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航空煤油市场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航空煤油市场现状分析
2011年7月7日,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自8月1日起,航空煤油出厂价格暂按照不超过新加坡市场进口到岸完税价的原则,每月月初调整一次,贴水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实现了国内航煤价格与新加坡市场价格的联动,航煤成为第一个与国际价格并轨的成品油品种。2011年新定价机制施行后,中石油与中航油约定的相对到岸完税价的贴水为0元/吨,2012年调整为60元/吨;中石化、中海油与中航油协商的贴水一直为50元/吨。
至今,航煤定价机制的调整已经过去一年多了,事实表明2011年国家出台的航煤相关政策和新的航煤定价机制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航煤品质与价格的扭曲问题、调动了生产企业的积极性,但是否从根本上解决了国内航空煤油的供需问题,还需进一步深入探讨。
1)新航煤定价机制的实施对国内航煤月度生产、消费影响不明显。
新航煤定价机制实施之前,航煤出厂价格的调整对国内航煤的生产消费影响很小,国内航煤月度产量、消费量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夏季是生产高峰,冬季是生产低谷,2月是消费淡季,7-10月是消费旺季。自2011年8月国内实行新的航煤定价机制以来,国内航煤市场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国内航煤月度产量变化与价格的调整走势大致相同,由于产量变化仍然受季节性影响,对价格调整表现反映不够灵敏,有滞后、提前和趋势相反的月份。另外,由于航煤是一个价格承受能力较高的品种,航煤价格的调整对消费者的影响表现在燃油附加费的浮动,但消费群体对此并不敏感,因此,价格的调整对国内航煤消费量的影响仍然不明显。出厂价对国内航煤生产、消费的影响具体见图1。
图1 出厂价对国内航煤生产、消费的影响
2)全国航煤供需存在较大缺口,进口资源占30%以上。
近年来,国内航空业务规模快速增长,带动民航航煤消费量不断攀升。2011年全国共完成运输总周转量573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2.92亿人、货邮运输量55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6.5%、9.2%和-1.8%,中国也因此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航空大国。2011年全国民航航煤消费量达到1748万吨(不含港澳台地区),同比增长9.2%,其中保税油417万吨。2012年上半年达到918万吨,同比增长10.1%,其中保税油272万吨。
为了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航煤需求,国内航煤产量也不断上升。2011年达到1853万吨,同比增长8.6%,其中来进料加工365万吨;2012年上半年达到1000万吨,同比增长11.5%,其中来进料加工198万吨。扣除专项、来料加工复出口等航煤资源外,2011年、2012年上半年,国内炼厂供应民航航煤资源量分别为1203万吨和639万吨。
因此,2011年和2012年上半年全国民航航煤表观缺口分别为545万吨和279万吨,其中保税油分别为417万吨和272万吨(保税油不交17%的增值税和教育附加费,每吨比国产油低1000元左右),扣除保税
油后航煤缺口分别为128万吨和7万吨。总体来看,目前进口油仍然占国内航煤消费量的30%以上,与新航煤定价机制实行之前没有明显改变。近年来国内民航航煤供需情况具体见图2。
图2 近年国内民航航煤供需情况
3)地区之间航煤供需不平衡依然严重,调运难度有加大趋势。
由于各地航煤产能和产量增速不及消费量增速,造成国内多个地区存在缺口。目前,只有东北地区航煤资源存在富余,但富余量在逐渐减少,其他地区均存在缺口。原来资源存在富余的西北地区近年来也出现了缺口,华北、西南和华东地区缺口尤为严重。国内各地区民航航煤供需现状具体见图3。
由于西南、西北等内陆地区航煤资源的短缺,而且消费量或军需增长较快,造成国内航煤资源总体从东到西逐次递推。调运难度逐年加大,尤其是西南地区。华北、华东、华南地区本身消费量较大,本地资源又被调往内陆地区,造成的缺口只能由保税油和一般贸易油补充。
4)新的航煤定价机制与国内航煤生产、消费的区域特点不相适应,造成国内部分生产企业航煤产能难以发挥,供需矛盾难以解决。
2011年8月国内航煤价格与新加坡航煤价格接轨,实现了完全的市场化,但是,新的航煤定价机制还不完全适合中国的国情。首先,国内航煤价格与新加坡价格没有可比性。新加坡不需要消费低凝柴油,航煤价格与0#柴油基本持平。国内北方地区需要大量低凝柴油,与航煤争原料。自实行新的航煤定价机制以来,航煤出厂均价是0#柴油的1.05倍,比0#柴油平均高356元/吨,比-35#柴油平均低932元/吨,与-10#柴油基本相当(比-10#柴油低73元/吨),具体见图4。
图4 国内航空煤油与柴油出厂价对比
因此,新的航煤定价机制对北方企业的生产积极性调动不大,对南方生产企业激励过高。2011年,东西北地区航煤产量较2010年不增反降,航煤产能的发挥程度不足50%;南方生产企业航煤产量同比大幅提升11.7%,航煤产能利用率达到90%以上。其次,新的航煤定价机制和零进口关税的政策使过剩的国际航煤资源、尤其是过剩的亚太航煤资源轻松进入国内,提高了中航油和航空公司对资源的选择性和议价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