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读后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有感

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恩格斯在一百多年前撰写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该文阐述了劳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关键性作用,该文章对于人类进化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该文中,恩格斯首先否认了经济学家“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的观点,并提出“劳动和自然界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这一观点。该观点认为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富,并将劳动作为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最终恩格斯得出结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对于上述结论的阐述恩格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结论进行实例补充说明,进一步强调劳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第一方面:直立行走和手的解放

猿到人的转变,经历了几十万年的漫长时光,这个过程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人类的祖先由树上下到空旷的地面上生活后,逐渐能够使用树枝和石块等来防御猛兽,或挖掘根茎等来食用。在这个过程中,古猿的身体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由四肢行走转变成两足直立行走。但是一切猿类都只是在不得已的时候才用两脚行走,后来才渐渐成为必然,而手在这个时期已经越来越多的从事于其他活动了。有些猿类用手在树林中筑巢,拿木棒抵御敌人,或者以果实和石块向敌人投掷。而后,那种可以认为已向更加近似兽类的状态倒退而身体也退化了的野蛮人,将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完成了:手变得自由,并且获得了较大的灵活性,并且一代代的增加。由此,我们可以说,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还是劳动的产物。这些遗传下来的灵巧性以越来越新的方式运用于各种复杂的动作,人的手才达到了高度的完善。

从上面的实例中我们可以得出当劳动让猿意识到应当直立行走并解放双手时,猿逐渐的向这个方向演变并最终达到相应的目的。

第二方面:语言的诞生及感官的进化

语言是从劳动中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动物之间彼此要传达的东西很少,不用分音节的语言就可以表达出来。然后语言和劳动结合起来,成了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语言的逐渐发展使得听力器官的相应完善同时进行,脑髓的发展也同时进行,渐渐的完善起来,最终人类社会出现。

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了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猿的脑髓就逐渐地变成人的脑髓;后者和前者虽然十分相似,但是就大小和完善的程度来说,远远超过前者。在脑髓进一步发展的同时,它的最密切的工具,即感觉器官,也进一步发展起来了。正如语言的逐渐发展必然是和听觉器官的相应完善化同时进行的一样,脑髓的发展也完全是和所有感觉器官的完善化同时进行的。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却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更锐敏得多的嗅觉,但是它不能辨别在人看来是各种东西的特定标志的气味的百分之一。至于触觉(猿类刚刚有一点儿最粗糙的萌芽),只是由于劳动才随着人手本身的形成而形成。

脑髓和为它服务的感官、愈来愈清楚的意识以及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发展,又反过来对劳动和语言起作用,为二者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愈来愈新的推动力。这种进一步的发展,并不是在人最终同猿分离时就停止了,而是整个说来仍然大踏步地前进,虽然在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时代就程度和方向来说是不同的,有时甚至由于局部的和暂时的退步而中断;由于随着完全形成的人的出现而产生了新的因素--社会,这种发展一方面获得了有力的推动力,另一方面又获得了更确定的方向。

第三方面:饮食结构的转化及对环境变化的适应

人类是在通过劳动不断的使自己的生活拥有优越感。而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这使它们从只吃植物转变到同时也吃肉,这也是转变到人的最为重要的一步。食物的改变,使得猿类体内的化学元素也产生的改变,肉类食物包含着人体新陈代谢所需的重要材料,脑髓也就得到了比过去更多的营养和发展所需的必须材料,因此我们也可以说,如果不吃肉,人类是无法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的。肉类食物引起了火的使用和动物的驯养,这两种进步直接成为人的新的解放手段,对于人类社会发展来说,具有重大意义。

肉类食物引起了两种新的有决定意义的进步,即火的使用和动物的驯养。前者更加缩短了消化过程,因为它为口提供了可说是已经半消化了的食物;后者使肉类食物更加丰富起来,因为它和打猎一起开辟了新的更经常的食物来源,除此以外还供给了就养分来说至少和肉相等的象牛乳及乳制品一类的新的食物,这样,这两种进步就直接成为人的新的解放手段。一件一件地详细地谈它们的间接的影响,未免离题太远了,虽然对于人类和社会的发展来说,这些影响也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正如学会了吃一切可以吃的东西一样,人也学会了在任何气候下生活。人分布在所有可以居住的地面上,人是唯一能独立自主地这样做的动物。其它的动物,

虽然也习惯于各种气候,但不是独立自主地,而只是跟着人学会这样做的,例如家畜和寄生虫就是这样。从原来居住的总是一样炎热的地带,迁移到比较冷的、在一年中分成冬夏两季的地带后,就产生了新的需要:需要有住房和衣服来抵御寒冷和潮湿,需要有新的劳动领域以及由此而来的新的活动,这就使人离开动物愈来愈远了。

第四方面:思维活动及目标规划

劳动本身一代一代地变得更加不同、更加完善和更加多方面。除打猎和畜牧外、又有了农业,农业以后又有了纺纱、织布…冶金、制陶器和航行。同商业和手工业一起,最后出现了艺术和科学;从部落发展成了民族和国家。法律和政治发展起来了,而且和它们一起,人的存在在人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宗教,也发展起来了。在所有这些首先表现为头脑的产物并且似乎统治着人类社会的东西面前,由劳动的手所制造的较为简易的产品就退到了次要的地位;

何况在能计划怎样劳动的头脑在社会发展的初期阶段,已经能不通过自己的手而是通过别人的手来执行它所计划好的劳动了。迅速前进的文明完全被归功于头脑,归功于脑髓的发展和活动;人们已经习惯于以他们的思维而不是以他们的需要来解释他们的行为(当然,这些需要是反映在头脑中,是被意识到的)。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便产生了唯心主义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特别是从古代世界崩溃时起,就统治着人的头脑。它现在还非常有力地统治着人的头脑,甚至达尔文学派的最富有唯物精神的自然科学家们还弄不清人类是怎样产生的,因为他们在唯心主义的影响下,没有认识到劳动在这中间所起的作用。

从上面的几个方面我们可以得出: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在环境和人类进化之间扮演着桥梁作用的正是劳动这一要素。

自然界中没有独立存在的东西,事物都是相互作用着的。人类面对自然,如果忘记了这种多方面的运用和相互的作用,将会阻碍我们看清事物的本质。动物仅仅会利用外部自然界,而人通过使自然界为自己服务来支配自然界。这就是人同动物的本质区别,造成这一区别的原因,还是劳动。可是,我们也不能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因为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比如,为了得到耕地而砍伐森林,最后得到的只有荒芜的不毛之地,同时也失去了积蓄和储存水分的中心。因此,我们必须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可是我们本身也是属于自然界的,我们强于一切动物的原因是,能够认识和正确的运用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必须经过几千年的劳动才能认识到我们的生产行动对自然的影响,人类的文明也就无法一代代的传承。

到现在,我们认识到,一切生产方式,都只在于取得劳动的最近,最直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