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合集下载

神经外科诊疗指南

神经外科诊疗指南

神经外科诊疗指南神经外科诊疗指南第一节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病史采集】1.外伤情况:确定外力作用方向及部位,受伤日期、时间及造成外伤的因素。

2.伤后意识状态:伤后昏迷及时间长短,是否逐渐加重或好转,有无再昏迷史,中间清醒期的时间,有无逆行性遗忘。

3.有无抽搐、瘫痪等神经系统症状。

4.五官有无出血,有无脑脊液漏。

5.伤后的治疗及处理。

6.既往有无高血压、癫痫、酒癖、精神病、外伤及偏头痛等病史。

7.询问病史及体检完毕后,采用通用的GCS评分标准评分(开颅者以术前状态为准)。

【体格检查】1.一般检查:有无休克,生命体征变化,呼吸道是否通畅,是否有内脏、四肢及脊柱等合并伤。

2. 头部损伤情况:五官有无出血及脑脊液漏,有无开放性损伤及颅骨凹陷性骨折等。

3. 神经系统检查:意识状况,瞳孔大小,有无偏瘫、失语。

若病情严重,可只做简单检查,以后再补充。

【辅助检查】应视病情轻重而定。

危重患者应以抢救为主,突出重点,只做必要的检查,勿因求全或不当而贻误治疗。

1. 头颅平片:确定有无颅骨骨折及其类型,有无颅内积气和异物,必要时加摄切线位片及汤氏位片。

2. 头颅CT检查:确定脑伤的病理性质、范围和程度,明确颅内血肿的部位和大小,连续CT扫描可动态地观察脑伤的发展与转归;确定副鼻窦等含气结构有无骨折、积气和积血。

3. 腰椎穿刺:疑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有必要鉴别是脑震荡抑或脑挫裂伤时,腰穿有重要意义。

4. 颅脑超声检查:A型超声波检查出现中线波移位和病理波有助于诊断颅内血肿和判断脑挫裂伤致脑水肿的程度,便于动态观察病情。

疑有腹腔脏器损伤,应做B型超声波检查。

【诊断】1.轻型(单纯性脑震荡伴有或无颅骨骨折)(1)昏迷0~30分钟。

(2)仅有轻度头昏、头痛等自觉症状。

(3)神经系统和脑脊液检查无明显改变。

2.中型(轻度脑挫裂伤伴有或无颅骨骨折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无脑受压者)(1)昏迷在12小时以内。

(2)有轻度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神经外科诊疗指南之欧阳光明创编

神经外科诊疗指南之欧阳光明创编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欧阳光明(2021.03.07)一.头皮裂伤头皮裂伤是指由鋭器或钝器伤所致。

由于帽状腱膜具有纤维小梁结构的解剖特点,头皮血管破裂后血管不易自行收缩而出血较多,可引起出血性休克。

【诊断】(一)临床表现1、活动性出血:接诊后常能见到头皮创口有活动性出血。

2、休克:在创口较大,就诊时间较长的病人可出现出血性休克。

3、须检查伤口深度、污染程度、有无异物、有无颅底骨折或碎骨片,如果发现有脑脊液漏或脑组织外溢,须按开放性颅脑损伤处理。

(二)辅助检查检查应在急诊止血处置后进行。

1、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化验:了解机体对创伤的反应状况,有无继发感染。

(2)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持续下降标明出血程度严重。

2、影像学检查:(1)头颅X线平片,包括正位、侧位和伤口部位切线位平片。

(2)必要时可考虑头颅CT,以除外颅内异常。

【治疗】头皮血供丰富,其清创缝合的时限允许放宽至24小时。

采用一期全层缝合,其后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并根据创伤情况应用抗生素、补液、输血等。

二、头皮血肿头皮血肿多因头部钝器伤所致,根据头皮血肿的具体部位可以分为皮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和骨膜下血肿。

【诊断】(一)临床表现1.局部包块皮下血肿一般体积较小,有时因血肿周围组织膨隆,中央相对凹陷,易误认为凹陷性骨折。

帽状腱膜下血肿,因帽状腱膜组织疏松可漫及范围广。

骨膜下血肿特点是局限于某一颅骨范围内,以骨缝为界。

2.休克或贫血帽状腱膜下血肿可漫及全头部小儿及体弱者可导致休克或贫血。

(二)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检查:了解机体对创伤的反应状况,有无继发感染。

(2)血红蛋白下降表明出血严重。

2.影像学检查(1)头颅X线片:包括正侧位和血肿部位切线片。

(2)必要时可考虑行颅脑CT,以除外颅内异常。

【治疗】(一)非手术治疗较小的头皮血肿在1-2周内左右可自行吸收,巨大的血肿可能需要4-6周吸收,采用局部适当加压包扎,有利于防止血肿继续扩大。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 缺血性脑血管病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  缺血性脑血管病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一、疾病相关情况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颅内外血管狭窄、闭塞造成急性或慢性、一过性或者进展性脑组织缺血、缺氧损害的一系列疾病,其中需要外科手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者。

二.分级诊疗指南
(一)门诊分级诊疗指南
1.三级医疗机构下转标准:
三级医疗机构确诊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经治疗生命体征稳定,颅内高压缓解,可于二级医疗机构门诊随访。

2.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上转标准:
有或没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栓塞、脑梗死等症状或体征,经二级医院辅助检查如TCD、CT、MRI、CTA、MRA、DSA等辅助检查提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

(二)住院分级诊疗指南
1.三级医疗机构下转标准:
三级医疗机构确诊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经治疗生命体征及病情相对稳定,可于二级医疗机构住院继续康复治疗。

2.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上转标准:
经二级医疗机构确诊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可以有或没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栓塞、脑梗死等症状或体征。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第一章技术常规1.病史及体格检查(1)在颅脑外伤患者中,应重点记载受伤时间、致伤原因、受伤当时的意识状态,有无近事遗忘,头颅着力部位及运动方向,伤后有无头痛呕吐和抽搐等。

(2)可疑有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应询问头痛的性质,发作时间、部位及与休息的关系,发作时有无恶心、呕吐、视力障碍和昏睡等。

(3)对有可疑癫痫发作史抽搐的患者,应重点记载起病时的年龄,发作开始部位,每次抽搐发作的持续时间及间隔时间,是全身性还是局限性,是强直性还是阵挛性。

有无意识丧失、口吐白沫、误咬唇舌、大、小便失禁。

还要详细记载是否使用抗癫痫药物,疗效如何。

2.辅助检查:(1)一般实验室检查,除各项常规检查外,对准备手术的患者应做出凝血时间测定,肝、肾功能和血液生化检查等。

对怀疑有颅内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如无腰穿禁忌症,可行腰穿及脑脊液常规检查,以及糖、蛋白、氯化物定量和细菌学检查。

对有内分泌障碍的患者,应重视有关垂体或其他器官的内分泌功能检查,如血清泌乳素、生长激素、皮质醇、性激素、甲状腺功能和血糖等测定。

(2)影像学检查,应常规进行头颅CT检查,椎管内病变需拍摄脊柱正、侧位及某些特殊位置的X线片。

根据病情选择MRI检查或脑血管造影等。

X线平片对于诊断颅骨骨折,颅内金属异物等疾病仍有重要意义。

脑室造影现已少用。

(3)其他检查:经颅多普勒、脑电图、脑干诱发电位,脑血流图、单光子辐射体层扫描(SPECT),正电子体层扫描(PET)检查等,可视临床需要选用。

(4)对手术切除的病变,以及穿刺抽吸的囊液等标本,应描述肉眼所见,并进行病理学检查。

第二章脑动静脉畸形【概述】脑动静脉畸形的产生是由于胚胎期脑血管的结构和数量发育异常,脑动脉和静脉之间缺乏毛细血管,形成了脑动脉和脑静脉之间的短路,而引起脑血流动力学改变。

【诊断】1.主要症状包括出血、癫痫、头痛和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

2.分级: 一般用Spetzler 分级法分成1-5级A VM大小:<3.0cm 1分;3.0 - 6.0cm 2分;>= 6.0cm 3分A VM部位:位于功能区1分;位于非功能区0分A VM引流:深部1分;浅部0分分级= A VM大小分数+ A VM部位分数+ A VM引流分数3.手术前主要辅助检查(1)血常规,血型,凝血项。

神经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目录第一部分神经外科诊疗指南第一章神经胶质细胞瘤第二章脑膜瘤第三章脑垂体腺瘤第四章听神经瘤第五章隐性脊柱裂与脊髓栓系综合征第六章脊髓肿瘤第七章颅骨凹陷骨折第八章颅底骨折第九章硬膜外血肿第十章急性硬膜下血肿第十一章高血压脑出血第十二章脑室内出血第二部分技术操作常规第一章腰椎穿刺第二章脑室穿刺第一部分神经外科诊疗指南第一章神经胶质细胞瘤神经胶质细胞瘤起源于神经外胚层和神经间质细胞核神经实质细胞。

包括星形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少枝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松果体瘤、脉络丛乳头状瘤等。

【诊断】1.颅内压增高: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

2.癫痫发作。

3.脑功能障碍:精神症状、语言障碍、运动障碍、感觉障碍等。

4.小脑胶质细胞瘤出现共济失调及脑积水表现。

5.脑室系统胶质细胞瘤较早出现脑积水表现。

6.脑干胶质瘤出现颅神经受损、交叉性瘫痪及脑积水表现。

7.头颅CT、MRI检查:有助于肿瘤部位、大小、性质、血运、瘤卒中、瘤周水肿等情况的判定。

8.脑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肿瘤血液供应及肿瘤与血管的关系。

【治疗】1.手术治疗:切除肿瘤,或并行内外减压术;伴有脑积水者行脑室外引流术或脑室分流术。

2.放射治疗:立体定位放射治疗或常规放射治疗。

3.化学治疗。

第二章脑膜瘤脑膜瘤起源于蛛网膜内皮细胞,按照发病部位可分为:大脑凸面脑膜瘤,矢状窦旁脑膜瘤,大脑镰旁脑膜瘤,脑室内脑膜瘤及多发脑膜瘤。

按照性质分为良性、恶性脑膜瘤。

【诊断】1.慢性颅内压增高。

2.局灶性体征:如矢状窦旁或大脑镰旁及大脑凸面脑膜瘤,多有癫痫、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等,鞍区脑膜瘤有进行性视力下降与视野缺损,可有内分泌功能失调。

3.颅骨X线片检查:慢性颅内压增高征象,大脑凸面脑膜瘤可见脑膜中动脉沟增宽,局部颅骨增生或被侵蚀而缺损。

4.头颅CT、MRI检查:脑膜瘤征象明显。

5.脑血管造影:可显示瘤周呈抱球状供应血管和肿瘤染色。

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常识

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常识

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常识神经外科疾病是指影响神经系统功能的疾病,包括神经系统的解剖病变、结构性缺陷以及其他功能障碍。

神经外科的主要目标是准确诊断患者的疾病并提供适当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及其诊断与治疗常识。

一、脑卒中脑卒中是指因脑血管疾病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而引起的脑功能障碍。

脑卒中可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类型。

常见症状包括突发的头痛、面瘫、肢体无力、语言障碍等。

诊断脑卒中的方法包括临床症状评估、神经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MRI等)以及脑血管造影。

治疗方案根据脑卒中的类型而定,可以包括溶栓治疗、手术治疗以及康复训练等。

二、脑肿瘤脑肿瘤是指在脑组织中形成的肿瘤,可能是恶性的(癌症)或良性的。

脑肿瘤的症状因肿瘤的部位和大小而异,可能包括头痛、呕吐、癫痫发作、运动或感觉障碍等。

诊断脑肿瘤的方法包括影像学检查(如MRI、CT扫描等)以及脑活检。

治疗方案通常采用手术切除肿瘤,辅以放疗和化疗等。

三、颅脑外伤颅脑外伤是指颅骨受损或脑组织受伤的情况,可以由意外事故、跌倒或暴力等原因引起。

颅脑外伤的症状包括头痛、眩晕、意识丧失、恶心呕吐等。

诊断方法通常通过神经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来确定损伤的程度。

治疗方案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而定,可能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以及康复疗法。

四、脊髓损伤脊髓损伤是指脊髓受到外力的损伤,可能导致感觉和运动功能的丧失。

脊髓损伤的症状包括肢体瘫痪、感觉丧失、尿失禁等。

诊断脊髓损伤的方法包括神经影像学检查(如MRI)以及脊柱X光片。

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以及康复训练等。

五、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僵硬、震颤和运动功能障碍。

帕金森病的诊断通常基于临床症状和体征,如震颤、肌肉僵硬和运动缓慢。

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以及手术治疗(如脑深部刺激术)等。

六、脑膜炎脑膜炎是指脑膜受到感染或炎症的疾病,可能由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

神经外科诊疗常规

神经外科诊疗常规

神经外科诊疗常规颅脑外伤一、头皮血肿[定义]1、皮下血肿皮下组织的血管出血,血肿位于头皮表层和帽状腱膜之间。

2、帽状腱膜下血肿帽状腱膜下层的血管撕裂出血,血肿位于帽状腱膜下。

3、骨膜下血肿血肿积聚在骨膜和颅骨之间,多为颅骨骨折板障出血或骨膜剥离所致。

[诊断依据]1、临床表现外伤史,多为钝器伤;(1)皮下血肿:局部肿块,疼痛;(2)帽状腱膜下血肿:范围广,有波动,可有贫血或休克;(3)骨膜下血肿:血肿止于骨缝,多见于婴幼儿。

2、辅助检查(1)血常规;(2)必要时,行头颅CT了解有无合并其他颅脑损伤。

[鉴别诊断]头皮下肿物。

[治疗原则]1、内科治疗(1)早期冷敷,24~48小时后热敷;(2)加压包扎;(3)有休克表现者,应补充容量。

2、外科治疗巨大帽状腱膜下血肿和骨膜下血肿可在严格消毒的情况下,行穿刺抽吸后,加压包扎,有时需多次穿刺。

并根据情况给予适当的预防性抗炎治疗。

若存在感染表现,则需及时切开引流。

二、头皮裂伤[定义] 由锐器或纯器伤所致的头皮连续性中断,可伤及帽状腱膜,有时可深达骨膜。

[诊断依层]1、临床表现(1)头部外伤史;(2)头皮活动性出血;(3)可有贫血或休克。

2、辅助检查(1)血常规(2)必要时,行头颅CT了解有无合并颅内损伤。

[治疗原则]1、内科治疗(1)注射破伤风抗毒素;(2)根据伤口情况,决定是否给予抗生素、输血、补液等;(3)有休克表现者,应建立静脉通路,扩容。

2、外科治疗紧急处理时压迫止血。

早期行清创缝合,一般在24小时内可行一期缝合。

三、头皮撕脱伤[定义] 切线方向暴力作用于头皮,导致头皮自帽状腱膜下层或连同部分骨膜被撕脱。

[诊断依据]1、临床表现(1)头部外伤史,多为发辫受暴力牵拉;(2)大块头皮撕脱,可有颅骨裸露;(3)头皮活动性出血;(4)可有贫血或休克。

2、铺助检查(1)血常规;(2)必要时,行头颅和颈部CT,了解有无颈椎和颅内损伤。

[治疗原则]1、内科治疗(1)注射破伤风抗毒素;(2)抗生素、输血、补液等;(3)有休克表现者,应建立静脉通路,扩容。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一.常见的颅脑损伤(一)头皮损伤1.头皮血肿【临床表现】分为三种类型:⑴皮下血肿:出血局限在皮下,不易扩散,肿块较硬;有时肿块较大,中心较软,造成颅骨凹陷骨折的假象。

⑵帽状腱膜下血肿:出血弥散在帽状腱膜下的疏松结缔组织,血肿可迅速扩散,有的甚至使整个头部变形,谓“牛头征”,出血量大时可表现为贫血或休克症状。

⑶骨膜下血肿:多伴有颅骨骨折,血肿局限在颅骨外膜和各颅骨缝线连接的区域之间,一般不跨越骨缝线,触之可有波动感。

【治疗】皮下血肿早期应冷敷或加压包扎限制其发展,以后可做热敷促进其吸收消散,一般不做穿刺抽血,较小的血肿可在数日内吸收。

帽状腱膜下血肿出血量大时一定要注意全身情况,特别是发生在幼儿时,应及时输血;因其出血量大,一般不能自行吸收,穿刺抽血常不能一次将所有积血完全抽净,而需多次方能完成。

骨膜下血肿常见于婴儿产伤,也见于幼儿跌伤。

最好能够早做穿刺或引流,若待其自行吸收,多留下骨性钙化隆起,严重时使头颅变形。

如头皮血肿出现感染,均应早做切开引流,同时全身应用抗生素药物治疗。

2.头皮裂伤头皮裂伤为锐性切割或较大的钝力直接作用所致。

【诊断】⑴锐性切割伤伤口整齐。

⑵钝性损伤在头皮裂开的边缘呈锯齿状并有头皮的挫伤和擦伤。

【治疗】头皮裂伤在紧急处理时主要是止血。

最常用的方法是加压包扎,然后在有条件的地方将伤口清创缝合。

有的伤口在三天以内,只要无明显的化脓性感染,也应争取在彻底清创后一期缝合。

3.头皮撕脱伤和头皮去缺损【诊断】当大量的毛发收到暴力撕扯时可将整个头皮甚至连同额肌、颞肌或骨膜一并撕脱。

根据撕脱的程度,又分为完全性撕脱伤和部分撕脱伤。

后者斯托的皮瓣尚有部分蒂部与正常组织相连。

【治疗】头皮撕脱伤的处理原则与头皮裂伤相同。

(二)颅骨骨折根据骨折的部位可分为颅盖骨折和颅底骨折;根据骨折形态可分为线性骨折、凹陷性骨折和粉碎性骨折。

按骨折与外界是否相通,可分为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40篇指南共识一览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40篇指南共识一览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40篇指南共识一览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40篇指南共识是神经外科领域的一项重要成果,它由全国范围内的神经外科专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共同编写而成。

这些指南涵盖了神经外科领域的各个疾病和治疗方案,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和提高诊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这些指南共识进行一览,以期为广大医务人员和病患提供参考。

1. 颅脑外伤诊疗指南颅脑外伤是神经外科领域的常见病、多发病,对于其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指南从颅脑外伤的基本知识、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急性期处理、手术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为医务人员提供了一套科学、规范的诊疗指南。

2. 颅内动脉瘤诊疗指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危重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和致命性。

本指南从颅内动脉瘤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为医务人员提供了权威、可靠的诊疗建议。

3. 脑动脉瘤诊疗指南脑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畸形,具有一定的致残和致命性。

本指南从脑动脉瘤的分类、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手术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为医务人员提供了规范、系统的诊疗指南。

4. 颅内动静脉畸形诊疗指南颅内动静脉畸形是一种少见但危重的疾病,对于其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指南从颅内动静脉畸形的分类、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手术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为医务人员提供了一套科学、规范的诊疗指南。

5. 脑积水诊疗指南脑积水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具有一定的致残和致命性。

本指南从脑积水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手术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为医务人员提供了权威、可靠的诊疗建议。

6. 颅内感染诊疗指南颅内感染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外科疾病,对于其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指南从颅内感染的病原学、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抗感染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为医务人员提供了规范、系统的诊疗指南。

神经外科诊疗指南之欧阳学创编

神经外科诊疗指南之欧阳学创编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一.头皮裂伤头皮裂伤是指由鋭器或钝器伤所致。

由于帽状腱膜具有纤维小梁结构的解剖特点,头皮血管破裂后血管不易自行收缩而出血较多,可引起出血性休克。

【诊断】(一)临床表现1、活动性出血:接诊后常能见到头皮创口有活动性出血。

2、休克:在创口较大,就诊时间较长的病人可出现出血性休克。

3、须检查伤口深度、污染程度、有无异物、有无颅底骨折或碎骨片,如果发现有脑脊液漏或脑组织外溢,须按开放性颅脑损伤处理。

(二)辅助检查检查应在急诊止血处置后进行。

1、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化验:了解机体对创伤的反应状况,有无继发感染。

(2)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持续下降标明出血程度严重。

2、影像学检查:(1)头颅X线平片,包括正位、侧位和伤口部位切线位平片。

(2)必要时可考虑头颅CT,以除外颅内异常。

【治疗】头皮血供丰富,其清创缝合的时限允许放宽至24小时。

采用一期全层缝合,其后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并根据创伤情况应用抗生素、补液、输血等。

二、头皮血肿头皮血肿多因头部钝器伤所致,根据头皮血肿的具体部位可以分为皮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和骨膜下血肿。

【诊断】(一)临床表现1.局部包块皮下血肿一般体积较小,有时因血肿周围组织膨隆,中央相对凹陷,易误认为凹陷性骨折。

帽状腱膜下血肿,因帽状腱膜组织疏松可漫及范围广。

骨膜下血肿特点是局限于某一颅骨范围内,以骨缝为界。

2.休克或贫血帽状腱膜下血肿可漫及全头部小儿及体弱者可导致休克或贫血。

(二)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检查:了解机体对创伤的反应状况,有无继发感染。

(2)血红蛋白下降表明出血严重。

2.影像学检查(1)头颅X线片:包括正侧位和血肿部位切线片。

(2)必要时可考虑行颅脑CT,以除外颅内异常。

【治疗】(一)非手术治疗较小的头皮血肿在1-2周内左右可自行吸收,巨大的血肿可能需要4-6周吸收,采用局部适当加压包扎,有利于防止血肿继续扩大。

为避免感染,一般不穿刺抽吸。

神经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神经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神经科常见病诊疗指南1. 引言本指南旨在为神经科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

涉及的疾病范围广泛,包括但不限于头痛、癫痫、阿尔茨海默病等。

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请遵循以下指南以确保准确和安全。

2. 头痛头痛是常见的神经科症状。

头痛的分类和治疗方法如下:- 紧张性头痛:口服非处方镇痛药物,休息,保持良好的生活惯。

- 偏头痛:非处方止痛药,避免诱发因素(如饮食、压力),处方预防药物。

- 群集性头痛:氧气吸入,处方药物。

3. 癫痫癫痫是一种脑部电活动异常引起的反复发作的病症。

癫痫的诊断和治疗如下:- EEG 检查:记录脑部电活动。

- 抗癫痫药物: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 外科手术:对于难治性癫痫患者,手术可能是一种选择。

4. 阿尔茨海默病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逐渐发展的神经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记忆力下降和认知功能损害。

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和治疗包括:- 认知评估:通过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来确定病情。

- 药物治疗:选择特定的药物以改善症状和延缓病情进展。

- 调整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惯和规律的日常活动。

5. 其他常见病症本指南仅涵盖了部分神经科常见病的诊疗指南。

其他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请参考专业医生的建议。

6.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神经科常见病的诊疗指南,但并不代表最终诊断和治疗方案,具体应根据患者情况由专业医生决定。

在实施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请遵循相关指南和法规,确保临床操作的安全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1] 张三, 李四. 神经科指南. 医学出版社, 2021.。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 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  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
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
一.疾病相关情况
三叉神经痛是一累及第五对颅神经的疾病,表现为面部发作性刺痛。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神经肌肉病,表现为反复不自主的面肌收缩,虽然进展缓慢,且最终不会对人的生命构成威胁,但面部肌肉反复不自主抽动会导致患者面部不适,以及心理和社交活动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二.分级诊疗指南
(一)门诊分级诊疗指南
1.三级医疗机构下转标准:
三级医疗机构确诊的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患者,经治疗生命体征及病情稳定,处于恢复期,可转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门诊随访。

2.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上转标准:
符合三叉神经痛典型临床表现,药物治疗不再有效或出现毒副作用,在知情同意后选择手术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

以及诊断明确,有手术意愿的特发性面肌痉挛患者。

(二)住院分级诊疗指南
1.三级医疗机构下转标准:
三级医疗机构确诊的脑脓肿患者,经治疗达三级医疗机构转院标准,病情相对稳定,可于二级医疗机构住院继续康
复治疗。

2.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上转标准:
符合三叉神经痛典型临床表现,药物治疗不再有效或出现毒副作用,在知情同意后选择手术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

以及诊断明确,有手术意愿的特发性面肌痉挛患者。

神经外科诊疗指南

神经外科诊疗指南

神经外科常有疾病诊断规范一.头皮裂伤头皮裂伤是指由鋭器或钝器伤所致。

因为帽状腱膜拥有纤维小梁构造的解剖特色,头皮血管破碎后血管不易自行缩短而出血许多,可惹起出血性休克。

【诊断】(一)临床表现1、活动性出血:接诊后常能见到头皮创口有活动性出血。

2、休克:在创口较大,就诊时间较长的病人可出现出血性休克。

3、须检查伤口深度、污染程度、有无异物、有无颅底骨折或碎骨片,假如发现有脑脊液漏或脑组织外溢,须按开放性颅脑伤害办理。

(二)协助检查检查应在急诊止血处理后进行。

1、实验室检查:(1)血惯例化验:认识机体对创伤的反响状况,有无继发感染。

(2)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连续降落注明出血程度严重。

2、影像学检查:(1)头颅 X 线平片,包含正位、侧位和伤口部位切线位平片。

(2)必需时可考虑头颅 CT,以除外颅内异样。

【治疗】头皮血供丰富,其清创缝合的时限赞同放宽至 24 小时。

采纳一期全层缝合,后来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并依据创伤状况应用抗生素、补液、输血等。

二、头皮血肿头皮血肿多因头部钝器伤所致,依据头皮血肿的详细部位能够分为皮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和骨膜下血肿。

【诊断】(一)临床表现1. 局部包块皮下血肿一般体积较小,有时因血肿四周组织膨隆,中央相对凹陷,易误以为凹陷性骨折。

帽状腱膜下血肿,因帽状腱膜组织松散可漫及范围广。

骨膜下血肿特色是限制于某一颅骨范围内,以骨缝为界。

2. 休克或贫血帽状腱膜下血肿可漫及全头部小儿及体弱者可致使休克或贫血。

(二)协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1)血惯例检查:认识机体对创伤的反响状况,有无继发感染。

(2)血红蛋白降落表示出血严重。

2.影像学检查(1)头颅 X 线片:包含正侧位和血肿部位切线片。

(2)必需时可考虑行颅脑 CT,以除外颅内异样。

【治疗】(一)非手术治疗较小的头皮血肿在 1-2 周内左右可自行汲取,巨大的血肿可能需要4-6 周汲取,采纳局部适合加压包扎,有益于防备血肿连续扩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一.常见的颅脑损伤(一)头皮损伤1.头皮血肿【临床表现】分为三种类型:⑴皮下血肿:出血局限在皮下,不易扩散,肿块较硬;有时肿块较大,中心较软,造成颅骨凹陷骨折的假象。

⑵帽状腱膜下血肿:出血弥散在帽状腱膜下的疏松结缔组织,血肿可迅速扩散,有的甚至使整个头部变形,谓“牛头征”,出血量大时可表现为贫血或休克症状。

⑶骨膜下血肿:多伴有颅骨骨折,血肿局限在颅骨外膜和各颅骨缝线连接的区域之间,一般不跨越骨缝线,触之可有波动感。

【治疗】皮下血肿早期应冷敷或加压包扎限制其发展,以后可做热敷促进其吸收消散,一般不做穿刺抽血,较小的血肿可在数日内吸收。

帽状腱膜下血肿出血量大时一定要注意全身情况,特别是发生在幼儿时,应及时输血;因其出血量大,一般不能自行吸收,穿刺抽血常不能一次将所有积血完全抽净,而需多次方能完成。

骨膜下血肿常见于婴儿产伤,也见于幼儿跌伤。

最好能够早做穿刺或引流,若待其自行吸收,多留下骨性钙化隆起,严重时使头颅变形。

如头皮血肿出现感染,均应早做切开引流,同时全身应用抗生素药物治疗。

2.头皮裂伤头皮裂伤为锐性切割或较大的钝力直接作用所致。

【诊断】⑴锐性切割伤伤口整齐。

⑵钝性损伤在头皮裂开的边缘呈锯齿状并有头皮的挫伤和擦伤。

【治疗】头皮裂伤在紧急处理时主要是止血。

最常用的方法是加压包扎,然后在有条件的地方将伤口清创缝合。

有的伤口在三天以内,只要无明显的化脓性感染,也应争取在彻底清创后一期缝合。

3.头皮撕脱伤和头皮去缺损【诊断】当大量的毛发收到暴力撕扯时可将整个头皮甚至连同额肌、颞肌或骨膜一并撕脱。

根据撕脱的程度,又分为完全性撕脱伤和部分撕脱伤。

后者斯托的皮瓣尚有部分蒂部与正常组织相连。

【治疗】头皮撕脱伤的处理原则与头皮裂伤相同。

(二)颅骨骨折根据骨折的部位可分为颅盖骨折和颅底骨折;根据骨折形态可分为线性骨折、凹陷性骨折和粉碎性骨折。

按骨折与外界是否相通,可分为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

1.线性骨折⑴颅盖的线性骨折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⑵颅底的线性骨折,根据部位可分为下列三种类型。

①颅前窝骨折:骨折线累及额骨的眶板和筛骨,出血可经前鼻孔流出,或流入眶内,后者在眼睑中或球结膜下形成瘀斑,出血多时则在眶周广泛淤血,形成“熊猫眼”征。

脑膜破裂时,脑脊液可经额窦或筛窦经前鼻孔流出,称为脑脊液鼻漏。

筛板、视神经孔骨折或当骨折累及眶上裂时,可出现嗅觉、视觉和眼球运动神经的损害症状,称为“眶上裂综合症”。

②颅中窝骨折:骨折累及蝶骨或蝶窦,出血或脑脊液漏可经蝶窦由鼻孔流出。

累及颞骨岩部,脑膜、骨膜和鼓膜均有破裂时,出血或脑脊液漏则经外耳孔流出;若鼓膜完整,脑脊液则经咽鼓管流往鼻咽部,可误认为是鼻漏。

累及蝶骨或颞骨的内侧部,可损伤垂体或第Ⅱ~Ⅵ脑神经。

累及颈动脉海绵窦段,可造成颈动脉海绵窦瘘,形成搏动性突眼和颅内杂音。

破裂孔和颈动脉管处的损伤,可造成致命性鼻出血和耳出血。

③颅后窝骨折:骨折累及颞骨岩部后外侧时,多在伤后1~2天出现乳突部皮下淤血(Battle征);累及枕骨大孔周围时,可合并后组颅神经的受损及颈后皮下淤血。

【诊断】颅底骨折的诊断主要靠临床表现来确定,X线平片很难发现骨折线;合并颅内积气时,可间接诊断颅底骨折。

CT扫描在调整骨窗显示后,有时可发现骨折线,除此以外还可了解颅内有无并存的脑损伤。

颅盖骨骨折,摄X线片优于CT扫描。

【治疗】颅底骨折本身无需特殊治疗,重要的是它的并发症。

①脑脊液漏者,应视为开放性颅脑损伤来处理,漏口严禁堵塞,不宜做腰椎穿刺,伤者取头高卧位休息,给予抗生素治疗,绝大多数漏口可在伤后1~2周内自行愈合。

如果1个月后仍未停止漏液,可考虑手术修补硬脑膜。

②颅内积气者,多数不必处理,气体可在2~3周内完全吸收。

③脑神经损伤者,可用神经营养药物或血管扩张药物治疗,不完全损伤者可以自愈;伤后早期出现视力下降者,经拍片证实为碎骨片压迫者,应尽早施行是神经孔的减压手术。

面神经麻痹超过3个月无恢复时,可考虑做面-副神经或面-舌下神经吻合术。

2.颅骨凹陷性骨折颅骨的厚薄不一,一般认为颅骨的陷入程度超过了所在区域的颅骨厚度,称之为颅骨凹陷骨折。

骨折凹陷时常合并头皮血肿,因此单凭触诊不易诊断,必须依靠X线的骨折切线位拍片。

【治疗】凹陷骨折一般都需要手术复位或将凹陷的骨质切除,位于功能区的更是如此。

有些位于静脉窦区的凹陷骨折,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不要贸然手术,以免发生意想不到的大出血。

儿童颅骨较薄,硬度小而弹性大,所谓“乒乓球”样凹陷骨折,随着脑组织的不断发育,凹陷的骨折有自行复位的可能性。

成人的凹陷骨折在手术复位的时候常发现颅骨的内板比外板的损害要严重得多,手术撬起比较困难,只有将塌陷的骨质全部去除,其颅骨的缺损部分可用自体骨片立即修复或以后用人工骨再做修复。

3.粉碎性骨折粉碎性骨折见于锐器直接损伤或火器伤,受伤的局部头皮全层或部分裂开,其下的颅骨可有不同形式的骨折,伤口内常有异物,如头发、泥土、弹丸或碎骨片等。

(三)脑损伤1.脑震荡脑震荡是指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即刻发生的一过性脑功能障碍。

短暂的意识障碍和无肉眼可见的病理变化是脑震荡的主要特点。

【临床表现】⑴意识障碍:意识丧失仅是一过性的神志恍惚,意识障碍可以短至数秒钟、数分钟,一般不超过30分钟。

⑵遗忘症:逆行性遗忘。

⑶头痛、头昏。

⑷恶心、呕吐。

⑸其他:可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表现为情绪不稳、易激动、不耐烦、注意力不集中、耳鸣、心悸、多汗、失眠或噩梦等。

【诊断】⑴有明确的头部外伤史。

⑵受伤当时确有短暂的意识丧失或神志恍惚,而且在30分钟以内完全清醒。

⑶逆行性遗忘。

⑷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

⑸脑脊液检查正常。

【鉴别诊断】【治疗】⑴伤后早期严密观察意识、生命体征及瞳孔变化,必要时行头颅CT扫描检查。

⑵卧床休息7~14天,症状好转后逐渐起床活动。

⑶对症处理,给予止痛、镇静及安眠等药物。

⑷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让患者消除顾虑。

2.脑挫裂伤脑挫裂伤是指头部外伤后脑组织发生的器质性损伤,一般损伤较重,昏迷时间较长;严重的脑挫裂伤常危及伤员的生命。

【临川表现】⑴意识障碍:持续时间较长,甚至持续昏迷。

⑵头痛。

⑶恶心、呕吐。

⑷癫痫。

⑸脑膜刺激征。

⑹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依脑挫裂伤发生的部位而定,若损伤累及脑的功能区,常于伤后即可出现相应肢体的单瘫、偏瘫或偏一侧的感觉障碍,以及失语、偏盲等。

⑺精神症状。

【诊断】临床症状及体征,结合CT扫描检查可确诊脑挫裂伤。

CT表现一般为挫裂伤区呈点状、片状高密度区,常伴有脑水肿或脑肿胀、脑池和脑室受压、变形、移位等。

【鉴别诊断】脑挫裂伤与颅内血肿和脑干损伤的鉴别脑挫裂伤颅内血肿原发性脑干损伤原发昏迷程度意识演变过程浅或深持续昏迷不定,但多数较浅多有中间清醒期较深持续昏迷血压稍增高明显增高正常或偏低脉搏呼吸体温正常或稍快正常或稍快轻度升高多减慢多深而满多无变化多加快为病理呼吸可升高或过低瞳孔改变颅神经损害锥体系体征瘫痪颈强直去脑僵直多无改变第1、2、7、8颅神经多见有、无不定中枢性面瘫、单瘫、偏瘫多有无血肿侧散大-双侧散大第3颅神经多见单侧出现偏瘫多无脑疝晚期可见双侧缩小、散大、不等、时大时小第3、6、7、9、10、11、12颅神经多见单侧或双侧出现交叉性瘫痪可有可无早期即可出现【治疗】⑴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治呼吸道感染。

⑵严密观察意识、瞳孔、颅内压、生命体征变化,有条件时进行重症监护。

⑶伤后早期行CT扫描,病情严重时应该动态CT扫描。

⑷头部抬高15°~30°。

⑸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⑹药物治疗:脱水可用20﹪甘露醇、25﹪山梨醇、20﹪甘油果糖等药物;其他可酌情使用止血药、激素、脑细胞活化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抗生素等药物。

3.原发性脑干损伤原发性脑干损伤是指外力直接损伤中脑、桥脑、延髓部分,伤后立即发生。

【临床表现】⑴意识障碍:伤后立即昏迷,昏迷持续长短不一,可长达数月或数年,直至植物生存状态。

⑵生命体征改变:伤后出现呼吸循环功能紊乱或呼吸循环衰竭、中枢性高热或体温不升。

⑶眼球和瞳孔变化:可表现为瞳孔大小不一、形态多变且不规则,眼球偏斜或眼球分离。

⑷双侧椎体束征阳性:可表现为双侧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以及病理征阳性,严重者呈迟缓状态。

⑸去皮层或去大脑僵直。

【诊断】颅脑损伤后立即陷入昏迷,瞳孔大小多变,眼球分离,四肢肌张力增高,去大脑僵直发作,生命体征不稳,此时若CT排除颅内血肿,则原发性脑干损伤的诊断可以成立。

【鉴别诊断】见脑挫裂伤鉴别诊断部分。

【治疗】⑴保持呼吸道通畅。

⑵人工冬眠低温治疗。

⑶控制脑水肿、脑肿胀。

⑷止痉药物。

⑸改善脑组织代谢药物。

⑹加强护理。

4.继发性脑干损伤继发性脑干损伤是指颅脑损伤后,由于颅内压增高、局限性颅内血肿和脑水肿使脑干发生偏侧移位,造成小脑幕切迹压迫中脑,使脑干缺血、软化和坏死。

继发性脑干损伤的发生常需一段时间,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急性脑受压的程度和个体的代偿能力。

典型的病例表现为小脑幕切迹疝的临床过程。

【临床表现】⑴头痛、呕吐、烦躁。

⑵瞳孔变化和对光反射:伤侧瞳孔缩小-扩大,最好双侧瞳孔均扩大;对光反射开始迟钝,最后消失。

⑶肢体功能:受伤对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可以是轻瘫、全瘫,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

⑷生命体征:呼吸加快、变慢或不规则;脉搏频数或沉缓;血压升高,晚期则下降;体温可以不升。

【治疗】治疗主要是及时的去除急性闹受压的病因。

大多需要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清除颅内血肿和挫伤失活的脑组织,改善颅内压力。

手术中可根据情况决定是否敞开硬脑膜、是否去除颅骨骨瓣,以求获得最大限度的颅内减压作用。

5.颅内血肿【分类】根据血肿在颅腔内的解剖位置可分为:⑴硬脑膜外血肿:多为加速伤,常伴有颅盖骨折。

可出现中间清醒期。

⑵硬脑膜下血肿:多为减速伤,血肿常发生于对冲部位,通常伴有脑挫裂伤。

⑶脑内血肿:多为减速伤,血肿常发生于对冲部位,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脑挫裂伤。

⑷多发性血肿:指颅内同一部位或不同部位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血肿。

⑸颅后窝血肿:由于颅后窝代偿容积小,易发生危机生命的枕骨大孔疝,故单列一类。

⑹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是指伤后首次CT扫描未发现血肿,再次CT扫描出现的颅内血肿。

根据血肿在伤后形成的时间可分为:⑴特急性颅内血肿:伤后3h内形成。

⑵急性颅内血肿:伤后3h~3d形成。

⑶亚急性颅内血肿:伤后3d~3周形成。

⑷慢性颅内血肿:伤后3周以上形成。

【诊断要点】⑴病史:详细了解受伤时间、原因及头部着力部位。

⑵了解伤后意识障碍变化情况:如原发性昏迷程度和时间,有无中间清醒期或好转期。

⑶颅内压增高症状。

⑷局灶症状:可出现偏瘫、失语、局灶性癫痫等。

通常在伤后逐渐出现,与脑挫裂伤伤后立即出现上述症状有所区别。

⑸脑疝症状。

⑹其他症状:主要包括精神症状和大小便失禁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