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鹰收购新百(经典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鹰运筹帷幄挟强悍之势9次举牌南京新百谜局
2004年04月27日 08:16 《财经时报》
来势汹汹的“金鹰国际”在“南京新百(资讯行情论坛)”的竞购中占尽先机,但难题随之而来:其收购的流通股如何处理?有关部门如何监管?
一、9次举牌
国有股权收购、竞购、产权交易市场挂牌,二级市场举牌、MBO、反收购……统统合
在一起,你见过这样一个聚集当前并购市场主要元素的故事吗?
但是,2004年4月8日,全部的精彩戛然而止。这个故事被缀以一个乏味的结局:主角还未登场,悬念就已揭晓。
挟前后9次二级市场举牌收购的强悍之势,南京金鹰国际集团公司(下称“金鹰国际”)战胜众多竞购者,从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控股公司(下称“南京国资”)手中,接过南京新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新百集团”)整体国有产权。
“新百集团”成立于2002年6月20日,旗下包括南京市商贸局下属的7家商贸企业(后有2家企业脱离出去),
资产归“南京国资”所有,但委托上市公司南京新街口百货商店股份有限公司(600682,南京新百)管理,“新百集团”的董事长、总经理由“南京新百”董事长李三宁担任,监事会主席则是“南京新百”党委书记。
但真正把“新百集团”与“南京新百”拴在一起的,并非这层关系,而是南京市政府制定的“1+X”改制方案:“南京新百”国有股(“1”)与“新百集团”下属企业(“X”)进行捆绑转让,后者有了归属之后,再转让前者。因此,获得“新百集团”,意味着“南京新百”的国有股权也将落入“金鹰国际”手中──这才是一众竞购者的真正目的。
“南京新百”1993年上市,它不仅是南京市第一家上市公司,还是南京零售业的龙头之一,这家地处南京繁华商业区的公司,年销售额已突破20亿元,近几年净利润都稳定在5000万元以上,在去年全国零售百强企业中,位列第35位。
对竞购者来说,入主“南京新百”,不仅将获得一个绝好的融资平台,还将会取得一个进入南京乃至江苏零售市场的钥匙。
2003年6月12日,“南京新百”第一大股东将所持5638万股国有股份(占总股本的24.49%),放在南京市产权交易中心挂牌转让。当时参与竞购的,不仅有苏宁集团这样的土著大腕,还有新疆德隆、上海复星等高手,“金鹰国际”彼时亦忝列其中。
美籍华人王恒一手设立的“金鹰国际”,1998年曾被外经贸部评为“中国外资企业500强”,它是南京首家批准成立的大型多元化外资企业集团,下有房地产、购物、高科技、汽车营销等专业集团,拥有华东最知名的连锁品牌,它总资产30亿元,年营业额从1996年的2.3亿元飙升至2003年的15亿元,平均年增长率达30%。但是这一回,由于长期是与“南京新百”同处于一个商业区的零售企业,二者一直相互较劲,“金鹰国际”的收购前景并不被看好。
值得注意的是,挂牌转让四天之后,也就是在6月16日,一触即发的竞争收购被中国证监会叫停,理由是此次挂牌不符合“上市公司非流通股的转让必须遵循法律规定,在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场所进行”的要求。
此后的一切,似乎都在“金鹰国际”的运筹帷幄之中。
在“南京新百”2003年中报中,一位名叫肖钢的自然人股东突然出现,在此前的半年中,他悄然吸货,最终持有260.18万股流通股(占总股本的1.13%),不仅成为第一大流通股股东,还在前十大股东中名列第三。
而肖钢的身份,正是“金鹰国际”的财务副总监。“金鹰国际”随后表示,肖的收购,纯属个人投资行为。但是细一想,收购“南京新百”这样的重大战略举动,“金鹰国际”此前应有较长时间的酝酿决策,作为财务副总监,肖钢绝不可能毫不知情。
2003年6月30日之前,“南京新百”股价最高曾至7.13元,而至2004年4月20日,其股价报收9.30元,以此计算,肖钢的投资回报率最少也在30%以上。遑论借公司的战略而牟取个人私利,在以管理严格而著称的外企,是不可想象的。
此后,“南京新百”的子公司进行了一次不成功的MBO,“金鹰国际”也加快了收集流通股的步伐。肖钢之后,它的子公司南京华美联合营销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华美联合”)在2003年8月起最先出面,“华美联合”开始暗中吸筹,至2004年2月6日第一次公开举牌,先后买入1153万股“南京新百”股票,占总股本的5%。
2004年2月17日,“金鹰国际”的另一子公司南京金鹰国际购物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金鹰购物”)露面,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4次举牌,最终获得5.25%的股权。
随后,收集流通股的接力棒传到“金鹰国际”另一子公司金鹰申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金鹰申”)手中,自3
月12日起的半个月里,“金鹰申”4次举牌,持有4.96%的股权。
至此,即使不计算肖钢所持股权,“金鹰国际”旗下三家公司已合计持有15.22%的“南京新百”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
再加上“新百集团”已归其所有,“南京新百”国有股权转让,事实上虽然还没有实质行动,“金鹰国际”志在必得的态势,让人们虽然没猜中开头,却能猜中结局。
二、强行举牌为哪般
在国外,举牌是收购上市公司的一种重要手段,中国资本市场由于股权割裂,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无国家股、
无法人股、无外资股,为这类上市公司股权分散,没有具备特别优势的大股东,收购者只通过二级市场,就能以较小的成本达到控股的目的,同时收购的股份在锁定6个月后又可以自由流通,容易退出。
在“南京新百”,国有股、法人股、流通股三者并存,第一大股东“南京国资”持有24.49%,相对于第二大股东的1.30%,长期“一股独大”。对这样的公司强行举牌,高收购成本不可避免。
截至2003年第三季度,“南京新百”每股净资产为3.79元,若协议受让“南京国资”所持的国有股,以溢价30%计,所需不过2.78亿元。但“金鹰国际”举牌以来,实际花费至少在3.1亿元,所获为15.22%,而且没有人参与二级市场竞购。现在观之,“金鹰国际”迎难而上,还是在摆出背水一战架势,吓阻竞争对手。
竞争对手若想坐稳控股股东,势必要在二级市场与“金鹰国际”展开真金白银的较量。可以想见,“南京新百”股票届时可能会涨到不可思议的价位,此前“金鹰国际”的吸筹成本并不高,即使最终不得已而脱手全部流通股,照样可赚得盆满钵溢。
再看“金鹰国际”安排“华美联合”、“金鹰购物”和“金鹰申”出场的节奏,先暗后明,先缓后疾,在“新百集团”转让之前,每家持股比例都控制在5%附近,环环相扣地举牌,充分表明竞购者可能的狙击也在其谋划之中:一来避免在局势未明的情况下,涉入过深,导致自身骑虎难下;二是造成一种战略承诺逐步升级的效果,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形象,从心理上打击竞争对手。
对于“南京国资”来说,“金鹰国际”志在必得的举动也是一种暗示。毕竟股权之争在伤害相争双方的同时,也会拖累上市公司,地方政府也不希望这种事情发生。
三、不成功的子公司MBO
在“金鹰国际”志在必得之际,“南京新百”发生了一次不成功的子公司南京东方(资讯行情论坛)商城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东方商城”)管理层收购(MBO)事件,这次MBO因何而起,又因何而终,外界至今一直雾里看花。
成立于2000年的“东方商城”在地理位置上恰好位于“南京新百”与“金鹰国际”之间,二者为该地块“血拼”一场。它由“南京新百”和另一股东投资1.96亿元共同组建,在其后的两年中,一直亏损,2002年才得2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