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杨浦区2018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浦区 2017 -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三年级模拟质量调研
语文学科试卷
(满分 150 分,时间 150 分钟)2018 年 4 月
一.积累应用( 10 分)
1.按要求填空。
( 5 分)
⑴ ,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⑵ ,尽西风,季鹰归未。
(辛弃疾《水龙吟· 》)
⑶韩愈在《师说》中客观地指出弟子不一定不及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贤能,其原因在于“ ,”。
2.按要求选择。
( 5 分)
⑴同学们在毕业二十年之后聚会,各自事业有成,班主任想要用一句古诗词来表达此刻的喜悦激动心情,恰当的一句是()( 2 分)
A.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D.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⑵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的是()( 3 分)
?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个不可理喻甚至有点蠢的问题,但却是我们必须弄明白的
问题。
电影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自然有其独特的魅力所在。
可是作为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的戏剧,也不能被我们忘记,因为其生动的现场总是充满了震撼人心的力量,让我们站在生活之上俯瞰生活。
A.有了戏剧,为什么会出现电影这项发明
B.有了电影,为什么人们还需要看戏剧
C.电影和戏剧,哪一种艺术形式最终会永远为人铭记
D.电影和戏剧,对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意义究竟在哪里
二.阅读( 7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3—7 题。
( 15 分)
①任何文字都是为了满足交际需要,适应口语发展而创造出来的。
汉字也不例外,汉字是语言符号,是文化传播的媒介,这是汉字基本的功能。
但同时又是一种生命符号。
汉字最早叫文,顾炎武说:“ 春秋以上言文不言字。
” 汉字是一种具有鲜明感性特征的视觉符号。
在六书所述的前四种造字方法中,象形是它的基础。
②汉字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
我们说汉字是一种生命符号,与这种象形特征有密切关系。
拼音文字是以人所创造的一批抽象代码的组合,去记录语言、传播文化,而以象形文字为基础的汉字则与之不同。
汉字符号的创造是本乎自然,像其物宜的产物。
传说汉字是一位叫仓颉的人,仰以观象于天,俯以观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观鸟兽之迹,于是创造了文字。
汉字的象形可以说是人间的万物万事的一种抽象符号,包
含人们的道德生活、宗教生活、现实生活和审美生活等内容。
汉字的形式本身就是一种生命体,进化和简化的形式是对自然万物的概括。
在这种概括中体现了人们的宇宙人生态度,也在形式美感的构造中,包含着人们的审美态度。
汉字作为一种生命符号,对中国艺术的精神、生命精神和审美精神产生了重要影响。
③汉字是具有强烈的感性特征的象形文字。
象形符号不是“ 指谓” 世界,而是“ 显示” 世界,将客观世界凝固进象形的符号中,不去割裂自然的内在生命,而是力求保护自然生命的原初状态。
这种显现不仅来自于客观对象,而且又经过人的心灵过滤,融进了人类对宇宙人生的看法,体现了浓厚的生命情调。
汉字中凝固了人们在具体生活中的生命体验。
汉字中包含着汉民族早期的大量文化信息。
如寒冷在汉字中常和忧患、痛苦、凄怆等联系在一起,寒冷既是一种自然状态,又是一种心理状态。
()又如秋在古代总是和愁联系起来,所谓“ 悲者,秋之为气也” ,“ 自古逢秋悲寂寥” ,生理感受和心理感受融为一体。
语言中所包含的寒冷体现凄怆的处理方法,就受到这种文化原形的影响。
④大而言之,汉字的创造和运用中常遵循一种内在原则。
这些原则不只是六书和字义引申的方法,更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其中蕴涵着中国人的生命感觉。
⑤汉字是以线条为基础的符号。
汉字之所以由书写符号上升为一种艺术,都与此符号的特点有关,汉字符号因其独特的造型特征,所以具有表现生命的功能。
汉字,一向以形态的丰富和复杂性著称于世。
书法艺术直接得之于汉字形体之便而创造起来。
汉字能从书写符号上升为艺术,主要源于其线条的魅力。
书法将汉字线条的表现力进行发掘,使其成为一种表现生命的形式。
汉字线条变化是组合中的变化,字形有各种不同的组合形式,但组成这一形式的线条是确定的。
书法则通过墨的干湿浓淡和线条运动的疾徐涩畅等配合,将汉字线条的外部变化变成内部变化,如一横,在汉字中是一种书体,只有一种写法,而在书法中,却有无数种写法,它和每个书家的气质、情绪深相韵和。
我们知道线条有很强的表现力,书法赋予线条无限多样的变化,从而能够表现丰富的生命体验,将具有潜在艺术气质的汉字变成真正的艺术品。
⑥汉字潜在的艺术表现力还影响到绘画篆刻艺术。
在绘画艺术中,书画同源是一影响力很广的观点。
中国画以强调线条而著称,被有的西方学者称为线条主义,线条的突出地位部分就是来源于书画同源的影响。
⑦汉字与中国艺术的特殊因缘,强化了中国艺术重象的传统。
3.第①段中引用顾炎武的话,其作用是。
(3 分)
4.解释第③段中加点词“凝固” 在文中的含义。
( 2 分)
5.第③段()处,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⑴它所瞩目的就是人心与自然的同态对应关系,反应了人们真切的生命感受。
⑵气候的冷暖本与人心的苦乐没有多大关系,但是汉民族长期以来有寒冷生悲的心理习惯。
⑶在语言阐释中,寒谓之沧也谓之凄,都是自然界的寒冷,而沧之于怆、凄之于悽,都是声义同源。
⑷《礼记•祭义》:“霜露既降,君子履也。
必有凄怆之心,非有寒之谓也。
”
⑸形容悲哀则有悲怆(沧)、悲悽(凄)、悲凉。
A.⑶⑸⑵⑷⑴ B. ⑷⑴⑸⑶⑵
C. ⑶⑵⑸⑴⑷
D. ⑷⑸⑶⑴⑵
6. 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
( 3 分)
7. 文章从哪几个角度来阐释“ 汉字是一种生命的符号” ?结合全文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 4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8—11 题。
( 15 分)
乡村二月
①不再生冷的微风,从一沟沟屋檐上抚摸而来,又在村前屋后刮瘦的杨柳枝条间游走,收拾着残冬腊月散落的枯枝败叶,而后又不停地向前搜索。
这风,仿佛村姑手上的木梳,轻盈地把乡村蓬乱的鬓发梳理得柔顺而舒畅起来。
这时候,人们也明显感觉到白昼在一天天增长。
哦,春天来了!
②瞧!身着绿衫的春姑娘仿佛从天空与大地的交界处轻盈地走来,她带来的绿色的风,染绿了山,染绿了水,也染绿了起起伏伏的天涯路。
田垄港汊间,残冬凝结的腐败气息消然融化,渐行渐远。
几只不知名的鸟,轻轻地从天空飞过,身影如一朵朵花绽放在瓦蓝瓦蓝的天空中,偶尔几声清丽的鸣叫跌落在大地上,溅起一片寂寞,一片空旷,吵醒了浓睡而灰暗的天空,也唤醒了小草的梦。
田埂上、溪头边,一片片、一簇簇绿紫相间的小草己破土而出。
一场春雨打湿了屋檐下吊了一冬的干椒蒜头。
渐渐的,太阳也变得暖和起来。
那透亮的是披挂在毛茸茸的草尖上的清露;赤条条的枝丫上的绿色便是苞芽在骨节间吐绽。
小狗也欢快起来,满院子围着小朋友们乱蹦乱跳。
小鸡、小鸭在窝里“ 叽叽嗄嗄” 乱叫,似乎在等着它们的小主人放学回来。
暖阳和春雨就像两个赛手,你一程我一程地往前赶。
受到滋润的万物,一个劲地摇旗呐喊。
③早些时候,父亲参军在外,家里的农活便落到母亲一人身上。
每年二月,母亲便开始整理家里的农具。
锄头、铁锹、犁耙、鸡公车等耗力大的有时就叫我叔叔来帮忙,自己便把粪箕、竹扁担、草锄,翻捡出来,掸除灰尘,而后开始盘算一年的农活安排。
捡粪、浸种、秧田、耕田、栽禾,到了夏季还要栽油菜、种棉花,一年下来,便是她一生的缩影。
二月,看似无所事事,在乡村,一年的希望也就在二月埋下了伏笔。
那个时候,无论是天晴还是下雨,母亲都喜欢扛起磨得发亮的锄头,很勤快地往田畈走,不仅是看秧苗的长势,也修缺补漏。
有时,锄掉些小草,看看菜畦,抓几只小虫。
有时,边任由着牛儿喝水,边去扒那油菜地里的栏粪,疏浚田边的流水沟。
这些,都是在母亲不经意间完成的。
二月,真正的农事还没到来,但什么事都得慢慢地向主题靠拢,你看那日头,也是在寒意渐消的云层里,学会了放快节拍,才把晴朗的日子拉长的。
④奶奶从不放弃房前后的瓜墩在她心目中的位置,是它让奶奶的残年多了等待。
去年的瓜藤,干枯得只剩下轻飘的筋丝,挺过了狂风的横扫,依然贴在二月的土地上,不愿离去,断断续续中,极力表现出生命旺盛时期的姿态。
奶奶一墩墩地深翻,埋肥。
奶奶说瓜藤去年结的南瓜冬瓜,大又多,一家人吃不完。
奶奶说这话时,去年留来的瓜子正怀孕在苗床里。
⑤乡村的二月,一切都从残枝败叶中向着自然的常态而来,没有逆转,无法阻拦。
上古歌谣云:土,反其宅。
水,归其壑。
我读出这是先民对世间万物各行其道,一步步走进生命怀抱的诉求。
时令中降临的二月,便是对这一愿景淋漓尽致地展示的开始吧!
⑥乡村的二月里浓淡相宜的色彩,尽染了田野的空旷,融解了的土壤,弥散着沁人心脾的气息,它的水嫩、多汁、清新、轻灵、芬芳,是一年中令我最留恋的时节。
“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 透过轻薄的雨帘,我的眼前分明展开了一幅画卷,那是二月乡间的闹春图。
8. 分析第①段中加点词“抚摸” 的表达效果。
( 3 分)
9. 第②段从多种角度描写了春天到来的景象。
请对此加以分析。
( 4 分)
10. 有人认为第④段与第③段的内容有相似之处,可以删去。
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观点?说明理由( 4 分)
11.第⑥段“闹春图” 中的“ 闹” 字内涵丰富。
试结合全文内容,对其进行分析阐释。
( 4 分)
(三)阅读文本,完成第 12—14 题。
( 8 分)
寻陆鸿渐①不遇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释:①陆鸿渐,名羽,终生不仕,隐居在苕溪,以擅长品茶著名,后人尊为“ 茶王” “ 茶神” 。
12. 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
( 1 分)
A.乐府诗 B.小令 C.律诗 D.古体诗
13.对作品语言风格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平实隽永意境开阔
B. 感情蕴藉想象丰富
C. 朴实自然洗练流畅
D. 含蓄委婉寓意深刻
14.请对“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一句进行赏析。
( 4 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5—20 题。
( 19 分)
①阮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
嗜酒能啸,善弹琴。
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
由是咸共称异。
籍尝随叔父至东郡。
兖州刺史王昶请与相见,终日不开一言,自以不能测。
太尉蒋济闻其有隽才而辟之,遣卒迎之,而籍已去,济大怒。
于是乡亲共喻之,乃就吏。
后谢病归。
及曹爽辅政,召为参军。
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岁余而爽诛时人服其远识。
②籍乘驴到郡,坏府舍屏鄣,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
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郎。
有司言有子杀母者,籍曰:“ 嘻!杀父乃可,至杀母乎!” 坐者怪其失言。
帝曰:“杀父,天下之极恶,而以为可乎?” 籍曰:“ 禽兽知母而不知父。
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禽兽之不若。
” 众乃悦服。
③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
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
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
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
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
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 2 分)
( 1)于是乡亲共喻.之()( 2)口不臧.否人物()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 分)
( 1)乃就.吏()
A. 参加
B.就职
C.趋向
D.靠近
( 2)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郎()
A. 带领
B.荐举
C.援引
D.延请
17.第①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岁余\而爽诛\时人服其远识
B. 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岁余\而爽诛时人\服其远识
C. 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岁余而爽诛\时人服其远识
D. 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岁余而爽\诛时\人服其远识
18 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 6 分)
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
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19.文本末尾提到“ 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分析皇帝保护阮籍的原因。
( 3 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 21—25 题。
( 13 分)
游云龙山记(明)都穆
①云龙山在徐州城南二里。
州志谓山有云气,蜿蜒如龙,故名。
元朱泽民记谓宋武帝微时,尝憩宿于是,有云龙旋绕之异。
此为得之。
山一名石佛。
唐昭宗时,时溥为节度使,朱全忠遣子友裕败溥军于石佛山下,即其地也。
②丙寅冬,自京师之官南都。
十一月乙酉过徐,欲登兹山,以览其胜。
都司周君寅之与予联舟,实陪以行。
午抵山麓,跻磴而上。
入寺,观所谓石佛者,像仅半躯,崇可二丈,广倍之。
左右侍卫之像,皆凿石所为。
山之阴,度黄茅岗,忆苏文忠公诗“ 乱石如羊” 之句,瞻眺久之。
其下即宋张山人放鹤亭故址,苏公所与记者,后之人创三贤堂于上。
三贤,为昌黎韩子、苏公暨陈师道。
盖昌黎尝为州推官,苏公尝知州事,师道则州人而教授于学者也。
升高而望,一州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诚有如苏公所云。
而子房、楚王二山,至戏马之台,皆历历在目,予窃有感。
徐为古战争地,而楚汉其尤也。
方高帝之起丰沛,子房佐之,百战蹙项,竟有天下。
使当时而无子房,汉之为汉,殆未可知。
然则项氏之灭,虽谓子房灭之可也。
彼淮阴侯者,功非不伟,直搏兔逐鹿辈耳,乌足以望子房!而今皆云散鸟没,销歇不存。
千载之下,遗迹断碑,荒林烟草,适足以资人之慨叹,而逸民高士,乃独笑傲其间而已。
③予于是知功名之累人,不如幽闲之肆志也。
虽然,予欲逃名而未能者,安得雪月之夕,悲歌剧饮于斯,以续招鹤之辞?山人有知,能不泠然御风来耶?姑记之以俟。
21. 概括第①段主要内容。
( 2 分)
22.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 分)
A. 矣
B.也
C.耳
D.焉
23.下列对这篇游记的特点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3 分)
A.描摹自然景观生动详实。
B.涉及历史人文内涵丰富。
C.先叙后议,富有条理。
D.卒章显志,引人思考。
24.分析第②段画线句在写作上的特点。
( 3 分)
25.请对第③段画线句进行评析。
( 4 分)
三.写作( 70 分)
26. 世上没有移山的方法,惟一能改变我们和山的距离的途径是:山不过来,我过去。
人们可以持有这样的态度:改变可以改变的一切,适应不能改变的一切。
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不少于 800 字。
⑵不要写成诗歌。
⑶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杨浦区 2017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模拟质量调研
语文学科试卷答案
(满分 150 分,时间 150 分钟)2018 年 4 月
一.积累应用( 10 分)
1.默写( 5 分)
1、总为浮云能蔽日
2、休说鲈鱼堪脍登建康赏心亭
3、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二、选择题( 5 分)
1、 A
2、 B
二.阅读( 7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3—7 题。
( 15 分)
3.强调、有说服力、应证了 1 分;汉字以象为本(象形是它的基础或汉字是一种有鲜明感性特征的视觉符号均可) 1 分;有长久的历史渊源 1 分。
( 3 分)
4.以象形为基础的汉字(具有强烈感性特征象形文字) 1 分;体现并保存(或体现、包含)了人们的生命体验 1 分。
( 2 分)
5.A ( 3)
6.指出汉字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 1 分;蕴含着中国人的生命感觉, 1 分;对上文内容进行总结提升(总括)。
( 3 分)
7.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是一种是生命符号;汉字因为具有强烈的感性特征,所以能显示世界(或生命体验);汉字是以线条为基础的符号,所以能表现世界。
( 4 分)三个角度写到给 3 分,涉及到有关生命感觉、生命体验、表现世界得 1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8—11 题。
( 15 分)
8.用比拟(拟人)的手法,表现了了二月春风的轻柔、温暖,赋予春风人的情感特质,作者喜悦(欣喜)之情。
( 3 分)
比拟、拟人,赋予春人的情感 1 分;二月春风的轻柔(或温柔、柔和、轻盈等) 1 分;作者喜悦(欣喜)之情。
9.从视觉的角度描写了春天到来时天地之间充满绿意、草木萌发、露水晶莹等景象(写出一点即可);从听觉的角度描写了各种动物在春天到来时的鸣叫声;从触觉的角度写了太阳的温暖和煦。
全方位(立体)地表现了春天到来时,万物萌发,生机盎然(生机勃勃、生命力强、欢快热闹)的情景。
( 4 分)
(视觉或色彩、听觉或声音、动态、触觉四个角度,写三个角度各写什么为 3 分;表达什么 1 分)
10.第四段不能删去,是上一段内容的深化(或深华、递进、提升) 1 分。
第三段主要描写了母亲在春天的劳作(或准备农事) 1 分。
而第四段提到了田里的植物成了奶奶生命中的寄托(或表现了奶奶对生命的期
待、或以瓜藤象征奶奶坚韧顽强的生命状态、提到去年留下来的瓜子怀孕在苗床里, 1 分)揭示了万物各行其道,生命周而复始的哲理(二月孕育新的生命力等)。
( 4 分)11.闹字运用比拟(如果写通感,必须点出化听觉感受为视觉效果) 1 分;景色闹的场景概括、人的活动概括 1 分;形象地表现了春天到来时自然界万物萌发(天地之间)充满生机的感觉 1 分;同时人的生命力在春天的蓬勃萌发(或人的活力、勤劳、辛勤、勤快)。
( 4 分)
(三)阅读文本,完成第 12—14 题。
( 8 分)
12.C、 D( 1 分)
13.C ( 3 分)
14.主人住宅边新种的菊花,到了秋天还未开放;点明了造访的季节,是在清爽的秋天,“篱边菊” 这一典型景物构成了陆鸿渐的生活环境,通过侧面烘托来表现人物;用了“ 篱边菊” 的典故表现主人公像陶渊明一样追求自然,超脱尘世的品性。
运用白描写法,恰与主人追求自然闲适的逸士形象相吻合。
( 4 分)
翻译 1 分;手法 1 分,白描、用典、侧托、烘托、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意象;营造淡然、自然、恬静、娴静、宁静氛围 1 分;主人公情感淡然、超脱、闲适、悠闲的 1 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5—20 题。
( 19 分)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 2 分)
( 2)晓喻;开导;使明白;让……明白;劝解;劝说( 2)赞赏;称赞;说好话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 分)
( 3) B
( 4) C
17. C( 3 分)
18、等到嵇喜来吊丧(哀悼),阮籍露出白眼(翻白眼、做白眼),嵇喜不高兴地离开了。
嵇喜的弟弟嵇康听说这件事情,就带着(送、拿)酒携着琴拜访(造访、到)他(家),阮籍很高兴,才露出眼珠。
( 6 分)
得分点:吊、作白眼、怿、赍、造、焉、见
19、不随便评论人物、有远识、有才干, 1 分;不拘礼教(或傲然独立、任性不羁、喜怒不形于色) 1分;拉拢名士(或没有触及到权贵集团的根本利益) 1 分。
(答到其中三点得 3 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 21—25 题。
( 13 分)
21.云龙山的位置;历史渊源;得名的源由。
三点写到两点得 2 分。
( 2 分)
22.C 或 D ( 1 分)
23. A( 3 分)
24.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淮阴侯韩信和张良进行对比, 1 分;将建立伟大功业的历史名人和逸民高士进行对比, 1 分;表现了作者对历史风云变幻的感慨,和对隐逸于山林之间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1 分。
( 3 分)
若写整散结合、多用整句,回答完整,最多 2 分。
25.作者在句子中表现了自己想要远离世俗(功名,在山林间获得自由) 1 分;却不能做到的困扰, 1 分。
可从以下角度评价,( 1)理解作者的无奈和困扰,因为要真正做到超脱尘世是很困难的;( 2)否定作者的想法,作者对世俗名利仍有不舍,所以不能毅然决然地离开;( 3)要有一颗超脱世俗的心,那不管是
否身在山林,都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写其中一个角度为 1 分,现实意义为 1 分)( 4 分)
三写作 70 分
26.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不少于 800 字。
⑵不要写成诗歌。
⑶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