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散文及小说设计研究答案解析2017年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Ⅰ卷)(解析卷)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1.(9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
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
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
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
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
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
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古代散文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古代散文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部作品是《左传》中的名篇?A.《史记》B.《战国策》C.《左传·宣公十五年》D.《汉书》答案:C2.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哪位文学家的观点?A. 司马迁B. 王安石C. 苏轼D. 韩愈答案:D3.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以下哪部作品?A.《庄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答案:A4.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话出自哪位古代散文家?A. 陶渊明B. 王羲之C. 范仲淹D. 欧阳修答案:B5.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王勃D. 苏轼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史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是我国古代著名的__________。
答案:司马迁;历史学家2. “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出自《________》,是孔子的名言。
答案:论语3.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__________的代表作之一。
答案:范仲淹4.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诗经》中的名句,出自__________。
答案:《诗经·郑风·子衿》5.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文学家__________所著的一部志怪小说集。
答案:刘义庆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左传》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答案:《左传》是春秋时期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主要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以鲁国为中心,详细记录了春秋五霸的事迹。
其特点是叙事详实,语言简练,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 请简述《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的生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司马迁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史学家、文学家,他因直言进谏而被判刑,后因赦免而得以完成《史记》。
《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先河,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17年高考语文答案及解析(全国Ⅲ卷)
2017年高考语文答案及解析(全国Ⅲ卷)2017年高考在考生期待中如期而至,经过了汗与泪的洗礼,驰骋考场的感觉如何?查字典语文网会第一时间为考生公布出的相关内容,希望所有考生都能有出色的发挥。
1、【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项表述过于绝对;B项“必须完好保存”错误;D项“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错误,原文是“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
故答案为C。
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错误,原文没有这方面的信息。
故选C。
3、【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说明乡村记忆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的”错误。
故选D。
4、【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小说的内容、情节、主旨。
B项,“让他们在美的愉悦里一改平日的斤斤计较”错。
5、【答案】做裁缝是辛苦的;无论做什么职业都是辛苦的;人活着为了生活而奔波都是辛苦的【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句子的含义。
应先确定句子的位置,看有无修辞,圈出关键词,结合前后语境解答即可。
6、【答案】语言富有方言特色,如"当当嘛""公公嘛、小气嘛",展示出少数民族的语言特色;语言充分展示人物性格,如"三只鸡,换条裙子,够不够",展示出人物直爽率真的一面;句式多变,长短结合,整散并举,既有精炼有力的短句,又存整齐划一的长句;场面描写生动。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特色。
可以从用词,句式、场面描写等几个方面思考。
7、【B】【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仔细阅读各选项内容,找准答题区间,再认真比较。
题中,B项的"除2017年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较前一年有所减少外,其余年份的增加值与前一年相比均呈现上升态势"的说法不准确,根据图标,2003年比2002年也有所减少。
8、【答案】BC【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仔细阅读各选项内容,找准答题区间,再认真比较。
题中,A项“这种形式可以丰富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说法无中生有。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3,参考解析)
高考衣食住用行衣:高考前这段时间,提醒同学们出门一定要看天气,否则淋雨感冒,就会影响考场发挥。
穿着自己习惯的衣服,可以让人在紧张时产生亲切感和安全感,并能有效防止不良情绪产生。
食:清淡的饮食最适合考试,切忌吃太油腻或者刺激性强的食物如果可能的话,每天吃一两个水果,补充维生素。
另外,进考场前一定要少喝水!住:考前休息很重要。
好好休息并不意味着很早就要上床睡觉,根据以往考生的经验,太早上床反而容易失眠。
考前按照你平时习惯的时间上床休息就可以了,但最迟不要超过十点半。
用:出门考试之前,一定要检查文具包。
看看答题的工具是否准备齐全,应该带的证件是否都在,不要到了考场才想起来有什么工具没带,或者什么工具用着不顺手。
行:看考场的时候同学们要多留心,要仔细了解自己住的地方到考场可以坐哪些路线的公交车?有几种方式可以到达?大概要花多长时间?去考场的路上有没有修路堵车的情况?考试当天,应该保证至少提前20 分钟到达考场。
绝密★启用前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Ⅲ卷)语文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 ,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2017西南大学网络学习[1158]《中国古代散文与小说研究》
2017西南大学网络学习[1158]《中国古代散文与小说研究》1、毛本参考答案:《三国演义》的版本,又称毛评本。
(2分)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辨证史实,增删文字,更换论赞,把原回目改为七言或八言的对偶句,加上自己的20多万字的评论。
并把书名定为《三国演义》,称之为“第一才子书”。
全书60卷,每卷两回,共120回。
卷首有《凡例》和《读三国志法》。
经过毛氏父子的修改,书中拥刘反曹的倾向更为突出,在艺术上有较大提高,结构更加严谨,文字更加流畅。
(2分)“毛本”成为后来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版本。
(1分)2、苏海韩潮参考答案:是后人评价苏轼、韩愈两家古文的风格特色。
(2分)前人评韩愈、苏轼文章,多喜用长江大河一泻千里作比,形容其文气势磅礴,格高力雄。
(2分)他们文章具有雄浑豪迈、波澜壮阔、纵横自如的风格。
(1分)3、《搜神记》参考答案:答:干宝的《搜神记》(2分)所叙多为神灵怪异之事,也有不少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主角有鬼,也有妖怪和神仙,杂糅佛道。
(1分)《搜神记》结构比较完整,描写较为生动,已初具短篇小说的规模。
大多数作品篇幅短小,情节简单,设想奇幻,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搜神记》是六朝志怪小说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2分)4、古文与今文参考答案:答:“古文”原是指古文字,即秦统一以前留传下来的篆文体系的文字,与汉代通行的隶书(今文)相对。
(2分)六朝骈文兴盛,“古文”是指与“今文”(骈文)相对应的文体,即散体文。
(3分)5、章回小说参考答案:答:章回小说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唯一体裁。
(1分)它是在民间说话艺术“讲史”一家中发展演变而来的。
(2分)章回小说文体特征是,分回(则)标目,分章叙事,情节连贯,故事完整。
带有说话的痕迹。
(2分)6、新红学参考答案:答:从1921年以胡适为代表的考证派登场到1954年开展对胡适、俞平伯“唯心论”红学的批判为新红学时期。
(2分)新红学以考证派为主,以胡适的《红楼梦考证》为开山之作。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2,含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2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习题及答案讲课教案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班级姓名1、我国最早的片段散文是时期文的某些。
2、《论语》是体散文,《孟子》属于著作。
3、我国最早的成篇的散文可以追溯到。
先秦散文还处在。
4、先秦散文的哲学家用以,而用以记事。
哲学家的代表作有、、。
后者的代表作有、。
5、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初步成熟的著作是。
《战国策》塑造了一系列的形象。
6、先秦散文开创了我国散文的最基本形式,即和。
7、汉代散文可分为、、三类。
8、创立了纪传体通史的著作是时期(作者名)写的。
9、西汉的贾谊和是文作家。
贾谊的代表作是。
10、先秦的散文走出应用文尝试的是从开始的,而西汉最流行的文学体裁是。
11、东汉辞赋出现了新的题材,即“”。
代表作家是班固的,张衡的。
最早写赋的是战国后期国的。
12、西汉赋家有、,东汉赋家有、等人。
13、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
在这一时期盛行一时。
14、魏代的散文以曹氏父子为代表,他们是、、。
15、魏晋之交散文的代表人物则是、。
16、南朝(作者名)的《世说新语》是记叙轶闻隽语的的先驱。
17、(年代)王羲之的代表作是。
《五柳先生》的作者是。
18、在北朝描写山川景物丰富多彩的作者是,他的代表作是。
19、唐宋两代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以为代表。
20、被誉为初唐骈文双壁的作者是和,他们的作品分别是、。
21、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赋家是,他的代表作是。
22、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导者是和。
其中是司马迁之后又一语言巨将。
23、现在广为使用的词语“垂头丧气”、“杂乱无章”、“摇尾乞怜”等都是所创的。
24、宋代散文文风的创立者是。
他之后代表宋代散文最高成就的是。
25、柳宗元山水游记清新秀美,代表作是。
为游记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26、时期的李商隐主要写作律诗和四六体骈文,后来形成风靡一时的。
27、成为元明清三代散文楷模的是、、、、、、、这八大家。
28、元明清三代、兴盛起来。
明清两代用于科举考试的文体是29、明代晚期以为首的“公安派”提出。
30、明代开国之初散文主要作家有、。
2017年高考真题语文江苏卷(解析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刺绣画艺术,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
在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的工匠精神,创作出令人的作品。
它们或如摄影写实,或如油画般立体,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
A.精益求精耳目一新美不胜收B.励精求治刮目相看美不胜收C.精益求精刮目相看数不胜数D.励精求治耳目一新数不胜数2.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一带一路”是我国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主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3.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是(3分)①为闻庐岳多真隐别有天地非人间②十年幕府悲秦月一卷唐诗补蜀风③狂到世人皆欲杀醉来天子不能呼④秋天一鹄先生骨春水群鸥野老心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一个人在创作和欣赏时所表现的趣味,大半由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三个因素决定。
,,。
,,。
这三层功夫就是通常所谓的学问修养,而纯正的趣味必定是学问修养的结果。
①它们的影响有好有坏②我们应该根据固有的资禀性情而加以磨砺陶冶③接收多方的传统习尚而融会贯通④这三者都是很自然地套在一个人的身上的⑤不易也不必完全摆脱⑥扩充身世经历而加以细心体验A.②③⑥④①⑤B.②⑥③④⑤①C.④①⑤②⑥③D.④⑤①②③⑥5.下列诗句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3分)A.小梅香里黄莺啭,垂柳阴中白马嘶。
全国2017年4月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真题及答案解析_1
全国 2017 年 4 月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真题及答案解析1、《诗经·生民》是A、农事诗B、讽喻诗C、史诗D、婚恋诗试题答案:[['C']]试题解析:《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是周人的五篇著名史诗,它们叙述了自始祖后稷出世直到武王灭商的一些史迹和传说。
2、以微言大义著称的史学著作是A、《尚书》B、《逸周书》C、《春秋》D、《左氏春秋》试题答案:[['C']]试题解析:孔子修订《春秋》颇有深意,他以严谨的书法和微言大义,暗寓褒贬,表达尊王攘夷、正名定分、维护统一的思想。
3、诸子百家中与儒家并称显学的是A、道家B、纵横家C、法家D、墨家试题答案:[['D']]试题解析: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学并称“显学”。
4、“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出自A、《韩非子》B、《庄子》C、《论语》D、《吕氏春秋》试题答案:[['B']]试题解析:《庄子·寓言》自道其书“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
重言是“借重之言”,即引用名人的话以证明己意。
5、“舐痔结驷”出自A、《庄子·秋水》B、《庄子·列御寇》C、《庄子·逍遥游》D、《庄子·人间世》试题答案:[['B']]试题解析:“舐痔结驷”出自《庄子·列御寇》。
“舐痔结驷”是对那些以人格为代价,换取功名利禄的无耻之徒的辛辣讽刺,造境用语犀利尖刻,令人大快朵颐。
6、屈原作品中风格清新幽渺的是A、《九歌》B、《九章》C、《天问》D、《招魂》试题答案:[['A']]试题解析:《九歌》的基本风格是诗篇清新凄艳,深情幽渺。
7、王充散文的创作特色是A、纪行述志B、引经据典C、借景抒情D、崇实尚用试题答案:[['D']]试题解析:王充在《论衡》中提出疾虚妄而立实诚、反华伪而倡实用、斥模拟而贵独创等主张。
2017年高考新课标Ⅱ卷语文试题解析(参考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卷2语文1.【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B项“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说法错误。
C项“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D项,“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说法错误,原文只是说“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
2.【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项“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说法错误,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证明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
3.【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B项“可见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文中没有体现这一内容。
4.【答案】B【解析】B项,“通过健康的旅行,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不对,原文中结尾说“没想到不管你走到那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
”“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只是千万别高兴起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5.【答案】①有形的各种窗子;②无形的窗子,指人的内心与外在世界的隔膜;③理想照进现实的窗口;④人们心中时时约束自己的框框;⑤人人渴望打开,却很难敞开的心灵之窗。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需要学生筛选信息,仔细阅读原文,找出相关语段,提炼中心意思即可。
6.【答案】①人称灵活变换使用,使行文更自由流畅、思维不受阻碍,更显出“窗”对人们的无所不在的约束;②以拉家常的口吻娓娓道来,更显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易与心灵深处的交流;③使读者体会到作者的真诚态度,增加了内容的可信度。
(每点2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表达技巧。
人称的使用非常讲究。
第一人称: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第二人称,便于直接对话,利于交流思想情感,增强亲切感,同时使抒情更加强烈感人;第三人称,能够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较为灵活自如。
高考语文复习热点01 新高考论述实用类文本阅读思维训练(解析版)
热点01 新高考·论述实用类文本阅读思维训练(建议用时:30分钟)【命题趋势】高考语文命题越来越倾向于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
这在近几年的阅读类题目中已经得到凸显,解读20 20年全国新高考卷1试题不难发现,试题以思维为基础,持续深化新时代高考考生内容改革,精准落实高考评价体系,紧密衔接高中课程标准,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及认知实际,在增长知识见识,注重能力考查,凸显应用导向,突出情境设计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大胆地落地实施。
这些内容的变化,考试时间却没有相应延长,可知这其中意为着什么。
语文备考的转变关键在于思维的转变。
先看命题材料的变化。
2020年“新高考”语文考试试卷,现代文阅读的分成两道大题,第一道大题是论述+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文涉及研究各种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的文章,包括历史学、教育学、文艺学、经济学、语言学、美学、天文地理、科技发展等,所选材料与时代背景高度契合。
虽然题目侧重考查的是内容的理解、艺术特色、以及论点、论据、论证等考点,另又融入进语言表达下定义、梳理文本结构等考查内容,还是让习惯于单纯阅读文本、选择答案备考训练的考生措手不及,满额焦虑,做题难度之大可见一斑。
再看题型的变化。
论述实用类文本阅读一共创制了三个四选一的单选题和两个问答题。
三个选择题与历年来论述类文本的题型既有继承,也有发展。
第1、2小题是对原来论述类文本第1、3小题的继承,而第3小题是对原来论述类文本第2小题的发展,要求选择“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其实是在考查学生是否真正看懂了文章。
两个问答题中,第一个考查论证方式的特点,这个知识点对考生来说并不熟悉;第二个又完全是开放性试题,可以回答“是”,也可以回答“否”,关键得自圆其说,有根有据,并非从材料中选择信息组合答案。
【满分技巧】1.坚持考纲为导向,全面系统复习坚持考纲为导向,全面系统复习才是王道。
切莫上一年考什么,下一年便只练某类题型。
比如,2014年考前全国新课标卷大部分备考的同学不相信全国卷会考断句题,少有人练及,虽然北京等自主命题省份一直在考。
2017高考北京卷语文参考答案与解析.doc
2017高考北京卷语文参考答案与解析2017年高考北京卷语文参考答案与解析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1、[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A选项原文中没有根据,属于无中生有;B选项在文章第一段“要合理利用文物,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
”工选项在文章第二段段尾,“让我们看到了经济快速发展后现代人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D选项在文章第三段段尾“美国人奥斯汀在云南保山见到用失蜡法铸成的青铜器,大受启发,铸成了喷气发动机叶片和涡轮盘”。
2、[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B选项正确A选项,甫应读为(f u ),不是(p u ) ; C选项,津意为“渡口”不是“路”;D选项,掬,意为''两手捧东西”不是“令人喜爱”。
3、[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B选项无中生有,第二段中“实现了学术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中是指实现三者统一,并不是说学术性本身有所增强,所以B选项错误;A选项第一段中“盘活了更多被雪藏的文物,使之在线上活起来,大众足不出户,便可以欣赏到以前难得一见的珍贵文物” ;C 选项第二段中,‘'借助动漫,专业的学术介绍变成了幽默的旁白和''萌萌哒”漫画,使高冷需哦一的文物活泼起来,”,最后一段,身临其境的感觉;D选项第二段中,动漫的形式活泼,第三段中,APP以新鲜时尚的方式提供给观众,第四段中VR技术让用户调动各种感官,都是更好的理解的体现。
4、[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D选项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境地;第四段中,''带上特制的眼镜,你会发现自己置身坑内”符合语境,所以正确。
A选项,身不由己:身体不由自己作主;B选项,感同身受: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
现在多比喻虽未亲身经历,却如同亲身经历过一般;C选项,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那种境地,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
三项不符合语境所以错误。
5、[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题干中'‘原来只有少数专家学者所识,现在走近了大众”意为以前很少人能够接触,现在大众都可以接触得到。
2017年全国二卷高考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2017年全国二卷高考语文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
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
(完整版)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2-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答案】A【解析】B选项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与第二段意思相反。
C选项明代应为“明初”。
D选项强加因果2.【答案】A【解析】A项“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说法错误,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证明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B项“可见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文中没有体现这一内容。
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据全文尾句中“千万别高兴起来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可知,作者认为,外出旅行未必能深入认识事物人情,故选项B中“通过……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的表述曲解文意。
5.【答案】①有形的各种窗子;②无形的窗子,指人的内心与外在世界的隔膜;③理想照进现实的窗口;④人们心中时时约束自己的框框;⑤人人渴望打开,却很难敞开的心灵之窗。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句内涵。
需要学生筛选信息,仔细阅读原文,找出相关语段,提炼中心意思即可。
主要抓住“窗子”的本意和比喻义,如窗子既是指现实世界中的窗子,窗子又是指隔绝自己生活与他人世界的象征。
6.【答案】①转“我”为“你”,“你”成为自我观察与描写的对象,蕴含着作者冷静审视的态度;②使用“你”的同时,又使用了“我”,蕴含着作者的自嘲与反思。
【解析】作者在首段就提出问题,运用第二人称来叙述,设置了和读者面对面交流的亲切情景。
第二段主要运用第一人称第四、五两段转换为第二人称,这三段细腻描写了“我”与“你”看窗外或远或近的情形,体现了作者对“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的理性审视。
第六段中“你”和“我”两种人称交替出现,从“气闷”“受不了”“换个样子过活去”等可看出作者的自我嘲讽与反思。
7.【答案】D【解析】解答此题,应先仔细阅读各选项表述文字,然后在文本找准相应的答题区间,再认真加以比较,明辨正误。
2016年西南大学网络作业(1158)《中国古代散文与小说研究》60标准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1、《战国策》答:是一部多记纵横家言论的战国史书。
既是一部历史资料汇编,又是贯穿纵横家思想的优秀散文杰作。
西汉成帝时,刘向将所见各本加以整理汇编,除去重复,集为一书,按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顺序,分为33篇,定名为《战国策》。
2、骈文:答:魏晋时,骈文正式形成。
骈文的主要特征是:对偶、词藻、用典和声律。
南北朝时,把骈文称作“今文”。
3、不平则鸣:答: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提出的主张。
这一观点,与司马迁的“发愤著书”精神一脉相承。
韩愈认为古文不仅是传道的工具,也是鸣不平、反映现实的工具,揭示了散文发愤抒情的独特功用。
4、《霍小玉传》:答:蒋防创作的唐传奇,小说描写了歌妓霍小玉和书生李益的爱情悲剧。
霍小玉温柔多情,清醒冷静,又坚韧刚烈,敢于反抗复仇。
李益的重情和薄情的两重性格。
小说善于从社会环境与人物性格的关系着眼,通过对比烘托使人物形象鲜明丰满。
这部小说不仅以情节曲折取胜,更以描述委婉细致、妙笔传神见长。
5、《莺莺传》:答:中唐元稹创作的唐传奇,小说描写了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悲剧。
这是一出“始乱终弃”的爱情悲剧。
张生是个文过饰非的负心人。
王实甫的元杂剧《西厢记》就是在此基础上创作的。
6、七实三虚:答:清代史学家章学诚对《三国演义》的艺术构思的评价。
所谓“七分实事”,是指作品的主要框架、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是按照史书记载的真实情况来设计和组织安排的,从而给人以基本的历史真实感;“三分虚构”,则是指在人物和事件的细节描绘上,尽量采用民间传闻中的精彩片段,并附之以作者本人的虚构想象,使之在不影响基本历史真实的前提下,最大可能地增强故事和人物的艺术魅力。
7、散体文散体文,又称古文,是散文的狭义概念。
在体式上的主要特征是:以散行单句为主,不重排偶,不拘韵律,不雕章琢句、铺采摛文,不着意堆砌典故。
8、以意逆志:是孟子提出的文论主张。
孟子认为解说诗歌,不要只抓住片言只语而望文生义,也不应对某些夸张修饰作机械理解,必须在正确领会全篇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去探索作者的志趣倾向。
(1158)《中国古代散文与小说研究》西南大学第二套限时资料
西南大学培训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道题3.0分,共30.0分)1.《李娃传》是根据民间说唱故事“”加工而成的唐传奇。
一枝花话2.先秦历史散文中以擅长描写战争而著称的作品是《》。
左传3.《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的长篇小说。
家庭日常生活为素材4.《红楼梦》“程乙本”的回目数共有回。
一百二十5.“三言二拍”是明代的代表作。
拟话本6.唐传奇《长恨歌传》的作者是。
陈鸿7.卧闲草堂本是《》最早的刻本。
儒林外史8.中国古代第一部用“小说”作为书名的短篇小说集作者是。
殷芸9.被称为一部“名士底教科书”的志人小说是《》。
世说新语10.古文运动的基本纲领是。
文以明道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道题2.0分,共20.0分)1.《红楼梦》版本中现存最早的抄本是A.甲辰本B.己酉本C.甲戌本D.己卯本2.《醉翁亭记》的作者是A.欧阳修B.苏轼C.王安石D.苏辙3.描写狐狸精幻化成美女与贫士邂逅相爱的唐传奇是A.《任氏传》B.《李娃传》C.《柳毅传》D.一枝花话4.全篇以“乐”字贯穿始终,写山水之乐,游人之乐,宴饮之乐和太守“乐其乐”的宋代散文是A.《丰乐享记》B.《醉翁亭记》C.《有美堂记》D.《岘山亭记》5.先秦诸子散文“意出尘外,怪生笔端”,极富浪漫色彩的一家是A.《论语》B.《老子》C.《庄子》D.《荀子》6.先秦历史散文中以描写战争而著称的作品是A.《春秋》B.《尚书》C.《左传》D.《战国策》7.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是A.《三国演义》B.《水浒传》C.《金瓶梅》D.《西游记》8.以“赋”名篇的第一人是A.庄子B.韩非子C.荀子D.孟子9.《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的刻本是A.《新刻按鉴通俗演义全像三国志传》B.嘉靖本C.《新刻按鉴全像批评三国志传》D.《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10.《史记·货殖列传》所记载的人物身份是A.游侠B.商人C.刺客D.农民三、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道题2.0分,共10.0分)1.“舌战群儒”“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空城计”等故事的主角是诸葛亮。
2教育部考试中心对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之3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分析
教育部考试中心对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之3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分析(摘编自《高考理科试题分析语文、数学、英语分册2018年版》)目录第一套试题小说《天嚣》第二套试题议论性散文《窗子以外》第三套试题记叙性散文《我们的裁缝店》第一套试题小说《天嚣》(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天嚣》是当代作家赵长天的小说。
20世纪80年代中期,作者以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官兵生活为主题创作的系列小说《苍穹下》,在文学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并荣获上海第二届文学奖,《天嚣》是其中的一篇。
选择《天嚣》这篇小说作为高考文学类阅读材料,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这篇小说的思想主题积极。
小说不仅描写了部队科研工作者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献身国防事业的高尚精神与坚强意志,也描写了我国少数民族同胞对人民解放军的关心与支持,对青少年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符合立德树人的时代要求。
二是这篇小说的艺术特色鲜明。
小说在艺术上突破了故事小说的写作模式,在人物塑造、情节设置、语言运用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尝试,这种勇于探索的艺术态度,与当下中国正在提倡的大众创新的精神也是一致的。
为适应考试要求,易于考生的理解和把握,选用这篇小说时在文字上作了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天嚣赵长天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
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
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
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
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极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遨游。
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
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但他懒得想下去。
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
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乙卷)语文真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乙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着。
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
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从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往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2020年春1158]《中国古代散文与小说研究》作业标准答案
单项选择题1、宋元话本小说的烟粉类题材是.描写青年男女的爱情和婚姻.讲强梁恶霸杀人越货.讲各种断案故事.讲神仙妖术和异物显灵作怪2、南宋时“说话四家”指的是.猜诗谜、字谜、戾谜、社谜四家.小说、说铁骑儿、说经、讲史四家.烟粉、灵怪、传奇、说公案四家.“说三分”中四个流派3、金圣叹删节评点《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的回目数是.100回.80回.70回.120回4、《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的刻本是.《新刻按鉴通俗演义全像三国志传》.嘉靖本.《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新刻按鉴全像批评三国志传》5、话本小说的体制形式是由.题目、诗歌、词赋、得胜头回、笑耍头回、篇尾六个部分组成.题目、七绝、七律、笑耍头回、七绝、篇尾六个部分组成.题目、入话、得胜头回、笑耍二回、笑耍三回、篇尾六个部分组成.题目、篇首、入话、头回、正话和篇尾六个部分组成6、《红楼梦》有五个书名,正确的一组是.《石头记》《石头录》《红楼梦》《风月录》《金陵十二钗》.《悼红轩》《情僧记》《红楼梦》《风月录》《金陵十二钗》.《石头记》《情僧录》《红楼梦》《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石头录》《情僧记》《红楼梦》《风月宝钗》《金陵梦》7、《三国演义》中描写“怒鞭督邮”“义释严颜”的人是.关羽.曹操.张飞.刘备8、现存的宋人讲史话本有.《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秦并六国平话》、.《三国志平话》《武王伐纣书》.《三分事略》《三国志平话》.《五代史平话》《宣和遗事》9、《三国演义》中描写“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的将领是.张飞.刘备.关羽.曹操10、塑造几个侠盗,劫富济贫为穷人伸张正义的话本小说是.《错斩崔宁》.《碾玉观音》.《西山一窟鬼》.《宋四公大闹禁魂张》11、《水浒传》现存最早的最完整的百回繁本是.嘉靖刻本.袁无涯刊本.容与堂本.贯华堂刊本12、《柳河东集》作者是.柳公权.柳开.柳宗元.柳永13、描写女侠聂隐娘的故事《聂隐娘》出自小说集《传奇》,他的作者是.裴铏.杜光庭.袁郊.皇甫枚14、《史记》记载少数民族的历史和情况,安排在.书中.列传中.世家中.本纪中15、《儒林外史》中塑造讲究“文行出处”、鄙弃功名、自由独立的人物有.杜少卿、沈琼枝、庄绍光.杨执中、权勿用、牛布衣.王惠、汤奉、张静斋.娄三、娄四公子、蘧公孙16、与《三分事略》内容基本相同的讲史话本是.《前汉书平话续集》.《秦并六国平话》.《薛仁贵征辽事略》.《三国志平话》17、《水浒传》最流行的版本贯华堂刊本,简称.容本.毛本.金本.袁本18、下列论著属于“新红学的是.王希廉评点《红楼梦》.胡适的《红楼梦考证》.蔡元培《石头记索隐》.王梦阮、沈瓶庵《红楼梦索隐》19、“说话四家”中的“小说”意思是.讲史书.猜诗谜、字谜、戾谜、社谜.银字儿,如烟粉、灵怪、传奇,说公案.铁骑儿20、《史记》记载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是安排在.书中.本纪中.世家中.列传中21、《红楼梦》“程乙本”中的续写者是.高鹗.脂砚斋.程伟元.曹雪芹22、司马迁著史的目的是.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原始察终,见盛观衰23、《墨池记》记叙墨池遗迹,说明王羲之书法并非“天成”而是勤学苦练的结果,勉励学子刻苦学习,提高道德修养。
中国古代散文与小说研究答案2016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答题卷学号:姓名:层次:专升本类别:网教专业:汉语言文学教育 201 6 年 6 月课程名称【编号】:中国古代散文与小说研究【1158】 A 卷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评卷人得分(横线以下为答题区)一、填空题1.现存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2.我国第一部以写任务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3.六朝志怪小说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搜神记》。
4.根据民间说唱故事“一枝花话”加工而成的唐传奇是《李娃传》。
5.我国第一部由人文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是《金瓶梅》。
6.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是《三国演义》。
7.我国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是《三遂平妖传》。
8.对《西游记》成书影响最大的话本小说是《梅岭失妻记》。
9.鲁迅评价“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的小说是《聊斋志异》。
10.代表着清代讽刺小说最高成就的是《儒林外史》。
二、名词解释题春秋笔法:据说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
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词汇的选取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
这种作法被称为微言大义或者春秋笔法被中国古代的传统所褒扬。
后因以称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春秋笔法”。
2.国语:古代国别体史料汇编。
旧传春秋时左丘明撰,现一般认为是先秦史家编纂各国史料而成。
全书共21卷,分《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八个部分,《晋语》最多。
全书起自周穆王,终于鲁悼公,以记述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为主,因其内容可与《左传》相参证,所以有《春秋外传》之称。
3.六一风神:欧阳修晚年号六一居士,所谓六一风神即指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
欧文措辞平易,语言精炼而有变化,亲切自然,条达疏畅,让读者从寻常的叙说和描写之中体悟出深邃的思想和高远的意境,于一波三折、吞吐反复之中领略特有的情致韵味。
这种偏于阴柔之美,纡余委备而婉曲有致,诗味醇浓而情韵绵邈,含蓄蕴藉而平易自然的风格,标志着欧阳修的散文创作倾心于风神姿态,故称之为六一风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国语:古代国别体史料汇编。
旧传春秋时左丘明撰,现一般认为是先秦史家编纂各国史料而成。
全书共21卷,分《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八个部分,《晋语》最多。
全书起自周穆王,终于鲁悼公,以记述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为(水泊梁山大聚义),第七十回以后,写他们(归顺朝廷,走向失败)。
四、论述题1.试论庄子散文的艺术成就1.是先秦文学中文学价值最高的作品,富于浪漫注意色彩,充满丰富的幻想,虚构的情节和奇妙的夸张2.善于寓哲理于形象中,充分运用神话和寓言喻示道理,通过形象与虚构,展示谪怪恢诡的异常形象来象征讽喻主旨3.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汪洋恣肆,语汇丰富多彩,尖锐泼辣,具有超强的艺术表现力,句式富于变化,着意追求奇崛尖新,有时还韵散结合,音调铿锵,助长文章气势2.《史记》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有哪些?西汉汉武帝时期司马迁忍辱负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写成了130篇、50余万字的巨著《史记》.它展示了中华民族三千年的社会历史.无论是时间之绵长,还是空间之广阔,场景之壮观,还没有哪一部史传文学作品能超过它的.《史记》的人物更是林林总总,共记录了四千多个人物,其中给人以深刻鲜明印象的有一百多人,令人叹为观止.司马迁写《史记》首创了以“纪传”为体例的史学体裁,把人作为本位,以人为中心来记载历史,这同文学以写人为对象是相通的.《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除十表、八书之外,其余一百一十二篇都是以历史人物为中心描写对象的,几乎每一篇都是具体生动的人物传记,写出了许多惟妙惟肖的历史人物.因此,《史记》的最精彩部分不在于富有文学意味的论述文字,而在于描写栩栩如生的人物传记.通观《史记》中的这些人物传记,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司马迁在《史记》中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手法有:一、注重语言,细节描写,二、运用对比映衬的方法,三、精心构造富有个性化的矛盾冲突.这些艺术手法,多被我国后世的小说、散文、戏剧的创作所继承和发展,对我国小说、散文、戏剧形成独具的民族特色产生过十分深远的影响.一、注重语言,细节描写“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这是陆机在《文赋》里总结的写作经验.传记文学中写人物的对话也是如此.有时候,将最能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对话,放在最紧要的地方,画龙点睛,整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就刻划出来了.司马迁在人物对话的描写上也是颇具匠心的.《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所讲的“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用人物自己的个性化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性格,也是作者司马迁提炼的,最能表现蔺相如思想境界的内在美的精粹语言,是蔺相如精神品质的升华,是他一切行为思想基础,是全篇中最关重要的一名话.司马迁为了突出这句话,先写廉颇的骄横以与蔺相如的忍让映衬.蔺相如面对廉颇的骄横无礼,“不肯与会”、“称病不朝”、“引车避匿”,但作者没有交代蔺相如这么做的动机,作一跌宕,从而引出舍人的规谏(也是读者的疑问),以舍人的狭窄心胸反衬蔺相如的坦荡襟怀,又作一跌宕;蔺相如的答话,先将廉颇与秦王比较,引出舍人“不若也”的回答,又一宕;接着指出连秦王都不怕,何畏廉将军?又一宕;接着分析赵国的安全系“吾两人”,不能两虎相斗,又一宕;几经腾挪跌宕,作了许多铺垫,到最紧要最醒目的地方,才点出“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这句话来,这确实是画龙点睛之笔.这个睛一“点”,蔺相如的高大形象就如同巍巍的泰山一般在读者面前耸立起来了.在《高祖本纪》、《项羽本纪》里,司马迁用了许多细节语言来刻划人物,这些语言很具有个性.例如项羽见到秦始皇南巡时脱口说出:“彼可取而代也.”在刘邦道歉时说“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足见其粗豪率直的性格,而刘邦观秦始皇喟然太息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话说的委婉曲折,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写出他虽气象不凡,但宽宏而有大度的性格.范增在鸿门宴上召项庄舞剑刺沛公时说:“……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后来当刘邦脱逃时又说:“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表现了他老谋深算的性格.史传文学中用细节来塑造人物形象,在先秦作品中已大量运用.司马迁运用细节塑造人物的一个新成就,就是使细节更加符合人物性格,更能体现人物性格.司马迁写《史记》爱在人物传记的一开头,就用一两个细节来刻画人物.如《陈涉世家》开头写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留侯世家》写张良为圯上老人进履;《李斯列传》开头写李斯观厕鼠之别而叹;《张汤传》写张汤劾鼠掠治如老狱吏;《淮阴侯列传》写韩信得食于漂母及甘受裤下之辱;《陈丞相世家》写陈平为里中社分社肉甚均,等等.这些细节看来似乎与重大的历史事件无甚关系,但仔细一想,它们却富于代表性,具有典型的意义.它们往往或揭示人物的好尚、志趣、抱负和性格发展的趋向,或确立人物思想性格的基调,从侧面反映出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风云、政治问题,在其中寄寓着作者对时代,对人物的褒贬.高尔基说“创造——这就是许许多多细小的东西结合成为形式完美的或大或小的整体.”《史记》的人物传记,正是这样的创造.《史记》中的细节描写,都是真实的.它体现了司马迁的实录精神.《史记》中的细节描写又是性格化的,起到了为表现人物性格服务的作用,所以《史记》中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二、运用对比映衬的方法对比映衬,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刻划人物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有时将正反面的人物映衬,使真善美在假丑恶的对比下显得更加鲜明突出.有时将不同气派作风的两类人物对比,如绿叶扶持红花,使中心人物更加鲜艳夺目.《史记》中的《李将军列传》描写李广就是用的这种手法.司马迁为了突出李广带兵特点,就附带写了程不识带兵的作风.“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郡太守将军屯.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阵,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阵.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从这里,我们看到李广带兵的特点是宽缓简易“行无部伍行阵”,“莫府省约文书籍事”,近乎无为而治.程不识带兵却非常严谨,“正部曲行伍营阵”,“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乃是一丝不苟.在程不识的映衬下,红花绿叶,李广带兵的特点就格外显眼、突出.宽缓与严谨只是治军的作风不同,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从匈奴和士卒的反映中,流露出作者的倾向性,读者对李广的敬慕之情也不觉油然而生.读到这里,读者才恍然大悟.在《李将军列传》中,为什么要写李广毫不相干的程不识?原来是为了衬托李广.. .专业.知识.分享. .写李广的不幸遭遇,司马迁又是把李蔡与李广对比:“蔡为人在下中,名声出广下其远;然广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而蔡为列侯,位至三公.”李蔡是李广的从弟,才能在下品之中,以九品论人属第八等,没有什么能耐,可他青云直上,官运亨通,爵封乐安侯,官一直做到宰相.而李广为抗击匈奴,驰骋疆场四十余年,身经七十余战,立下过许多汗马功劳,连匈奴人也敬畏而称之为“汉之飞将军”.可是这样一位名将却“不得爵邑,”甚至还受到诬陷,终于被迫自刎.两相对比之下,李广的可悲命运就具体写出来了,当时用人制度,奖惩制度的不合理也深刻揭露出来了.读了这样的文字,读者禁不住要为李广唏嘘叹息,而对当时压抑人才的社会不觉扼腕而切齿了.《史记》中的《项羽本纪》用人物间的相互对比和映衬来突出人物性格,表现了人物的不同面貌.借助于这一手法的巧妙运用,使所写的历史人物,一个个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例如在巨鹿之战中用诸侯军的“从壁上观”、“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来表现诸侯军的怯懦和项羽的英勇.垓下之围中用赤泉侯杨喜见项后“人马俱惊,辟易数里”来衬托项羽的勇武.而在鸿门宴中用刘邦的工于心计、范增的老谋深算来淋漓尽致显示项羽的志得意满、少谋寡断、妄自尊大的心理状态,成功地塑造了项羽这一历史人物.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对比映衬,最能突出事物的本质特点,最能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司马迁十分重视这种手法的作用,并且能够巧妙运用.三、精心构造富有个性化的矛盾冲突.在《史记》中,司马迁把人物一生的言行故事化,历史的运动也就溶化在这些故事情节之中了.矛盾冲突是构成故事的基础,也是展示人物性格的关键.没有矛盾冲突,人物就没有活动的舞台,性格也就无由表现.《史记》塑造人物的经验之一,就是精心构造富有个性化的矛盾冲突,通过一些紧张激烈的斗争场面,把人物迅速推到矛盾冲突的尖端,让人物在紧张的冲突之中,表现他们胆识的高低,品德的优劣,灵魂的圣洁与肮脏,即表现他们各身的性格特征.《史记》写人物,总是在对其姓名籍贯略作交代之后,立即将人物推到矛盾斗争的尖端.如《陈涉世家》,在对陈涉作简要交代之后,即写:“二世无年七月,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廖廖数十字,就交代清楚当时面临的困境,把陈胜吴广推到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让他们在分析和解决这个矛盾的过程中来表现他们的智慧和勇敢.果不其然,陈胜和吴广分析了起义的条件和时机,决定了起义的策略,采取措施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终于点燃了秦末农民起义的熊熊烈火.他们也在斗争中迅速成长而被推举为起义军的领袖.有时则通过一连串的冲突来刻划人物.《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的性格就是在一系列矛盾冲突中逐渐展开的.文章开篇就立即揭示秦赵之间围绕和氏璧所产生的矛盾和赵王遇到困境,为蔺相如的出场创造了典型环境.接着由宦者令缪贤,引出蔺相如,蔺相如奉璧西入秦,经过和秦王的两个回合的斗争,终于完璧归赵,表现了蔺相如的大义凛然、不畏强暴而又善于审时度势的性格特征.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紧接着“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这个“好会”是秦王说的,对赵国来说却是威胁.秦王的步步紧逼,秦赵斗争的日趋激化,又向作者要写的人物提出了棘手的难题.于是“廉颇,蔺相如计曰:不王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在渑池会上,蔺相如又针锋相对,与秦王展开斗争,挫败了秦王的挑衅,维护了赵国的尊严,使赵王得以安全回国.蔺相如这个人物的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智与涉,进一步得到表现.文章在紧张的对答之中,插入一些简单的动作和神态的描写,如“跪请”、“张目叱”、“顾召御史”,更使那英俊威严、潇洒自如的形象跃然纸上,读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留给读者永不磨灭的印象.在秦赵矛盾渐趋缓和之后,内部矛盾又激化起来.出身舍人的蔺相如新建奇功,位在良将廉颇之上,引起将相不和的新冲突.廉颇对蔺相如大有势不两立之势.面对廉颇的骄横,蔺相如一再忍让,“不肯与会”、“称病不朝”、“引车避匿”,写出了蔺相如宽宏大量,以团结为重的品德,特别是“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一语,写出蔺相如思想境界的崇高.文章用一个接一个的矛盾冲突场面,让蔺相如的性格在矛盾冲突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最终完成了这高大形象的塑造,显示出司马迁杰出的艺术才能.现实中或历史上的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社会关系和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之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也往往只有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一系列的矛盾冲突,才能得到最充分最鲜明最突出的表现.作家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也只有通过人物自己的行动,通过他与周围环境,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一系列的矛盾冲突才能表现.没有作者精心选择和安排的巧妙而合理的矛盾冲突,人物性格就无法充分显示出来,人物形象也不能鲜明突出起来.《史记》就充分体现了文学创作的这一艺术规律.它的写作经验很值得我们认真分析总结,加以借鉴和吸收.《史记》不但在史传文学发展史上,就是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堪称“是一部波澜壮阔,包罗万象、雄伟无比的史诗”.(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册166页)《史记》中一系列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是与司马迁在人物形象塑造所创造的独具匠心艺术手法分不开的.认真总结《史记》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继承这份珍贵的遗产,这对研究我国小说、散文、戏剧的艺术特色,提高当前小说、散文、戏剧创作的艺术水平,将是大有补益的.司马迁的历史观、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和娴熟的写作技巧,永远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3.试析宋江的形象特点《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用白话写成的章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