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语文课程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学科课程实施方案

高中语文学科课程实施方案

高中语文学科课程实施方案一、课程目标高中语文学科课程的实施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使他们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能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有效沟通,增进人文素养,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1. 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课程教学,学生将学习汉字、词语、句子和段落的基本结构和运用方法,提高书面语和口头语的表达能力,培养规范的语言文字表达习惯。

2.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学生将接触到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能力,拓展视野,增长知识。

3. 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课程将注重对优秀文学作品的鉴赏和理解,引导学生感悟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4. 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语言文字的运用学生将学习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有效沟通,包括写作、演讲等技能的培养,提高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结合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效果。

3.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朗诵、剧本表演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评价方式1. 考试评价:定期进行笔试和口试,测试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作业评价:布置课外作业,包括写作、阅读报告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提升。

3. 实践评价:对学生参与的实践活动进行评价,包括写作比赛、朗诵比赛等,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五、课程实施保障1. 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2. 教学资源支持: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多媒体教学资源等,保障教学质量。

初中语文校本课程建设方案

初中语文校本课程建设方案

初中语文校本课程建设方案一、背景与目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成为了学校提升教育质量、凸显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

初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建设,旨在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拓展语文学习的领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校本课程的建设,丰富语文课程的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阅读理解、写作等语文核心能力,同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课程理念1、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在自主选择和参与中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

2、综合性与开放性整合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打破学科界限,拓宽学生的视野。

同时,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保持开放,不断吸收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资源。

3、实践与应用强调语文知识的实践运用,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语文运用能力。

三、课程内容1、经典文学阅读选取经典的文学作品,如古代诗词、明清小说、现代散文等,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2、写作技巧训练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指导,以及创意写作、书信写作等特色写作训练。

3、口语交际与表达开展演讲、辩论、朗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4、传统文化探究介绍中华传统节日、民俗文化、古代礼仪等,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

5、影视文学鉴赏选取优秀的影视作品,分析其剧本创作、镜头语言、主题表达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6、语文综合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采访、编辑校报等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四、课程实施1、课程设置根据学校的教学安排,每周设置一定的课时用于校本课程教学。

可以采用集中授课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如每周安排一到两次集中授课,其余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

2、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提高学习积极性。

语文学科建设实施方案

语文学科建设实施方案

语文学科建设实施方案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作为国家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及人文素养的重任。

为此,我校决定开展语文学科建设实施方案,旨在通过青蓝工程这一平台,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构建和谐共进的教师团队,为提高语文学科教育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二、背景意义1、时代需求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其教育质量的提升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面对新时代背景,我校有必要开展语文学科建设实施方案,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2、校内资源利用我校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语文骨干教师,他们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具有丰富的资源和优势。

通过实施青蓝工程,可以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实现师资队伍的优化配置。

3、团队建议意义构建和谐共进的教师团队,有助于提高语文学科整体教育质量,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

语文学科建设实施方案从团队建设的角度出发,通过师徒结对、日常指导、交流活动等方式,促进教师间的相互学习、共同成长,为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语文教师团队奠定基础。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我校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还能为其他学科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三、工作目标1、加速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针对青年教师,本实施方案旨在通过系统的培训、实践和反思,加速其专业成长。

通过师徒结对、教学观摩、教学研讨等形式,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使其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成为语文学科教学的能手。

2、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作用充分利用骨干教师的经验和专业优势,通过青蓝工程平台,发挥其在教育教学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鼓励骨干教师参与青年教师培养工作,通过传帮带,传授教学心得和教学方法,帮助青年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语文”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语文”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语文”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语文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 背景介绍在现代社会中,语文教育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表达能力,我们学校决定制定一份校本的语文课程实施方案。

2. 目标和目标群体本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基础,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写作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目标群体是全体学生,从小学到高中。

3. 教学内容和方法3.1 课程内容- 朗读与背诵: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经典文学作品,提高口语表达和语感。

- 阅读与理解:引导学生阅读各类文章,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 写作与创作:通过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 口语表达与演讲:培养学生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演讲技巧。

3.2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互动性。

- 案例分析教学:通过案例的引导,让学生在具体实例中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 合作研究:组织学生参与小组合作研究,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 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4. 课程评价与反馈为了确保学生对语文课程的研究效果,我们将进行定期的课程评价和反馈。

- 学生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研究成绩、课堂表现和参与度等进行评价。

- 家长沟通: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的研究情况,反馈学生的进步和问题。

-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自觉进行研究反思和自我评价,促进学生的主动研究。

5. 实施计划本课程实施方案将在下个学年开始实施,我们将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并逐步推进课程的改革和创新。

以上就是我们学校制定的《语文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希望能通过这个方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培养他们成为优秀的语文学习者。

高中语文学科课程实施方案

高中语文学科课程实施方案

高中语文学科课程实施方案高中语文学科课程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之一,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情感培养、社会适应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实施高中语文学科课程,以下是一份实施方案。

一、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并能够灵活运用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

2.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对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创新意识。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艺术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见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课程内容1. 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包括语言文字的基本概念、语音、词汇、句法等方面的学习。

2. 文学与阅读。

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和阅读,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欣赏和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

3. 语言运用与交流。

通过各种语言运用和交流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

4. 语文知识与文化传承。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近代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创新能力。

5. 信息与媒体素养。

培养学生对信息和媒体的敏感度和批判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利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提供多种学习资源。

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和扩展知识。

3. 课堂教学与课外拓展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之外,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实践等活动,拓宽学生的眼界和视野。

4. 鼓励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问题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自主学习能力。

5. 开展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口试外,还可以采用作业评价、实践评价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教学资源和保障1. 提供教材和学习资料。

选用优质教材和辅助材料,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完善教师队伍。

课程基地实施方案模板

课程基地实施方案模板

一、前言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决定设立课程基地。

本实施方案旨在明确课程基地的建设目标、组织架构、实施步骤、保障措施等,确保课程基地建设顺利进行。

二、课程基地建设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 优化课程设置,提升课程质量,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3. 建立健全课程基地管理制度,实现课程基地的可持续发展;4. 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5. 提高学校在区域内的教育影响力。

三、组织架构1. 成立课程基地建设领导小组,负责课程基地的总体规划和统筹协调;2. 设立课程基地办公室,负责课程基地的具体实施和管理工作;3. 设立课程基地专家组,负责课程基地的评估和指导;4. 设立课程基地项目管理组,负责课程基地项目的申报、实施和验收。

四、实施步骤1. 实施准备阶段:(1)开展课程基地需求调研,了解学生、教师和社会的需求;(2)制定课程基地建设方案,明确建设目标、内容、方法和保障措施;(3)组建课程基地团队,明确各成员职责。

2. 实施阶段:(1)开展课程开发与设计,优化课程体系;(2)开展教师培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3)实施课程基地项目,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4)开展课程基地交流活动,扩大课程基地影响力。

3. 评估与改进阶段:(1)对课程基地建设进行阶段性评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2)根据评估结果,调整课程基地建设方案,改进工作方法;(3)开展课程基地成果展示,提高课程基地知名度。

五、保障措施1. 组织保障:成立课程基地建设领导小组,负责课程基地的总体规划和统筹协调;2. 资金保障:设立课程基地建设专项资金,用于课程基地建设、教师培训、项目实施等;3. 政策保障:制定课程基地管理制度,明确课程基地建设目标、任务、责任和考核标准;4. 人才保障:引进和培养课程基地建设所需的专业人才,提升课程基地建设水平;5. 基础设施保障:优化课程基地建设场地、设备等硬件设施,为课程基地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赣榆高级中学计划表

赣榆高级中学计划表

赣榆高级中学计划表1. 引言赣榆高级中学是一所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的优秀学校。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制定了一份全面的计划表。

本计划旨在为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提供指导和支持。

2. 教学计划2.1 课程设置我们将根据国家教育部的要求,合理设置各学科的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在核心科目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增加选修课程的种类,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2.2 教学方法我们将推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实验、小组合作等。

教师将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我们鼓励学生参与课外辅导班和学术竞赛,拓宽知识面和提高实践能力。

2.3 师资培训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我们将定期组织师资培训活动。

这些培训活动将包括学科知识的更新、教学方法的研讨以及教育理论的学习。

我们还将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和教育研讨会,提高他们的学术造诣和创新能力。

3. 学生发展计划3.1 课外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我们将加强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

学校将设立各种兴趣社团,如音乐、美术、体育等,供学生参与。

此外,我们还将鼓励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领导才能。

3.2 辅导与指导学校将建立健全的辅导与指导体系,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发展支持。

我们将设立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

同时,学校还将组织职业规划和生涯辅导,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和目标,并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3.3 学术竞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学校将积极组织学术竞赛活动。

这些竞赛活动将包括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等学科的竞赛,以及科技创新和创业的竞赛。

我们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

4. 校园建设计划4.1 教学设施为了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学校将加大对教学设施的投入。

我们将购置先进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教室、实验室设备等。

语文基地建设计划方案

语文基地建设计划方案

语文基地建设计划方案语文基地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以下是我对语文基地建设计划方案的概述:一、建设目标:1. 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

2. 为教师提供一个教学研究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 建设一个具有文化氛围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建设内容:1. 图书馆建设:投入资金购买适合不同学段和学生的图书,并建设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体验。

2. 多媒体教室建设:配备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和教学软件,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3. 语言实践室建设:设置语音实验室、写作实践室等,提供学生进行语言表达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4. 教师培训和研讨活动: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和研讨会,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创新。

5. 课外活动和比赛组织:组织各种语文相关的活动和比赛,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建设步骤:1. 确定建设地点和资源:选择一个适当的地点,确保基地建设所需的场地和资源。

2. 编制详细的建设规划和预算:制定具体的建设时间表和预算,确定所需的设备和物资清单。

3. 资金筹措和设备采购:争取政府投资,与企业合作进行赞助,确保资金到位;根据规划清单采购所需的设备和物资。

4. 建设工程进展:按照规划和时间表逐步进行建设工程,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

5. 教师培训和研讨活动组织:邀请专家进行培训和研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6. 活动和比赛组织:策划并组织各类语文活动和比赛,让学生积极参与并展示自己的才艺。

四、建设效果评估:1. 考核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的提高情况,如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等指标。

2. 跟踪教师的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通过观察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评估。

3. 通过学生和教师的调查问卷来获取他们对语文基地建设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反馈和改进。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1年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项目的通知-苏教基[2011]33号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1年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项目的通知-苏教基[2011]33号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1年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项目的通知正文:----------------------------------------------------------------------------------------------------------------------------------------------------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1年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项目的通知(苏教基〔2011〕33号)各市教育局:根据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启动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的通知》(苏教基〔2011〕27号)要求,在各市推荐申报的基础上,经省教育厅组织评审,共遴选出2011年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项目31个、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培育项目7个(详细名单见附件),现予公布,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切实抓好课程基地建设。

各地要进一步认识课程基地建设的重大意义,采取有效措施,指导各学校加强课程基地建设。

结合省级课程基地的建设,确定一批市、县级课程基地。

以课程基地建设为突破,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变革教与学的方式,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加强财政支持,争取社会资源,多渠道落实建设经费。

各地要根据国家“普通高中以财政投入为主”的要求,加强对课程基地建设的财政投入。

省财政将对课程基地建设给予资金扶持,地方财政和学校要按照项目申报方案的承诺,落实配套资金。

各校要积极争取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加强项目管理,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明确各方责任,细化建设方案,迅速启动课程基地建设。

课程基地建设的责任主体在市、县和学校。

每个项目的建设期为一年,主体内容原则上一年内完成。

各地各校要根据苏教基〔2011〕27号通知精神,进一步对照建设要求,完善建设方案,明确建设目标,按照序时进度扎实开展建设,确保课程基地如期建成,发挥效益。

四、开展专项督查,加强绩效评估,确保课程基地的建设效果。

语文学科基地校工作计划五

语文学科基地校工作计划五

语文学科基地校工作计划五语文学科基地校工作计划第13篇1、以随堂听课为主,降低统一要求。

倡导教师个人突破传统,改革常规的教学管理方式,进行大胆的尝试和创新。

2、落实教学常规工作。

(1)备课。

在备课过程中,可以对现行教材予以整合和取舍。

加强集体备课,重视课前讨论、课后交流。

主张上网查找相关资料,丰富课堂信息含量、文化含量。

将收集下载或自创的课件素材、教学设计实施共享。

重反思,倡导写案例,形成重案例,常反思的好风气。

(2)上课。

认真做好课前准备,抓好课堂纪律,扎实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在课堂40分钟内生命得以增值;加强随堂听课,以听课促教学;提倡师徒相互听课,帮助年轻教师成长;鼓励以阅读和写作为突破口进行的中考复习教学尝试与探索,鼓励其他有创意的复习课型。

(3)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既突出学科特点,又注意学科综合,注重学生差异。

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好书的引导、阅读能力的培养。

老师向学生推荐好书,列出初中生必看书目和必背古诗的名称,早读课选读文章或同步阅读,开展'读书会、诵读唱吟比赛'等丰富阅读生活。

(4)批改和辅导。

认真做好作业的批改,作业统一要求,及时批改,提倡面批。

每学期作文不能少于7篇,允许师生共批作文。

(5)检测与评价。

重语文知识的检测,更重语文能力的检测。

各教师应根据中考要求,注重试题研究,提倡自主命卷,严禁“拿来考试”,杜绝无针对性和计划性的低效测试和作业。

要实行与中考的弧线接轨。

(6)为有效地提高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和复习工作效率,本学期教研组中将开展两次复习工作研讨:针对命题意图、中考考纲作分析;针对中考模拟试卷作分析。

我组老师要注意资料信息的收集、筛选,共同研讨复习工作。

争取中考语文取得好成绩。

语文科组工作计划篇三一、指导思想以我校加强教研和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初三备课组为龙头,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齐心协力,科学有序、务实高效地开展这一时期的语文教学。

学校语文课程建设实施方案三篇模板

学校语文课程建设实施方案三篇模板

学校语文课程建设实施方案三篇模板学校语文课程建设实施方案模板一、背景和目标本文档旨在为学校语文课程的建设和实施提供一份方案。

通过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我们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综合素质。

二、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1. 核心内容核心内容- 确定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包括语音、词汇、语法、阅读理解、写作等方面。

- 引入优秀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

2. 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 使用多媒体技术,如音频、视频、互动课件等,提供丰富的研究资源。

- 结合实例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语文知识。

3.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 安排实践活动,如写作比赛、朗读比赛等,激发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 利用社区资源,组织实地考察、走进作家座谈等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

三、评估和反馈1. 课堂评估课堂评估- 设计多样的评估方式,如小组讨论、个人演讲、书面测试等,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

- 提供及时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和提高。

2. 综合评估综合评估- 设立综合性的测试,评估学生在语音、词汇、阅读、写作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 结合实际表现和成就奖励,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语文研究。

四、师资培训和支持1. 培训计划培训计划- 制定定期的师资培训计划,包括语文教育理论和实践技巧的培训内容。

- 鼓励教师参加学术研讨和专业培训,提升教学水平。

2. 教学资源支持教学资源支持- 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辅和电子资源等,帮助教师准备和教授语文课程。

- 建立教师交流平台,鼓励教师分享教学心得和教学资源。

五、时间和预算安排1. 时间安排时间安排- 制定详细的时间表,合理安排各个学期和学年的课程内容和评估活动。

- 根据实际情况和反馈结果,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

2. 预算安排预算安排- 制定合理的预算,包括教材购置、教学资源更新和师资培训等方面的开支。

- 确保预算的合理利用,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满意度。

六、管理与监督1. 学校管理学校管理- 设立语文课程建设与实施的管理机构,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工作要求。

初中语文校本课程建设方案

初中语文校本课程建设方案

初中语文校本课程建设方案一、引言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们制定了初中语文校本课程建设方案。

二、课程目标1、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表达能力等。

2、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课程内容1、经典阅读选取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作品,如《论语》《孟子》《红楼梦》《巴黎圣母院》等,引导学生进行精读和讨论。

组织阅读分享会,让学生交流阅读心得和体会。

2、写作训练开设不同类型的写作课程,如记叙文写作、议论文写作、说明文写作等。

进行写作技巧的指导,包括立意、选材、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

3、口语交际开展演讲、辩论、朗诵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模拟生活场景,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

4、传统文化介绍中华传统节日、习俗、诗词、书法、戏曲等,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组织学生参与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如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参与民俗活动等。

5、语文实践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文学采风、手抄报制作等。

引导学生将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四、课程实施1、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实践法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视频、音频、图片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教学组织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班级授课、小组合作、个别辅导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进度,确保课程的顺利实施。

3、教学评价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进步情况等,终结性评价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提升情况。

五、课程资源1、教材资源选用适合本校学生的语文教材和相关辅导资料。

语文学科基地

语文学科基地
5、利用外援,不断提升学科教学和教育研究水平,邀请市县专家、名师来校指导,促进基地活动有效开展,进一步沟通与兄弟学校之间的联系,总结与研究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取长补短,促进区域学科共同推进。
四、评审意见
1、学科中心组审核意见
学科中心组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2、教育局教研室审核意见
单位盖章负责人(签字):
每位外出学习、培训的教师回校后都要写心得体会,提交到学校的网站,共大家学习借鉴。为方便语文教师沟通交流,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学校建有黑林中学语文教师QQ群。
教研组长与各年级备课组长能够及时协调教导处工作,每个月末全面检查本组教师的教学情况,平时由各年级负责人对每位教师的备课、作业、各种手册等进行不定期抽查。
年月日
学校有较完善的学科教研管理制度,按照教师专业分为六大教研组,每个双周分教研组进行不同形式的教研活动。教导处每个月举行一次教学常规检查,并以简报的形式总结,公布在学校的OA平台上,有力的督促了教师对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完成。
学校注重对教师的专业成长,鼓励教师订阅专业报刊,每年学校给教师订阅的专业报刊报销60%的钱。鼓励教师撰写论文,每学期给教师发放读书笔记,期末上交并评选优秀读书笔记予以奖励。
三、学科教研
近年来,在田校长的带领下,学校高度重视语文学科质量提升工作,努力为学生创设具有鲜明特色的语文学习环境,积极搭建覆盖课程建设内容、彰显课程实施特色的环境平台,以尽快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科教育教学质量。2012年9月,我校顺利通过省级课题“薄弱初中质量提升工程”答辩,在赣榆县仅我们学校一家。本课题以实施薄弱初中质量提升工程为契机,在前期探索的基础上,围绕课程内容的模型建构、情境创设、内容拓展等,着力建设四大平台,不断深化学科质量建设的内涵。

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实施积极心育工程 助力学子幸福成长

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实施积极心育工程 助力学子幸福成长

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实施积极心育工程助力学子幸福成长作者:王经军来源:《中国德育》2020年第14期2016年,教育部、中央宣傳部等22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中小学校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可持续发展。

”作为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国家级示范高中、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赣榆高级中学从高中阶段学生成长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和情绪困扰出发,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培塑为出发点,以构建积极心育课程,建设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创建共育平台,营造积极生活环境,完善反思评价机制,打造优质心育团队等为路径,构建了具有校本特色的积极心育模式,培塑提升了学生认识自我、乐观向上、人际交往、耐挫、韧性等品质,使学校成为学生幸福成长的精神家园。

2019年5月,学校的“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塑工程”项目被确立为江苏省中小学品格提升工程项目;同年,学校被确立为江苏省首批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培育学校。

一、以课程为基础,培塑学生积极品质为了解决以往心育课程存在的“仅关注少部分问题学生,忽略大部分学生”“教学方式较单一,以传统课堂教授为主”“心育工作局限在学校范围,忽略家庭教育”等问题,学校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依据,以高中学生面临的主要发展矛盾和任务为内容取向,构建心育活动课程。

在积极心育课程资源建构方面,学校围绕“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维度,以积极优势、积极情绪、积极关系、积极应对、积极成长、积极组织6大主题,构建了从高一年级到高三年级共12个单元56节课的课程体系,旨在提升学生认识自我、乐观向上、人际交往、耐挫、韧性等品质。

在创新心育课程活动形式方面,学校注重基于不同的课程内容采用适宜的活动方式,构建了包括团体辅导类、心理训练类、沙盘游戏类、心理情景剧类、小组探究类等多种类型的课程活动范式。

为了更好地推动课程实施落地,学校组织骨干教师编写了积极心育校本教材:《阳光高中生》让学生关注自我成长,增强心理调式能力;《筑梦青春一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关注自我与社会需求,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亲子相处之道》倡导家长和孩子共成长,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

高中多文本阅读实施方案

高中多文本阅读实施方案

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语文学科特色建设”实施方案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最及时、最准确的交流工具,又是展开联想、想象、归纳、推理等思维活动的重要工具;语言又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承载着民族的事、理、情、态,表现着民族精神、民族情操、民族审美情趣等丰富的民族文化。

所以,语文被称为“百科之母”。

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彰显我校语文学科特色建设的特色,促进我校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我校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有三个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有个性地发展,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二、基础和现状由于高考的压力和教学评价体系的滞后,我校的语文教学同样也存在重基础、轻能力,以问代议、以考练代读写的现象,教师和学生的语文素养亟待提高。

当然,我校在语文学科建设方面也存在很大优势:是江苏省高中语文课程(课程名称为“为生命奠基的经典体验式”)基地,有一个语文“特级教师群”——从赣榆高中走出了李震、何宜隆、宋恒、张勇、王锦起、徐立刚、莫立刚、王经军等八位特级教师,有莫立刚名师工作室,有“荠菜花”文学社,有两个和语文学科建设联系紧密的省“十二五”规划课题等。

三、定位与目标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我校语文教育的实际情况,我校将在语文课程建设、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等方面制定发展目标。

1.语文学科特色定位:营造校园语文特色文化氛围,整合适合本校师生使用的语文教育教学资源,构建科学、高效的“阅读与作文”(高中三年)教学序列,打造不同类型和风格的语文精品课,开设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活动,培养一批在全市范围内有影响的语文名师以及众多在阅读与写作方面有丰硕成果的高素养学生。

2.语文课程建设目标:整合、优化苏教版必修、选修课程,编拟以“经典研修”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开发“生活中的语文”微课程。

语文学科实训基地总结报告

语文学科实训基地总结报告

一、前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师的专业素养,我校于近年来积极构建语文学科实训基地。

现将实训基地的建设成果和经验总结如下。

一、实训基地建设背景1. 时代发展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语文学科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提升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以满足时代发展需求。

2. 教育改革需求: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语文学科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为适应教育改革需求,我校决定建设语文学科实训基地。

二、实训基地建设目标1.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通过实训基地的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语文教师。

2. 改进教学方法:探索和实践多种语文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体验。

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实训基地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

三、实训基地建设内容1. 建设师资队伍:选拔一批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较高专业素养的语文教师担任实训基地导师,为教师提供专业指导。

2. 教学资源建设:收集整理各类语文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件、教学案例等,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3. 教学模式创新:探索和实践多种语文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提高教学效果。

4. 实践活动开展: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语文实践活动,如诗词朗诵、作文比赛、戏剧表演等,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实训基地建设成果1.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通过实训基地的培训,教师们掌握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教学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2. 教学质量提高:实训基地的建设使我校语文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生在各类语文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3. 学生全面发展:实训基地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五、实训基地建设经验1.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学校成立语文学科实训基地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实训基地建设的顺利进行。

语文学科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语文学科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语文学科基地建设实施方案一、确定建设目标语文学科基地建设旨在提高语文学科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语文学科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通过基地建设,实现以下目标:1. 提升语文学科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2. 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语文教师团队;3. 开展语文教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推动语文学科的学术发展;4. 优化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5. 完善评价机制,确保教学质量和成果得到有效评估和反馈。

二、制定实施计划为实现上述目标,制定以下实施计划:1. 组织师资力量:选拔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学术背景的语文教师,组建专业团队,共同开展教学和研究工作。

2. 开展教学研究:针对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和需求,开展教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3. 优化教学资源:根据教学需要,整合和优化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件、案例库等,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和资源支持。

4. 加强学科交流:与其他学校和机构开展合作与交流,分享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共同推动语文学科的发展和创新。

5. 完善评价机制: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定期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6. 保障措施:制定相关保障措施,确保基地建设的顺利实施和长期发展。

7. 总结与反思:定期对基地建设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和改进实施方案。

8. 持续改进与发展:根据基地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实施计划,推动语文学科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三、总结与反思本方案是基于广泛调研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的,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严格按照实施计划执行,确保基地建设的顺利推进。

同时,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调整和改进实施方案,确保基地建设工作始终保持优质水平。

通过本方案的实施,我们有信心在未来的语文学科建设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发展。

初中语文学科基地建设计划

初中语文学科基地建设计划

初中语文学科基地建设计划一、项目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语文能力,我们决定建设一个初中语文学科基地。

该基地将提供一流的教学资源和设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语文教育。

二、项目目标1. 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基地将配备现代化的教育设备,如多媒体教室、图书馆、阅览室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阅读素材。

2. 强化师资力量:引进优秀的语文教师团队,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教学指导,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3.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开展多样化的语文教育活动,如经典诵读比赛、写作比赛等,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

4. 建立学科交流平台:与其他学校的语文学科进行交流合作,分享教学经验和资源,推动语文教育的改革。

三、项目内容1. 建设教学楼:修建现代化的教学楼,配备多媒体教室、语文实验室等,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2. 设立图书馆:建立一所丰富的图书馆,收藏各类语文书籍,以满足师生的阅读需求。

3. 成立语文教研团队:聘请一支专业的语文教研团队,为教师提供教学指导和培训。

4. 开展语文教育活动:组织经典诵读比赛、作文比赛等语文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 建立校际交流平台:与其他学校合作,开展校际交流活动,推动语文学科的发展。

四、项目实施计划1. 第一阶段:确定项目规模和预算,成立项目组,进行可行性研究,编制项目建议书。

2. 第二阶段:申请项目资金,进行教育设备采购和场地准备工作。

3. 第三阶段:建设教学楼和图书馆,配备教学设备和图书馆藏书。

4. 第四阶段:招聘优秀的语文教师,成立语文教研团队。

5. 第五阶段:开展语文教育活动,与其他学校进行交流合作。

6. 第六阶段:总结评估,完善基地建设,持续推动语文学科的发展。

五、项目预算总投资额:XXX万元其中:1. 教育设备:XXX万元2. 教学楼建设:XXX万元3. 图书馆建设:XXX万元4. 师资培训:XXX万元六、项目效益1. 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语文能力,培养语文优秀人才。

课程基地建设汇报

课程基地建设汇报

课程基地建设汇报追求有色语文课程涵养生命诗意成长——语文课程基地建设汇报材料一、基地建设背景1.语文现状实施新课程以来,语文教育教学虽然出现了新的起色和亮色,但是,因为应试教学目前仍有较大的市场,一些老师仍以固有的思维习惯、陈旧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学习热情和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彰显和开发,语文学习处于比较浮躁和功利的状态,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新课程的有效推进。

因此,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急需建设一个能传递正能量的语文课程,给语文课堂注入活力,为学生精神发展奠基。

2.发展机遇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的信息化和开放化更加凸显,语文课程改革到了关键期和转型期,亟待创建一种适应这种变化的课程模式。

恰逢常州市正在大力推动基础教育课程基地建设,为我校申报江苏省语文课程基地提供了机遇和动力。

二、项目建设基础1.学校独特的地域环境学校地处常州名巷——青果巷,巷内有各个朝代的民居建筑、有一百多位名人曾居住于此(李伯元、吴祖光、赵元任、周有光、盛宣怀、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史良等)、民俗文化资源丰富,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为我校开展语文课程基地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学校悠久的文化积淀学校九十多年办学历史,文化精髓一脉相承,青果满园竞秀。

目前,正处于着力推进三年主动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致力于“彰显‘青果’特色,追求本真教育”,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发展、成功、幸福的成长环境,引领学生规划人生、发展自我、提升生命质量。

在发展长河中,积淀了悠久而丰厚的文化底蕴,为语文课程建设打下扎实基础。

3.实力雄厚的语文师资我校语文组是学校示范教研组,曾获江苏省工人先锋号、常州市优秀教研组、常州市青年文明号,在常州语文界有较大影响力。

由语文组主办的“青果文学社”曾获常州市优秀文学社团。

组内现有教师10人,其中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名师工作室领衔人1人,市语文骨干教师2人,市语文教学能手、新秀3人。

语文学科教学教育硕士4人,曾主持或参与8项国家及省市级课题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程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为了贯彻国家、省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推进学校办学模式和育人方式的多样化、个性化,特别是为了具体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启动基础教育课程基地建设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的通知》的相关要求,经过学校全体教师的反复讨论,确立以“与经典同行为生命奠基”为宗旨,努力打造具有经典文化气息与我校特色的语文课程基地,为扎实有效地开展好此项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语文课程开发指导思想以《省教育厅关于启动基础教育课程基地建设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的通知》为指导,秉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经典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目标要求。

二、语文课程开发定位及概述(一)课程哲学教育的过程是提升受教育者生命价值的过程。

受教育者是一个具有能动发展需要与可能的生命整体,而不是只能被动接受、由他人根据需要或目标去塑造的客体,更不是“物”。

这个生命主体应该具有认知能力、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

基于这种认识,我们以“生命教育”为课程开发的哲学依据。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依据新课程目标的要求,对语文课程应担负的人文教育目标和知识能力体系进行重新梳理,开发出既能科学有序地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又能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语文经典探究课程资源,从而真正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语文课就是对学生的精神哺育。

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是用生命去体验、用思想去感悟,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具体地说语文课程开发就是要打造有尊严的生命课堂,构建注重学生体验的、带有美感的、开放式的、动态的课堂,以经典促进学生“立人”、“立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二)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通过开发适合高中生阅读的经典课程资源,“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即通过从经典中精选和建构语文校本课程,使语文课程内容更具有开放性、时代性和创新性,用演绎经典的厚度提升人生的高度,让学生在书香中实现自身生命的成长,使学生的主体生命更充盈、更丰厚,使教育的内涵更深刻、更厚重,享受生命之旅的同时享受人文之旅,促进学生、教师发展的同时促进学校的发展。

三、课程建构语文课程模型建构,主要体现将传统(经典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原则,将文学(经典名篇)与艺术(雕塑、服饰、碑刻、表演艺术)相结合的原则,将学生经典欣赏、诵读、学习、表演、探究与语文素养的陶冶相结合的原则,真正让学生能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动者和母语的传承者,形成审美体验,提升语文素养,成为高品位的终身阅读者,为生命注入永不枯竭的文学源泉。

依据省基础教育课程基地的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构建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能力为目标,以课程重点难点内容的物化建设为载体,以生活学习、实践体验、验证探究、潜能发现为指向的教学‘新课堂’”,结合我校教学特色和已取得的成果,我们拟着力建构六大“学习平台”(经典文学研修平台、经典文学创作平台、经典文学诵读平台、经典文学表演平台、书法艺术展示平台、活动视频制作平台),打造十大“经典主题研修室”(《诗经》《楚辞》研修室、先秦散文研修室、《史记》研修室、唐诗宋词研修室、唐宋八大家散文研修室、明清小说研修室、现代诗歌研修室、现代小说研修室、现代散文研修室、现代戏剧研修室)和五大“语文课程功能室”(文学音像观摩室、视频音像制作室、古代文字与软笔书法研习室、文学创作成果展示室、语文多功能教学实验教室),建造一个经典教育剧场、一个经典文化园和一个省赣中语文名师风采苑,以此为载体建设语文课程基地。

六大“学习平台”都体现了学习方式的变革,注重体验性、实践性、自主性和互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现能力和创新能力,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从课程设置上看,不同的“学习平台”在学习方式上又各有侧重,互相补充,形成整体和合力,既包含了应用、审美和探究这三项语文学科素养的核心能力,又突出了自主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经典文学研修平台”、“经典文学创作平台”侧重经典文本和文化的探究学习方式,“经典文学诵读平台”、“经典文学表演平台”侧重经典作品活动体验的学习方式,“书法艺术展示平台”、“活动视频制作平台”突出实践性和动手能力。

六大“学习平台”的基本工作有:①开设对应的校本选修课程;②组织相关社团成员开展多样的学习实践活动;③为有特长学生提供相关资料和指导;④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学科资源和学术支持。

十大“经典主题研修室”和五大“语文课程功能室”应该成为三个“室”:一是“研习室”,二是“活动室”,三是“资料室”,从而使语文课程基地集多种功能为一体,为学科的内涵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六大“学习平台”将使语文课程基地课程建设实体化、系统化、制度化,四、语文课程开发目标总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开发适合高中生阅读的经典课程资源,“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即通过从经典中精选和建构语文课程内容的过程,使语文课程内容更具有开放性、时代性和创新性,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用演绎经典的厚度提升人生的高度,让学生在书香中实现自身生命的成长,使学生的主体生命更充盈、更丰厚,使教育的内涵更深刻、更厚重,享受生命之旅的同时享受人文之旅,最终实现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

目标一(探究学习)①通过阅读传统文化经典著作,感受其中精神和艺术的魅力,体会中华思想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加文化积累,提升人生品位,实现经典阅读的育人功能,实现经典立人济世的教育理想。

②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善于探究问题的思维品质和习惯,提高对经典的解读能力,实现经典探究的课程价值。

③丰富学生的语文生活,拓宽学生阅读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在进行经典研习的过程中培养阅读能力、概括能力、思考能力、写作能力。

目标二(活动体验)①通过多样化的校本课程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使之促进学生人文素养提升,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其获得更全面、更和谐、更立体的发展,创造师生快乐幸福的教育生态。

目标三(实践性)①构建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全新的学习内容,开发个性化的课程资源。

②增加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体验,切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建构折射生命意义的高效课堂,培养具有学科内涵的学生创新素质和品格。

五、语文课程开发内容项目一(探究学习)①经典文学研修平台成立经典研修活动项目组,组建“怀仁”国学馆,以十大经典主题研修室为依托,开设经典研习校本课程。

《语文课标》明确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国学是人类文化的精粹篇章和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国学经典浓缩了古代圣贤先哲对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入思考,建构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是中华优良传统传承和延续的重要载体。

其中蕴涵着深厚的人文思想,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感,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传承着仁、智、勇,兼以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崇高道德标准。

继承并研习国学有利于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使师生共享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强民族自信与文化底蕴,培养语文素养与人文精神,提升人文素养与思想境界。

②经典文学创作平台成立经典创作活动项目组,在“荠菜花文学社”基础上组建“沙旺河”古典诗词创作社团等,体现个性化创作。

回归传统经典,弘扬诗词文化,踩着平仄押着韵,在制约中求得自由,打造出完美的意境,传统诗词穿越时间和空间,放射出新时代的艺术光芒。

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借助博客和个人空间,联系课本所学,即兴模仿、创作古典诗词,使诗词这种典雅抒怀、怡情养志的“贵族化”表达方式全然走进真正的民间,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繁荣探索一条新路。

项目二(活动体验)①经典文学诵读平台成立经典诵读活动项目组,组建“黄海潮”诵读社,编制《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定期举办“传统节日与经典名篇”等诵读节、开展经典诵读比赛,提升学生文化品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台湾台中师范大学王财贵教授说:“经典,就是最有价值的书,百读不厌的书。

这些书有无穷的涵义,要及早灌注在下一代的心灵中,好让它在人生成长历程中渐渐酝酿,发酵,成熟。

经典字字珠玑,一字一句读下去背起来便是。

何其简单!孩子对背诵很热衷,很喜欢,一点也不困难,如果不给他们背诵有用的经典,他们照样要去背电视广告、去背流行歌曲。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社会教育中,广泛开展吟诵古典诗词、传习传统技艺等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

经典诵读,是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一代人身上流淌,是激活传统、继往开来的有力之举。

对于学校来说,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是建设书香校园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学校增强文化底蕴,形成和谐进取的工作局面和学校独特的竞争力。

对于学生来说,让他们自幼就开始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在诵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优秀传统教育,可以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引导学生诵读经典,与好书相伴,教育工作者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②经典文学表演平台成立表演活动项目组,组建“海洲湾”表演社,与学校艺术组合作,将经典文学推上校园舞台。

经典文学的表现形式是文字,而表现的内容却是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形象,表演把经典的平面文字还原为立体的具象,突然拉近了接受与表达的距离。

学生们将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作品改编成舞蹈或剧本,自导自演,将改编的课本剧搬上舞台,穿透经典文学的语境,走进原生态表演的现场,可以更深刻地体会经典的味道,更动心地感受经典的魅力,更充分地吸收文学精华。

项目三(实践性)①书法艺术展示平台成立汉字文化研习活动项目组,组建“夹谷山”书法社,将经典诗文以书法艺术呈现。

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对学生进行书法艺术教育,体味书法艺术的深厚魅力,在培养学生艺术审美兴趣、提高艺术想象力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是培养其艺术情操和艺术修养的关键措施。

书法教学的全过程是引导学生学习、欣赏、领悟乃至创造艺术美的过程,与此同时,学生的书写技能不断提高,素质得以拓展,创新思维得以培养,书法课堪称素质教育的高效课程。

②活动视频制作平台在“荠菜花文学社”新闻社基础上组建“荠菜花”小记者团,及时将语文课程基地各项活动以音像文字形式记录下来,并快速予以报道。

与赣榆电视台合作,打造“经典欣赏”等电视专题节目。

制作具有交互功能的视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收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学生在制作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学习、深入思考,逐渐地由消极、被动的接受知识,向主动思考、动口交流、分享合作、动手查阅、收集资料等发展,会大大增加对授课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