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悲剧命运的文化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熙凤悲剧命运的文化解读

内容提要:本文试图从“臣”和“妄”两个层面来解读王熙凤的悲剧命运,在封建社会中,一个“人”除了皇帝之外,只能扮演“臣”的角色,“臣”在封建社会中的命运是悲惨的。王熙凤是一个“人”,更是一个“女人”她的命运就更为悲惨。一个社会不真正实现全人类的平等(特别是男人和女人的平等),王的悲剧还会重演下去。

关键词:王熙凤;悲剧命运:文化解读

王熙凤悲剧命运的文化解读

04秋中文(本)

《红楼梦》是一部爱情的悲剧,也是一部女性的悲剧。在曹雪芹的笔下,美丽的金陵十二钗,没有一个能逃出悲剧的命运。就连“凶狠”“毒辣”的王熙凤也不能例外。人们往往能够理解,也能够同情林妹妹的不幸,并为她流下伤心的眼泪,但却很少有人能真正带着同情的心情去审视王熙凤的人生。也许是因为她那“酸、辣、狠毒、凶残”的性格掩盖了她的悲剧本质而使读者很难发现吧?

的确,在贾府的奴婢们看来,王熙凤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十分厉害的“主子”,—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母夜叉。但这并不能涵盖她的全部。因为她处在那个封建专制的社会中,也有着许多说不尽的无奈与悲哀。因为在偌大一个贾府中她不可避免地要扮演“臣”和“妾”两种角色。“臣”最初的含义是指男性奴隶,后来一般指“君主时代的官吏”,无论官职大小,只要是为皇帝老爷效劳的,都可以叫做“臣”,臣子、臣服、俯首称臣,等等都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的。王熙凤毕竟不是贾府中的“太上皇”,所以她必须处处为贾府中的“太上皇”及其他一些特权阶级服务。从这层意义上说,王熙凤身上就必然要表现出“臣”的特性,或者说她必须在贾母等特权势力面前扮演“臣”的角色;“妾”最初的含义是指女性奴隶,后来—般指一夫多妻制下男子在妻子之外所娶的女子。但纵观整个封建社会,由于女人们在男人们面前大多是处于“臣服”的地位,也就是做“臣”的臣,所以,无论她们的地位如何,她们都不得不默认在男人们面前的女奴地位,这恰与“妾”的初始意义相吻合的,从这层意义上说,女人们在整个男性世界面前无奈地扮演了“妾”的角色。王熙凤是贾琏的正妻,并不是一般意义的“妾”,但由于她毕竟是女人,因此她的身上便不可避免地带上了“妾”的特征。或者说她被迫充当了“妾”的角色。如果说封建社会中“臣”的“臣”的“妾”则具有更大的悲剧性。下面,本文似从“臣”和“妾”这两个层面来着手分析王熙凤悲剧命运的文化内涵。

一、从“臣”的层面分析王熙凤的悲剧命运

首先,作为—个“臣”,王熙凤应该算得上—个“能臣”,我们不妨对此稍做分析。

在刘姥姥想进贾府找周瑞家的帮忙疏通时,周瑞家的便是如此评价王熙凤的。“这位凤姑娘年纪虽小,行事却是比世人都大呢,如今出挑的美人—样的模样儿,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赌门齿,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他不过。”(第六回)从这段评价中,风姐的才干就可窥见一斑。

王熙凤作为贾府的“女总理”,地位显赫,责任也重大。要管好“三百余口人,一天也有一二十件事,竟如乱麻—般的贾府,谈何容易?没有一定的才干,恐怕是不能胜任的。”

我们不必谈她是如何在矛盾重重的贾府中扎稳脚跟,做到游刃有余,单是谈她“协理宁国府”一事,便可足以证明她的超常才智了。面对宁国府“里头着实不成个体统”的局面,凤姐首先是“理出个头绪来”,对宁国府了如指掌的王熙凤,一下子就瞅准了存在的弊端:头一件就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二件,事无专管,临期推诿;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能服约束,无脸者不能上进。这就是宁府的风俗。此时风姐虽尚未里事,已能看出她的厉害了。

临到王熙凤一走马上任,便宣布“施政纲领”道:“既然委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

了,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心性儿,管不了谁是有脸的,谁是无脸的,一例清白处理!”(第十四回)她针对宁府的五种弊端,采取了“承包责任制”,做到事有人办,物有人管,活有人干,各司其职,忙而不乱;加之她软硬兼施,“打一儆百”:各色人等愈加小心,不敢怠慢。把那本是乱糟糟的宁宁国府治理得十分整肃。“于是,宁府中的人才知道凤姐的厉害”。由此可知王熙凤的才能是不容人怀疑的。

但就是这样一个“少说些有—万个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她不过”的“能臣”最终也免不了“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的悲惨命运。不能不令人深思。对此,我们来做更深入的分析。

王熙凤作为一个“能臣”,光靠一个“能”是不能牢牢掌握贾府“总理”大权的,在她所处的时代,她必须学会“事君之术”,(对“事君之术”下文将作专门阐述)“奸诈狠毒之道”。在当时的社会中,越是有“能”之人,就越是具有权力欲望,因而就越是具有学习“事君之术,奸诈狠毒之道”的欲望,正是这把她一步步引向了“覆灭”的深渊。

我们先来看看王熙凤所处的这个贾府吧。贾母是当然的太上皇,第二代则是贾赦、贾政、邢夫人、王夫人之流,王熙凤是第三代贾琏的媳妇。贾府中几百号人可谓等级森严、矛盾重重,光是长房与二房间夺权、二房内部夺嫡的斗争就让王熙凤整日惶惶不可终日。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整个贾府就是整个封建社会的缩影。贾府等级森严,矛盾错综复杂,综观整个封建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左传、昭公十年》中有一段是这样概述封建社会的等级状况的:

“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由上至下,一级臣一级,用我们的话说,就是上级领导下级。一个封建国家,除了一个皇帝不用担心做别人的“臣子”外,普天下的人都要去做别人的“臣子”,同时一部分人还可以去“臣”级别低于自己的人。在那一个个矛盾重重、危机四伏的封建王朝中,他们为了做稳自己的“臣子”位置,总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苟延残喘着。可以这样说,一个王熙凤的“惶惶不可终日”便是千千万万“臣子”的“惶惶不可终日”。

“臣子”们知道整天诚惶诚恐毕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必须抓住问题的关键,这个关键便是如何“套牢”主子。而越是有能之“臣”越是如此想法。他们便整天冥思苦想,细心琢磨,终于总结了一套理论,名曰:“事君之术”。

春秋战国时期的鬼谷子便专门研究“臣子”事君之术,写下了《鬼谷子》十三篇,他将事君之术归纳为两个字——“揣摩”。

何为“揣摩”,鬼谷子有明确的解释:

“说人主者,不得不详人主之心,此之谓‘揣’。一切事物,均有联络,推一端能知他端,此之谓‘摩’。揣,定也:摩,合也。”①

“臣子”在侍奉、劝谏人士之前,必须对人主的心理、情绪、志趣、意志等等,有深入而透彻的了解;同时,还要对所说之事与具他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及事物的来龙去脉也了如指掌。知己知彼,然后才能悉意探求,随机应变。由此便形成了封建社会中所特有的“臣子人格”。王熙凤当然并没有研习过鬼谷子的书,但她却无意中得其精华。这不是—种巧合,而是“臣子人格”的一种必然表现。

贾府一族,人多、关系杂,常使王熙凤感到棘手,难以对付。她对贾琏说:“咱们家所有的管家奶奶,哪—个是好惹的?错一点,他们就笑话打趣,偏一点儿他们就指桑骂槐地抱怨,坐山观虎斗、借刀杀人、引风吹火、站干岸儿,那是全挂子的本事,……”特别是在长房和二房间夺权、二房内部的夺嫡斗争中,她要站稳脚跟,保住她“女总理”的地位和权势,她必须靠定太上皇贾母和实权派王夫人这两座“大山”。确定谁是值得利用的主子,这只是“事君之术”的准备工作,因此王熙凤确定了“向二房一边倒”的路线之后,她就要施展她的“事君之术”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