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资源学

本课程纲要

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形成条件、基本特征、分类、分区等基本理论;

掌握有关地文、水体、大气、太空、生物等自然旅游资源的成因、特征、主要类型;

掌握有关文物古迹、古典园林、文学艺术、宗教文化、城乡风貌、现代设施、民俗风情、饮食与购物等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和旅游价值;

掌握有关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开发与规划、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旅游资源概述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

旅游资源是指在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向性、有可能被用来规划开发成旅游消费对象的各种事与物(因素)的总和。

简单地说,旅游资源是能够诱发旅游动机和实施旅游行为的诸多因素的总和。它不仅是作为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的旅游目的地,也包括旅游者和各种能传达旅游地相关信息的事与物。吸引力是旅游资源实用价值和基础性的主要体现

吸引力是判别是否属于旅游资源的重要依据。

二、旅游资源的特点

(一)区域性

(二)观赏性

(三)独特性和垄断性

(四)文化属性

(五)不可再生性

(六)整体性

(七)时限性

三、旅游资源形成的条件

(一)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条件

1、地球圈层及其相应的自然旅游资源

2、地质作用和地质构造是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物质基础。

3、地球水体的水文特征。

4、气候的区域性差异。

5、地球生物的多样性。

6、区域综合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与演化。

(二)人文旅游资源形成的条件

1、历史遗存

2、社会文化的差异

3、社会文化现象的影响

4、不断发展的旅游市场的新需要

第二节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

一、旅游资源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一)研究旅游资源形成的自然环境、社会条件与历史背景

(二)研究旅游资源的特点与分类

(三)研究旅游资源的开发功能

(四)研究旅游资源的合理保护对策

二、旅游资源学的研究方法

(一)野外考察

(二)社会调查

(三)历史分析

(四)遥感技术的运用

第三节旅游资源的分类

(一)按资源的性质和成因划分、可分为:

1.自然旅游资源(山水、气象气候、动植物等)

2.人文旅游资源(文物古迹、文化艺术等)

(二)按利用方式和效果分类

1.游览鉴赏型(优美自然风光、著名古建筑及园林等)

2.知识型(文物古迹、博物展览、自然奇观等)

3.体验型(民风民俗、节庆活动、宗教仪式等)

4.康乐型(度假疗养、康复保健、人造乐园等)

(三)按开发利用的变化特征、并结合资源的性质、成因分类

1.原生性旅游资源

是指那些在成因、分布上具有相对稳定和不变特点的自然、人文景观和因素(山川风光、生物景观、气候资源、文物古迹、传统民族习俗和风情、传统风味特产)。

2.萌生性旅游资源

是指成因、分布上具有变化特征的自然、人文景象和因素(现代建筑风貌、现代体育文化科技吸引及趣处、社会新貌与民族新风尚、博物馆与展览馆、名优特新产品及美食购物场所、自然力新作用遗迹、人工改造大自然景观)。

(四)依旅游动机的不同分类

1.心理方面的(宗教圣地、重大历史事件、探亲等)

2.精神方面的(科学知识、消遣娱乐、艺术欣赏等)

3.健身方面的(沙疗、温泉疗、各项运动等)

4.经济方面的(各地土特产等)

5.政治方面的(国家政体状况,各种法律等)

(五)依照旅游资源的结构分类

1.旅游景观资源(自然旅游景观资源、人文旅游景观资源、社会民俗资源)

2.旅游经营资源(旅游用品工业资源、旅游食用资源、旅游人才资源等)

(六)按旅游资源动态分类

1.稳定类旅游资源

长久稳定型(宗教圣地、古建筑、山岳、江湖等)相对稳定型(小型造型地貌、瀑布、冰川等)

2.可变类旅游资源

规律变化型(泉水、候鸟、云雾等)

不规则变化型(海市蜃搂、现代建筑风貌等)

(七)《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

第二章地质地貌类旅游资源

第一节地质作用和地貌成因

一、地质作用

由于自然动力所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地壳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发展的作用叫做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是由地质营力引起的。力是能的表现,按照能的来源不同,地质作用可以分为外动力地质作用和内动力地质作用。

(一)外动力地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的能源主要是太阳的热能。它使地壳表面各种物质成分不断破碎、分解、迁移、沉积,使地壳表面削高填低趋于夷平。

外动力地质作用主要包括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和硬结成岩等作用。

风化作用: 在温度变化、气体(氧、二氧化碳)、水溶液、生物等因素作用下,岩石及矿物的物理状态或化学成分在原地发生变化的过程。岩性常是造成风化程度差异的主要原因。岩石所处环境温度条件和水分状况是影响风化强度的基本控制因子。

剥蚀作用: 地面流水、地下水、海水、湖水、冰川、风等处于运动状态的外营力对地壳表层岩石、土壤等的破坏作用。

搬运作用: 岩石经风化和剥蚀后,其产物大部分被流水、海浪、冰川、风等搬运,迁移到其他地方的作用。

剥蚀作用与搬运作用是紧密相连的过程,而且是由同种营力进行的,它们之间没有一个显然的分界。有剥蚀就有搬运,有搬运就能使剥蚀更趋活跃。

地面流水的剥蚀作用又称侵蚀作用。

沉积作用: 被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当场所后,因条件变化(如流速、风速降低,冰川融化等)而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

(二)内动力地质作用

内动力地质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本身,即由地球的内能所引起的。所谓内能,主要指放射性元素产生的热能、地球自转产生的旋转能和重力作用形成的重力能。

内动力地质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

二、地貌成因

地球表面形态的形成与发展,是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共同结果。

内动力地质作用主要形成地表基本起伏(巨型、大型地貌),向着增强地势的趋势发展;外动力地质作用趋向于削平地表的基本起伏,向着减弱地势的趋向发展。

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是岩石和地质构造。

各种类型和成因的地貌分布都有一定的规律。以外动力地质作用为主形成的地貌,则有沿纬向呈水平分布规律和沿山地呈垂直分布的规律。

以内动力地质作用为主的地貌来说,地貌的分布和一定的大地构造单元、地壳构造运动的方向以及时间有一定的联系。地貌类型包括大陆形态和海底形态两大部分。

第二节地质旅游资源

一、岩石

(一)岩石的成因与种类

一般矿物的名称通用“矿”或“石”字,如方铅矿、方解石等,岩石的名称通用“岩”字,如花岗岩、石灰岩等。按照成因,岩石可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在旅游资源中涉及最多最易构景的,只有花岗岩、玄武岩、砂岩、石灰岩、页岩、大理岩等少数几种。(二)花岗岩景观

典型代表:黄山、华山、衡山、崂山、普陀山、莫干山、三清山等。

这些名山在垂直节理发育的地方,风化过程中往往出现崩塌作用,因而形成石柱林立、孤峰擎天、悬崖绝壁等景观。

球状风化是花岗岩最普遍最典型的景观,也是花岗岩构景中最有代表性的景物。如黄山的“仙桃石”、“莲山峰”、厦门的“万石山”等。

在花岗岩节理和球状风化规律支配下,由于岩体各部位抵抗侵蚀作用的强度不同,经过长期的风化作用,就形成许多奇特造型,如黄山的“猴子观海”.

节理

节理是很常见的一种构造地质现象,就是我们在岩石露头上所见的裂缝,或称岩石的裂缝。这是由于岩石受力而出现的裂隙,但裂开面的两侧没有发生明显的(眼睛能看清楚的)位移,地质学上将这类裂缝称为节理,在岩石露头上,到处都能见到节理。

(三)玄武岩景观

玄武岩是一种基性火成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玄武岩一般为黑色或灰黑色的细粒致密的岩石,经风化后可呈红色或黑褐色以及暗绿色等,常具气孔。玄武岩最引人注目的景观是它的柱状节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