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爱情诗两首 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 中职语文第一册教案
《第二单元 一 诗二首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诗歌中象征手法及意象的运用,理解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奉献精神。
2.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关注爱情,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2. 难点:通过诗歌理解诗人对爱情的深刻理解,并从中受到启发。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诗歌朗诵、相关图片和背景音乐等。
2. 制作教学用的《我愿意是急流》的诗歌原文及翻译。
3. 准备一些与诗歌主题相关的爱情故事或案例,用于课堂讨论。
4. 安排课堂环境,确保学生有良好的阅读和讨论氛围。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吗?请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2. 引出诗人,介绍诗人背景。
3. 引出诗歌《我愿意是急流》,板书课题,并引导学生质疑。
(二)诵读指导1. 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读音准确,停顿适当。
2. 教师范读,学生轻声跟读。
3. 学生再次诵读,注意重音和感情的处理。
4. 请学生个别诵读,师生共同点评。
5. 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
(三)品味欣赏1. 引导学生找出诗中描绘的意象及意象间的关系。
2. 师生共同赏析“我愿意是急流”一段,体会诗人情感的起伏变化。
3. 指导学生学习欣赏诗歌的方法(抓住重点词句,联系诗人的经历及背景)。
4. 学生自由朗诵诗歌,思考:(1)“我”为什么愿意是急流?愿意是荒林、废墟、草屋?(2)“我的爱人”为什么愿意“是草屋”却“温柔而宁静”?5.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四)拓展延伸1. 仿写训练:我愿意是……要求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运用优美的语言把内容表达得更生动。
2. 讨论: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爱情观?请谈谈你对爱情的看法。
3. 教师总结并点评学生的发言。
(五)布置作业1.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爱情诗两首《致橡树》《我愿是急流》教案
爱情诗两首《致橡树》《我愿是急流》教案十七、《爱情诗二首》教案《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一、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和品味,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流畅而有感情地诵读本诗。
2.感悟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3.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
2.感悟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诗中意象所象征的传统爱情观。
2.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四、教学课时:4课时五、授课方式:诵读法、讲授法、鉴赏法、比较法六、教学过程1、什么是爱情?有人说,爱情就是一颗心与另外一颗心的碰撞;有人说,爱情就是黑暗中闪闪发光的钻石,就是撒在夜空里的一大把星星;也有人说,爱情使人欢乐,爱情令人痛苦,爱情给人力量,爱情让人迷惘。
是啊,因为爱情,卓文君奔向了司马相如;因为爱情,孟姜女哭倒了万里长城;因为爱情,林黛玉含恨焚诗稿;因为爱情,祝英台忍悲赴黄泉。
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引出了人世间多少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恩恩怨怨;“爱情”因而便成了文人笔下永恒的主题。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你认为的爱情是什么样的?【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可说是家喻户晓。
司马相如是西汉有名的辞赋家,音乐家。
早年家贫,并不得志,父母双亡后寄住在好友县令王吉家里。
卓文君,是汉代临邛大富豪卓王孙的掌上明珠。
卓文君当时仅十七岁,书上形容文君的美貌:“眉色远望如山,脸际常若芙蓉,皮肤柔滑如脂”,更兼她善琴,贯通棋、画,文采亦非凡。
本来已许配给某一皇孙,不料那皇孙短命,未待成婚便匆匆辞世,所以当时文君算是在家守寡。
卓王孙与王吉多有往来。
时值年少孤贫的汉代大才子、辞赋家司马相如,从成都前来拜访时任临邛县令的同窗好友王吉。
王县令在宴请相如时,亦请了卓王孙座陪。
后来卓王孙为附庸风雅,巴结县令,请司马相如来家做客。
中职教育《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中职教育《我愿意是急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我愿意是急流》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3. 通过诗歌学习,引导学生体验作者对爱情的执着和奉献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诗人及其创作背景,诗歌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2. 诗歌文本解析:逐句解析诗歌内容,领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3. 诗歌主题探讨:分析诗歌中所表现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4. 诗歌鉴赏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文本解析和主题探讨。
2.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诗句,提高鉴赏能力。
4.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创作诗歌,培养创作兴趣。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我愿意是急流》及相关阅读材料。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歌文本、图片和视频资料。
3. 网络资源:查找诗人及其作品的背景资料。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分享中的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诗歌鉴赏作文的质量和思考深度。
3. 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诗歌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的掌握程度。
4. 个人创作展示:评价学生在诗歌创作方面的进步和创造力。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理解《我愿意是急流》诗歌的内容和主题思想。
2. 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1. 诗歌中深刻的情感和哲理的把握。
2. 诗歌创作技巧的运用和理解。
七、教学进度安排第1周:介绍诗人及其创作背景,诗歌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第2周:诗歌文本解析,逐句领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第3周:探讨诗歌主题,分析诗歌中所表现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第4周:学习诗歌鉴赏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第5周:诗歌创作实践,分享创作成果。
八、教学反馈与调整1. 课堂反馈:根据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及时解答疑惑,调整教学进度和深度。
中职教育《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中职教育《我愿意是急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我愿意是急流》的背景知识,理解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爱情的执着和奉献精神,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背景知识及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 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深奥的比喻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2. 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文的背景知识,分析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促进学生思考。
3. 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诗人及其作品《我愿意是急流》的背景知识。
2. 讲解:分析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讲解诗的意义。
3.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4. 欣赏: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感受诗人的情感。
6. 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我愿意是急流》的读后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欣赏环节的积极参与情况,以及他们的思考深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他们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3. 读后感:阅读学生的读后感文章,评估他们对诗文主题和情感的把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鼓励他们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2. 邀请文学社团或诗人来校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诗歌创作的了解和兴趣。
3. 开展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八、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2. 根据学生的读后感文章,了解他们的思考和感悟,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和引导。
3. 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九、教学资源1. 诗文原文及注释:提供《我愿意是急流》的原文和注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中职教育《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D.这首诗通篇采用了排比手法,即用一连串丰富多彩的比喻,来表达同一中心意思。每一个比喻,都同对比结合运用,从而包含了更丰富的意义,具有更浓郁的民歌风格。
2、感悟诗中的意象群,理解诗人对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感受诗人美好的情感,感悟“爱”的真义。
3、欣赏诗歌结构整齐、反复咏唱的艺术美。
三、预习检查
1、字词。
崎岖、稠密、做窠、峻峭、懊丧、傍着
2、作家作品
要点:A.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多菲的生平和创作。
B.裴多菲的代表诗作。
C.本诗的写作背景。
四、课文研读
(一)听
听范读。
经典爱情名言交流讨论
要点:整体感受,把握全诗感情基调——缠绵而坚定美好。
(二)读
1.自由朗读,要求读准、读流畅。
(对朗读的技巧和方法做点拨)
2.推选朗读。
3.整体朗读,体会情感。要求进入情境,注意轻重抑扬和抒情,语音饱满圆润。
(三)析
分析意象,品味情感
1.这首诗歌选取了哪些意象表述“我”和“爱人”?这两类意象分别有何特征?
2.诗人运用这两类意象的用意何在?这样写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爱情观?
3.诗人用什么句式将这两类意象联系在一起的?这样的句式结构对情感的表达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延伸拓展
1、创作诗歌,我也会,试一试。
模仿本诗的形式,再造一组内容有关爱情的诗段。
2、我的爱情观
五、课堂检测
对《我愿意是急流》赏析不当的一项()
“以学定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
课题
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
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第一篇: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17.爱情诗两首致橡树舒婷教学目标认知目标◇感受含蓄朦胧的意象。
◇体悟诗人的价值观和爱情观。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欣赏、感悟诗歌语言的能力。
◇体会意象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情感目标◇根据本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理解舒婷自主、平等的爱情观,树立健康的、向上的爱情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受诗歌蕴味。
◇明确各意象所寄托的爱情观,深刻理解诗人所向往的爱情。
◇总结归纳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理解含蓄朦胧的意象。
◇诗歌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精巧导入--创造美,激情诵读--感受美,仔细品味--领悟美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意在渲染氛围,在思维、情感、个性等方面唤起学生的美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人说,没有诗歌的民族是悲哀的,我很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我更庆幸的是诗歌伴随着我们成长。
诗,不仅带给我们美的享受,还能够陶冶我们的性情,滋养我们的心智。
爱情是永恒不老的话题,“在地愿为连理枝,在天愿做比翼鸟”的比翼双飞,“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心心相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为泪始干”的忠贞不渝,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歌颂她的圣洁、美好,表达自己爱情观。
那么被称为“朦胧诗”派掌门人的舒婷又是怎样看待爱情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走进《致橡树》。
二、作者、作品介绍(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意,把握诗歌主题)。
舒婷,原名龚佩瑜。
1952年6月6日生,福建省泉州人,当代有才华的女诗人之一。
1969年从厦门第一中学初中毕业到上杭县插队落户,1971年开始写诗。
1972年返回厦门,先后当过泥水工、炉前工。
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1980年调至福建省文联创作室从事专业创作。
诗集有《双桅船》(获第一届全国新诗优秀奖)、《会唱歌的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她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获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第一篇:《我愿意是急流》教案《我愿意是急流》教案知识目标1、学习诗歌朗诵,在诵读中领略异国情趣。
2、了解裴多菲。
能力目标1、体会诗人对爱情的独特理解。
2、品味诗歌语言,学习本诗表现手法,展开丰富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德育目标体味作者真挚的情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把握一组组意象群和层层递进、富于变化的诗歌形式。
教学难点:准确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
教学方法1、诵读法。
教师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内容及形式特点。
2、比较阅读法。
将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和舒婷的《致橡树》进行比较,这样可使学生对内容、情感及艺术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来到美丽的阿拉善,湿湿的雨季和明媚的阳光触动了我的诗情。
愿为大家小读新作:因为世上少有秘境,所以秘境阿拉善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自豪和热爱,阿拉善人的头脑里贮藏着无尽的神奇和智慧。
因为世上少有至真至纯,所以爱才是需要用一生来追求和呵护的珍宝,所以才让世人跨越时空、用不同的语言来歌唱。
哪怕是千山万水,哪怕是遍体鳞伤,只要所爱常青,只愿所爱幸福。
历史的长河淘不尽英雄的柔情,岁月的长风吹不老倾城的容颜,让我们一起走进19世纪的匈牙利去品味英雄人物裴多菲的追寻。
二、诗人裴多菲:19世纪匈牙利伟大的爱国诗人。
1、坎坷的一生:出身于一个贫困的屠户家庭,当过兵,作过流浪艺人。
2、战斗的一生:他的一生与匈牙利人民反抗外国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联系在一起。
领导1848年匈牙利革命,在为国牺牲时年仅26岁。
3、抒情的一生:他15岁开始写诗,共写了八百多首抒情诗和九首长篇叙事诗。
最著名的抒情诗有《民族之歌》、《自由与爱情》、《我愿意是急流》等;最著名的叙事诗有《勇敢的约翰》。
裴多菲用民歌的形式描写人民的斗争。
他说:“在匈牙利人民中间,我的歌是为了争取自由而斗争的第一课”。
(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爱情诗,尤其是1846年秋爱上森德莱尤丽亚以后,写了不少动人诗篇给她,这首诗可以看作他献给尤丽亚的一首爱情诗。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提高文学素养。
2. 通过分析诗歌内容,培养学生对爱情的正确认识和价值观。
3. 提高学生朗读、感悟诗歌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诗人、时代背景、诗歌主题。
2. 诗歌逐句解析:意象、修辞、情感。
3. 诗歌内涵阐述:爱情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1. 诗歌意象的分析与理解。
2. 诗歌修辞手法的识别与运用。
3. 诗歌内涵的感悟与思考。
四、教学难点:1. 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
2. 学生对爱情、人生、价值观的引导与塑造。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逐句解析、内涵阐述。
2. 互动法:提问、讨论、分享感悟。
3. 实践法:朗读、创作、表演。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我愿意是急流》及相关诗歌鉴赏资料。
2.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白板。
3. 教学工具:PPT、思维导图软件。
七、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诗人及其作品《我愿意是急流》,激发学生兴趣。
2. 诗歌鉴赏:分析诗歌意象、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内涵的感悟,培养表达能力。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读、表演,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八、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阅读诗歌,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九、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结合诗歌《我愿意是急流》,写一篇关于爱情、人生、价值观的短文。
2. 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读练习,准备参加课堂展示。
3. 推荐一位诗人或一首诗歌,下节课分享给同学们。
十、教学反思: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3.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确保目标的明确性和可衡量性。
目标应涵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以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中职语文《爱情诗二首》之《致橡树》教案
《爱情诗二首》之《致橡树》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流畅而有感情地诵读本诗,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
内涵。
2、能力目标:感悟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
的爱情观,树立正确爱情观。
3、情感目标: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
2、感悟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难点】
1.理解诗中意象所象征的传统爱情观。
2.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
的文学修养。
【教学方法】诵读鉴赏法、引导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授课类型】(讲授课)
【教学媒体和资源利用】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我愿意是急流》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爱情和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我愿意是急流》的主题思想,掌握诗歌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意象,领悟诗人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分析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象征手法和艺术特色。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我愿意是急流》诗歌文本。
2. 投影片:诗歌文本、诗人简介、相关背景资料等。
3.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诗歌朗诵、背景音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诗歌朗诵,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美。
2. 新课导入:介绍诗人及其作品,《我愿意是急流》的背景资料。
3. 朗读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4. 文本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象征手法和艺术特色。
5.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背诵诗歌,写一篇心得体会。
六、教学拓展1. 诗歌背景:详细介绍诗人及其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2. 相关诗歌:推荐其他现代诗歌,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拓展视野。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艺术特色。
2. 讨论环节: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回答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
八、情感教育1. 爱情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爱情,培养健康的爱情观。
2. 人生态度:通过诗歌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中职语文《爱情诗二首》之《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民族之歌》:
起来,匈牙利人,祖国正在召唤!
是时候了,现在干,还不太晚!
愿意做自由人呢,还是做奴隶?
你们自己选择吧,就是这个问题。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献给未婚妻森德莱·尤丽娅的。
1846年9月,23岁的裴多菲在舞会上结识了伊尔诺茨伯爵的女儿森德莱·尤丽娅。这位身材修长、有浅蓝色眼睛的美丽姑娘的清纯和率真,使年轻诗人一见倾心,拥有大量土地庄园的伯爵却不肯把女儿嫁给裴多菲这样的穷诗人。面对阻力,裴多菲对尤丽娅的情感仍不可抑制,在半年时间里发出了一首首情诗,如《致尤丽娅》、《我是一个怀有爱情的人》、《你爱的是春天》、《凄凉的秋风在树林中低语》、《一下子给我二十个吻吧》等。这些抒情诗鼓动尤丽娅冲破父亲和家庭的桎梏,在一年后同裴多菲走进了婚礼的殿堂。
板书:对比衬托→意象美
2、讨论:这种具有巨大反差的形象和炽热的情感,作者是用什么样的句式结构来表达的?这样的句式结构对情感的表达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明确:作者运用反复,倒装、发愿体。
反复这一结构特色我们并不陌生,初中学的《蒹葭》。“蒹葭苍苍,在水一方,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上,溯徊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二、三两节是对第一节诗结构和意义的反复,一唱三叹,增强了作者对所爱慕女子的倾慕之情。回到我们今天所学的《我愿意是急流》,作者用反复的结构特色把五幅画面连接起来,使炽热的情感表达的更强烈。
四、课堂小结:
本诗借助一系列对称的意象,形象地描绘了相爱双方相伴相随的亲密关系,为了爱情,他可以献出一切的勇气和力量。这种爱情是美好的,但其实对于我们每个人,爱情都不是最重要的,能够成为我们人生动力的也不只是爱情,我们还有亲情、友情、师生情等等,这些都可以鼓舞我们战胜人生的困难。
17 爱情诗两首 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 中职语文第一册教案
17 致橡树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和品味,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流畅而有感情地诵读本诗。
2.感悟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3.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教学重点1.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
2.感悟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难点1.理解诗中意象所象征的传统爱情观。
2.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爱情,一个亘古不变的人生话题,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尽情歌颂,留下了几多千古绝唱:“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爱情,让人烦恼并甜蜜着的主题,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爱情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舒婷的心灵深处,听听她的心灵独白。
(板书课题、作者)二、讨论:情为何物师:我们身边有多少人在感叹“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那么,到底情为何物呢?在学习诗歌之前,请同学们先讨论一下:“爱情是什么?”学生讨论发言,老师出示前人爱情语录:苏联·伊萨可夫斯基:爱情——不是一颗心去敲打另一颗心,而是两颗心共同撞击的火花;苏联·尤·留里科夫:爱情不仅能给人带来光明,而且也带来黑暗,不仅使人们感到振奋,也使人们感到压抑;英国·莎士比亚: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
真诚的爱情永远不是一条平坦的道路;法·安德烈•莫洛亚:伟大的爱情能使最平庸的人变得敏锐、勇于献身、充满信心;法·莫里哀:爱情是伟大的导师,教我们重新做人;苏联·留里科夫:幸福的爱情能使一天等于一年,而使一年等于长生不老。
爱情能使人变成神,使人长生不老。
三、初读诗歌,体会诗歌否定的几种传统爱情观1.朗读。
师:那么,爱情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先来听听舒婷是怎么说的。
范读。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我愿意是急流》这首诗的作者、背景和基本内容。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爱情的执着和奉献精神,激发学生对美好情感的向往。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我愿意是急流》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2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对爱情的独特见解和深沉情感。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人的情感。
3.2 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深入理解诗的内容和情感。
3.3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教学准备4.1 教师准备:熟读《我愿意是急流》,了解诗歌背景,准备相关教学材料。
4.2 学生准备:预习《我愿意是急流》,了解诗的基本内容。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诗人及其作品《我愿意是急流》,激发学生兴趣。
5.2 感知诗歌: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5.3 分析诗歌: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理解诗的意义。
5.4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的理解和感悟。
5.5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爱情主题诗歌的阅读。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过程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6.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测试,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第七章:课后作业7.1 抄写《我愿意是急流》全诗,注意字迹工整。
7.2 结合诗中的比喻,写一段关于自己对爱情的理解和期望的文字。
7.3 推荐一首自己喜欢的爱情主题诗歌,简要说明推荐理由。
第八章:教学反思8.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8.2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我愿意是急流》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与评价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诗人艾青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 诗歌文本解析:逐句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
3. 诗歌主题讨论:探讨诗歌中所表达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三、教学重点1. 诗歌文本的解读和分析。
2. 诗歌主题思想的探讨。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和文本解析。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诗歌主题和情感表达。
3. 鉴赏法: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语言美和意象美。
【教学环节1】1.1 导入:简要介绍诗人艾青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1.2 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教学环节2】2.1 逐句解析诗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2.2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等。
【教学环节3】3.1 讨论诗歌中所表达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3.2 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启示,反思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
【教学环节4】4.1 让学生进行诗歌鉴赏,欣赏诗歌的语言美和意象美。
4.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和心得。
【教学环节5】5.2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我愿意是急流》的读后感。
六、教学评估6.1 通过课堂讨论和学生的读后感作业,评估学生对诗歌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的理解程度。
6.2 通过学生的诗歌鉴赏和分享,评估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的发展。
6.3 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对诗歌文本解读和分析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7.1 教师讲解PPT:包含诗人艾青的生平介绍、诗歌文本解析和主题讨论。
7.2 诗歌全文:打印或投影在课堂上使用。
7.3 相关评论和研究资料:供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诗歌背景和主题。
八、教学进度8.1 第一课时:介绍诗人艾青,朗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歌情感。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我愿意是急流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诗人XXX及其创作。
2、了解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及本诗的艺术特色。
能力目标:1、进一步提升学生分析诗中意象的能力,深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2、品味语言,领会对比、反复、倒装、发愿体的表达效果。
3、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提高其朗读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诗歌的研究,感受诗人对爱的执着与奉献精神,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分析意象领会诗歌的情境美,感悟诗中的意象群,把握各自的特点及其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任务驱动、点拨法教具用具:多媒体课件、评分表、微视频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提起XXX大家也许感到陌生,但是这首在全世界广为传诵的诗篇《爱情与自由》你一定听说过,请跟着老师一齐诵读: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2分钟)二、作者简介及解题(5分钟)1、你们对XXX了解多少呢?各研究小组推选一个代表谈。
2、老师简要介绍XXX(1823-1849)是匈牙利伟大的革命诗人,也是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
他15岁开始写诗,题材多取自人民生活,一生共写了八百多首诗和八篇长篇叙事诗。
他当过兵,作过流浪艺人。
1849年与俄国军队作战英勇牺牲,年仅26岁。
他一生写过大量爱情诗,尤其是爱上XXX之后,写了不少动人的诗给她。
他的代表作有《民族之歌》、《我的歌》、《爱情与自由》、《农村的大锤》和《勇敢的约翰》等。
(PPT1展示)3、题解上次课我们研究了XXX追求人格独立、相互平等爱的宣言——《致橡树》,今天要研究XXX炽热的爱的表白《我愿意是急流》,(板书问题与作者)人人知道他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这首诗呢?学生回覆后明确:1846年9月,23岁的XXX在舞会上结识了XXX伯爵的女儿XXX,使年青诗人一见倾心,而富有的伯爵却不肯把女儿嫁给XXX这样的穷诗人。
面对阻力,XXX对XXX的感情仍不可按捺,在半年时间里写下了一首又一首情诗,如《致尤丽娅》《你爱的是春天》《我是一个怀有恋爱的人》《苍凉的秋风在树林中低语》等,这些情真意切的诗篇鼓动XXX冲破父亲和家庭的桎梏,在一年后同XXX走进了婚礼的殿堂。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我愿意是急流》。
(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象征意义。
(3)分析诗中的比喻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爱情的理解和追求。
(2)培养自己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我愿意是急流》的背诵与理解。
(2)分析诗中的比喻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 教学难点:(1)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的解读。
(2)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创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及其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我愿意是急流》,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中的比喻修辞手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比喻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说明原因。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的场景。
(2)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感受诗人对爱情的理解。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诗歌欣赏的方法和技巧。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诗歌《我愿意是急流》。
2. 写一篇关于诗中比喻修辞手法的赏析文章。
3.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一首类似主题的诗歌。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的背诵情况。
2. 学生对诗中比喻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3. 学生对诗歌主题思想和象征意义的把握。
4. 学生诗歌创作的质量和创意程度。
六、教学内容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诗歌《我愿意是急流》的主题思想和象征意义进行巩固。
2. 学习诗中的比喻修辞手法,分析其作用和效果。
中职教育《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中职教育《我愿意是急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我愿意是急流》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通过诗歌学习,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面对困难的勇气。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诗歌的字词、句段和意象,深入剖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书写课后感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诗歌的理解和启示。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诗歌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主题。
2. 互动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心得。
3.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书写课后感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诗人及其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2. 朗读诗歌: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解析诗歌:详细讲解诗歌的字词、句段和意象,深入剖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4.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心得。
5.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感悟写作任务,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诗歌的理解和启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课后感悟写作质量,了解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启示。
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在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方面的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面评价。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我愿意是急流》及相关评论文章2. 多媒体课件:包括诗歌文本、图片、音频等3. 网络资源:有关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资料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2. 教学难点: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和启示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诗人及其背景,朗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歌韵律;2. 第二课时:详细讲解诗歌的字词、句段和意象,深入剖析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 第三课时:课堂讨论,分享感悟和心得;布置课后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致橡树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和品味,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流畅而有感情地诵读本诗。
2.感悟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3.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教学重点1.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
2.感悟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难点1.理解诗中意象所象征的传统爱情观。
2.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爱情,一个亘古不变的人生话题,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尽情歌颂,留下了几多千古绝唱:“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爱情,让人烦恼并甜蜜着的主题,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爱情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舒婷的心灵深处,听听她的心灵独白。
(板书课题、作者)二、讨论:情为何物师:我们身边有多少人在感叹“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那么,到底情为何物呢?在学习诗歌之前,请同学们先讨论一下:“爱情是什么?”学生讨论发言,老师出示前人爱情语录:苏联·伊萨可夫斯基:爱情——不是一颗心去敲打另一颗心,而是两颗心共同撞击的火花;苏联·尤·留里科夫:爱情不仅能给人带来光明,而且也带来黑暗,不仅使人们感到振奋,也使人们感到压抑;英国·莎士比亚: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
真诚的爱情永远不是一条平坦的道路;法·安德烈•莫洛亚:伟大的爱情能使最平庸的人变得敏锐、勇于献身、充满信心;法·莫里哀:爱情是伟大的导师,教我们重新做人;苏联·留里科夫:幸福的爱情能使一天等于一年,而使一年等于长生不老。
爱情能使人变成神,使人长生不老。
三、初读诗歌,体会诗歌否定的几种传统爱情观1.朗读。
师:那么,爱情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先来听听舒婷是怎么说的。
范读。
(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语气、语调和重音,感情基调理智、冷静。
)齐读。
(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这首诗有极强的节奏感,长短句错落有致,许多诗句两两对应,朗读时有跳跃感。
)自由朗读。
(教师板书重点字词)师:请你随着音乐轻读,想想此诗阐述的是一种新型的爱情观,诗歌从什么地方开始阐述的?明确:不,这些都还不够。
师:“不”,是个否定词,它否定什么?明确:否定旧的、传统的爱情观,有否定就得提出肯定的东西,从这里引入崭新的爱情观。
2.解读第一层:体会作者在诗中否定了哪些世俗的爱情观。
(1)男生或集体朗读第一层。
(2)师问:诗人在这一层中运用了哪些意象来否定传统的爱情观?请同学们在书上划出。
明确: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相关知识:所谓“意象”即“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产物。
”“象”是指客观存在的物象(包括景象、事象),“意”是指诗人的感知。
“意”是“象”的触发,“象”是“意”的载体,二者水乳交融,互为依托。
(3)作者通过这些意象否定了哪些世俗的爱情观?明确:一方攀附:A.先显示“凌霄花”图,问:“好看吗?”(好看)B.于是它也很骄傲,炫耀自己。
那么在作者看来,它有没有资格骄傲、炫耀?(没有,因为它的生存方式是“攀援”,它没有自己的主干,它是靠别人的力量上去的。
)C.这让你想起怎样的女性或婚姻关系?(“夫贵妻荣”、“攀龙附凤”的依附关系。
今天,“傍大款”者还想通过依附“高贵”的丈夫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真是可怜又可笑。
现代女性绝不做“以丈夫为职业”的女人,不做靠男人发光的女人。
女人不能再是月亮。
单方痴恋:A.放小鸟画。
B.这是一只可爱的灵巧的小鸟,但是它只知道在绿荫下跳来跳去,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却不知道在绿荫外面还有可以让它展翅高翔的自由天空。
C.这让你想起怎样的女性?(甘愿做男性的附庸、花瓶、家庭笼中的小鸟,在男性的阴影中麻木丧志,在男性的恩宠下迷失自我的女性,这是单方地痴恋。
)一味奉献:A.放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画。
B.这是一泓清泉,它给人们送来清凉,在炎热的夏天,看到这样一泓清泉,是会让人心旷神怡的,但是为什么作者连这样的清泉也否定了?(因为它所采取的态度是“长年送来”)C.提示:我想给大家念几句歌词,选自艾敬的《外婆这样的女人》:“女人,女人,这一生啊,为了谁而活着;女人,女人,这一生啊,为了他和他的孩子们。
情窦初开时为爱牵引,瓜熟蒂落时为爱受困,人到中年时残花败叶,人老珠黄时为着儿孙……”外婆这一生过得怎样?(把一生给了他和孩子们,为了别人而活,没有一刻是为了自己活的,这就无所谓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并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所以从人格价值的维护和保持看,这种一味的奉献不足取。
虽然从道德情感方面说是高尚美好的,但从人格价值的维护和保持来看是不明智的,而且从爱情关系的维系发展方面看也未必是明智的,如《牵手》中男女主人公的故事所透露的:夏小雪和钟锐是大学同学,后夏为了支持钟的事业和照顾儿子,放弃了自己的理想,成了很称职的“贤妻良母”,但这时,钟觉得与妻子缺少共同语言,于是感情不和,终至离婚。
后小雪重新找回了自我,此时她又具有了吸引钟的魅力,使钟希望与她再次牵手。
所以现代女性应摒弃“男性中心”的世俗偏见和“女人支撑男人,男人支撑世界”的成就替代观,不能一味地牺牲自己而“为他人作嫁衣裳”。
D.险峰甘愿作他人的陪衬,也是爱的给予者、奉献者形象。
E.对于日光、春雨作者是否否定?——从字面看似乎没有否定,其实是有否定的(从“不,这些都还不够”看出),把它补充一下:甚至(也不止像)日光(四季射来炽热的光焰),甚至(也不止像)春雨(遍洒你的枝叶,浇灌你的心田)。
3.教师小结:以上三种传统的“世俗的爱情”,都是以牺牲一方为前提的。
传统的爱情观显示爱的双方的结合,并不是人的感情和价值的平等的结合,往往是权势和财势的结合;结合的双方也往往是主导和从属、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失去了爱的本质。
作者是持否定、批驳的态度的。
在作者看来,爱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单方的痴恋,即使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的。
四、精读第二层,了解诗人追求的爱情观师:那么,作者向往的爱情观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静听来自诗人心灵深处的真实表白吧。
1.学生集体朗读第二层。
2.理解意象“木棉”。
师:诗人在这一层里提出了“木棉”这一形象。
象征女性阴柔之美的物象很多,如柳丝、蒲苇、水,比方有一首歌里这样唱道:“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从传统意象来看,好像水更能表现出女人的阴柔之美,作者为什么单单用木棉来象征女性?学生讨论后归纳明确:水虽然能表现出女人的柔美,但是水绕山走,给人的感觉总有点依赖之感,缺乏独立性;而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橡树站在一起,平等独立,又不失女性的温柔之美。
师:诗人认为具有阳刚之气的橡树和具有阴柔之美的木棉应该保持着怎样一种特殊的关系呢?明确:(1)“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爱的基础应是独立平等。
要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形象,他们二者应该是并驾齐驱,不分高低的,男女之间的爱情、婚姻应该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
(2)“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既有独立的人格,又有精神上的默契,灵犀相通,相敬如宾。
(3)“我们分担寒潮、风雨、霹雳。
我们共享雾蔼、流岚、虹霓”中的“寒潮、风雨、霹雳”和“雾蔼、流岚、虹霓”各比喻什么?——“寒潮、风雨、霹雳”比喻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
“雾蔼、流岚、虹霓”则比喻生活中的快乐与成功。
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没有他人,两人互通心意,心心相印、息息相通,并分担、共享生活中的一切,才会有真正的爱情,真正的女性独立。
师:作为爱的双方应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呢?①男生齐读:“你有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师点拨:铜、铁、刀、剑、戟说明橡树坚毅、刚强、有力,作者在这里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理想中的男子汉比做刀、剑、戟,枝干像铜、铁,得出理想中的男子汉应具有坚毅、刚强、矫健的阳刚之美。
②师问:女性应以怎样的姿态出现呢?女生齐读:“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师点拨:红硕的花朵,说明木棉的美丽、热情、真挚,体现了一种女性的阴柔之美。
即:青春秀美、充满生机,既有美丽的外表,也要有丰富的内涵。
后两句,“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难以理解,联系自古以来中国女性的遭遇加以体会。
师分析:中国漫漫历史长河展现女性的大多是一幕幕悲剧,她们中一部分人意识到自己不公平的待遇,试图反抗,却往往以失败而告终,另一部分人却没有意识到,只能像一种依附品一样从属于男性。
现代社会依然,男女地位还不能完全平等,女性要追求平等,就要付出代价。
女诗人作为新时代女性,她为此感到难过、沉重,因而发出了沉重的叹息。
而“英勇的火炬”突出了女性还需具备像男子汉一样英勇、顽强、热情的品质,能给人带来力量、温暖。
因此,作者认为女性除了外在美还要有深刻的思想、丰富的内涵。
所有这些构成了理想中完美的女性形象。
③那么,真正的爱情包含哪些内容呢?男女生分读: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男)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女)仿佛永远分离(男)却又终身相依(女)这里的寒潮象征着挫折,雾霭象征着喜悦、幸福,“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作为相爱的两人,应分担不幸和痛苦,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当雨过天晴、彩虹环绕,相爱的人最终是共享幸福人生的。
这是诗人心中理想的爱情:独立平等、相互依存、心心相印、甘苦与共。
这种爱情才是最坚实的。
④诗的最后,诗人大声表白:这才是伟大的爱情!男女生齐读:“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在诗人看来,爱不仅只爱对方,还要爱他的事业,他生活的土地,简言之,爱他所爱。
这是一种升华了的爱情,是爱情的最高境界。
五、联系实际,学生谈心中的爱情1.学生谈通过学习本文,对爱情有什么新的认识。
注意:鼓励学生大胆发表对爱情的认识。
(深刻理解感情,深入挖掘内涵。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善于表达情感的能力)。
师:我真的很佩服大家对诗歌敏锐的感受力,那么请大家继续敞开你们感受美的心灵,男女同学分别来谈谈你对以上几种爱情观的看法。
2.教师总结:是啊!爱人是美妙的,被人爱也是幸福的,中学生不乏早恋现象,但同学们思想未定型,心理尚未成熟、经济未独立、事业未确定方向。
那么,我们不能轻率地向爱情靠拢,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首先学习文化知识、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一棵努力向上,根基牢固的大树,只有这样才能热爱生活、拥有生活,在将来才会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除了爱情,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毕生追求的爱,父母之爱、兄妹之爱、朋友之爱、师长之爱,对理想、生活、社会甚至对未来的爱。
我相信,同学们沐浴在爱的阳光里,必定能长成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