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新闻阅读与实践》配套习题:1.动态消息两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消息:带着露珠的新闻
1.动态消息两篇
一、积累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在与子女的关系中,父亲距离子女常常比母亲更远,()。这与传统社会对父亲角色的定义有关。有了家庭,父亲被天然地视为支柱,这个角色要求他们在外,去成就事业。人到中年,父亲面临的工作、家庭压力越来越大。但是,在中国,社会环境往往不允许父亲表现出懦弱的一面,他们大多,默默承受。子女而言,往往中国的父亲还是一种权威的象征,他能带给人产生安全感、信任感,并且少了几分慈祥温和。这样的父亲形象本身就不是
的。
增进了解的唯一途径,是敞开心扉进行沟通。情感需要表达,而不单单依靠“意会”。孩子未成年时,往往是父母主动沟通。但当父母与子女的身心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前者开始老去,后者逐渐成熟时,沟通需要由子女主动发起。子女主动关心和探望,会影响父亲原有的情感表达习惯,
彼此增进了解;同时,也可以引导子女纠正对于父亲角色的一些认识偏差,重新树立一种更亲密
的情感关系,子女和父亲。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无论是在电话里,还是面对面,父亲的存在感比母亲更低。虽然信息越来越发达,但父亲与子女之间未能增进了解
B.虽然信息越来越发达,但父亲与子女之间未能增进了解。无论是在电话里,还是面对面,父亲的存在感比母亲更低
C.无论是在电话里,还是面对面,父亲与子女之间未能增进了解。虽然信息越来越发达,但母亲的存在感比父亲更高
D.无论是在电话里,还是面对面,母亲的存在感比父亲更高。虽然信息越来越发达,但子女与父亲之间未能增进了解
解析:上文是说“父亲距离子女常常比母亲更远”,与其衔接最紧密的应该是和其相比更进一层
的“父亲的存在感比母亲更低”。“母亲的存在感比父亲更高”“子女与父亲之间未能增进了解”与前文陈述对象不一致。故应选A项。
★答案★:A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浪迹天涯隐忍不发无懈可击亲密无间
B.东奔西走隐忍不发十全十美亲密无间
C.东奔西走忍辱负重无懈可击如胶似漆
D.浪迹天涯忍辱负重十全十美如胶似漆
解析:东奔西走:形容到处奔走或为达到某个目的而到处活动。浪迹天涯:形容到处漂泊,行踪不定,足迹遍及天涯海角。据语境“去成就事业”,应选“东奔西走”。隐忍不发:克制忍耐而不表露出来。忍辱负重: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屈辱,承担重任。语境中无“屈辱”之意,应选“隐忍不发”。十全十美:各方面都非常完美,毫无缺陷。无懈可击:没有漏洞可以被攻击或挑剔,形容十分严密。语境无“严密”之意,应选“十全十美”。亲密无间:形容彼此关系非常亲近密切,毫无隔阂。如胶似漆:形容感情深厚,难舍难分。语境强调没有隔阂,应选“亲密无间”。
★答案★:B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就子女而言,中国的父亲往往还是一种权威的象征,虽他能带给人安全感、信任感,却少了几分慈祥温和。
B.在子女看来,中国的父亲往往还是一种权威的象征,他虽能带给人产生安全感、信任感,却少了几分慈祥温和。
C.对子女来说,中国的父亲往往还是一种权威的象征,他虽能带给人安全感、信任感,却少了几分慈祥温和。
D.子女而言,往往中国的父亲还是一种权威的象征,他虽能带给人安全感、信任感,却少了几分慈祥温和。
解析:A项,语序不当,“虽”应移到“他”后面。B项,句式杂糅,可以删掉“产生”。D项,中途易辙,“子女而言”并未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而下面又开始说“中国的父亲”的事,或成分残缺,在“子女”前面加“对”;语序不当,“往往”应移到“父亲”后面。
★答案★:C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7题。
上海世博会探索经济转型与城乡互动之道
世博网8月25日消息:8月的上海世博园烈日当空,人潮涌动。过去的3个多月里,累计已有4 400万人参观,并感受了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滚滚车轮”。
“经济转型与城乡互动”成为来自五大洲的世博会参展方所共同关心的问题。首次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成为人类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试验场”。
2010年举办的上海世博会,与国际金融危机的余波相遇,在全球各经济体经受危机考验的同时,中国与其他国家相似,都希望在世博会上探寻新一轮的经济转型之道。
8月的上海黄浦江畔,夜色醉人,水光旖旎,这座正在建设国际金融和航运中心的中国特大型城市,一个百年外滩,经过两年多的综合改造,以一个崭新的姿态呈现在了世人的面前,在新建地下车行道的同时,还休闲空间于民。
40年前,相似的一幕在德国港口城市杜塞尔多夫发生。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杜塞尔多夫案例馆告诉人们,这座传统的“钢铁之都”是如何把握时机转型为服务型城市的。
20世纪70年代,面对工业萧条、港口不再盈利的重重困境,杜塞尔多夫政府决定转变港口职能,引导当地居民回归莱茵河边。新建的莱茵河岸隧道总长2公里,每天有55 000多辆车能够从地下隧道行驶。在隧道之上,新建的莱茵散步长廊每年举办各种展览,令游客流连忘返。
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一些“老牌”大型城市,随着经济迅猛发展,能源、交通、生态等要素的局限性逐步凸显。增长模式的转变成为摆在城市可持续发展面前的一道难题。传统工业化城市如何转型、新兴城市的快速扩张如何变得科学、产业结构如何调整等,都是处于快速工业化、后工业化过程中各国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
“世界许多城市的转型经验也表明,新兴产业对城市转型至关重要。”华东师范大学世博研究院院长林拓说。
上海世博会瑞士展区总代表乌利·希克对记者说,城市的每一个“自我循环”,都离不开乡村的支持;今天,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所关注的经济转型问题,与良好的城乡互动也有着紧密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