖北美食的历史故事
美味与典故探寻湖北美食的历史故事美食是一座城市最具人文韵味的瑰宝,它不仅体现了地域文化的独特性,更承载了历史的厚重和传承的温暖。
湖北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孕育了丰富多样的美食,其中融合了许多典故和传说故事。
本文将通过探寻湖北美食的历史故事,揭示美味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
一、川湘交融的背景与美食湖北位于我国中部,北接陕西,南临江西,东临安徽,西靠湖南,地理位置独特,文化交融成为湖北美食的底色。
湖北的美食多以湖泊为原材料,以小鱼虾、野味、荆州情水鱼、阳新鳝干等为代表,独具风味。
在湖北的美食中,川湘菜占据着重要地位。
川菜与湖南菜的交融是湖北美食的一大特点。
有名的菜品如宜昌鸡公煲、巴东活鱼煮鲫鱼、襄阳擂辣椒等,都体现了湖北美食中川湘菜的风味。
川湘菜之所以在湖北得到发扬光大,与历史上的灾害和移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历史的沧桑中,湖南和四川两省都经历过战乱和自然灾害,大量的移民涌入了湖北。
这些移民带来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寻求着家乡的味道。
湖北菜乃是这两种菜系的融合,独具特色。
二、美食背后的故事与传说美食往往会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湖北美食也不例外。
许多美食背后隐藏着千古典故,寓意深远,给人以无限遐想。
1. 楚鱼——给鱼命名的故事楚国是湖北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国家,楚文化在湖北的传承十分深厚。
楚鱼作为湖北的传统名菜之一,与楚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传古代有一次郎将叶濤游泳到一处河流,他看到有一条大鱼在跳跃,给他带来了无穷的快乐。
为了纪念这条大鱼,叶濤将其制作成美食,并命名为“楚鱼”。
从此,楚鱼成了湖北美食中的瑰宝,传承至今。
这个故事不仅仅是一个美食的命名故事,更是表达了人们对美食的敬重和对自然生态的珍视。
2. 黄焖鳝鱼——美味背后的传奇湖北美食中最受欢迎的一道菜是黄焖鳝鱼,其背后有一个传说的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在一个湖边的村庄里,有一位好心的村民,他总是自愿帮助别人,无私奉献。
品味湖北舌尖上的历史与文化
品味湖北舌尖上的历史与文化湖北,一个位于中国中部地区的省份,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作为中国的典型湖泊省份之一,湖北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而闻名于世。
湖北的美食文化尤其引人注目,它不仅体现了湖北人民的智慧和勤劳,还吸收了周边地区的风味,形成了独特的湖北菜系。
本文将带您品味湖北舌尖上的历史与文化。
第一部分:湖北美食的历史渊源湖北美食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湖北吸引了来自不同地区的人们。
各地美食随之而来,交融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湖北美食文化。
1.1 楚菜的魅力楚地是湖北省的历史核心地区之一,楚文化古老而悠久。
楚菜作为湖北菜系的代表,融合了鄂西、鄂东等地的风味,色彩鲜艳,口味独特。
重庆火锅、重庆小面等,都是楚菜的杰出代表。
1.2 江汉平原的美食江汉平原是湖北的农业发展核心区域,盛产稻米等农作物。
这里的美食以米面为主,兼收各地风味。
武汉热干面、武汉豆皮汤等,都是江汉平原美食的代表品。
第二部分:湖北美食的特色与亮点湖北美食以其丰富的口味、独特的材料和烹饪方法而闻名。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道具有代表性的湖北美食。
2.1 热干面热干面是湖北最具特色的美食之一,其特色在于面条的独特口感和酱料的独特配方。
热干面的制作过程非常独特,需要将面条在高温下煮熟后晾干,再加入配料和特制酱汁,调制而成。
吃热干面,细细品味干热合一的独特风味。
2.2 豆皮汤豆皮汤是武汉的传统小吃,制作简单,口味鲜美。
将新鲜的豆皮切成薄片,与绿豆芽、豆腐、葱花等配料一起煮熟,加入特制的调味汁,即可食用。
豆皮汤清淡爽口,补充营养,被广大武汉市民所喜爱。
2.3 龙虾龙虾在湖北的美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湖北临近长江,水域资源丰富,龙虾成为了当地人的宠儿。
湖北的龙虾以其鲜美的口感和独特的调味被人们所喜爱。
第三部分:湖北美食与文化的融合湖北的美食不仅仅是食物本身,它更多地承载着湖北的历史和文化。
在湖北美食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痕迹,这些都是湖北丰富多元文化的体现。
湖北恩施土家族饮食文化
社饭
油茶汤
吃社饭是社日的重要饮食风俗,从文献 记载上看,传统社饭的主要原料为蒿菜、 糯米和பைடு நூலகம்肉。社日是以祭祀社神(土地
神)为中心的一个古老节日。
土家族的油茶汤制作得很精细。制作时,“先将菜油 倒入锅内,烧开后放入茶叶油炸。然后加水煮沸,加 入阴米、粉丝、豆腐干、腊肉粒和炒黄豆、花生米、 芝麻、玉米,再加入盐、姜、葱、蒜、辣椒等调料做 成”。 这样制作的油茶汤,红黄黑白色彩鲜亮悦目, 闻起来浓香扑鼻,沁人心脾。
再次发酵浸出半透明的酒水,无须蒸馏过滤,即可饮用。一般
储藏一年或多年后,取出来打开坛口,注入开水,使酒液浓度
适中,用小竹管伸入坛中吸饮,可边饮边注水。其酒香纯正而
不郁浊,酒味绵甜而不酸涩,酒性平和而不浓烈,男女老少皆
可饮用”。
鄂西土家族人酿造和饮用咂酒的习俗一直
长盛不衰,咂酒还成为土家族招待尊贵客人的特色饮料,由此
土家蒸肉
葛仙米
土家柏杨豆干
渣广椒
土家腊肉
莼菜
土家族酒文化---“三大名酒”和茶文化
苞谷酒
土家族砸酒
土家族是一个“好酒”的民族。凡客至家,必以酒招待;婚
丧喜庆,必设酒宴。鄂西土家族酿酒的历史十分久远,并创造
了独特的咂酒。咂酒的酿造工艺十分独特,“将已酿好的高粱
糟或糯米糟贮藏于土坛里,用泥封好坛口,一个星期后,糟料
形成了颇具土家族民族特色的咂酒文化。
糯米酒
恩施玉露: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
黄冈饮食文化
苏东坡与黄冈饮食文化我的家乡湖北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
地理方位为:东经114°25´至116°8´、北纬29°45´至31°35 。
北接河南、东连安徽、南与鄂州、黄石、九江隔江相望。
黄冈市党、政、军机关驻地黄州,是中外闻名的文化古城,西距省会武汉78公里。
黄冈地处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京九铁路中段。
现辖一区(黄州)、二市(武穴、麻城)、七县(红安、罗田、英山、浠水、蕲春、黄梅、团风)和一个县级龙感湖农场,版图面积1.7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30万。
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黄冈有2000多年的建置历史,孕育了中国佛教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宋代活字印刷术发明人毕升,明代医圣李时珍,现代地质科学巨人李四光,爱国诗人学者闻一多,国学大师黄侃,哲学家熊十力,文学评论家胡风,《资本论》中译者王亚南,等等一大批科学文化巨匠,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历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中黄冈饮食文化也在荆楚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经过千百年的孕育,黄冈饮食文化慢慢凸显出其独特的风味。
宋神宗元丰年即公元1080年,一代文学巨匠苏轼被贬黄州,至元丰七年(1080年)调离,在黄州生活了四年又四个月。
在此期间,他不仅以其辉煌的文学作品使黄州声名远播,更以其旷达的人生品格、遇事善于琢磨研究精神,在与黄人交往中,注意研究烹饪艺术,特制了东坡菜和东坡小吃,“中国烹饪事业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辉煌灿烂的饮食文化的繁荣,作出了突出的、数一数二的重大贡献。
”贬居黄州期间,是苏东坡制菜、作点、酿酒最多的时间。
被贬黄州后,苏轼亲自制作了许多精美可口的菜肴,当地老百姓把这些菜叫做“东坡菜”,如东坡肉、东坡鱼、东坡羹,七种东坡酒中就有东坡蜜酒、黄州“压茅柴”酒在黄州酿成。
东坡先生都留下了一首通俗的诗歌,成为黄州优秀传统文化中与东坡文学文化遗产并肩比美的辉煌亮点。
湖北菜系荆楚美食的鲜香与辣味
湖北菜系荆楚美食的鲜香与辣味湖北菜系是中国传统菜系之一,源于湖北省,以荆楚文化为背景,以其独特的鲜香与辣味而闻名。
荆楚美食不仅在湖北广受欢迎,也融入了许多其他地方的饮食文化。
本文将从湖北菜系的起源、特点和代表性菜品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湖北菜系的起源和特点湖北作为中国的重要地理中心,它历史文化的交融也使得湖北菜系形成了独特的鲜香与辣味。
湖北菜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湖北菜在元代得到了推广和发展。
明、清时期,湖北菜进一步丰富,形成了今天的湖北菜系。
湖北菜系的特点之一是鲜香。
湖北位于长江中游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因此湖北菜制作的菜品常常运用水产类食材。
例如:“热干面”是湖北菜中最具代表性的面食之一,以其独特的鲜香和细腻口感而著名。
湖北菜系的特点之二是辣味。
湖北菜系以其辣味独特而享誉中国。
例如:“宜昌夜宵螺蛳粉”是湖北菜中的经典代表,以其独特的麻辣口感和香气四溢而深受食客喜爱。
二、湖北菜系的代表性菜品1. 熏牛肉:湖北熏牛肉采用鲜嫩的牛肉块,经过腌制、熏制而成。
它色泽深红,质地鲜嫩,口感香嫩,入口即化,深受食客喜爱。
2. 荆门腊味:湖北荆门腊味是特色传统食品,由猪肉、鸭肉等经过精细加工而成。
它具有纹理分明、香味浓郁的特点,配以米饭或面食,口感十分美味。
3. 武汉热干面:热干面是湖北菜中的代表性面食之一。
它选用特制干面条,加入独特的调料,烹饪出鲜香味美的面食。
热干面是湖北人早餐的首选,也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喜爱。
4. 螺蛳粉:螺蛳粉是湖北宜昌地区的传统小吃,由螺蛳、肉丝、豆芽等食材制成,以其浓郁的麻辣口味和独特的香气而著名。
螺蛳粉是当地人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美食,也成为宜昌的代表性菜品之一。
5. 荆州热干面:荆州热干面是湖北菜系的一道经典面食。
它选用鲜嫩的面条,加入辣椒、花椒等特色调料,口感麻辣,香气四溢。
荆州热干面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口感,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三、湖北菜系的影响和发展湖北菜系不仅在湖北地区受到欢迎,也在全国范围内广受推崇。
刍议湖北的饮食文化
刍议湖北的饮食文化作者:唐诗云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8年第02期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中国的饮食版图内,湖北饮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湖北饮食具有悠久的历史,曾是南方饮食的一面旗帜,将中国鱼米文化的最高境界表现了出来。
本文首先分析了湖北饮食中历史文化的传承,同时阐述了湖北饮食的特点,最后总结了湖北饮食的文化底蕴。
中国浓厚的文化架构中,最为世界瞩目的是中国的饮食文化。
孙中山也曾经说过,在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事事且差人一步,唯有中国的饮食文化一直在进步,是其他国家无法超越的。
本文对湖北饮食文化的分析,以文化特点为主,展开了阐述。
湖北饮食中历史文化的传承食色,性也。
食与性是人的本性,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在人类早期历史中,食物资源的开发属于主要历史。
人类从猿进化而来,首先解决的是吃的问题。
食物原料开发的先行者属于湖北的炎帝神农氏,在《白虎通义》中曾指出过神农氏教人已经在开垦土地,种起了五谷,为湖北饮食文化,甚至我国饮食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换句话话说我国饮食文化最早起源于湖北。
两千多年前,太史公司马迁也曾经说过“禁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
”从这里可以看出,在那个时候,湖北的饮食文化已经得到了文人、名士的认可。
在屈原的《楚辞·招魂》中,提出了主食、菜肴、酒水等,这也成为后人研究南方风味的主要依据。
在诗中明确提出了煎、煮、蒸、炖、烧、烤、卤等十几种烹饪方法,其中还有油炸蜜饼、甜糕等点心,冰镇甜酒、甘蔗汁等饮料,生动的反映出了湖北地区的饮食文化、饮食特色。
汉唐时期,湖北的饮食日盗精进,不断的更新换代。
但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湖北饮食文化的发展势头也大不如前,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也逐渐缩减。
湖北饮食的特点中国的地缘较为辽阔,不同地区的气候、物产、宗教等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饮食上也有各自独特的方法,形成了不同样式的饮食文化。
基于湖北饮食而言,具备四个特点;(一)精于淡水鱼类的烹制湖北本身位于长江中游,各地都有水库,遍布村落的塘、堰均是淡水鱼栖息的位置,因此湖北人在以鱼类作为原料的菜看上具备一定的优势。
南北饮食与文化(湖北与黑龙江为例)
黑龙江饮食与文化
1)野生动物类
野生动物类是构成东北山珍宴的主要原料。大致包括熊、 犴达罕、鹿、狍子、黄羊、野猪、蛤什蚂(林蛙)、山兔、 山鸡、飞龙、野鸭、沙半鸡、铁雀、鹌鹑等。
狍子肉 黄羊肉
野猪肉
黑龙江饮食与文化
2)野生菌类
在东北茫茫的林海中,到处生长着各种菌类,这些中国 东北产菌类,是菌中珍品,是东北山珍宴中不可缺少的原 料。主要有黑木耳、猴头蘑、松茸蘑、元蘑、榆黄蘑、鸡 油蘑、鸡腿蘑、榛蘑、松孔蘑等。
湖北饮食与文化
牛肉抠饺子
“牛肉抠饺子”是湖北沙市传统的风味名贵小吃。它选用优质籼米 制成饺子皮,饺子馅用去筋牛肉为主,将之剁成肉泥,配以调料,在 热油中氽炸两次而成。这种饺子的形状是口小肚大,肚内塞满了牛肉 馅,因而叫做牛肉抠饺子。它的特点是:饺皮酥脆,落口化渣,馅心 鲜香,余味绵绵。
湖北饮食与文化
湘妃糕
"湘妃糕",是湖北公安县的传统佳肴,现名三鲜头菜。三鲜头菜以鱼 糕、鱼丸为主,加上猪肝、腰花、肚类等三鲜,辅以金针(即黄花 菜)、黑木耳、冬笋等配料,使整道菜色调丰富,鲜嫩可口,是当地 宴席上必不可少的头等名菜
湖北饮食与文化
其他特色菜
清蒸武昌鱼 峡口明珠汤
钟祥蟠龙
鸡茸架鱼肚
湖北饮食与文化
特色小吃
湖北饮食与文化
鸡泥桃花鱼
在长江三峡附近的宜昌城,有一道传统的名贵汤菜,叫"鸡泥桃花鱼"。 它是用桃花色、鸡脯肉、鱼肉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每当它端上席来, 就如同开放了一朵清新艳丽的桃花,特别惹人喜爱。而且此汤汤味清 鲜,鲜嫩软溶,营养丰富,是难得的汤中之上品。
湖北饮食与文化
抓炒鱼条
"抓炒鱼条"是湖北潜江县的地方名菜,它的具体做法是:先将鱼 肉切成一寸二分长的鱼条,挂上蛋清糊,在油锅里炸成半成品,然后 再一把一把地抓起来,放进盛有糖汁的锅里,加上所需佐料,反复翻 炒而成。此菜内嫩外酥,形如银条,很是诱人。
湖北鄂东地区有什么饮食文化
湖北鄂东地区有什么饮食文化鄂东食风区是指以江汉平原为主体、以武汉市为中心,包括孝感地区、咸宁地区、黄岗地区、荆州地区在内的鄂东、鄂东南广大地区。
而长久以来,鄂东地区也有它相应的饮食文化!下面就随店铺一起来了解下吧!鄂东饮食文化习惯鄂东地区以大米、小麦为主食,一日三餐。
早餐主要是稀饭,大别山区和低山丘陵部分地区,早晨先要泡茶喝,然后才做早饭吃。
一些城镇早上有吃茶点、小吃的习惯,中、晚餐大都是米干饭。
鄂东区副食种类繁多,蔬菜四季长青。
一般稀饭大都以皮蛋、咸蛋、榨菜、咸菜、酱菜、辣萝卜条等为副食。
干饭随季节变化,主要以各类蔬菜为副食。
如春天有泥蒿、白头韭菜、黑白菜、菜苔、蒜苗等,夏天有豆角、南瓜等,秋天有茄子、苦瓜、莲藕等,冬天有莲藕、萝卜、黑白菜、焰心菜等。
在民间还流行着“春韭夏瓜、秋茄冬藕,红椒青菘、绿芹紫苔,四季轮换” 的谚语。
作为佳肴也有各种各样的鱼类、肉类、蛋类、禽类。
对鄂东食风区来说,鱼类在各种佳肴中最为突出,鱼类有黄鱼、鲟鳇、鈵、鲍、鲵、鲇、鲵、鳊等几十种。
著名的鄂菜主要以水产为本,鱼鲜为主。
做法上侧重于蒸、煨、炸、炒、烧等。
在鄂东地区。
单独以鱼为原料的佳肴就有几十种,主要是全鱼类、鱼糕类、鱼丸类菜肴。
许多城市筵席和农民乡宴其全部菜肴都是鱼。
其他筵席也少不了鱼,有所谓“无鱼不成宴”的说法。
武昌鱼又名“团头鲂”,是鲂鱼的一种,原产于鄂州市梁子湖。
它肉质细嫩,脂肪丰富,可用多种方法烹制,如清蒸武昌鱼、花酿武昌鱼、梅花武昌鱼、杨梅武昌鱼,其中以清蒸武昌鱼为最佳。
清蒸武昌鱼一般用 1 公斤左右一条的武昌鱼,辅以火腿、冬菇、冬笋和鸡汤等清蒸以后,再在鱼上缀上红、黄、绿各色菜丝,色、香、味、形、器俱全,汤质鲜香,原汁原味。
对于武昌鱼,历来诗人赞不绝口。
唐代边塞诗人岑参就有“秋来倍忆武昌鱼”的诗句。
南宋范成大的“武昌鱼好便淹留”、马祖常的“南游莫忘武昌鱼”等诗句脍炙人口。
清同治《江夏志》“得夫任看塞上马,依栖且食武昌鱼”赞誉更盛。
湖北荆州饮食文化有什么特色
湖北荆州饮食文化有什么特色早在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就说荆州是“饭稻羹鱼”,以米为饭以鱼为菜,在饮食上大概是最早的“小康”地区之一,自是不同于山区和高寒蛮荒之地的恶衣粗食。
大米和淡水鱼鲜是平原河湖地区人们日常饮食中最重要的原料,其饮食结构"以稻米为主,水产禽为副,蔬菜为辅"。
荆州主食以大米为主,小麦、杂粮(大麦、荞麦、高粱、玉米、黍子、豌豆、饭豆、绿豆、红豆、红苕等)为辅。
副食包括菜肴、糕点等这鱼糕丸子也是缘自楚国的一个背时的厨师,鱼和肉卖不动,怕臭了,就剁茸了蒸,没想到得到意外的收获。
这菜以吃鱼不见鱼,鱼含肉味,清香滑嫩而著称。
冬瓜鳖裙羹以肥大的雄鳖裙边和嫩冬瓜加鸡汤清炖而成。
据《江陵县志》载,宋仁宗召见荆州人张景,问荆州有何物好吃。
张景说:“新粟米炊鱼子饭,嫩冬瓜煮鳖裙羹。
”仁宗尝否不得而知,宫廷御笔是记下了。
四大名菜已是昨日黄花,好吃的荆州人民发扬一不怕辛苦二不怕麻烦的优良传统,就地取材,推陈出新,创出了很多美味。
粉蒸莲藕粉蒸莲藕,汉族小吃,选用荷塘老藕为主料,此菜粘糊而不沾齿,油润而不腻味。
粉蒸莲藕,选用荷塘老藕为主料,其制法为将藕刮洗干净、去掉节的老藕分条剖开,然后把藕的剖面朝下,放在苫板上,用刀面拍破,切成一寸长,三分粗的条,盛入钵内,加姜末、精盐、味精少许一起拌匀,腌渍片刻。
切三两肥肉丁拌入,再将腌渍好的藕,用生大米拌匀,放入笼屉内,用旺火蒸一刻钟后取出,盛入盘内,浇卤芡,淋香油,撒葱花即成。
散烩八宝饭生爆鸭片生爆鸭片是湖北洪湖地区的汉族传统名肴。
当地有句名谣:九雁十八鸭,比不上青头鸭。
青头鸭又叫对鸭,可算野鸭之王,每对重5斤左右。
这里介绍的生爆鸭片,主料就只取青头鸭脯肉。
洪湖御膳藕丸花糕皮条鳝鱼皮条鳝是湖北沙市的汉族传统名菜,属于鄂菜,己有数百年历史。
鳝鱼味美,且有药用价值。
《名医别录》说它有补五脏、疗虚损的功效。
皮条鳝鱼剔除老骨后切成长条,制熟后犹如皮条而得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地理学视角看湖北饮食文化摘要:湖北饮食,风味独特,享誉古今,湖北饮食文化更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湖北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与其所处的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多种地形并存的态势密不可分,要全面把握和综合研究湖北饮食文化在这个特殊地理环境中形成、发展和各个不同区域饮食文化的差异、联系及其规律性。
地理学对饮食文化的研究既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包括食物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强调饮食文化所反映的人地关系、地理环境对饮食文化的影响及饮食文化的地理分异规律等。
本文采用文化地理学的研究范式进行研究, 从文化起源、文化传播、文化景观等角度研究湖北饮食文化,了解其兼容并包的包容性,以及“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饮食文化观。
这将大大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同时对于湖北饮食这一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有着积极重大的作用。
关键词:地理学饮食文化源流区域分异河流在人类文明的孕育过程中至关重要,世界著名的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尼罗河、恒河等,都在一些民族的文化形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长江作为亚洲第一大河,自西向东横穿湖北全境,这一天然而独特的环境为当地生活的人民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原料,也为湖北独特饮食的孕育提供了基础。
湖北境内的山地、平原、丘陵与长江及其各支流相互配合,使湖北享有“千湖之省”“鱼米之乡”的美誉并延续至今。
一、什么是饮食文化要了解湖北饮食文化,首先我们必须要弄清楚什么是饮食文化。
关于饮食文化,目前并无确切的定义。
较早的文献是季鸿昆的定义, 他认为:“饮食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 人类关于食物需求、生产和消费方面的文化现象, 既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 也包括食物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因此, 各个时代的饮食文化形态, 应由当时当地的社会形态、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所决定。
其中的核心问题是食物生产和消费方面的科学技术。
广义的饮食文化是指人类社会整体文化的一部分, 包括饮食科学技术、饮食艺术和狭义的饮食文化, 如饮食风俗礼仪1。
”赵荣光认为:“饮食文化是指食物原料的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 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 即由人们食生产和食生活方式、过程、功能等结构组合而成的全部食事的总和。
2”《中华膳海》中表述为:饮食文化指饮食、烹饪及食品加工技艺、饮食营养保健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文化艺术,思想观念与哲学体系之总和。
并且根据历史地理、经济结构、食物资源、宗教意识、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将世界饮食文化主要分成三个自成体系的风味类群,即东方饮食文化、西方饮食文化和清真饮食文化3。
林乃燊认为:“饮食文化是人类不断开拓食源和制造食品的各生产领域和从饮食实践中展开的各种社会生活, 以及反映这两者的多种意识形态的总称4。
”总之,各学者从人类学、社会学、哲学、民俗学、饮食行为、饮食文化功能等角度对饮食文化的定义进行界定。
1季鸿昆.我国当代饮食文化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烹饪研究,1994, (4):45- 51.2赵荣光.中国饮食文化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3华英杰,吴英敏,余和祥.中华膳海[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1998.4林乃燊.中国古代饮食文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2.我们认为,饮食文化是人类延续与发展过程中与自然、人类社会在食物生产、消费方面行为的总和。
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对其产生直接影响的是地理环境,也就是说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人文环境,于是产生与之相适应的饮食文化。
如,根据地域环境的不同,可以将中国饮食文化粗略的氛围北方羊面文化和南方鱼米文化。
它既包括物质层面的也包括精神层面的,前者主要表现为饮食来源、饮食加工、饮食结构、饮食器皿、饮食的色香味形, 以及居住、保藏所反映的饮食团体、饮食方式等;后者集中体现在与饮食相关的政策、饮食观念、饮食卫生、饮食保健、饮食理论以及在宗教、祭祀、人生礼俗、人际交往、岁时节庆等方面所反映的饮食文化及饮食现象。
二、湖北饮食文化的源流从总体上来说,中国由于各地气候、物产、生活习惯的不同,显现出不同风格的饮食流派,但循流探源,这些饮食流派最初都是从北方的羊面文化和南方的鱼米文化衍生出来的,前者以山东为代表,后者以湖北为橥,长江中下游地区各地的饮食无一不是从荆楚饮食中分离出来的,可是,在明清时期,因经济相对滞后,在其他地方饮食狂飙突进时,湖北的饮食反倒日渐式微,时至今日,湖北菜仅仅在十大菜系中叨陪末座,存在着被边缘化的危险。
下面我们将从历史的角度,纵向分析解读湖北饮食文化的产生发展及其逐步衰落,以期对湖北饮食文化的繁荣有所帮助。
现在学界普遍认为,湖北饮食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是伴随着楚文化的崛起而进行的,但追本溯源应源自上古神话时代的湖北随州烈山的炎帝神农氏。
《白虎通义》记载:“古之人民皆食兽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劳作,神而化之,使民易之,故谓神农也。
”这说明了是神农氏教人开垦土地,种起了稻、黍、稷、麦、菽五谷,有了食物资源才有了饮食文化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饮食文化是滥觞于湖北。
司马迁曾这样描述:“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
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蠃蛤,不待贾而足,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
”5也就是说,那个时候的湖北饮食就已经得到了在文化上很有优越感的中原知识分子的认可,春秋时期,楚庄王在郢都会盟诸侯,称霸天下,自然要用美食来招待四方嘉宾,湖北饮食借机扬名四海,那时即有“楚国之食贵如玉”6之说,并不是说楚国物质匮乏,物价十分之高,而是说当时楚国食物精美异常,楚国王宫的肴馔因之成为南方菜式的典型菜品,今日南方各大菜系无论它现在的地位何等显赫,莫不来此朝宗。
《楚辞·招魂》是我国最早的一份筵席食单,里面提到了从主食到菜肴、点心、酒水等名目的内容,虽然食单只记菜点名称,不记具体的制作方法,无法从中窥伺厨房秘笈,尽管如此,它还是成为后人研究南方风味起源的最具权威性的资料,诗文中提到了煎、煮、蒸、炖、煨、炮、烧、烤、卤、渍等十多种烹调方法和油炸蜜饼、甜糕、楚酩、楚沥之类的点心以及冰镇甜酒、酸梅汤、甘蔗汁等饮料,还提到了北方罕见的焖海龟、煎鲫鱼、蒸野鸭、豉汁狗肉、吴式羹汤等肴馔。
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湖北地区的饮食风貌和特色,表现了先秦时期湖北肴馔所达到的成就。
不仅这些典籍说明了楚国饮食在当时独领风骚,出土的文物也印证了这一点。
特别是1978年湖北随州曾侯乙墓中出土的100多件饮食器具更是较好的例证。
以曾侯乙墓为代表的这一时期楚墓中出土的饮食器具主要有铜、陶、金、漆木、竹等5种材料制作而成。
青铜炊器有鼎、鬲、瓦、煎盘等。
其中曾侯乙墓发现的一件5司马迁. 史记·货殖列传[M]. 北京:中华书局,2006.6战国策·楚策三[M]. 济南:齐鲁书社,2005:167.煎盘,是迄今首次的考古发现。
它是上盘下炉,煎盘的腹部两侧各有一副提链。
炉的口沿上立有4个兽蹄形足,出土时盘内有鱼骨,盘内有木炭,炉底有烟炱痕迹,显然是煎烤食物的炊器。
而在2400 多年前就能运用煎、炒、涮等烹调方法,这在各大菜系中是独一无二的,同时也充分证实了湖北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
尤为让人叹服的是它的青铜冰鉴———蟠虺纹方鉴,这个用于制作冰镇饮料的器具被考古学家戏称为战国时代的冰箱,本来这些精美绝伦巧夺天工的炊食器具应该用浓墨重彩大书特书,却由于“千古一绝”的编钟出尽风头而受到冷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2008 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那具有强烈震撼力的“击缶而歌”的缶阵所用的缶正是冰鉴的原型。
汉唐时期,湖北饮食日益精进,不断推陈出新,汉赋名家枚乘在《七发》中列举了“牛脯烧蒲笋”、“狗羹盖石花菜”、“熊掌调芍药酱”、“鲤鱼片缀紫苏”的佳肴,三国时还发明了“造饭少顷即熟”的诸葛行锅,《三国志·陆凯传》里有对湖北鱼菜的赞美——“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
尽管有这样的文字证明湖北饮食的精美,但总的说来湖北饮食发展的势头受到遏制,在全国的影响力也大不如前,在周边地区的川菜、湘菜、秦菜闹得风生水起时它却日渐式微,颇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的反差,前期保有的领先优势丧失殆尽,并把南菜舵手的位置让给了苏菜。
降及唐宋,《江行杂录》介绍过制菜“馨香脆美,济楚细腻”,工价高达百匹锦绢的江陵厨娘,五祖寺素菜风靡一时,苏东坡命名的黄州美食脍炙人口。
晚唐诗人罗隐在《忆夏口》中吟唱道:“汉阳渡口兰为舟,汉阳城下多酒楼。
当年不得尽一醉,别梦有时还重游”。
反映了武汉地区的饮食业在1000多年前就有了一定的规模。
明清时期,随着湖北经济的发展,汉阳、汉口帆樯林立,商贾辐辏,店铺鳞次栉比,街市车水马龙,武汉三镇赢得了“九省通衢”的美誉,蛰伏数百年的鄂菜借机复苏并把储积的能量化着一飞冲天的动力。
在《食经》、《随园食单》、《闲情偶寄》和《清稗类钞》等著名食书中,搜集的鄂菜精品就更多了。
这时,不仅有鄂菜代表菜品,更多名菜也应运而生,如“沔阳三蒸”、“江陵千张肉”、“黄陂烧三合”、“石首鱼肚”、“咸宁宝塔肉”、“武汉腊肉炒菜”,以及黄梅五祖寺著名的素菜“三春一汤”———煎春卷、烧春菇、烫春芽、白莲汤,如此等等。
晚清时,汉口、沙市、宜昌、武穴相继开埠,受到欧风美雨浸润的湖北饮食又增添了更多的西餐元素,西餐的制作工艺(主要是烘焙方法)、饮食理念(主要是注重营养)、营销方式(主要是讲究卫生)等对湖北饮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使湖北饮食开始与国际接轨。
三、湖北饮食文化的区域分异及其特点湖北饮食风俗是自然条件、民族迁徙和民族构成、历史传承、食俗交融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湖北各族人民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其中包括饮食文化。
湖北菜,又称鄂菜,作为湖北饮食文化的载体和最直观的体现,承载了湖北传承千年的文化。
所以,研究湖北饮食文化,湖北菜是必经之路,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鄂菜按有文字记载的时间算,至今也有2000多年的历史。
早在2000多年前,具有楚乡风味的鄂菜在广阔富饶的江汉平原上已具雏形;唐、宋两代鄂菜有了明显的发展;到了明、清时,鄂菜趋于成熟。
1、湖北饮食的区域分异关于湖北菜的分支流派陈光新先生等专家学者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总结。
随着历史的发展具体说法亦有所不同诸如“三大支系说”(即武汉风味、荆沙风味、黄州风味) ,“四大支系说”(即汉沔风味、荆南风味、襄郧风味、鄂东南风味) ,“五大支系说”{即汉沔风味、荆南风味、襄郧风味、鄂东南风味、恩施土家风味)。
现在最流行的比较系统的是“五大支系说”。
这种说法比较细致准确符合1990年至2010年这段时期湖北菜的基本情况,认同度最高亦最具代表性,故被收录于尹汉宁主编的湖北省重点图书《中国邵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