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2018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 国家科技部

“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2018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 国家科技部
“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2018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 国家科技部

附件4

“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2018年度

项目申报指南

合成生物学以工程化设计理念,对生物体进行有目标的设计、改造乃至重新合成。“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针对人工合成生物创建的重大科学问题,围绕物质转化、生态环境保护、医疗水平提高、农业增产等重大需求,突破合成生物学的基本科学问题,构建几个实用性的重大人工生物体系,创新合成生物前沿技术,为促进生物产业创新发展与经济绿色增长等做出重大科技支撑。

2018年本专项将围绕基因组人工合成与高版本底盘细胞、人工元器件与基因线路、人工细胞合成代谢与复杂生物系统、使能技术体系与生物安全评估等4个任务部署项目。

根据科技部、深圳市人民政府《部市联动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框架协议》,中央财政和深圳市联合出资,共同组织实施“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根据专项实施方案和“十二五”期间有关部署,2018年优先支持32个研究方向,其中包括8个部市联动任务。同一指南方向下,原则上只支持1项,仅在申报项目评审结果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可同时支

—1—

持2项,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中期评估结果,再择优继续支持。2018年度专项拟部署项目的国拨经费总概算为8.37亿元(其中,拟支持青年科学家项目不超过4个,国拨总经费不超过2000万元)。

申报单位针对重要支持方向,面向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和突破关键技术进行一体化设计,组织申报项目。鼓励围绕一个重大科学问题或重要应用目标,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全链条组织项目。鼓励依托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要科研基地组织项目。

项目执行期一般为5年。为保证研究队伍有效合作、提高效率,项目下设课题数原则上不超过4个,每个项目所含单位数原则上不超过6个。青年科学家项目支持35周岁以下青年科研人员承担国家科研任务,可参考重要支持方向(标*的方向)组织申报,但不受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限制。部市联动任务申报分两类:一类是由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推荐,深圳市有关单位作为项目牵头单位进行申报(标#的方向);另一类可由专项所有推荐渠道组织推荐,申报项目中至少有一个课题由深圳市有关单位作为课题牵头单位。

1.人工基因组合成与高版本底盘细胞构建

1.1原核生物基因组的人工设计与合成

研究内容:针对大肠杆菌等模式原核生物,开展人工基因组—2—

的理性设计与化学合成研究。发展原核基因组深度设计、化学再造的新方法和新技术;进行基因组的系统简化和高度简约基因组的人工合成、组装与功能分析。

考核指标:建立人工基因组的模块化、适配性、正交性、成簇化的基本原则;创建大肠杆菌基因组设计合成与定制化重塑的方法;实现2~3种重要代谢通路等特殊功能的再造;化学全合成基因组3.5Mb以上。

1.2真核微生物基因组的人工设计与合成

研究内容:针对真核模式生物酿酒酵母等,建立真核生物基因组的设计新原则和组装新策略,发展真核染色体深度设计再造与功能重塑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化学全合成深度设计酵母基因组,研究真核基因组简化的规律。

考核指标:建立酿酒酵母人工基因组深度设计合成的新原则;建立酵母基因组的模块化组装和人工基因组精简的新策略;合成再造的酿酒酵母基因组精简20%;化学全合成染色体10Mb以上。

1.3高版本模式微生物底盘细胞*

研究内容:以解决生命科学研究中重大科学问题为导向、以重要微生物为对象,提升其研究性能或拓展其研究与应用范围而进行微生物比较与进化基因组分析,或系统与定量生物学分析,实现生理或遗传的数字建模或/和“底盘化”细胞的理性设计、编

—3—

辑、重构及相关研究。

考核指标:针对重要微生物的研究目标,建立多层次基因组结构功能分析体系或模块化微生物数字细胞,在相应基因组层次或功能范围内实现基因型与表型相关的预测能力;建立相应的全基因组及特殊基因模块的理性设计体系;实现基因组改造与重编程以及基因表达的精细调控;构建4~5种在所设计的生物学功能上具有显著超越现有天然细胞的人工高版本底盘细胞,并进行相关功能测试。其中,1~2种人工底盘细胞在科研应用中获得突破性进展。

1.4微藻底盘细胞的理性设计与系统改造*

研究内容:研究微藻底盘细胞设计、开发通用技术和工具,实现微藻基因组的编辑、大片段删减和功能模块的稳定表达;研究微藻细胞代谢和生理功能模块,再设计、组装和适配高效的生物合成与调控功能模块;研究微藻底盘细胞的逆境适应机理,提升其适应力,开展合成微藻的工程化示范。

考核指标:建立聚球藻、鞘丝藻、微拟球藻等可工程化微藻的高效遗传操作与基因组编辑改造技术,构建2种以上基因组简化、具有多重可调控基因回路、可编程控制产物积累的新型微藻底盘细胞;实现1~3个微藻代谢和生理功能模块的鉴定、重构,开发3~5种重要能源化工产品和高值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与调控

—4—

模块,突破天然生物合成的调控和效能限制,实现目标产品的高效固碳合成;鉴定、设计8~10种可移植型微藻抗逆功能元件,获得可在大规模培养条件下应用的微藻底盘细胞和细胞工厂,实现合成微藻制造的工程化示范。

1.5高版本工业放线菌底盘

研究内容:根据产物类型研究外源复杂生物合成途径在放线菌底盘中的适配机制(包括底盘对产物耐受,底物供给与辅酶平衡,合成元件的翻译后修饰等机制),开发人工蛋白骨架技术以及高效率多靶点的基因编辑技术,构建基于多组学分析和体外重建系统的数学网络模型,将放线菌底盘服务于新产物挖掘和药物高产。

考核指标:建立针对聚酮、萜类、核糖体肽、氨基糖苷等产物异源表达和高产的放线菌底盘细胞,实现100kb以上基因簇的抓取和异源表达,实现通用、高效率、多靶点的基因编辑技术在放线菌底盘中的应用,实现人工骨架对合成元件的体内重构,建立高通量高灵敏度的中间代谢产物和终产物检测平台,建立2种以上放线菌底盘的数学网络模型,实现50种以上关键功能催化元件的表征,实现1~2种新天然产物在放线菌底盘的发酵中试,提升3个重大产品的工业菌株水平,5个产品实现产业化应用。

1.6高版本工业丝状真菌底盘

—5—

研究内容:针对开发分别适用于蛋白质、生物基化学品等工业化生产的通用丝状真菌底盘细胞的科学技术问题,研究底盘代谢途径、生物大分子合成与外泌、细胞生长与生理、遗传与发育分化等系统生物学问题;发展与完善底盘细胞的基因组设计与重编程技术体系;设计、重构、组装高效功能模块及核心骨架代谢途径,提升丝状真菌底盘的通用性和特征性工业性能。

考核指标:解析工业丝状真菌底盘细胞代谢冗余、生长速度、生长温度等关键生理特征的调控机制,以指导针对外源生物大分子合成外泌、复杂原料利用、副产物消除等工业生产属性提升的底盘细胞改造重构;实现丝状真菌基因组水平设计与重编程,构建3~4种生产性能显著提升、并在蛋白质或生物基化学品等类别产品生产中具有通用性的工业丝状真菌底盘;实现2~3种丝状真菌底盘细胞在蛋白质、重要生物基化学品生产中的工业化测试,其中1~2种重要大宗产品实现45℃以上高温发酵,1~2种重要产品使用新底盘实现万吨级工业化生产。

1.7植物底盘的设计与构建

研究内容:发展和完善植物底盘基因组水平设计与重构的技术,构建通用植物底盘系统;解析重要植物活性代谢物的生物合成、调控及转运的分子机制;设计和重塑植物次级代谢及调控等特化性状。

—6—

考核指标:针对萜类、苯丙烷类、黄酮类、生物碱类等重要次级代谢物,设计4~5种目标专一的通用植物底盘系统,建立相应功能元器件的表征方法和技术平台;研发植物底盘设计、构建与重编程的原理、方法和技术及优化算法,建立植物底盘代谢模型;在植物底盘中鉴定并表征一批重要元器件,发现并验证若干次生代谢通路或关键步骤,实现一批(5~10种)重要活性代谢物的有效、定向合成,部分产物合成效率优于原生产方式,特别有开发价值的产物含量应达到干重的3‰~5‰。

2.人工元器件与基因回路

2.1生物元器件标准化设计组装与应用

研究内容:基于生物元件的产物靶向催化功能和底盘靶向调控功能,研究目标特定的普适元器件功能表征标准及相关技术;研发针对特殊目标的通用基因元件组装标准技术体系;通过挖掘、设计、构建与测试,获得高性能元件。探索人工生命系统中多个元器件之间及其与底盘细胞系统的相容性、适配性、稳定性、可控性的影响因素,发展生物元件的功能预测与设计的新算法。研发与生物元件相关数据标准化整合、交互共享、高效利用的方法,建立统一的、适应特定需求的生物元件库及相关高维度知识集成的优质元件设计平台,提供研发应用。

考核指标:针对天然化合物的合成生物学研发,基于大肠杆

—7—

菌、放线菌和酵母等重要底盘细胞,获得一批(10万个以上)具有表征信息的催化和调控生物元器件并有文献支撑;建立15~20种与天然化合物合成或底盘细胞调控/正交线路构建等功能相关的生物元器件功能预测、设计、标准化表征、改造与构建的技术;构建50~100个跨物种的普适性新功能调控元件,研发5~10种响应各种物理和化学信号的高效生物感应新元件,完成其在模式底盘细胞中的功能测试;形成针对3~5种通用底盘细胞的生物功能模块设计与构建技术平台,实现人工生命系统设计的快速迭代,实施创新基因元件组装标准技术体系;配套建立具有提供生物元件与底盘细胞数据信息标准化递交和交互查询功能、整合生物元器件分析和设计创新技术的在线共享平台,应用于天然化合物异源合成和高版本微生物底盘设计。

2.2重要病原体疫苗的人工合成

研究内容:开展全合成、安全可控的高变异病原体减毒疫苗的理论基础、设计原则、合成和评价研究;建立基于全病原体和基因组高级结构的大片段设计、合成与拼接组装技术,开关元件人工基因回路设计技术,特异性免疫回路调控技术,选择性扩增模型,快速变异评价模型;打通重要病原体疫苗人工设计合成和定向改造的关键技术环节,实现高特异性、智能性、适应性减毒疫苗的全合成。

—8—

考核指标:建立病原体疫苗人工合成的新理论与技术体系,掌握模块化人工疫苗的设计和制备原则;解析重要病原体基因组和全病原体的高级结构3~5种,确定1~2种基于高级结构的基因组设计原则;获得3~5种标准化、精确调控的分子开关和免疫回路元件;建立2~3种病原体选择性高效扩增模型和快速变异评价模型(如全细胞内化模型);获得2~3种保留病原体原始抗原结构的人工合成候选疫苗,完成疫苗株稳定性、免疫效力和安全性评价。

申报要求:申报单位须有从事病原微生物和疫苗研究的成功经验,获得过病原微生物疫苗临床批件,具备开展相关实验活动的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等保障条件。

2.3合成溶瘤病毒与肿瘤治疗

研究内容:建立适用于溶瘤病毒的肿瘤治疗人工基因回路的设计合成、功能分析、计算模拟技术体系,研究溶瘤病毒免疫调节肿瘤微环境的理论基础,建立溶瘤病毒产品的生产工艺、稳定性和安全性评价技术体系。

考核指标:建立不少于50个适用于溶瘤病毒的标准化基因元件和模块,建立1~2项人工基因回路控制溶瘤病毒的设计原则。建立1~2项溶瘤病毒免疫调节肿瘤微环境的计算模拟和功能分析技术平台。获得不少于3种溶瘤病毒产品在模式动物肿瘤模型测

—9—

试中达到显著治疗效果,肿瘤抑制有效率80%以上;完成1~2项溶瘤病毒品种的生产工艺研究,完成1~2种溶瘤病毒产品的有效性、稳定性和安全性评价,获得1~2个溶瘤病毒产品的临床试验批件。

2.4抗逆基因回路设计合成与抗逆育种

研究内容:围绕农作物耐盐碱和耐旱、工业微生物抗酸、抗高温性能,重点研究相关自然抗逆回路的作用机制、植物和微生物趋同抗逆途径的生物学基础,发掘和表征特殊环境生物相关抗逆元器件;建立通用人工智能抗逆模块和回路的设计原则、评估模型和高通量筛选平台;探索建立多功能抗逆回路设计与评价的新方法;结合玉米或棉花等农作物及微生物育种,开展人工抗逆回路的适配性和系统优化研究,进行田间规模种植示范和工厂发酵生产示范。

考核指标:获得10~20种高效抗逆元器件;实现5~7个人工智能抗逆模块和回路的有效适配与系统优化;完成10亩以上田间种植示范及1000~3000立方米以上工厂发酵生产示范。实现指标包括:模式植物耐受2%盐浓度,农作物耐受中度盐碱化、耐旱节水15%,重要工业微生物耐受氢离子浓度指数(pH)下降1~1.5个单位,发酵温度提高3~4℃,节能降耗约15%。

2.5高灵敏环境持久性有毒污染物感知与识别生物系统

—10—

研究内容:针对二恶英类、有机氯、硝基多环芳烃等持久性有毒污染物,明晰生物体对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的信号识别、信号传递、信号响应等基因网络调控机制及关键分子,设计组装新型污染物识别元件及高效传感通路,优化识别分子及生物响应元器件,应用基因编辑构建针对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的高灵敏人工感知生物元器件,提高污染物传感通路的效率及识别元件的特异性,组装污染物感知与识别合成生物系统,研究环境中持久性有毒污染物识别与分析中的适用性及检测能力。

考核指标:明晰3~5种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的识别生物分子、传感通路、响应基因等感知元件,构建2~3种污染物识别、传感与生物响应的人工感知生物元器件,组装1~2种高灵敏污染物感知与识别合成生物系统,检测的灵敏度超出现有同类生物传感指标,并能应用于实际环境样品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的监测。

2.6难降解有毒污染物降解代谢合成生物体系

研究内容:针对水体、土壤环境中难降解有毒污染物原位治理的难题,在微生物系统中挖掘降解基因、转运基因、分子开关、抗逆基因,理性设计降解通路,系统优化高效降解元器件,提高合成生物细胞运动、聚集、互作功能以及对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设计组装多功能代谢网络,利用人工干预手段构筑难降解有毒污染物降解代谢的合成生物体系,开展人工降解代谢体系在区域性

—11—

污染物原位治理以及规模化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考核指标:针对难降解有毒污染物,发掘3~5种化合物降解代谢分子元器件,构筑2~3种化合物的高效降解代谢生物元器件。开发针对2~3种难降解有毒污染物降解代谢的人工微生物,完成至少2项污染治理新技术中试,并形成规模化产业应用。

2.7电能细胞设计与构建*

研究内容:研究电能细胞还原力、代谢调控和双向电子传递的系统作用机制,设计构建提高电能细胞导电及电能利用效率的生物元件及系统。

考核指标:实现2~3种电子传递载体的生物合成,设计合成提高导电效率的跨膜导电色素蛋白支架(骨架)和胞外人工导电纳米线;阐明丝状电缆微生物细胞的长距离电子传递机制,提高工程化效率;模块化设计合成5~10种高效双向电子传递的电能细胞,使工程菌电能输出功率密度高于10W/m2;构建1~3套电化学—微生物融合的复合电催化体系和高效生物电合成系统装备,实现以电能为还原力高效合成高级醇等高附加值化学品。

3.特定功能的合成生物系统

3.1微生物化学品工厂的设计重构

研究内容:针对特定化学品的生物合成,研究微生物细胞工厂的设计原理,设计重要化学品的最优合成途径,重构微生物生

—12—

化合成网络,组装人工代谢途径;研究生物元件、途径、细胞及环境的适配机制,解决代谢物质流和能量流的定向控制问题,构建高效的微生物化学品工厂,建立化工产品的微生物合成关键技术,实施重要化学品微生物合成技术的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开发出化学品合成途径设计预测软件,准确率国际领先;明确3种以上满足原子经济性高或还原力平衡的最优合成途径设计原则,阐明3~5种元件、途径、细胞及环境的适配机制;完成不少于10种有机化学品的合成途径重构设计,获得不少于5个新的微生物化学品工厂,目标化学品生物合成原子经济性接近或突破自然途径理论值,经济技术指标优于目前化学工艺;实现2~3个千吨级至万吨级工程化应用示范,相比现有化工生产路线,生产成本降低50%以上,污染物排放减少90%以上。

3.2有机碳一原料利用的人工细胞构建

研究内容:研究有机碳一原料的生物转化分子基础与调控机制,重构有机碳一分子的细胞吸收与胞内转化的代谢及调控网络,设计、创建及优化以碳一分子为原料合成重要化合物的人工细胞,提高有机碳一化合物的生物利用速率,建立有机碳一原料生物转化与发酵技术,实施人工生物转化利用有机碳一原料的规模化产业示范。

考核指标:发现、表征和优化不少于10个有机碳一利用分子

—13—

元件,设计合成5个以上新的有机碳一分子碳链延长关键生物元件,设计构建10条以上有机碳一原料生物转化的人工途径,创建5个以上非天然利用有机碳一原料的高效人工细胞,有机碳一原料利用速度与葡萄糖利用速度相当;实现甲醇等制备高碳醇、氨基酸、有机酸、油脂等产品的中试到千吨级产业示范,目标产品生产成本具有市场竞争力。

3.3新分子生化反应设计与合成生物系统创建*

研究内容:研究新生化反应与新酶设计的基本原理,设计、合成有新催化活性的人工生物酶,创建碳链和功能基团增减、重排、氧化还原等人工设计的新生化反应,创建新分子生物合成途径并进行人工酶、人工途径的组装与适配,打通非天然、难合成分子的生物合成路线。

考核指标:建立新酶设计方法,确立非天然生化反应与生物合成途径设计原则。开发1~3套新酶计算设计工具,具备过渡态分析、蛋白结构预测、催化活性预测等功能;设计2~3类催化分子机理清晰的人工生物新酶,催化自然生物不能催化或难催化的反应,创建1~2种自然生物难合成的新分子的高效生物合成新路径。

3.4非细胞生物合成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研究内容:针对目标应用技术体系,开展非细胞合成途径的—14—

热力学和动力学模拟研究,设计合成超稳酶的元件和人工辅酶元件,研究酶元件、辅酶元件的体外组装与多酶级联反应调控机制,解决非细胞生物合成系统组装的适配性、稳定性、有效性等问题,构建先进的非细胞生物合成系统,建立以生物质为原料生产高附加值化学品的非细胞生物合成技术,实施非细胞生物合成系统的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阐明人工酶系组装与稳定的分子机制,构建库容大于1000的超稳人工酶元件库,创建5个以上非天然生物酶,创建20种以上的人工辅酶元件,其中3~5个人工辅酶的性能接近或达到天然辅酶;构建20个以上的人工多酶复合体,建立10种以上化学品非细胞生物合成新途径;完成5种以上稀少糖、维生素、医药原料等高附加值精细化学品的非细胞合成技术,完成从生物质合成高附加值特种人造淀粉的非细胞合成技术,实现2种以上产品实现千吨级至万吨级的应用示范,与现有工艺相比,生产成本降低50%以上,污染物排放减少90%以上。

3.5植物天然产物合成的工程细胞构建

研究内容:针对已知合成途径的植物天然产物,研究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催化效率和专一性的分子机制;研究外源基因在底盘细胞中的组装、适配机制和细胞全局调控机制,发展植物天然产物合成的高效基因组装和基因组编辑技术,开发植物天然产物的

—15—

微生物工程细胞合成技术,并实施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阐明4种以上基因元件、途径与底盘细胞的适配原理,创建含8个以上外源基因的天然产物复杂合成途径;构建出20种以上植物天然产物高效合成的微生物工程细胞,其中5种天然产物发酵产量不低于15克/升;建立5条以上吨级规模应用示范生产线,发酵生产成本低于植物提取或化学合成成本50%以上。

3.6微生物天然产物的新结构创制和构效改良

研究内容:发现新型微生物天然产物生物合成酶和调控元件,研究其在天然产物合成中的工作机制;构建天然产物合成的生物元件库;设计和构建微生物天然产物的人工生物合成途径及合成体系,创建新结构、新功能天然产物库。

考核指标:构建库容大于2000的生物合成元件库;挖掘和解析20个以上催化新反应、构建新结构的新型酶元件;创建10个以上重要抗菌和抗肿瘤等微生物天然产物人工生物合成体系;获得200个以上新结构天然产物,其中3种以上为药物先导化合物。

3.7油藏环境合成微生物组的构建

研究内容:开展高含水、稠油油藏环境合成微生物组理性设计与构建原理的研究,开发高效、稳定可控的高含水、稠油油藏微生物组的定向合成与调控技术,实施合成微生物组提高石油采

—16—

收率的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获得石油烃互养代谢模块,微生物互作功能模块与微生物互作、互养基因回路;设计构建出含有5种核心功能微生物的微生物组群;阐明代谢分工、互养、互作等对合成微生物组功能与鲁棒性的影响,实现油藏合成微生物组功能的可编程化;在2~3个温度大于80度的高温油藏开展合成微生物组的现场试验;实现150口以上关停高含水稠油油井的现场应用,实现已关停稠油油井的重新采油,提高石油产量80000吨以上。

3.8低劣生物质转化利用的人工多细胞体系构建

研究内容:设计构建人工多细胞体系,研究体系中菌群协作和适配的信号通讯、群体行为关系和调控,实现从低劣生物质到有用化学品的高效转化。

考核指标:建立系统鲁棒、稳定和可控的包含5个工程细胞的人工多细胞体系,阐明低劣生物质转化人工多细胞体系的协作机制;创建4个以上识别和消除低劣生物质中胁迫因子的人工协作菌群,实现人工多细胞体系鲁棒性和稳定性;实现低劣生物质为原料有机酸衍生物、氨基酸衍生物、表面活性剂等的高效生物制备;产物合成收率达到理论值的80%以上,实现百吨级的产业化示范。

4.使能技术体系与生物安全评估

—17—

4.1高通量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创新技术及仪器研发

研究内容:开发化学法DNA合成新技术、复杂结构序列的高效合成技术和大片段DNA高效组装技术;研制基于高通量芯片的原位组装控制系统及仪器。

考核指标:开发2~3种全新的DNA合成技术体系;研制出新一代DNA合成仪及低成本配套试剂,与现有技术相比DNA合成综合成本降低2~3个数量级,基因合成成本单碱基不高于0.01元,寡核苷酸单碱基不高于0.001元;形成1Mb以上的DNA自动高保真合成、组装能力;实现5000样品/天的DNA自动化克隆通量;实现10Mb/天DNA自动化组装能力。开发1套从数据库到自动化设备的DNA合成组装全流程信息化控制软件。

4.2合成生物学伦理、政策法规框架研究

研究内容:参考全球范围内现有的合成生物学研究和应用的有关政策和法规、标准和指南,为政府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可行的合成生物学研究与应用的政策提供伦理、法律和社会支撑。研究重点包括:考察合成生物学研究的目的、手段与特征,鉴别合成生物学在研究和产业化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伦理问题;研究合成生物学实验室管理、市场准入以及安全监管等方面的规范;研究合成生物学相关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公众对合成生物学的认知与可接受性。

—18—

考核指标:(1)建立合成生物学研究和应用的伦理规范,针对合成生物学在能源、医药、材料、农业、食品和环境等不同领域研究和应用的具体情况,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的伦理准则、市场准入规范和政府监管政策建议;(2)针对合成生物学涉及的生物安全和生物安保问题,及生物安全与信息公开共享的关系,提出行之有效的实验室研究和安全管理规范及实施办法等相关建议;(3)制定促进合成生物学从发现到创新、从“专有/闭环/监管”到“共享/开放/创新”的知识产权机制;(4)建立常态化的合成生物学公众教育和研发成果的公共沟通渠道和公众参与途径。

5.部市联动任务指南

5.1药用单细胞真核微藻工程株的设计构建#

研究内容:开展莱茵衣藻、原始小球藻、微拟球藻等单细胞真核微藻细胞器基因组的人工设计、合成和改造研究,建立稳定高效的定向同源编辑及外源基因表达体系,设计构建系列药用单细胞工程藻株库,开展新型药用单细胞真核藻株规模化培养与药物生产的工程示范。

考核指标:完成2~3种单细胞真核绿藻细胞器的全基因组人工合成,构建带有合成及定向改造细胞器基因组的藻株;实现3~5个生物药物合成途径在微藻叶绿体或核基因组中的构建、组装和调控表达;构建并筛选出药用单细胞真核工程藻50株系以上;

—19—

建立吨级药用单细胞真核藻株培养与药物生产的工程示范。

5.2使用合成DNA进行数据存储的技术研发#

研究内容:开发利用合成DNA高效快速、高密度数据加密编码转码,随机读取,无损解读新方法;开发多类型数据存储DNA 介质;通过合成DNA开发快速编码,存储及数据读取的集成型软件系统。

考核指标:开发1套DNA数据编码算法,实现数据信息到DNA码的高密度存储(单位编码效率bits/base>1.6);开发1套DNA纠错及索引算法,实现数据无损解读;开发1套分区及随机读取流程,实现DNA数据存储的随存随取;开发1套适用不同类型数据到DNA序列转换算法。

5.3肿瘤的合成微生物线路治疗#

研究内容:构建实体瘤治疗相关基因元器件、多基因模块交互数理分析模型。研究基因回路精确控制机理、适配性组装机理及体内环境下的基因回路设计原理等关键科学问题。发展合成微生物治疗实体瘤的理论与实用方法,阐明新型基因线路定量手段和多基因线路组装的基础理论,开发新型基因回路体外测试技术,阐明合成微生物在实体瘤治疗过程中体内的免疫学效应与变化,建立合成微生物治疗实体瘤评价体系和应用方案。

考核指标:构建10~20个实体瘤识别、治疗与适配模块;构—20—

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申报书

附件2: 2018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 申报书 项目名称: 申报方向: 申报单位:(加盖单位公章) 推荐单位:(加盖单位公章) 申报日期:年月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编制

填表须知 一、申报单位应仔细阅读《关于组织开展2018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说明,如实、详细地填写每一部分内容。 二、除另有说明外,申报表中栏目不得空缺。申报书要求提供证明材料处,请在附件中进行补充,附件1为申报单位基本信息相关证明补充材料,附件2为申报示范项目相关证明材料。 三、申报主体所申报的项目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对提供参评的全部资料的真实性负责,并签署申报主体责任声明(见附件3)。 四、申报材料要求盖章处,须加盖公章,复印无效,申报材料需加盖骑缝章,并将证明材料作为附件一并交由推荐单位邮寄。 五、除表格一、二以外,其他填报格式要求:幅面编辑。 2.正文字体3号仿宋,单倍行距;一级标题3号黑体;二级标题3号楷体。

三、申报项目详细介绍 1.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承担方资质与能力 (申报主体资质、资源整合共享能力、注册用户规模、技术基础、孵化能力、技术成果转化等。) (2)项目实施方案 (技术建设方案、服务推广及成果转化、保障措施、进度安排、预期目标、效益分析、风险分析、成长性分析等。)(3)项目负责人与项目团队实力 (项目负责人资质及工作经验、项目团队人员素质和类似项目经验等、团队人员参与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情况。)(4)产学研用联合协作情况 (产学研用情况、协同创新能力。) (5)项目实施的创新性 (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及相关知识产权) (6)项目的可推广性 (示范意义及推广价值、推广可行性、推广范围。) 2.项目实施情况 (1)项目实施主体、服务对象及适用场景 (2)项目实施情况 (已开展工作情况,如申报多个示范项目领域,需分领域综合描述;目前存在哪些问题和难点,计划如何解决。) 3.下一步实施计划 (下一步建设的主要内容、进度安排、风险控制等。)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部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专项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一、意义和必要性 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巨大,以PM2.5和O3为特征的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大范围重污染天气频发,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提出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2014年国务院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全面部署,特别强调了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支撑的要求。 然而我国大气污染来源多样、成因复杂,大气污染防治需要从重霾天气的应对向大气PM2.5和臭氧的协同防控转变,控制技术重点需要从以往末端治理为主向全过程控制转变,管理技术要求从城市向区域尺度的空气质量监管转变,这些都对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提出了新的迫切的需求。 二、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自上世纪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和英国伦敦煤烟污染事件之后,发达国家经历了漫长的治污历程,通过建立严格的监测-减排-核查-评估等管理机制和支撑技术体系,不断升级空气质量标准和污染排放标准,实施全过程的污染综合治理,实现

了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从国内情况看,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科技取得了长足进步,开展了污染成因解析、污染源头治理、污染监测预警等核心关键技术研究,建立了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示范区,相关技术成果在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北京APEC会议等活动中得到应用,积累了短期保障城市空气质量的宝贵经验。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正在实施被称为“史上最为严厉”的大气污染治理行动计划,面对严峻的污染形势和艰巨的治理任务,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科技支撑能力亟待加强,全面提升我国大气污染科学认知能力、源头治理能力和决策支撑能力。 三、现有工作基础 “十二五”期间,各部门、地方相继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科研的支持,科技部、环境保护部制定了《蓝天科技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实施了“蓝天科技工程”、“清洁空气研究计划”等专项工作,中科院启动了“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在广大科学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科技成果,形成了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平台,培养了一批经验丰富的高水平人才队伍。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科研工作。2014年4月,按照国务院研究部署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支撑工作

项目申报和管理常见问题解答

项目相关常见问题解答 1. 2021年创新项目申报工作有哪些主要变化? 答:一是项目申报从原来的线下申报调整为线上申报。 二是2021年项目申报时间确定为2020年11月16日至28日(项目网上申报系统开放时间)。 三是自2021年起,创新项目增加本科插班生选派类别,面向教育部“强基计划”试点高校开放,每校每年本科插班生类别申报规模不得超过5人。 四是2021年对创新项目下的四个专项进行相关调整,调整后的专项如下: -“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专项:面向入选“双一流”大学建设的42所高校,每所高校每年可新申报项目3项。设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每校每年可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择优额外新申报1项。 -“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专项:面向入选“双一流”学科建设的97所高校,每所高校每年可新申报项目2项。设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每校每年可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择优额外新申报1项。

-特色高校专项:面向“双一流”之外的所有高校,每所高校每年可新申报项目1项。设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每校每年可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择优额外新申报1项。 -非高校类专项:面向中央国家机关、科研院所及其他有关单位,每个单位每年可新申报项目1项。设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每个单位每年可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择优额外新申报1项。 2. 是否任何单位都可以申报创新项目? 答:否,须先向国家留学基金委申请成为创新项目实施单位并获批后,方能进行项目申报。(注:此前申请过创新项目的单位均为项目实施单位,无须申请) 3. 如何申请成为创新项目实施单位? 答:有申报意向且此前未申报过创新项目的单位,可向国家留学基金委提交单位正式公函申请加入项目实施单位,公函中应明确本校国际交流合作基础、国际交流现状、单位内部管理机制及项目负责部门、具体负责人及联系方式等,经国家留学基金委审核确定为项目实施单位,并明确可申请创新项目专项类别。 4. 申报创新项目是否要求必须有校内配套经费或其他来源经费支持? 答:否,但创新项目鼓励各单位多方筹集配套经费支持项

物联网产业化项目申报书编写内容说明

物联网产业化项目申报书编写内容说明 一、企业基本情况 企业所有制性质、主要股东概况、主营业务, 目前生产、销售情况及在行业中地位,企业近两年销售收入、利润、税金、固定资产、资产负债率、银行信用等级,项目知识产权等。 二、市场分析: 市场前景(当前市场规模、市场增长率、技术和产业发展趋势等)、市场竞争(国内外主要竞争者、竞争对手优势和劣势、潜在竞争者、替代技术或产品)、市场定位(申报单位的竞争优势和劣势、目标客户、市场策略) 三、项目实施情况 1、项目实施目标、主要内容; 2、实施方案:技术路线、产品规划、产业化方案等; 3、项目实施计划及时间安排; 4、效益预测等其他相关内容。 四、项目申报书附件 1、宜兴市“互联网+”发展资金(物联网产业化项目)申请表 2、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3、项目购置设备、软件和技术发票汇总表及发票复印件 4、专利、软件著作权等其他证明材料

2016年度宜兴市物联网产业化项目申请表 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申报书编写内容说明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概述、项目的目标和任务(项目目标与任务需求分析)、现有工作基础与优势(项目申报单位及主要参与单位现有工作基础)、单位概况(资本性质、组织结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行业优势(在相关行业或区域已具备的技术优势和服务优势,已有的应用基础和取得的经济、社会、环保或安全效益)。 二、项目实施情况 1、项目实施内容(包括技术和系统方案、所提供的示范内容和方式、产学研合作情况、采用省内自主创新产品情况、工程规划和推广措施、技术保障和系统维护措施等) 2、项目实施计划及时间安排; 3、实施后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 4、项目实施后形成的示范点、创新点; 5、其它。 三、项目申报书附件 1、宜兴市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申请表 2、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3、项目购置设备、软件和技术发票汇总表及发票复印件 4、其他相关证明文件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部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 “信息化测绘技术服务体系关键技 术研发与应用” 课题申请指南

附件1: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信息化测绘技术服务体系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项目课题申报指南 本项目针对信息社会对测绘服务的需求,建成基础地理信息动态变化监测系统、国家基础地理信息集成管理系统、分发服务系统和应用开发示范工程,形成基于遥感影像的变化检测、地图缩编更新等创新性技术成果,以及一批实用化的软件、行业标准。项目成果能够促进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和有效应用,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测绘保障提供科技支撑。 项目总体目标: 针对信息社会对测绘服务的需求,研究解决基础地理信息动态更新、数据管理、分发服务等业务方面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初步形成一套信息化测绘服务技术,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测绘保障提供科技支撑。具体内容包括:(1)研究基础地理信息变化发现、测定和更新技术方法,开发更新生产所需要的实用化软件系统,为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工程提供技术支撑。 (2)基于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GIS软件平台,研究建立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集成管理系统,实现海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高效管理、分发和应用的业务化运行,提高我国GIS软件应用的整体技术水平。 (3)研究基础地理信息分发服务技术,建立分布式基础地理信息服务系统、网络化的海量影像数据快速浏览系统,为社会提供更加

丰富和方便的基础地理信息服务。 本项目拟支持3个课题,课题实施年限为2007年-2009年共3年。各课题的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如下: 课题一:建立基础地理信息动态变化监测系统研究 研究目标: 根据国家基础地理数据库更新生产的实际需求,研究基础地理信息变化发现、测定和更新技术方法及软件系统,包括影像的自动纠正与处理、目标识别、变化发现、综合判调、矢量数据缩编、数据库增量更新等,为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提供技术支撑。 研究内容: 1、多源遥感数据融合与信息变化提取系统研究 1)多源地理信息的精确配准 ●新影像与矢量化地图数据的配准 利用广义点摄影测量原理和自动线状地物提取,通过影像自动纠正,实现二者精确配准。 ●多源影像的精确配准 研究不同传感器获得的影像之间、不同几何分辨率的影像之间、不同时相影像之间、原始影像与正射影像之间的配准理论及配准方法。 2)主要地形地物要素的快速识别 拟针对空间分辨率为5~10m的卫星影像和航空影像中的道路、水系、居民地等主要基础地理要素,研究具有已有知识引导的目标智能识别方法。 ●利用已有矢量数据的知识进行道路提取 ●集成多种特征的遥感影像集团式居民地识别 ●利用分类和缓冲区检测在中小比例尺影像中提取水系目标

科普项目申报评审管理系统

科普项目申报评审管理系统 申报用户操作手册

目录 一、概述...........................................................................................................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用户登陆、注册与审核........................................................................... 错误!未指定书签。 1、用户登陆..................................................................................................... 错误!未指定书签。 2、申报用户注册与验证................................................................................. 错误!未指定书签。 3、首次登陆(完善信息)............................................................................. 错误!未指定书签。 4、用户审核.....................................................................................................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在线申报................................................................................................... 错误!未指定书签。 1、系统主界面................................................................................................. 错误!未指定书签。 2、在线填报..................................................................................................... 错误!未指定书签。 3、预览申请书和正式提交............................................................................. 错误!未指定书签。 4、申报项目列表............................................................................................. 错误!未指定书签。 5、已立项项目列表......................................................................................... 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个人信息修改........................................................................................... 错误!未指定书签。

(完整word版)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管理办法-国家科技部

附件: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的管理,根据《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暂行规定》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是国家科技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的主要任务是:以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为目标,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多门类、多学科知识,为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提供支撑。 第三条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资助的项目包括重大项目、面上项目和出版项目三类。重大项目是根据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需求,由科技部综合各部门、地方和专家建议确定的年度重点研究任务;面上项目是指各申报单位提出,经科技部组织专家评审同意立项的研究任务;出版项目是指各申报单位提出,经科技部组织专家评审同意资助出版的软科学研究成果。 第四条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按照管理规范、职责明确、公开公正、简明高效的原则组织实施。 第二章组织与职能

第五条科技部负责编制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并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共同组织实施。 第六条国务院各部门归口管理本部门的软科学研究工作,并协助科技部组织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的实施。 各级地方科技厅(委、局)归口管理本地区的软科学研究工作,负责编制本地区的软科学研究计划,并协助科技部组织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的实施。 第七条科技部负责对各部门、各地区的软科学研究工作进行宏观指导与协调,组织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重大软科学研究。 第三章计划管理 第八条科技部负责编制和发布《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年度项目指南》(以下简称《项目指南》),确定年度研究重点和申报要求。 第九条国务院各部门、地方科技厅(委、局)根据《项目指南》要求,组织本部门和本地区的申报工作。 第十条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按规定程序确定项目责任人和依托单位。项目责任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自然人作

项目申报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文档编号: PRMS-2 版本号: V1.0 文档名称:需求分析设计说明书 项目名称:项目申报管理系统 项目负责人:董艳,苏丽,李瑞卿 编写:董艳2009年11月10日 校对:董艳,苏丽,李瑞卿2009年11月10日 审核:董艳,苏丽,李瑞卿2009年11月10日 批准:董艳,苏丽,李瑞卿2009年11月10日 开发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信管062班

需求规格说明书 1.引言 (3) 1.1编写目的 (3) 1.2项目背景 (3) 1.3定义 (3) 1.4参考资料 (3) 2.任务概述 (4) 2.1目标 (4) 2.2运行环境 (4) 2.3条件与限制 (4) 3.数据描述 (4) 3.1静态数据 (4) 3.2动态数据 (6) 3.3数据库介绍 (6) 3.4数据词典 (6) 3.5数据采集 (9) 4.功能需求 (9) 4.1功能划分 (9) 4.2功能描述 (9) 5.性能需求 (10) 5.1数据精确度 (10) 5.2时间特性 (10) 5.3适应性 (10) 6.运行需求 (10) 6.1用户界面 (10) 6.2硬件接口 (10) 6.3软件接口 (10) 6.4故障处理 (10)

1.引言 1.1编写目的 编写本文档的目的是根据系统分析工程师和客户沟通的结果,对用户需求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深入描述《项目申报系统》软件的功能和性能与界面,确定该软件设计的限制和定义软件的其他有效性需求。 该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读者对象是信息工程学院订餐管理系统软件小组的研发工程师、测试工程师、销售工程师,版权归信息工程学院信管062班所有。 1.2项目背景 在计算机日益普及的今天,科技高速发展,国家对科技项目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每年都有很多项目要上报国家或政府,纸制的项目申报报告的审批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使市级重点建设项目月报信息统计工作更加科学、规范、高效、简便,我们小组打算开发“项目申报管理系统”。本系统是为方便重点建设项目业主单位报送项目月报,增强申报部门与项目单位间的信息沟通与反馈,了解项目的建设进度及存在问题,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前期工作、资金筹措、征地拆迁、建设施工等问题而开发的应用软件管理系统。 项目申报系统PRMS 2.0将会成为一套功能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可以再Windows、linux 系统上顺利运行。根据2009年重点项目申报工作的需要,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信管提出开发一套为重点项目申报工作服务的应用系统,于完成之日交付。 1.3定义 项目申报管理系统是指应用电子计算机和相关网络支持,为申报项目的相关人愿提供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从而优化项目申报,减少项目申报周期,提高工作质量。 文档中采用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及缩略词简要如下: PRMS:Project Report Management System,项目申报管理系统。 1.4参考资料 [1]教学提供需求分析设计模板 [2]杨选辉《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王珊,萨师宣。《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耿祥义张跃平。《JSP实用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最新力源高效节能潜水电泵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申报材料

力源高效节能潜水电泵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申报材料

目录 1.总论 (1) 1.1项目概况 (1) 1.2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3) 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及范围 (5)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准入条件分析 (7) 2.1 项目由来 (7)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8) 2.3 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 (12) 3.市场分析与产品方案确定 (13) 3.1 产品简介及主要参数 (13) 3.2 潜水电泵市场分析及预测 (18) 3.3 产品方案 (26) 4.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27) 4.1 项目选址及自然地理条件 (27) 4.2 项目建设条件及优势 (30) 5.工程工艺方案 (33) 5.1 主要设计原则 (33) 5.2 工艺方案 (34) 5.3 潜水电泵整机试验情况 (44) 5.4新增与原有车间被替换主要生产设备 (45) 5.5产品研发中心 (49) 5.6 物料、燃料消耗 (50) 6.项目建设方案 (51)

6.1 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 (52) 6.2 总平面布置 (52) 6.3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56) 7.工程技术方案 (57) 7.1 结构设计 (58) 7.2 给排水 (61) 7.3 供配电 (64) 7.4 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 (66) 7.5 动力 (67) 8.节能专篇 (68) 8.1 节能政策与规范分析 (68) 8.2 能耗状况 (68) 8.3 节能措施及效果 (76) 9.环境保护、职业安全卫生与消防 (83) 9.1 环境保护 (83) 9.2 环境影响分析 (83) 9.3环境保护措施 (84) 9.4 职业安全卫生 (88) 9.5 消防 (90) 10.组织机构定员及实施进度安排 (92) 10.1 组织机构 (92) 10.2 岗位定员 (93) 10.3 项目建设进度安排 (93)

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管理办法

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管理办法 苏州智为铭略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李晓明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规范管理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国家平台),推进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创新创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国科发基〔2017〕250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属于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面向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平安中国等需求,加强优质科技资源有效集成,提升科技资源使用效率,为科学研究、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网络化、社会化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国家平台主要指围绕国家或区域发展战略,重点利用科学数据、生物种质与实验材料等科技资源在国家层面设立的专业化、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 科研设施和科研仪器等科技资源,按照《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国发〔2014〕70号)和《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国科发基〔2017〕289号)进行管理。图书文献等科技资源,依据相关管理章程和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第四条国家平台管理遵循合理布局、整合共享、分级分类、动态调整的基本原则,加强能力建设,规范责任主体,促进开放共享。 第五条利用财政性资金形成的科技资源,除保密要求和特殊规定外,必须面向社会开放共享。 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形成的科技资源通过国家平台面向社会开放共享。 第六条中央财政对国家平台的运行维护和共享服务给予必要的支持。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七条科技部、财政部是国家平台的宏观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 1.制定国家平台发展规划、管理政策和标准规范; 2.确定国家平台总体布局,协调组建国家平台,批准国家平台的建立、调整和撤销; 3.建设国家平台门户系统即“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以下简称共享网); 4.组织开展国家平台运行服务评价考核工作,根据评价考核结果拨付相关经费; 5.指导有关部门、地方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开展平台工作。 第八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政府科技管理部门是国家平台的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主要职责是:

关键技术研发及重大产业化项目申报书要点

附件三: 关键技术研发及重大产业化项目申报书要点 一、关键技术研发及重大产业化项目 围绕国家战略、社会发展需求,以应用为导向,以现代服务业龙头骨干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共同开展关键性技术与服务、产品研发和产业化的项目。此类项目应处于研发中后期阶段或产业化阶段,产业化条件成熟,三年内能形成较高的销售收入和就业需求,对东湖示范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 二、项目申报书要点 1. 项目名称 2. 项目所属领域(新兴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科技金融业、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业等四大领域) 3. 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国家战略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项目对产业链上下游环节或企业起到的带动作用) 4. 承担单位情况(包括牵头企业名称、合作单位名称、公司上年度的销售收入、企业利润情况、项目达产后企业的预计销售收入和利润情况、主要产品、知识产权情况等) 5. 项目内容(项目具体实施内容,主要技术与服务、产业化能力、是否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6. 项目实施目标 7. 项目关键技术特点和创新点(体现关键性、创新点,以

及和国际上的技术差距) 8. 项目产品成熟度和市场前景分析 9. 项目研发(建设)时间和地点(开始时间、结束时间) 10. 项目基础(项目进展情况,项目已完成的工作及形成的阶段性成果,正在进行的工作,下一步即将开展的工作)11.项目将产生的带动效应(对产业链上下游环节或企业起到的带动作用) 12. 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项目预计投资总规模、企业投资额、企业已落实资金、中央和地方政府资金需求) 13. 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项目新增销售收入,项目达产后可实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4. 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技术、市场、政策、管理) 15.有关附件(与项目相关的其他证明材料或文件等) 2

国家科技部认可查新机构名单

国家科技部认可查新机构名单国家发明奖励评审委员会 1990年公布的国家发明奖项目查新单位名单: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情报研究所(即我站)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咨询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 中国化工信息中公安部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天津市科技信息研究所冶金信息标准研究院 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中国农科院科技文献信息中心辽宁省科技情报研究所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技术情报中心湖北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四川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中国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陕西省科技信息研究所 煤炭技术信息研究 国家科委《关于公布第一、二批科技查新咨询单位的通知》(国科通[1994]23号)公布的第一、二批科技查新机构名单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文献信息中心 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 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 四川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 天津市科技信息研究所 中国航天信息中心 辽宁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 山东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 河北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中国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江苏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冶金信息标准研究院 黑龙江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中国航空信息中心湖北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中国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江苏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冶金信息标准研究院 黑龙江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中国航空信息中心 湖北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 广西区科技情报研究所 兵器工业情报研究所 陕西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公司技术经济研究院 广东省科技情报研究 国家科委《关于复审一级科技查新咨询单位的情况和公布第三批科技查新咨询单位的通知》(国科函信字[1997]005号)公布的第三批科技查新机构名单:铁道部科技信息研究

项目申报管理系统详细设计

文档编号: PRMS-2 版本号: 文档名称:详细设计说明书 项目名称:项目申报管理系统 项目负责人:董艳,苏丽,李瑞卿 编写:董艳 2009年11月10日 校对:董艳,苏丽,李瑞卿 2009年11月10日 审核:董艳,苏丽,李瑞卿2009年11月10日 批准:董艳,苏丽,李瑞卿2009年11月10日 开发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信管062班

详细设计说明书

1.引言 编写目的 根据从该阶段开发正式进入软件的实际开发阶段,本阶段完成系统的大致设计并明确系统的数据结构与软件结构。在软件设计阶段主要是把一个软件需求转化为软件表示的过程,这种表示只是描绘出软件的总的概貌。本概要设计说明书的目的就是进一步细化软件设计阶段得出的软件总体概貌,把它加工成在程序细节上非常接近于源程序的软件表示。 该文档供系统开发人员使用,为进一步设计软件、编写代码打下基础。 项目背景 在计算机日益普及的今天,科技高速发展,国家对科技项目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每年都有很多项目要上报国家或政府,纸制的项目申报报告的审批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使市级重点建设项目月报信息统计工作更加科学、规范、高效、简便,我们小组打算开发“项目申报管理系统”。本系统是为方便重点建设项目业主单位报送项目月报,增强申报部门与项目单位间的信息沟通与反馈,了解项目的建设进度及存在问题,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前期工作、资金筹措、征地拆迁、建设施工等问题而开发的应用软件管理系统。 根据2009年重点项目申报工作的需要,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信管提出开发一套为重点项目申报工作服务的应用系统。 定义 项目申报管理系统是指应用电子计算机和相关网络支持,为申报项目的相关人愿提供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从而优化项目申报,减少项目申报周期,提高工作质量。 文档中采用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及缩略词简要如下: PRMS:Project Report Management System,项目申报管理系统。 参考资料 [1]教学提供详细设计模板 [2]杨选辉《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王珊,萨师宣。《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耿祥义张跃平。《JSP实用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专项规划-国家科技部

附件: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十二五”专项规划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加强“十二五”期间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的实施,按照《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和《国家基础研究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的总体要求和任务部署,编制本规划。 一、形势和需求 科技基础性工作一般指围绕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研究的需求而开展的获取自然本底情况和基础科学数据、系统编研或共享科技资料和科学数据、采集保存自然科技资源、制定科学标准规范、研制标准物质等科学活动的统称。 科技基础性工作是基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认识自然现象和发现科学规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具有基础性、长期性和公益性等特点。达尔文历时20多年科学考察完成的《物种起源》、我国几代人几百位科学家花费50多年完成的《中国植物志》等经过长期积累形成的成果,对于推进基础学科发展、支撑国家宏观决策、促 —1—

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由于科技基础性工作在国家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中的重要地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都普遍重视科技基础性工作,部署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例如:欧美等国家的探险家对我国青藏高原、新疆等地区的科学考察和对南北极的大规模、多学科的综合科学考察;英国著名的洛桑农业实验站;世界发达国家主导形成的全球碳监测网络等。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十分重视科技基础性工作。建国伊始,在《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中就把资源环境综合科学考察列为重要内容,全面、系统地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综合科学考察与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基本科学数据、资料和信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基础性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开展了南北极、青藏高原、海洋和沙漠等科学考察,建设了一批长期定位观测站,系统采集保存自然科技资源,实施科学数据共享工程等,取得了可喜的成就。2009年,科技部还组织召开了全国野外科技工作会议,回顾总结了我国六十年野外科技工作的发展历程和科技成就。—2—

1 科技部网站NQI资料

一、“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 第三篇增强原始创新能力 第九章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基地 五、提升科研条件保障能力 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支撑重大科技突破为目标,加强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实验动物、科研试剂、创新方法等保障研究开发的科研条件建设,夯实科技创新的物质和条件基础,提升科研条件保障能力。强化重大科研仪器设备、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研制与开发,推动科学仪器设备工程化和产业化技术研究;强化国家质量技术基础研究,支持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技术研发,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加强实验动物品种培育、模型创制及相关设备的研发,全面推进实验动物标准化和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加强国产科研用试剂研发、应用与示范,研发一批填补国际空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科研用试剂,不断满足我国科学技术研究和高端检测领域的需求;开展科技文献信息数字化保存、信息挖掘、语义揭示、知识计算等方面关键共性技术研发。

二、国家质检总局:2016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交流材料 一、2015年工作亮点 1. 科技体制改革取得进展。2015年是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质检总局充分发挥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作用,深入研究约束创新驱动发展的问题,参与研究审议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议题,积极主动

参与各项政策制定和落实。参与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办、国办联合印发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以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等一系列重大任务部署和政策制度设计。在这些重要文件制定过程中,充分发挥计量、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等国家质量技术基础在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融合、支撑稳增长并引领未来等方面的作用。 3. 项目顶层设计取得突破。2006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共同提出计量、标准、合格评定(包括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构成国家质量技术基础(NQI),并认为是保障经济社会有序运行的技术规则,是促进科技创新的技术桥梁,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技术手段。为把我国质量技术基础推进到更高技术阶段,我局配合科技部等15个部委,组织专家认真分析提出"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并顺利通过特邀咨评委员会分组评议,成为优先启动的专项之一。 三、科技日报:“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指南解读 “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聚焦产业转型升级、保障民生等国家重大需求,突破基础性、公益性和产业共性的NQI技术瓶颈。”重点专项指南编写组成

科研项目网上申报管理系统完整版

科研项目网上申报管理 系统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设计题科研项目网上申报管理系统 摘要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社会上很多事务的管理也跟着相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科研项目申报管理也跟着发生了变化,以前的管理是一种各地信息分散然后再集中到 中央,信息的传送途径是通过简单人工传送,这样使办事效率低。此外,各个分散机 构的项目申报在办理后不能及时集中到中央数据中心,不利于管理层的信息统计与决 策。基于以上现状,采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就方便了管 理层的统一管理和决策,同时提供了工作效率。本系统用于对辖区内单位科研项目申 报立项流程的管理,传统模式的管理花费很多的精力,采用信息新技术优化管理手 段,强化申报流程,加强项目监管,提高工作效率。各模块对应的功能不同:个人申 报模块提供的是面向个人的项目申报与管理功能;推荐单位模块提供的是管理个人申 报项目与向卫生厅推荐合适项目的功能;管理中心模块提供的是对各推荐单位推荐上 来的项目进行管理并分配专家进行评审,最后根据评审专家对该项目的意见与打分, 决定是否对该项目进行立项的功能;评审专家模块提供专家对分配到的项目进行打分 与提供专家意见的功能。 关键字: Dreamweaver; ACCESS; ASP 目录 摘要............................................................... .3第1章 ASP简介................................................... ..3 Active Server Pages简介....................................... . 3 ASP 的新功能 (4) ASP页面的结构 (5) ASP的运行环境 (5) ASP 内建对象 (5) ASP的主要内置组件 (6) Database Access组件ADO (6) ASP的脚本语言 (6) ASP能干什么? (7) HTML 和 ASP 的区别 (7) 第二章运行环境及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5) 、硬件需求 (5) 、软件需求 (6)

重点专项2018项目申报指南-国家科技部

附件11 “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 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健康是人类最普遍最根本的需求,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我国国民对健康的需求快速增长,人们在希望“好看病、看好病”的同时,更加关注疾病的预防、个体功能的完善、健康状态的良好,以及健康寿命的延长。 本专项旨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要求,以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国科发社〔2017〕147号)、《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60号)、《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年)》(国办发〔2016〕66号)、《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75号)及《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等战略部署,突出“战 —1—

略前移、关口前移”,聚焦健康风险因素控制、老龄健康服务等关键问题,融合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可穿戴、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健康失衡状态的动态辨识,健康风险评估与健康自主管理为主攻方向,重点突破人体健康状态量化分层、健康信息的连续动态采集、健康大数据融合分析、个性化健身技术等难点和瓶颈问题,构建以主动健康科技为引领的一体化健康服务体系,提升健康保障能力和自主性;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科技养老服务标准及评价体系,推进养老、康复、护理、医疗一体化的老龄服务体系建设,构建连续性服务的生命全过程危险因素控制、行为干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的技术产品支撑体系,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科技支撑。 2018年本专项将在健康生物学机制及健康影响因素的关键基础研究、主动健康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老年常见疾病防控和康复护理技术研究以及主动健康和老年服务科技示范与应用推广4个任务部署24个研究方向,国拨经费总概算不超过5.0亿元,实施周期为2018-2022年。 1. 健康生物学机制及健康影响因素的关键基础研究 1.1健康生物学机制及影响因素的基础研究 1.1.1增龄相关的健康状态减损的生物学基础研究 研究内容:利用人类早衰症和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结合基因编辑和多组学分析,研究增龄相关的人类器官、组织和细胞稳—2—

项目申报管理系统数据库课程设计

项目申报管理系统 目录 1.概述------------------------------------------ 1.1 系统研究的背景 ------------------------------ 1.2 主要功能------------------------------------- 1.3 系统设计目标------------------------------- 1.4 系统设计意义------------------------------- 1.5 运行体系----------------------------------- 1.5.1 用户环境-------------------------------- 1.5.2 设计环境-------------------------------- 1.5.3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2.需求分析--------------------------------------- 2.1 调查分析 -------------------------------------- 2.2 系统总体功能分析------------------------------- 2.3 各部分功能分析--------------------------------- 2.3.1 系统后台管理------------------------------- 2.3.2 系统前台管理-------------------------------2.4 数据流程图------------------------------------ 2.4.1数据流程子图-------------------------------- 2.4.2 合并流程图--------------------------------- 2.5 数据字典-------------------------------------- 2.5.1.数据项--------------------------------------

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申报书

泗店镇徐行村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项目 申报书 一、项目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我国政府在“2010年远景规划”和“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中,都将“发展生态农业,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放到重要的位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也多次研究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总体要求,宁阳县利用独特的地理优势,在全县建立一批高起点、高标准和高水平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强化物质装备,提升科技水平,完善产业体系,创新经营方式,培养新型农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行区,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引领传统农业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新兴农业产业,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顺应农业发展趋势,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指导,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重大举措,对规范农业示范区发展,示范和引领现代农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一)为推进区域现代农业发展,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树立新样板。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一批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程度较高的新型现代农业样板区,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形成引领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力量,为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高优势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发挥重要作用。 (二)为示范推广现代农业技术,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开辟新途径。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实行产学研结合,提升和强化农业示范区引进、集成、运用、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装备的功能,建设一批先进适用农业科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