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1-新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从实验中认识到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并形成原电池的概念;

(2) 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3) 掌握铜锌稀硫酸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4) 能正确判断简单原电池的正负极。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火力发电的原理及利弊,能够得出氧化还原反应与原电池之间的联系;

(2) 能够通过探究实验总结出构成原电池装置的条件;

(3) 培养学生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去认知原电池的现象及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小组探究实验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和同学间的交流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并通过实验不断体现出由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过程;

(2) 利用微型实验进行探究,树立绿色化学理念,培养科学发展观,增强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反应原理以及构成。

教学难点

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

难点突破

本节课采取基于“三重表征方式”的教学,利用情境、问题、表征方式的变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层层递进,并具有合理的梯度,逐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新的高度。

教学准备

教学手段:演示实验,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多媒体演示课件以及授课宝教具的辅助实验准备:灵敏电流计、石墨棒、铜棒、锌棒、牙签棒、稀硫酸、无水乙醇、导线(带鳄鱼嘴)、烧杯、滤纸片、玻璃片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内容采用“宏观(创设情境)—微观(问题探究)—符号(辅助图像)”三重表征方式设计教学。主要从设计出一套可以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的必要性入手分析——能否实现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再从装置的可行性(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分析)出发引出——如何实现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接着借用实验探究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来完成——如何确保实现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最后研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掌握——化学能是如何转变成电能的。

教学过程

【提问】

【实验结果汇报】请同学汇报刚刚实

【作业设计】

1、完成练习册相应的内容

2、学以致用:利用身边的材料和水果制作原电池,体验生活中的化学【板书设计】

化学能与电能原电池

一、定义: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二、构成条件:两极一液一线一反应

三、原理:

负极(锌片):Zn-2e- = Zn2+(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正极(铜片):2H++2e- = H2↑(还原反应)

总反应:Zn + 2H+ = Zn2++H2↑ (氧化还原反应)四、正负极判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