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鉴赏北京版:考场中的诗歌之宋代诗词的豪放与婉约(教师版)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宋词五首北京版知识精讲

高一语文宋词五首北京版知识精讲

高一语文《宋词五首》北京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宋词五首》二. 学习目标通过讲解《宋词五首》,达到三个教学目标:1. 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五首词的内容。

2. 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理解作者复杂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3. 体会豪放派与婉约派词人的艺术特色与艺术风格。

三. 知识归纳总结五位词人的整体介绍豪放派:苏轼与辛弃疾婉约派:李清照北宋:范仲淹、苏轼北宋南宋之间:李清照南宋:陆游与辛弃疾陆游一生写诗比较多,这首词在历史上影响很大。

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这一首并不是他豪放派词的代表作。

四. 课文分析第一首《苏幕遮》范仲淹1. 作者介绍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

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

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

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

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

1043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

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

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陕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卒谥文正。

在中国古代文学家中,有“出可为将,入可为相”的资格能力的,屈指可数,而范仲淹当之无愧。

范仲淹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

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

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

他平生只留下五首词,苏幕遮是其中的一首,人称其为豪放派词人的先驱。

2. 艺术特色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苏幕遮》一词写羁旅愁思、离愁别恨,题材古老而传统,然而在同类题材作品中,这首词却名列前茅。

北京市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题(含答案)【优选】

北京市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题(含答案)【优选】

北京市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题(含答案)【优选】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各题。

菩萨蛮·春风试手先梅蕊赵令畤春风试手先梅蕊,①姿冷艳明沙水。

不受众芳知,端须②月与期。

清香闲自远,先向钗头见。

雪后燕瑶池③,人间第一枝。

【注】① (pīng):光润而美的样子。

②端须:只该。

③瑶池:相传为西王母居住的仙境。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起句奇绝。

“试手”二字采用拟人的手法,写春风独钟情于梅花,暗含对梅花的赞颂。

B. 上片第三、四句先扬后抑。

第三句削弱了梅花孤高的气势,隐含一丝落魄的哀伤;第四句则把梅花之清高孤绝与月亮相匹配。

C. 下片第一、二句写梅花的幽香。

正因为花香清雅而幽远,女子便纷纷把梅花装饰在头发上,一个“先”字强调了它与“众芳”的区别。

D. 整首词始终围绕梅花来写,赞誉梅花的品格。

词人一生仕途坎坷,以梅花自喻,寄托自己深沉的感情。

(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梅花清幽高洁孤绝的特点的。

【答案】(1)B(2)①通过直接描写梅花的外在来表现它的清高幽独。

“姿”写梅花美丽的姿容,“冷艳”写花色,“清香”写花香,暗指它清幽高洁的气质。

②通过环境的衬托来表现梅花的高洁。

“明沙水”是梅花生长的环境,这冰清玉洁、一尘不染的环境,凸显了梅花的高洁。

“雪后燕瑶池”一句想象瑰丽,瑶池高远华美,加上“雪后”修饰,营造出一种幽冷的氛围,烘托出梅花与众不同的气质和“仙姿”。

③运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梅花的清高孤绝。

上片第三、四句以梅花与百花对比,写梅花不能被其他花儿理解,却与高洁的月亮约定日期来做伴,突出了梅花的高洁。

【解析】【分析】(1)B选项“先扬后抑”错误,此处应该是先抑后扬或欲扬先抑。

陆游《卜算子•咏梅》曾写梅花“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梅花不愿与百花争艳却遭来百花的妒忌,把梅花写得极为美丽又清高孤绝。

而此词的作者却说“不受众芳知”,梅花孤高的气势削减了,仿佛还有了一丝落魄的哀伤。

宋词鉴赏豪放派(婉约豪放竞风流)

宋词鉴赏豪放派(婉约豪放竞风流)

宋词鉴赏豪放派(婉约豪放竞风流)宋词与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

词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

宋词是中国词史上的巅峰,宋代有词人近1500家、词作20000余首。

宋代词坛涌现出“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柳永、“人比黄花瘦”的李清照、“竹杖芒鞋轻胜马”的苏轼、“气吞万里如虎”的辛弃疾等读者耳熟能详的名家。

他们创作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名篇,无论是缠绵悱恻的闺怨爱情、肝肠寸断的离思别绪,还是慷慨激昂的壮志豪情、清新亮丽的山水小景,都让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倾心不已。

宋词的艺术世界,绚丽多姿,有无数精彩亮丽的风景。

宋词,无疑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

一、词体的参差变化唐诗的诗体,主要追求统一对称之美。

占唐诗总量七成多的格律诗,句式整齐划一,每句都是七言或者五言,每首都是八句或者四句。

唐诗内在的平仄要求是统一的,其平仄规范可以概括为:一句之内平仄相间,一联之内平仄相对,两联之间平仄相粘。

唐诗的用韵也是统一的:韵位在偶句,隔句押韵;韵字须平声,只能押平声韵;韵部不能变,须一韵到底。

璀璨绚烂的唐诗之美在统一规范中绽放,唐代诗人可谓将自由创造和统一规范融合到了极致。

宋词的词体,则追求错综变化之美。

词以长短句为主,宋词有800多个词调,1000多种体式。

每个词调的句子长短不一,最短的只有一个字,如蔡伸《苍梧谣·天》中:“天,休使圆蟾照客眠。

”最长的句子有九个字,如苏轼《虞美人》中:“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

”此外,除了常用的五、六、七字句外,二字句、三字句、四字句也不少见。

词调的句数不同。

一首格律诗要么四句,要么八句,都是固定的;词却不一样,有的词调一首四句,有的五句、六句、七句、八句,长的有十几句、二十几句,最长的词调《莺啼序》多达46句。

词的平仄、用韵更灵活多变,不像律诗那样规整。

词的押韵富于变化,每个词调的韵位、韵字、韵部各不相同。

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几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要换韵;有的平仄韵互押。

2024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复习:豪放词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复习:豪放词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复习:豪放词专项练习题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宋】苏轼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1】;云山摛【2】锦,朝露漙漙【3】。

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

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4】,似二陆【5】初来俱少年。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

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注释:【1】耿耿:明亮。

【2】摛(chī):舒展,铺陈。

【3】漙漙(tuán):形容露水多。

【4】长安:代指宋都汴京。

【5】二陆:指西晋诗人陆机、陆云兄弟。

二人在年青时入洛阳,以文章为当时士大夫所推重。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孤”“青”“野”“残”四字,渲染了旅途中凄清孤寂的环境和心境。

B.“渐”字领起的十六字形成对仗,描写的早行景象宛然在目,极具画面感。

C.诗人“凭征鞍无语”,“无语”表达出无缘与二陆“共客长安”的怅惘之情。

D.这首词集写景、抒情、议论为一体,情感起伏跌宕,层次井然,文思连贯。

2.这首词多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

下列对相关诗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致君尧舜”化用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表达出苏轼兄弟的政治追求。

B.“用舍”两句化用《论语》“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C.“但优游卒岁”化用《左传》中的“优哉游哉,聊以卒岁”,表情达意更为简洁。

D.“且斗尊前”化用牛僧孺“休论世上升沉事,且斗尊前见在身”,传递的情感相似。

3.金代文学家元好问认为这首词的作者并非苏轼,但多数研究者并不认同这一观点。

请结合具体词句简要阐述理由,反驳元好问的观点。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北宋]苏轼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北京市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精选附答案

北京市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精选附答案

北京市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精选附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千秋岁引,秋景王安石①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

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

楚台风②,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

当初谩留华表语③,而今误我秦楼约。

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注】①王安石:北宋著名政治家,主持了“熙宁变法”,后因守旧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

②楚台风:楚王游兰台时曾赞“快哉此风”。

③华表语:曾有得道之人在华表柱上唱“去家千年今来归”。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别馆寒砧”一句,羁身异乡的人听到捣衣之声,意识到天时渐寒,心中抑郁难当。

B. “孤城画角”一句,虽为孤城,但画角声高亢,以极凝练的笔墨描绘了自然的秋声C. 燕东归,雁南飞,让作者生发出久客异乡,身不由己的思绪,自然过渡到下文的忆旧。

D. “梦阑时,酒醒后”可指实在的梦和酒,亦可视为作者历尽任途沧桑后的自知和独醒。

(2)黄苏在《蓼园词选》中认为这首词应是王安石仕途受挫,退居金陵时所写,因其“意致清迥,翛然(意为无拘无束)有出尘之想”。

请结合全词,简析黄苏为何会做如此推断。

【答案】(1)B(2)《蓼园词选》中认为此词意境清明旷远,表达了远离尘世,向往无拘无束生活的情感,因而应该是其仕途受挫,退居金陵时所写。

写景方面,作者听“寒砧”、“画角”之声,看“海上燕”“沙头雁”之景,秋声秋色均寥廓旷远,不是身处政治漩涡的作者常见之景。

抒情方面,作者对家乡有思归之情,对自己因追名逐利、琐事缠身而辜负了光阴,有无奈和追悔之情,对往昔无拘无束的生活有留恋与向往。

这些都是在政治上有大作为的王安石因仕途受挫而产生的厌倦官场,激流勇退的感慨。

综上,这阙词应该是王安石历经宦海沉浮,退居金陵时的心情写照。

【解析】【分析】(1)选项B,“自然的秋声”理解有误。

“孤城画角”则是以城头角声来状秋声萧条。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解析与高分技巧(北京卷)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解析与高分技巧(北京卷)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解析与高分技巧(北京卷)【北京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8题。

晓行巴峡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1】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1】树杪:树梢。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16.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3分)A.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

(王昌龄《古意》)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晁补之《吴松道中》)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

(张耒《感春》)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

(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17.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水经注》)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杜甫《秋兴八首》)【答案】15.C16.B17、《晓行巴峡》:所用的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等意象。

显示了巴峡水乡的祥和,色调明丽,诗人置身其中,虽有淡淡的思乡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

对比诗句:所用猿鸣玉露枫树等意象,显示了巫峡的萧瑟阴森,色调凄冷,情感悲苦。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6.试题分析: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把情感寄寓于叙述、议论、细节描写或景物描写之中,间接地抒写出作者内心的情感),间接抒情一般有借(触)景抒情、寓(融)情于景、以景结情、借物抒情、借古抒情、借典抒情等。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北京专用)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四 古典诗歌鉴赏精练(含解析)不分版本

(北京专用)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四 古典诗歌鉴赏精练(含解析)不分版本

(北京专用)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四古典诗歌鉴赏精练(含解析)不分版本专题四古典诗歌鉴赏古典诗歌鉴赏专题训练(一)1.(XXXX海淀期末)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问题。

(12分)水调歌头·与李长源游龙门元好问滩声荡高壁,秋气静云林。

回头洛阳城阙,尘土一何深。

前日神光牛背,今日春风马耳②,因见古人心。

一笑青山底,未受二毛③侵。

问龙门,何所似,似山阴④。

平生梦想佳处,留眼更登临。

我有一卮芳酒,唤取山花山鸟,伴我醉时吟。

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注] ①神光牛背:面对他人侮辱不与之计较。

②春风马耳:比喻对外界议论漠然无所动心。

③二毛:头发白黑相间。

④山阴:语出《世说新语·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1)词中描写的龙门景色美不胜收,请用三个词语分别概括龙门美景的特点。

(2分)答: (2)“我有一卮芳酒,唤取山花山鸟,伴我醉时吟〞是词人形象的生动写照,词中多有这样的传神之笔,请结合相关词句对词人形象加以分析。

(6分)答: (3)如果将“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这一诗句作为赠言与朋友共勉,请你说说其中的寓意。

(4分)答: 答案(1)壮观清静(清幽、幽静、静谧、清雅) 山青水绿(山清水秀) 鸟语花香(写出整体特点或局部特点均可)(2)(例如)“滩声荡高壁,秋气静云林〞两句中,“荡〞字为传神之笔,写出了水急声喧的非凡景色。

“静云林〞也写出了秋日风和、云止林静的特有画面。

词人写景,用笔甚简,以短短二句,包容龙门山水之胜,一动一静,有声有色,相映成趣,其间融进了词人对祖国河山的由衷热爱。

(3)(例如)这两句的本意是说身处一个美好的环境里,根本不用弹琴作乐,因为山水流动的声音本身就是一首乐曲。

其寓意是词人勉励朋友,让他不要受外界所扰,不要计较世俗议论的得失,让朋友和自己一样,洁身自好,独善其身。

2.(XXXX海淀一模)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12分)燕子来舟中作杜甫湖南①为客动经春②,燕子衔泥两度新③。

2024届北京市九区高三一模(4月)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教师版)

2024届北京市九区高三一模(4月)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教师版)

2024届北京市九区高三一模(4月)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教师版)一、【2024海淀区高三一模】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2-14题。

(共12分)贺新郎・多景楼落成【1】李演笛叫东风起。

弄尊前、杨花小扇,燕毛初紫。

万点淮峰【2】孤角外,惊下斜阳似绮。

又婉娩【3】、一番春意。

歌舞相缪愁自猛,卷长波、一洗空人世。

闲热我,醉时耳。

绿芜【4】冷叶瓜州【5】市。

最怜予、洞箫声尽,阑干独倚。

落落东南墙一角,谁护山河万里!问人在、玉关归未?老矣青山灯火客,抚佳期、漫洒新亭泪【6】。

歌哽咽,事如水。

注释:【1】多景楼位于今江苏镇江北固山上,北临长江,为天下名楼。

南宋淳祐年间,镇江知府重建此楼,落成后设宴庆贺。

【2】淮峰:淮水边的山峰,位于宋金边界。

【3】婉娩:天气和暖。

【4】绿芜:杂草丛生。

【5】瓜州:镇江对面的军事重镇。

【6】新亭泪:晋室南渡,士大夫每于景物佳美日游宴新亭(位于今南京),名士周顗感叹“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众人皆相视流泪。

12.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弄尊前”二句,写美酒盈樽,状如小扇的杨花轻落,毛色刚刚变紫的乳燕飞过。

B.“阑干独倚”与陆游的“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抒发了相似的情感。

C.“问人”句中的“玉关”代指边关,此句与“谁护”句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D.全词最后两句,写南渡的士大夫们聚在新亭长歌当哭,感叹世事如水、山河相异。

13.本词注重炼字,用词讲究。

下列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叫”字用得很响亮,巧妙引出春风到来的画面。

B.“惊”字使用夸张手法,突出了夕阳的绮丽动人。

C.“缪”即“缠绵”意,形象地表现出宴会上歌舞相伴的情景。

D.“洗”与“卷”相承,强烈表达了词人对现状的不满、愤懑。

14.有评论说,本词的多重反差蕴含着词人的不平之气。

请结合诗句分析。

(6分)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12.(3分)D 13.(3分)B14.(6分)答案要点:从景物特点如微小柔美与高远雄阔,景情关系如乐景衬托哀情,语言风格如缠绵悱恻与慷慨悲壮等角度,答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个人壮志难酬的无奈、对世风不振朝廷偏安一隅的批评等。

北京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附答案)

北京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附答案)

北京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附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①辛弃疾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②,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③,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④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⑤,不堪带减腰围。

【注释】①这首词是孝宗淳熙八年(1181)秋天,作者在江西安抚使任上,为原江西路转运判官张仲固奉调兴元知府设宴饯行,有感而作此词。

兴元,汉中。

②指刘邦占领关中事三秦,即雍、塞、翟三国地。

③追亡事:韩信投奔刘邦之初不得重用,趁机逃跑,萧何知道韩信是难得的人才,将韩信追回,并在刘邦面前力荐,韩信遂得刘邦重用。

④一编书是帝王师:张良闲步游下邳,有一老者给他一卷书说,读了这卷书可以辅佐君王。

⑤车轮四角:车轮生出四角,意为使离人无法即刻离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开篇两句,追忆了汉初三杰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基业的历史往事,既写出了刘邦开创基业的雄豪意气,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光复故土,洗去金军侵略耻辱的一腔报国之志。

B. “一编书”,用张良佐汉的故事,写出张仲固可堪帝王之师;“小试”,有微讽之义,既讽刺宋朝不重用大才,又暗含词人勉励张仲固帅兴元只是牛刀小试,今后必能为国大用。

C. 本篇语言颇为精练,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如“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原是唐代李峤的诗句,但词人却能一扫消极情绪,以之恰到好处地描写了热泪纵横的爱国情景。

D. 词的最后两句,以对方思念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词人对友人别后相思的满腹离愁,这种抒情方式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本词的结构颇为紧凑,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案】(1)D(2)①上阕先追忆刘邦以汉中为据,重用贤才,多谋善战,剑指关中,开创汉朝基业的雄豪意气;接着笔锋一转,以“追亡事,今不见”一句加以过渡;由历史的回顾转向眼下的现实,既感慨再也见不到汉初风云际会,君臣相得的盛况,又痛惜眼前山河分裂、神州陆沉的现状。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豪放特点(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豪放特点(含解析)

诗歌专题训练--------豪放特点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①张孝祥【宋】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②里奏霓裳③,准拟岳阳楼上。

【注】①公元1167年(在宋孝宗乾道三年)张孝祥当时正在知潭州(今湖南长沙市)。

后改官离开湖南,乘舟北上,途经洞庭湖畔的黄陵山时,遇风受阻,于是写了这首词。

②水晶宫:古代传说水中的宫殿。

③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代著名乐舞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与《念奴娇·过洞庭》泛览湖景相似,写船行湖上所见与感受,体现了作者“多在三湖七泽间”的生活经历。

B.“波神”两句,用“斜阳”点明时间,以“细浪”说明天气变化,开始起风,使用拟人手法说水神有意留我赏景,以幽默语调写行程遇风受阻,实乃妙笔。

C.“明日”两句,运用反问,突出作者在不得已“露宿”时的泰然旷达。

D.下片四句,主要是描写停船后作者的见闻,在龙宫听欢庆之乐,在岳阳楼上欣赏洞庭湖的美景胜状。

2.张孝祥词风豪迈,上承苏轼、下启辛弃疾,请以这首词为例谈谈其豪放之特点。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词,完成小题。

生查子(宋)张孝祥远山眉黛横,媚柳开青眼。

楼阁断霞明,帘幕春寒浅。

杯延【注】玉漏迟,烛怕金刀剪。

明月忽飞来,花影和帘卷。

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注】延:嫌弃。

3.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远山眉黛横,媚柳开青眼”两句变代了女主人公的外貌特点,从韦庄的“一双愁黛远山眉,不忍更思惟”可知远山眉往往含有愁情。

B.“楼阁断霞明,帘幕春寒浅”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阵阵寒气袭入了女主人公的住处,直接写出了女子独处深闺的无聊和内心的寂寞。

历年高考诗歌鉴赏北京卷答案汇编

历年高考诗歌鉴赏北京卷答案汇编
• ②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 18.苏轼的《醉翁操》上阕主要是通过描写流泉的 自然声响带来的美妙效果来赞美醉翁在醉中感悟 自然的妙趣及对欧阳修追求绝妙意境做法得以流 传的欣慰。如首句“琅然,清圆,谁弹,响空 山”。写琅琊幽谷,山水奇丽,泉鸣空涧,声若 环佩,词人创造了一个美好意境。“月明风露娟 娟,人未眠。”从声响所产生的巨大感人效果来 写流泉声响之美妙:此明月之夜,人们因为受此 美妙乐曲所陶醉,迟迟未能入眠。下片写鸣泉虽 不复存,醉翁也已化为飞仙,但鸣泉之美妙乐曲, 醉翁所追求之绝妙意境,却仍然留人间。《醉翁 亭记》则是通过描写琅琊山的四时景色抒发作者 寄情山水的悠然自得之情。
• 【2009年】
• ①D “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两句, 上句说今日境况,表达对现实的乐观;下句写来 日所在,表达对前途的信念。D项将这两句的意 思相杂糅,既与句意不合又与作者的心意不合。
• ② 苏轼 辛弃疾 豪放派
• ③第一问:达观、豪迈的胸怀 第二问: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两句,
• ② 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 忠心。 阅:见证。 表出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 复国无望,仍然矢志 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 (意思接近即可)
• ③(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
• (2)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 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 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 格。
历年高考诗歌鉴赏北京卷答案汇 编
• 登鹳雀楼 • 畅当 • 迥临飞鸟上, • 高出世尘间。 • 天势围平野, • 河流入断山。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 【2002年】

北京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含答案)

北京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含答案)

北京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含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点绛唇·高峡流云[清]王国维高峡流云,人随飞鸟穿云去。

数峰着雨。

相对青无语。

岭上金光,岭下苍烟冱。

人间曙。

疏林平楚。

历历来时路。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高峡流云,人随飞鸟穿云去”写出了一种类似杜甫“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那种攀登到半山高处所特有的景象。

B. “数峰着雨,相对青无语”,人在雨里攀登,静静地看着“着雨”的青山,凄苦之情难以言表。

C. “历历”,是看得清清楚楚的样子,同时也是对往事和过去的回忆,用在这里具有一定的哲理的味道。

D. 本词前半写景,后半抒发感受,词的境界中都含有对人生之了悟的成分。

(2)词的最后三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B(2)①意为随着太阳的渐渐升高,黑暗山谷中的景色也渐渐能够看清了,刚才攀登途中所经过的那些高高低低的丛林,如今都已落在自己脚下。

②表达了词人凭高远望的感受,即经过艰苦的攀登穿越乌云见到光明时的回顾和反省。

【解析】【分析】(1)B项,“数峰着雨,相对青无语”,是说因为对面青山一直就在那里静静地看着人在云雾里攀登,而人却是在穿过半山的云雾之后才注意到这“着雨”的青山。

青山虽然不会说话,却在以雨后的美丽令人惊喜。

故选B。

(2)“人间曙,疏林平楚,历历来时路”这三句诗意思是:随着太阳的渐渐升高,黑暗山谷中的景色也渐渐能够看清了,刚才攀登途中所经过的那些高高低低的丛林,如今都已落在自己脚下。

其中“历历”,是看得清清楚楚的样子,同时也是对往事和过去的回忆,用在这里具有一定的哲理的味道。

这样可看出深层含义是只有在经过艰苦的攀登穿越乌云彩见到光明时才能够有这种“历历”的回顾和反省。

故答案为:⑴B;⑵①意为随着太阳的渐渐升高,黑暗山谷中的景色也渐渐能够看清了,刚才攀登途中所经过的那些高高低低的丛林,如今都已落在自己脚下。

北京语文高考复习综合测试题十-艺术特色专训(古诗鉴赏)(含解析)

北京语文高考复习综合测试题十-艺术特色专训(古诗鉴赏)(含解析)

综合测试艺术特色专训(古诗鉴赏)时间:120分钟,每大题12分姓名__________得分________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尾犯·寒夜蒋捷①夜倚读书床,敲碎唾壶②,灯晕明灭。

多事西风,把斋铃频掣。

人共语、温温芋火,雁孤飞、萧萧桧雪。

遍阑干外,万顷鱼天,未了予愁绝。

鸡边长剑舞,念不到、此样豪杰。

瘦骨棱棱,但凄其衾铁。

是非梦、无痕堪忆,似双瞳、缤纷翠缬。

浩然心在,我逢着、梅花便说。

注:①蒋捷:南宋遗老,拒仕元朝,隐居终老于竹山。

②敲碎唾壶:晋朝大将军王敦每次酒后都边吟咏曹操的诗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边用铁如意敲打唾壶,壶口尽碎。

1.下面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夜倚读书床,敲碎唾壶,灯晕明灭”这句话运用王敦敲碎唾壶的典故表达救国无方之痛。

B.“雁孤飞、萧萧桧雪”大雁孤飞,萧萧的桧树也披霜带雪,借景抒情营造了清丽的氛围。

C.“遍阑干外,万顷鱼天,未了予愁绝”阑干外,鱼鳞般的万顷云天,消除不了心中愁绪。

D.“瘦骨棱棱,但凄其衾铁”描写自身现状,其中“棱棱”既状身体之消瘦又状气骨之嶙峋。

2.下列诗词中“梅花”象征之意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不与群芳争绝艳,化工自许寒梅。

(宋叶梦得《临江仙》)B.梅郊落晚英,柳甸惊初叶。

(唐王勃《春日宴乐游园赋韵得接字》)C.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宋王安石《梅花》)D.梅蕊露鲜妍,雪态冰姿巧耐寒。

(宋无名氏《南乡子》)3.古典诗词研究专家陈祥耀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是:“激昂敛归凄婉,凄婉不掩激昂”,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并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

【答案】1.B 2.B3.全诗营造了凄凉的氛围,从环境角度营造冬季孤寂寒冷的氛围,从自身角度追思亡国的悲哀,抒写亡国之痛;但激昂之气仍内蕴其中,多处运用典故含蓄表达壮心不已的豪壮之气,读来让人振奋和感喟。

【解析】【分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2021年北京高考古诗鉴赏之诗歌的情感练习题(含答案)

2021年北京高考古诗鉴赏之诗歌的情感练习题(含答案)

2021年北京高考古诗鉴赏之诗歌的情感练习题1.(2020年朝阳二模)阅读下面这组唱和诗,完成题。

(共12分)种菜(宋·苏辙)久种春蔬早不生,园中汲水乱瓶罂。

菘葵经火未出土,僮仆何朝饱食羹。

强有人功趋节令,怅无甘雨困耘耕。

家居闲暇厌长日,欲看年华上菜茎。

次韵子由种菜久旱不生(宋·苏轼)新春阶下笋芽生,厨里霜虀倒旧罂。

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

园无雨润何须叹,身与时违合退耕。

欲看年华自有处,鬓间秋色两三茎。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辙诗中没有一个“旱”字,但句句牵动着旱情,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B.苏轼诗题目中“次韵”既点明这首诗是和苏辙诗所作,又指出了押韵特点。

C.苏辙诗中“乱”写出了汲水的忙乱,苏轼诗中“倒”写出了腌菜食尽的困窘。

D.苏辙诗沉郁顿挫,格调比肩“诗圣”,苏轼诗闲散冲淡,气韵神似“诗仙”。

(2).“欲看年华自有处,鬓间秋色两三茎”中用“秋色”喻指年华。

下列诗句中的“秋色”有这种含义的一项是(3分)A.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杜牧《长安秋望》)B.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范仲淹《苏幕遮》)C.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张孝祥《西江月》)D.秋色频于客鬓加,归期犹自叹无涯。

(罗公升《发湖州》)(3).唱和诗中,“和诗”的内容和情感既要与原诗有联系,又要有新的阐发。

这一特点在苏轼诗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两首诗进行分析。

(6分)1.(2020年朝阳二模答案)(1).(3 分)D (2).(3 分)D(3).(6分)答案要点:①苏轼诗写春饥的艰辛,呼应苏辙诗中因春旱而饥困的内容,两诗都即事感怀,流露出辛酸与无奈。

②苏轼诗针对苏辙诗中因春旱而惆怅、因赋闲而抑郁不得志的情绪,劝慰他面对窘境无须慨叹,既然不合时宜,不妨安心退耕。

③苏轼诗针对苏辙诗中年华虚掷的感慨,以坦然的心态、幽默的自嘲来宽解,境界更加旷达。

【评分参考】每点 2 分。

北京卷历年诗歌鉴赏题解析分析

北京卷历年诗歌鉴赏题解析分析

第一问两个要点: ①赞扬的理由是,写梅花、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 精神品德、内在特点; ②批判的理由是,石曼卿《红梅》诗不能抓住梅花的品德特征, 仅作了外形描写。〔1个要点1分〕。
其次问3个要点: ①“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 清幽、高洁; ②“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月风清欲坠时”,写出了白 莲的素洁、清雅; ③“认桃无绿叶,辩杏有青枝”,仅从“绿叶”、“青 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红梅的精神品德。 答出①或②中的1个即得2分,答出③得1分。
这首诗既描写了红梅迟开、花色浅红的自然特征,又赐予红梅以少女的某些性情, 形神俱备,情感细腻。
①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赐予了她不与众花争
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忧,而是含蓄地表达了
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
归。
*
①以下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年轻,
令人震惊。
*
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酒来排遣。
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年轻,
令人震惊。
×*
是日惊秋老——这一天突然觉察已经到了暮秋季节,不
志存恢复。
*
[译诗]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重阳节这一天突然觉察已经到了晚秋季节,不免心
惊,你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瞩望。离别思念的情怀唯
有靠浊酒排遣,忧愁中满目都是丛生的菊花。我且把自
己这一腔报国的忠肝义胆留存给苍天大地,让故国的江

历年高考诗歌鉴赏北京卷答案汇编课件

历年高考诗歌鉴赏北京卷答案汇编课件

2017年
以宋词《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为鉴 赏对象,考查了语言、技巧和情感等 方面。
2010-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北京卷答案解析概览
2019年
以宋词《苏幕遮·燎沉香 》为鉴赏对象,考查了 意象、意境和情感等方
面。
2020年
以唐诗《登鹳雀楼》为 鉴赏对象,考查了语言 、技巧和情感等方面。
2021年

2011年
以宋词《青玉案·元夕》为鉴赏对 象,考查了语言、技巧和情感等方 面。
2012年
以唐诗《春夜喜雨》为鉴赏对象, 考查了语言、意象和情感等方面。
2010-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北京卷答案解析概览
2013年
以宋词《菩萨蛮·书江西造 口壁》为鉴赏对象,考查 了意象、意境和情感等方 面。
2014年
赏术语,以便更准确地描述和分析诗歌。
高考诗歌鉴赏北京卷真题的难点和易错点分析
总结词
对高考诗歌鉴赏北京卷真题的难点和易错点进行了深 入分析。
详细描述
在高考诗歌鉴赏北京卷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难点和 易错点。例如,对于一些较为晦涩的诗歌,学生可能难 以理解其主题和情感;对于一些艺术手法,学生可能无 法准确识别和描述。此外,学生在解题时也可能会因为 对题目要求理解不准确而导致失分。因此,在备考过程 中,学生应加强对古代文化和文学的学习,提高自己的 诗歌鉴赏能力,并熟悉各种艺术手法和术语。同时,学 生还应多做真题和模拟题,以增强自己的应试能力和技 巧。
注意时间管理
合理安排时间,避免因时间不足或拖延而影响备考效果。
注意身体健康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和饮食习惯,保证身体健康,以充沛的精力 投入到备考中。
THANK YOU
强调对诗歌创作背景、诗人情 感和创作手法的理解,要求学 生具备较为全面的诗歌鉴赏能 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北宋初年的模仿与超越北宋初期诗坛上出现三种倾向:一种是以王禹俗为代表,学习白居易,提侣语言浅显明白,有现实内容和社会意义的诗歌,称为白体。

一种是以杨亿为代表,学习李商隐,提倡锤炼字句,讲究手法技巧,运用历史典故,表现才学工力的诗歌,称为西昆体。

一种是以林逋为代表,学习贾岛、姚合,提倡平淡自然,写隐居闲适生活的诗歌,称为晚唐体。

王禹偁(公元954-1001年)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是宋代最早提倡继承杜甫、白居易现实主义传统的优秀诗人。

他的《对雪》是王氏今存最早的讽谕诗。

此诗全用赋体,写面对大雪所触发的感想:大雪酷寒,自身全家团聚,安居帝京,而北方军民流离荒塞,深受争伐摇役之苦,为此痛感自己未能富民安边而自愧自责。

《感流亡》一是用白描、对话和戏剧式场景,描绘了一幅感人的荒年流民图。

晚唐体的诗人,是一批和尚和隐士,其中以林最为有名。

林逋(公元967-1028年)的诗越材狭窄,情调枯淡,成就并不高。

但他的《山园小梅》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句,向来脍炙人口,被称为咏梅绝唱。

王禹偁的白体,林逋等人的晚唐体,在宋初诗坛都未能形成一种转变唐末五代柔靡诗风的力且和运动,弥漫诗坛约半个世纪之久的是西昆体。

宋真宗时杨亿、刘菊、钱惟演等馆阁大臣,借用《穆天子传》中说的西方昆仑群玉之山,为帝王藏书册之府,把他们十七人奉命编辑大型类书《册府元龟》工作之余互相唱和的诗编成诗集,叫做《西昆酮唱集》。

西昆体即由此而得名。

这些诗歌讲究声律、对仗、典故、词藻,内容多咏古代故事,艺术上迫步李商隐,偏重表现作者的才学工力。

西昆体的代表作家杨亿(公元964-102。

年),是当时文坛领袖,他的品德、文才都很受后来欧阳修、苏轼等人的推崇。

西昆休的出现,最初对卑弱的唐末五代诗风是一种变革,“足以革当时风花雪月、小巧呻吟之病”(方回.((潦奎律谧》)。

《西昆酮唱集》中有些咏史诗,如咏秦始皇、汉武帝,批判封建帝王的穷兵续武,迷信神仙,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也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但西昆体侧重追求形式技巧,过多地搬弄典故,真正好作品不多。

特别是群起仿效,更使西昆体的缺点恶性发展,终于形成一种有害的倾向。

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就是在同这种有睿的倾向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

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下)。

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语言工巧。

他以登山临水、创作诗词自娱。

词与柳永齐名,擅长小令,亦作慢词。

其词含蓄工巧,情韵浓郁。

题材大多为男欢女爱、相思离别,或反映封建士大夫的闲适生活。

一些清新深婉的小词写得很有情韵。

《一丛花令》中有“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之句,比拟新颖而饶有风趣,可谓刻划闺中怨女的心理活动极为细腻而又生动,从而拥有“桃杏嫁东风郎中”的雅号(具见阿袁《宋词故事——意中人欲弄花影》)。

贺裳在《皱水轩词话》中评此词尤为“无理而妙”。

他的诗歌在当时也享有盛名。

[2]其词意韵恬淡,意象繁富,内在凝练,于两宋婉约词史上影响巨大,他是使词由小令转向慢词的过渡过程中的一个不能忽视的功臣。

张先词在艺术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善于以工巧之笔表现一种朦胧的美。

他以善于用“影”字著名。

宋祁很赞赏他《天仙子》中的“云破月来花弄影”,称之为“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七引《遯斋闲览》)。

清末词学理论家陈廷焯评张子野词云:“才不大而情有余,别于秦、柳、晏、欧诸家,独开妙境,词坛中不可无此一家。

”(《词坛丛话》)1、(2020密云区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题。

(12分)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宋)张先野绿连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净。

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

汀洲日落人归,修巾薄袂,撷香拾翠相竞。

如解凌波,泊烟渚春暝。

彩绦朱索新整。

宿绣屏、画船风定。

金凤响双槽,弹出今古幽思谁省。

玉盘大小乱珠迸。

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

重听。

尽汉妃一曲【注】,江空月静。

【注】汉妃一曲:汉妃指汉代王昭君,传说她出塞时弹着琵琶;“一曲”指以昭君出塞故事谱写的琴曲《昭君怨》。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的前三句是环境描写,作者通过仰观俯视多角度多层次地描绘了一幅江上美景。

B.词人直接写岸边柳荫路上“无人”也“无影”,只有柳絮飘舞,暗写自己的孤寂。

C.作者在船上望去,见远处有人归之影,与落日斜晖相映衬,描绘出飘飘欲仙之姿。

D.优美的乐声饱含着今古幽思,又用“谁省”一词,用以突出此时自己才是其知音。

(2).词中“彩绦朱索”是指五颜六色的彩带,是女子的装饰物,这里是借代手法。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A.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B.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C.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3).这首词在写法上受白居易《琵琶行》的影响甚大,如本词结尾句“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就与白诗“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异曲同工,请从描写对象、表达技巧和所寓情感三方面赏析二者的“同工”之妙。

(6分)【密云区一模答案】(1).(3分)B(2).(3分)D(3).(6分)参考答案:描写对象:都描写了动人的琵琶曲(音乐)。

(1分)表达技巧:都用了以景结情(或衬托)的手法,(1分)运用空廓沉静的月夜环境氛围,烘托出音乐余音绕梁的动人魅力,留下了无穷的余韵,让人回味;(2分)所寓情感:都弓了听众沉浸在余韵之中的默默无言,只有琵琶曲与大自然浑然独合,表达出对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的赞美之情。

(2分)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清明日独酌王禹偁①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

春来春去何时尽,闲恨闲愁触处生。

漆燕黄鹂夸舌健,柳花榆荚斗身轻。

脱衣换得商山②酒,笑把《离骚》独自倾。

【注】①王禹偁:北宋政治家、诗人。

本诗为作者被贬商州、任团练副使时所作。

②商山:今陕西省境内。

相传秦末汉初的唐秉等四位著名学者,因不愿做官,长期隐居商山。

(1)这首诗颈联的“夸”和“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尾联是如何表达这种思想感情的?2.(1)①“夸”是夸耀、炫耀的意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漆燕和黄鹂在美好春光里争相鸣叫的情形,表现了诗人受到鸟儿欢快鸣唱的感染而暂时忘掉“闲愁闲恨”,心情变得轻松愉悦。

②“斗”是竞争、比赛的意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柳花和榆荚在春风中竞相高飞的情形,表现出诗人受到美好春光的感染感到心情舒畅。

(2)①整首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在被贬愁绪中自我排遣、寻求旷达洒脱并享受隐士生活的心境。

②尾联用了商山四皓、屈原《离骚》的典故,写诗人情绪由谪宦的痛苦逐步变得洒脱,既来之则安之,将满腔郁闷出之于“笑”,和着《离骚》饮酒赏春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译文:一个地方官清闲的职位唯有(团练)副使,一年之中清冷的节日只是清明节。

春去春来什么时候是尽头,闲恨闲愁所到之处就萌生。

燕子和黄鹂争相鸣叫,柳絮和树荚竞相飞扬。

脱去官服换来(隐士所居)商山的酒,独自笑吟《离骚》中的诗句。

3.阅读下列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宿洞霄宫①林逋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

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

此夜芭蕉雨。

何人枕上闻?【注】①洞霄宫:在今浙江余杭县南大涤洞,一向是游览胜地,道家认为大涤洞是第七十二福地。

唐代建有天柱观,北宋改名为“洞霄宫”。

(1)此诗颔联写景极有特点,请结合诗句从两个方面作具体的赏析。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1)①色彩对比鲜明。

涧是碧色,却流红叶;树是青的,却映白云。

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鲜艳的生机活泼的秋山秋水。

②动静相生。

流水为动景,青林、白云为静景。

红叶随水漂流,天上白云点点。

一动一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秋色的动人。

③俯仰结合(视角转换)。

“碧潭”是向下看,“青林”是抬头看,俯仰何等空阔自然。

(2)①对美丽秋景的喜爱之情。

秋山中林青云碧,红叶在碧涧中格外醒目,写出了作者对一派秋日盛景的喜爱之情;②无人共享秋夜雨趣的孤寂、落寞。

夜深人静,却无人与作者共赏雨打芭蕉的美景,孤寂之情,油然而生。

③独赏山中秋景的闲适。

在树林清凉的树阴中,一只鸟儿扑腾腾地飞来栖下,落日照着山林,到处是秋蝉的鸣声。

诗人在山中徘徊,整个身心都沉浸在自然之中。

衬托出作者内心的闲适。

译文:秋天的大涤山,美景无限,我难以一一游览;秋天的大涤山,引起我无限遐思,更难一一形诸笔端。

你看,那碧绿的山涧,泉水奔流,带来了片片红叶;青葱的树林上空,朵朵白云萦绕飘荡。

一只飞鸟不知从何处飞来,扑腾腾地冲进了树阴;夕阳西下,满山的知了,不停地鸣唱。

我想,这美妙的夜晚,雨打芭蕉,声声点点,是那么的悦耳;有谁,将与我一起,在枕上细细地聆听,联翩浮想?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下列各问题。

少年行杨亿江南节物①,水昏云淡,飞雪满前村。

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②.寿阳妆罢③,冰姿玉态,的写天真④.等闲风雨又纷纷,更忍向,笛中闻。

【注释】①节物:时令,节气。

②借用陆凯赠范晔的诗“折梅送驿站,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支春”。

③寿阳妆:是寿阳公主梅落额头的故事。

④的:明明白白的意思。

天真:自然本色。

(1)这首词为咏梅之作,可前三句并未写梅,请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2)从全词看,本词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4.(1)起了衬托的作用(1分).点明地点为江南,时令为严冬,刻画出风雪肃杀的景象,为写迎冰雪而开的早梅作铺垫(2分).此处既没有点破梅,又没有刻画梅,却从“水昏云淡”中、前村飞雪中,烘托出梅的“冰姿玉态”来,把梅的傲雪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2分)(2)托物言志或借物言情,(1分)借梅花的特征表达了自己虽经坎坷,但仍保持节操的思想感情。

(1分)“冰姿”二句,是作者对不惧风雪、冰肌玉骨的梅花的高度赞美(或从其生长环境分析)(2分).“等闲”一句写梅花遭到风雨的摧残,“又”字表示自己同样人生旅途上历经风波。

(2分),参考译文:江南早春时节,层云惨淡,水面烟雾蒙蒙,村前漫天飞雪。

千寻高的梅岭上梅花怒放,折下一枝,寄给千里之外的不归人。

当年,寿阳公主额上的梅花妆,精致高雅,衬托出她天生丽质、冰清玉洁。

可是风雨无情,致使落英缤纷。

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耳边传来幽怨的笛声,令人痛断肝肠。

5、天仙子(宋)张先《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①,往事后期②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注】①流景:逝去的光阴。

景,日光。

②后期:日后的约会。

(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论这首词:“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呢?请加以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